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1127-2007

小麦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ofidentificationandevaluationfordroughtresistanceinwheat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小麦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小麦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范的编号:GB/T21127-2007。小麦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范共有7页,发布于2008-05-012008-05-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B05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65.020.20
  • 实施日期2008-05-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7页
  • 文件大小478.21KB

小麦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范


国家标准 GB/21127一2007 小麦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范 Iechnicalspeeifieationofidentifieationandevaluation fordroughtresistanceinwheat 2007-10-16发布 2008-05-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1127一2007 前 言 本标准由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部作物品种资源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景蕊莲、胡荣海、张灿军,朱志华、昌小平、王娼玲
GB/T21127一2007 小麦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麦抗旱性鉴定方法及判定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小麦的抗旱性检测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3543.4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对照品种eheekvariety 同级旱地区域试验应用的对照品种 3. 2 校正品种adjustingvariety 经国家认定的抗旱性较强的小麦品种,用于校正非同批待测材料鉴定结果的标准品种 3.3 两次干旱存活率surialperemtageafterarepeateddrouehstres 两次干早复水后存活苗数占总苗数的百分率 抗旱指数droughtresistaneeindesx 以籽粒产量为依据,以对照品种作为比较标准,判定待测材料抗旱性的指标 抗旱性鉴定 抗旱性鉴定的时期分为:种子萌发期苗期、水分临界期及全生育期 可根据研究工作目的选用任 何一个时期的鉴定结果判定待测材料的抗旱性 4.1种子荫发期抗旱性鉴定 种子萌发期抗旱性鉴定用高渗溶液法 即用一0.5MPa的聚乙二醇-6000(PEG6000)水溶液对种 子进行水分胁迫处理,以无离子水培养作为对照 发芽皿是长×宽×高=10emX10emm×5cmm的塑料 盒,以单层滤纸为芽床 4.1.1样品准备 将待测材料种子样品充分混匀后,随机取800粒 4.1.2胁迫溶液配制 将192只聚乙二醉-6000(PEG6000)溶解在1000ml无离子水中,即一0.5MPaPEG6000水 溶液
GB/T21127一2007 4.1.3胁迫培养 00粒种子为一个重复,共四次重复,分别放人发芽皿中,按GB/T3543.4进行发芽试验 各加人 12ml-0.5MPaPEG6000水溶液,加盖 4.1.4对照培养 100粒种子为一个重复,共四次重复,分别放人发芽皿中,按GB/T3543.4进行发芽试验 各加人 12mL无离子水,加盖 4.1.5性状调查 将发芽皿放人培养箱中,20C条件下培养,第8天(168h)调查发芽种子数 4.1.6种子发芽率 种子发芽率按式(I),式(2),式(3)进行计算 Ge 100 ir下=XtT , sT Gerx=act.xR 10o Ger=Gerr.Ger l00 式中: 胁迫培养的发芽率,%; Gerr 心 -胁迫培养四次重复在168h萌发种子数的平均值; Ger.T s 胁迫培养四次重复种子总数的平均值; 对照培养的发芽率,%; GerceKk X -对照培养四次重复在168h萌发种子数的平均值; Gier.cK Xs 对照培养四次重复种子总数的平均值; RGer 相对发芽率,% 苗期抗旱性鉴定 苗期抗旱性鉴定用两次干旱胁迫-复水法 4.2.1培养温度 在20C士5C的条件下进行 4.2.2试验设计 三次重复,每个重复50苗,塑料箱栽培 4.2.3播种 在长×宽×高=60cm×40cm×15cm的塑料箱中装人10cm厚的中等肥力即单产在 3000kg/hm左右)耕层土(壤土),灌水至田间持水量的85%士5%,播种,覆土2em 4.2.4第一次干旱胁迫-复水处理 幼苗长至三叶时停止供水,开始进行干旱胁迫 当土壤含水量降至田间持水量的20%15%时 壤土)复水,使土壤水分达到田间持水量的80%士5% 复水120h后调查存活苗数,以叶片转呈鲜绿 色者为存活 4.2.5第二次干旱胁迫-复水处理 第一次复水后即停止供水,进行第二次干旱胁迫 当土壤含水量降至田间持水量的20%15% 时,第二次复水,使土壤水分达到田间持水量的80%士5% 120h后调查存活苗数,以叶片转呈鲜绿色 者为存活 4.2.6幼苗干旱存活率的实测值 幼苗干旱存活率实测值的计算见式(4): DS=(DS十DS.)2-" -(X.丽.x开'.l00十XA.x.1oo).2"
GB/T21127一2007 式中: DS 干早存活率的实测值,%; 第一次干旱存活率.%; DS Ds 第二次干旱存活率,% x 第一次复水后三次重复存活苗数的平均值; 第一次干旱前三次重复总苗数的平均值; xn 第二次复水后三次重复存活苗数的平均值 4.2.7幼苗干旱存活率的校正值 按式(5)计算校正品种幼苗干旱存活率实测值的偏差 依式(6)求出待测材料幼苗干旱存活率的校 正值 即 DsE=(ADs一ADs.) ADs" DS,=DS一ADSADsE 式中: ADS -校正品种干旱存活率实测值的偏差,即校正品种本次实测值与校正值偏差的百 分率,%; ADs 校正品种干旱存活率的实测值,%; ADs 校正品种干旱存活率的校正值,即多次幼苗干早存活率实验结果的平均值,% Ds 待测材料干旱存活率的校正值,%; DS -待测材料干旱存活率的实测值,% 水分临界期抗早性鉴定 4.3 水分临界期抗旱性鉴定可在旱棚或田间条件下进行 田间鉴定需有两点的结果 4.3.1试验设计 随机排列,三次重复,小区面积旱棚鉴定2m、田间鉴定6.7m 适期播种,冬小麦和春小麦分别 为每公顷225万和375万基本苗 4.3.2胁迫处理 播种前浇足底谪水,在抽穗期和滥浆期分别再浇一次水,使0cm50cm土层水分达到田间持水量 的80%士5% 4.3.3对照处理 播种前浇足底谪水,在拔节-孕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分别再浇一次水,使0cm一50cm 土层水分达 到田间持水量的80%士5% 4.3.4考察性状 小区籽粒产量 4.3.5抗旱指数 按式(7)计算抗旱指数: DI=GY .GY.GYx GYa ra了" Y入 式中 D! -抗旱指数; GYs 待测材料胁迫处理籽粒产量; GYsw 待测材料对照处理籽粒产量; GYe -对照品种对照处理籽粒产量 cK,w -对照品种胁迫处理籽粒产量 GYeK." 4.4全生育期抗旱性鉴定 全生育期抗旱性鉴定可在旱棚或田间条件下进行 田间鉴定需有两点的结果 适期播种,冬小麦 和春小麦分别为每公顷225万和375万基本苗
GB/T21127一2007 4.4.1 旱棚鉴定 4.4.1.1试验设计 随机排列,三次重复,小区面积2m 4.4.1.2胁迫处理 麦收后至下次小麦播种前,通过移动旱棚控制试验地接纳自然降水量,使0cm150cm土壤的储 水量在150mm左右;如果自然降水不足,要进行灌溉补水 播种前表土情应保证出苗,表谪不足时, 要适量灌水 播种后试验地不再接纳自然降水 4.4.1.3对照处理 在旱棚外邻近的试验地设置对照试验 试验地的土壤养分含量、土壤质地和土层厚度等应与旱棚 的基本一致 田间水分管理要保证小麦全生育期处于水分适宜状况,播种前表土谪情应保证出苗,表谪 不足时要适量灌水,另外,分别在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灌水,使0cm一50cm土层水分达到田间持水 量的80%士5% 田间鉴定 4.4. ..2 在常年自然降水量小于500mm的地区或小麦生育期内自然降水量小于150mm 的地区进行田间 抗旱性鉴定 4.4.2.1试验设计 随机排列,三次重复,小区面积6.7nm 4.4.2.2胁迫处理 播种前表土坷情应保证出苗,表谪不足时,要适量灌水 4.4.2.3对照处理 在邻近胁迫处理的试验地设置对照试验 对照试验地的土壤养分含量、土壤质地和土层厚度等应 与胁迫处理的基本一致 田间水分管理要保证小麦全生育期处于水分适宜状况,播种前表土谪情应保 证出苗,表谪不足时要适量灌水,另外,分别在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灌水,使0cm~50em 土层水分达 到田间持水量的80%土5% 4.4.3考察性状 小区籽粒产量 4.4.4抗旱指数 以小区籽粒产量计算抗旱指数,方法同4.3.5 4.5注意事项 在进行抗旱性鉴定期间,要及时防治病,虫、鸟害,防止倒伏 抗旱性判定规则 抗旱性分为五级:极强(HR,highlyresistant),强(R,resistant)、中等(MR,moderatelyresistant 弱(s,susceptible)、极弱(Hs,highlysusceptible) 种子萌发期抗旱性判定 o 小麦种子萌发期抗旱性判定见表1 表1小麦种子萌发期抗旱性判定 相对发芽率/% 抗旱性等级 90.0 极强(HIR 70.089,9 强(R) 50.0~69,9 中等MR 30.0~49,9 弱(S) 二29.9 极弱HS)
GB/T21127一2007 5.2苗期抗旱性判定 小麦苗期抗旱性判定见表2. 表2小麦苗期抗旱性判定 抗旱性等级 干早存活率"/% 极强(HR 70.0 60.069.9 强(R 50.0一59,9 中等(MR 40.049,9 弱(S) 二39,9 极弱(HS) 干旱存活率用校正值 水分临界期抗旱性判定 小麦水分临界期抗旱性判定见表3 表3小麦水分临界期抗旱性判定 抗旱指数 抗旱性等级 极强(HR l.30 1.10~1.29 强(R 0.90~1.09 中等(MR 0.70~0.89 弱(S 0.69 极弱HS) 5 全生育期抗旱性判定 全生育期抗旱性判定用小区籽粒产量的抗旱指数表示,见表3

小麦粉与大米粉及其制品中甲醛次硫酸氢钠含量的测定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小麦粉与大米粉及其制品中甲醛次硫酸氢钠含量的测定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小麦粉与大米粉及其制品中甲醛次硫酸氢钠含量的测定的编号:GB/T21126-2007。小麦粉与大米粉及其制品中甲醛次硫酸氢钠含量的测定共有5页,发布于2008-05-012008-05-01实施
小麦黑胚粒检验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小麦黑胚粒检验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小麦黑胚粒检验法的编号:GB/T21124-2007。小麦黑胚粒检验法共有4页,发布于2008-04-012008-04-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