GB/T28878.2-2016

空间科学实验转动部件规范第2部分:润滑设计要求

Specificationoftherotatingcomponentinspacescienceexperiments—Part2:Requirementsoflubricationdesign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空间科学实验转动部件规范第2部分:润滑设计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空间科学实验转动部件规范第2部分:润滑设计要求的编号:GB/T28878.2-2016。空间科学实验转动部件规范第2部分:润滑设计要求共有16页,发布于2016-11-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V22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49.035
  • 实施日期2016-11-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6页
  • 文件大小473.95KB

空间科学实验转动部件规范第2部分:润滑设计要求


国家标准 GB/T28878.2一2016 空间科学实验转动部件规范 第2部分润滑设计要求 Specifieationoftherotatingcomponentinspaceseieneeexperiments Part2:Requirementsoflubriceationdesign 2016-08-29发布 2016-11-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8878.2一2016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设计总则 4.1一般要求 4.2润滑类型与选用原则 4.3涧滑设计流程 设计要求 油润滑设计 5.1 5.2固体涧滑设计 设计验证 附录A(资料性附录)常见油润滑的使用特点与使用要求 附录B(规范性附录)油润滑设计的参数计算 附录c(资料性附录)固体润滑材料特点、轴承预紧与固体润滑轴承跑合 参考文献
GB/T28878.2一2016 前 言 GB/T28878《空间科学实验转动部件规范》分为以下10个部分 -第1部分:设计总则; 第2部分;润滑设计要求; 第3部分:滚动轴承验收; 第4部分;润滑油验收 第5部分;电机验收3 第6部分;性能测试; 第7部分可靠性试验; 第8部分;装配 第9部分:交付 第10部分;储存复验 本部分为GB/T28878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全国空间科学及其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12)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贾建军,姜紫庆,翁立军、崔维鑫、刘晓华、王晨飞,谢堂 m
GB/T28878.2一2016 空间科学实验转动部件规范 第2部分:润滑设计要求 范围 GB/T28878的本部分规定了空间科学实验装置转动部件的滚动轴承润滑设计及验证的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空间科学实验装置转动部件滚动轴承的润滑设计 其他有效载荷和空间飞行器平台 转动部件的润滑设计可参照使用 注:本部分中在不发生歧义的情况下,空间科学实验装置转动部件简称转动部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8878.1一2012空间科学实验转动部件规范第1部分;设计总则 GB/T28878.7一2016 空间科学实验转动部件规范第了部分可靠性试脸 GJB2375空间精密轴承润滑油规范 GJB3032溅射二硫化钼基自润滑固体薄膜规范 术语和定义 GB/T28878.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润滑lubricationm 改善设备摩擦副摩擦状态的技术措施 注:润滑可降低摩擦阻力、减缓磨损和能源消耗、保证设备正常工作、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3.2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ehast-hydudymamiclbrteaton;Eu 弹流润滑 摩擦界面为点、线接触,在一定载荷、速度和温度条件下,受变黏性流体动压作用和接触面弹性变形 效应双重影响下的润滑状态 注:20世纪40年代末,科学家们将18世纪80年代的经典Reynolds流体润滑理论和Herts弹性接触理论结合起来 研究,获得了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的近似解,奠定了弹流润滑的理论基础 20世纪60年代以来通过计算机和数 值分析得出等温弹流润滑的计算结果,提出适合工程设计应用的油膜厚度计算公式 弹流润滑理论与应用成 为近代摩擦学主要研究领域之一,还正在继续发展和完善中 3.3 润滑油膜lbrieationfilm 润滑油在摩擦副间形成的一定厚度的油层 注;转动时润滑油被粘在轴承上,在滚珠与轴承沟道接触处产生油楔,随着轴承转动形成了润滑油膜 润滑油膜厚
GB/T28878.2一2016 度受温度、运转速度、载荷以及润滑油的黏度等因素影响 设计总则 -般要求 4.1 润滑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a)满足转动部件的功能性能要求; 降低转动部件运转时的摩擦阻力矩; b c)符合转动部件的寿命要求; d)适应转动部件所处的环境要求 环境约束见GB/T28878.1一2012的4.1 轴承的选用与装配对润滑性能有较大影响,其使用要求参见A.1 4.2润滑类型与选用原则 4.2.1润滑类型 润滑类型包括油润滑含脂润滑,固体润滑和混合润滑 其中脂润滑是油润滑的一类,混合润滑中 既有固体润滑,又有油润滑(含脂润滑) 三种润滑方式的特点参见A.2. 4.2.2选用原则 选择润滑方式应综合考虑转动部件类型,使用工况和润滑剂性能等影响因素,见表1 表1润滑方式选择约束条件 影响因素 参数和约束条件 转动部件类型 基体材料特性,运动方式转速以及摩擦对偶材料特性 运转寿命要求、摩擦阻力要求以及摩擦接触方式 承载能力要求 使用工况和性能要求 运行温度、真空度,其他特殊空间环境条件(包括强辐射、微重力以及原子氧等),地 面贮存环境以及发射期间的环境条件 其他特殊要求,如密封,传热等 饱和燕汽压,运动黏度,酸值、凝固点、闪点、黏温特倾点、爬行迁移特性 润滑油 润滑剂 性、使用温度范围等 润滑脂 锥人度,相似黏度 性能 固体润滑剂摩擦学性能,力学性能以及根据具体需要可能涉及的电学,热学以及化学等性能 低速转动、摆动、间歇转动宜采用脂润滑或固体润滑;在温度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宜采用固体润滑; 中,高速转动长寿命运行宜采用油润滑 4.3润滑设计流程 空间科学实验装置转动部件润滑设计流程见图1
GB/T28878.2一2016 载荷运动模式 性能要求指标 地面环境边界条件; 力学环境条件 设计输入 空间运行环境要求 可靠性与寿命要求; ,安全性要求 保障性、维修性要求 细化技术指标 并确定技术方案 详细设计 润滑方式选择 润滑剂选用 润滑性能估算 润滑春命估算 轴承表面处理设计 可靠性、安全性设计; 保障性、在轨维修性设 否 试验验证 结合具体科学实验 转动部件进行 ”功能、性能验证, 力学和热环境验 证; 寿命试验验证等 验证是否满足设 使用要求 设计输出 润滑设计流程 设计要求 油润滑设计 5.1 5.1.1润滑油和润滑脂的选用 5.1.1.1空间常用润滑油有矿物油、全氟聚酥(PFPE)、合成碳氢油,硅油、硅碳胫油等 在应用时,润滑 油应符合GJB2375的要求 常用润滑油及其特点参见A.3 5.1.1.2润滑脂是由基础油、增稠剂和添加剂混合而成 润滑脂按稠化剂可以分为皂基润滑脂、非皂基 润滑脂和烽基润滑脂 常用润滑脂及其特点参见A.4 当选择润滑脂时,应综合考虑润滑脂的成分与 特性、使用部位的工作条件温度、负荷、转速、接触介质)、润滑方式和工作寿命 5.1.1.3应根据润滑状态选择适当的润滑油,油润滑状态见B.1;为确保轴承处于流体润滑状态,最小 油膜厚度应等于或大于许用油膜厚度 5.1.1.4选用油润滑剂参数时,需要重点考虑转动部件对摩擦阻力矩的要求,油润滑摩擦阻力矩评估方 法见B.2 5.1.1.5当选择油润滑或脂润滑方式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a)摩擦系数 b 运行温度限制;
GB/T28878.2一2016 爬行特性(可采取阻隔措施); c d) 黏温特性 e) 压黏系数 降解、聚合、氧化、变质 D) 与轴承零件材料或其他润滑剂的兼容性 g h)润滑剂挥发和损耗量 5.1.2供油设计 空间科学实验转动部件运行寿命期所需的润滑油量,应通过以下途径进行设计,予以保证: 加注在轴承滚道和钢球上的初始油量 该油量应足以在轴承滚道建立起一定厚度的附着层 a 以保证在运行时建立和维持设计润滑状态; b 保持架通过浸油存储一定油量 该油量会在空间科学实验转动部件在轨寿命期间逐步渗出 是轴承滚道损耗油量的主要补充来源 保持架所需浸油率应综合考虑运动速度和润滑油逸出 量,以满足工作寿命要求; 设置储油器 对储油器进行浸油存储一定油量,工作时析出弥补润滑油的损耗 c 必要时可采用主动补油装置进行在轨补油 5.1.3降低油耗设计 为防止油的过度损耗.宜采取以下措施 a)选择低饱和燕汽压的润滑油; b设计气密封结构或迷宫密封结构,降低油的汽相损耗 必要时,在需要的部位涂覆低表面能涂层,防止油的爬移损失 5.1.4油润滑寿命评估 目前对油涧滑的设计寿命评估,主要是基于炯滑油油膜的存在寿命 在既定的转迷、有载.预紧力 和逸气通道的情况下,油膜的存在寿命主要取决于润滑油量的逃逸和补充之间的平衡,使其一直保持在 良好的弹流润滑状态下 转动部件油润滑的寿命评估,主要应对润滑油的逸出量进行复核,计算方法见 B.3;更可靠的评估方法应对油润滑转动部件进行1:1的寿命试验,寿命试验方法见 GB/T28878.7一2016的5.4 5.2 固体润滑设计 5.2.1材料的选用 固体润滑材料的分类参见C.1 当选择固体润滑材料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摩擦系数 a b) 寿命期内总转数; e)磨损量; 转动部件的力矩波动 d 空间科学实验转动部件通常选用溅射二硫化钼固体润滑薄膜,在某些特定服役工况下也可使用软 金属固体润滑薄膜 5.2.2轴承镀膜 轴承镀膜应考虑以下要求
GB/T28878.2一2016 根据轴承应用需求选择固体润滑薄膜类型, a b)当选择在轴承内外滚道上溅射二硫化钼固体润滑膜时,膜层厚度一般不大于1m,膜厚不均 匀性小于10% 膜层性能与储存要求应符合GJB3032; 选择其他类型固体润滑薄膜时,应符合相应固体润滑薄膜技术条件要求; d)必要时在自润滑基体材料轴承保持架中掺杂相关润滑材料; 固体润滑轴承应进行膜层预跑合,去掉膜层浮层后方可使用 预跑合要求参见C.2. 5.2.3固体润滑膜使用要求 固体润滑膜层的总寿命有限,装机跑合和地面测试,试验都在消耗膜层寿命,在设计试验方案时应 予以考虑 格控制地面环境湿度 使用环境应符合GJB3082要求 当选择二碗化组腿固体润滑膜时,应" 选择其他类型周体润滑薄膜时,使用环境条件应符合合同或技术协议要求 5.2.4固体润滑膜使用寿命估算 固体涧滑膜使用寿命与薄膜材料类型直接相关,还与地面储存条件和储存情况有关 原则上,固体 润滑膜在真空中的滑动摩擦寿命见式(1). 丁-" 式中 寿命,单位为分钟(min); 与温度、载荷相关的系数 二硫化钼膜层的寿命总转数,由膜的技术状态和质量确定,常数; -转动部件的转速,单位为转每分(r/min) 如膜层在真空中能可靠运转,则=1×10转,对于等效转速为50r/min的轴承,其膜层的寿命为 2×10min 设计验证 设计完成后应进行设计验证,一般包括: a)功能和性能验证; b) 力学环境、热环境试验验证 转动部件摩擦阻力矩测试 c d)必要时应进行专项试验验证,如寿命试验、动平衡试验等; 其他必要的验证
GB/T28878.2一2016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常见油润滑的使用特点与使用要求 A.1轴承的使用要求 轴承的使用应满足以下要求 a)轴承在选型时应进行荷载力复核,荷载力计算见B.4; 精密轴承使用时应施加一定的预紧力,提高轴承运转时的刚度与精度,预紧方法见C.3; b -般情况下的空间应用轴承都经过预跑合或预装配,然后进行拆分清洗再装配 为了防止或 减低拆装过程对轴承运动精度的影响,轴承的内孔与饷的装配、轴承的外圈与轴承座的配合 -般采用过渡配合的方式,其要求应符合GB/T1800.1和GB/T1800.2的规定 A.2润滑方式特点与适用场合 润滑方式特点与适用场合见表A.1 表A.1润滑方式特点与适用场合 润滑方式 润滑特点 适用场合 油润滑具有低摩擦系数,低摩擦噪声,无磨屑及长使用 寿命等优点,同时润滑剂可以将冲击振动的机械能转变中高速度、长寿命,尽可能低的摩 油润滑(含脂润滑) 为液压能,起到阻尼、减振或缓冲作用;其缺点是易挥擦噪声 发、高温下易降解、爬移,使用时需要瘠封 固体涧滑剂具有真空环境中挥发低,承载能力高、降解 小,空间环境下贮存期长、,无黏度效应及无爬行迁移,适工作在低温或温度范围较宽,空间 固体润滑 用温度范围宽,超低温下具有优良润滑特性、无需密封狭小无法密封,低转速,边界润滑 等优点,其缺点是固体润滑摩擦噪声较高,使用寿命 工况条件下的转动部件 有限 长期处于边界润滑工况条件的转 混合润滑 固体润滑作为油润滑的补充和备份 动部件,空间应用采用较少 常用润滑油及其特点 A.3 矿物油;主要由几种天然碳氢油混合而成,分子量范围很广 通过氢化、精练提纯,去除极性杂质并 通过添加剂改善它们的性能 硅油,一种不同聚合度链状结构的聚有机硅氧烧,常用的有氧苯基硅油、甲基硅油、二甲基硅油等 硅油的饱和燕汽压,凝固点都很低,具有较宽的工作温度范围 承载能力较低,在边界润滑条件下易降 解生成聚合物失去润滑性能 合成碳氢油;对胫类(包括烧赂、烯胫、炔赂)进一步经聚合及氢化而制成合成基础油,再添加其他如 抗磨,抗氧化等原料而得到 具有饱和蒸汽压低,边界润滑性能好的特点 目前常用的是聚a-烯泾
GB/T28878.2一2016 PAO)和多炕基环戊炕(MACs)两种合成碳氢油 全氟聚酥;是一种常温下为油的合成聚合物,它与姬类润滑剂的分子结构基本相似,但在PFPE分 子中以氟原子代替了氢原子 倾点低,具有较宽的工作温度范围,非常低的饱和蒸汽压、承载能力高,化 学惰性优良 硅碳泾油;由单分子硅、碳和氢组成,以含硅量多少而分成多阶硅碳姬油 具有硅油和碳氢油的优 点:具有非常低饱和蒸汽压,承载能力高,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可保持合适的黏度,边界润滑条件下的润 滑性能较好 A.4常用润滑脂及其特点 A.4.1润滑脂成分 脂润滑为油润滑中的一类,但同时有它独特的属性 润滑脂由基础油、增稠剂和漆加剂混合而成 当选择润滑脂时,需要综合考虑润滑脂的成分与特性(如锥人度,相似黏度入,使用部位的工作条件(温 度、负荷、转速、接触介质),润滑方式和工作寿命等 A.4.2基础油 基础油主要起润滑作用,是润滑脂的主要成分,其质量约占到70%一90% 润滑脂的润滑性能主 要决定于基础油 常用基础油及其特点见A.3 A.4.3增稠剂 增稠剂将流动的基础油增稠成不流动的固体,半固体状态,保持和防止基础油流失 空间用增稠剂 主要为复合锂皂基脂,无机增稠剂膨润土和有机增稠剂聚四氟乙熔(PTFE) 复合锂皂基脂具有耐高温性能,滴点一般大于260C,适合在高温下使用 还具有良好的抗微 a 动磨损性能,适用于长寿命轴承润滑,是一种通用,多效、长寿命的涧滑脂 复合锂皂基稠化剂 不仅对矿物油具有良好的稠化能力,而且对硅油、合成脂,全聚醛和聚a烯胫等空间润滑基 础油均具有良好的稠化能力,并且与添加剂有很好的相容性; b 无机稠化剂膨润土相变温度大于700C,用它稠化合成的润滑脂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 膨 润土润滑脂没有滴点,在高温下,其稠度比所有复合皂基脂都高 膨润土润滑脂具有较好的胶 体稳定性、剪切稳定性和抗水解性 在航空航天领域,膨润土可以作为飞机轮轴承润滑脂和密 封润滑脂的稠化剂 膨润土润滑脂的缺点主要是对添加剂的相容性较差,特别是对抗磨抗压 剂,同时其中惨杂有难以除掉的很细的砂粒,工作时噪声较大,不适用于低嗓声轴承的润滑 有机稠化剂聚四氟乙烯(PT 'ITFE )是 20世纪70年代起发展而成的一种新型稠化剂 做稠化剂 .粒度小 时,一般要求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 于104mm 其特点有:PTFE稠化的润 00050000, 滑脂具有优良的耐高低温性能,其高温可到300C,其低温启动性和运转力矩都比复合锂皂基 脂和聚腺基润滑脂低,用PTFE稠化低苯基含量的甲苯基硅油可用于-80C超低温环境 PTFE稠化的润滑脂有良好的润滑性能 PTFE本身就是固体润滑剂,低速下的摩擦系数为 0.04~0.06,比石墨和二硫化钼的摩擦系数还低;PTFE稠化的润滑脂有良好的化学惰性 PTFE与火箭燃料和酸碱等都不反应,几乎与所有的溶剂和油品不起作用 A.4.4添加剂 在润滑脂中往往施加添加剂以改善润滑脂的抗磨性、抗极压性与抗氧化性等 一般常用的添加剂 有石墨、二硫化钼(MoS,二硫化钨(wS
GB/T28878.2一2016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油润滑设计的参数计算 B.1润滑状态 B.1.1润滑状态特性 油润滑状态包括;边界润滑、混合润滑状态,弹性流体润滑和流体动压润滑 流体动力润滑是在一定条件下,靠摩擦面的运动,用润滑油将两摩擦表面完全隔开,由流体动压力 平衡外载荷,将摩擦面间的固体外摩擦变化为流体的内摩擦 此时摩擦性质完全决定于流体的特性而 与摩擦面的材料无关 近代润滑理论认为,边界润滑也是可行的,它有两个特点 a)存在金属黏附结点,所以它的摩擦系数比弹流润滑要大很多 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但相比弹流要小很多 b B.1.2润滑状态参数 比膜厚入是表征轴承涧滑状态的一个重要参数,它是最小弹流(EHL)油膜厚度和轴承合成表面粗 糙度之比,见式B.1): (B.1) V十 式中: 最小弹流油膜厚度,单位为米(m); ho 轴承的合成表面粗糙度,单位为米(m). V 0.150 库 数 0.001 润滑状态 说明 最小油膜厚度0,005Mm0,14m,入<1,属于边界润滑状态; B 最小油膜厚度0.014m一lm,1<入<3,属于混合润滑状态 -最小油膜厚度0.01丝m10am,3<入10,属于部分弹性流体润滑状态 -最小油膜厚度1pm100m,6s <入<100,属于完全弹性流体动力润滑和流体动力润滑状态 图B.1轴承润滑状态和摩擦系数之间的关系
GB/T28878.2一2016 最小油膜厚度h 可以通过理论公式进行计算,也可通过电容法或X射线法实际测量 理论计算式简要介绍如下: 对于等温线接触,见式(B.2): (B.2 h,=6.,76aM.u)E'-"R"w切" 对于等温点接触,见式(B.3) -e气)R h,=3.63UGa.w-我n(1一 B.3) 式中: -黏压系数,单位为平方米每牛(nm'/N); 润滑油环境黏度,单位为帕秒(Pas); 卷吸速度,单位为米每秒m/s); 心 综合弹性模量,单位为帕(Pa) -当量曲率半径,单位为米(m): R -等温线接触时为单位长度上的载荷,单位为牛每米(N/m);等温点接触时为接触点上的载 w 荷力,单位为牛(N); u U 速度参数U= R 材料参数G=aE' Ze W 等温点接触时载荷参数w-E 接触面椭圆率,无单位; -接触面r方向上曲率半径,单位为米(m). R 油膜厚度详细计算方法与迭代方式可参考《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B.2摩擦阻力矩计算 对于大多数空间轴承而言,摩擦阻力矩M是个重要性能指标,可以按式(B.4)计算 M=/ Fd 十1.42×10.(n)#"d (B.4 式中 轴承承受的当量荷载,单位为牛(N); 轴承节圆直径,单位为毫米(mm); d 润滑油运动黏度,单位为平方毫米每秒(mm/s); 轴承转速,单位为转每分(r/min); 载荷系数,无量纲 f -考虑轴承结构与润滑方式的系数,无量纲 M 摩擦力矩,单位为毫牛米(mN m B.3润滑油在空间的逸出量计算 润滑油在正常工况下它的损耗主要是通过泄露通道以油蒸汽方式散逸 在轨期间通过迷宫逸出的 润滑油总的气量q可通过式(B.5)计算得到 =CP (B.5 g= 式中: -逸出润滑油气量,单位为帕升(PaL);
GB/T28878.2一2016 -迷宫对油蒸汽的流导,单位为升每秒(L/s) -润滑油的饱和蒸汽压,单位为帕(Pa) 要注意的是,对于有放气孔设计的迷宫结构,流导C应是放气孔和迷宫流导之和 B.4荷载力计算 在轴承选型时一个重要因素是轴承的静负荷能力,能够承受航天器发射过程中产生的荷载 当然 也应能承受在各种力学环境中所遇到的荷载 润滑状态与荷载力是相关的 可通过式(B.6)计算得到轴承额定静载荷C1: 几-" (B,6 式中: -轴承的安全系数,根据式(B.7)计算得出; -轴承额定静载荷,单位为千牛(kN); F 轴承承受的当量静负荷,单位为千牛(kN). (B.7 a=1/K 式中: 表征轴承能够承受发射过程中力学环境的一个安全系数,一般取3 -过载放大系数,无量招 K 对薄壁球轴承而育,径向荷载的影响是很大的 以sN71816型轴承为例,当径向荷载超过50N 时,它的摩擦力矩将会比正常值超过一倍以上 在设计荷载时,应充分考虑温度变化引起的热应力 10o
GB/T28878.2一2016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固体润滑材料特点、轴承预紧与固体润滑轴承跑合 C.1常用固体润滑材料特点 固体润滑材料按材料结构可以分为层状结构物质,低摩擦聚合物、软金属和低摩擦非层状无机化合 物四种类型 典型固体润滑薄膜及其性能见表C.1 层状结构物质主要有MoS,wS,NbS、TaS、wSe,MoSe以及六方BN等 低摩擦聚合物主要有聚四氟乙烯(PTFE、聚酰亚胺(PI)、聚酰胺(尼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以及 聚芳酥酮等 软金属主要有铅,禺,锡、金以及银等 非层状无机化合物主要有具有低摩擦特性的金属氧化物、氟化物以及某些含氧酸盐等 表c.1典型固体润滑薄膜及其性能 使用温度 摩擦系数 种类 名称 真空或惰性气体中 真空或惰性气体中 大气中 大气中 -80350 253一800 MoS 0.05一0.20 10-了~0,05 wS 0.100.15 0.030.05 层状物质 0.12一0.18 0.05一0.20 wSe MoTe 0.120.23 Nbs. 0.050.38 PTFE 0.080.35 -180250 聚合物 PI 0.15~0.40 -200300 Au 0.10~0.30 0.10~0,30 0.10~0.30 253600 Ag 软金属 Pb 0.,100.30 0.05~0.30 260200 -260200 ln 0.100.50 Sn 0.100.60 0.100.25 0.10~0.25 250~900 250900 CaF-BaF 非层状无机化合物 0.10一0.25 0.05~0.20 PbO 其中二硫化钼已在空间得到成功的应用 在真空条件下,二硫化钼膜有很低的摩擦系数 一般是 在零件表面采用溅射方法生成二硫化钼膜(通过改变溅射条件控制膜的微观结构,可生成不同摩擦性能 的膜层),其性能与基体材料有关,零件的表面粗糙度也影响膜的摩擦系数和寿命 11
GB/T28878.2一2016 膜层预跑合要求 固体润滑轴承在使用前应进行预跑合,以改善轴承的润滑状态,降低其摩擦力矩以及力矩波动,使 轴承进人稳定工作状态 预跑合要求如下 跑合时,洁净度应达到GB/T25915.1一2010要求的ISO7级 温度湿度要求应符合膜层存 a 储要求,如条件允许最好选择真空跑合,真空度要求优于1.3×10-Pa; 固体润滑轴承预跑合转数过多会影响轴承的寿命,原则上应不超过1/100轴承寿命转数 D c)跑合前轴承进行清洗,清洗流程参见GJB3032; 跑合应在施加预载力的条件下进行,预载力大小应根据实际负载而定; d e)跑合以摩擦力矩波动为判据,其波动值小于预定阙值后跑合结束; f 跑合转速不宜过快 C.3预紧 c.3.1预紧的作用和分类 可分离型角接触轴承使用时应施加轴向预紧,它的作用主要有 a)提高轴承刚度 b)提高轴承运转精度 只有正确加载才能保证轴承有满意的使用寿命 预紧可分定位预紧和定压预紧二种 c.3.2定位预紧 主要优点是可以提高轴承刚度,有利于承受各种力学环境和提高旋转精度 缺点是受温度影响较大,同时对装配、加工精度都有很高的要求 定位预紧下角接触轴承其轴向变形量,(mm)和轴向载荷之间的关系见式(C.1): 0.002F C.1) 0 DZsina 式中 轴向荷载,单位为牛(N); F 滚动体直径,单位为毫米(mm); D 滚动体数量 接触角,单位为度(") 采用定位预紧要求 转轴、轴承座、轴承宜采用同一种材料 若不能采用同种材料,则要求材料间的热胀系数不能 相差太大 装配应在较低的环境温度下进行 b c.3.3定压预紧 即采用弹性元件产生变形使轴承承受一定的轴向荷载,它的优点是基本上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缺 点是对轴承的刚度提高不大,可以采用刚性限位来弥补 定压预紧中弹性元件的变形量一般可通过实验实测确定 12
GB/T28878.2一2016 参 考 文 献 [1]GB/T1800.1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极限与配合第1部分:公差、偏差和配合的基础 [2] GB/T1800.2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极限与配合第2部分;标准公差等级和孔、轴极 限 偏差表 [3]GB/T25915.l一2010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第1部分空气洁净度等级 O 程亚洲,空间润滑脂的研究进展[].航天器环境工程.2013,30(1):l4-19. [5 达道安,真空设计手册(第3版[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的 刘维民,空间润滑材料与技术手册[M].翁立军,孙嘉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口 温诗铸,弹性流体动力润滑[M].杨沛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l992. [8]汪恺,机械设计标准应用手册(第3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D7 徐濒,机械设计手册.4[M1].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10]张疆兵,机械设备的涧滑状态].设备管理与维修,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朱廷彬,润滑脂技术大全[M].北京;石化出版社,2009. Cm [[12]Elasto-HydrodynamieLbrication,sIEdition,1977,Dowson.DandHigeinson.G.R [137 LiquidLubricationforSpaceApplieations,RobertL.FusaroandMichaelM.khonsari [[I4 LubricationofSpaceSystems,RobertL.Fusaro. [15 SpaceTribology,WilliamR.JonesandJr,MarkJ.Jansen.

电子商务产品质量信息规范通则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电子商务产品质量信息规范通则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电子商务产品质量信息规范通则的编号:GB/T32866-2016。电子商务产品质量信息规范通则共有7页,发布于2016-12-01
空间科学实验转动部件规范第3部分:滚动轴承验收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空间科学实验转动部件规范第3部分:滚动轴承验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空间科学实验转动部件规范第3部分:滚动轴承验收的编号:GB/T28878.3-2016。空间科学实验转动部件规范第3部分:滚动轴承验收共有10页,发布于2016-11-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