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5290-2012

电子设备用电源变压器和滤波扼流圈总技术条件

Genericspecificationofpowersupplytransformersandfilterchokesforuseinelectronicequipment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电子设备用电源变压器和滤波扼流圈总技术条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电子设备用电源变压器和滤波扼流圈总技术条件的编号:GB/T15290-2012。电子设备用电源变压器和滤波扼流圈总技术条件共有36页,发布于2013-02-152012年第28号公告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L17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29.100.10
  • 实施日期2013-02-15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36页
  • 文件大小703.23KB

以图片形式预览电子设备用电源变压器和滤波扼流圈总技术条件

电子设备用电源变压器和滤波扼流圈总技术条件


国家标准 GB/T15290一2012 代替GB/T152901994 电子设备用电源变压器 和滤波扼流圈总技术条件 Genericspecificationofpowersupplytransformersandfilterchokes foruseinelectronmicequipment 2012-11-05发布 2013-02-15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监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花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15290一2012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分类 元件的型号 3.2名称代号 工作温度等级标志 3.3 标称参数 3.4 序号 3.5 3.6示例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元件使用环境条件 仲裁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4.2 正常试验的大气条件 4.3 外观与结构 直流电阻 4.5 4.6绕组连续性 抗电强度 4.7 4.8感应电压 绝缘电阻 4.9 4.10空载特性 4.11电感量 4.12静电屏蔽 4.13磁泄漏 4.14噪声 4.15温升 4.16负载特性 4.17电晕放电 4.18过负荷 4.19可焊性 4.20耐焊接热 4.21引出端强度 2 4.22低气压 6 4.23振动 4.24 碰撞 4.25 温度变化 4.26 低温
GB/T15290一2012 15 4.27湿热 16 4.28高温 4.29 16 长霉 16 4.30寿命试验 4.31包装跌落 检验规则 要求 5.1 8 5.2逐批检验 周期检验 22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22 标志 6.2 包装 23 6.3 运输 23 贮存 23 附录A(规范性附录)空载特性试验方法 2 附录B(规范性附录 21 温升试验方法
GB/T15290一201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52901994《电子设备用电源变压器和滤波扼流圈总技术条件》 本标准与GB/T15290一1994相比,有如下变化 -引用标准中将“GB/T2423.29”改为“IEC60068-2-21:1992” “型号”改为“分类”第3章 “允许工作温度”改为“允许最高工作温度”(见3.3); 格度等级"改为"严席度等级"第4章等多处)表2中标志示倒一栏中"V55/865.!"改为 “V-55/85” “正常的试验大气条件”修改为“正常试验的大气条件”(见4.3) “铁芯”改为“铁心”(全文中11处); 补充了漏电流为5mA的注解(见4.7.1中表4) “不得出现击空、飞弧”修改为"击穿、飞孤"(见4.8.1). “有限定磁辐射”改为“有磁泄漏限定”(见4.13.1); “有限定噪声要求的元件,其噪声声级”改为“有噪声限定要求的元件,其噪声等级”(见4.14.1), “实测温升不高于30K”改为“实测温升不大于30K”(见4.18.1); “并不应有小滴”修改为“并不应有滴状或尖峰状”见4.19.1); “元件测出”修改为“测出元件”(见4.28.2d)); 表12中C4一栏中“空载电压或空感量”改为“空载电压或电感量”(见5.3.3); 电场强度,V/mm”修改为“E--电场强度,单位为伏/米(V/m)”(见5.3.5); “E “功率因数cose<0.2的低功率因数瓦特表”修改为“功率因数cose<0.2的功率表”附录A 中注) 增加了“当产品线圈材料选择用铝线时,按式(B.5)计算温升"(见B.8.2); -图注中有关准确度为几级的表述均修改为用“%”表示 有关表格、公式按GB/T1.1一2009要求修改,并处理了多处悬置段 本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磁性元件与铁氧体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89)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亚明灯泡厂有限公司、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锡坤,高晓琴
GB/T15290一2012 电子设备用电源变压器 和滤波扼流圈总技术条件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子设备用电源变压器,滤波扼流圈(以下统称“元件”)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 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电压不高于5000V、电源频率不高于1050HHz、重量不大于70kg的电子设备 用干式电源变压器,滤波扼流圈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3.1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IEc60068-2 l:2007,IDT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M低气压 GB/T2423.2一2008 IEC60068-2-2:2007,IDT GB/T2423.3一200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IEcC6o068-2-78;2001,IDT GB/T2423.4一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十 12h循环)(IEC60068-2-30;2005,IDT) GB/T2423.6一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b和导则;碰撞 (idtIEc60068-2-29;1987) GB/T2423.10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e;振动(正弦 IEC60068-2-6:1995,IDT GB/T2423.16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及导则:长霉 .,DT) (IEC60068-2-10;2005. GB/T2423.21一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M:低气压 IEC60068-2-13;1983,IDT GB/T2423.22一200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N;温度变化 IEC60068-2-14:1984,IDT GB/T2423.28一2005电子电工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T;锡焊(IEC60068- 2-20l979,IT GB/T2828. 1一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 计划(IsG2859-1;1999,Dr) GB/T2829一2002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8554一1998电子和通信设备用变压器和电感器测量方法及试验程序(idtIEC61007 1994 SI2488电子设备用变压器、阻流圈和铁芯噪声测试方法
GB/T15290一2012 IEC60068-2-21:199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U:引出端及整体安 装强度 分类 3.1元件的型号 元件的型号由名称代号、工作温度等级标志、标称参数和序号等组成,其排列顺序如下所示 TD LE-B凶 序号见3.5) 标称参数(见3.4) 工作温度等级标志(见3.3) -名称代号(见3.2 3.2名称代号 名称代号字首“T”或“L”分别表示变压器或电感器,后一个字母“D”"或“E”分别表示电源或扼流 3.3工作温度等级标志 以元件的工作温度等级标志表示,其工作温度等级标志和允许最高工作温度见表1 表 工作温度等级标志 允许最高工作温度/ 90 105 120 130 155 H 180 180以上 标称参数 电源变压器以标称功率(V A)值表示,参数值如为一位数,修约至一位小数,如为二位数,修约至 个位数,以此类推;滤波扼流圈以电感量(H)与直流磁化电流(mA)平方的乘积值表示,参数值使用三个 数字,其中前二个数字表示经修约后的二位有效数,第三个数字表示“o”的个数 3.5序号 当产品标准统一规定序号时、序号阿拉伯数字前冠以汉语拼音“B”,表示标准型产品;由制造厂按 产品顺序自行编号时,序号中不加“B”
GB/T15290一2012 3.6示例 “TDB120-B2”,表示工作温度等级为B,标称功率为120V A,顺序号为2的标准型电源变压器; “LEA-533-3”,表示工作温度等级为A,磁场能量为53×10'H”mA,顺序号为3的非标准型滤波 扼流圈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元件使用环境条件 元件使用环境条件分为6个严酷度等级,见表2 表2 N 严酷度等级 室内一般 便携移 飞机用设备 应用范围 日用设备 装车设备舰船用设备 设备 动设备 气压 70 40 25、7.5、4,2、1 kPa 环境温度 40/55、 25/55 40/55 -40、一55/55、70,85 -55/55、70,85 70、85 恒定湿热 气候 交变湿热 40 温度变化 55/按4.25 55/按4.25 规定值 规定值 霉菌生长 28 率 055 10一500 Hz 振幅值 0.35 振动 0.75 0.35 mm 每轴线扫频 10 循环次数 机械 峰值加速度 100 400 250 100 50 m/s 延续时间 16 11 碰撞 ms 一方向 1000 上次数 标志示例 Ia-25/55 I-40/55 l-55/55 川-55/70 N-40/70 V-55/85 注1:括号中的数值在新设计中不应采用 注2严酷度等级的标志方法;严酷度等级一选用环境温度,选用低气压(仅对V级)
GB/T15290一2012 4.2仲裁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温度;25C士1C; 相对湿度:48%一52%; 气压:86kPa~l06kPa 4.3正常试验的大气条件 温度:15C一35C 相对湿度;45%75%; 气压:86kPa106kPal 除另有规定外,恢复、测试和检查均应在正常试验的大气条件下进行 外观与结构 4.4.1 要求 元件的标志、外形尺寸,安装尺寸和结构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 外观不应有锈蚀、裂痕或其他机 械性损伤 线圈、铁心及配件应装配牢固 4.4.2试验方法 用准确度不低于0.02 mm 的长度量具检查外形尺寸、安装尺寸及结构尺寸 目测检查外观和 标志 4.5直流电阻 4.5.1 要求 元件各绕组在温度为20时的直流电阻,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 4.5.2试验方法 用准确度不低于1级的欧姆表或电桥测量,若测量环境温度不等于20时,应按式(1)换算 25A.5R R0 234.5十0 式中: 温度为20C时的直流电阻,单位为欧(); R 温度为0时测得的直流电阻,单位为欧(Q); R 测量时的环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4.6绕组连续性 4.6.1 要求 经受环境(指机械,气候)试验的元件,各绕组均应保持电气连续 4.6.2试验方法 用欧姆表或其他任何适用的装置进行测量 当绕组并联时,应4.5.2的规定进行测量
GB/T15290一2012 4.7抗电强度 4.7.1要求 元件的抗电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元件的线圈对铁心(或外壳)静电屏蔽及各线剧间,在承受表3所规定的试验电压,试验时间 内应无击穿、飞弧 当线圈具有直流电位时,应按式(2)计算工作电压 b 义 U=Uc十 厄 式中 U -工作电压值,单位为伏(V); U 交流电压值,单位为伏(V); 直流电位值,单位为伏(V) U 某些高压线圈,如考虑其实际电位分布而减少了绝缘厚度,其试验电压可在具体计算后规定 d)当确定线圈高电位端对铁心(或外壳)和其他线圈承受试验电压的能力时,应按4.8.2中方法2 进行试验 试验时,初级所加电压倍数,应使该线圈高电位端的电压达到表3所规定的数值, 频率应增加至不低于相应的倍数,该线圈在实际工作时接“地”的引出端应与铁心(或外壳 相连 注1;已与铁心(或外壳)相连的线圈,亦按上述方法进行试验 注2;当线圈作整流的零点不固定时,应将绕组两端轮流接地,按上述方式各做一次试验 表3 线圈工作电压 试验电压 施加电压时间 严酷度等级 36 500 Ia 36250 1500 60 >250300 2000 s100 500 I、I、I、、.V >100~500 2000 >500 2×线圈工作电压十1000 60 注:除标准另有规定外,工作电压、试验电压均指有效值;漏电流为5mA 试验设备 4.7.2 高压试验设备的容量应不小于0.5kVA,指示试验电压值的仪表误差应不大于5% 4.7.3试验方法 抗电强度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将试验电压施加于被试线圈与铁心(或外壳)及静电屏敲间,其他线圈与铁心(或外壳)及静电 a
GB/T15290一2012 屏蔽相连 若元件的铁心无法接线,又无外壳可连(如环形变压器),可按实际使用状况安装在 “机壳”上,以此“机壳”代替铁心(或外壳)进行试验 试验电压在2kV以上时,应从零开始逐渐升高电压至规定值,并保持规定的时间,然后逐渐将 b 试验电压降至零再切断电源 4.8感应电压 4.8.1要求 元件在承受两倍额定交流工作电压(其频率不低于额定频率的两倍)及1min试验时间的作用后 其空载电流不应显著增大(仅方法1),不得出现击穿、飞弧、冒烟或线圈发烫等现象 注;已按4.7.ld)要求进行试验或额定交流工作电压低于100V的元件不再进行本项试验 4.8.2试验方法 4.8.2.1方法1 如图1a)所示,将元件其他线圈开路,在被试线圈上施加规定电压 4.8.2.2方法2 如图1b)所示,将元件其他线圈开路,同时把元件工作时的各接地端(无固定接地端时,可用该线圈 的任一端)与铁心或外壳及静电屏蔽接通,再与被试线圈任一端相连,同时应注意被试元件的公共“地” 与调压器的“地”端接通,在被试线圈上施加规定电压 b 说明: R 熔断器; 准确度不低于2.5%的必流电流表 T -可调压的自藕变压器; 准确度不低于2.5%的交流电压表 T 被试元件(以变压器为例; 图1感应电压试验电路 4.9绝缘电阻 4.9.1 要求 元件的每一线圈对铁心(或外壳,静电屏蔽及各线圈间的绝缘电阻应符合表4的规定
GB/T15290一2012 最小绝缘电阻/MQ 严酷度等级 常态 热态 湿热 高温 1000 10 、Il、业、N、V 1000 4.9.2试验方法 绝缘电阻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用绝缘电阻测试仪或兆欧表、摇表测量,施加直流电压100V工作电压不大于36V)或500y 工作电压大于36V) 若元件的铁心无法接线,又无外壳可连(如环型变压器),则按实际使 用状态安装于“机壳”上,以此“机壳”代替铁心或外壳进行试验 不作包装或简易包装的非灌封,浇注结构的元件,测量常态绝缘电阻前,可先进行预处理 b 预 处理方法;清除元件表面的尘垢,再将元件放人湿度80C士5C(Y级)或100C士5C的烘 箱内,保持表5规定的时间从箱内取出,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放置48h 4.10空载特性 要求 4.10.1 变压器次级开路初级施加额定频率的额定电压时,空载电流空载损耗和空载电压误差应符合产品 标准规定 4.10.2 试验方法 空载特性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a)试验电路及方法按附录A b测量时,电源频率误差应不大于1%,电源电压谐波失真不大于5%,三相电压的不平衡度(以 最低的一相电压调到测试电压额定值为基准)应不大于1.5% 当电源频率误差超出允许范围时,测量空载电流、空载损耗应按式(3)确定测试电压,对测得的 空载损耗值按式(4)进行修正 (3 '"-u- 式中: -额定频率,单位为赫(Hz); 实际频率,单位为赫(Hz); 额定测试电压,单位为伏(V); U U" 改变后的测试电压,单位为伏(V) P P = K 式中 P -修正后被测变压器的空载损耗,单位为瓦(w); P -修正前被测变压器的实测空载损耗,单位为瓦(w); 修正系数,对于50Ha.400H/电源,K值从图2查出 K 若三相电源电压的不平衡度在允许范围内,测量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时,应使最低的一相电 D 压达到测试电压的额定值
GB/T15290一2012 1.2 400Hz 50Hz 1.0 0.9 0.8 49 54 5 4钉7 8 50 51 52 55 5 46 350 38o 420 430 450 370 00 410 360 390 440 频率IHz 图2修正系数与频率的关系 电感量 4.11 4.11.1要求 扼流圈在额定磁化电流和额定频率的额定交流电压条件下,其电感量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 4.11.2试验方法 电感量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应采用能对扼流圈施加额定条件的电桥或图3所示的电路测量电感 说明 C',C 金属膜或涤纶电容器,通常用50F、400V,当 V 准确度为2.5%的有效值毫伏表; 被测扼流圈的电感量较小时应适当加大G 准确度为1%的磁电式直流电流表; g 的容量,使xGB/T15290一2012 2xL (5 R< 10 式中 电阻的阻值,单位为欧(Q); R 交流测试电压的频率,单位为赫(Hz); 被测扼流圈标称电感量,单位为享亨(HH L b当采用图3所示的电路时,允许使用不同于额定频率的交流电源测试,但实际频率与额定频 率之差不得超过10%,且按式(3)确定测试电压 测量电感时,先调节直流电源使电流表A的读数为额定值,再施加交流电压使毫伏表V的读 数为测试值,然后读取有效值毫伏表V的指示值,并按式(6)计算电感量 6 -婚" 式中: 被测扼流圈的电感量,单位为享(H) Lx 交流测试电压的频率,单位为赫(H2); R -电阻的阻值,单位为欧(Q); 毫伏表V的指示值,单位为伏(V); U 毫伏表V的指示值,单位为伏(V) U 4.12静电屏蔽 4.12.1 要求 对静电屏蔽效应有要求的变压器,其静电屏敞因数应符合产品标准要求 4.12.2试验方法 静电屏蔽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采用图4所示的电路测量 说明: 准确度为2.5%的电子管或品体管毫伏表; 单刀单掷开关 V、V S 音频信号发生器 被测变压器初级线圈 G Q T 被测变压器 被测变压器次级线圈 Q.、Qm 图4静电屏蔽试验电路 b)断开开关S,调节音频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至20kHz,调节音频信号输出,使电压表V的指示 值为100V,记下电压表V 的指示值
GB/T15290一2012 闭合开关S,调节音频信号输出,保持电压表V的指示值不变,再记下电压表V的指示值,由 式(7)计算屏蔽因数K - K 式中: Un -开关S断开时电压表V 的指示值; U 开关s闭合时电压表V 的指示值 4.13磁泄漏 要求 4.13.1 有磁泄漏限定要求的元件,其磁泄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应不大于产品标准的规定 4.13.2试验方法 按GB/T8554一1998中4.4.21.3规定进行 4.14噪声 4.14.1要求 有噪声限定要求的元件,其噪声等级应不大于产品标准的规定 4.14.2试验方法 按S2488的规定进行 4.15温升 4.15.1要求 元件在额定负载条件下,测得的温升值应不大于允许最高工作温度与上限环境温度的差值;严酷度 等级为a的元件,应在上限环境温度下进行试验 注:不同工作温度等级的允许最高工作温度见表1,上限环境温度见表2 4.15.2 试验方法 温升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a)试验电路及方法按附录B b)温升达到稳定值所需的保持时间按表5规定 表5 元件重量 保持时间 元件重量 保持时间 ks kg 0.2 >1013 >0.20.5 >1318 10 >0.5~1.5 >1825 >2540 12 l,5 14 >40~70 一3一5 >5~10
GB/T15290一2012 若电源频率误差超出允许范围时,应按4.10.2e)确定初级电压,并保持负载电流为额定值 d严酷度等级为Ia的元件,在测定温升后立即检查绝缘电阻 4.16负载特性 4.16.1 要求 变压器在额定负载条件下温升达到稳定后,各次级线圈电压的误差应不大于表6的规定;具有中心 抽头的线圈,其电压不对称度(即两边电压之差比上两边电压之和)应不大于4% 表6 绕组电压/N 允许误差/% 十5 士5 4.16.2测试仪表 对测试仪表的要求同4.10 4.16.3试验方法 可与温升试验同时进行,待变压器温升稳定时,先测量负载电压,后测量温升 电晕放电 4.17 4.17.1 要求 元件的电晕放电应符合下列要求 a)严酷度等级I、I、业、IN、等元件在高温试验后,以试验电压为线圈工作电压的1.12倍进行 试验时,应无电晕放电现象 b)对某些高压线圈,因考虑其实际电位分布而减少绝缘厚度,其线圈间或线圈对铁心(或外壳)间 的电晕放电试验,可按实际电位分布情况计算后作出规定 线圈工作电压低于300V的元件不做此项试验 4.17.2试验方法 按GB/T8554一1998附录A规定的方法进行 4.18过负荷 4.18.1要求 变压器在连续过负荷条件下,不应烧毁或损坏,不进行此项试验的变压器应在产品标准中说明 注实测温升不大于30K或工作在电源电压变化十5%的变压器,可不进行过负荷试验 4.18.2试验方法 过负荷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将变压器置于表2所规定的上限环境温度下,温度误差不大于士2C,连续负荷8h a 11
GB/T15290一2012 b 当用直接负荷法时,先使变压器处于额定负荷状态,然后将初级电压增至额定值的1.12倍;当 用对接负荷法时,除将初级电压调至额定值的1.12倍外,负载电流亦应调至额定值的1.12倍 若电源频率误差超出允许范围时,应先按4.10.2e)确定初级电压,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增至 1.12倍 d)连续负荷至规定时间后,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恢复不少于表5规定的时间,然后进行以下检查 1) 外观与结构; 2) 感应电压(方法1); 3)空载电流 4.19可焊性 4.19.1要求 元件须用锡焊连接的引出端,其需被焊料润湿的区域,应易于被熔融的焊料润湿 对于试验方法1 浸溃过的表面应覆盖上一层光滑明亮的煤料层,只允许有少量分散的诸如针孔不润湿或弱润湿区域之 类的缺陷,且这些缺陷不应集中在一块;对于试验方法2,焊料应润湿区域试验表面区域,并不应有小滴 状或尖峰状 4.19.2 试验方法 --230试验Ta中方法1或方法2及下列规定进行 按GB/T2423.28- a 待测元件的表面应如同“刚接收”的情况一样,并在此后不应被手接触或受到其他污染,试前不 应进行清洁处理 b)方法1(焊槽法);直接安装于印制板上的元件采用焊槽法 试验后用五倍放大镜对浸溃过的 表面进行检查 方法2(烙铁法;安装时用烙铁焊接引出端的元件采用烙铁法,元件质量大于2kg使用烙铁A 号,元件质量不大于2kg使用烙铁B号 试验后用五倍放大镜对引出端试验表面进行检查 4.20耐焊接热 4.20.1要求 元件须用锡焊连接的引出端,在承受试验产生的热应力后,外观应无机械性损伤,绕组仍应连续 4.20.2试验方法 按GB/T2423.28一2005中试验Tb及下列规定进行: a)试验方法1A或1B(焊槽法);直接安装于印制板上的元件采用煤槽法,引出端在规定深度浸诚 的时间;装有热敏感应元器件的元件为5x士1一般元件为10s士1 试验后对引出端和与 此相关的部位及绕组,进行外观与结构,绕组连续性检查 b试验方法2(烙铁法)安装时用烙铁焊接引出端的元件采用烙铁法,元件质量大于2kg使用烧 铁A号,元件质量不大于2ke使用烙铁B号 试验后对引出端和与此相关的部位及绕组,进 行外观与结构,绕组连续性检查 4.21 引出端强度 4.21.1 要求 元件引出端在承受机械应力作用后,外观应无机械性损伤,绕组仍应连续 12
GB/T15290一2012 4.21.2试验方法 按IEC60068-2-21:1992及下列规定进行: a)试验方法1: 以灌封或浇注结构作为本体(不包括柔软引出端)的元件,其线状引出端(圆形截面或带状)采 用拉力试验和推力试验,施力方向如图5所示 试验后对引出端和与此相关的部位及绕组,进 行外观与结构,绕组连续性检查 拉力 推力 推力 图5引出端强度的试验 b试验方法2 -般结构包括灌封、浇注结构作为本体的柔软引出端)的元件,其线状引出端圆形截面或带 状)采用拉力试验,施力方向如图5所示 试验后对引出端和与此相关的部位及绕组,进行外 观与结构绕组连续性检查 试验方法3 螺栓或螺钉引出端采用转矩试验 试验后对引出端和与此相关的部位及绕组,进行外观、绕组 连续性检查 4.22低气压 要求 4.22.1 元件的低气压应符合下列要求: a)元件在低气压条件下,应能承受表7规定的试验电压而无击穿和飞弧 表7 严酷度等级 试验气压/kPa 试验电压 70士1 按4.7.1规定 l、业 40士0.2 按严酷度等级标志(表2注2)所规定值 1.25倍线圈工作电压 25士0.125、7.5士0.0075、4士0.004、2士0.002、1士0.001 考虑实际电位分布而减少了绝缘厚度的高压线圈,其试验电压可在具体计算后规定 b 最大直流电位低于150V或工作电压低于150V的线圈不作此项试验 c 4.22.2试验方法 将元件置于低气压箱内,降低箱内气压至表7规定的数值,保持5min后在箱内进行抗电强度试 验,其他按GB/T2423.21一2008有关规定进行 13
GB/T15290一2012 4.23振动 4.23.1 要求 元件承受表2规定的振动作用后,其外观与结构及电性能仍应符合要求 4.23.2试验方法 按GB/T2423.102008中及下列规定进行: a)严酷度等级为a、I、l、、等元件,质量不大于2kg应在其轴线组成的三个相互垂直方 向上进行试验;质量大于2kg应按实际工作时的固定方式,在一个方向上进行试验 严酷度等级为V的元件均应在三个方向上进行试验 b e)振动试验后进行以下检查 外观与结构 ) 2) 绕组连续性 3)空载电流或电感量 4.24碰撞 4.24.1要求 元件承受表2规定的碰撞作用后,其外观与结构及电性能仍应符合要求 4.24.2试验方法 按GB/T2423.6一1995及下列规定进行: 严酷度等级为Ia、I、I、皿、等元件,质量不大于2kg应在其轴线组成的三个相互垂直方 a 向上进行试验;质量大于2kg应按实际工作时的固定方式,在一个方向上进行试验 b严酷度等级为V的元件均应在三个方向上进行试验 碰撞试验后进行以下检查: 1 外观与结构 2) 绕组连续性 3)空载电流或电感量 4.25温度变化 4.25.1要求 严酷度等级为I、V等元件在连续经受了五次温度变化试验后,其外观与结构仍应符合要求 4.25.2试验方法 按GB/T2423.222002及下列规定进行 a)将元件置于温度预调至下限的低温箱内,保持不小于表8所规定的时间,然后自低温箱中取出 立即置于温度预调至上限的高温箱中,同样保持不小于表8所规定的时间,以此组成一个 循环 温度变化的下限温度值按表2规定的环境温度值设定,温度误差不大于士3C b 温度变化的上限温度值按元件的耐热等级选择A级绝缘为85C士2C;E,B级绝缘为 00C士2C;F、H级绝缘为125C士2C 1
GB/T15290一2012 d 温度变化试验后,元件从高温箱中取出,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恢复不小于表5规定的时间,然后 进行外观与结构检查 表8 元件重量/kg 保持时间/A s0.5 0.5 >0.5~2 1.0 >215 2.0 >15 3.0 4.26低温 要求 4.26.1 元件承受表2规定的下限环境温度的作用后,其外观与结构及绝缘性能仍应符合要求 4.26.2试验方法 按GB/T2423.1一2008及下列规定进行: 将元件置于温度预调到表2规定值的低温箱内,温度误差不大于士3C,待箱内温度恢复至规 a 定值后,保持表5规定的时间 b)低温试验后将元件自箱内取出,在正常大气条件下恢复表8规定时间后,擦干表面水珠在 10min内完成以下检查 外观与结构 1 2)抗电强度; 3感应电压(方法1 4.27湿热 4.27.1要求 元件承受表2规定的湿热作用后,其电性能仍应符合要求,外观不应有显著锈蚀 4.27.2试验方法 湿热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严酷度等级为Ia的元件,按GB/T2423.32006中有关规定进行;严酷度等级为I、l、I、 a N 、V等元件,按GB/T2423.4一2008中有关规定进行,其高温温度为55C b 对具有50V以上直流电位的线圈,且其导线直径不大于0.17mm,试验时应另加相应的直流 电位,直流电位的正极接线圈,负极接铁心或地 湿热试狼结束后从箱内取出元件,擦去表面水珠拨表唇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以下检查 外观与结构; 1 2)绝缘电阻(仅对严酷度等级Ia); 3) 抗电强度,试验电压为表3规定的75%; 4) 感应电压(方法1); 5)空载电流或电感量; 6)直流电阻、与初始检测值相比较电阻增大应小于10% 注仅对施加直流电位进行湿热试验的线圈进行直流电阻检查 15
GB/T15290一2012 4.28 高温 4.28.1要求 经交变湿热试验后的元件,在其允许最高工作温度下,高温最小绝缘电阻应不低于表4的规定,且 电性能仍应符合要求 4.28.2试验方法 高温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将经交变湿热试验检查后的元件,立即接上测量绝缘电阻的引出线,置于预调至表1所规定的 a 允许最高工作温度的高温箱中,并立即开始绝缘电阻的测量 注:测量绝缘电阻的引出线,其高温绝缘电阻应不低于10000MQ. b 高温箱内的温度误差应不大于士2C 根据元件绝缘电阻变化的速率,每隔5 min30min测量一次绝缘电阻并作记录,直至绝缘电 阻出现不少于三点的明显回升为止 测出元件最小绝缘电阻后,继续在规定的允许最高工作温度中保持至表5规定的时间,然后逐 D 个取出在正常大气条件下及10min内,完成以下检查 局部放电 2)抗电强度,试验电压为表3规定值的75% 3) 感应电压(方法1) 4.29长霉 4.29.1 要求 严酷度等级为I、I、I、、V等元件按表2规定的时间连续暴露在霉菌生长的环境中后,其长霉 等级不应超过2级 4.29.2试验方法 按GB/T2423.16一2008中有关规定进行 4.30寿命试验 4.30.1要求 元件在其允许最高工作温度条件下,承受12个星期的寿命试验后,电性能仍应符合要求 4.30.2试验方法 寿命试验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a)每星期的通电或断电时间按图6所示 通电20h 通电20h 通电20h 通电20h 通电68h 停 停 停 停 电 电 电 电 4 4h 图6元件的寿命试验 16
GB/T15290一2012 b)元件通电时应接上额定电压、频率、负载(直接负载或对接负载),断电时,将元件置于正常大气 条件下 试验环境温度按式(8)计算,温度误差不大于士3C A0 8 0=0 式中: 试验环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元件的允许最高工作温度(见表1,单位为摄氏度()); a. 元件的实测温升(取温升较高的线圈温升值),单位为摄氏度(C) 若在高温箱中进行试验,高温箱及温度控制方法符合GB/T2423.2一2008中试验Bc所规定 dD 的要求 试验电路应能指示寿命试验期间元件的断路或短路 e fD 元件经12个星期的寿命试验后应进行以下检查 空载电压或电感量,其变化量(与初始值比较)应不大于10%; 2)感应电压(方法2),试验电压为原定值的65% 4.31包装跌落 4.31.1 要求 以箱为单位的包装元件,在承受规定高度的跌落试验后,包装箱应无散包现象,且元件的外观与结 构及电性能仍应符合要求 4.31.2试验方法 包装跌落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按图7所示的包装部位,依3底面)-2一5一4一6(四个侧面)的顺序将包装箱各跌落一次;试 验面与冲击面平行,试验面离冲击面的跌落高度按表9规定 包装箱 迭整遍逢 冲击面 图7元件的跌落试验 表 包装箱毛重G/Nkg8 跌落高度/mm G10 800 0GB/T15290一2012 表10 包装方式 抽 取数量 取箱内全部数量 箱内数量不大于5只 单行排列 取“首”、“中”“末”3只 单层包装数量不大于5只 二行或二行以上排列 取每个“角”上和“中部”5只 二层或二层以上包装 取每个“顶角”和每层“中部”为4十n(n为层数)只 冲击面应为坚硬的水平面,在试验时不应移动或变形,可采用平整的水泥地面作为冲击面 试验时,在初速度为零的条件下突然释放,使包装箱自由跌落在冲击面上,在提升或释放时不 应使包装箱受损 跌落试验后,开箱对作标记的元件进行以下检查 1)外观与结构 2 绕组连续性; 3)空载电流或电感量 5 检验规则 要求 制造厂交货的元件应由质趾检验部门进行逐批检验和周期检验,保证提交元件的技术性能符合本 标准规定 5.2逐批检验 5.2.1逐批检验按GB/T2828.1一2003中一次抽样方案、一般检查水平I及有关规定进行 逐批检验项目、顺序及AQL值按表11规定 5.2.2 表11 顺序 检验项目 章条号 AQl 备注 外观与结构 2.0 4.4 可煤性 4.19 0.65 直流电阻 4.5 抗电强度 4.7 全部合格 感应电压 4.8 方法1 0.15 绝缘电阻 4.9 常态 空载特性 4.10 仅对变压器 电感量 4.11 仅对扼流圈 静电屏蔽 4.12 0.65 10 磁泄漏 4.13 当产品标准有要求时 nm 噪声 4.14 注,对合格质量水平另有要求,可由制造方与使用方协商确定 18
GB/T15290一2012 5.2.3逐批检验不合格的批经剔除,返修后允许再检验,合格者仍可交货 周期检验 5.3.1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周期检验: a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鉴定 b 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e)正常生产时每隔半年(寿命试验除外); d)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e)逐批检验结果与上次周期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f 国家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周期检验要求时 5.3.2周期检验的样品应从逐批检验合格的批中随机抽取;若初始检测发现逐批检验的项目不合格 时,应重新随机抽样 5.3.3周期检验项目及其组别按表12规定,试验按规定的顺序,RQL值及检验项目分组进行 表12 严酷度 试验项目 章条号 备注 组别RQL顺序 检查项目 等级 包装跌落 4.31 抽取1箱 外观与结构 4,4 绕组连续性 4.6 空载电流或电感量 4.10或4.1m 引出端强度 4.21 外观与结构 4.4 绕组连续性 4.6 振动 4.23 外观与结构 4.4 绕组连续性 4.6 空载电流或电感量 4.10或4.1l 碰撞 4.24 外观与结构 4.4 绕组连续性 4.6 空载电流或电感量 4.10或4.11 50 低温 4.26 外观与结构 4.4 抗电强度 4.7 感应电压 4.8 方法1 恒定湿热 4.27 外观与结构 4.4 绝缘电阻 4.9 抗电强度 4.7 感应电压 4.8 方法1 空载电流或电感量 4.10或4.11 仅对施加直流电位的线圈 直流电阻 4.5 19
GB/T15290一2012 表12(续 严酷度 组别RQL顺序 试验项目 检查项目 章条号 备注 等级 过负荷 4.18 仅对变压器 外观与结构 4.4 1 50 方法1 感应电压 4.8 空载电流 4 .10 耐焊接热 4.20 外观与结构 4.4 绕组连续性 4.6 C2 80 温升 4.15 绝缘电阻 4.9 负载特性 4.16 C3 不适用 2只样品 寿命试验 4.30 空载电压或电感量 4.10或4.11 感应电压 4.8 方法2 包装跌落 4.31 抽取1箱 外观与结构 4.4 绕组连续性 4.6 空载电流或电感量 4.10或4.l1 引出端强度 4.21 外观与结构 4,4 绕组连续性 4.6 4.23 振动 外观与结构 4.4 绕组连续性 4.6 空载电流或电感量 m Cr 4.10或4.11 碰撞 4.24 50 外观与结构 4.4 绕组连续性 4.6 4.10或4.1m 空载电流或电感量 温度变化 4.25 外观与结构 4.4 低温 4.26 外观与结构 4.4 抗电强度 ." 感应电压 4.8 方法1 心
GB/T15290一2012 表12(续 严酷度 组别RQL顺序 试验项目 检查项目 章条号 备注 等级 交变湿热 4.27 外观与结构 4.4 抗电强度 ." 感应电压 4.8 方法1 空载电流或电感量 4.10或4.11 仅对施加直流电位的线圈 直流电阻 4.5 高温 4.28 C1 50 绝缘电阻 4.9 电晕放电 .17 抗电强度 4.7 4.8 感应电压 过负荷 4.18 仅对变压器 外观与结构 4.4 感应电压 4.8 方法1 空载电流 4.10 I 耐焊接热 4.20 外观与结构 4,4 绕组连续性 4.6 Cc" 温升 4.15 80 负载特性 4.16 低气压 4.22 抗电强度 4.7 霉菌生长 4.29 80 外观 4.4 寿命试验 2只样品 4.30 空载电压或电感量 4.10或4.11 感应电压 方法" 4.8 [027 5.3.4C1,C2.C3组按GB/T2829一2002中的二次抽样方案,判别水平皿,判定数组 规定进行 12 C1组中的包装跌落项目抽取1箱进行检验;C4组寿命试验每隔两年进行维持检验,样品数量为2只 组检验符合下列各项条件着可按相似性原则作为同类广产品.统一抽取样品进行检验(变压 5.3.5 器与扼流圈不能作为同一类) 重量相差不超过一倍(应取重量大者作样品); a 环境严酷度等级相同 b 结构方式相同,包括铁心形式、防潮措施、配件形式、装配方式、出头材料及其结构; c 所用主要材料相同,包括绝缘材料及其组合情况相同、浸溃灌封材料配方及制造工艺相同、导 线牌号相同(线径小于0.17mm时应取线径细者作样品); 21
GB/T15290一2012 主要电气指标相同、包括工作频率、绝缘材料耐热等级相同、以及额定工作电压在下列同一范 围内: 1U300V; 2300VU1000V; 3)1000V2500V 额定工作电压超过300V的线圈,其工作电场强度差别应不大于20%(应取交流电压最高者 作样品),电场强度近似值按式(9)计算 式中: E 电场强度,单位为伏每毫米(V/ mm; 线圈工作电压,单位为伏(); 绝缘厚度,单位为毫米(mm). 5.3.6C2组检验:对每种元件抽取样品 5.3.7C3组检验;当元件所采用的表面材料,在经过一次丙组检验合格后,则该种材料及相应的工艺 过程在生产中维持不变的情况下,不再进行C3组检验 5.3.8C4组检验;按相似性原则按下列条件分类后抽取样品 a)绝缘材料耐热等级或绝缘材料相同; 导线牌号相同 b 浸溃、灌封材料的配方及工艺过程相同 c) d 样品重量应选在1kg一3kg之间 当元件经过一次C4组检验合格后,如果在以后的生产中保持上述条件不变,或增加上述条件的同 类产品新规格时,按相似性原则进行维持试验 注:C3组和C4组检验后的检验报告,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应长期保存 5.3.9周期检验合格与否判断的范围如下 a)C1组检验合格与否的判断,其适用范围与抽样时实际采用的相似性的范围相同 b)C2组检验合格与否的判断,仅适用样品所代表的一种产品; c3组检验合格与否的判断,其适用范围为样品的表面绝缘材料,处理工艺等所代表的各种 产品; d)c4组检验合格与否的判断,其适用范围与抽样时实际采用的相似性的范围相同 5.3.10当某组检验不合格时,应对该组所代表的同类产品停止验收,分析不合格的原因并采取措施后 重新抽样进行该组检验 5.3.11周期检验样品的处理如下 C1组样品严酷度等级为la、I且检验合格的样品,经修整并按表11规定项目检验合格后允 a 许交货;严酷度等级为I、业、IN、V的样品不得交货; (c2组样品检验合格的样品可交货; b eC3组,C4组样品不得交货 注:包装跌落检验后的样品,按表11规定项目检验合格后交货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标志 6.1.1元件和包装箱上应有清晰的标志 22
GB/15290一2012 1.2元件上的标志包括:制造厂名、产品名称、产晶型号或标记、制造日期或编号 . 6.1.3包装箱上的标志包括:制造厂名、产品名称、产品型号,数量、质量和制造年月 6.2 包装 6.2.1元件应有包装,包装用材料不应含有影响元件质量的酸性,碱性或其他腐蚀性的物质 简易包装由制造方与使用方协商确定,需长期贮存或长途运输的元件应作防潮包装 6.2.2 带包装的重量不应超过75kg 6.3运输 元件在避免受到机械损伤和直接雨(雪)淋的条件下,可用任何运输工具运输 贮存 一10C一40C,相对湿度不大于80%,且周围无酸性、碱性或其他腐蚀性气 元件贮存环境,温度为 体;简易包装的元件贮存期为半年,包装箱包装的元件贮存期为两年 23
GB/T15290一2012 附 录A 规范性附录 空载特性试验方法 A.1试验电路 A.1.1单相变压器试验电路如图A.1所示 说明: 可调压的自藕变压器; T -被测变压器 F 熔断器; S -单刀双掷开关; -单刀单掷开关; A 准确度不低于1%的有效值电流表; 准确度不低于1%、,功率因数cosg<0.2的功率表; 被测变压器初级线圈 w Q 准确度不低于1%、,内阻不低于1kn/V的交流电压表;Hz 准确度不低于0.25%的频率计 Vi,V 被测变压器次级线圈 Q 图A.1单相变压器试验电路 A.1.2三相变压器的试验电路如图A.2所示 3o 3Qm a 初级为"Y"接法的试验电路 图A.2三相变压器试验电路 24
GB/T15290一2012 Q 3Qm b)初级为""接法的试验电路 说明 可调压的三相自藕变压器; 被测变压器 T 熔断器 -同一型号规格、准确度不低于1%的有效值电流表; A、A 、A -准确度不低于0.25%的频率计 -双刀多挡开关(或直接用表笔轮流测量各相电压); H Q 被测变压器初级线圈 -双刀双掷开关; 3Q -被测变压器次级线圈; w、w -同一型号规格、准确度不低于1%,功率因数cosp<0.2的功率表; 准确度不低于1%、内阻不低于1kQ/V的交流电压表 V、V 注1;三相调压器的中点和变压器(“Y"接法时)的中点不接通,亦不接地 注2:所有仪表的工作频率范围应与电源频率相适应 3当有较强的杂散磁场存在时,应采用在杂散磁场影响下仍能保持规定准确度的仪表 图A.2(续) A.2空载电流测量 将开关S 断开,开关s掷向位置“1”,调节测试电压使交流电压表V读数为额定值,记下电流表 指示值;同时校准功率表所选用的电流量程 注1单相变压器为图A.1中电流表A的指示值 注2:三相变压器为图A.2或图2中电流表A,A、A,的指示值之和,前者为相电流之和,后者为线电流之和. A.3空载电压测量 仍保持交流电压表V读数为额定值,将开关s闭合,记下交流电压表V指示值 注三相变压器各相的初级电压(交流电压表V的指示值)和各相次级电压(交流电压表V的指示值)均应测量 空载损耗测量 将开关S,断开,S,掷向位置“2”并重新调节初级测试电压,使交流电压表V读数为额定值,记下 功率表指示值并按式(A.1)(单相变压器空载损耗,式(A.2)(三相变压器空载损耗)换算实际空载损 耗值 U IR P ,=P (A.1 R 25
GB/T15290一2012 式中: P 被测变压器的空载损耗,单位为瓦(w); P 功率表w的指示值,单位为瓦(W); U 交流电压表V的指示值,单位为伏(V); Rm 交流电压表V的内阻,单位为欧(Q); 电流表A的指示值,单位为安(A I Rw 功率表所选用的电流量程的电流线圈内阻,单位为欧(Q). 注:当式(A.1)中的“减项”值相对于变压器的空载损耗值可忽略时,则不必计算 (A.2 P =|P+P|一 -(IRw+IRw 式中: P -被测变压器的空载损耗,单位为瓦(w); P、P -功率表w,w 的指示值,单位为瓦(w); 交流电压表V的指示值,单位为伏(V); U R 交流电压表V的内阻,单位为欧(Q); I八 电流表A、A,的指示值,单位为安(A) 、l Rw -功率表所选用的电流量程的电流线圈内阻,单位为欧(Q 注:当式A.2)中的“减项”值相对于变压器的空载损耗值可忽略时,则不必计算 26

电子设备用电源变压器和滤波扼流圈总技术条件GB/T15290-2012解读

一、前言

电源变压器和滤波扼流圈是电子设备中比较重要的电气元件,广泛应用于通讯、计算机、医疗、新能源等领域,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电子设备的工作效果和寿命。因此,对这两种电气元件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以期更好地保证电子设备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电源变压器的基本概念与应用

2.1 电源变压器的定义

电源变压器是一种用来调节交流电压或电流的电气元件,其主要作用是将大电压传输成小电压或将小电流传递成大电流。

2.2 电源变压器的应用领域

电源变压器主要应用于工业设备、通讯设备、军工设备、医疗设备等领域,如UPS电源、电子镇流器、逆变器、稳压器等。

2.3 电源变压器的技术要求

电源变压器在应用中需要满足一定的技术要求,包括电压比、功率、效率、温升、绝缘电阻等指标。GB/T15290-2012对电源变压器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 额定输入电压和频率
  • 额定输出电压和负载
  • 容量和功率因数
  • 空载电流和短路阻抗
  • 效率和温升
  • 绝缘电阻和耐压强度
  • 结构和安装要求

三、滤波扼流圈的基本概念与应用

3.1 滤波扼流圈的定义

滤波扼流圈是一种用来抑制电路中高频干扰的电气元件,其主要作用是在电源中加入一个能够阻断高频噪声的电感器。

3.2 滤波扼流圈的应用领域

滤波扼流圈主要应用于各类电子设备中,如通讯设备、计算机、医疗设备等,其主要作用是消除电子设备中的高频噪声,保证电路的稳定性。

3.3 滤波扼流圈的技术要求

滤波扼流圈在应用中也需要满足一定的技术要求,包括电感值、额定电流、Q值、温升等指标。GB/T15290-2012对滤波扼流圈的技术要求也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 电感值和公差
  • 额定电流和直流电阻
  • Q值和谐振频率
  • 温升和结构要求

四、总结

电源变压器和滤波扼流圈作为电子设备中重要的电气元件,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满足严格的技术要求,以保证电子设备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GB/T15290-2012《电子设备用电源变压器和滤波扼流圈总技术条件》对电源变压器和滤波扼流圈的技术指标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使用。

磁性氧化物或铁粉制成的轴向引线磁心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磁性氧化物或铁粉制成的轴向引线磁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磁性氧化物或铁粉制成的轴向引线磁心的编号:GB/T12798-2012。磁性氧化物或铁粉制成的轴向引线磁心共有9页,发布于2013-02-152012年第28号公告
固体激光器总规范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固体激光器总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固体激光器总规范的编号:GB/T15490-2012。固体激光器总规范共有12页,发布于2013-02-152012年第28号公告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