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5534-2017

胰酪蛋白胨检测方法

Examinationmethodsofpancreaticdigestofcasein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胰酪蛋白胨检测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胰酪蛋白胨检测方法的编号:GB/T35534-2017。胰酪蛋白胨检测方法共有8页,发布于2018-07-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G66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07.080
  • 实施日期2018-07-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8页
  • 文件大小528.20KB

胰酪蛋白胨检测方法


国家标准 GB/T35534一2017 胰酯蛋白陈检测方法 Examinationmethodsofpancreaticdigestofcasein 2017-12-29发布 2018-07-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35534一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生化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87)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牛牛基因技术有限公司、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昌勤、牛刚、苏德模、马仕洪、杨美琴、伍业旭、葛秋慈
GB/35534一2017 胰酪蛋白陈检测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胰酪蛋白陈作为培养基原料的质量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药品、食品、化妆品或其他类别微生物检验用培养基中胰酪蛋白陈的质量检测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件 GB4789.,2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要求 GB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500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GB5009.11一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呻及无机呻的测定 GB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500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镐的测定 GB5009.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 GB5009.44一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氯化物的测定 GB5009.1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23530酵母抽提物 药典2015年版四部澄清度检查法通则0902 药典2015年版四部氮测定法(通则0704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nereaticdigestofcasein 胰酪蛋白膝pam 用酪蛋白经胰酶水解、中和,过滤,浓缩精制而成的粉末 常用名;胰酪陈,胰酶水解酪蛋白等 3.2 酪蛋白 caSein 哺乳动物奶中的主要蛋白质 用于制造培养基用胰酪蛋白陈的酪蛋白主要通过牛奶脱脂后加酸或 粗制凝乳酶的作用,形成的凝固沉淀物制得 又称:干酪素、酪肮、乳酪素、奶酪素等 3.3 耐热菌数 countofheatresistamtmieroorganisms 胰酪蛋白陈中存在的具有热抗性的微生物,主要为耐热芽袍菌 胰酪蛋白陈耐热菌数为10%胰酪 蛋白陈溶液在沸水浴中处理30min后,经胰酪大豆陈琼脂(TsA)平板计数得到的菌落数,以CFU/g 表示
GB/T35534一2017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FU;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units) TSA:胰酪大豆陈琼脂培养基(soybean-casein ndgest agar TsB;胰酪大豆陈液体培养基(soybean-caseindigestbroth 标准菌株 5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ginosa[CMCC(B)10104门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hyococc4sawres)[CMCC(B)26003] 藤黄微球菌Mcrocorcuslwteus)[CMCc(B)28001] 枯草芽抱杆菌Bacillussubtillis[CMCC(B)63501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Salmn monellaparayhiB)[CMCc(B)50094] 白色念珠菌(Candidaalbicans)[CMCCF)98o01] 试剂配制 6 6.1总则 除非另有规定,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在未特别注明时,按照GB4789.28规定执行 水应符 合GB/T6682中三级水的规定 未注明何种溶液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未注明何种条件下灭菌时,均 指121C、15min高压灭菌 6.20.5%磷酸氢二钾 称取5gK.Hro,加水定容至100ml. 6.31mol/几氢氧化钠 称取40gNa(OH加水定容至1000mL 6.40.9%灭菌氧化钠溶液 称取9gNaCl加水定容至1000mL,灭菌后备用 6.51mol/儿氢氧化钾 称取56只氢氧化钾加水定容至1000mL 6.61mol/1盐酸 取浓盐酸约90ml,加水适量使成1000mL摇匀备用 6.7ISA 胰酪蛋白陈15g,大豆陈5g,氯化钠5g,琼脂15g,水1000ml
GB/35534一2017 6.8ISsB 胰酪蛋白陈17g,大豆陈3g,氯化钠5g,葡萄糖2.5g,磷酸氢二钾(钠)2.5g,水1000ml 检测方法 7.1外观 取样品适量,置明亮处,自然光下肉眼观察性状和色泽 7.2理化指标 7.2.1pH 配制2%水溶液,采用玻璃电极测定灭菌后的pH值 同一样品两次测定值之差应不超过0.04 7.2.2水分 按照GB5009.3规定执行 7.2.3灰分 按照GB5009.4规定执行 7.2.4澄清度 取样品适量,制备2%水溶液,灭菌后放置至室温,按照《药典》2015年版四部澄清 度检查法(通则0902)第一法(目视法)执行 7.2.5磷酸盐沉淀 取样品适量,以0.5%磷酸氢二钾(0.03mol/L)溶液制备成2%溶液,如需要,调节pH7.5士0.1. 121高压灭菌30nmin后,置20C士10冷却,冷却后平衡30min观察是否有沉淀 7.2.6碱性沉淀 取样品适量,配制成2%水溶液,以1mol/几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8.5士0.5,121C高压灭菌 30min 1,置20士10冷却,冷却后平衡30min观察是否有沉淀 7.2.7氯化钠 按照GB5009.44一2016中第一法“电位滴定法”规定执行 7.2.8总氮 按照《药典》2015年版四部氮测定法(通则0704)规定的方法执行 7.2.9氨基酸态氮 按照GB/T23530规定的方法执行 7.2.10总游离氨基酸 按照GB5009.124的规定执行,取消水解步骤,样品称取后直接用pH2.2的缓冲液1ml溶解后供
GB/T35534一2017 测试用 分别测量各单个氨基酸后含量加和为总游离氨基酸 7.2.11总水解氨基酸 按照GB5009.124的规定执行 分别测量各单个氨基酸后含量加和为总水解氨基酸 7.3卫生指标 7.3.1总神 按照GB5009.11一2014规定的第一法执行 7.3.2 铅 按照GB5009.12规定执行 7.3.3汞 按照GB5009.17规定执行 7.3.4锡 按照GB5009.15规定执行 7.4微生物指标 7.4.1耐热菌数 7.4.1.1供试液制备 取样品(待测胰酪蛋白胯)10g,加0.9%灭菌氯化钠溶液至100mL,摇匀,制成1:10供试液,置沸 水浴处理30min,冷却 7.4.1.2接种培养 取7.4.1.1中1:10供试液1nml至无菌平m,倾注灭菌TSsA约20mL,摇匀,每一供试液稀释级至 少平行制备2个TsA平板.凝固后倒置于33C士2C培养48h 7.4.1.3菌落计数 点计7.4.1.2培养后TSA平板上的菌落数(CFU),以同一稀释级TSA平板菌落数的平均值乘以稀 释倍数报告样品中的耐热菌数结果 若TSA平板无菌落,结果以<10CFU/g计 7.4.2细菌色素生成能力 7.4.2.1待测平板制备 取样品(待测胰酪蛋白陈)20g,氧化钠5g,琼脂15g,水1000mL,混匀,必要时,用1mol/儿氢氧 化钾或1mol/儿盐酸调节pHH7.0士0.5,灭菌后室温放置至约45C,约20mL/皿倾注无菌平皿,冷却. 制成待测平板 7.4.2.2对照平板制备 配制胰酪大豆陈琼脂培养基,灭菌后室温放置至约45,约20mL/皿倾注无菌平皿,冷却,制成对 照平板
GB/35534一2017 7.4.2.3工作菌悬液制备 分别接种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至TSB培养管,置33士2C培养22h士2h 后,以0.9%灭菌氯化钠溶液10倍倍比稀释制成系列浓度的菌悬液 分别取各稀释级菌悬液1mL至无菌平皿,随后参照7.4.1.2、7.4.1.3步骤操作,计数确定各稀释级 菌悬液中的菌数 选取系列菌悬液中计数为10'CFU/mL 稀释级的菌悬液作为工作菌悬液 7.4.2.4接种培养 分别取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藤黄微球菌的工作菌悬液适量(不超过0.2mL/m),同法 涂布7.4.2.1中待测平板和7.4.2.2中对照平板,每种平板至少平行涂布3个 33C士2C倒置培养36h士12h,培养期间观察各平板上的色素产生时间 7.4.2.5结果观察 36h士12h内,参照对照平板,观测接种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藤黄微球菌的待测平板 上是否出现明显色素 规定时间内,若对照平板未见色素表明检测体系有偏差,应重新检测 促生长能力 7.4.3 7.4.3.1 待测培养管制备 取样品(待测胰酪蛋白陈)适量,制备2%水溶液,必要时用1nmol/L氢氧化钾或1mol/L盐酸调节 pH7.0士0.5,灭菌后无菌分装成10mL/管(中试管),或200L/孔(96孔酶标板)作为待测培养管 7.4.3.2对照培养管制备 配制胰酪大豆陈液体培养基,灭菌后无菌分装成10mL/管,或200AL/孔,作为对照培养管 7.4.3.3工作菌悬液制备 按照7.4.2.3方法制备藤黄微球菌、枯草芽抱杆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白色念珠菌系列菌悬液 按照7.4.2.3方法计数确定各菌悬液中的菌数 选取各菌株菌悬液中菌数在10CFU/mL~100CFU/mL范围内的稀释级,以及再经0.9%灭菌氯 化钠溶液10倍倍比连续稀释2级的稀释级,分别作为10'CFU/ml10'CFU/ml、1CFU/ml3个稀 释级的工作菌悬液 7.4.3.4接种培养 分别取7.4.3.3中藤黄微球菌、枯草芽抱杆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白色念珠菌10CFU/mL、 10CFU/mL、1CFU/ml3个稀释级的工作菌悬液各1mL,分别接种至7.4.3.1待测培养管(中试管 10mL/管)和7.4.3.2对照培养管(中试管,10mL/管) 每一稀释级工作菌悬液平行接种每一种培养管 均不少于3管 若采用96孔酶标板进行实验,上述工作菌悬液应依次上推一个稀释级即采用相应10CFU/mL、 10'CFU/ml、10CFU/mL3个稀释级的工作菌悬液,每孔分别接人各稀释级工作菌悬液20pL,每稀 释级工作菌悬液平行接种不少于6孔 各培养管(孔)置33C士2C培养36h士12h,观察记录待测培养管和对照培养管阳性生长管 孔)数
GB/T35534一2017 7.4.3.5结果观察 在相同观察时间点分别累计每一菌株待测培养管和对照培养管的阳性生长管(孔)数,按式(1)分别 计算待测培养管对藤黄微球菌、枯草芽袍杆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白色念珠菌的促生长能力: R=×100% 式中 促生长能力 T -待测培养管阳性生长管(孔)数; 对照培养管阳性生长管(孔)数

胰酪蛋白胨检测方法GB/T35534-2017

胰酪蛋白胨是胰脏分泌的一种消化酶,在蛋白质消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胰酪蛋白胨水平非常稳定,如果出现异常则可能意味着某些疾病的存在,如胰腺炎、胃肠道肿瘤等。因此,对胰酪蛋白胨的检测十分重要。

GB/T35534-2017是我国针对胰酪蛋白胨检测所制定的标准。该标准规定了胰酪蛋白胨的检测原理、方法、设备、试剂、标准品、质量控制等内容。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检测原理

GB/T35534-2017规定了胰酪蛋白胨的检测原理为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该方法基于抗原与抗体之间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添加底物使酶标记物发生显色反应,从而确定样品中胰酪蛋白胨的含量。

检测方法

在GB/T35534-2017中,胰酪蛋白胨的检测方法主要分为两个步骤:样品预处理和ELISA检测。样品预处理包括血清、血浆、组织等多种类型,通常采用离心、过滤等方法去除杂质。对于血清和血浆样品,还需要进行蛋白质沉淀或柱层析纯化。而ELISA检测则是利用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再将待测样品加入,通过比较其OD值(即吸光度)与标准曲线上的值来计算出其胰酪蛋白胨的含量。

设备和试剂

GB/T35534-2017中规定,胰酪蛋白胨的检测需要使用的设备有吸光度计、电子天平、离心机等;涉及到的试剂有底物、标准品、抗体、洗涤缓冲液等。在选择设备和试剂时,应注意其质量和可靠性,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标准品和质量控制

GB/T35534-2017中还规定了胰酪蛋白胨检测中所需的标准品和质量控制要求。标准品应由认证机构或生产厂家提供,经过严格校准和验证后才能作为可靠的参考物质。而质量控制则是检测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加入不同浓度的胰酪蛋白胨来验证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总的来说,GB/T35534-2017标准为胰酪蛋白胨检测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方法和流程。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高度重视标准的执行,并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来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诊疗工作。

胰酪蛋白胨检测方法的相关资料

    和胰酪蛋白胨检测方法类似的标准

    染色体异常检测基因芯片通用技术要求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染色体异常检测基因芯片通用技术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染色体异常检测基因芯片通用技术要求的编号:GB/T35533-2017。染色体异常检测基因芯片通用技术要求共有6页,发布于2018-07-01
    大豆、油菜中外源基因成分的测定膜芯片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大豆、油菜中外源基因成分的测定膜芯片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大豆、油菜中外源基因成分的测定膜芯片法的编号:GB/T35535-2017。大豆、油菜中外源基因成分的测定膜芯片法共有18页,发布于2018-07-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
    标签
    化工专用仪器仪表 橡胶、塑料用机械 非金属化工机械设备 化工设备 化工机械 化工机械与设备零部件 化工机械与设备综合 火工产品 工业气体与化学气体 其他化工产品综合 照相级化学药品 磁记录材料 感光材料 感光材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水处理剂 水处理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催化剂 催化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化学助剂 化学助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生化试剂、临床分析试剂 一般有机试剂、有机溶剂 一般无机试剂 化学试剂综合 染料 染料中间体 染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颜料 颜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涂料辅助材料 涂料 涂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炭黑 再生胶 其他橡胶制品 医用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制品 胶乳制品 橡胶密封件 胶管、胶带、胶布 轮胎 橡胶制品综合 胶粘剂 胶粘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合成橡胶 合成橡胶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塑料型材 合成树脂、塑料 合成树脂、塑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合成材料综合 农药 农药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化肥、化学土壤调理剂 化肥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煤焦油加工产品 一般有机化工原料 基本有机化工原料 有机化工原料综合 其他无机化工原料 氧化物、单质 无机盐 无机酸、碱 无机化工原料综合 卫生、安全、劳动保护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电子计算机应用 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技术管理 标准化、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