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1270.16-2014

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16部分:土壤微生物毒性试验

Testguidelinesonenvironmentalsafetyassessmentforchemicalpesticides―Part16:Soilmicroorganismtoxicitytest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16部分:土壤微生物毒性试验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16部分:土壤微生物毒性试验的编号:GB/T31270.16-2014。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16部分:土壤微生物毒性试验共有12页,发布于2015-03-112014年第24号公告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B13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65.100
  • 实施日期2015-03-1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2页
  • 文件大小365.51KB

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16部分:土壤微生物毒性试验


国家标准 GB/T31270.16一2014 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 第16部分:土壤微生物毒性试验 Testguidelinesonenvirommentalsafetryassessmentforchemiealpestieides 16:Soilmieroorganismtosieitytest Part 2014-10-10发布 2015-03-1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监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花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I31270.16一2014 前 言 GB/T31270(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分为21个部分 -第1部分:土壤降解试验; 第2部分;水解试验; 第3部分:光解试验; 第4部分;土壤吸附/解吸试验 第5部分 :土壤淋溶试验; 第6部分:挥发性试验; 第 7部分;生物富集试验; 部分;水-沉积物系统降解试验; 第 鸟类急性毒性试验; 第 10部分:蜜蜂急性毒性试验 部分:家蚕急性毒性试验; 部分:鱼类急性毒性试验; 第 部分;蚤类急性活动抑制试验 部分:藻类生长抑制试验; 15部分;蚯蚓急性毒性试验; 第 16部分;土壤微生物毒性试验; 第 第 17部分;天敌赤眼蜂急性毒性试验; 第 18部分;天敌两栖类急性毒性试验; 第19部分:非靶标植物影响试验, 第20部分;家畜短期饲喂毒性试验 第21部分:大型甲壳类生物毒性试验 本部分是GB/T31270的第16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程燕,范继巧,王娜、韩志华,赵玉艳、王彦华,李少男、蔡道基
GB/I31270.16一2014 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 第16部分:土壤微生物毒性试验 范围 GB/T31270的本部分规定了co,吸收法和氮转化法测定化学农药对土壤微生物毒性的材料、条 件、操作质量控制、数据处理、试验报告等的基本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为化学农药登记而进行的土壤微生物毒性试验,其他类型的农药可参照使用 本部分不适用于易挥发和难溶解的化学农药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化学农药chemtcealpestieide 利用化学物质人工合成的农药 其中有些以天然产品中的活性物质为母体,进行仿制、结构改造 创新而成,为仿生合成农药 同义词:有机合成农药syntheticorganicpesticide [NY/T1667.1一2008,定义2.2.1 2.2 原药technicalmaterial 在制造过程中得到的有效成分及杂质组成的最终产品,不能含有可见的外来物质和任何添加物,必 要时可加人少量的稳定剂 [NY/T1667.2一2008,定义2.5.1] 2.3 prodluect 制剂 formulation" 由农药原药或母药)和助剂组成、使用状态稳定的产品 [NY/T1667.2一2008,定义2.4] 有效成分 activeingredient;a.i. 农药产品中具有生物活性的特定化学结构成分 [NY/T1667,22008,定义2.1] 2.5 供试物 testSubstance 试验中需要测试的物质 2.6 影响率erreetratio 供试物对土壤微生物呼吸强度的影响程度,包括抑制率和促进率 供试物处理土壤呼吸强度低于 对照土壤时,表现为抑制,供试物处理土壤呼吸强度高于对照土壤时,表现为促进
GB/I31270.16一2014 氮转化nitrogentransformation 微生物通过氨化和硝化作用,将含氮有机物最终降解为无机终产物硝酸盐的过程 试验概述 3.1方法概述 土壤微生物毒性试验包括cO吸收法和氮转化法,根据农药登记管理法规及其他规定选择相关方 法进行试验 3.2co吸收法 在标本瓶内放置两只小烧杯,其中一只盛放土壤,另一只盛放碱液(如NaOH溶液),用于吸收土壤 微生物呼吸所释放的co. 以模拟农药常用量,10倍常用量、.1I00倍常用量时土壤表层10cm土壤中 的农药含量设3种不同处理浓度,将标本瓶密闭并置于25C土1C、黑暗条件下培养,并保持土壤含水 量为最大田间持水量的40%一60%,于试验开始后的第1天,第2天,第4天、第7天、第11天、第15天 更换出密闭瓶中的碱液,测定吸收的cO量 评价供试物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3.3氮转化法 过筛的土壤与适量有机底物混合后用供试物处理,同时设置一组不加供试物的对照 试验至少需 设置2个测试浓度,可参考供试物田间最大施用量设置 将土壤置于黑暗、,20C士2C的条件下培养, 并保持土壤含水量为最大田间持水量的40%一60%,在培养0d、7d、14d和28d后,从处理组和对照 组中取出一定量的土壤样品,用合适的溶剂浸提并测定提取液中硝酸盐的含量 比较处理组与对照组 的硝酸盐形成率,计算处理组相对于对照组的百分比差异 试验至少持续28d,如果第28天处理组与 对照组的差异不小于25%,则试验需延长,最长至100d 试验方法 4.1材料和条件 4.1.1供试物 农药制剂原药或纯品 4.1.2试验土壤 4.1.2.1co吸收法 选用3种具有代表性的、理化性质各异的土壤,试验前先去除土壤中的粗大物块(如石块、植物残体 等),然后过0.85mm筛 4.1.2.2氮转化法 试验只需一种土壤,对土壤的要求参见附录A,土壤在用于试验前要先进行处理,先去除土壤中的 粗大物块(如石块植物残体等),然后过筛,使土壤颗粒不大于2 mm 两种方法采用的土壤最好都为新鲜土壤,如果需要在实验室储存,则应置于4C士2C黑暗处保 存,最长保存3个月土壤的采集、贮存方法参见附录B) 经过储存的土壤,在试验前需进行预培养
GB/I31270.16一2014 2d一28d 预培养期间土壤的培养条件应与试验条件一致 此外,氮转化法所用的土壤在试验前还需 补充适当的有机底物,例如,首瘤-青草-青贮谷粉(主要组成部分;紫花首蓿Medicagosatlivua a),C/N比 在12/116/1之间 建议首蓿粉与土壤的比率为每千克土壤(干重)用首蓿粉5g 4.1.3主要仪器设备 主要仪器设备如下 搅拌器; -培养箱 振荡器; 离心机 滴定仪 硝酸盐测定仪; 标本瓶及其他玻璃器皿等 4.1.4试验条件 4.1.4.1co,吸收法 土壤样品的培养条件为25C士1C,黑暗 试验过程中,保持土壤样品含水量在田间最大持水量 的40%一60%之间,变化范围为士5% 如有需要,可添加蒸懈水和去离子水进行调节 4.1.4.2氨转化法 土壤样品的培养条件为20C土2C,黑暗 试验过程中,保持土壤样品含水量在田间最大持水量 的40%~60%之间,变化范围为士5% 如有需要,可添加蒸僧水和去离子水进行调节 4.2试验操作 4.2.1co吸收法 4.2.1.1处理与对照的设置 每种土壤设3种不同浓度处理,以模拟农药常用量(推荐的最大用量、10倍量、100倍量时土壤表 层10cm土壤中的农药含量(计算时假设土壤容重为1.5g”em'),同时设置一组空白对照,每组至少设 置3个重复 4.2.1.2受试物质的制备 水溶性供试物一般用水溶解制备,避免使用水以外的其他液体,如丙酮、三氯甲炕等有机溶剂以防 止破坏微生物菌群 对于难溶物质,可先用合适的溶剂溶解或悬浮,然后包埋石英砂(粒径.0.1mm~ 0.5mm)等惰性固体,最后等溶剂完全挥发后再将石英砂与土壤混合 为使供试物在土壤中达到一个 最佳的分布状态,建议每千克干重土壤中加人砂的比例为10g/kg 对照组的土壤样品用等量的水或 砂进行处理 混合时,应确保处理组中的供试物在土壤样品中均匀分布,同时要避免土壤压紧或结块 4.2.1.3土壤样品的培养 将混合后的土壤装于小烧杯中,与另一个装有标准碱液的小烧杯一起置于密闭瓶中,于25C士 1C,黑暗条件下培养 试验过程中,保持土壤样品含水量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40%一60%之间,空化 范围为士5% 如有需要,可添加蒸憎水和去离子水进行调节
GB/I31270.16一2014 4.2.1.4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试验开始后的第1天第2天,第4天、第7天、第11天第15天时更换出密闭瓶中的碱液,用滴定 法间接测定吸收的CO)量 4.2.2氮转化法 4.2.2.1处理与对照的设置 试验至少需设置2个测试浓度,低浓度应至少能反映实际条件下能到达土壤的最大量(计算时假定 供试物与5cm的土壤均匀混合,且土壤容重为1.5g”cm'),而高浓度应是低浓度的倍数 对于直接施 用至土壤的农药,应将试验浓度设置为最大预测环境浓度以及5倍的该浓度 对于在1个季节中多次 施人土壤的农药,其较低试验浓度应为最大施用次数与最大预测环境浓度的乘积 但是,试验浓度的上 限不应超过最大单次施用量的10倍 试验同时还需设置一组空白对照,每组至少设置3个重复 4.2.2.2受试物质的制备 水溶性供试物一般用水溶解制备,避免使用水以外的其他液体,如丙酮、三氯甲婉等有机溶剂,以防 止破坏微生物菌群 对于难溶物质,可先用合适的溶剂溶解或悬浮,然后包埋石英砂(粒径:0.1n mm一 0.5mm)等惰性固体,最后等溶剂完全挥发后再将石英砂与土壤混合 为使供试物在土壤中达到一个 最佳的分布状态,建议每千克干重土壤中加人砂的比例为10E/kg 对照组的土壤样品用等量的水或 砂进行处理 混合时,应确保处理组中的供试物在土壤样品中均匀分布,同时要避免土壤压紧或结块 4.2.2.3土壤样品的培养 可以采用两种方式培养土壤样品: 每一个处理组及对照组的土壤各作为一个整体样品; -将每一个处理组及对照组的土壤分装成一系列单独且等份的子样品 当土壤以整体形式进行培养时,每个处理组及对照组均需准备大量的土壤样品,试验过程中根据需 要取样分析 每个处理组和对照组最初制备的土壤量取决于取样量、样品分析的重复次数及最大取样 次数 整体培养的土壤在再次取样前应充分混合 当土壤以系列分装独立的子样品形式进行培养时 每个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土壤根据需要来分装和使用 所有测试中使用的容器应具有足够的上部空间, 以避免产生厌氧状态 将样品置于20C士2C、黑暗条件下培养 试验过程中,保持土壤样品含水量在田间最大持水量 的40%一60%之间,变化范围为士5% 如有需要,可添加蒸憎水和去离子水进行调节 4.2.2.4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试验至少持续28d,如果第28天时处理组与对照组的差异不小于25%,则试验需延长,直至该差 异等于或小于25%,但最长不超过100d 在试验0d,7d,l4d和28d取样分析 如需延长试验,则应 在28d后每隔14d测定一次 每次取样时,均需测定每个处理组和对照组样品的睛酿盐含量 用合透 的提取剂(如0.1mol/L的氯化钾溶液)与土壤样品混合振荡,提取硝酸盐,建议每千克干重土壤中加人 氯化钾溶液的比例是5mL/g 为优化提取效果,容器中所装的土壤和提取剂不应超过容器体积的 半 混合物在15.7rad/s的转速下振荡60min 将混合物离心或过滤后取液相分析其硝酸盐含量 4.3数据处理 4.3.1co吸收法 记录每个平行滴定时消耗的酸的体积,求出所有平行的平均值,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土壤样品释放出
GB/I31270.16一2014 的cO量以及处理组相对于对照的影响率 4.3.2氮转化法 记录每个平行土壤样品形成的硝酸盐量,求出所有平行的平均值,用统计学方法计算氮转化率 形 成的硝酸盐量以每天每千克干重土壤产生硝酸盐的毫克数表示,单位为mg/kgd) 比较每个处理 组和对照组中土壤样品的硝酸盐形成速率,并计算出处理组偏离对照组的百分率 4,4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条件包括 各处理土壤中,供试物的加人量,供试物在土壤中的均匀度要保持 -致(两种方法均适用); -培养期间,各标本瓶要保持密团(适用于co,吸收法); 滴定操作时,对滴定终点的判断要准确一致(适用于co.吸收法); 对照组重复之间的差异应小于士15%(适用于氮转化法)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完整的试验土壤信息(两种方法均适用 a 完整的试验土壤信息包括: 取样点的地理位置和背景信息; 取样深度(cm); 土壤理化性质(颗粒组成、pH、有机碳含量、,氮含量、初始硝酸盐浓度、阳离子交换量、微生 物生物量等); 土壤采集和保存情况 土 壤预培养的细节 供试物信息(两种方法均适用 包括供试农药的通用名、化学名称、结构式.CAs号、纯度、基本理化性质,来源等 底物适用于氮转化法) 底物信息包括 -来源; 组成 -碳,氮含量 d)试验条件 试验条件包括 -试验设置浓度及组数; 向土壤中施人供试物的详细步骤 -培养温度 稀释水; 试验期间各处理土壤中加水的频率和方法; 试验开始时和试验过程中的土壤湿度; 土壤的培养方式; 取样次数 土壤co释放量测定方法(适用于co吸收法)
GB/I31270.16一2014 -从土壤中浸提硝酸盐的方法(适用于氮转化法); -用于分析测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和仪器(适用于氮转化法) 结果 结果包括: 数据分析方法土壤cO释放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农药对土壤微生物呼吸强度的影响 率(适用于CO,吸收法):; -各组各平行的硝酸盐含量,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适用于氮转化法) 有助于解释结果的全部信息和观察资料 对土壤微生物的毒性等级划分参见附录C
GB/I31270.16一2014 附 录A 资料性附录 氮转化法对土壤的要求 氮转化法对土壤的要求参见表A.1 表A.1氮转化法试验土壤应具备的特征 要素 特征值 砂粒含量 50%一75% pH 5.5一7.5 0.5%1.5% 有机碳含量 微生物生物量 碳含量>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1%
GB/I31270.16一2014 B 附 录 资料性附录 试验土壤的采集与贮存 B.1土壤的采集 选择的土壤采集点应能长期使用,需了解土壤采集点的详细背景信息,包括;地点,植被覆盖情况. 农药,肥料等的施用情况 要求采样地点在采样前至少一年内未施用过农药,至少6个月内未施用过有 机肥 如果在必需的情况下施用了无机肥,则应在施肥至少3个月后才能采集土壤 应避免在长时间干旱或水涉期间超过30d)采样,或在此期后立即采样 在耕地,采样的深度为 -20cm;在长期没有耕作(至少一个生长季节)的草场牧地或其他类型的土壤中采样时,最大深度 0cm 可略超过20cm. 运输土壤样品时应使用合适的容器,并保持适宜的温度以确保土壤的性质不会发生显著的改变 B.2土壤的贮存 土壤风干后应置于4C士2C黑暗处保存,最长可保存3个月 土壤在储存期间应保持有氧条件 如果采样地区每年至少有3个月冰冻期,则采集的土壤可在一22C-18条件下储存6个月 用于 氮转化试验的土壤,在每次试验前应测定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其碳含量应至少占土壤有机碳含量 的1%
GB/I31270.16一2014 c 附 录 资料性附录 农药对土壤微生物毒性的毒性等级划分 C.1co吸收法 cO,吸收法中,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毒性分成三个等级;土壤中农药加量为常量,在15d内对土壤 微生物呼吸强度抑制达50%则划分为高毒;土壤中农药加量为常量10倍,能达到上述抑制水平的,划 分为中毒;土壤中农药加量为常量100倍,能达到上述抑制水平的,划分为低毒;若三种处理均达不到上 述抑制水平,则同样划分为低毒 C.2氮转化法 在试验28d后的任何时间所取样品,若测定其低浓度处理组和对照组的硝酸盐形成速率的差异不 大于25%,则可认为该农药对土壤中的氮转化没有长期影响
GB/I31270.16一2014 参 考 文 献 [1]NY/T1667.1一2008农药登记管理术语第1部分;基本术语 [2]Y/T1667.2一2008农药登记管理术语第2部分;产品化学 [3]oEcD(2000).Guideline216;SoilMierc TransformationTest,O)ECD organisms:Nitr rogen GuidelinesfortheTestingofChemieals [4]蔡道基.农药环境毒理学研究.北京: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 10

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16部分:土壤微生物毒性试验GB/T31270.16-2014

化学农药的使用已经成为了现代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手段。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农药对环境的影响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为了更好地评估化学农药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评价试验准则,其中包括了《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16部分:土壤微生物毒性试验GB/T31270.16-2014》。

土壤微生物毒性试验是一种常用的评估化学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的方法。这项试验主要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的化学农药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代谢的影响来评估其毒性。通过这项试验可以得出化学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最低抑制浓度、抑制百分率等指标,从而更加准确地评估化学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程度。

在进行土壤微生物毒性试验时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合适的实验设计和操作方法十分重要。其中,试验设计的合理性、取样的准确性、控制组的设置、实验条件的统一性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除了土壤微生物毒性试验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方法可以评估化学农药对环境的影响。例如,水培法、土柱法、植物毒性试验等。这些试验方法的选择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以便更加准确地评估化学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总之,化学农药的使用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必须要重视其对环境的影响。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试验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化学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程度,从而为化学农药的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16部分:土壤微生物毒性试验的相关资料

和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16部分:土壤微生物毒性试验类似的标准

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15部分:蚯蚓急性毒性试验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15部分:蚯蚓急性毒性试验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15部分:蚯蚓急性毒性试验的编号:GB/T31270.15-2014。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15部分:蚯蚓急性毒性试验共有9页,发布于2015-03-112014年第24号公告
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17部分:天敌赤眼蜂急性毒性试验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17部分:天敌赤眼蜂急性毒性试验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17部分:天敌赤眼蜂急性毒性试验的编号:GB/T31270.17-2014。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17部分:天敌赤眼蜂急性毒性试验共有8页,发布于2015-03-112014年第24号公告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