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7128-2018

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安全检查系统技术要求

TechnicalrequirementsforX-raycomputedtomographysecurityinspectionsystem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安全检查系统技术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安全检查系统技术要求的编号:GB/T37128-2018。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安全检查系统技术要求共有20页,发布于2019-07-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A91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13.310
  • 实施日期2019-07-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0页
  • 文件大小1.81M

以图片形式预览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安全检查系统技术要求

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安全检查系统技术要求


国家标准 GB/T37128一2018 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安全检查系统 X 技术要求 TechniealrequirementsforX-raycomputedtomographyseeurity inspectionsystems 2018-12-28发布 2019-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币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37128一2018 目 次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系统分类 技术要求 6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标志和随机文件 13 包装、运输及贮心存 15 附录A规范性附录)测试箱
GB/37128一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北京 中盾安民分析技术有限公司、公安部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公安部安全与警用 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志强、李元景、张丽、赵悦、李保磊,刘彩霞、张耀军、张彤
GB/37128一2018 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安全检查系统 技术要求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安全检查系统的系统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标志和随机文件,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安全检查系统,是设计,制造,验收和使用此类设备的依据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一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423.1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32016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 GB/T2423.51995 GB/T2423.10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e;振动正弦 GB/T42082017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4793.l一2007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15208.1一2018微剂量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 GB15208.2一2018微剂量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第2部分;透射式行包安全检查设备 GB/T17799.2一2003电磁兼容通用标准工业环境中的抗扰度试验 GB17799.4一2012电磁兼容通用标准工业环境中的发射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x-raycoputedtomography 计算机断层扫描 -种利用一系列不同角度的X射线透视图像通过计算机运算处理得到物体内部截面图像的成像 方法 3.2 ×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安全检查系统X-raycoputedtomwgraphyseeurityinspeetionsystem" -种利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方法对行李、物品进行成像的产品该产品通过获取物体在不同 视角下的投影进行重建运算,得到被检物体的断层图像,进而识别物质的衰减系数、密度和等效原子序 数等信息,并给出违禁品报警提示
GB/T37128一2018 3.3 线对limepair" 多个尺寸相同且平行的铝板,两板之间的距离与板厚相同,用板厚(mm)表示线对的规格 3.4 空间分辨率spatialresolution 系统鉴别和区分物体微小细节特征的能力 注:用系统所能识别的单位距离内的最大线对(Ip/cm)数表示 3.5 密度分辨率densityresolution 系统能够区分密度相近物质的能力 注;用两种物质密度差的绝对值相对于其中低密度物质密度值的百分比表示 3.6 原子序数测量值差异性differenceofatomicnumbermmeasuremments o 系统对不同尺寸的同一种物质原子序数测量值的差异 见公式(1) 2Z1一Z ×100% 1Z十Z 式中 Z、Z 扫描2种不同尺寸的某一物质所得到的一个断层图像上原子序数的平均值 3.7 测量值相对偏差relatiedeviationoftestvalue 衡量系统测量稳定性的技术指标,用指定若干种条件下的测量值及其相对差异来表示 3.8 测试体testbloek 用于测试和评价图像性能指标的测试物 3.9 测试箱testcase 用于感装测试体,可整个通过系统,以完成对系统部分性能指标检查的特制手提箱 3.10 通过率throughputrate 系统单位时间内检查行李的数量 注:用每小时的过检行李件数(件/h)表示 3.11 泄漏射线剂量率leakageofdoserate 单位时间内穿过系统辐射屏蔽防护,泄漏到系统外部指定位置的电离辐射强度 注:单位为Gy/Ah 3.12 违禁品contrabandl 具有爆炸性、易燃性、腐蚀性等各种危害各类公共场所安全的危险物品,以及其他由用户认定的不 应被通行的物品 3.13 危险品图像注入threatimageprojection;TIP 在扫描的行李图像中随机插人危险品图像 用于考核判图员的人工判图能力
GB/37128一2018 3.14 二次电源secondarypowersouree 由系统主输人电源进行电源变换而生成的用于二次回路的电源 系统分类 按系统的通过率指标,对系统分类如下 高速检查系统; b 中速检查系统; 低速检查系统 5 技术要求 5.1外观与结构 5.1.1系统外观应完好,表面应平整光洁,色泽均匀,无明显机械损伤,金属件应无锈蚀,塑料件应无起 泡、开裂 5.1.2系统表面及显示面板上的标志和字符应清晰可辨 5.1.3系统框架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在正常搬运中不应产生变形和损坏 外壳防护等级应不低于G8T428 5.1.4 2017中IP20的要求 5.2性能指标 5.2.1空间分辨率 系统的空间分辨率测量值应大于或等于2.00lp/cm 5.2.2密度分辨率 系统的密度分辨率应小于或等于3% 5.2.3原子序数测量值差异性(不适用于单能系统 系统对不同尺寸的同一种物质的原子序数测量值的差异应小于或等于15% 5.2.4测量值相对偏差 系统对分别置于系统通道底部几何中心和边缘的水柱测试体的测量值相对偏差应满足 无干扰物、同一尺寸条件下,测量值的相对偏差不超过1.5% aa b)有干扰物、同一尺寸条件下,测量值的相对偏差不超过3%; 无干扰物、不同尺寸条件下,测量值的相对偏差不超过3% 5.2.5通过率 不同类别系统的通过率应符合表1的规定
GB/T37128一2018 表1系统通过率 单位为件每小时 系统类别 通过率 高速 >l000 中速 >500 >200 低速 5.2.6设备噪声 在距系统主体(即不含锯道)外表面1m的任意处,设备噪声值应小于或等于85dlB. 5.2.7载重能力 系统输送带载重能力应大于或等于100kg 5.3功能要求 5.3.1图像处理功能 系统应具备CT图像的灰度变换功能、彩色功能、图像反转功能、图像放大功能 5.3.2 三维图像显示 系统应具备CT图像的三维显示功能和针对三维图像的操作功能 5.3.3图像存储功能 系统应具备下列存储功能 图像存储功能;图像自动存储和由操作员判读后选择存储 图像存储溢出时按时间及先人先 a 出的原则有序删除存储图像 所存图像包括设备识别号(设备ID)操作员身份号(操作员ID) 及图像生成时间 图像检索功能;根据操作员ID,图像生成时间等参数对所存储图像进行检索 b 图像存储安全功能;保证所存储图像的安全,只有被授权人员能删除所存储图像 c 图像转存功能:同时具备UsB或光盘刻录和网络转存图像数据的功能 d 图像存储容量;存储不少于10000件常规物品的CT图像 e 5.3.4危险品图像注入(TIP)功能 系统应具备下列危险品图像注人功能 危险品图像注人功能可以设置为手动注人或系统按事先设定的规则自动注人 系统支持注人 a 整包图像或单个危险品图像供操作员判识,对判识结果的正确性给出明显的提示 管理员及维修员可以对该TIP功能的危险品图像数据库进行更新,包括添加或删减图像 b) c 系统支持通过网络实现集中TIP管理 5.3.5网络通讯功能 系统应具备计算机通用接口,并具备与其他相关系统进行信息互换、联动控制的功能 5.3.6远程阅图功能 系统应支持远程阅图功能,即可在非本地控制中心查看图像
GB/37128一2018 5.3.7危险品自动报警功能 系统检测危险品时应能自动提示并辅助以声、光报警 5.3.8计时与计数功能 系统应具备系统工作计时、射线发射计时、行李计数和计数复位功能 在更换射线源和其他部件后,应能完整保存上述计时和计数 5.3.9危险品数据库扩充功能 系统应具备危险品数据库扩充功能 5.4安全要求 系统应满足以下安全要求 有明显的系统通电和射线发射显示装置(指示灯),系统通电指示灯为绿色,射线发射指示灯为 aa 红色 b)在方便操作人员触及的位置应装有紧急停止开关 发生紧急情况时,操作人员可通过其立即 切断系统X射线发射装置和运动装置的供电电源 紧急停止开关为红色 系统设有钥匙开关和二次电源开关,钥匙开关“通”“断”位置标识清晰可辨 c 在X射线发射区和带有旋转部件的旋转区的罩板处应装有安全防护连锁装置,一旦罩板打 开,连锁装置断开,x射线发射装置和运动装置供电电源应立即断开 在距系统主体(不含辗道)外表面5cm的任意处(包括设备的人口、出口处),X射线的泄漏剂 量率小于或等于5Gy/h 5.5电源适应性要求 电源电压在标称电压的85%~110%和标称频率士3Hz范围内时,系统应能正常工作 5.6电气安全要求 5.6.1保护接地 系统应满足下述保护接地要求 系统具有可供连接保护接地导线的保护接地端子,并有明显的标识 a 系统金属表面与接地端子间的电阻小于或等于0.1Q. b 5.6.2绝缘电阻 系统电源引人端与外壳裸露金属部件之间的绝缘电阻,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应大于或等于100MQ. 湿热条件下应大于或等于2MQ. 5.6.3抗电强度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设计应满足GB4793.1一2007中6.7的要求 系统电源各相线及零线与外壳裸露金属部件之间,应能承受表2规定的45Hz~65H交流电压或 相当于交流峰值的直流电压历时1min的抗电强度试验,试验时应无击穿或飞弧现象
GB/T37128一2018 表2抗电强度要求 额度电压 试验电压 kV 交流峰值或合成电压 交流电压 直流或正弦交流有效值 直流电压 130~250 184354 1.5 2.1 251一500 355707 2.0 2.8 5.6.4可触及零部件允许限值 在系统所有可触及零部件与参考试验地之间,或在同一系统上在1.8m(沿表面或通过空气)的距 离内的任意两个可触及零部件之间,允许的电流限值如下 a 正常条件;对正弦波为有效值0.5mA,对非正弦波或混合频率电流为峰值0.7mA或直流值 2mA; b)单一故障条件;对正弦波为有效值3.5mA,对非正弦波或混合频率电流为峰值5mA或者直 流15mA 5.7电磁兼容性 5.7.1抗扰度要求 系统的抗扰度应符合GB/T17799.2一2003中表1、表2、表4规定限值的要求 5.7.2发射要求 系统的发射限值应符合GB17799.4一2012中表1,表2,表3规定限值的要求 5.8环境适应性 5.8.1概述 系统应满足下述环境适应性要求 系统为大型机电产品,不具备对整机进行环境试验时,允许对具有独立功能的电气部件进行环 a 境适应性试验; 具有独立功能的电气部件,经过环境适应性试验后,性能参数应符合该电气部件的技术要求; b c 经过气候环境和力学环境试验后,系统不出现锈蚀和机械损伤现象 恒定湿热环境试验完成后,立即进行绝缘电阻的测试,测试结果符合5.6.2的要求 d 气候环境适应性要求 5.8.2 气候环境适应性要求见表3.
GB/37128一2018 表3气候环境适应性要求 整机 具有独立功能的电气部件 试验项目 严酷等级 试验方法 持续时间 持续时间 检测项目 检测项目 GB/T2423.1 按 2008试验Ab进行, 0"士3 低温 测试有关项目时 通电 试验开始前 试验开始前的初始检 按GB/T2423.2 和每项试验 测和每项试验结束前 高温 十45C士2c2008试验Bb进行 结束前,检测 的检测项目和方法按 全过程通电 项目5.2.1 企业电气部件标准的 规定 5.2.4 GB/T2423.3 十40C士2C 按 相对湿度 2016试验Ca进行, 恒定湿热 48 48 93士3)% 测试有关项目时 (不结露 通电 试验结束后 试验结束后至少恢复 按GB/T2423.1 至少恢复4h 4h后检测,检测项目 低温贮存一0笔士3" 3C2008试验Ab进行 16 16 后,检测项目 和方法按企业电气部 试验过程中不通电 件标准的规定 5.2.l一5.2.4 5.8.3力学环境要求 5.8.3.1 整机力学环境要求 整机力学环境要求见表4 表4整机的力学环境要求 试验项目 检测项目 严酷等级 试验开始前和每项试验结束前,检测项目 GB15208.12o18 运输试验或模拟运输 的相关规定 按 5.2.l5.2.4 5.8.3.2部件力学环境要求 具有独立功能的电气部件力学环境要求见表5
GB/T37128一2018 表5部件的力学环境要求 具有独立功能的电气部件 试验项目 严酷等级 试验方法 检测项目 频率范围Hz):1055~10(正弦波 振动试验 振幅(mm);0.15 GB/T2423.102008 Fc 振动方向:X、Y将2 结构和紧固件无松动 持续时间(min): :10 及损坏,部件功能和性 能不应丧失,不应影响 峰值加速度(m/s);15o 整机的指标 冲击试验 持续时间ms):l1 GBT2423.51995 Ea 冲击方向:Z方向 冲击次数18次 试验方法 6.1试验条件 除另有规定,全部试验环境条件均为正常大气条件 环境温度;1535C; -相对湿度:45%75%; 大气压力86kPa~106kPa 6.2试验用主要仪器和工具 测试箱:用于盛装测试体,具体要求见附录A中A.1、A.2、A.3 散射体;具体要求见GB15208.2一2018附录B; 剂量仪;符合GB15208.1一2018中6.2的要求; 接地电阻测试仪;毫欧(mQ)级,测量误差不超过士3%(土5个字) 绝缘电阻表(兆欧表);1000V,测量误差不超过士10% 泄漏电流测量仪:精度0.01mA 耐压测试仪;量程0kV5kV 6.3外观与结构检查 6.3.1外观检查 采用目测及手动等方法进行检查 6.3.2外壳防护等级试验 按GB/T4208一2017中第12章的要求对外壳防护等级进行试验 6.4性能试验 6.4.1空间分辨率试验 运行系统,将测试箱1置于检测区域底部几何中心位置,测试箱长度方向沿输送带运动方向,扫描
GB/37128一2018 测试箱,目测测试箱1中的2个测试体1的断层图像,以能够识别的最小线对在表A.1中所对应空间分 辨率值即为系统的空间分辨率值 6.4.2密度分辨率试验 运行系统,将测试箱1置于检测区域底部几何中心位置,测试箱长度方向沿输送带运动方向,扫描 测试箱,目测测试体2的断层图像,分辨9个氯化钠溶液棒与基底水箱之间的灰度值差别 能够分辨的 氯化钠溶液棒(任意直径均可)所对应的密度分辨率,即为系统的密度分辨率 6.4.3原子序数测量值差异性试验 运行系统.将测试箱2置于检测区域底部几何中心位置,测试箱长度方向沿输送带运动方向,扫描 测试箱,分别统计测试体3和4在不同直径下的原子序数测量值Z和Za,使用公式(1)计算原子序数 测量值差异o; 6.4.4测量值相对偏差试验 运行系统,将测试箱3置于皮带中央测试箱长度方向沿输送带运动方向,依次扫描测试体5,6、7、 8,获取4组测量值4、,i、,42、,s;把测试箱3置于皮带上距离边缘10cm的位置,依次扫描测试体5,6、 7,8,获取另外4组测量值i,4、A、从;将丛、,4,4、4、4、,从i、,4,与A进行比较,依次计算它们之间 应 的相对差异|一4l/×100%,n=17 测量值",应满足5.2.4a)的要求,测量值'、'、/M6、4 满足5.2.4b)的要求,测量值Ai、丛 应满足5.2.4e)的要求 在统计测量值时,对于测试体5,6、8,选定其中间三分之一部分的某一断层,画一个与测试体截面 圆形内接的正方形区域,统计该区域内重建数值的平均值作为测量值;对于测试体7,选定其中间三分 之一部分的某一断层,画一个与测试体截面圆形内接的正方形区域,再画一个与测试体内部不锈钢棒外 接的正方形区域,使用公式(2)计算测试体7的测量值 Nn1一N, 2m1 N一N 式中: 上述内接正方形区域中重建数值的平均值和像素点数; m1、Nn -上述外接正方形区域中重建数值的平均值和像索点数 m2、N 对于重建出来的每种图像,都应该测试并记录其测量值的相对偏差情况,作为一组统计结果,挑选 相对偏差最小的一组统计结果作为标准评判依据 6.4.5通过率试验 在皮带稳定运行时,按照每个包裹长度加间隙总计1m的标准连续扫描包裹并计时,在连续扫描 时间达到1h时,统计处理完成并显示出图像的包裹数,作为系统通过率 6.4.6设备噪声试验 在环境本底噪声小于或等于50dB(A)的区域,系统处于空载运行时,在距系统1m处的任意点,用 声级计测量并记录实测噪声值 6.4.7载重试验 在系统输送带上沿输送方向lm范围内均匀放置大于或等于100kg的载重物,测量输送带的输送 速度,应不低于额定速度的90%
GB/T37128一2018 6.5功能检查 按系统操作手册进行操作,检查5.3的各项功能是否符合要求 6.6安全功能试验 6.6.1二次电源 目测系统设有钥匙开关和二次电源开关且钥匙开关“通”“断”位置标识清晰可辨,系统上电至少通 过钥匙开关和二次电源开关才能完成 6.6.2联锁装置试验 断开系统任一联锁装置,系统X射线立应即停止发射,X射线发射指示灯灭,同时系统运动装置电 源自动断开 6.6.3紧急停机试验 按下系统任一紧急停止开关,系统X射线应立即停止发射,X射线发射指示灯灭,同时系统运动装 置电源自动断开 6.6.4泄漏射线剂量率试验 将散射体放人系统检测通道内c扫描束面位置处,系统持续发射x射线,在距离系统外表面 5cm处任意点,用高灵敏度剂量仪测量系统的泄漏射线剂量率 电源电压适应性试验 6.7 在电源电压为标称值的85%、标称值和标称值的110%三个电压点各试验15min 6.8电气安全试验 6.8.1保护接地试验 目测并采用接地电阻测试仪对保护接地端子与地线之间的电阻进行测量 6.8.2绝缘电阻试验 系统电源开关置接通位置,电源插头不接人电网,使用1000V绝缘电阻表对系统电源各相线及零 线与外壳上的裸露金属部件之间的绝缘电阻进行测量,测量时施加1000V试验电压,稳定5s后读取 绝缘电阻值 6.8.3抗电强度试验 按5.6.3规定的电压值和加压时间,使用耐压测试仪对系统进行抗电强度试验,试验时,试验电压 应在5s内从0V逐渐升至规定值,并保持1min,判定结果是否无击穿或飞弧现象 6.8.4可触及零部件允许限值试验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使用泄漏电流测试仪按GB4793.1一2007附录A.1的测量电路,对5.6.4规定 的试验部位进行测试 在单一故障条件下断开保护接地),使用泄漏电流测试仪按GB4793.1一2007附录A.1的测量电 路,对5.6.4规定的试验部位进行测试 10
GB/37128一2018 6.9电磁兼容性试验 6.9.1抗扰度试验 按GB/T17799,2一2003中第5章和第8章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6.9.2电磁骚扰发射试验 按GB17799.4一2012中第11章表1,表2、表3中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6.10环境适应性试验 6.10.1气候环境适应性试验 对系统整机或具有独立功能的电气部件,按表3规定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试验,试验后,判定系 统或电气部件能否正常工作 6.10.2运输试验 对系统的整机包装件,按GB52a8.1一23s巾6.2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运输试验,试验后,判定 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6.10.3部件力学环境试验 对系统具有独立功能的电气部件,按表5规定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进行试验,试验后,判定电气部件 是否正常工作 检验规则 7.1检验分类 检验分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 7.2检验项目 不同类型检验的检验项目按表6的规定 表6检验项目 序号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型式检验 出厂检验 外观结构 5.1 6.3 (5,l.4免测 空间分辨率 5,2.1 6.4.l 5.2.2 密度分辨率 6,4.2 原子序数测量值差异性 5.2.3 6.4.3 测量值相对偏差 5,2.4 6.4.4 通过率 5.2.5 6.4.5 设备噪声 5.2.6 6.4.6 1
GB/T37128一2018 表6续) 序号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型式检验 出厂检验 5.2.7 载重能力 6.4.7 功能 5.3 6.5 10 安全要求 5.4 6.6 电源适应性 5.5 6.7 12 保护接地 5.6.1 6.8.1 13 绝缘电阻 5,6,2 6.8.2 抗电强度 5.6.3 6.8.3 15 5.6. 6.8.4 可触及零部件允许限值 16 5.7 6.9 电磁兼容性 17 环境适应性 5.8 6.10 注;“ ”表示应进行检验的项目,“一”表示免测项目 7.3型式检验 7.3.1在以下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新产品设计定型及转产时; a) 产品设计、工艺、材料有较大改变时 b c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d)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7.3.2型式检验的样品从出厂检验的产品中随机抽取1台一2台 7.3.3型式检验的项目全部合格,该批产品判为合格;型式检验中如发现安全项目不合格,则判定该批 产品不合格,其他不合格项,允许对产品的相关部件进行调整或更换后重新检测,若不合格项经过两次 调整后仍不合格,该批产品判为不合格 7.4出厂检验 7.4.1产品出厂前应逐台进行出厂检验,检验合格获得产品合格证后方可出厂 7.4.2出厂检验项目全部合格,该产品判为合格;检验过程中如有不合格项,应退回返修,返修后可再 提交检验 复检时,允许仅对不合格项进行检验,如仍不合格,该产品判为不合格 8 标志和随机文件 8.1标志 系统标志 8.1.1 系统应在显著位置设置以下清晰永久性标志 a 产品型号及名称; b)制造企业名称; 注册商标; c 12
GB/37128一2018 d 制造日期及出厂编号 8.1.2包装标志 系统外包装上应标明产品型号、名称等标志以及包装储运标志,包装储运标志应包含“易碎物品” 上"怕雨”“堆码层数极限”等,标志图示按GB/T191一2008的规定 “向上 8.2随机文件 8.2.1概述 随机文件被视为系统的组成部分,随机文件应至少包括操作手册、维修手册、产品合格证、装箱 清单 应在随机文件中对系统的警告性说明和警告性符号(标在系统上的)进行解释 8.2.2操作手册 操作手册应包含以下内容 产品构成及工作原理; aa 主要性能及参数; b 产品工作条件、使用环境条件等 操作及使用中的安全及注意事项; d 系统操作及注意事项; 系统保养和日常维护 8.2.3维修手册 维修手册应包括以下内容 产品构成、性能及参数; a b 主要功能及其技术要求; 产品安装条件及步骤; 主要部件更换和调试方法; 保障安全使用应注意的事项; 常见故障的诊断和排除; 供电、信号以及电缆连接图 g h 制造厂商详细名称和地址 技术服务和维修部门的联络信息 包装、,运输及贮存 g.1包装 包装箱内应有防振防潮的措施,能满足运输贮存的需要以及合同要求 g.2运输 按订货合同规定,并防止冲击、剧烈振动和潮湿 13
GB/T37128一2018 g.3贮存 g.3.1贮存环境 系统应能在下列环境条件下长期贮存 环境温度:一40C十45C; a b)相对湿度:5%~95%不结露). 9.3.2贮存要求 系统应存放在通风良好,无腐蚀性气体,无强烈机械振动、无冲击及强磁场作用的室内 包装件放 置方法应符合各包装件外包装上注明的堆码高度和堆放重量等要求 14
GB/37128一2018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测试箱 A.1测试箱1 A.1.1测试箱1为测试体1和测试体2的组合,如图A.1所示 测试箱的外壳材料为有机玻璃 A.1.2测试体1为空间分辨率测试体,由3组不同尺寸的线对组成 每组线对为边长50mm、长度 160mm的聚乙烯立方体,内部嵌有由不同尺寸的铝板组成的线对 测试箱1的上方和下方各安装有 1个测试体1,用来测试设备在距离输送带不同位置处的空间分辨率 A.1.3三组铝板的尺寸,以及空间分辨率与铝板厚度对应关系如表A.1所示 A.1.4测试体2密度分辨率测试体为聚乙烯材质的可密封水箱,其内部盛放纯水 水箱内部嵌有9个 可密封的聚乙烯材质的圆柱形容器,直径分2cm、3cm、4cm共3种规格 对于每一种直径的3个容器 分别盛放密度为1.01g/em、1.02g/em'、l.03g/em'的氯化钠溶液,相对应的密度分辨率分别为1%、 2%,3% 单位为毫米 厨 140 B 490 685 说明 -空间分辨率测试体; 测试箱1; 线对2; -密度分辨率测试体 -线对1 -线对3 图A.1测试箱1外形及剖面图 15
GB/T37128一2018 表A.1测试箱1中内嵌铝板厚度与空间分辨率对应关系 内嵌铝板尺可 铝板间距 对应的空间分辨率 线对编号 mm mm lp/cm 长×宽×厚 160X10×(1.50士0.01 1.50士0.,01 3.33 160×10x(2.00士0.01 2.00士0.01 2.50 160×10xX2.50士0.01 2.50士0.,01 2.00 A.2测试箱2 A.2.1测试箱2为测试体3和测试体4的组合体,用于原子序数测量值差异性测试,如图A.2所示 测试箱的外壳材料为有机玻璃 剥试体3为根直径0m的聚乙烯棒和1根直径120mmm的聚乙烯棒组合而成,测试体4为1根 A.2.2 直径40mm的聚氧乙烯棒和1根直径120mm的聚叙乙烯棒组合而成 四根材料棒的长度均为148nmm 单位为毫米 210 642 158 说明 -测试箱外壳; 2、4 测试体3; 3,5 -测试体4, 图A.2测试箱2外形及剖面图 A.3测试箱3 测试箱3为测试体5一8的组合体,用于测量值相对偏差试验如图A.3所示 测试箱的外壳材 A.3.1 料为有机玻璃 A.3.2测试体5为内径50mm,长150mm的聚乙烯圆柱形容器 A.3.3测试体6为内径100mm、长150mm的聚乙烯圆柱形容器 A.3.4测试体7由测试体5及在其中心插人的一根直径2mm的不锈钢丝组成 A.3.5测试体8由测试体5及在距其中心60mm处放置的一根直径10mm的不锈钢棒组成 A.3.6测试体58内部盛放纯水 16
GB/37128一2018 单位为毫米 156 160 160 156 B o100 50 p50 50 0 说明: -10mm不锈钢棒; 测试体7; 测试体5 -测试体8; -测试体 6 测试箱3外形及剖面图 图A.3

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安全检查系统技术要求GB/T37128-2018

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安全检查系统技术要求GB/T37128-2018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行业对设备性能和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CT)在临床诊断中广泛应用,但同时也需要保证设备的安全性能。为此,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安全检查系统技术要求GB/T37128-2018》标准。

一、标准定义

《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安全检查系统技术要求GB/T37128-2018》是针对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设备的安全技术要求,旨在保障设备使用者和患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设备的安全检查系统。其中,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设备指的是一种通过对人体或物体进行X射线扫描并利用计算机处理后生成图像的医疗设备。

三、技术要求

《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安全检查系统技术要求GB/T37128-2018》中规定了以下技术要求:

  • 电气安全性能要求:设备应符合国家有关电器安全性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 辐射安全性能要求:设备应符合国家有关射线防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 机械安全性能要求:设备各部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能承受正常使用条件下的载荷。
  • 环境适应性要求:设备应能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如温度、湿度、气压等。
  • 操作安全性能要求:设备的各项操作应便于使用,并且具有明确的操作说明和警告信息。

四、结论

《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安全检查系统技术要求GB/T37128-2018》是对医疗设备安全性能的保障措施之一。它要求设备制造商或者经营者必须按照标准进行生产、销售和使用,以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因此,临床使用者在选购及使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设备时,需注意该设备是否符合GB/T37128-2018标准要求,以保障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安全检查系统技术要求的相关资料

    和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安全检查系统技术要求类似的标准

    混凝土结构工程用锚固胶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用锚固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混凝土结构工程用锚固胶的编号:GB/T37127-2018。混凝土结构工程用锚固胶共有27页,发布于2019-11-01
    车辆电磁场相对于人体曝露的测量方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车辆电磁场相对于人体曝露的测量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车辆电磁场相对于人体曝露的测量方法的编号:GB/T37130-2018。车辆电磁场相对于人体曝露的测量方法共有20页,发布于2019-07-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