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6934-2017

短波单边带接收机电性能测量方法

Methodsofmeasurementofelectricalperformanceforshortwavesingle-sidebandreceiver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短波单边带接收机电性能测量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短波单边带接收机电性能测量方法的编号:GB/T6934-2017。短波单边带接收机电性能测量方法共有30页,发布于2017-12-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M36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33.060.20
  • 实施日期2017-1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30页
  • 文件大小2.36M

以图片形式预览短波单边带接收机电性能测量方法

短波单边带接收机电性能测量方法


国家标准 GB/6934一2017 代替GB/T6934一1995 短波单边带接收机电性能测量方法 Methodsofmeasurementofelectriealperformaneeforshortwave single-sidebandreceivers 2017-05-12发布 2017-12-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6934一2017 17 6.25镜频抑制比 17 6.26杂散频率抑制比 18 6.27组合音 6.28 18 自动增益控制特性 6.29 18 自动增益响应时间 19 6.30射频增益控制 19 6.31音量控制或线路电平调整 ###* 20 6.32相位抖动 +++ 21 附录A规范性附录混合网络 23 附录B规范性附录测量仪器品种和信号源的特性 25 附录C资料性附录最大频率误差的测量 - 26 附录D规范性附录)互调输人截点值的测量
GB/6934一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6934一1995《短波单边带接收机电性能测量方法》 与GB/T6934一1995相比 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修改了基准输出电平中注的内容,对测量时基准输出电平进行了具体规定(见3.2) -将规范性引用文件替换为最新版本(见4.1) 一删除了标准测量条件中基准标准大气条件、仲裁测量和试验用标准大气条件的内容(见1995年 版的4.1.1和4.1.2); 删除了“音频频带的限制”的内容(见1995年版的5.3) 删除“真有效值电压表”“失真系数仪或信纳德(SINAD)表”“选择性的测量设备”的内容(见 1995年版的5.4.l、5.4.2和5.4.3); 增加了换频时间(见6.5)、噪声系数(见6.6)、响应时延(见6.ll、反向辐射电平(见6.13)、本振 相位噪声(见6.l4) ,输人驻波比(见6.16),倒易混频抑制比(见6.23)自动增益响应时间 见6.29等8项电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 删除了“传导杂散分量”的内容(见1995年版的6.23); 修改了相位抖动中定义和测量方法的内容(见6.32); 删除了附录E 本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标准由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同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彭志华、李国培、宋梅、康文臣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6934一1986.,GB/T6934!一1995
GB/6934一2017 短波单边带接收机电性能测量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短波单边带接收机以下简称接收机)电性能测量用术语和定义、标准测量条件和测 量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不带有完整天线的接收设备,其音频带宽不超过10kHHz的全载波(H3E,减幅载波 R3E)和抑制载波(J3E,包括独立边带(EB8E)的接收机;也适用于可以兼容接收双边带调幅话(A3E 等幅报(A1A、AlB)的接收机 注1:本标准仅提供电气性能的测量方法及其有关条件的规定,测量项目以及性能指标由产品规范规定 注2:对于特殊接收机,本标准没有规定的电气性能项目的定义和测量方法,由供需双方协商自行规定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1.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概述和指南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音频试验负载audio-frequeneytestloadl 代替短波单边带接收机正常工作时所连接的负载的阻抗网络,以模拟正常负载和正常使用电缆的 阻抗 注:阻抗网络由制造厂规定,通常用单一纯电阻器组成 3.2 基准输出电平refereneeoutputleve 短波单边带接收机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连接规定的音频试验负载时的有用输出功率,它用来做测 量的基准电平 注,测量时,一般规定音频试验负载为60.n,基雅输出电平为0dBm 有其他具体要求时,基雅输出电平值由产 品标准作出规定 3.3 信纳德sINAD 音频试验负载上,标准试验调制产生的有用音频信号、噪声和失真的输出功率和,与标准试验调制 产生的噪声,失真的功率和之比 S十N十D SINAD= N十D 式中: -标准试验调制产生的有用音频信号; N -标准试验调制的噪声;
GB/T6934一2017 标准试验调制的失真 3.4 标准信纳德standariSINAD 其值为12dB的信纳德 3.5 -noiseration 信嗓比sgma-l 音频试验负载上的有用音频信号加噪声的输出功率与噪声功率之比: N 式中 标准试验调制产生的有用音频信号; N 噪声 注;为了便于测量,本标准允许使用音频信号加噪声的输出功率与噪声功率之比近似该值 3.6 标准信噪比 standardsignmalt0-noiserationm 其值为12dB的信噪比 标准测量条件 4.1测量用标准大气条件 除非另有规定,测量均应在标准试验条件下进行 标准大气条件应符合GB/T2421.1的规定 测量用标准大气条件范围如表1 表1测量和试验用标准大气条件范围 温度 相对湿度" 气压 1535c 25%~75% 86kPa一106kP 作为样品试验的一部分在进行系列测量期间应使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变化量保持最小 对于较大样品或在试验箱内难以保持温度在上述规定范围内,当有关规范允许时,其范围可适当放宽,下限为 10,上限可延至40 绝对湿度为小于或等于22g/m 标准电源条件 电源的电压及其频率在接收机工作时的电源输人端测量 如果接收机接有不可拆卸的电线、电纷 时,可在电源输人插头上测量,但要记录电线、电缆的类型、截面形状和长度等 标准电源条件分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两种 a 直流电源的标准测量电压 总直流电源标准测量电压按总标称电压计,其误差应为士2%,脉动应小于2% 交流电源的标准测量电压及其频率 b 无特殊规定时,标准测量电压为220V,其误差应为士2%;标准测量频率为50Hz,其误差应为 士2%;谐波失真系数应小于5%
GB/6934一2017 5 补充测量条件 5.1输入信号源 5.1.1具有适当天线接头的接收机测量用的输入信号源的配置 输人信号源应由射频信号发生器、传输线和阻抗匹配网络组成,见图1 阻抗匹配网络 内阻为R的射频信号发生器 缓冲器,选择使用 传输线 R 按收机标称 输入信号源内阻 输入阻抗 图1输入信号源的配置 匹配网络电阻值应按式(3)、式(4)、式(5)选择 2、NRR R2= N一 R-R(》 一R 只=越(告)-R 式中: 要求的功率衰减比 N 标称射频输人阻抗值(R,)由产品规范规定,当天线阻抗与此相同时,其设备的特性最佳 射频信 号源输人信号电平可以表示为 当输人信号源阻抗(R.)等于接收机标称射频输人阻抗(R.)时,呈现在输人信号源开路输出端的电 动势(图1中的.)或者当信号源阻抗(R,)等于接收机标称射频输人阻抗(R,)时,在阻抗等于R,的 负载两端测量电压,该电压值(Vm)是开路电动势(V.m)值的 一半 当电表所指示的E,不是靠近接收机的输人端时,那么,除了考虑阻抗匹配网络的损耗外,还应考 虑传输线的损耗 5.1.2标准输入信号 5.1.2.1单边带(R3E,IH3E.J3E) 标准输人信号是一个射频信号或者是用两个射频信号线性合成的信号,它模拟一个用1000Hz音 频信号调制的单边带发射 输人信号的频率和电平取决于它们所代表的发射类型 两个频率,一个代表载频,另一个代表边带 频率,它们应这样选择:当解调时,它们将产生1000Hz的音频输出 当输人信号电平为60dBpV时, 载波和边带的电平见表2
GB/T6934一2017 表2输入信号电平为60dBV时载波和边带的电平 代表信号 发射类别 载波 边带 R3 42dB 60dBp 52dBv 54dBgv H3E J3E 60dBgV 去掉载波或不大于20dlpV 5.1.2.2双边带调幅话(A3E)和等幅报(A1A、A1B 双边带调幅话(A3E)的标准输人信号是一个调制频率为1000Hz,调制度为30%的射频信号 等 幅报(A1A、AlB)的标准输人信号是一未调制的射频信号 它们的频率选择应保证接收机解调后会产 生 1000Hz的音频输出 5.1.3输入信号电平 已调制的输人信号电平用一正弦电压的有效值表示,它的峰值等于调制波包络顶部的一个射频周 期的振幅 注:5.1.2.1规定的由载波和边带组成的输人信号电平应用它们的电压有效值之和数表示即载波和边带的功率之 和的均方根值) 5.1.2.2规定的A3E的输人信号电平可以近似用载波电平表示 任意的未调制的输人信号电平用电压有效值表示 除非另有规定,有用和无用的输人信号电平都应用微伏(V)数或者分贝微伏(dBgpV)数记录 5.1.4几个信号源的混合网络 混合网络见附录A 5.2测量设备的连接 应注意测量设备的输人阻抗不要影响接收机所规定的负荷条件 5.3测量设备的特性 测量仪器品种和信号源的校正见附录B 5.4测量工作场所条件 测量工作场所应清洁,不应存有损害设备的气体,盐雾及强烈的日光照射 应有隔离工业干扰、火 花干扰、天电干扰的措施 应避免明显的机械振动和冲击的影响 6 电性能测试说明和测量方法 6.1通则 除自动增益控制特性和音量控制等项目外,本标准规定的其他项目测量时,可将接收机自动增益控 制开关置于“断开”位置 没有自动增益控制开关的接收机,保持自动增益控制原样 对只有自动增益控制方式的设备,测试 应在自动增益控制不起控的状态下进行
GB/6934一2017 6.2频率误差 6.2.1测试说明 按产品规范标准的时间预热接收机后,实测载波频率和标称载波频率的偏差程度,以赫兹(Hz)为 单位 或指该差值与标称载波频率之比,用10-‘表示 偏离标准试验条件下测量最大频率误差参见附录C 6.2.2测量方法 -标准频率源法 6.2.2.1测量方法一 测量方法一对有“标频输出”端或无“标频输出”端的接收机频率误差的测量都适用,具体测量步骤 如下 按图2连接设备 a 标准频率源 待测接收机 计数式频率计 音频试验负载 图2频率误差测量框图(标准频率源法 b 待测接收机工作频率置于偏离测试频率f,如10MHz)为如1000H2)的位置,待测接收 机音频输出应为fi,由于接收机的频率误差,实际音频输出为f,f与f之差,即为接收机的 频率误差 6.2.2.2测量方法二频率计或计数器)测频法 测试方法二仅适用于有“标频输出”端的接收机频率误差的测量 采用频率计(或计数器),可直接在接收机“标频输出”端测量频率偏差值 6.3频率稳定度 6.3.1测试说明 在测量用标准大气条件下,按产品标准规定的时间预热接收机后,在规定持续时间内的最大频率变 化值的一半与标称载波频率之比 持续时间为1d,称日频率稳定度;持续时间为1月,则称月频率稳定度 6.3.2测量方法 具体测量步骤如下 按6.2.2测出规定持续时间内各间隔时间的频率偏差值 预热时间和测量时间间隔按产品规 a 范规定 找出最大偏差值和最小偏差值,并计算它们的差 b 步骤b)计算结果的一半与标称频率之比即为某时间的频率稳定度
GB/T6934一2017 6.4基准灵敏度 6.4.1测试说明 在规定的频率和调制下,接收机音频输出端获得标准信纳德或标准信噪比时的输人信号电平 6.4.2测量方法 具体测量步骤如下: 按图3连接设备; a 僧号源G1 失真系数仪 澜泥合匹配网络 待测接收机 音频电压表 音频试验负载 音频频谱分析仪 信号源G2 或选频表 虚线框表示按需设置,接收类别为R3E、H3E时使用 失真系数仪,音频电压表和选频表的总输人阻抗Z应满足;Z>RL 图3接收机指标测量框图 b 将标准输人信号加至接收机的输人端; c 调节接收机射频增益(或音量控制),以获得基准输出电平 d 对用于移动通信的单边带接收机,有的没有射频增益控制功能,则调节音量控制,以获得基准 输出电平; 调节标准输人信号电平以产生标准信纳德或标准信噪比-同时调节接收机射频增益或音量控 制,使基准输出电平保持不变记下这时的输人信号电平(如电动势)》 步猴o)所记录的电平就是基准灵敏度,用微伏(V)或分贝微伏(dlBpV表示 f 本标准规定基准灵敏度指标可用输出信噪比(或信纳德)的测量结果表示 即将标准输人信号电平 调节在接收机规定的基准灵敏度值时,测量出其输出信噪比(或信纳德) 6.5换频时间 6.5.1测试说明 接收机的工作频率在两个频率点之间切换时,音频输出从突变到达基准输出电平90%所需的 时间 6.5.2测量方法 具体测量步骤如下 按图4连接设备; a
GB/6934一2017 信号源G1 数字示波器 混合匹配网络 待测接收机 音频电压表 音频试验负载 音频频谱分析仪 信号源G2 或选频表 数字示波器、音频电压表和选频表的总输人阻抗Z应满足:Z>R 图4接收机指标测量框图 整信号源G1将标准输人信号加至接收机输人端,并产生1000H2的音频输出,调节信 b 号电平至规定值(如电动势46dBpV). 调节接收机的射频增益(或音量控制),以获得基准输出电平; 保持接收机射频增益(或音量控制)不变,关闭信号源G1,调整信号源G2将输人信号 加至 H的音频输出,调节输人信号电平,以获得基准输出电平 接收机输人端,并产生1000 打开信号源Gl,G2,使接收机的工作频率在f和f之间按固定周期(应大于接收机的最大 换频时间)重复变化,调憋示波器的扫描时间,直到能完整捕捉到音频输出从突变到达基准输 出电平90%所需时间的全过程 测量音频输出从突变到达基准输出电平90%所持续的时间,即为接收机的换频时间,以毫秒 f ms)为单位 6.6噪声系数 6.6.1测试说明 接收机射频输人端信噪比与其中频输出端信噪比的比值,用分贝(dB)表示 6.6.2测量方法 具体测量步骤如下 按图5连接设备; a 噪声系数测试仪 中频输出 待测接收机 图5噪声系数测量框图 b 根据需使用的测量频段对噪声系数分析仪进行校准; 使接收机工作在规定频率,调节接收机射频增益至最大; c d)记下噪声系数分析仪的噪声系数值,即为接收机在当前频率时的噪声系数,用分贝(dB)表示
GB/T6934一2017 6.7大信号信噪比 6.7.1测试说明 接收机输人较大信号,此时接收机音频输出的信噪比,称为接收机的大信号信噪比,用分贝dB) 表示 6.7.2测量方法 具体测量步骤如下 按图3连接设备 a b) 将标准输人信号加至接收机的输人端,并调节信号电平到规定值(如电动势56dBgV); 调节射频增益(或音量控制,以获得基准输出电平; c 测量音频输出的信噪比并记录,用分贝(dB)表示 d 6.8音频响应 6.8.1测试说明 输人信号电平不变时在规定的音频范围内接收机输出电平随音频频率而变化的特性,称为音频 响应,以最高输出电平和最低输出电平之比的分贝(dB)数表示 6.8.2测量方法 6.8.2.1测量方法一 具体测量步骤如下 按图3连接设备; a b 将标准输人信号加至接收机输人端(在双边带调幅话A3E测量时,微调音频调制信号频率需 注意保持调制度30%),并将其电平调到规定值(如电动势46dBpV),调节射频增益,以获得 基准输出电平; 保持输人信号电平不变,在规定的音频范围内微调边带信号频率(在双边带调幅话A3E测量 时,调节音频调制频率),测量接收机音频输出的最高电平和最低电平 计算最高电平与最低电平之比,用分贝dB)表示 d 6.8.2.2测量方法二 测量方法二只适用于工作在自动增益控制模式的接收机 具体测量步骤如下 按图6连接设备接收机自动增益控制置于接通位置 a b) 将标准输人信号(60dBV)加至接收机输人端(R3E、H3E,J3E、A3E) 将需要的边带信号降低10dB(接收类别为R3E和J3E时, c d 个60dBpV的信号加至接收机输人端,使接 接收类别为R3E和J3E时,由信号源G3取出一 收机的输出端产生一附加频率为1600Hz的信号,以稳定接收机的增益 调节接收机的音量控制,以产生基准输出电平 保持输入信号电平不变,在规定的范围内改变需要边带信号的频率,并保持调制度不变 当使 用信号源G3时,在1600Hz附近测量时,应移动信号源频率,以便使这个总的控制信号(用于 稳定增益)刚好处在选频电压表的通带外边 记下每个音频频率和相应的输出电平 这些试验也可以在其他需要边带信号上重复,但应注意避免接收机音频输出级过载
GB/6934一2017 h)计算步骤f)记下的最高输出电平和最低输出电平之比,即为音频响应 用分贝dB)表示 信号源G3 数字示波器 信号源G1 混合匹配网络 待测按收机 音频电压表 音频试验负载 音频频谱分析仪 信号源G2 或选频表 信号源G2在接收类别为R3E、H3E时使用,信号源G3在接收类别为R3E、J3E时作为附加频率源使用 数字示波器、音频电压表和选频表的总输人阻抗Z应满足:Z>RL 图6接收机指标测量框图 6.9边带线性窜扰 6.9.1测试说明 对于独立边带(B8E)接收机,音频输出所包含的另一边带窜扰电平与基准输出电平之比.称为边带 线性窜扰,用分贝(dB)表示 6.9.2测量方法 具体测量步骤如下 按图3连接设备 a b 将标准输人信号J3E加至接收机输人端,并将电平调节在规定值(如电动势46dBpV) 调节接收机射频增益(或音量控制),以获得基准输出电平 c 保持输人信号电平不变,将其频率调至另一边带 d 在规定的频率范围内变化频率 用音频频谱分析仪或选频电平表找出最大音频输出电平,记 下此时的音频输出频率和电平 步骤e)所记录的电平与基准输出电平之比,即为某边带对另一边带的线性窜扰,用分贝dB) 表示 6.10群时延(包络时延失真 6.10.1测试说明 在规定的音频范围内,波群通过接收机信道时,各频率分量的最大时延差,以毫秒(ms)表示 6.10.2测量方法 具体测量步骤如下 按图7连接设备 a
GB/T6934一2017 群时延测试仪 发 待测接收机 信号源 匹配网络 R 计 计数式频率计 音频试验负载 按需设置 停 业 图7群时延测量框图 b 接收机和信号源均调谐在规定频率,输人信号电平调节在规定电平(如电动势46dBpV),调节 射频增益(或音量控制),以获得基准输出电平; 群时延测试仪器输出音频分别调谐在规定频率上,调节其输出电平,使信号源的输出信号调制 度为50%,测定对应输出音频的时延时间; 计算最大时延差,以毫秒(ms)为单位; d 独立边带(B8E)接收机应分别测量上、下边带的时延时间和计算最大时延差 e 6.11响应时延 6.11.1测试说明 在规定的音频范围内,从接收机输人端施加激励信号到音频输出为额定输出值90%时产生的延 时,用微秒(4s)表示 6.11.2测量方法 具体测量步骤如下 按图8连接设备; a 函数信号发生器 双 通 道 示 音频输出 波 信号源G1 待测接收机 " 开关 为减小测量误差,应使用高速电子开关 图8响应时延测量框图 o 将标准输人信号J3E加至电子开关输人端,并将电平调节至规定值(如电动势46dBpV) 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一个周期性的方波信号,脉冲宽度应大于接收机的最大时延,脉冲 幅度应能驱动电子开关的通断; 调节接收机射频增益(或音量控制),以获得额定输出电平(如1Vpp). d e 示波器工作在触发模式,调整扫描时间,直至能完整捕捉到两个以上周期的信号波形 fD 测出示波器通道2相对于通道1产生的时延,以微秒(!s)为单位 10
GB/6934一2017 6.12中频选择性 6.12.1测试说明 接收机选择有用信号和抑制邻近频率干扰的能力,称为接收机选择性 这种选择性主要决定于中 频滤波器的特性,通常称为中频选择性,如用6dB带宽、60dB带宽表示 6.12.2测量方法 具体测量步骤如下 按图9连接设备; 中频输出 信号源 匹配网络" 待测接收机 射频电压表 匹配网络按信号源的输出内阻设置 如果待测的接收机没有中频输出端,也可以在音频输出端测量 图g中频选择性测量框图 b 接收机置于规定的测试频率,调节信号源,使其产生一电平为规定值如电动势10dBpV),频 率等于接收机工作频率的未调制输人信号; 调节接收机射频增益,使其中频输出电压为规定值; c 在加大信号源输出电平(如6dlB,60dB)后,分别上下偏离信号源频率,使接收机中频输出电 d 压不变,即可获得相应的带宽(如6dB,60dB带宽). 6.13反向辐射电平 6.13.1测试说明 接收机内各种频率源在接收机输人端产生的反向泄漏功率 6.13.2测量方法 具体测量步骤如下 如图10所示;将射频频谐分析仪接至接收机输人端; aa 射频频讲分析仪 待测接收机 图10反向辐射电平测量框图 b)使接收机工作在规定频率; 从射频频谱分析仪上读取并记下此时各种信号在接收机输人端产生的电平值; c d)步骤c)所记录的电平即为反向辐射电平 6.14本振相位噪声 6.14.1测试说明 各种随机噪声所造成的本振信号瞬时频率和相位的起伏,以分贝每赫兹(dB/Hz)为单位 1
GB/T6934一2017 6.14.2测量方法 具体测量步骤如下 按图1l连接设备; a 本振输出 待测接收机 相位噪声分析仪 图11本振相位噪声测量框图 D)使接收机工作在规定频率,从相位噪声分析仪上直接读取本振信号在规定频偏处(如10kHz 的相位噪声值,用分贝每赫兹(dB/H2)表示 6.15总失真系数 6.15.1测试说明 除去基波分量的失真信号的有效值与完整信号的有效值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失真信号包插 相关的谐波分量、电源波纹和其他相应的非谐波分量 6.15.2测量方法 具体测量步骤如下 按图3连接设备, a) 将标准输人信号加至接收机输人端,并将其电平调至规定值(如电动势46dBAV),调节射频增 b 益(或音量控制),以获得基准输出电平; 在音频试验负载上测量总失真系数 6.16输入驻波比 6.16.1测试说明 在规定的频率范围内,接收机天线输人端驻波波腹处的电压值与波节处的电压值之比,也称输人电 压驻波比(vswR). 6.16.2测量方法 具体测量步骤如下 按图12连接设备; a 特待测接收机 网络分析仪 图12输入驻波比测量框图 将接收机天线输人端与网络分析仪的射频输人端相连 b 将网络分析仪设置成驻波比测量模式(VSwR); c 设置接收机工作频率,并将网络分析仪的中心频率设置为接收机的待测频率点 d 记录下网络分析仪此时的测量值,即为接收机在该频率点的输人驻波比 e 12
GB/6934一2017 6.17相对音频互调(带内互调 6.17.1测试说明 当接收机接收由两个信号同时调制的适当类型的发射机的输人信号时,接收机非线性失真所产生 的无用的非谐波输出分量电平与有用输出信号电平之比,称为相对音频互调,用分贝(dB)表示 6.17.2测量方法 具体测量步骤如下 按图6连接设备 a b)信号源G3无信号时,调节信号源G1,以产生一标准输人信号 发射类型R3E和H3E的标准 输人信号,需要调节两个信号源G1和G2 并把标准输人信号调至规定值例如电动势 60dBgV) 调节射频增益(或音量控制),使音频输出电平比基准输出电平小6dB 调节信号源G3,使接收机输人端在下列电平之一产生一个对应于1600Hz的边带 d R3E60dBpV电动势 电动势 H3E54dBV 电动势 J3E60dBpV 用音频频谐分析仪或音频选频电平表在接收机的输出端测量1000H&分量的电平以及两个 互调产物的频率和电平 6.17.3结果表示 计算6.17.2测量的互调产物电平与1000Hz的有用信号电平之比,用分贝(dB)表示,并按表3 记录 表3相对音频互调记录表格式 互调阶数 四 五 互调频率计算式 f一f f十f2f一fa2f一2f一2fn3f1一f2f-3八4f1一f|3f一2f 互调频率/Hz 600 2600 400 2200 1200 1400 200 2400 2800 互调电平/dB 6.18边带非线性窜扰 6.18.1测试说明 对于独立边带(B8E)接收机.,两个位于另一边带内电平相等的无用输人信号.它们间的互调产物落 在工作边带内,音频输出的互调电平与有用信号输出电平之比,称为边带非线性窜扰,用分贝(dB) 表示 6.18.2测量方法 具体测量步骤如下 a 按图4连接设备 b)信号源G2无输出时,调节信号源G1l,以便将标准输人信号J3E加至接收机输人端 并将其 13
GB/T6934一2017 电平调至规定值如电动势46dBpV) c 调节接收机射频增益(或音量控制),使音频输出电平比基准输出电平小6dB d 分别调节信号源G1和G2的频率至另一边带对应的1000Hz、2800Hz音频输出的频率上 用音频频谱分析仪或音频选频电压表测出800Hz的三阶互调产物电平 e fD 计算步骤e)所测得的电平与步骤c)所获得的输出电平之比,即为某边带对另一边带的三阶非 线性窜扰,用分贝(dB)表示 6.19带外互调 6.19.1测试说明 当两个无用信号的频率,离有用信号频率较远的频率)和f,离有用信号频率较近的频率)与有 用信号频率f 具有一种专门的频率关系时,由于它们之间互调在接收机输出端产生的无用信号响应, 就是带外互调,如二阶、三阶带外互调 二阶互调的频率关系为: =f,士f -般使用的二阶互调的频率关系包括: f,=/.十A/ f.=f -A/ 或者 f,=2f 十A/ f,=2f -Af 三阶互调的频率关系为: f =2f.士 -般使用的三阶互调的频率关系包括: f=/、十A/ f,=f 一/ 或者 f,=f 十2A/ f,=f 一2Af 除非另有规定,f,与/、的偏差/=20kHz 6.19.2测量方法 6.19.2.1测量方法-大信号法 测量方法一只适用于具有射频增益控制的接收机 具体测量步骤如下 按图4连接设备 a b) 将标准输人信号加至接收机输人端,并将其电平调节在规定值(如电动势52dBuV) 调节接收机射频增益,以获得基准输出电平 c 使信号源G1输出一无用的、未调制信号,其频率调至规定的fm d 使信号源G2输出一无用的、未调制信号,其频率调至规定的f e 同时逐渐地增加两个无用信号电平,直至接收机音频输出增加 微调其中一个无用信号频率,使音频输出1000Hz g 调节两个无用信号电平,使其在接收机的输人端相等 同时同步增大这两个无用信号电平,使 h 音频输出低于基准输出电平20dB 记录此时的一个无用输人信号电平(端电压),即为带外 互调,用分贝微伏(dBpV)表示 6.19.2.2测量方法二小信号法 具体测量步骤如下 关闭信号源G2,使信号源G1l产生一个标准输人信号J3E,按6.4.2测定基准灵敏度 记下此 a 时接收机输人端的信号电平,用微伏(AV)或分贝微伏dBpV)表示 b) 打开信号源G2,按6.19.2.1步骤d),e),f),g)调节无用信号频率和电平 14
GB/6934一2017 调节两个无用信号电平,使其在接收机输人端相等 同时同步改变这两个无用信号电平,使音 频输出达到基准输出电平,记录此时接收机输人端的无用信号电平 d 步骤c)所记录的电平与步骤a)所记录的电平之比,即为带外互调,用分贝dB)表示 6.19.2.3测量方法三互调输入截点值的测量方法 带外互调还可用互调输人截点值表示 测量方法见附录D. 6.20邻近信号选择性 6.20.1测试说明 无用的邻近信号输人电平,使高出基准灵敏度3dB的有用信号输出信纳德或信噪比下降到标准信 纳德或标准信噪比,这个无用信号输人电平与基准灵敏度之比称为邻近信号选择性,用分贝(alB)表示 除非另有规定,无用信号频率与有用信号载频的偏差为20kHHz 6.20.2测量方法 具体测量步骤如下 按图4连接设备 a 关团信号源G2,使信号源G1产生一个标准输人信号J3E,按6.4.2测量基准灵敏度 记下这 b 时接收机输人端的信号电平,用微伏(A)或分贝微伏(dBpAV)表示 增加信号源G1的输出信号电平3dB c 打开信号源G2,使其输出一个无用的,未调制的信号 d 调节信号源G2信号频率至接收机通带外,并调节到偏离有用信号载频上偏差和下偏差规定 的数值 在每个频率上调节无用信号电平,以便重建信纳德或标准信噪比 记下这时接收机 输人端的信号电平,用微伏(V)或分贝微伏(dBgV)表示 步骤e)记录的电平与步骤b)记录的电平之比,较小值为邻近信号选择性 fD 对于其他偏离频率,重复步骤e)和f)即可 结果可用表格形式表示 g 6.21阻塞 6.21.1测试说明 使规定的有用信号输人电平(如电动势46dBgV)产生的音频输出下降3dB的无用信号输人电平, 用分贝微伏dBpV)表示 除非另有规定,无用信号频率与有用信号载频的偏差为20kHz 6.21.2测量方法 具体测量步骤如下 按图4连接设备 aa b 关闭信号源G2,调节信号源G1产生一个标准输人信号J3E,使接收机输人端的信号电平为一 规定值如电动势46dBp4V 调节射频增益(或音量控制),以获得基准输出电平 打开信号源G2,使其输出一个无用的,未调制的输人信号,将其频率调节到偏离有用信号载频 d 上和下一个规定的偏差(20kH2) 在每个频率上,调节无用信号电平,使有用信号音频输出下降3dB 记下此时接收机输人端 的无用信号电平(端电压),用分贝微伏(dBpV)表示 较小值即为阻塞 15
GB/T6934一2017 6.22倒易混频 6.22.1测试说明 接收机带外无用信号与本机振荡的噪声混频,使落人中频通带的噪声激增,这种现象称为倒易 混频 除非另有规定,无用信号频率与有用信号载频偏离为20kH2a,有用信号输人电平为16dBpv(电动 势) 使有用信号输出信纳德或信噪比为10dB时的无用信号输人电平,即为倒易混频,用分贝微伏 dBpV)表示 6.22.2测量方法 具体测量步骤如下: 按图4连接设备 a b 关闭信号源G2,调节信号源G1产生一个标准输人信号J3E,使接收机输人端的信号电平为一 规定值如电动势16dBpV) 调节接收机射频增益(或音量控制)以获得基准输出电平 c 打开信号源G2,使其输出一个无用的,未调制的输人信号,其频率偏离有用信号载频为一规 d 定值 调节无用信号输人电平,直至接收机输出信纳德或信噪比为10dB 记下此时接收机输人端 的无用信号电平,即为倒易混频,用分贝微伏(dBpV)表示 如果接收机音频输出下降3dB时,记录此时接收机输人端的无用信号电平,计为倒易混频,用 分贝微伏(dBpV)表示 6.23倒易混频抑制比 6.23.1测试说明 使接收机的音频输出电平等于基准灵敏度时的输出电平时,偏离有用信号载频规定间隔的无用信 号电平与基准灵敏度之比,即为倒易混频抑制比,用分贝(dB)表示 除非另有规定,无用信号频率与有用信号载频偏离20kHz 6.23.2测量方法 具体测量步骤如下 按图3连接设备 a b 将标准输人信号J3E加至接收机输人端,按6.4.2测量基准灵敏度,记下此时接收机输人端的 信号电平,用微伏(pV)或分贝微伏(dBpV)表示 o 调整信号源Gl输出一个无用的,未调制的信号,其频率偏离有用信号载频为规定值 d 调节无用信号电平,使接收机的音频达到基准输出电平,记下此时接收机输人端的信号电平, 用微伏(AV)或分贝微伏(dBpV)表示 步骤d)记录的信号电平与步骤b)记录的信号电平之比,即为倒易混频抑制比,用分贝(dB) 表示 6.24中频抑制比 6.24.1测试说明 使接收机的音频输出电平等于基准灵敏度时的输出电平时,接收机中频的无用信号输人电平与基 16
GB/6934一2017 准灵敏度之比,用分贝dB)表示 6.24.2测量方法 具体测量步骤如下: 按图3连接设备 a b)将标准输人信号J3E加至接收机输人端,按6.4.2测量基准灵敏度,记下这时接收机输人端的 信号电平,用微伏(pV)或分贝微伏(dBpV)表示 调整信号源G1输出一个无用的、未调制的信号,使其频率值等于接收机的中频频率值 c d 调整信号源G的输出电平,使接收机的音频输出达到基准输出电平,记下此时接收机输人端 的信号电平,用微伏(V)或分贝微伏(dBpV)表示 步骤d)记录的信号电平与步骤b)记录的信号电平之比即为中频抑制比,用分贝dB)表示 6.25镜频抑制比 6.25.1测试说明 使接收机的输出电平等于基准灵敏度时的输出电平时接收机镜像频率的无用信号输人电平与基 准灵敏度之比,用分贝(dB)表示 6.25.2测量方法 具体测量步骤如下 按图3连接设备 a b)将标准输人信号J3E加至接收机输人端,按6.4.2测量基准灵敏度,记下这时接收机输人端的 信号电平,用微伏(AV)或分贝微伏(dBpV)表示 调整信号源G1输出一个无用的,未调制的信号,使其频率值等于接收机的镜频频率值 c 调整信号源G1的输出电平,使接收机的音频输出达到基准输出电平,记下此时接收机输人端 d 的信号电平,用微伏(V)或分贝微伏(dBgV)表示 步骤d)记录的信号电平与步骤b)记录的信号电平之比,即为镜频抑制比,用分贝(dB)表示 6.26杂散频率抑制比 6.26.1测试说明 除中频、镜频以外的所有因变频技术和频率合成技术所引起的额外接收,通称为杂散频率干扰 个无用信号输人电平,使接收机杂散频率干扰的输出电平等于基准灵敏度时的输出电平,这个无用信号 输人电平与基准灵敏度之比即为杂散频率抑制比,用分贝dB)表示 6.26.2测量方法 具体测量步骤如下 按图3连接设备 aa 将标准输人信号J3E加至接收机输人端,按6.4.2测量基准灵敏度,记下这时接收机输人端的 b 信号电平,用微伏(AV)或分贝微伏(dBpV)表示 调整信号源G1输出一个无用的、,未调制的信号 在规定的测量频率范围内,变化无用信号频率(如1kHa步长),以搜索杂散频率响应 当发现 d 无用信号的音频输出时,则仔细微调无用信号频率,使音频输出最大 在每个杂散频率上,改变无用信号输人电平使接收机的音频达到基准输出电平,记下这时接收 17
GB/T6934一2017 机输人端的信号电平,用微伏(AV)或分贝微伏(dBp4V)表示 fD 步骤e)所记录的信号电平与步骤b)记录的信号电平之比,即为杂散频率抑制比,用分贝dB 表示 6.27组合音 6.27.1测试说明 接收机内各本振信号、时钟信号及其组合所产生的音频输出称组合音,以组合音输出电平与标准信 噪比输出时的噪声电平之比的分贝数表示 6.27.2测量方法 具体测量步骤如下: 接收机天线输人端接一带屏蔽的等效天线电阻器(如50Q),音频输出端接音频试验负载和音 a) 频电压表 将接收机各增益控制置于最大位置,在其工作频率范围内慢慢地变化接收机频率,以寻找组合 b 音点 找到组合音点后把接收机偏谐到组合音消失调节射频增益(或音量控制),使音频输出的噪 声电平为标准信噪比输出时的噪声电平(如一12dBm) 记下此时的噪声电平,用分贝毫瓦 dBm)表示 d 将接收机频率调谐到步骤b)所找到的组合音点,微调频率使组合音输出最大,记下此时的音 频输出电平,用分贝毫瓦(dBm)表示 计算步骤d)所记录的电平与步骤c)所记录的电平之比,即为某组合音点的组合音,用分贝 dB)表示 同时记录组合音点的频率 6.28自动增益控制特性 6.28.1测试说明 接收机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工作时,音频输出稳定后,音频输出电平随输人信号电平变化的特性 6.28.2测量方法 具体测量步骤如下: 按图3连接设备 a b) 将标准输人信号加至接收机输人端,其电平调节在规定值 接收机处于自动增益控制状态(射频增益置于最大值),有音量控制的接收机,调节肖量控制 c 以获得基准输出电平 在规定的范围内,变化输人信号电平,测出相应的音频输出电平,并记录这些输人信号电平和 d 与它对应的音频输出电平 6.29 自动增益响应时间 6.29.1测试说明 当接收机的输人信号电平发生变化时,音频输出电平从突变到达基准输出电平90%所需要的 时间 自动增益响应时间由充电时间常数和放电时间常数两部分组成 18
GB/6934一2017 6.29.2测量方法 具体测量步骤如下 按图13连接设备 信号x 数字存储示放器 计算机 待测接收机 图中虚线框表示有计算机辅助控制 图13自动增益响应时间测量框图 b) 将标准输人信号J3E加至接收机输人端,并将电平调节在规定值(电动势46dBpV. 将接收机设置成AGC工作方式,调节输人信号频率,使音频输出为1000Hz c d)启动信号源的遥控功能,使用计算机辅助控制信号源的输出电平,并使其按一定步进(如 46dBpV-56dBpV-46dBgV重复变化注意信号源输出电平的变化周期应大于自动增益 控制的稳定时间;在没有计算机辅助控制时,可手动改变信号源的输出电平,注意电平变化的 时间要适当,以利于对示波器的有效观察和测量 调整示波器的扫描时间,直到能完整捕捉到音频输出电平从突变到达基准输出电平90%的全 过程 接收机音频输出从突变到达基准输出电平90%所持续的时间,即为接收机的自动增益响应时 间,以毫秒(ms)为单位 其中,信号电平从小变大对应为充电时间常数、反之对应为放电时间 常数 6.30射频增益控制 6.30.1适用范围 本条仅适用于有射频增益控制的接收机 6.30.2测试说明 用人工操作对接收机的高频和中频进行增益控制的能力,称为射频增益控制 6.30.3测量方法 具体测量步骤如下 按6.4.2测定基准灵敏度 a b 输人信号电平增大到规定倍数或分贝数,调节射频增益控制能使音频输出电平到基准输出电 平 高放增益与中放增益的调节旋钮(或按键)分开时,应分别测量高放增益控制和中放增益 控制 6.31音量控制或线路电平调整 6.31.1测试说明 用人工操作对接收机音频增益的控制能力称为音量控制 无音量控制的接收机,其线路输出电平 可调范围称线路电平调整 19
GB/T6934一2017 6.31.2测量方法 具体测量步骤如下 按图3连接设备 a b将标准输人信号加至接收机输人端 c 接收机处于自动增益控制状态(射频增益置于最大值),调节音量或线路电平,分别测出总失真 系数小于10%时的最大输出电平和最小输出电平 6.32相位抖动 6.32.1测试说明 接收机本振,采样时钟等信号的相位随机抖动造成音频输出的相位偏离其基准相位的瞬时变率,用 度每毫秒(°/ms)表示 6.32.2测量方法 具体测量步骤如下 按图14连接设备 a 音频输出 高稳信号源" 待测按收机 示波器 为减小测量误差,高稳信号源推使用高稳定度的晶体振荡器 应选择具有抖动测量功能的示波器 图14相位抖动测量框图 b 使接收机工作在等幅报方式,微调拍频频率,使音频输出为1000Hz 调节射频增益(或音量控制),以获得额定输出电平(如1Vpp). c 启动示波器的相位抖动测量功能记录抖动测量结果,单位皮秒(ps) d 按公式(×360)/10-"计算相位抖动值,单位度每毫秒(”/ms) e 20
GB/6934一2017 录 附 A 规范性附录 混合网络 简单混合网络 A.1 图A.1和图A.2的电阻网络,适用于两个或三个信号源的输出信号的组合 按收机 R;=R/3,则网络源阻抗R ,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衰减约6dB 如果R一R一 =R, 图A.1两个信号源组成的网络 如果R1=R=R =Ri=R/2,则网络源阻抗R,=Ri,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衰减约10dB 图A.2三个信号源组成的网络 21
GB/T6934一2017 A.2信号源之间的高度隔离网络 图A.1和图A.2所示的电阻网络不能对信号源之间提供高度的隔离,因此在信号源的输出端会出 现互调产物 本附录推荐采用的短波宽频带混合线圈网络可以降低这种作用 在测量高性能指标的接 收机的带外互调时,可以采用这种网络 混合线圈网络如图A.3所示 信号源G2 变压器 待测按收机 V^V^VV 信号源 G1 当R,=R,R=Ri,R =4R时,该混合网络能对信号源之间提供高度隔离 平衡电阻器R 和双股并绕的两平行线圈的混合网络,两平行线圈构成4:1传输型变压器,传输线特性阻抗 为Z 图A.3混合线圈网络 22
GB/6934一2017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测量仪器品种和信号源的特性 B.1主要仪器品种 主要仪器品种有: 射频信号发生器; a 音频信号发生器; b 计数式频率计; c 音频频率计; d 音频选频电平表; e 音频频谱分析仪; 射频频谱分析仪; g h 音频电压表; 失真系数仪 网络分析仪; j kk 相位噪声分析仪; 双通道数字示波器; m 噪声系数分析仪; 群时延测试仪; n 射频电压表; o 时域短稳测量系统 p B.2信号源特性的判别方法 B.2.1信号源互调特性的判别方法 信号源之间的互调可以通过以下程序进行试验 在混合网络和接收机之间放人一个可变的衰减器 增加衰减1dB,并以同样的量增加信号源的输 出电压,以此保持接收机输人端原来的信号电平 因为输出端的互调产物应保持不变,任何增加都是由信号源中的互调引起的 B.2.2信号源噪声的判别方法 当信号源具有高的频谱噪声常数时,测量某些特性(如邻近信号选择性)可能是不正确的 在30MHa以下的频率,将一只在邻近信道上至少有20dB衰减的晶体滤波器连接到信号源的输 出端,以此来判断测量结果是否存在信号源噪声的影响 B.2.3信号源相位噪声大的判别方法 对于有些接收机,其载频的相位噪声可能非常低,此时如果用频谱较差的射频信号发生器来测量倒 易混频,那么测量结果所反映的不是接收机的性能,而是信号源的性能 可使用相位噪声分析仪测量信 23
GB/T6934一2017 号源相位噪声,与接收机自身的相位噪声相比较,排除由此所带来的影响 B.3混合网络互调的判别方法 对于互调指标较高的接收机,测量过程中所使用的混合网络自身会产生较大的非线性失真,导致测 量结果有偏差 此时可使用射频频谱分析仪直接测量混合网络的互调特性,为避免射频频谱分析仪产 生非线性失真,其输人衰减设置成最大模式,以排除混合网络对测量结果带来的偏差 24
GB/6934一2017 录 附 C 资料性附录 最大频率误差的测量 C.1概述 接收机在规定的极限使用条件(如气候、电源,振动、冲击等)范围内最恶劣的组合状态下,经规定的 预热时间后,实测载波频率与标称载波频率之差称为最大频率误差 c.2极限使用条件组合下的最大频率误差测量方法 由于多项极限使用条件综合模拟存在实际困难,故本标准采取单项模拟的办法进行测量 当模拟 某项极限使用条件时,则其他诸因素均处于4.2和5.5所规定的条件 按6.2.2.1和6.2.2.2测量方法中 的一种方法,分别测出各正常测量条件下和各极限使用条件下接收机经规定预热时间后的频率值,并计 算出相应的频率变化值 将同向频率变化值相加,并加上试验前的正常测量条件下的频率偏差(代数相 加),即得到正负两个方向最恶劣组合状态的频率偏差,取绝对值较大的一组数据作为最大频率误差 该值与标称载波频率之比即为相对最大频率误差 对于实际上不可能同时存在的极限使用条件的组合,如高温和低温,产生同向的频率偏差时,则只 取其中频率偏差较大的一项数据 示例: 当标称载波频率=10MHa,各单项模拟测量数据如表C.1所示 表C.1实测频率数据 电源电压 试验项目 高温 湿度 低温 振动 运输 十10% -10% 0.7 0.1 1.2 0.7" 0.9 前 0.4 0.9 试验前后实测频率 与,的偏差值们 后 0.2 0.3 0.9 0.9 0.6 0.7 0.9 (试验前后频率偏差值之差 -0.5 0.5 -0.1 一0.5 0. 0 由表c.1可知;高温、低温、振动三项产生负向频率偏差,其频率偏差值分别为一0.5Hz、一0.1HH2 和一0,5Hz,由于高温和低温实际上不可能同时存在,取两个懒率偏差中较大的高温一项,故高温,振动 组成“负向最恶劣组合状态",其负向频率偏差值为 -0.5十(一0.5)=一1Hz,将此数据和试验前正常条件下的频率偏差即为高温试验前的频率偏 差)0.7Hz代数相加,则负向频率总偏差为:一1十0.7=一0.3Hz 同理可得正向频率总偏差为:0.5十0.2十0.7=1.4Hz 取两组中绝对值较大的一组为最大频率误差,即 Afm,=1.4H2 fm 相对最大频率误差为: 是 1.4×10-"
GB/T6934一2017 附 录 规范性附录) 互调输入截点值的测量 D.1测量方法 具体测量步骤如下 a)按图3(见6.4.2)连接设备 b) 使信号源G1输出一无用的,未调制信号,其频率调至规定的f.(见6.19.1) 使信号源G2输出一无用的、未调制信号,其频率调至规定的f,(见6.19.1); c) 逐渐地增加二个无用信号电平V,和V,到规定电平,微调其中一个无用信号频率,使音频输 出1000Hz; 调节接收机射频增益(或音量控制),以获得基准输出电平 e 保持接收机增益和频率不变,调节信号源Gl和G2,产生一标准输人信号加至接收机输人端 调节输人信号电平,以获得基准输出电平 并记下这个电平V.(端电压),用分贝毫瓦(dbm) g 表示; h按式(D,.l)或式(D,2)计算互调截点值 D.2二阶互调输入截点值1P 计算公式 IP,=2V,一V D.1 式中: V 规定的二个等幅无用输人信号电平(V1=Vg=V)),单位为分贝毫瓦(dBm); V 有用输人信号电平,单位为分贝毫瓦(dBm). D.3三阶互调输入截点值IP 计算公式 (D.2 IP =(3V一V,/2 式中: 规定的两个等幅无用输人信号电平(V=V=V,),单位为分贝毫瓦(dBn Bm; 有用输人信号电平,单位为分贝毫瓦(dBm).

短波单边带接收机电性能测量方法GB/T6934-2017

短波单边带接收机是一种用于接收短波广播信号的无线电设备。其性能的好坏关系到广播节目的清晰度和稳定性,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精确的电性能测量。

GB/T6934-2017《短波单边带接收机电性能测量方法》规定了短波单边带接收机的电性能测试方法和测试结果的表述方式。这个标准适用于频率范围在2.3MHz~30MHz之间的短波单边带接收机。

测试项目

标准规定了以下10项测试项目:

  1. 灵敏度
  2. 选择性
  3. 图像抑制比
  4. 外界干扰抑制
  5. 音频输出功率
  6. 调频抑制
  7. 输出杂波
  8. 本振抑制比
  9. 接收机频率稳定度
  10. 自动增益控制特性

测试方法

标准详细介绍了每一项测试的具体方法。例如,灵敏度测试时,需要将输入信号电平从高到低逐渐降低,记录下接收机能够正确解调的最小信号电平;选择性测试时,需要将接收机放置在一个有多个信号源的环境中,测试其过滤其他信号源的能力。

除此之外,标准还规定了测试条件、测试设备和测试结果的表述方式等内容。

测试结果的表述方式

标准规定了测试结果的表述方式包括两种:

  1. 参数式表述
  2. 曲线式表述

参数式表述是指将测试结果以数值的形式列举出来,例如灵敏度为0.5μV,选择性为50dB等。曲线式表述是指将测试结果以曲线图的形式展现出来,例如输出功率随着输入信号电平的变化曲线。

结论

GB/T6934-2017为短波单边带接收机的电性能测试提供了详细的标准和方法,可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有利于产品质量控制和市场竞争。

滚子链联轴器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滚子链联轴器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滚子链联轴器的编号:GB/T6069-2017。滚子链联轴器共有9页,发布于2017-12-01
运行中变压器油质量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运行中变压器油质量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运行中变压器油质量的编号:GB/T7595-2017。运行中变压器油质量共有6页,发布于2017-12-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