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0206-2006

银行业印鉴核验系统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ofbankingsealverificationsystem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银行业印鉴核验系统技术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银行业印鉴核验系统技术规范的编号:GB/T20206-2006。银行业印鉴核验系统技术规范共有19页,发布于2006-10-012006-10-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A90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13.310
  • 实施日期2006-10-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9页
  • 文件大小612.53KB

银行业印鉴核验系统技术规范


国家标准 GB/T20206一2006 银行业印鉴核验系统技术规范 Technmicalspecificationofbankingsealverificationsystem 2006-10-01实施 2005-05-24发布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0206一2006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防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鑫万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环挥翔、刘金良、林琼等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GB/T20206一2006 引 言 0.11995年5月10日颁布的《票据法》第一章中第一条和第七条明确规定“为了规 范票据行为,保障票据活动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制定本 法 ”和“票据上的签章,为签名,盖章或者签名加盖章 ”因此,在国内的经济和流通领域中,盖章和签名 是使用票据结算资金时客户唯一合法的支付命令 由于历史传统文化的影响,国内使用票据结算 资金时以盖章的方式为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银行业务量迅速增长,处理的票据量越来越大 在判别票据待测印鉴真伪 方面,银行传统的印鉴核验方法是由银行柜员对票据待测印鉴折角,在折角线上与预留印鉴的相应位置 进行手工定位,然后以目测的方式完成比对 这种方法带来核验标准不统一核验精度低,难以保证核 验质量等弊病,一旦发生错判,会给银行和客户带来经济,信誉上的极大损失 在妥善使用、保管客户预 留印鉴卡方面,缺乏安全、便捷、规范的管理手段 同时,核验速度慢,预留印鉴卡难以传递,异地间票据 印鉴的真伪判别非常困难,对公业务通存通兑无法开展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银行业务的发展 0.3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产生了印鉴核验的计算机自动比对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印鉴核验的安 全性,有力地控制了犯罪案件的发生;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提供了预留印鉴卡电子档案化管理的方 法;实现了票据待测印鉴的网络异地核验,使对公业务通存通兑成为可能 本标准的发布将有助于使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规范印鉴核验技术市场,统一企业的设计标 0.4 准、生产规范和系统性能指标,提高和保证印鉴核验质量,满足用户需求,方便保险公司确定印鉴核验系 统产品责任险的投保费率,为配合《票据法》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GB/T20206一2006 银行业印鉴核验系统技术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银行业印鉴核验系统的专用术语、系统功能、技术性能、软硬件的测试方法,测试结果 汇总及等级评定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银行业印鉴核验系统的设计,硬件生产、软件编制、技术指标测试、等级评价和应用 亦可适用于银行业在用印鉴核验系统的技术指标测试及等级评价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52761994信息处理系统系统间信息交换DTE:/ICE接口处同步传输的信号质量 idt1sO9543;1989) GB/T17142一1997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联系统管理综述(idtIsO/IEC10040;199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印鉴seal 用原始图章盖在白纸上的图形 标准印鉴standardseal 标准印鉴指盖在白色纸质卡片上的,进行预留的印鉴,银行称之为印鉴卡,是核验待测印鉴的标准 和依据 3 3. 电子标准印鉴digitalstandardsealimage 利用图像采集设备提取标准印鉴的图像,通过计算机处理后,转化为电子图像信息进行保存,这一 电子图像被称作电子标准印鉴,电子标准印鉴与标准印鉴在核验待测印鉴上具有同样的使用意义 以 上操作过程称作“建模” 3.4 待测印鉴testingseal 票据上等待确认是否与标准印鉴相符的印鉴 3.5 印鉴图像分离sealiagedletetion 采用专用算法将待测印鉴图像与背景干扰图像分离的技术方法 dleteetiomfromcomplexbakgrownd 复杂背景下印鉴图像分离sealimuge 采用专用算法将待测印鉴图像与背景严重干扰图像分离的技术方法
GB/T20206一2006 3.7 配准mateh 将待测印鉴图像与电子标准印鉴进行重合匹配 3.8 录入设备copyingequipment 采集印鉴图像的设备,包括;摄像机、扫描仪和图像清分机等 识别率correetrecognitionrate 在核验一批待测印鉴时,能够给出正确判定结果在该批待测印鉴中所占的百分比例数值 3.10 真印鉴通过率(真印鉴识别率 eugnitm realsealrec rate 在核验一批待测印鉴中的真印鉴时,能够给出正确判定结果为“正确”的数量在该批真印鉴中所占 的百分比例数值 3.11 nitionrate 假印鉴识别率fakesealreognm 在核验一批待测印鉴中的假印鉴时,能够给出正确判定结果为“有误”的数量在该批假印鉴中所占 的百分比例数值 3.12 待测印鉴图像定位testingsealimagep0s itionloeating 在票据图像中查找与指定电子标准印鉴最相似的待测印鉴图像的技术方法 3.13 设备一致性equipmenteonsisteney 多台同类录人设备采集同一标准印鉴图像的相似程度 3.14 无损压缩empressssles 采用解压缩算法打开的压缩文件与压缩前的信息数据保持一致 3. 15 无损压缩率compressionlosslessrate 文件无损压缩前后的百分比例数值,也可以倍数为单位进行定量描述 3.16 电子标准印鉴数据库digitalstandardselimmagedatabase 无损压缩后的电子标准印鉴数据集合 3.17 电子标准印鉴网络传输管理中心机(简称中心机 serereomputerfordigitalstandardsealtrans- missioncentersite 对电子标准印鉴数据进行网络传输管理的计算机,完成不同地点建立的电子标准印鉴信息汇总及 分发传输 3.18 电子标准印鉴网络传输管理节点机(简称节点机)elientcomputerfordigitalstandardsealtrans- missionnodesite 按中心机管理程序的控制命令,上传本地或接受异地电子标准印鉴信息的计算机
GB/T20206一2006 要求 4.1核验印鉴类型 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椭圆形图章盖的印鉴 4.2标准印鉴制备 4.2.1纸质印鉴卡白颜色的范围值为;R>240,G>240,B>240,纸质厚度在120g150g之间,卡片 表面光滑、平整,不反光,盖章后印油不向笔划周围渗出 4.2.2标准印鉴红颜色的范围值为:10250,G一B<20. 4.2.3标准印鉴制备;用沾有红色印油或印泥的图章均匀地盖在印鉴卡上,保证标准印鉴完整、清晰、 没有背景干扰 注;“R”红色分量强度,“G”绿色分量强度,“B”蓝色分量强度 4.3电子标准印鉴数据库形成 按照4.5.2中分辨率的规定,利用摄像机、扫描仪和图像清分机等各类录人设备,清晰、准确地获取 标准印鉴图像,通过计算机处理后,转为彩色图像bmp格式的电子标准印鉴,采用无损压缩算法压缩, 形成电子标准印鉴数据库 待测印鉴制备 4.4.1票据要求:票据作为待测印鉴的载体,存在各种复杂的背景干扰,包括票据底色、手写体、印刷 体,边框线、条纹和图案等 4.4.2待测印鉴要求:按银行业客户盖章的特点,印鉴深浅程度存在差异,盖章搓动或用力不均 随温 度变化,图章产生等比例变形;图章长期使用后产生的磨损变形;图章上沾有脏物后产生的印鉴缺损 待测印鉴的制备具备上述特点 4.4.3待测印鉴制备;认真考查银行实物票据的具体情况,采用存在各种背景干扰的票据,模拟各种盖 章手法,模拟各种盖章的温度环境,模拟各种图章变形情况,制作票据待测印鉴 4.5设备 4.5.1计算机设备 本标准涉及的计算机设备包括核验终端,节点机和中心机,选用的PC机或服务器的运算能力应满 足系统软件性能指标(4.6.7)要求,并考虑用户的使用成本等经济性指标 4.5.2录入设备 录人设备完成标准印鉴和待测印鉴的图像采集,可使用摄像录人设备(模拟或数码)或扫描录 4.5.2.1 人设备(扫描仪或图像请分机),采用彩色图像模式,并保证图像精座 4.5.2.2录人设备应达到良好的设备一致性指标 统计多台同类录人设备的真印鉴通过率,保证录人 设备采集印鉴图像的变形程度及设备一致性指标在规定的范围内 4.5.2.3扫描设备的抗机械疲劳和抗机械磨损性能指标必须保证在扫描6万张票据后,采集的印鉴图 像变形程度在允许的范围内 4.5.2.4摄像录人设备性能指标见表1 表1摄像录入设备性能指标 标 指 序号 性 能 -级 二级 三级 摄像精度 线彩色 600 >450 >450 摄像设备的类型 数码 模拟(S端子连接模拟信号线连接 10台录人设备真印鉴通过率的最大误差 %
GB/T20206一2006 表1(续 指 标 性 序号 能 级 级 级 核验设备序列号 录人设备一致性 10 真印鉴通过率%10台录人设备真印鉴通过率的最大误差指真印鉴通过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百分比例数值 4.5.2.4.1 -级指标中规定的使用cCD摄像设备的精度为>600线时,安装的物距必须保证有效摄 取的图像精度为>300DP .5.2.4.2 cCD摄像设备的精度为>450线时,安装的物距必须保证有效摄取的图像精度为 4 25oDPI 4.5.2.5扫描录人设备性能指标见表2, 表2扫描录入设备性能指标 指 标 性 序号 能 -级 二级 三级 扫描精度 DP(彩色 >300 >25o0 >250 单张支票扫描速度 二5 <7 <9 10台录人设备真印鉴通过率的最大误差 二3 6 9 单台扫描设备不同使用时期真印鉴通过率的 15 l0 最大误差 核验设备序列号 录人设备一致性 10 真印鉴通过率%10台录人设备真印鉴通过率的最大误差指真印鉴通过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百分比例数伯 单台扫描设备不同使用时期 抗机械疲劳及抗磨损能力 长期使用后的变形程度 新设备 2万张 4万张 6万张 单台扫描设备不同使用时期真印鉴通过率的最大误差指真印鉴通过率的最大值与 真印鉴通过率% 最小值之间的百分比例数值 4.6系统软件性能 系统功能均应符合GB/T17142一1997中的要求 银行业印鉴核验系统的软件性能指标包括;假印鉴识别率、真印鉴通过率,抗背景干扰能力,无损压 缩倍数、数据库检索速度、单枚待测印鉴核验速度、辅助核验的比对方法数等 4.6.1核验 印鉴核验系统将待测印鉴转化为可与电子标准印鉴比对的图像信息,比较两者是否具有同一性,并 识别待测印鉴真伪 4.6.1.1定位;从票据上多枚待测印鉴中,正确提取与电子标准印鉴特征最接近的待测印鉴图像 4.6.1.2图像分离:将待测印鉴图像从背景干扰图像中分离出来 4.6.1.3配准;在360度范围内将待测印鉴图像与电子标准印鉴进行配准 4.6.1.4识别;根据电子标准印鉴中的笔画、形状和相对位置等特征,对待测印鉴图像进行全面比对, 并给出待测印鉴真伪的识别结果 4.6.2印鉴核验系统安全性能须达到识别各类扫描套刻的假印章所盖的假印鉴 假印鉴识别性能指 标见表3
GB/T20206一2006 表3假印鉴识别性能指标 指 标 序号 性能(以300DPI图像精度计算 级 二级 级 笔画偏差(点、横,竖,撇,捺》 像素 整字偏差 像素 说明1;本标准以像素为单位准确地界定印鉴图像笔画的真假差异 假如判定假章差异的识别标准定为3个 像索,其中2个像索的差异可能是客户用章时造成的,真正的识别误差只有1个像素 该指标是通过 了解假章的制作过程,并测试大量假章案例和银行客户用章的票据所定 说明2;笔画或整字的偏差可以是任意角度,方向和位置 说明3:以300DPI图像精度计算的每个像素单位折合成几何长度为0.0846mm 4.6.3印鉴核验系统须在各类背景干扰的情况下识别假印鉴和保证较高的真印鉴通过率 抗干扰识 别性能指标见表4 表4抗干扰识别性能指标 指 标 序号 性 能 级 二级 三级 背景干扰度 <70 C50 30 (干扰相当于印鉴图像信息的百分比 % 背景多枚印鉴干扰 枚 票据内含无用印鉴数 印鉴深浅度 <50 30 1o 损失的印鉴信息 印鉴信息递减度 <6o 二40 20 印鉴盖得一侧重 印鉴变形度 以300DP1图像精度计算,笔画单向扩张或缩小2个像素以内,笔画 《温差用力大小和盖章搓动的影响) 双向扩张或缩小2个像素以内 绿色050,R一B<20 蓝色050,lG一R|<20 0245,G>245,0204,51G153,B>245 青色R>153,G>153,B>204,lR一B<20 红色102GB/T20206一2006 4.6.5日志及查询 4.6.5.1保存待测印鉴核验情况的详细日志,内容包括;核验人员,核验时间、核验地点、核验的票据特 征(帐号,凭证号,金额,票据图像),核验的待测印鉴图像、核验结果等 44 .6.5.2保存对电子标准印鉴数据库操作的详细日志,内容包括;操作人员、操作时间、操作地点,客户" 帐号、新建、删除、印鉴变更、信息修改,临时信息、添加备注等 4.6.5.3具备对电子标准印鉴数据库相关信息的查询、统计功能 4.6.6电子标准印鉴数据库 4.6.6.1印鉴图像压缩方式 图像压缩方式必须采用无损压缩技术,防止电子标准印鉴在文件压缩或打开时产生变形,保证电子 标准印鉴的真实性和唯一性,避免在印鉴比对过程中因图像变形而影响比对质量 无损压缩倍数计算公式;压缩前字节数/压缩后字节数 压缩前字节数=(标准印鉴直径mm/25.4mm×采集图像分辨率DPI)/8 4.6.6.2电子标准印鉴数据库的容量大于100万印鉴存储单位(户) 4.6.6.3在电子标准印鉴数据库保存30万户的情况下,使用编号查询和检索任意一户电子标准印鉴 的速度必须小于3s 4.6.6.4电子标准印鉴数据库兼容摄像录人设备、扫描仪和图像清分机的印鉴核验处理 4.6.7系统软件性能指标 系统软件性能指标见表5 表5系统软件性能指标 指 标 序号 性 能 -级 二级 三级 种 核验模式 % 假印鉴识别率 99 95 90 正方形,长方形 >90 85 >80 真印鉴通过率 75 圆形,椭圆形 >85 >80 % 自动定位 >95 >90 85 抗背景干扰核验能力 75 70 % >80 抗背景干扰建模能力 自动消除背景 手动消除背景 无法消除 无损压缩倍数 l0 数据库检索速度 s1 s2 单枚待测印鉴核验速度 <1 1G 辅助核验的比对方法数 种 习 9 >7 习 待测印鉴核验日志 习 数据库操作日志 项 >8 说明1;测试假印鉴识别率所使用的假章为各级别仿真假章均匀分布 说明2自动定位功能主要针对整张票据扫描核验模式,对一张票据上多个待测印鉴同时进行核验 说明3;假印鉴识别率一级指标定为99%的依据,电子刻章系统扫描套刻假印鉴的平均误差为3个像素,但是 很可能套刻出误差极小的假印鉴 说明4;测试真印鉴通过率及自动定位所使用的票据干扰程度均为二级干扰以下 说明5;测试抗背景干扰能力所使用的票据干扰程度为各种干扰均匀分布 说明6;系统利用银行在用的,存在干扰的印鉴卡进行建模的能力
GB/T20206一2006 4.7印鉴网络 4.7.1印鉴网络结构 印鉴网络由中心机与核验终端通过广域网相联而构成,以满足电子标准印鉴的网络传输,达到异地 核验待测印鉴的目的 主要的印鉴网络结构有以下两种,无独立节点机传输模式(节点机与核验终端合 -模式)和有节点机传输模式 分别见图1、图2 4.7.1.1无独立节点机传输模式 网络传输管理中心机 银行业务主机 批量验印 路由器 清 银行网络 心 x.25,DDN,光缆,专线 路由器 路由器 路由器 网络传输管理 节点机 A点 B点 核险Pc机 核验C机 核验C机 核验c机 图像采集设备 图像采集设备 图像采集设备 图像采集设备 核验终端 核验终端 核验终端 核验终端 图1印鉴网络结构(中心机一广域网一核验终端 4.7.1.2有节点机传输模式 银行业务主机 网络传输管理中心机 批量验印 路由器 中 银行网络 X.25,DDN,光微,专绒 心 路由器 路由器 路由器 网络传输管理 节点机 营业网点前置机 营业网点前置机 节点机 节点机 B点 核验PC机 核PC机 核验PC机 核验C机 图像采集设备 图像采集设备 图像采集设备 图像采集设备 核验终端 核验终端 核验终端 核验终端 图2印鉴网络结构(中心机一广域网一节点机一局域网一核验终端
GB/T20206一2006 4.7.2中心机的安全备份 中心机采用双机热备或冷备运行模式,绝对保证电子标准印鉴数据库的数据完整、可靠 4.7.3操作系统 按照GB/T15276一1994中规定,核验终端、节点机和中心机可以采用Linux、Unix或windows操 作系统 4.7.4网络兼容性 支持银行现有的网络模式和网络设备 4.7.5运行管理模式 电子标准印鉴数据库的网络管理模式可以是中心机集中统一管理模式;节点机和中心机的分散十 集中管理模式 4.7.6建模管理模式 支持银行的电子标准印鉴集中或分散建模管理模式 4.7.7传输管理 支持电子标准印鉴数据的局域网和广域网共享,并以自动或手动方式实现更新数据的传输,传输中 的电子标准印鉴数据信息必须具备加密功能 4.7.8网络抗灾难恢复能力 印鉴网络处于工作状态时,当出现中心机或节点机故障,网络中断、电子标准印鉴数据库丢失印鉴 信息等灾难情况.系统必须具备网络抗灾难恢复能力,保证电子标准印鉴数据库的一致性.,准确性、.完 整性 4.7.g印鉴网络性能指标 印鉴网络性能指标见表6. 表6印鉴网络性能指标 指 标 序号 性 能 -级 二级 三级 Unix或Linux 网络传输管理中心机 wWindows 无网络 须具备防病毒能力 windows、Unix windows或Unix 网络传输管理节点机 无网络 两种模式均有 单 -模式 网络节点机与核验终端能否合 可以合 单设节点桃 无网络 需人工管理 网络传输管理模式(包含程序启动过程》 无需人工管理 无网络 网络抗灾难恢复能力 全自动恢复 手动恢复 无网络 说明,一级指标为网络节点机与核验终端共用一台计算机,主要考虑印鉴核验系统与银行业务系统尽量完全 分离、互不影响,尽可能避免使用银行的通讯前置机作为节点机,而单设节点机又增加客户的额外投资 等级评定原则 录入设备 按性能指标的不同,银行业印鉴核验系统录人设备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为最高级 等级评定以各项 性能指标中的最低等级评定为依据,作为其银行业印鉴核验系统录人设备的最终等级评定结果 等级评定指标见表1,表2. 5. 系统软件 按性能指标的不同,银行业印鉴核验系统软件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为最高级 等级评定以各项性能
GB/T20206一2006 指标中的最低等级评定为依据,作为其银行业印鉴核验系统软件的最终等级评定结果 等级评定指标见表3,表4,表5,表6. 系统测试 银行业印鉴核验系统的测试分为四个部分;摄像录人设备测试,扫描录人设备测试,系统软件功能 测试和印鉴网络测试 6.1测试准备 6.1.1按4.5.1的规定,系统软件和印鉴网络性能测试需准备PC计算机21台,用于网络传输管理中 心机1台,网络传输管理节点机10台,核验终端10台,录人设备10台(含摄像录人设备、平板扫描仪 高速扫描仪、图像清分机等) 6.1.2按4.5.2中的规定,录人设备测试需按测试内容准备摄像或扫描录人设备10台及相应的计 算机 按4.6.2中的表3制作图章>100套,每套2枚,互为真假章 图章制作的类型有正方形,长方 6.1.3 制作的儿何尺寸为2cm一6cw之间 假章的制作方式为扫描套刻 形、圆形和椭圆形 6.1.4按4.2制作标准印鉴卡50张,每张卡含25枚印鉴 6.1.5按4.4和4.6.3中的表4中规定,以银行各类票据为载体,制作不同干扰背景的,盖有各种待测 真、假印鉴的测试票据500张 准备测试条,在白纸上面用彩色打印机制作红、绿、蓝、黑等各种颜色的线条 待压缩图像准备,按4.2中的规定,准备p3cm,p3.5cmm、lcm和p5cm圆型印鉴的标准印鉴 6. 卡,分别转化为彩色图像bmp格式的电子标准印鉴,作为计算无损压缩率的标准值 测试方法 6.2.1摄像设备测试(测试结果填人表A.1,参见附录A 6.2.1.1查询cCD摄像设备的性能参数,通过比较300DP1彩色图像的信息,确定其分辨率 6.2.1.2数码摄像设备与模拟摄像设备的差异测试 按摄像性能的不同分为两种类型,主要差别在色彩还原真实性上 数码摄像设备能够将票据上的 印鉴真实颜色还原显示,而模拟摄像设备不能完全将其真实颜色还原显示,而是用相近的颜色来补充 测试方法是;用摄像设备任意提取测试条上任一种颜色的线条,如果能够完整、正确地提取,就是数 码摄像设备,否则就是模拟摄像设备 按4.5.2中的规定,取摄像核验设备10台,分别测定其真印鉴通过率并记录,比较10个摄像 真印鉴通过率的最大误差,确认摄像核验设备的一致性是否良好 扫描设备测试(测试结果填人表B.1,参见附录B 扫描设备的类型可以是平板扫描仪、滚简扫描仪,高速扫描仪或图像清分机等 2. .2.2.2通过调整设备驱动取得相应的分辨率 6. .2.2. 扫描标准支票,确定其扫描速度,批量扫描设备可以自动扫描多张标准支票 3 6.2. 2 按4.5.2中的规定,取扫描核验设备10台,分别测定其真印鉴通过率并记录,比较10台扫描 设备真印鉴通过率的最大误差,确认扫描核验设备的一致性是否良好 6 .2.2.5统计新扫描设备和扫描过2万张、!万张、6万张时的真印鉴通过率,比较不同使用时期通过 率下降的程度,确认其抗机械疲劳和抗磨损的能力,了解扫描图像变形的情况 6 2. 3 系统软件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填人表C.1,参见附录C) 6.2.3.1在使用同一套电子标准印鉴数据库的条件下,能否用摄像设备、扫描设备、图像清分机进行核 验处理 6. .2.3.2测试系统对各种假印鉴的识别率 6.2.3.3测试在通常背景干扰情况下,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椭圆形真印鉴的通过率
GB/T20206一2006 6.2.3.4对平板扫描仪、高速扫描仪、图像清分机等录人设备,在单笔或批量扫描票据图像后,进行自 动核验处理模式的测试 除统计其真印鉴通过率外,还应测试待测印鉴自动定位功能,在一张票据上有 多枚不同印鉴时,统计系统是否能够找到指定待测印鉴并进行自动核验的数量,计算其能够自动定位的 印鉴比例是多少 6.2.3.5测试系统在印鉴变形和较严重背景干扰条件下的真印鉴通过率,评价印鉴核验系统容忍印鉴 变形的能力和消除各种背景干扰的能力 6.2.3.6利用有背景干扰票据上的印鉴进行建模,测试系统有无抗干扰建模能力 cm,p4cm和5cm印鉴图像为文件的标准字节数, 6.2.3.7测试无损压缩率,以直径p3cm.3.5” 按照4.6.6.1中的规定,计算无损压缩倍数,统计平均无损压缩倍数,并确认系统是否存在印鉴信息 损失 6.2.3.8调取电子标准印鉴指的是网络调取,而非本地调取 本标准测试的是以特征值查询方式,在 30万户以上的印鉴数据库中检索、调取、打开压缩并显示所需要的时间,网络传输时间可以不计 6.2.3.9核验单枚待测印鉴的时间计算方式分两种 一种是搂像录人模式,核验过醒以单枚印整为" 位进行核验,核验时间较易计算;另一种是扫描核验模式,特别是批量扫描核验模式,必须折算为单枚印 鉴的核验运算时间,需将扫描所用时间除外 6.2.3.10在核验系统无法给出核验结果时,系统能够提供有效,直观、便捷的待测印鉴辅助核验方达 因各人的使用习惯、观察角度各不相同,辅助核验方法越多,适应能力越强 6.2.3.11系统提供的日志和查询功能有利于银行的日常稽核、监督和管理,日志越全面越具体,统计 和查询内容越丰富,对客户就越方便 印鉴网络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填人表c.2,参见附录C) 检测节点机与中心机是否使用Unix或Linux操作系统,确保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防止计算 6.2.4. 机病毒的侵扰,保证印鉴网络稳定、可靠的运行,特别是保证电子标准印鉴数据库的安全 当节点机和 核验终端合一时,可以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但中心机必须使用Unix或Linux操作系统 独立节点机型印鉴网络运行测试 印鉴网络模式测试分为;独立节点机与节点机核验终端合一模式 6.2.4.2.1印鉴网络运行测试 建立网络环境根据本标准规定的印鉴网络结构图2(独立节点机模式)的要求,建立模拟印鉴网络 环境 具体的模拟印鉴网络结构包括;1台中心机、3台节点机(称;A点、B点,C点),3台印鉴核验系 统终端(称:A终端、B终端、C终端 开启所有的网络设备,中心机、节点机、核验终端等 用A终端,B终端和c终端,分别录人标准印 鉴,各终端录人10户 录人完成后,等待1min完成电子标准印鉴的网络传输 分别关闭A点,B点的终端,使用c终端调取A终端、,B终端所建电子标准印鉴,能够正确调取的. 表示印鉴网络运行正确 比较电子标准印鉴的信息量,确认网络传输的准确性 如果是自动管理的传输模式,不应对电子标准印鉴的传输进行任何人工干预操作 6.2.4.2.2中心机管理唯一性测试 在保证A点,B点和C点网络通讯正常的情况下关闭中心机,中断网络传输 然后,用A终端、B 终端和C终端,分别录人1户标准印鉴 A终端,B终端和C终端相互调取其他节点的电子标准印鉴, 如果调取失败,证明没有进行网络传输就不能调取到其他节点的电子标准印鉴,防止A、B,C三点直接 互联,表示中心机运行管理是真实有效的 6.2.4.3网络抗灾难恢复能力测试(网络传输破坏性测试 调整印鉴网络结构为;中心机1台、节点机10台、核验终端10台组成印鉴网络传输系统 电子标准印鉴数据库的网络管理模式为;分散集中 在中断网络传输的条件下,选2个节点采用分散建模方式分别建立200户电子标准印鉴 1o
GB/T20206一2006 然后联通网络,系统开始自动挂接并进行电子标准印鉴的网络传输 传输1min后,关闭中心机 等待2min后,重新启动中心机,测试系统自动挂接情况及网络传输恢复情况 在上述测试的同时,选择其中一个建模节点,每隔1min断开网络一次,断开10s后联通网络,测试 网络传输接收恢复情况,重复以上测试过程 网络传输完毕后,测试互为备份的中心机电子标准印鉴数据库是否一致 选择一个节点机和中心机,各进行物理强行删除2枚不同的电子标准印鉴,执行电子标准印鉴数据 库自动效验程序,等待10min后,测试电子印鉴数据库能否自动恢复 对以上几种灾难状态,解决方法有:全自动恢复、手动恢复 6.2.4.4以上印鉴网络测试为独立节点机网络模式的测试,节点机和核验终端合一的网络测试与以上 测试方式完全相同 测试报告及等级评定格式 测试基本情况 每份测试报告均包含以下内容 送检项目;银行业印鉴核验系统软件或录人设备中的一项 送检单位: 送检类型;系统软件、平板扫描仪、高速扫描仪或图像清分机中的一项 扫描录人设备注明单面或双面 品牌或商标 地: 型号或版本号 处理票据类型支票或软联票据,支票和软联票据均可 测试PC计算机配制 测试系统软件使用的录人设备 测试录人设备时提供测试软件的单位 7.2银行业印鉴核验系统录入设备测试报告及等级评定 银行业印鉴核验系统摄像录人设备测试报告及等级评定(参见附录A 7.2.2银行业印鉴核验系统扫描录人设备测试报告及等级评定(参见附录B 7.3银行业印鉴核验系统系统软件测试报告及等级评定(参见附录 C 11
GB/T20206一2006 附 录A 资料性附录 银行业印鉴核验系统 摄像录入设备测试报告及等级评定 测试基本情况 送检项目摄像录人设备 送检单位 送检类型 品牌或商标 地: 型 号 处理票据类型;支票和软联票据均可 测试PC计算机配制 为测试录人设备提供测试软件的单位 A.2银行业印鉴核验系统摄像录入设备测试报告及等级评定 表A.1摄像录入设备性能指标评级 序号 测试内容 测试结果 等级评定 摄像精度 线(彩色 摄像设备的类型 10台录人设备真印鉴通过率的最大误差 核验设备序列号 录人设备一致性 真印鉴通过率% 10台录人设备真印鉴通过率的最大误差% A.3银行业印鉴核验系统摄像录入设备的最终等级评定为 12
GB/T20206一2006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银行业印鉴核验系统 扫描录入设备测试报告及等级评定 B.1测试基本情况 送检项目扫描录人设备 送检单位 送检类型;平板扫描仪、,高速扫描仪或图像清分机中的一项 设备注明单面或双面 品牌或商标 我 地: 号 型 处理票据类型;支票和软联票据,支票和软联票据均可 测试PC计算机配制 为测试录人设备提供测试软件的单位 B.2银行业印鉴核验系统扫描录入设备测试报告及等级评定 表B.1扫描录入设备性能指标评级 测试内容 序号 测试结果 等级评定 扫描精度 DPI(彩色 单张支票扫描速度 0台录人设备真印鉴通过率的最大误差 y 单台扫描设备不同使用时期真印鉴通过率的最大 误差 核验设备序列号 录人设备一致性 10 真印鉴通过率% 10台录人设备真印鉴通过率的最大误差% 单台扫描设备不同的使用时期 抗机械疲劳及抗磨损能力 长期使用后的变形程度) 新设备 6万张 2万张 4万张 真印鉴通过率% 单台扫描设备不同使用时期真印鉴通过率的最大误差 % B.3银行业印鉴核验系统扫描录入设备的最终等级评定为 13
GB/T20206一2006 附录 C 资料性附录 银行业印鉴核验系统 系统软件测试报告及等级评定 测试基本情况 每份测试报告均包含以下内容 送检项目银行业印鉴核验系统软件 送检单位 送检类型印鉴核验系统软件 品牌或商标 ? 地: 版本号 处理票据类型;支票和软联票据均可 测试PC计算机配制 测试系统软件使用的录人设备 银行业印鉴核验系统系统软件测试报告及等级评定 表c.1系统软件性能指标评级 序号 试内 测试结果 等级评定 核验模式 种 假印鉴识别率 正方形长方形 真印鉴通过率 圆形,椭圆形 自动定位 抗背景干扰核验能力 抗背景干扰建模能力 无损压缩倍数 数据库检索速度 单枚待测印鉴核验速度 辅助核验的比对方法数 待测印鉴核验日志 项 数据库操作日志 项 14
GB/T20206一2006 表C.2印鉴网络性能指标评级 等级评定 序号 测试内容 测试结果 网络传输管理中心机 网络传输管理节点机 网络节点机与核验终端能否合一 网络传输管理模式(包含程序启动过程 网络抗灾难恢复能力 c.3银行业印鉴核验系统系统软件的最终等级评定为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的编号:GB/T12897-200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共有122页,发布于2006-10-012006-10-01实施,代替GB12897-1991
重离子微孔防伪标识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重离子微孔防伪标识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重离子微孔防伪标识的编号:GB/T20205-2006。重离子微孔防伪标识共有9页,发布于2006-10-012006-10-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