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8966-2005

白肋烟

BurleyTobacco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白肋烟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白肋烟的编号:GB/T8966-2005。白肋烟共有10页,发布于2005-09-01标准文本附1号修改单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X87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65.160
  • 实施日期2005-09-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0页
  • 文件大小473.60KB

白肋烟


国家标准 GB/T8966一2005 代替GB8966一1988 白 肋 烟 Burleytobace0 2005-08-31发布 2005-09-15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 国国家标准化管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8966一2005 烟 白 胁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白肋烟的分级技术要求,检测方法、检验规则,实物标样,包装,标志与贮运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调制、经过晾制或复烤而未经发酵的白肋烟 以文字标准为主,辅以实物标准 样品,是分级、收购的依据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 Yc/T4烟叶自由燃烧性的测定 YC/T6烟叶储存保管方法 分组、分级 3.1分组 按烟叶着生部位划分为脚叶、下部、中部、上部,顶叶五个部位.部位特征见表1 颜色由浅至深分 为浅红黄、浅红棕、红棕三种颜色,另设杂色,颜色特征见表2 表1部位特征 特 征 部位 代号 脉相 叶形 厚度 脚叶 较细 较宽圆、叶尖钝 薄 下部 宽、叶尖较钝 稍两 遮盖 中部 微露 较宽、叶尖较钝 适中 B 上部 较粗 稍厚 较窄,叶尖较锐 事 顶叶 显露、突起 窄、叶尖锐 注:在部位特征不明显的情况下,部位划分以脉相、叶形为依据 表2颜色特征 颜色特征 颜色 代号 浅红黄 浅红黄带浅棕色 浅红棕 浅棕色带红色 棕色带红色 红棕 R 烟叶表面存在着20%或以上与基本色不同的颜色斑块,包括带黄,灰 K 杂色 色斑块、变白,褪色、水溃斑、蚜虫等 3.2分级 根据烟叶的成熟度、身份、叶片结构、叶面光泽,颜色强度,宽度、长度、均匀度,损伤度品级要素判
GB/T8966一2005 定级别 分为脚叶组二个级;下部组五个级;中部组七个级;上部组六个级;顶叶三个级;顶、上、中、下部 组杂色各一个级;末级 共二十八个级 技术要求 4.1品级要素 将每一个品级要素划分成不同的程度档次,并与有关的其他因素相应的程度档次相结合,以勾划出 般、4 各级的质量状态,确定各等级的相应价值 品质代号为l 优、2 良、3 差 品级要 素及程度见表3 表3品级要素及程度 品级要素 程度 成熟度 欠熟熟成熟过熟 身份 厚 稍厚适中稍薄 薄 叶片结构 密 稍密尚疏松疏松 松 叶面 稍皱 展 舒展 中 光泽 暗 亮明亮 颜色强度 差淡中浓 窄中 宽度 宽 阔 4.2品质规定 品质规定见表4 表4品质规定 叶片 颜色 长度/ 均 损伤 等级代号成熟度 身份 光泽 宽度 部位 叶面 结构 度/(%度/(% 强度 cm 松 暗 差 窄 P1 成熟 薄 稍皱 35 70 20 脚叶P 松 暗 差 窄 P2L 过熟 薄 稍皱 30 60 30 展 XlF 成熟 稍薄 疏松 亮 中 中 45 80 10 成熟 薄 疏松 展 中 淡 窄 X2F 40 70 20 中 中 下部x XIL 成熟 稍薄 疏松 80 45 中 X2L 70 薄 疏松 20 X3 松 暗 40 6o 过熟 薄 稍皱 窄 30 c1F 成熟 适中 疏松 舒展 明亮 浓 阔 55 90 C2F 成熟 适中 疏松 舒展 亮 中 宽 50 85 20 展 亮 淡 中 C3F 成熟 稍淋 疏松 45 80 30 中部c 成熟 适中 舒展 明亮 阔 ClL 疏松 55 90 10 C2L 中 成熟适中一稍薄疏松 舒展 宽 50 85 20 C3L 成熟 稍薄 中 中 45 疏松 80 30 过熟 稍淋 松 展 中 宽 45 70 30
GB/T8966一2005 表4(续 损伤 叶片 颜色 长度/ 均匀 部位等级代号成熟度 身份 叶面 光泽 宽度 结构 强度 度/%度/(% cmm 成熟适中一稍厚尚疏松舒展 B1F 亮 浓 宽 55 90 B2F 中 成熟适中稍厚尚疏松 展 亮 宽 50 85 20 中 窄 B3F 45 稍厚 欠熟 稍密 稍皱 80 30 上部B B1R 成熟 稍厚 尚疏松 宽 50 90 10 B2R 中 85 成熟 稍厚-厚 稍密 稍皱 亮 宽 50 20 皱 中 窄 B3R 稍厚一厚 稍密 45 80 30 中 中 中 TlR 成熟 稍厚一厚 稍密 稍皱 45 80 20 熟 皱 顶叶T T2R 厚 密 暗 淡 窄 40 70 20 熟 厚 皱 差 窄 T3R 暗 30 60 30 TK 欠熟 厚 30 30 密 45 BK 欠熟 厚 窄 皱 30 杂色K CK 熟 稍薄 松 展 中 45 30 XK 熟 薄 松 稍皱 窄 40 30 无法列人上述等级,尚有使用价值的烟叶 验收规则 定级原则白肋烟的成熟度、身份、叶片结构叶面,光泽、颜色强度,宽度、长度,均匀度都达到某级 规定,损伤度不超过某级允许度时,才能定为某级 5.2同部位的烟叶在两种颜色的界线上,则视其身份和其他品质先定色后定级 5.3枯黄烟叶、死青烟叶、霉烂姻叶、权烟叶均为不列级 5.4杂色面积规定;杂色面积超过20%的烟叶,在杂色组相应部位定级;CK,BK允许杂色面积不超过 30%,xXK、TK不超过40% 5.5含青面积不超过15%者,允许在末级定级 5.6烟筋未干、含水率超标,掺杂、砂土率超过规定的烟叶应重新晾干整理后再收购 5.7纯度允差指混级的允许度,允许在上、下一级总和之内,以百分率表示 纯度允差、水分、自然砂土 率的规定,见表5 表5纯度允差水分、自然砂土率的规定 水分/(%) 自然砂土率/(% 级 别 纯度允差/(% 原烟 复烤烟 原烟 复烤烟 C1FC2FC3F C2LB1FB2F C1L 10 B1R C3LC4B32RB3F <1.o B3RxIFxILx2F 15 1618 l1l~13 1.0 Tl K X2I X3 T2T3 CKBKTK 20 P1P2 N
GB/T8966一2005 5.8黄烟生叶、霉变、糠枯、黑糟、烟权、异味烟叶,无使用价值不予收购 5.9每把烟叶叶片数量要求上部叶15片20片,中下部叶20片25片 扎把需用同级白肋烟,绕宽 0mm 5. 10每包(件)内烟叶自然碎片不超过3% 5. .11杂色各级允许青痕和青斑面积不超过5% 检验方法 6.1品质检验 6.1.1品质检验按本标准第4章的规定逐项检验,对照标准样品以感官鉴定为主 6. .1.2品质检验取样数量为5kg~10kg,从现场检验打开的全部样件中随机抽取,每样件至少抽样两 把 检验打开的样件超过40件,只需任选40件 1.3将送检样品逐把取三分之一称量,按标准逐片分级,经过复核无误,分别称量 在实验室采用重 6. 量法计算其合格率 如有异议时,可再取三分之一另行检验,以两次检验结果平均值为准 6.1.4如在收购和交接现场,按标准逐把定级,采用以把为单位的数量法计算合格率 6.1.5质量监督现场检验取样方法可另行制定 烟农出售的未成件烟叶,按标准规定全部检验 6. 水分检验 现场检验用感官检验法,室内检验用烘箱检验法 水分检验取样,取样数量不少.5kg,从现场检验打开的全部样件中平均随机抽取 现场检 验打开的样件超过10件,则超过部分,每2件一3件任选一件 每样件的取样部位,从开口一面的一条 对角线上,等距离抽出2处5处,每处各一把,从每把中取半把,放人密闭的容器中,化验时从半把中 选取完整叶片2片3片 感官检验法;以手握松开后,能自然展开,烟筋稍软不易断,手握稍有响声,不易破醉为准 2 6.2. 6.2.3烘箱检验法 6.2.3.1检验原理 试样在规定的烘干温度下烘至恒重时,所减少的质量与试样原质量之比即为试样水分含量,以质量 百分比表示 仪器设备 6.2.3.2 分析天平;感量1/1000g; 电热鼓风干燥箱:温度波动度士1C,温度均匀度士2C; -样品盒:铝制盒,直径约60mm,高约25 ,要求密封性好,且能在盖上或底盒侧壁标有 mm, 号码 -玻璃干燥器;内装干燥剂 6.2.3.3操作程序 从送检样品中随机抽取约四分之一的叶片,迅速切成宽度不超过5mm的小片或丝状 混匀后用 已知干燥质量的样品盒称取试样约5g10g,记下称得的试样质量 去盖后置人温度(100士2)C的烘 箱内,并只能放在烘箱中层搁板上,样品盒密度宜为1个120cm;待温度回升至100C时起计时,烘满 2h后,加盖取出置人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再称量 按式(1)计算水分百分率 试拌质量一烘后质量×100% 水分 注1:每批样品的测定均应做平行试验,二者绝对值的误差不得超过0.5%,以平行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为检验结果 如平行试验结果误差超过规定时,应做第三份试验,在三份结果中以两个误差接近的平均值为准 注2,结果所取数字,保留一位小数,按GB/T8170进行修约
GB/T8966一2005 6.3碎片、砂土检验 现场检验用感官检验法,室内检验用重量检验法 6.3.1碎片、砂土检验取样数量不少于2.5kg,从现场检验打开的全部样件中随机抽取,如现场检验 打开的样件超过10件,则任选10件为取样对象,每件任取0.3kg 如双方仍有争议时,可酌情增加取 样数量 6.3.2感官检验法;用手抖拍烟串无碎片、无砂土落下,看不见烟叶表面附有碎片、砂土即为合格 6.3.3重量检验法 6.3.3.1仪器设备 分析天平;感量1/10g; 分离筛;孔径8mm和3mm,附有筛盖、筛底 6.3.3.2操作程序 从送检样品中随机取两个平行试样,每个试样约重400g一600g 称得试样质量,在油光纸上将烟 叶摊开,搜集落下的砂土和碎片,通过孔径8mm分离筛,并小心拌动,至筛不下为止,将筛下的碎片、砂 土通过孔径3m分离筛,并小心拌动,至筛不下为止,然后将留在筛上的碎片和筛下的砂土分别称量 记录质量 按式(2)和式(3)计算碎片及砂土百分率 碎片质量 碎片 ×100% 试样质量 砂土质 砂土 ×100% = 试秤质菜 注1;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平均数为测定的结果 注2:检验结果所取数字位数,保留一位小数,按GB/T8170进行修约 6. 自由燃烧性检验 按Yc/T4进行检验 6.5检验报告 检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抽样时间; 抽样地点; 抽样单位; 抽样人; 试样的标志及说明 检验时间、所用的仪器和型号; 检验结果 检验规则 原烟检验 烟农出售的烟叶按品质规定检验、定级 7.2现场检验 抽样数量,每批(指同一地区,同一级别的白肋烟)在100件(包)以内者抽取10%一20%的样 7.2.1 件,超出100件的部分抽取5%10%的样件,经双方商定可以酌情增减抽样比例 7.2.2成件取样,每件自中心向四周抽检5处一7处,抽检样品3kg一5kg 未成件的烟叶可全部检
GB/T8966一2005 验,或按部位各取6处9处、3kg5kg或30把50把进行检验 7.2.3对抽检样品按本标准第6章的规定进行检验 7.2.4在现场检验时,任何一方认为需要进行室内检验,应由双方会同取样,严密包装,签封送检 7.2.5现场检验中任何一方对检验结果有不同意见时,送上一级质量技术监督主管部门进行检验 检 验结果如仍有异议,可再进行复验,并以复验为准 实物标样 8.1实物标样是检验和验级的依据之 8.2实物标样分基准标样及仿制标样两类 8.2.1基准标样根据本标准进行制定,经国家烟草主管部门组织审定后,报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批准 执行 基准标样每三年更新一次 仿制标样由各省、市、自治区有关部门共同仿制或委托基层单位仿制送省有关部门审定,经省质 量技术监督主管部门批准执行 仿制标样每年更新- -次 实物标样的制定原则 实物标样分别以各级中等质量的叶片为主,包括数量大致相等的较好和较差的叶片 每把 25片 制样时可以用无损伤的叶片 8.3.3实物标样加封时,应注明品种、级别、叶片数、年份并加盖批准单位印章 8.4实物标样的执行 执行时,以实物标样的总质量水平作对照 8.4 对仿制标样有争执时,应以基准标样为依据 包装、标志与贮运 9.1包装 在本标准中对包装和其组成部分所规定的尺寸和质量值是公称值 在包装中所有尺寸应在规 定值的5%以内 每件白肋烟应是同一产区,同一等级的烟叶 烟包,烟箱内不得混有任何杂物、水分超限,霉烂 变质烟叶 自然碎片不得超过3% 9.1.3烟叶包装材料应牢固、干燥、清洁、无异味和残毒 9.2标志 9.2. 烟包上应印刷下列几项内容 生产年份; a bb 产地(省别、县别 级别(大写)及代号; c d 质量(毛重、净重),单位为千克; 供货单位名称 9.2.2特殊情况的烟叶应在烟包的级别、代号后面加注专用符号,水分超限加注“w”,自然砂土率超限 的脚叶加注“Ps” 9.2.3标志应清晰易读,使用印记或持久性墨水 9.2.4包装内应放置白肋烟验收卡片(见图1).
GB/T8966一2005 品种名称 类型" 级别 净重(kg). 产地 企业名称: 产品年份 检验员签章: 执行标准号 图1白肋烟验收卡片示意图 出口烟叶可根据买卖双方的协议印上标志 9.3贮存 烟叶的贮存应符合Yc/T6的规定 9.3. 麻袋包装原烟存放的堆垛高度不超过六个包高;经过复烤的烟叶不超过七个包高 硬纸箱包装 不受此限 烟包存放地点应干燥通风,远离火源和油料,不得与有异味和有毒的物品混贮一处 烟包需置于距地面30cm的垫石(木)上,距墙,柱30cenm以上 露天堆放时,上面和四周应有防雨遮盖物,四周封严,垛底需距离地面30cem以上,垫石(木)与 包齐,以防雨水浸人 9.3.6贮存期间应定期检查,防潮、防霉、防虫、防火,确保商品安全 运输 白肋烟烟包、烟箱不得与易腐烂,有异味,有毒和潮湿的物品混运 9.4. 9.4.2运输白肋烟的工具应干燥、清洁,无异味 烟包、烟箱上面应有遮盖物,包严盖牢,避免日晒和 受潮 9.4.3装卸时应轻拿轻放,不得摔包、钩包
GB/T8966一2005 GB/T8966一2005《白肋烟第1号修改单 本修改单业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7年6月25日以国标委农轻函[2007]30号文批准,自 2007年9月1日起实施 1,表4中的等级代号“P1L”“P2L”、“TlR”,“T2R”“T3R”分别改为“P1”、“P2”“T1”“T2” “T3” 表4中3F的“成熟度”由“欠熟”改为“熟”" 2. 表4中XK的“均匀度(%)”一栏中增加“ 3.

压路机通用要求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压路机通用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压路机通用要求的编号:GB/T13328-2005。压路机通用要求共有5页,发布于2006-08-01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的编号:GB4706.1-2005采。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共有101页,发布于2006-08-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