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0114.3-2014

空间科学及其应用术语第3部分:空间天文

Terminologyforspacescienceandapplication―Part3:Spaceastronomy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空间科学及其应用术语第3部分:空间天文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空间科学及其应用术语第3部分:空间天文的编号:GB/T30114.3-2014。空间科学及其应用术语第3部分:空间天文共有20页,发布于2015-04-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V04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01.040.49
  • 实施日期2015-04-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0页
  • 文件大小458.75KB

以图片形式预览空间科学及其应用术语第3部分:空间天文

空间科学及其应用术语第3部分:空间天文


国家标准 GB/T30114.3一2014 空间科学及其应用术语 第3部分:空间天文 Ierminologyforspaceseieneeandapplieation一Part3:Spaceastronomy 2014-12-05发布 2015-04-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0114.3一2014 目 次 前言 范围 空间天文学科术语 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基础术语 天体物理基础术语 空间天文应用基础术语 参考文献 索引 -+ 5
GB/T30114.3一2014 前 言 GB/T30114《空间科学及其应用术语》分为8个部分 -第1部分:基础通用; 第2部分;空间物理; 第3部分:空间天文; 第4部分;月球与行星科学 第5部分空间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 第6部分;航天医学; 第7部分微重力科学; 第8部分:空间地球科学 本部分为GB/T30114的第3部分 -2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按照GB/T1.l一 本部分由全国空间科学及其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12)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科学技术大学,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宋黎明、黄跃、邓劲松、崔辰州、许春、张楠、朱青峰、杨建峰、徐鹤、聂建凰、 贾淑梅、张娟,郑世界、葛明玉 m
GB/T30114.3一2014 空间科学及其应用术语 第3部分:空间天文 范围 GB/T30114的本部分界定了空间天文学领域需要统一定义的常用技术词汇和定义 本部分适用于空间天文学领域相关标准的制定,技术文件的编制,以及有关的科技交流和工程 应用 空间天文学科术语 2.1 天文学astronomy 对天体及其他宇宙物质进行观测和理论研究的学科 2.,2 空间天文学spaeeastroomy 利用空间平台,在空间进行宇宙天体观测和研究天体的形态、结构、组成、运动物理性质、演化规律 的学科 注1空间天文观测排除了地球大气层的干扰,可实现全波段观测 注2;空间天文学观测可采用高空飞机、平流层气球、探空火箭、人造地球卫星、行星际探测器,载人航天器等进行 [GB/T30114.1一2013,定义2.13] 2.3 空间射电天文学spaceradioastronomy 利用空间平台接收源自天体的波长约1mm以上的无线电波,研究天体现象的天文学分支学科 [GB/T30114.l一2013,定义2.14] 空间亚毫米波天文spacesubmillimeterwaeastromomy 利用空间平台接收源自天体的波长约为0.1 mm1mm的无线电波,研究天体现象的射电天文学 分支 [[GB/T30114.l一2013,定义2.15] 2.5 空间红外天文spaceinfraredastronomy 1mm 利用空间飞行器,通过探测宇宙天体红外波段(14m~ n)电磁波辐射,研究天体的天文学分支 学科 [GB/T30114.1一2013,定义2.16] 空间光学天文spaeeoptiealastronomy 利用空间平台,通过探测来自天体的波长0.34m~1m光学波段的电磁波辐射,开展天体研究的 天文学分支学科 [GB/T30114.1一2013,定义2.17]
GB/T30114.3一2014 空间紫外天文spaceultra-yioletastronomy nmm0.38 利用空间飞行器,通过探测宇宙天体波长10" Am的紫外线辐射,研究天体的天文学分支 学科 注:对太阳系外天体的紫外观测会受到星际气体吸收影响,目前研究范围只限于约91nm一0.38m之间 [GB/T30114.1一2013,定义2.18] 2.8' 空间x射线天文spaeX-rayastronomy 利用空间飞行器,通过探测宇宙天体波长0.01 nm10nm(能量约0.1keV100keV)的X射线 辐射,研究天体的天文学分支学科 注:宇宙中辐射x射线的天体包括吸积双星,脉冲星,伽玛射线暴,超新星遗迹活动星系核,太阳活动区,以及星系 团周围的高温气体等 x射线射线天文学中以电子伏特(eV)表示光子的能量,0.1keV10keV称为软x射 线,l0keV一1001 keV称为硬x射线 [GB/T301l4.l一2013,定义2.19 2.9 空间?射线天文spaceYrayastroomy 利用空间飞行器,通过探测宇宙天体的波长短于0.nm(能量高于约100keV)的下射线辐射.研 究天体现象的天文学分支学科 [GB/T30114.12013,定义2.20 2.10 空间中微子天文spaceneutrinoastronomy 利用空间平台,通过探测天体发射的中微子获得有关天体内部的信息,研究天体上可能发生的中微 子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对天体结构和演化的作用的天文学分支学科 注,中微子是一种不带电、静止质量接近于零,与物质相互作用很弱的基本粒子 [GB/T30114.12013,定义2.21] 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基础术语 3.1 天球celestialsphere 用于投影天体位置而假想的以空间某点为中心,任意长为半径的球面 注1改写GB/T17159-2009,定义3.4 注2,常用的天球有;地心天球,日心天球,站心天球等 3.2 天顶zenith 过地面观测点的铅垂线向上延伸后与以该点为中心的天球的交点 3.3 地平圈horizomtaleirele 过地面观测点且与该点铅垂线垂直的平面与以该点为中心的天球所交的大圆 3.4 天极celestialpole 过天球中心且平行于地球自转轴的直线与天球的交点 注;改写GB/T17159一2009,定义3.33
GB/T30114.3一2014 3.5 stial 天赤道celest equator 过天球中心且与地球赤道面平行的平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 3.6 天球子午圈eelestialmeridian 过天极和天顶的大圆 3.7 黄道eeliptie 过天球中心且与地球公转的轨道面平行的平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 3.8 黄极eelipticpole 过天球中心且垂直于黄道所在平面的直线与天球的交点 3.9 黄赤交角eeliptieobiquity 黄道所在平面与天赤道所在平面的交角 3.10 二分点equinoxes 黄道和天赤道的两个交点 注:春分点和秋分点的总称 3.11 二至点solstices 黄道上与二分点相距90°的两个点 注夏至点和冬至点的总称 3.12 春分点 vernalegquinox;springequinox 天球球面上沿黄道圈由南向北与赤道圈的交点 注:改写GB/T171592009,定义3.26 3.13 银道gaaetieequator 过银河系中心且与银河系自转轴垂直的平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 3.14 白道 m0on'spath 过天球中心且与月球绕地球轨道面平行的平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 3.15 天球坐标系etlestial coordinatesystem 为确定天体在天球上位置而引人的球面正交坐标系统 注1;改写GB/T17159-2009,定义3.54 注2:常用的天球坐标系有;地平坐标系,赤道坐标系、黄道坐标系,银道坐标系 3.16 地平坐标系horizontalcoordinatesystemm 以地面上一点为天球中心,以该点的地平圈为基本平面,以天球子午圈为经向起算方向,以方位角 为经向坐标,地平高度或天顶距为纬向坐标的天球坐标系 注;改写GB/T17159一2009,定义3.58.
GB/T30114.3一2014 3.17 地平高度altitude 地平纬度 从地平圈沿过天球上某一点的地平经圈量到该点的弧长对应的角度 3.18 天顶距zenithdistanee 天球上某一点与天顶间的大圆弧长对应的角度 3.19 方位角azimuth 过天球上某一点的地平经圈所在平面与天球子午圈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 3.20 赤道坐标系equatorinleoordnatesystem 以天赤道所在平面为基本平面,以春分点方向或天球子午圈为经向起算方向,以赤经或时角为经向 坐标,赤纬为纬向坐标的天球坐标系 注1:改写GB/T17159一2009,定义3.56 注2,根据所取的主点的不同,天球上任一点的位置可以用时角和赤纬表示,也可以用赤经和赤纬表示 3.21 时角horamge;H 过天球上某一点的赤经圈所在平面与天球子午圈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 3.22 赤经 rightascension;RA 天球上某一点在赤道坐标系的经向坐标.过该点的赤经圈所在平面与过春分点的赤经圈所在平面 的夹角 3.23 赤纬deelination;Dee 天球上某一点在时角坐标系和赤道坐标系的纬向坐标,从天赤道沿过该点的赤经圈量到该点的弧 长对应的角度 3.24 黄道坐标系eeliptieeordnatesystem 以黄道所在平面为基本平面,以春分点为经向起算点,以黄经为经向坐标、黄纬为纬向坐标的天球 坐标系 3.25 黄经eelipticlongitude 过天球上某一点的黄经圈所在平面与过春分点的黄经圈所在平面的夹角 3.26 黄纬eelpticlatitude p 从黄道沿过天球上某一点的黄经圈量到该点的弧长对应的角度
GB/T30114.3一2014 3.27 银道坐标系galaecticcoordinatesystem 以银道所在平面为基本平面,以太阳到银心方向为经向起算方向,以银经为经向坐标,银纬为纬向 坐标的天球坐标系 3.28 银经galacticlongitude 以银道坐标系经向起算点起,逆时针到过银极与天球上某一点的大圆与银道交点的弧长对应的 角度 3.29 银纬galaeticlatitude 从银道沿过银极与天球上某一点的大圆量到该点的弧长对应的角度 3.30 质心天球参考系BarycentriccelestialRefereneesystem;BCRs 以广义相对论为理论框架,由IAU2000决议中的度规张量定义的太阳系质心系的时空参考系 注;IAU2000决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000号决议 3.31 恒星时siderealtime;ST 由天球上的春分点周日挑运动所确定的时间 注:改写GB/T171592009,定义6.1 3.32 平太阳时 solartime mean 由假想的平太阳以真太阳的周年视运动的平均速度,做周日视运动所确定的时间 注:改写GB/T171592009,定义6.3 3.33 世界时universaltme;UT 过格林尼治平均天文台的本初子午线上以平子夜作为零时开始的平太阳时 注改写GB/T17159一2009,定义6.4 3.34 原子时atomictime;AT 以饱C、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间在零磁场下跃迁辐射9192631770周所持续的时间为基 本单位的时间计量系统 3.35 国际原子时internationnlatomietime;IAI 由国际时间局根据国际制秒(s1)的定义利用原子钟所建立的以1958年1月1日世界时零时开始 的一种时间 注,改写GB/T17159一2009,定义6.6 3.36 协调世界时coordinateduniversaltime;UTc 以国际制秒(sI)为基准,用正负闺秒的方法保持与世界时相差在一秒以内的一种时间 [GB/T17159一2009,定义6.5
GB/T30114.3一2014 3.37 GPS时GPstime;GPST 以国际制秒(SI)为基准,以协调世界时(UTC)1980年1月6日零时为起点的时间系统 3.38 历书时ephemmeristimme;ET 以太阳系内天体公转为基准的均匀时间系统 注;历书时秒的定义为1900年1月0日12时正回归年长度的1/31556925.9747,起算历元为1900年初太阳平黄经 等于279"41'48".04的时刻 3.39 力学时dynamiealtime 由天体质心运动方程所确定的以国际原子时为基准的时间 [GB/T171592009,定义6.7 3.40 地球时 TerrestrialTime;TT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规定作为视地心历表时间变量的地心参考系坐标时 3.41 质心力学时BarycentrieDynamiealTime;TDB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规定作为太阳系行星历表时间变量的太阳系质心参考系坐标时 3.42 time 坐标时 co0rdinate 在广义相对论的框架下,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规定的时空参考系的时间变量 3.43 质心坐标时BarycentrieccCoordinateTime;ICB 质心天球参考系的坐标时 3.44 儒略日Julianday;JD 从公元前4713年儒略历1月1日格林尼治平正午起连续累计的平太阳日数及日的小数 -2400000.5 MJD相应的起 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f1g73年果用简化儒略日(MD).其定义为MD-ID 点是1858年11月17日世界时0时 3.45 astronomicalunit;AU 天文单位 长度为149597870700(3)米,约等于日地平均距离的天文学距离单位 3.46 光年lihtyear;ly 长度为光在真空中一儒略年内行经的距离,等于9460730472580800米的天文学距离单位 3.47 秒差距parsee;pe 长度为恒星周年视差为1角秒的距离,等于30856804799935500米的天文学距离单位 3.48 轨道根数orbitalelements 天体运动方程解算结果的六个轨道参数 [GB/T17159一2009,定义6.2917
GB/T30114.3一2014 3.49 近星点periastronm 轨道椭圆长轴靠近中心天体的端点 3.50 半长径semi-majoraxis 轨道椭圆长轴的一半 3.51 偏心率 eccentricity 轨道椭圆焦点到中心的距离与半长径之比 3.52 轨道倾角orbitalinelination 轨道平面与基本坐标平面的夹角 3.53 升交点经度 longitudeofascendingnode 2 从经度起算点方向到升交点方向的角度 3.54 近星点幅角arguentofperiastron 0 从升交点方向到近星点方向的角度 3.55 过近星点时刻timeofperiastron paSSage 天体经过近星点的时刻 3.56 光度 lumin0sity 单位时间内天体的电磁辐射能量 3.57 央斯基Jamsky;Jy 量值等于10"wm'Hz'的天体辐射流量密度单位 3.58 星等magmitude;m 天体亮度的一种量度 3.59 AB星等ABmagnitude 用单位频率的天体辐射流量计算出的星等 3.60 热星等bolometricmagnitude 用热辐射测量方法得到的亮度计算出的星等
GB/T30114.3一2014 3.61 视星等apparentmagnitude 从地球上观测到的天体的亮度 3.62 绝对星等absolutemagnitude;M 假定天体距离为10pc时的视星等 天体物理基础术语 辐射流量radiationlus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osmicmierowavebackgroundlradiation;CMB 宇宙早期光子退鹏后残留下来弥漫在宇宙空间的电磁辐射 4.3 宇宙线 cosmic-rayS 来自宇宙空间的高能粒子流 洼;主要成分为质子,也包括电子,原子核,伽玛射线乃至现在还未知的其他粒子,比如可能存在的暗物质粒子 蟹状星云CrabNebula8 超新星sN1054的遗迹 注:经常被当做空间高能探测仪器的定标源 4.5 白矮星 whitedwarf 依靠简并电子的压力与引力平衡形成的星体 4.6 中子星 neutrnstar 依靠简并中子的压力与引力平衡形成的星体 4.7 视界horizom 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一个只允许外部物质和辐射进人而不允许物质和辐射从中逃离的边界 4.8 黑洞blaekhole 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由视界所规定范围内的时空区域 4.9 史瓦西半径Sehwarzschildradius 不转动黑洞的视界半径 4.10 脉冲星pulsar;PSsR 发出规则的短周期脉冲辐射的中子星 4.11 吸积aceretion 天体以自身引力把周围空间中的物质不断吸引并积聚起来的过程
GB/T30114.3一2014 4.12 吸积盘aceretondisk 有角动量物质被天体吸积时形成的环绕天体的盘状结构 4.13 喷流jet 天体喷出的狭长、高速、定向物质流 4.14 星际消光interstellarextinetion 星际物质的吸收和散射作用引起的观测天体亮度减弱现象 4.15 星际红化interstellarreddening 星际尘埃对蓝光的散射比对红光强造成的观测天体变红现象 4.16 暗物质dark atter 天文观测推断存在于宇宙中的不产生电磁辐射但参与引力作用的物质 4.17 暗能量darkenergy 导致现阶段宇宙加速膨胀的具有负压强的能量成分 空间天文应用基础术语 5.1 近地空间terrestrialspaee 从地球海平面起约100km到约323000km地月系统第一拉格朗日点(L1),地球引力范围的球壳 状区域 [GB/T30114.1一2013,定义2.1.2] 5.2 大气窗口atmospheriewindow 电磁波辐射穿过地球大气层时,透过率较高的谱波段 注;主要窗区分别处于可见光段、红外段和微波波段 [GB/T30114.l一2013,定义3.30 5.3 辐射带radiationbelt 范艾伦带VanAllenbelt 地球空间中被地磁场捕获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高能带电粒子聚集区 注:包括内辐射带和外辐射带 [GB/T30114.22014,定义4.12 南大西洋异常区 outhAtlanticanomalyregion 位于南美洲东侧南大西洋的负地磁异常区域 注,该区域上空内辐射带下沉 [GB/T301l4.22014,定义7.7]
GB/T30114.3一2014 5.5 拉格朗日点 Lagrangianpoints 在两个互相绕转的大质量物体的轨道平面内,能使试验质量物体在引力作用下与大质量物体保持 相对静止的五个位置点 注:点的位置可由平面圆形限制性三体问题运动方程解出 其中位于大质量物体连线上的三个点(L、L、L,)为 不稳定平衡点,位于大质量物体连线为底的等边三角形顶点的两个点(L,L;)为稳定平衡点 5.6 天文导航astronavigation 利用对自然天体位置、辐射等参数的测量来确定自身位置和航向的技术 太阳系质心修正barycentriccorreetionm 将光子到达探测器时间转换为质心坐标时的过程 5.8 calibration 定标 标定 利用量值确定的已知信息,通过比对、校准,修正等方法,确定仪器测量数据与实际物理量之间定M 关系的过程 注:常见的定标包括辐射定标,能谱定标、几何定标等 [GB/T30114.1一2013,定义4.37] 5.9 定标源cealiratiosouree 校准基准源referencesourceofcalibratiom 已知定量参数,可以用作标准的信号源或辐射源 [GB/T30114.1一2013,定义4.387 5.10 地面定标ground-basedcalibration 在地面实验室和室外场地进行的检验、校准、修正,以制定仪器设备确定的度量关系的工作 [GB/T30114.l一2013,定义4.37.1] 5.11 在轨定标in-orbitcalibration" 在空间飞行器上,利用定标源,对探测仪器设备进行检验,校准、修正其精度和稳定性的工作 注:定标源可以是天体源、地面定标场或探测设备自身携带的参考源 [GB/T30114.1一2013,定义4.37.4门 5.12 Vo 虚拟天文台 virtunlobservatory; 利用信息技术,将已有的海量天文观测数据和分析工具网络化成可供天文研究的平台 注;对观测数据进行统一规范的整理、归档,构成一个全波段的数字虚拟天空;向用户提供计算工具、统计分析工具 和数据挖掘工具开展科学研究 5.13 巡天skysurvey 使用一致的观测方法对全天区、部分天区或某一类天体进行的系统性观测 5.14 定点观测pointedobservationm 观测系统对准选定目标进行的持续观测 10o
GB/T30114.3一2014 5.15 指向精度pointingaceuraey 观测设备指向观测目标的角度误差 5.16 resolutionm 空间分辨率spatial 观测系统能够分辨的空间两个物体的最小角距 5.17 temporalresolutionm 时间分辨率 观测系统能够区分的两个相邻物理事件的最短时间间隔 5.18 能量分辨率 resolutionm enery" 观测系统能够分辨的最小能量间隔 注:在光学波段常称光谱分辨率,射电波段常称频谱分辨率 5.19 死时间deadtimme 系统探测到信号后恢复到可以探测下一个信号的时间间隔 注:在此时间间隔内系统不能探测新的信号 5.20 点扩散函数pointspreadfunetion;PSr 对点源观测时,输出像的空间强度分布 注;点扩散函数也称脉冲响应函数 5.21 编码孔径成像eodedaperture imaging 对经过按一定方式编排的小孔调制后的投射影像进行解码重构的成像方法 注:主要用于硬X射线成像 5.22 掠射成像grazingineideneeimaging 光子以接近90度的人射角在光学表面产生全反射的成像方法 注:常用于软X射线成像 5.23 空间干涉测量spaceinterferometry 利用电磁波的干涉原理,在空间进行相关测量的技术 5.24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erylongbaselimeinterferometry;VLB 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远距离的独立探测系统,同步观测同一目标并进行相干处理的方法与技术 5.25 普适图像传输系统flexibleimmgetransportsystem;FIIs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推荐的一种标准天文数据格式 注,一般由文件头和数据两部分组成 文件头内含有通用和自定义的特征字及其数值 11
GB/T30114.3一2014 参 考 文 献 [1]GB/T17159一2009大地测量术语 [2]GBy/T30114.1一2013空间科学及其应用术语第1部分;基础通用 [3]GB/T304.2一23013空间科学及其应用术语第2部分空间物理 [打大百科全书天文学(第二版).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 [[]牛津天文学词典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6 HandbookofSpaceAstronomy andAstrophy ysics3rdEdition).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2006 12
GB/T30114.3一2014 索 引 中文索引 3.19 方位角 5.3 辐射带 AB星等 3.59辐射流量 4.17 暗能量 暗物质 4.16 GPS时 3.37 光度 3.56 4.5光年 白矮星 3.46 白道 3.14轨道根数 3.48 半长径 3.50轨道倾角 3.52 5.21国际原子时 编码孔径成像 3.35 标定 5.8过近星点时刻 3.55 3.20黑洞 赤道坐标系 4.8 3.22恒星时 赤经 3.31 3.23黄赤交角 3.9 赤纬 春分点 3.12黄道 3.7 黄道坐标系 3.24 黄极 3.8 大气窗口 5.2黄经 3.25 地面定标 5. 10 黄纬 3.26 地平高度 3.17 33 地平圈 地平纬度 3.17近地空间 5.1 地平坐标系 3.16近星点 3.49 地球时 3.40近星点幅角 3.54 点扩散函数 5.20绝对星等 3.62 定标 5.8 定标源 5.9 定点观测 5.14空间x射线天文 2.7 空间?射线天文 2.9 空间分辨率 5.16 二分点 3.10空间干涉测量 5.23 二至点 3.11空间光学天文 2.5 空间红外天文 2.4 空间射电天文学 2.3 2.2 范艾伦带 空间天文学 13
GB/T30114.3一2014 空间亚毫米波天文 2.4天赤道 3.5 空间中微子天文 2.10天顶 3.2 3.18 2.6天顶距 空间紫外天文 天极 3.4 天球 3.1 拉格朗日点 5.5天球子午圈 3.6 力学时 3.39天球坐标系 3.15 历书时 3.45 3.38天文单位 掠射成像 5.6 5.22天文导航 天文学 2.1 脉冲星 4.10 秒差距 3.47吸积 4.11 吸积盘 4.12 校准基准源 4.38 南大西洋异常区 5.4协调世界时 3.36 能量分辨率 5.18蟹状星云 4.4 星等 3.58 星际红化 4.15 4.13星际消光 喷流 4.14 3.51虚拟天文台 5 .12 偏心率 平太阳时 3.32巡天 5.13 普适图像传输系统 5.25 央斯基 3.57 热星等 3.60银道 3 .13 3.2 儒略日 3.44银道坐标系 银经 3.28 329 银纬 2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 5.24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4.3 升交点经度 3.53宇宙线 时间分辨率 5.17原子时 3.34 3.21 时角 史瓦西半径 4.9 世界时 333在轨定标 5.11 视界 4.7指向精度 5.15 视星等 3.61质心力学时 3.41 死时间 5.19质心天球参考系 3.30 质心坐标时 3.43 中子星 4.6 3.42 太阳系质心修正 坐标时 14
GB/T30114.3?2014 ? CrabNebula agnitude 3.59 4.17 3.62dark magnitude energy 4.12 4.16 accretiOndisk darkmatter 5.19 4.11deadtime accretiOn 3.23 3.17declination titude 3.61 Dee 3.23 magnitude dynamiealtie 3.54 3.39 periastr0nm 5.6 r0naVigati0n 3.45 0n0micalunit 2.1eeeentrieit 3.51 3.34eclipticcoordinatesystem 3.24 atmosphericwindow 5.2eclipticlatitude 3.26 atomictime 3.34eclipticlongitude 3.25 3.9 3.45eclipticobliquit 3.8 azimuth 3.19eclipticpole 3.7 ecliptie 5.18 energyresolution 3.38 BarycentricCelestialReferenceSystem 3.30ephemeristime 3.43equatorialeordimatesystem 3.20 BarycentricCoordinateTime 5.7 3.10 barycentriccorrection eguinoxes 3.41ET 3.38 BarycentricDynamicalTime 3.30 BCRS 4.8 blackhole 3.60FIIs 5.25 bolometriemagnitude 5.25 flexileimagetrasporsystem 5.9 calibrationsource 5.8galaetiecordnatesystem 3.27 calibration 3.15galaectieequato 3. .13 celestialcoordinatesystem 3.5galaectielatitde 3.29 celestialequator 3.28 3.6galaetielongitude celestialmeridian 3.4 3.37 GPStie celestialpole 3.1 .37 celestial sphere 5.22 CMIB grazingincidenceimaging 5.21 5.10 codedlapertureimaging ground-basedcalibration 3.42 c0Ordinatetime 3.36 c0OrdinateduniverSaltime 4.2HA 3.21 c0Smicmicr0wavebackgr0undradiation 4.3 4.7 c0Smic-rayS h0riz0n 15
GB/T30114.3?2014 3.3pointedobservationm 5.14 h0riz0ntalcircle 3.16pointingaceuraey 5.15 horiz0ntalcoordinatesystem 3.21PSF 5.20 hourangle PSR 4.10 4.10 pulsar in-orbitcalibration 5.11 3.35 internatiOnalat0mictime interstellarextinctionm 4.14RA 3.22 interstellarreddening 4.15radiationbelt 5.3 radiationlux 4.1 referencesoureeofealibration 5.9 Jansky 3.57rightascension 3.22 3.44 4.13 jet Julianda 3.44Schwarzschildradius 4.9 3.57semi-majoraxis 3.50 siderealtime 3.31 skysurvey 5.13 Lagrangianpoints 5.5solstices 3.11 lightyear 3.46southAtlanticanomalyregion ongitudeofascendingnode 3.53spaceastronomy lumin0sity #*** 3.56 spaceinfraredastronomy " 3.46spaceinterflerometry 2A0 space 2I 25 spaceoptica 3.58spaceradio a7 3.62spacesubmmt 28 3.58spaeeutrayiolet magnitude 27 3.32spaceX-ray meansolartime 25 3.14spaceY-ray ronom moon'spath HL .16 5 spatialresolution 3.12 springequinox ST 3.31 neutronstar 4.6 3.48TAI 3.35 orbitalelement 3.52TCB 3 .43 0rbitalinclinati0n 3.41 TB 5.17 temp0ralresolution 5.1 DarSec 3.47 terrestrialspace IerrestrialTime 3.47 3.40 pc 3.49 3.55 periastr0n tieofDeriastrOnpaSSage 5.20 3.40 pointspreadfunction 16
GB/T30114.3?2014 5.12 virtualobserVatory VLB 5.24 3.33 VO 5.12 univerSaltime 3.33 UT U'rC 3.36 whitedwarf 4.5 VanAIlenelt 5.3 3.12zenithdistance 3.18 vernalequinoX verylongbaselineinterferometry 5.24zenith 3.2

空间科学及其应用术语第3部分:空间天文GB/T30114.3-2014简介

空间天文是研究太阳系和宇宙星体、宇宙演化等问题的学科,是现代空间科学中的重要分支。在研究空间天文问题时,精确的术语使用显得尤为重要。 GB/T30114.3-2014是中国国家标准中关于空间天文应用术语的标准。该标准规定了与空间天文有关的专业术语、定义、缩写、名称和符号等。以下是该标准中一些重要的术语及其含义: 1.行星(Planet) 指绕着恒星公转并形成了几乎球形的天体,而且周围区域内已经清除了大部分杂物。 2.小行星(Asteroid) 指太阳系中各种大小不一的天体,通常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中。 3.彗星(Comet) 指太阳系中围绕着太阳公转的冰和岩石混合物天体,通常在接近太阳时会产生明亮的尾巴。 4.银河系(Galaxy) 指形成于宇宙演化过程中的大规模星系系统,包含数十亿颗恒星以及星际物质。 5.黑洞(Black Hole) 指密度极高、引力极强的天体,其引力场强到任何物质都无法逃脱,因此被称为“吞噬一切的怪兽”。 6.暗物质(Dark Matter) 指对现有物理学未能解释的一种物质,无法发出电磁辐射,但通过重力作用影响其他物质的运动。 除了上述术语以外,GB/T30114.3-2014标准还规定了许多其他与空间天文相关的专业术语。准确理解并使用这些术语对于研究空间科学和进行相关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之,空间天文是研究宇宙的综合性学科,而准确的术语使用则是研究和探索宇宙的前提。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相关术语的学习和应用,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宇宙的奥秘。

和空间科学及其应用术语第3部分:空间天文类似的标准

空间科学及其应用术语第2部分:空间物理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空间科学及其应用术语第2部分:空间物理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空间科学及其应用术语第2部分:空间物理的编号:GB/T30114.2-2014。空间科学及其应用术语第2部分:空间物理共有15页,发布于2015-04-01
空间科学及其应用术语第4部分:月球与行星科学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空间科学及其应用术语第4部分:月球与行星科学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空间科学及其应用术语第4部分:月球与行星科学的编号:GB/T30114.4-2014。空间科学及其应用术语第4部分:月球与行星科学共有20页,发布于2015-04-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