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8788-2012

公路地理信息数据采集与质量控制

Roadgeographydatacollectionandqualitycontrol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公路地理信息数据采集与质量控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公路地理信息数据采集与质量控制的编号:GB/T28788-2012。公路地理信息数据采集与质量控制共有28页,发布于2013-04-012012年第28号公告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R85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03.220.20
  • 实施日期2013-04-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8页
  • 文件大小573.83KB

以图片形式预览公路地理信息数据采集与质量控制

公路地理信息数据采集与质量控制


国家标准 GB/T28788一2012 公路地理信息数据采集与质量控制 Roadgeographydatacolectonamdquality c0ntrol 2012-11-05发布 2013-04-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8788一2012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时间基准和坐标基准 #### 技术指标 公路地理信息数据及格式 采集内容和要求 公路地理数据的属性结构 公路地理信息采集与更新技术 6 移动道路测量公路地理信息采集与更新 l0 质量检查和成果验收 ll 22 附录A(资料性附录)GPs基准站记录手册 2 附录B(资料性附录)公路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外业工作手簿 25
GB/T28788一201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8)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立得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星通联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武汉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德仁,胡庆武、郭晟、张全升、陈智勇、李大军、王少华、江成军 m
GB/T28788一2012 公路地理信息数据采集与质量控制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路地理信息采集的技术指标,采集内容和方法、数据属性结构质量控制和成果验 收等要求,同时也规定了使用移动道路测量技术采集公路地理信息的作业流程 本标准适用于建立各级公路地理信息数据库及相关地理信息系统时,对公路工程建设的基础地理 信息的采集、处理与交换;适用于1:10000、1:50000、1:100000,1:250000国道、省道和县道的数 据采集与更新 乡道及专用公路数据采集、1:5000公路数据采集与更新也可参照执行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917一2009公路路线标识规则和国道编号 GB/T920一2002公路路面等级与面层类型代码 GB/T2260行政区划代码 GB/T10114 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 GB/T11708公路桥梁命名编号和编码规则 GB/T17798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B/T18314一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T18316200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18731 干线公路定位规则 JT/T132一2003公路数据库编目编码规则 JT/T301公路交叉分类与编码规则 JT/T412一2000国道主要控制点代码 JTGB01一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H202007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T066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JTI065一1997公路摄影测量规范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移动道路测量系统mobilemappingsystem;MMs 将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nm)、航位推算系统DR(DeadReckoning),cCD argeCoupledDevice)等定位定姿和影像采集设备集成于陆地车载平台之上,在车辆行进过程中快 Char 速采集道路及道路附属设施地理信息的系统
GB/T28788一2012 时间基准和坐标基准 时间系统 公路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包括CCD影像数据、音视频数据)的记录采用协调世界时(UTC)时间系 统,系统内部自动同步,各数据与UTc同步到0.1ms;输出结果采用UTC时间 4.2坐标基准 4.2.1公路地理信息外业采集按GB/T18314一2009要求其原始数据存储采用wGS-84大地坐标系 4.2.2数据处理根据需要采用wGS-84大地坐标系和1980西安坐标系 4.2.3提供的成果采用CG;Cs2000大地坐标系 技术指标 5.1公路几何数据精度 公路儿何数据包括公路中心线,公路边线和公路车道线的平面点位中误差为士3m 5.2公路附属设施精度 公路附属设施平面点位中误差范围为士3m 5.3GPs基准站精度 GPs基准站相对于国家GPsA、B级基准网控制点的平面点位中误差范围为士0.01m 5.4GPs流动站精度 GPS流动站相对于国家等级控制点平面点位中误差范围为士0.2m 5.5数据更新要求 公路几儿何数据应一年更新一次,公路附属设施数据应半年更新一次 公路地理信息数据及格式 6.1基本内容 公路地理信息数据包括公路及其附属设施空间数据、公路属性数据、公路附属设施属性数据和元 数据 6.2数据格式 6.2.1公路及其附属设施空间数据格式如下 外业GPS采集的数据;采用文本格式(NEMA); a b 公路及其附属设施空间数据格式:采用GB/T17798规定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2 6.2. 属性数据格式如下 、SQLServer 公路及公路附属设施属性按照第8章规定的属性结构组织,数据格式可为Access、 和Oracle数据库;
GB/T28788一2012 b属性数据中的影像数据:采用位图格式或JPEG2000压缩格式 属性数据中的音视频数据;采用MPEG系列压缩格式 c 6.2.3公路地理信息数据元数据采用GB/T17798规定的元数据项及格式 采集内容和要求 公路及其附属设施的空间数据 公路空间数据 公路空间数据包括公路中心线、公路边线和公路车道线 7.1.1.2当公路穿越城市时,应完整采集,使公路成网;城市中的其他公路不采集 7.1.2公路附属设施空间数据 7.1.2.1公路附属设施包括公路交叉口、桥梁,涵洞、隧道、公路渡口,交通管理设施、交通安全设施、公 路服务设施、公路出人口、公路收费站、公路定位控制点、公路沿线村镇、公路沿线地下设施 7.1.2.2公路附属设施空间数据要求应采集其大地坐标和里程信息 7.2公路属性数据 7.2.1公路属性数据包括国道、省道和根据应用需求分段组合的公路路段属性数据,包括路段现状、公 路等级、路面铺装材料、车道特征、路面宽度、路面技术状况和里程桩(碑、牌)等属性 7.2.2公路属性数据中的公路全称,简称和代码,应符合GB/T917一2009规定,国道名称和编号应符合 GB/T917一2009规定,省道,县道、乡道及专用公路的全称,简称,编号及其代码应符合GB/T917一2009. 7.2.3路线现状 路线现状描述路线(或路段)的基本状况,其内容和要求为 路线跨越多个行政区时,应依据公路按行政区管养的特点,将路线沿里程桩号系统划分为按行 政区管养的路段,路段应以该路线进出县级行政区交界处的里程桩号标识 b 路线多次进出同一行政区时,应采集每一次进出该行政区的起止点桩号; 路段内存在断链情况时,在断链桩号处将路段划分为两段,路线名称和代码标识完全相同分别 c 采集起止点里程桩号数据; d)路线名称:按照交通运输部,省交通厅(局、公路局(处)规定的路线名称采集数据 晴雨通车里程;指无论晴天,雨天均能通行汽车的公路里程值 晴雨通车里程不应包括断头路 e 里程和不计人本路线的重复里程 7.2.4公路等级 根据JTGB01一2003的规定,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划分为五个等级;代码应符合 GB/T920一2002的规定;等级变化范围或长度小于20km,可与相邻公路合并,等级视为相同公路 等级 7.2.5路面铺装材料 路面铺装材料的内容和要求为 路面铺筑材料的类型分“沥青、水泥混凝土、沙石、其他”四类,当两种路面铺筑材料混合使用, 且变化长度在20km以内时,可依主要一种为主;
GB/T28788一2012 b路面类型数据应与路面等级数据相对应、一致 7.2.6车道特征 车道特征指路线上各路段符合JTGB01一2003规定的设计车速和车道数的描述,其内容和要 求为: 车道数;符合JTGB01一2003规定的设计车道数; a b公路划有车道标线的,按现状实际车道个数采集数据;无车道标线的公路,依据JTGB01 2003而定;路面宽在14m(含14m)以上的,不少于四车道;行车道宽在1生m以下,6m(含 m)以上的为双车道;行车道宽在6m以下时,按单车道记录;等外公路也按单车道记录 6 路口车道应按照路口实际渠化、标线情况如实标注; d)车道特征要与路线技术等级的设计相符 7.2.7 路面宽度 路面宽度指公路上供车辆行驶的路面宽度,其内容和要求为 当设有中间带,变速道、爬坡车道、紧急停车带等时,应包括这部分的宽度; 通过测量公路边线的垂直距离得到,精确到0.1 当路宽频繁变化且变化最大不超过3 b m m 时可取平均宽度;当路宽变化超过3m且路长大于10km时应分段采集; 路面宽度数据与公路技术等级、车道数数据相- 致 7.2.8路面技术状况 路面技术状况用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表示,应符合JTGH202007的规定;路面技术状况分 为优、良、中,次,差五个等级,等级按JTGH20一2007中表2.0.2规定的标准确定 7.2.g里程桩系统 a)公路每条路线应建立或恢复完整、连续的里程桩系统; b 里程桩沿公路中线按照桩号采集至百米桩,里程平均每公里相对误差应控制在士2/1000m 以内; 里程桩以点状方式采集,并注公里数 7.3公路附属设施属性数据 7.3.1公路交叉口 7.3.1.1交叉种类;相交公路的管理等级种类,应符合JT/T301的规定 7.3.1.2交叉形式:按相交公路的条数、相交角度等特征进行分类,代码应符合JT/T301的规定 7.3.1.3交叉口桩号;取两条或两条以上路线中心线相交点的里程桩号 7.3.1.4公路交叉口以点状地物采集 7.3.1.5交叉口控制方式属性采集;信号控制从立体影像上以点状方式采集;环岛控制,标志标线(让 路、停车)控制、立交按照实际情况可从立体影像上采集 7.3.2桥梁 7.3.2.1桥梁代码;根据GB/Tl1708规定的公路桥梁编码规则编制 7.3.2.2桥梁名称;符合GB/T11708规定的公路桥梁及公路与铁路两用桥梁的规范全称;无正式名 称的可用俗称或以路线、桥梁名称加顺序号命名
GB/T28788一2012 7.3.2.3桥梁桩号;桥梁中心点的里程桩号 7.3.2.4桥梁分类;桥梁按多孔跨径总长和单孔跨径两种情况同时考虑,当两种分类不同时,按分类级 别高的情况采集 7.3.2.5桥梁全长:两岸桥台翼墙尾端尖的距离或桥面系行车道长度 有桥台的桥梁为两岸桥台翼墙 侧翼或八字墙)尾端间的距离;无桥台的桥梁为桥面系行车道长度 7.3.2.6主桥长:公路桥梁主体部分的长度 7.3.2.7桥面净宽;公路桥面行车道宽或其与两侧人行道宽之和 7.3.2.8前引桥长;公路桥梁沿公路前进方向的前部分引桥长度 7.3.2.9后引桥长;公路桥梁沿公路前进方向的后部分引桥长度 桥梁设计载荷了桥设计时所采用的车辆荷载标准等级,应符合JT/T132一2w3规定的 7.3.2.10 代码 7.3.2.11桥梁车道标线及通行方向;桥梁上车道标线以及各车道的通行方向 7.3.2.12公路桥梁立交桥除外)均按线状地物采集 7.3.3涵洞 涵洞编号;按JT/T1322003规定编制的涵洞及通道编号 7.3.3.1 7.3.3.2涵洞类型;涵洞及通道构造外形,应符合JT/T132一2003规定的代码 7.3.3.3涵洞跨径;公路涵洞的直径 7.3.3.4涵洞净空;公路涵洞的净空高 7.3.3.4涵洞长度;公路涵洞的全长 7.3.3.6涵洞车道标线及通行方向;涵洞内车道标线以及各车道的通行方向 7.3.3.7涵洞均按线状地物采集 涵洞各项数据可通过档案资料,结合现场立体影像采集 7.3.4隧道 隧道代码;应符合JT/T132一2003规定的编码规则编制 4 7.3.4.2隧道名称;公路隧道的全称 7.3.4. 3 隧道桩号;位于公路隧道人口处的里程桩号 7.3.4.4隧道分类;公路隧道按长度分类,采用JTGB01一2003规定的分类 7.3.4.5隧道长度:由进口至出口洞门端墙面之间的距离 7.3.4.6隧道净宽;隧道洞身内角间的净宽值,为行车道宽与两侧硬路肩宽度之和 7.3.4.7隧道净高,隧道穹顶与路中线之间的净高值 7.3.4.8隧道内人行道宽;隧道道内人行道的宽度 7.3.4.9隧道安全通道数;隧道内安全通道的总数 7.3.4.10隧道洞口形式;按隧道两端洞口的洞门结构形式分类 7.3.4.11隧道断面形式;按隧道衬砌的内轮廓线特征分类 7.3.4.12隧道排水类型;按隧道内外排水设施的排水形式分类 7.3.4.13隧道照明状况;按公路隧道整体照明状况分类 7.3.4.14隧道通风方式;:按公路隧道内部的不同通风方式分类 7.3.4.15隧道设施分类;按公路隧道附属的各种机电设施分类 7.3.4.16国省道上隧道均按线状地物采集 隧道各项数据可通过档案资料,结合现场立体影像采集 7.3.5公路渡口 7.3.5.1渡口代码按JT/T132一2003规定的渡口编码规则编制
GB/T28788一2012 7.3.5.2渡口名称;公路渡口的名称 7.3.5.3渡口桩号;在路线前进方向上的渡口码头前沿的里程桩号 渡口分类;公路渡口的渡运方式分类 7.3.5.4 7.3.5.5码头数量;指一个渡口各种码头之和 7.3.5.6最大渡运量:每小时渡口所能通过的最大渡船数 7.3.5.7公路渡口均按点状地物采集 公路渡口各项数据可通过档案资料,结合现场立体影像采集 7.3.6交通管理设施 7.3.6.1交通管理设施;不同等级的公路按相应规定设置的标志、标牌、信息板,通信、监控等设施组成 的公路管理设施 7.3.6.2设施种类;公路沿线防护,安全、管理,养护等设施的类型,采用JT/T132一2003规定的 代码 7.3.7交通安全设施 7.3.7.1交通安全设施;包括交通标志,交通标线、轮廓标,护栏、照明、防眩、隔离棚、隔音墙等公路安 全设施 7.3.7.2交通标志,照明、防眩等交通安全设施数据可通过移动道路测量系统或实地调查采集以点状 方式采集 设施分类采用JT/T132一2003规定的代码 7.3.7.3交通标线、轮廓标,护栏、隔离栅、隔音墙等交通安全设施数据可通过移动道路测量系统或实 地调查采集以线状方式采集 设施分类采用JT/T132一2003规定的代码 7.3.8公路服务设施 7.3.8.1公路服务设施;公路上设置的公共汽车站,服务区,加油站,报警点等 7.3.8.2公路服务设施可通过移动道路测量系统或实地调查以点状地物采集 只采集公路沿线50m 范围内的设施数据 设施分类采用JT/T132一2003规定的代码 7.3.8.3公路沿线服务设施如有变动,以调查时的情况为准,临时设施不采集 公路穿村镇路段有多处维修站点聚集时 7.3.8.4 ,可按一处设施采集 7.3.8.5加油站;城市街区内的加油站不采集;交通发达,地物密集的地区选择规模较大的以点状方式 采集,距离公路边线200m以外的可不采集;地物稀少地区的加油站一般应采集 7.3.8.6报警点;城市街区内的报警点不采集;高等级公路上的报警点,原则上每隔20km采集一个; 非高等级公路国省道上的报警点一般应采集 7.3.9公路出入口 公路出人口可通过移动道路测量系统或实地调查以点状地物采集 7.3.9.1 7.3.9.2高等级或封闭式公路上的出口、人口应分别采集,有名称的应加注名称 7.3.10公路沿线地下设施 7.3.10.1公路沿线地下设施;埋设于公路用地以内的热力管道、天然气管道、上、下水管道、电信光缆 等各类地下设施 7.3.10.2公路沿线地下设施数据的采集应通过查询设计竣工文件,或从相关知情单位获取,有条件的 可采用雷达探测采集数据 7.3.11公路收费站 7.3.11.1公路收费站公路上经交通主管部门批准而设置的收取各种通行费的收费设施
GB/T28788一2012 7.3.11.2公路收费站代码:以省级行政区为基础,沿路线起点至终点顺序编制的收费站代码 应依据 JT/T132一2003的规定编制代码 7.3.11.3公路收费站名称:公路上不同类型的收费设施的名称 7.3.11.4收费站桩号:公路收费站的里程桩号 7.3.11.5公路收费站类型:公路上收费路段、桥梁、隧道、渡口,匝道等收取车辆通行费的设施类型,采 用JT/T1322003规定的代码 7.3.11.6公路收费性质;按公路收费站费收的用途分类 7.3.11.7公路收费站可通过移动道路测量系统或实地调查收集资料以点状地物采集 7.3.12公路定位控制点 7.3.12.1 公路定位控制点;建立于国家大地坐标系统之上,综合描述公路路线.构筑物.沿线设施.特 征点等定位要素空间位置与变化状态的地理定位点 公路定位要素分为基谁点、参照点和主要控制点,其定义及其编码规则应符合GB/T18731 7.3.12.2 的规定 其道主要控制点代码应符合JT/T412规定的代码 7.3.12.3主要控制点名称;控制路线走向和路网结点、路线起始点和途经大中城市或主要行政村镇的 主要控制点所在地名的规范全称 7.3.12.4主要控制点代码;应符合GB/T18731规定的公路主要控制点的代码 7.3.12.5公路定位控制点的采集方式和精度应按GB/T18731和JT/T066的规定执行 公路定位 控制点的大地坐标可通过两种方式采集取得 第一,可用移动道路测量系统直接测量,其精度应符合 JT/T066有关规定;第二,可在比例尺1:5千的地形图上获取平面坐标,在相应比例尺1:10000的 地形图上手工量取高程坐标 7.3.13公路沿线村镇 7.3.13.1公路沿线村镇;指符合GB/T2260规定的省,地区、县级城市和符合GB/T10114规定的县 级以下乡镇、行政村及自然村 7.3.13.2公路沿线村镇名称;按公路沿线村镇名称的规范全称 7.3.13.3公路沿线村镇数据可直接从已有的中小比例尺地形图,交通旅游图上得到;也可用移动道路 测量系统的音频、视频数据通过属性采集方式得到 7.3.1 14 公路沿线地形 7.3.14.1沿线地形;指公路沿线不同类别的地形构成的地理要素 7.3.14.2公路沿线的地理要素应符合JT/T132一2003的规定 7.3.14.3公路沿线两侧的地貌通过已有的中小比例尺地形图和沿线调查采集数据相结合得到,多种 地形和地物并存时可取主要的地形表示 7.3.15公路沿线地物 7.3.15.1公路沿线地物;指公路沿线两侧的自然地物或人工构造物 7.3.15.2公路沿线地物数据采集可通过沿线移动道路测量系统的音频、视频数据调查获取,公路沿线 地物的分类与代码应符合JT/T132一2003的规定 7.4采集顺序 7.4.1可按公路行政等级从高到低即国道、省道、县道)依次分步采集 7.4.2可结合采集方式按照先内业采集后外业补充、核实的顺序采集
GB/T28788一2012 7.4.3可按先线状后点状的顺序采集 公路地理数据的属性结构 8 国家干线公路、省干线公路 国家干线公路、省干线公路属性结构见表1 表 宽度 字段名 类型 值域或说明 单位;字节 国家干线公路;42300 要索编码 字符型 省干线公路;4240o 路线代码 数值型 10 GB/T917一2009 公路名称 字符型 中文名称,如“京石高速公路” 20 公路等级 数值型 国道/省道 铺装材料 字符型 水泥/沥青/沙石/其他 车道数 数值型 整条公路车道总数 单/双行线 字符型 单/双 数值型 路宽 单位;mm 路面技术状况 字符型 优/良/中/次/差 8.2公路路线 公路路线属性结构见表2 表2 宽度 值域或说明 字段名 类型 单位;字节) 10 路线代码 字符型 GB/T9172009 20 路线名称 字符型 GB/T917一2009 20 起点地名 字符型 如“永安” 10 起点桩号 数值型(小数点后三位 如:100.100,表示100km十100m 字符型 如“仙桃"” 止点地名 止点桩号 数值型(小数点后三位 10 如;l05.200,表示105km+200m 晴雨通车里程 数值型 单位:km 涵洞数量 数值型 单位;个 8.3公路交叉口 公路交叉口属性结构见表3
GB/T28788一2012 表3 宽度 字段名 值域或说明 类型 单位;字节 16 交叉口代码 字符型 JT/T301 20 JT/T301 交叉口名称 字符型 路线代码 字符型 10 GB/T917一2009 交叉口桩号 数值型(小数点后三位 如:100.100,表示100km十100m 交叉路口种类 字符型 JT/T132一2003 交叉形式 字符型 JT/T132 -2003 8.4桥梁 桥梁属性结构见表4 表4 宽度 字段名 类型 值域或说明 单位;字节) 桥梁代码 字符型 15 GB/T11708规定 20 字符型 中文名称,如;“渭河大桥” 桥梁名称 桥梁分类 字符型 GB/Tl1708规定 桥梁桩号 数值型(小数点后三位 如;107.301,表示107km十301m 桥梁全长 数值型(小数点后两位 单位:m 主桥长 数值型(小数点后两位 单位;m 前引桥长 数值型(小数点后两位 单位;m 后引桥长 数值型(小数点后两位 单位;m 桥面净宽 数值型(小数点后两位) 单位;mm 桥梁设计荷载 数值型(小数点后一位 单位;吨 路线代码 字符型 10 GB/T917一2009 8.5涵洞 涵洞属性结构见表5 表5 宽度 字段名 类型 值域或说明 单位;字节 15 涵洞代码 字符型 GB/T11708规定 涵洞名称 20 字符型 中文名称,如:“泗河涵洞” 涵洞桩号 数值型 如;l00.l00,表示100km+100m
GB/T28788一2012 表5(续 宽度 字段名 类型 值域或说明 (单位:字节 路线代码 10 字符型 GB/T917一2009 涵洞类型 字符型 JT/T 1322003 单位;m 诵洞跨径 数值型(小数点后两位 涵洞净空 数值型(小数点后两位 单位;m 涵洞长度 数值型(小数点后两位 单位:m 8.6隧道 隧道属性结构见表6 表6 宽度 字段名 类型 值域或说明 单位;字节) 隧道代码 字符型 JT/T132一2003 14 20 隧道名称 字符型 中文名称,如“秦岭隧道” 路线代码 1c GB/T917一2009 字符型 隧道桩号 数值型(小数点后三位) 如:106.215,表示106km十215m 隧道分类 字符型 JT/T132一2003 隧道长度 数值型(小数点后两位) 单位;mm 隧道净宽 数值型(小数点后两位) 单位;m" 隧道净高 数值型(小数点后两位 单位;m 隧道内人行道宽 数值型(小数点后两位 单位;m1 隧道衬砌材料长 数值型(小数点后两位 单位;m 隧道安全通道数 数值型 单位:个 隧道洞口形式 字符型 JT/T132一2003 隧道断面形式 字符型 JT/T 1322003 腿道排水类型 字符型 J/T132一2003 隧道照明状况 字符型 JT/T1322003 隧道通风方式 字符型 JT/T132一2003 隧道设施分类 字符型 JT/T1322003 隧道设施类型 字符型 JT/T132一2003 8.7公路渡口 公路渡口属性结构见表7 10o
GB/T28788一2012 宽度 字段名 类型 值域或说明 单位;字节 14 渡口代码 字符型 JT/T132一2003 渡口名称 20 字符型 中文名称 路线代码 字符型 10 GB/T917一2009 渡口桩号 数值型(小数点后三位) 如:156.205,表示156km十205m JT/T1322003 渡口分类 字符型 码头数量 数值型 单位;个 最大渡运量 数值型(小数点后一位) 单位;吨 8.8交通管理设施 交通管理设施属性结构见表8 表8 宽度 值域或说明 字段名 类型 单位:字节 设施代码 字符型 JT/T132一2003 20 设施名称 字符型 中文名称 路线代码 10 GB/T917一2009 字符型 设施桩号 数值型(小数点后三位 如:170.200,表示170okm十200m 设施种类 字符型 JT/T132一2003 8.9交通安全设施 8.9.1交通标志属性结构见表9 表9 宽度 字段名 类型 值域或说明 单位;字节 交通标志代码 JT/T1322003 字符型 交通标志名称 20 字符型 中文名称 路线代码 字符型 10 GB/T917一2009 桩号 数值型(小数点后三位 如:156.106,表示156km十106m 交通标志构造 字符型 JT/T132一2003 JT/T1322003 标志支持方式 字符型 字符型 JT/T1322003 标志反光与照明
GB/T28788一2012 8.g.2交通标线属性结构见表10. 表10 宽度 字段名 类型 值域或说明 单位;字节 标线代码 字符型 JT/T132一2003 10 路线代码 字符型 GB/T917一2009 数值型(小数点后三位) 起点桩号 如:105.100,表示105km十100m 止点桃桩号 数值型(小数点后三位 如;110.200,表示110km十200m 标线宽度 数值型(小数点后两位) 单位m 标线数量 数值型 单位;个 8.9.3护栏属性结构见表11 表11 宽度 字段名 类型 值城或说明 单位:字节 护栏代码 字符型 JT/T132一2003 10 GB/T917一2009 路线代码 字符型 起点桃桩号 数值型(小数点后三位 如;112.300,表示112km十300m 8 止点桩号 数值型(小数点后三位) 如;120.100,表示120km十100m 护栏类型 JT/T132一2003 字符型 8.9.4轮廓标属性结构见表12 表12 宽度 字段名 类型 值域或说明 单位:字节 JT/T132一2003 轮廓标代码 字符型 路线代码 字符型 10 GB/T917一2009 起点桩号 数值型(小数点后三位 如;l12.300,表示112km十300m 8 8 止点桩号 数值型(小数点后三位 如;120.100,表示120km十100m 8.9.5照明设施属性结构见表13 表13 宽度 字段名 类型 值域或说明 单位;字节 照明设施代码 字符型 JT/T132一2003 10 GB/T917一2009 路线代码 字符型 桩号 数值型(小数点后三位) 如;l10.l05,表示1l0km+105m 12
GB/T28788一2012 8.g.6防眩设施属性结构见表14 表14 宽度 字段名 类型 值域或说明 单位:字节) 防眩设施代码 字符型 JT/T132一2003 路线代码 字符型 GB/T917一2009 10 数值型(小数点后三位) 桩号 如:100.100,表示100km十100m 设施分类 字符型 JT/T132一2003 8.9.7隔离栅属性结构见表15 表15 宽度 字段名 类型 值域或说明 (单位:字节 JT/T1322003 隔离栅代码 字符型 1c 路线代码 字符型 GB/T917一2009 如;l12.300,表示112km十300m 起点桩号 数值型(小数点后三位) 止点桩号 数值型(小数点后三位 如:120.100,表示120km十100m 8.9.8隔音墙属性结构见表16 表16 宽度 字段名 类型 值域或说明 单位;字节) JT/T132一2003 隔音墙代码 字符型 字符型 10 GB/T9172009 路线代码 起点桩号 数值型(小数点后三位 如:112.300,表示112km十300 止点桩号 数值型(小数点后三位) 如;l20,100,表示120km十100m 8.10公路服务设施 8.10.1公共汽车站属性结构见表17 表17 宽度 字段名 类型 值域或说明 单位;字节) 汽车站代码 字符型 JT/T132一2003 20 汽车站名称 字符型 中文名称 10 GB/T917一2009 路线代码 字符型 桩号 数值型(小数点后三位) 如;l00.l00,表示100km+100m 13
GB/T28788一2012 8.10.2服务区属性结构见表18. 表18 宽度 字段名 类型 值域或说明 单位:字节) 服务区代码 字符型 JT/T132一2003 20 服务区名称 字符型 中文名称 路线代码 10 字符型 GB/T917一2009 桩号 数值型(小数点后三位 如;105.100,表示105km十100m 8 8.10.3加油站属性结构见表19 表19 宽度 字段名 类型 值域或说明 (单位:字节 JT/T1322003 加油站代码 字符型 20 加油站名称 字符型 中文名称 10 字符型 GB/T917一2009 路线代码 桩号 数值型(小数点后三位 如:101.200,表示101km十200m 8.10.4报警点属性结构见表20 表20 宽度 字段名 类型 值域或说明 单位;字节) JT/T132一2003 报警点代码 字符型 报警点名称 字符型 20 中文名称 10 路线代码 字符型 GB/T917一2009 数值型(小数点后三位 排号 如;200,102,表示200km十102m 8.11公路出入口 公路出人口属性结构见表21 表21 宽度 字段名 类型 值域或说明 单位;字节) 出人口代码 字符型 JT/T132一2003 出人口名称 字符型 中文名称 路线代码 10 GB/T917一2009 字符型 出人口桩号 数值型(小数点后三位) 如;200.302,表示200km十302m 14
GB/T28788一2012 8.12公路收费站 公路收费站属性结构见表22. 表22 宽度 字段名 类型 值域或说明 单位;字节) 收费站代码 字符型 14 JT/T132一2003 收费站名称 字符型 20 中文名称 10 路线代码 字符型 GB/T917一2009 收费站桩号 数值型(小数点后三位) 8 如;l20.100,表示120km十100m 收费站类型 字符型 收费路段/桥梁/隧道/渡口/道 收费站性质 字符型 T/T132一2003 8.13公路控制点 公路定位控制点属性结构见表23 表23 宽度 字段名 类型 值域或说明 单位;字节) 控制点代码 字符型 JT/T412一2000 20 控制点名称 字符型 中文名称 路线代码 字符型 10 GB/T917一2009 控制点类型 字符型 基准点/参照点/主要控制点 控制点等级 字符型 JT/T412一2000 15 如“3375654. .3",单位;m 控制点x坐标 数值型(小数点后三位) 15 如“3855663.232”,单位;m 数值型(小数点后三位 控制点Y坐标 控制点Z坐标 数值型(小数点后三位 15 如“34.351”,单位;m 8.14 公路沿线村镇 公路沿线村镇属性结构见表24 表24 宽度 字段名 类型 值域或说明 单位;字节 村镇代码 字符型 GB/T101l4 村镇名称 20 字符型 中文名称 路线代码 字符型 10 GB/T917一2009 15
GB/T28788一2012 8.15公路沿线地下设施 公路沿线地下设施结构见表25 表25 宽度 字段名 类型 值域或说明 单位:字节 字符型 地物代码 JT/T 1322003 字符型 地物名称 20 中文名称 10 路线代码 字符型 GB/T9172009 地物桩号 数值型(小数点后三位 如:107.303,表示103km十303 公路地理信息采集与更新技术 公路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和更新可以采用移动道路测量系统进行,也可采用GPs人工外业测量、 航空摄影测量等方式进行 使用移动道路测量系统进行公路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应按第10章的规定执 行 采用GPs人工外业测量应遵循GB/T18314一2009和JTJ/T066;采用航空摄影测量采集公路地 理信息按照JT065一1997执行 移动道路测量公路地理信息采集与更新 10 作业流程与模式 10.1 10.1.1作业流程 使用移动道路测量系统进行公路地理信息数据采集作业流程见图1 收集任务资料 收集测区资料 准备工作 编写工作流程 配备校准设备 外业踏助 架设差分GPS基站 流动站紧集 野外数据采集 基准站采集 内业数据处理 提交成果 图 10.1.2外业作业模式 10.1.2.1GPS基准站模式;根据测量任务可选择的GPs基站模式包括自由基准站模式、双基准站模 式、单基准站模式和流动基准站模式 GPS基站模式应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灵活选取 如果条件允 16
GB/T28788一2012 许,宜使用含差分台的单基准站模式设基站 10.1.2.2流动站数据采集作业模式;数据采集作业标准人员配置以下人员:;作业组长前座作业员、后 座作业员和司机: 作业组长;根据作业流程,指挥相关人员按照作业流程的规定开启相关硬件、软件系统;负责作 a 业管理,即按照作业计划,指挥测量小组分步完成测量工作;系统监控,实时观察各个分系统 CCD,GPS,DR等)的工作状态,记录和处理测量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协调各作业人员的工作, 对车辆路线的变更等做出决定 前座作业员:系统采集软件的启动、配置,关闭:完成软件采集工程配置,使软件处于等待采集 状态;负责属性面板和麦克风音频属性记录 当车正好经过待记录地物时即行车方向与地物 ),通过完成属性面板和麦克风完成属性输人 与车的连线正交时 后座作业员;系统采集软件的启动、配置,关闭;完成软件采集工程配置,使软件处于等待采集 状态;负责属性面板的记录 司机根据作业流程要求,在作业组长的指挥下,按照要求的迷度驾驶车辆,应注意交通安全 根据作业计划行车草图行驶,并在作业组长的指挥下,处理特殊条件下车辆变更行驶;按照作 业要求的车行驶速度和要求驾驶 10.1.3内业作业模式 内业作业采取流水线作业,进人测图后,采取多个作业员分作业区、段进行 10.2数据采集 10.2.1数据采集流程 使用移动道路测量系统进行公路地理信息外业数据采集流程见图2 测区明确 测量路线设计 测区炒 外业准备 基准站位置设计 基站架设 设备准备 基站数据采集 流动站数据采集 采集结束 第二/第一基站开始呆集 流动站数据备份 第一/第二基站数据备份 基站数据备份 外业结束 图2 10.2.2资料收集 10.2.2.1大地控制点资料收集应包括以下要求和内容 收集作业区内国家高精度GPSA,B级网点资料,用于建立GPS基准站; a 17
GB/T28788一2012 b GPS跟踪站资料 测区GPS差分广播站分布资料 10.2.2.2地图资料收集应包括以下要求和内容 用于制作工作计划和导航的小比例尺地图资料;l:50000、l:100000,1250000地形图, a 最新的交通图册或省级公路图册; b) :10000和1:5000或更大比例尺的地形图,用于精度检查; e)测区已有的大比例尺地形图,用于公路地理信息采集用的背景底图 d)测区影像资料:测区最近影像(航卫片)资料 数字影像要求应具有地理参考信息.格式为 Bitmap或GeoTf格式 10.2.2.3交通资料 收集和第7章内容相关交通资料,主要是有关公路的属性(名称,等级,宽度、铺装材料等)和附属设 施属性 对作业区进行测前踏勘以掌握更多信息 10.2.3资料分析 10.2.3.1分析测区已有的大地控制点资料,确定测区GPs基站控制点布设方案,确定控制方式,确定 GPS基站模式 10.2.3.2用交通图册和1:50000、l:100000、l:250000地形图制定好工作计划,同时将行车线路 和新增的线路标注在1;50000的地形图上 10.2.3.3将收集到的公路属性资料标注在1:50000的地形图上,待数据采集完后进行处理时作为 背景底图层便于属性数据的编辑、修改与更新 10.2.3.4将大比例尺的地形图与影像资料进行配准叠加,用于外业调绘数据的背景底图标绘 10.2.3.5利用交通部门每年统计的最新资料,对公路按等级进行分类,将新增的公路分类统计出来, 用于公路地理信息数据更新方案制定 10.2.4作业准备 10.2.4.1作业计划 10.2.4.1.1测量工作计划;在熟悉测区地理分布、测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测量技术任务书要求、 测区范围、测量人员情况和测量时间要求,在交通图册与小比例尺图上制定出每天的外业测量计划,人 员的分工,并形成每天的行车计划草图 同时,行车计划还要考虑环境、天气情况,尽量避免遮挡、,逆光 和雨雪天作业情况 10.2.4.1.2外业作业模式计划:根据测区GPs控制网的分布确定采用广播基站还是单独架设基站 如果需要单独架设基站,根据测区大小选择单基站或双基站模式 基站控制计划;根据测区范围、测区控制点的分布,划分各基站控制范围 结合测区测量 计划,制定出每天基站架设计划 10.2.4.1.4测量后勤计划:结合每天的测量计划,结合测区服务设施的分布,制定出测量后勤计划,包 括测量行车许可、饮食,充电点等 10.2.4.2测量设备准备和系统检查 测量设备硬件准备,确认系统为可作业状态 10.2.4.2.1 充电:在测量工作前,应对测量车电源充电,以保障系统8h工作状态供电量; a b)车辆检查针对车辆安全行驶的各项检查,包括燃油、车闸、行车证、车辆状况等 18
GB/T28788一2012 10.2.4.2.2GPS基站准备,包括电池,存储器并设置好工作参数(如采样率等) 10.2.4.2.3流动站准备,确认系统连接无误 10.2.4.2.4车载硬件设备状态检查:通过常规通关电操作车载硬件设备,确定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 态整理存储设备,确认充足的存储空间 10.2.4.2.5检查系统软件:依次打开各采集软件,确认各软件正常工作 10.2.4.3系统性能检查 根据公路地理信息采集的精度要求,每隔四个月应对测量设备系统实施一次系统性能检校工作,系 统检校工作应在专业的测量控制场中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并计算出系统检校参数 10.2.5数据采集规定 10.2.5.1基准站架设及要求 10.2.5.1.1GPS基准站要求架设地点无遮挡,脚架要固定,稳定性好 10.2.5.1.2GPS基准站要求严格整平、对中,对中误差小于5mm 量测天线高,天线高量至0.001m 并填好基准站记录手册,参见附录A 10.2.5.1.3按照调度计划开机,关机和下载数据 10.2.5.2行驶要求 10.2.5.2.1车辆的行驶速度控制在80km/h以内;在公路拐弯处应减缓速度,要求车速不大于 20km/h 车速的选择参见表26: 表26 采样间隔单位:Hz) 车速单位;km/h 公路等级 基准站 流动站 10 60GB/T28788一2012 行数据采集 10.2.5.3.5采集作业完成后,将采集数据拷贝至移动存储介质,依次关闭各硬件设备,关闭系统电源 10.3数据处理 10.3.1数据处理流程 使用移动道路测量系统进行公路地理信息采集的数据处理流程见图3 10.3.2数据导出与组织 数据导出 0.3.2.1 外业采集数据通过外挂移动硬盘从车载系统上导出 10.3.2.1.1 10.3.2.1.2移动存储介质的容量大于90G 10.3.2.2数据组织 10.3.2.2.1外业采集数据按工程组织,各类数据根据类型分目录存储 10.3.2.2.2目录组织如图4 GPS差分处理 GPs/DR集成处理 工程名 格式转换 工程信息 地图 影像地理参考 图像 属性采集 空间 立体测图 属性 数据编辑 临时 图幅整理 成果输出 图3 图4 10.3.2.2.3系统工程目录ProjeetName 工程目录命名以工程创建的时间命名 该目录下存放在不 同的软件下生成的工程管理文件 10.3.2.2.4项目信息目录ProjectInfo 存放系统所有的参数文件,包括系统相机参数文件即内方位 参数文件,系统检校参数文件;本目录下还可存放关于工程的其他信息,如工程区航空遥感影像、控制信 息等 10.3.2.2.5测区矢量图目录Map 存放项目生成的各种矢量文件,符号库、小比例尺地形图、行车草 图和轨迹图 空间数据目录Spatial 存放GPs空间定位数据和存放定姿数据文件 属性数据目录Atribe 存放外业采集的属性数据库文件 0.3.2.2.8 影像文件目录Ime 存放系统外业采集的影像数据和影像索引文件 10.3.2.2.9临时文件目录Temp 存放系统运行产生的临时文件 20
GB/T28788一2012 10.3.3内业数据处理 内业数据处理包括GPS差分处理,GPS/DR集成处理,坐标转换、影像属性地理参考、立体测图、属 性采集与矢量编辑以及标准空间数据转换 10.3.3.1GPs差分处理 GPS差分处理如图5: 流动站原始灰测数据 GPS基站控制点 生成残测文件、导航文件 GP基站数据 GPS差分处理 WGS84坐标文件 转换成高斯平面坐标文件(1980两安坐标系 图5 10.3.3.2GPs/DR集成处理 GPS/DR集成处理如图6 DR原始观测数据 GPs差分数据 GPs/DR集成处理 定位定交数据 图6 10.3.3.3立体影像地理参考处理 立体影像地理参考处理如图7: cCD影像 触发数据文件 属性数据库 彬像格式转换(BMPtoJPG 定位定姿数据 影像地理参考 属性地理参考 影像地理索引文件 地理参考属性库 图7 21
GB/T28788一2012 10.3.3.4测图与矢量编辑 10.3.3.4.1 数字影像立体测图要求如下 按照公路地理信息数据采集的内容,在数字影像立体像对上进行测量解析 测量可按照面状 a 对象、线型对象、点状对象采取流水线模式作业 b数字影像立体测图在专业的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上完成 10.3.3.4.2矢量编辑要求如下 矢量编辑包括对结点、独立地物点的增加,删除、移动等;对线的分割,求交、扩展、平行线、增加 a 和删除等;对弧段的增加,删除、移动和光滑等 在具体图形编辑时可基于比例尺1:10000地形图操作,最大放至比例尺1:5000 b 10.3.3.4.3属性录人要求如下 属性录人结合外业采集属性数据库、音频数据、视频数据、影像数据和公路设计资料、测区已有 a 搜集的小比例尺地形图、航空遥感影像和交通图进行;各类数据相互关联,相互补充,形成完成 的属性录人数据源 b)属性录人在专业属性录人软件上完成 10.3.3.4.4属性编辑要求如下 根据属性内容表,确定各地物类要素的结构、字段名、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同时,根据要求创建、删 除属性表,增加字段、修改字段、删除字段等 10.3.4系统检校 系统检校要求如下 a)用于公路地理信息数据采集的移动道路测量系统需定期进行系统检校,获取系统测量参数; b)系统检校在控制场中进行,控制场要求保持相对稳定; e)控制场有足够的深度,要求深度大于高度的一半 d控制场中控制点要求分布均匀 a 控制场中控制点的标志应便于测量和影像识别 可采用对顶三角标志或圆标志,其中圆标志 应标示圆心用于测量,且保证标志在影像上有足够多的像素供提取; 控制场测量采用角度测量前方交会的方法,测量精度视检校距离而定,距离越近,要求标志点 的精度越高,一般要求控制点误差不超过1 mm 系统检校可采用一步检校法或分步检校法 其中一步检校法可一次性完成相对检校和系统绝 对检校工作;分步检校法则在相对检校的基础上完成系统的绝对检校 检校计算采用空间后 方交会进行 11质量检查和成果验收 11.1成果质量检查 基本质量检查 原始资料的质量;检查原始资料的正确性、现势性、完整性 硬件性能:系统硬件输出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元数据的质量;对元数据进行逐项检查,看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文档的质量;检查文档填写内容是否完整、正确 数据质量:数据的精度与完整性 1.1.1.6产品归档检查:检查各种数据资料、图形资料,文档资料是否齐全;检查存储数据的介质和规 心
GB/T28788一2012 格是否符合要求;检查备份的数量;检查数据是否可用,文件组织,文件命名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11.1.2几何数据质量检查 11.1.2.1精度检查;检查数学基础,平面精度是否满足需要;检查各要素是否与本图图廓线严格吻合; 检查与相邻图幅要素是否全部接边、属性值是否一致、有向要索的方向是否一致 1.1.2.2图形质量检查;检查线划的光滑、粗细、清晰情况是否满足需要;要素间的关系是否合理,有 无地理性矛盾;符号配置、图面整饰、注记是否正确无误 1.1.2.3方向问题检查;检查有向点、有向线的方向是否正确 11.1.3属性数据质量检查 11.1.3.1编码检查;检查各层编码是否正确 11.1.3.2属性及拓扑关系检查检查每一个属性表,检查属性项的名称,类型、长度、顺序是否符合 规定要求,有无遗漏;检查属性值是否正确 检查每个层是否建立了相应的拓扑关系 1.1.3.3语义质量检查;将数据本身或者是这个数据的抽样数据与现实数据相比较或通过检查数据 集的成果是否与规格书、设计书中所定义的标准相符合,来判断这个数据集的质量 11.2成果验收 11.2.1成果验收的原则 成果验收按GB/T183162008的原则制定项目的检查验收计划 交送验收的成果包括野外观测 记录手薄、观测数据、计算成果数据)及备份(光盘、磁盘),内容与数量应齐全、完整,各项注记、整饰 符合要求 11.2.2成果验收的内容 成果验收内容如下 起算控制点、基准点数据是否正确; a b)数据采集作业过程是否规范 原始记录和数据采集是否完备; 补测和重测以及数据删除是否合理; 处理过程是否正确、合理 计算结果检核是否正确,数据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各项精度指标是否达到要求 g 属性项是否齐全、正确; h 各种操作是否严格按规定执行 11.2.3 上交资料 公路地理信息数据成果验收规定提交如下资料 a)项目设计书 外业观测记录;原始数据记录的存储介质、测量手薄、工作记录等, D 原始数据:G;PS流动站,基准站的原始数据;用移动道路测量系统采集公路地理信息时需提交 立体影像文件、音视频文件等原始数据;采用航空摄影测量采集公路地理信息时需提交航空影 像资料; 成果(公路地理信息数据)光盘 d 技术总结资料 e 23
GB/T28788一2012 附 录A 资料性附录 GPs基准站记录手册 GPs基准站记录手册格式见表A.1 表A.1Gs基准站记录手册 文件名 年 月 基准站号 基准站名 天气情况 记录员 开机时间 时段号 关机时间 同步观测流动站名 T2 T 天线高/m T=(T1十T2十T3十T4)/4= T3一 T4一 同步观测基准站名 备注 24
GB/T28788一2012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公路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外业工作手簿 公路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外业工作手簿格式见表B.1 表B.1公路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外业工作手簿 测量开始时刻 测量结束时刻: 气温 天气: 硬件状态 检查: 记录: 计算机 电压/V 电源 电流/AN CCD相桃 基站 软件状态 检查 记录 故障及处理 司机. 基站 作业员: 协调

公路地理信息数据采集与质量控制GB/T28788-2012

一、简介

公路是国家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公路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和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规范公路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和质量控制,推动公路信息化建设,国家制定了《公路地理信息数据采集与质量控制》(以下简称《标准》)。

二、标准内容

《标准》主要涉及公路地理信息数据采集的方法和质量控制的要求,其中包括以下内容:

  • 公路地理信息数据采集的原则和方法;
  • 公路地理信息数据质量控制的要求,包括数据精度、完整性、一致性等方面的要求;
  • 公路地理信息数据的分类和编码体系;
  • 公路地理信息数据的存储、管理和更新要求。

三、标准要求

《标准》对公路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和质量控制作出了具体要求,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 采用统一的数据采集方法和工具,确保数据的可比性和一致性;
  •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进行实地测量和验证,保证数据的精度和完整性;
  • 建立公路地理信息数据的分类和编码体系,便于数据的管理和应用;
  • 建立公路地理信息数据的质量控制体系,通过数据检验和纠错等方式,保证数据的高质量。

四、应用价值

《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提升公路地理信息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促进公路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同时,该标准也为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提供了规范化的指导和支持,为公路交通的安全管理和智能化服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五、总结

公路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和质量控制是公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于提升公路交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为公路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管理、应用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促进了公路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石灰石及白云石化学分析方法第4部分:氧化铁含量的测定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石灰石及白云石化学分析方法第4部分:氧化铁含量的测定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石灰石及白云石化学分析方法第4部分:氧化铁含量的测定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编号:GB/T3286.4-2012。石灰石及白云石化学分析方法第4部分:氧化铁含量的测定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共有13页,发布于2013-05-012012年第28号公告
真空技术真空镀膜层结合强度测量方法胶带粘贴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真空技术真空镀膜层结合强度测量方法胶带粘贴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真空技术真空镀膜层结合强度测量方法胶带粘贴法的编号:GB/T28786-2012。真空技术真空镀膜层结合强度测量方法胶带粘贴法共有10页,发布于2013-03-012012年第28号公告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