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5505-2010

海洋渔业船舶系泊、航行及捕捞试验通则

Generalprovisionsforprogrammingmooring,seatrialsandfishingofseagoingfisheryvessel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海洋渔业船舶系泊、航行及捕捞试验通则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海洋渔业船舶系泊、航行及捕捞试验通则的编号:GB/T25505-2010。海洋渔业船舶系泊、航行及捕捞试验通则共有67页,发布于2011-07-012011-07-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U15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47.020
  • 实施日期2011-07-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67页
  • 文件大小905.20KB

以图片形式预览海洋渔业船舶系泊、航行及捕捞试验通则

海洋渔业船舶系泊、航行及捕捞试验通则


国家标准 GB/T25505一2010 海洋渔业船舶系泊、航行及 捕捞试验通则 Generalprovisionsforprvgrammingmooring,seatrials andfishingofseagoingfisheryvessel 2011-01-10发布 2011-07-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5505一2010 目 次 前言 范围 -般要求 系泊试验 锚装置及锚机试验 舵装置及舵机试验 渔捞机械试验 起重设备试验 3.4 系缆装置试验 救生设备试验 舷梯装置试验 3.8门、窗、舱口盖及其他开口的关闭装置试验 3.9探火及失火报警系统试验 3.10灭火系统试验 舱底系统及油污水滤油设备试验 3.11 3.12 压载系统试验 3.13供水及甲板疏排水系统试验 3.14卫生排泄系统和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试验 通风系统试验 3.15 3.16 空 气压缩机和压缩空气系统试验 3.17滑油、燃油及冷却系统试验 3.18 燃油及滑油分油机试验 2 3 .19辅锅炉试验 3.20 制冷系统试验 13 15 3.21空调系统试验 15 3.22推进系统试验 3 23辅柴油机试验 3.24发电机试验 3.25应急发电机试验 3.26配电装置试验 3.27拖动电机及控制装置试验 蓄电池组及充放电控制装置试验 28 3 3.29主、应急照明及诱鱼灯系统试验 20 3.30电取暖器、电空调器,电风扇试验 20 3.31船内通信及信号装置试验 20 3.32无线电通信设备试验 21 3.33助渔、助航设备试验 3.34 23 信号设备试验
GB/T25505一2010 24 3.35系柱拖力试验 航行试验 214 24 船舶性能试验 25 4.2操舵试验 26 抛锚试验 21 推进系统试验 28 辅锅炉试验 28 4.6海水淡化装置试验 28 柴油发电机组试验 2s 无线电通信设备试验 助渔、助航设备试验 2: 30 捕捞试验 -般数求 30 30 拖网渔船试验 5.3围网渔船试验 30 其他作业方式渔船试验 31 5.5其他设备试验 31 附录A(资料性附录)试验记录报告格式 32 附录(资料性附录)渔船起重设备安全工作负荷(swL)的确定 63
GB/T25505一2010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渔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7)归口 本标淮起草单位;山东渔业船舶检验局、渔业船舶检验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怒涛、魏广东、宁乾冰、姜朋乐、赵景涛、史本建、张华忠、李瑞华
GB/T25505一2010 海洋渔业船舶系泊、航行及 捕捞试验通则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洋渔业船舶(以下简称渔船)系泊、航行及捕捞试验的一般要求、试验条件,试验项 目及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造的船长不小于24m的柴油机动力渔船,其他船舶可参照执行 -般要求 2.1新建渔船的试验应在满足本标准规定的试验条件时进行 2.2首制渔船航行试验前应进行倾斜试验,其倾斜试验报告和完工稳性计算书应经验船部门批准 航 行试验应在消除了系泊试验中发现的故障、缺陷后进行 2.3每一船厂建造的同型第一艘或第一对捕捞作业渔船,应进行捕捞试验;捕捞试验应在消除了航行 试验中发现的故障,缺陷后进行 2.4每个项目的试验结果应符合适用的规则、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2.5试验中使用的测试设备和仪器应经国家质检部门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系泊试验 3.1锚装置及锚机试验 3.1.1试验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方可进行锚装置及锚机试验 a)锚机及其系统、锚链、锚、弃链器、止链器、摩擦鼓轮等安装合格; b) 安全阀、减压阀及过载保护校验合格 3.1.2试验项目 3.1.2.1锚机空载运转试验 3.1.2.1.1液压锚机进行正、倒车全速连续运转30min,试验时每隔5nmin正,倒车变换一次,观察传 动装置及各运转部件有无异常发热及敞击现象,检查液压系统的工作情况 3.1.2.1.2电动锚机进行正、倒车连续运转各15min,观察运转部件有无异常发热和敲击现象,检查 电气控制设备各档调速和电磁制动器是否可靠,对防水型电动机尚应检查放水孔和空间加热器的工作 情况,如为直流电动机尚应检查其换向情况 运转中离合五次,观察各运转部件及传动装置有无异常发热 3.1.2.1.3机械式锚机连续运转30min 和振动现象 人力起锚机做人力转动试验,检查各转动部件的工作情况 锚设备的效用试验 将锚分别抛出,在抛错过程中用制动器刹车两次,然后用锚机将错收起,检查离合器操纵的 方便性、刹车装置工作是否可靠,以及锚链和卸扣通过锚链筒、止链器和链轮的情况,锚链在链轮上应无 跳链和扭曲现象;并检查止链器位置是否正确以及锚收回后锚爪与船壳的贴合情况 3.1.2.2.2检查错链冲水装置的工作情况 3.1.2.2.3检查应急人力起锚装置的效能 试验时将锚及错链拉起的长度应大于2m
GB/T25505一2010 3.1.2.2.4在每根锚链装人锚链舱时,检查锚链标记及其末端系固情况并做弃锚装置脱钩试验;锚链 收起后检查在锚链舱内的堆放情况 3.1.2.2.5机械式起锚机检查卷索滚简的工作情况 3.1.2.2.6对于人力起锚装置,检查起锚的效能,有条件时测量在操纵手柄上施加的力 3.1.3试验记录 试验记录内容及表格如下 电动锚机试验时应记录空载各档的转速、起动电流、工作电流和电压,试验前后,分别测量记录 电动机及电气控制装置的冷、热态绝缘电阻 b)液压锚机试验时,应记录转速和工作压力 c)试验记录报告格式参见表A.1,表A.2 3.2舵装置及舵机试验 3.2.1试验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方可进行舵装置及鸵机试验 a 舵机及操舵系统安装完好; b) 液压系统的溢流阀、缓冲阀、程序阀等按技术要求调试完毕 e安全阀校验合格; d)操舵装置的报警系统模拟试验(包括动力源失电、断相、过载、控制电源失电、油泵失压、油柜 低液位等)合格 3.2.2试验项目 电动、电动液压或柴油机驱动(简称机带)液压舵机应进行不少于30min的空载运转试验,并 3.2.2.1 做如下检查 检查舵角指示器与舵叶之间的误差,检查时自中间位置向两舷转舵,舵角每增加5"核对一次 a 并作记录 误差值要求如下 舵机实动角0°时,不得超过0.5"; 1) 2) 舵机实动角0"5"时,不得超过1.0"; 3) 舵机实动角5"35"时,不得超过1.5" b检查舵角电气限位器动作及机械限位器安装位置的正确性 3.2.2.2电动、电动液压或机带液压操舵装置应进行连续操舵试验,试验要求如下 a)试验时每路电源、每套控制系统及每套动力源均应连续使用不少于30min; b 试验时检查操舵装置的电气设备、液压泵及液压系统的工作情况,检查电动机的换向(对直流 电动机,轴承温升及振动情况,检查液压泵等主要元件是否有异常响声及液压系统有无泄漏 现象 连续操舵试验时应在0"-左(右)35"->0°" 一右(左)35"->0"交替进行,并应不小于10个循环 试验时,初步测定自一舷35"转至另一触30"所需时间 3. .2.2.3电动或电动液压舵机应在驾驶室和舵机室分别作操舵效用试验 2. .2.4机带液压舵机应进行各机带液压泵的转换试验 33 33 .2.2. .5 如设有辅助操舵装置时,应进行主辅操舵装置转换试验,并以辅助操舵装置进行操舵 15min 33 2. 2. 6 对有独力应急电源的舵机,应进行应急电源操舵试验、自动起动及自动供电试验 3.2.2.7人力操舵装置左,右满舵试验各操作三次,舵叶自0"至右左)满舵,舵轮圈数应符合设计要 求,一般不超过八圈 3.2. 3 试验记录 试验记录内容及表格如下:
GB/T25505一2010 电动或电动液压舵机连续试验时应记录电动机的起动电流、工作电流、电压、转速,测量记录电 动机,电气控制设备的冷,热态绝缘电阻,测量记录液压缸的油压等,对于机带液压舵机尚应记 录发动机转速 b)试验记录报告格式参见表A.3 3.3渔捞机械试验 3.3.1试验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方可进行渔捞机械试验 渔捞机械设备安装合格 a) b 液压系统的溢流阀、缓冲阀、程序阀等按技术要求调试完毕,安全阀校验合格 3.3.2试验项目 3.3.2.1 空载运转试验 各种渔捞机械正,倒车连续运转各30min,试验过程中离合,换向各三次,检查各运动部件 3.3.2.1.1 及轴承温度是否正常;绞机排绳器的离合,运行,自动换向是否灵活,平稳 3.3.2.1.2液压渔捞机械在试验过程中应检查各档转速、压力及液压系统中各元件是否有异常振动 噪声和泄漏现象 电动渔捞机械在试验过程中应检查电动机的调速(对直流电动机)和制动是否可靠 机械式渔捞机械应检查各传动和运转部件的工作情况 3.3.2.1.4 3.3.2.1.5安全保护装置,报警装置做模拟试验 3.3.2.2负荷试验 起网机应做额定负荷起网试验,条件受限制时,允许用吊重试验代替 3.3.2.2.1 3.3.2.2.2绞机应按额定负荷进行绞收钢索试验,条件受限制时允许用其他有效的方法加载试验 电动与机械式绞机的负荷试验允许用吊重法,但当负荷大于吊杆的安全工作负荷时应采取 有效的安全措施或用其他设备替代 3.3.2.2.4液压式绞机允许用其制动装置刹车加载试验,试验三次,每次停留时间不超过2min 应 检查在额定负荷工况下绞机工作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3.3.3试验记录 试验记录内容及表格如下: a)电动渔捞机械应记录各档转速,起动电流、各档工作电流及电压,测量记录电动机及电气控制 设备的冷、热态绝缘电阻; b 液压式渔捞机械应记录工作压力及转速,负荷试验前后油温 c)试验结束后测量记录各轴承温度; d 试验记录报告格式参见表A.4 3.4起重设备试验 3 4.1试验条件 起重设备安装合格 3.4.2试验项目 33 4 .2.1吊杆装置或吊杆式起重机的试验 3.4.2.1.1每台绞车应在空载情况下做30min正、倒车试验,试验时每隔5min正,倒车变换一次 3 4.2.1.2每根吊杆在吊重试验前进行升、降动作试验,检查吊杆升降装置是否可靠 3 .4.2.1.3试验时,吊杆应处于设计规定的仰角位置,试验负荷为安全工作负荷(SwL)的1.25倍,安 全工作负荷(swL)的确定参见附录B. .4.2.1.4将吊杆调整到设计的角度,使用经过称重或具有质量证明的重物悬挂于吊钩或吊具上,吊 离甲板一定高度,保持悬挂时间不少于5 min
GB/T25505一2010 3.4.2.1.5慢速升、降重物,并进行制动试验 制动试验在负荷下降3m距离时进行,试验不少于 两次 3.4.2.1.6将吊杆连同试验负荷在设计所允许的最大角度向左、,右两舷方向慢回转或摆动,不少于 两次 3 4.2.1.7吊杆连同试验负荷进行缓慢变幅操作,不少于两次,变幅范围应不超过设计规定 3 4.2.1.8吊杆装置或吊杆式起重机如设有负荷指示器或超负荷保护装置则应进行校核或动作试验 3 试验后应检查吊杆,卸扣,眼板、钢索、滑轮、吊钩等是否有异常磨损及变形情况 3 人字形吊杆的试验 3.4.2.2.1装有动力滑车的人字形吊杆,应在动力滑车上加挂相当于1.25倍安全工作负荷(SwL)重 物的情况下做变幅试验不少于两次,变幅过程中应急停两次 3 试验后应检查吊杆、钢索等是否有异常变形或损坏 3 起重机的试验 3.4.2.3.1每台起重机应按3.4.2.1.3规定的试验负荷进行试验 3.4.2.3.2负荷试验前,应进行变幅、回转、制动、仰角限位的空载试验,对可行走的起重机应进行空载 行走试验,检查起重机系统是否处于有效的工作状态 试验应使用具有质量证明的重物 臂架应放置在设计的最大臂幅位置 试验时将重物悬 3 挂于吊钩或者吊具上进行,重物吊离甲板后保持悬挂时间不少于5rmin 3 重物悬挂时,起吊稳定后应无明显 无明显下滑移动 4.2.3.5重物悬挂试验后,起重机应在试验负荷下进行慢速起升、回转和变幅试验 同时还应进行 3 起升、回转和变幅机构的制动试验,可行走的起重机尚应在试验负荷下进行慢速全程行走试验 对具有不同臂幅对应不同安全工作负荷的起重机,一般应在各个不同臂幅对应的各个试验 3 负荷下进行试验,对要求减少中间臂幅试验负荷的试验,应予以特别考虑 3.4.2.3.7对有超负荷保护装置,超力矩保护装置的,应进行动作试验 3.4.2.3.8液压起重机如无法起升全部试验负荷时,可适当减少试验负荷进行试验,但在任何情况下 所采用的试验负荷应不少于1.1倍安全工作负荷(swL) 3.4.2.3.9起重机经超负荷试验后,应进行安全工作负荷下的操作试验,试验起升,回转和变幅的各档 运转速度以表明运转情况,超负荷效能,负荷指示器和限位器等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3. .4.2.3.10起重机试验后,应进行全面检查是否有变形或其他缺陷存在 3. 4.2.4门桅的试验 3. .4.2.4.1门枪的试验负荷为1.25倍安全工作负荷(SwL),除按3.4.2.1.4、3.4.2.1.5试验外,尚 应将吊起的试验负荷以设计所允许的最大角度或以实际作业时的角度向船首、尾方向作摆动试验往复 三次 3. .4.2.4.2试验后应检查各部件有无永久变形及损坏现象 3 4 .2.5天索吊的试验 3 .4.2.5.1试验负荷按3.4.2.1.3的规定 " .4.2.5.2试验前,应检查天索、滑车、吊钩、转环等设备是否处于有效的工作状态 .4.2.5.3试验所使用的重物应具有质量证明 将重物悬挂于吊钩上,重物吊离甲板后,保持悬挂时 间不少于5min 33 4.2.5.4保持悬挂试验认为合格后,尚应进行慢速升降重物及绞车的制动试验 3.4.2.5.5按设计要求做重物的移动和摆动试验 3.4.2.5.6试验完毕后,应全面检查各部件是否有变形或其他缺陷存在,不允许出现永久变形或损伤 3.4.2.6工作艇收放试验 工作艇收放试验参照3.6的规定进行
GB/T25505一2010 3.4.2.7标记 试验结束后,应将安全工作负荷(SwL)(参见附录B)醒目地标在起重设备上 3.4.3试验记录 试验记录内容及表格如下 a)测量并记录各起重绞车空载试验时的各档转速,起动电流和工作电流 b 测量并记录液压泵工作压力、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转速; 测量并记录电动机的转速及工作电流、电压,测量并记录电动机及控制设备的热态绝缘电 c 阻值; d)试验记录报告格式参见表A.4一表A.7 3.5系缆装置试验 3.5.1试验条件 系缆装置安装合格 3.5.2 试验项目 系缆机做空载运转试验 3.5.2.1 3.5.2.2电动系缆机中速正、倒车运转至少15min(交流电动机按工作定额进行),试验过程中正、倒 车每隔1min变换一次 3.5.2.3液压系缆机全速正、倒车连续运转至少30min,试验过程中正、倒车每隔3min变换一次 3.5.2.4检查各运动部件应无异常发热,液压系统应无泄漏;检查电动机及电气控制设备的工作情况 3.5.3试验记录 试验记录内容及表格如下 a)测量记录液压泵工作压力,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转速; b) 记录电动机启动电流、工作电流、电压及转速 e)记录电动机、控制设备的冷、热态绝缘电阻值, 试验记录报告格式参见表A.4 d 3.6救生设备试验 3.6.1试验条件 救生设备的布置,安装、种类和数量,应符合设计图样要求 3.6.2试验项目 3.6.2.1救生艇和救助艇收放试验 3.6.2.1.1每艘新的吊架降落式救生艇和救助艇,加载至最大工作负荷的1.1倍,通过释放装置将其 释放下水,艇放到接近水面时,试验其脱钩装置,进行艇推进装置的起动运转试验 3.6.2.1.2对自由降落式救生艇,应加载至最大工作负荷的1.1倍,在船舶正浮及最轻载航行水线的 状态下,将其安全降落下水 3.6.2.2救生艇和救助艇收放装置试验 3 6.2.2.1艇绞机空载运转不少于30min,工作应正常 6. 2. .2.2吊艇架转出舷外试验;试验每副吊艇架,在船舶正浮状态下,当艇载有艇员相当重量(一般 3 为四人,每人按82.5kg计)时,能按照放艇操作程序,操纵艇绞机将艇转出舷外 3.6.2.2.3满载试验;艇满载额定乘员及属具的代替荷重(质量分布应均匀,每人按82.5kg计),操纵 甲板上的降放控制器将其释放 3.6.2.2.4加载降落试验仅指制动器);在正常满载基础上,再加上10%的负荷,操纵甲板上的降放 控制器将其降落 当达到最大降落速度时,进行紧急制动 3.6.2.2.5检查并试验降落装置的手动与电动联锁装置,确认手动和遥控降落装置处于有效状态 3.6.2.2.6回收试验:艇装置和艇绞机进行回收艇的试验,按操作程序将艇回收到存放位置 检查吊
GB/T25505一2010 艇架、吊艇索的复原情况及限位开关、联锁装置动作是否可靠 3.6.2.2.7对艇筏降落站和登乘处所由应急电源供电的应急照明及弃船警报系统进行效用试验 3.6.2.2.8露天设置的艇绞机制动器,在进行上述试验时,应在制动器上洒水,以试验在不良天气情况 下的工作是否可靠 3.6.2.2.9手动放艇装置做效用试验,检查其工作是否可靠 3.6.3试验记录 试验记录内容及表格如下 记录船舷与救生艇中部舷边缘之间的距离、试验负荷、降落及回收艇的速度; n b 测量记录艇绞机的起动电流、工作电流及冷、热态绝缘电阻值; 测量记录艇纹机降落回收救生艇、救助艇的迷度 c d试验记录报告格式参见表A.8 3.7舷梯装置试验 3.7.1试验条件 触梯装置安装应符合设计图样的要求 3.7.2试验项目 3.7.2.1触梯强度试验.舷梯强度试验时,般梯和水平线夹角不超过60 在单数踏步放置150ke负 荷或每一睛步放置75kg负荷及下平台上放置150k区负荷在上平台放置300kg负荷,放置15min后 卸去负荷,舷梯应无永久变形、裂纹及卡住现象,舷梯各旋转部分仍应转动灵活 3.7.2.2舷梯收放翻梯试验;进行空梯的翻梯,放下、吊起试验三次,同时检查舷梯翻转装置收放的灵 活性及限位开关和制动器工作是否可靠 3.7.3试验记录 试验记录内容及表格如下 a)试验时记录电动机电流、电压、转速; 试验后测量记录电动机及其控制设备的冷、热态绝缘电阻值; b) e)试验记录报告格式参见表A.9 3.8门、窗、舱口盖及其他开口的关闭装置试验 3.8.1试验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方可进行门、窗、舱口盖及其他开口装置试验: a)各门、窗、舱口盖及其他开口装置的布置、安装应符合设计图样的要求; b 试验时,若外界气温低于0C,应采取适当的防冻措施 3.8.2试验项目 3.8.2.1冲水试验 3.8.2.1.1对干舷甲板上的水密舱口及舱口盖、机舱天窗、第一层甲板室的风雨密门,窗及其他开口的 关闭装置,非液舱壁水密门及其他开口关闭装置做冲水试验 3.8.2.1.2试验用水枪喷嘴直径应不小于16mm,水柱高度应不小于10m,喷嘴距被试部位应不大于 3m 试验时将水枪从外面垂直对准被试的接缝和手柄处喷射,对垂直接缝应自下而上喷射 检查被 试部位的反面,不应有渗漏现象 3.8.2.2淋水试验 3 8.2.2.1根据设计要求,对指定的门、窗、舱口盖做淋水试验 3.8.2.2.2试验时向试件外侧淋水,使自由降落的水滴淋到门窗、盖的接缝处,持续时间3min,内侧 不得有渗漏现象 3.8.2.3水密门启闭效用试验 3.8.2.3.1绞链门效用试验;分别在隔堵两侧进行启闭效用试验
GB/T25505一2010 3.8.2.3.2手动滑动门效用试验;在船舶处于正浮状态时进行 用手动装置使门完全关闭,并测定其 所需的时间 3.8.2.3.3动力操纵滑动门效用试验;用每组独立的动力源,分别进行启闭所有控制门的试验 试验 时在门的两侧及总控制站,分别进行启闭试验,同时检查声响警报器工作是否正常 如用液压操纵时 应试验每一动力源所属的泵在60s内关闭各扇门的可能性,并连续做三次启闭试验(即关闭一开启 关闭) 如装有手动装置,尚需做手动启闭的效用试验三次 3.8.2.4防火门关闭装置的效用试验 检查防火门在其两侧启闭的方便性及门框的吻合情况,然后进行自动关闭的效用试验或自动关闭 和失火报警联合动作试验 自闭式防火门,除经常关闭者外,应能由控制站及门处脱开 同时当脱开机 构的控制系统失灵时门能否自动关闭 3.8.2.5其他开口的启闭试验 在机舱天窗内侧做启闭试验;在其外侧做关闭试验 检查其操纵的方便性 3.8.2.5.1 各种水密舱口盖做启闭效用试验,检查其工作是否可靠及使用的方便性 3.8.2.5.2 3.8.3试验记录 试验记录内容及表格如下 记录试验部位、方法、相应的试验要求和试验结果; a) 试验记录报告格式参见表A.10 b) 探火及失火报警系统试验 3.9 3.9.1试验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方可进行探火及失火报警系统试验 a探测器的分区、布置及安装应符合设计图样要求; b) 系统的控制板及报警信号指示装置布置、安装合格 3.9.2试验项目 3.9.2.1系统电源故障报警功能进行模拟效用试验,系统电源出现故障时应自动发出同火灾报警信号 有明显区别的声光故障信号 3.9.2.2系统主电源与应急电源自动转换功能进行模拟效用试验 3.9.2.3安装有感温、感烟或紫外火焰探测器的处所,对各探测器进行人工模拟效用试验 如果在 2nmin内报警信号未引起注意,则应向所有船员起居处所和服务处所、控制站及A类机器处所发出声响 警报 3.9.2.4抽烟式探火系统的取样风机进行不少于30nmin的效用试验 检查风机及电动机运转时是否 有异常振动及发热现象 3.9.2.5抽烟式探火系统的取样风机做转换动作试验 取样管路压缩空气冲洗装置做效用试验 3.9.2.6各手动报警按钮进行动作试验 3.9. 3 试验记录 试验记录内容及表格如下 a)效用试验后,测量记录控制设备、报警装置的热态绝缘电阻; D 试验记录表格式参见表A.11 3.10灭火系统试验 3.10.1试验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方可进行灭火系统试验 各系统的布置、安装应符合设计图样的要求 a b各系统管路经密性试验合格 安全阀校验合格 c
GB/T25505一2010 3.10.2试验项目 3.10.2.1水灭火系统试验 3.10.2.1.1消防泵和应急消防泵在最大设计参数下分别进行运转试验30min,检查是否有异常振动 及发热现象 3.10.2.1.2每一台消防泵以及应急消防系分别运转,检查管路的畅通性及各处消防栓的压力 3.10.2.1.3两台消防泵同时工作,从任何相邻的消防栓用规定的水枪输送消防水,切换水枪喷射型式 三次,对船长大于或者等于45m的船舶,在每一消防栓处最小压力应不小于0.25MPa;对船长小于 m的船舶,在每一消防栓处最小压力可为0.20MPa 试验时一般选最高和最远的相邻消防栓来进 5 行试验 3.10.2.1.4消防泵如兼用于泡沫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系统以及船上其他用水的消防系统时,上述试验 应在各系统同时工作时进行 3 10.2.1.5如应急消防泵的驱动动力为柴油机,则应对该柴油机做起动试验 10.2.2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试验 10.2.2.1各舱室二氧化碳施放管,分别以压缩空气做畅通性试验,检查各喷头的畅通情况 3 10.2.2.2进行二氧化碳施放机构及报警装置动作试验,测定二氧化碳施放预报警的时间 3 检查二氧化碳站室内通讯工具的性能 3.10.2.2.3 3.10.2.3机器处所固定式高倍泡沫灭火系统试验 3 10.2.3.1进行送风效用试验时间不少于301 ,检查风机是否有异常发热和振动现象 检查各喷 min, 射口的风量是否均匀有效 10.2.3.2泡沫发生器的风机应进行当供水发生故障时自动停止运转的效用试验 3 10.2.3.3检查输送管路上的手动或自动挡板,自动挡板应能转换到手动操纵,进行动作试验 3 压力水雾系统试验 3 10.2.4. 检查各喷嘴的水雾情况及在该处所的分布是否均匀有效 3 10.2.4.2任意选择一个喷嘴做压力试验,检查其出水率 .3 10 检查供水泵自动投人工作是否可靠 3 检查防止喷嘴被水中的杂质或管路、喷嘴、阀门和水泵的锈蚀物所阻塞的措施是否有效 3 10.2.4.4 10.2.5自动喷水系统试验 3 检查供水泵自动投人工作是否可靠 3.10.2.5.1 3.10.2.5.2进行失火报警和自动喷淋系统的动作试验 10.2.5.3分别使用主电源及应急电源进行效用试验,检查此两种电源的转换开关操作的灵活性和 3. 是否可靠 同时检查指示自动喷水系统的声光信号的效用情况 3.10.3试验记录 试验记录内容及表格如下; a)测量记录电动消防泵的电动机在效用试验前后的冷,热态绝缘电阻值 b 测量各控制设备、报警装置在效用试验后的热态绝缘电阻值; e试验记录报告格式参见表A.11,表A.12,表A.36 3.11舱底系统及油污水滤油设备试验 3.11.1试验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方可进行舱底系统及油污水滤油设备试验: 舱底水系统按图样安装完整,密性试验合格; a b舱底水吸口处止回阀应灵活、有效,吸口高度应符合要求; 舱底已进行清洁 c
GB/T25505一2010 3.11.2试验项目 3.11.2.1舱底系统试验 3.11.2.1.1各舱底泵在最大设计参数下进行排水效用试验,时间不少于30min 电动机,泵及管路 应无异常发热,泄漏和敞击等现象 各污水井注水,用舱底犁分别将其排除,做向舷外排水的试验,要求排水畅通 3.11.2.1.2 检查当一 台泵进行舱底排水,另一台泵同时进行另一用途工作时是否能正常工作 3.11.2.1.3舱底水应急吸口进行效用试验 3 11.2.1.4如设有污水水位报警器装置,按设计要求进行调整,做报警效用试验 11.2.1.5舱底泵设有自动起动控制时,应进行自动起动模拟试验 3 11.2.2油污水滤油设备效用试验 3 试验前,向机舱舱底注人含油量为1%的试验用油水混合物 3.11.2.2.2试验时间应根据滤油设备型式确定,一般应不小于1h 试验时设备应无异常发热、振动 等现象 3.11.2.2.3滤油设备的自动控制做三次效用试验,并同时检查警报器的工作效能 滤油设备的自动 排放按设计要求进行试验 当污水经过过滤设备后其含油量大于15mg/L时,应发出声光报警 设有 自动停止排放功能的过滤设备,应检查其功能是否可靠及准确性 试验过程中,对过滤后的水每隔15min进行取样分析,检查其含油量,应满足有关规定 3.11.2.2.4 3.11.3试验记录 试验记录内容及表格如下: a)各舱底泵进行试验时应记录电动机的起动电流及工作电流; 试验后测量并记录各电动机及控制设备的冷、热态绝缘电阻值 b) 滤油设备效用试验中,应测量记录分离后水的含油量; c) d)试验记录报告格式参见表A.12,表A.13,表A.14 3.12 压载系统试验 3.12.1试验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方可进行压载系统试验 a)各压载舱空气管已安装验收,并畅通; b) 压载系统安装完整,密性试验合格 系统内各闵件灵话,操纵系统工作可靠 c) 试验项目 12.2.1压载泵在设计最大参数下进行运转试验,时间不少于30min 检查电动机,泵及管路,应无 异常发热、泄漏和敲击等现象 3.12.2.2结合泵的运转试验,对各压载舱进行注水和排水效用试验 首制船舶试验时,应记录压载舱 注满及排空所需的时间 同时将水从一舱驳到另一舱进行转驳试验,,检查压载系统转驳的方便性 各 压载舱在排空水后测量舱内残水深度,一般应不超过50nmm 3.12.2.3用模拟或实船压载水舱放水的方法,对压载水舱的液位指示器进行动作试验,检查低位、中 位和高位等位置的正确性,并核对与操纵台指示板上指示的一致性 3.12.3试验记录 试验记录内容及表格如下: 各压载泵进行试验时应记录电动机的起动电流及工作电流; a b 试验后测量并记录各电动机及控制设备的冷,热态绝缘电阻值 试验记录报告格式参见表A.12、表A.13
GB/T25505一2010 3.13供水及甲板疏排水系统试验 3.13.1试验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方可进行供水及甲板疏排水系统试验 a)各供水系统的管路及设备安装完好,并密性试验合格; 各水柜清洗完毕 b c)各压力水柜的水位及各水泵的控制调整完毕 3.13.2试验项目 按设计图样要求的压力调整海水压力柜,渎水压力柜,热水柜、饮水柜的安全阀起跳压力 3.13.2.1 试验时,用泵向压力柜供水,当压力柜的压力达到规定的起跳压力时,压力柜的安全阀应打开,试验 三次 3.13.2.2按设计图样要求,调整各压力水柜的压力继电器、,温度调节器,并进行效用试验 3.13.2.3供水系统各个泵进行不少于30min的效用试验,检查供水系统向全船各处的供水情况以及 电动机运转是否有异常振动及发热现象 3.13.2.4甲板疏排水进行效用试验 各排水管和泄水管从船内开口端进行灌水时,各管的泄,排水应 流畅 船舷防浪阀的甲板强制关闭装置也应进行效用试验 3.13.3试验记录 试验记录内容及表格如下 a)试验后做好各安全阀起跳压力记录; 试验后记录各水柜自动控制系起动和停止时的压力 b 各泵进行试验时应记录电动机的起动电流及工作电流; c d)试验后测量并记录各电动机及控制设备的冷,热态绝缘电阻值 试验记录报告格式参见表A.12、表A.13,表A.15 e 3.14卫生排泄系统和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试验 试验条件 3.14.1 具备以下条件方可进行卫生排泄系统和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试验 a)系统的管路安装完整,密性试验合格; 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安装合格 b 3.14.2试验项目 3.14.2.1向大便池和小便池中注水,当打开通往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控制阀时,应能将水排至生活污 水处理装置;当打开通往舷外的控制阀时,应能将水排至触外,以试验卫生排泄系统的畅通性 3.142.2高低位报警装置试验 往污水处理装置内加水至设计规定的高位时,液位装置应能报警,然 后放水,使水位下降,此时应停止报警 当放水至设计规定的低水位时,液位报警装置再次报警,试验 三次 3.14.2.3排放泵在箱体水位处于中水位时,自动起动向外排水,在水位至设计规定的低水位时,应能 自动停止工作,试验各两次 3.14.2.4系统中各泵进行运转试验的时间不少于30min 检查电动机,系及管路是否有异常发热、 泄漏、敲击等现象 3.14.3试验记录 试验记录内容及表格如下: 各泵进行试验时应记录电动机的起动电流及工作电流 a b 试验后测量并记录各电动机及控制设备的冷,热态绝缘电阻值 试验记录报告格式参见表A.12、表A.13 c 10
GB/T25505一2010 3.15通风系统试验 3. 15.1试验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方可进行通风系统试验: a)通风设备及系统安装合格; 各通风舱室施工完毕 b 3.15.2试验项目 3.15.2.1各通风机进行效用试验,时间应不少于30min,检查风机及其电动机的运转情况和风道 管)情况,应无异常振动及过热现象 风闸及风门的启闭应可靠,风道各出口的布风应均匀 3.15.2.2机舱、居住舱室通风系统及风机控制装置做效用试验两次 主要进出风口关闭装置以及机 舱通风筒(管、烟囱、百叶窗等透气开口的关闭装置,进行关闭效用试验 蓄电池室或二氧化碳室如设有通风机及联锁装置时,应进行效用试验 3.15.2.3 3.15.2.4 应急切断装置进行效用试验 3.15.3试验记录 试验记录内容及表格如下 风机进行效用试验时,应记录其电动机的起动电流及工作电流 a b)试验后测量并记录风机电动机及控制设备的冷、热态绝缘电阻值, e)试验记录报告格式参见表A.12、表A.16、表A.36 空 气压缩机和压缩空气系统试验 3.16 3.16.1试验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方可进行空气压缩机及压缩空气系统试验 a空气压缩机及压缩空气系统的布置和安装合格; b) 压缩空气系统(包括空气瓶)气密试验合格 3.16.2试验项目 3.16.2.1校验压缩空气系统各安全阀开启压力 空气瓶安全阀的开启压力应不高于工作压力的1. 倍,且不超过设计压力,关闭压力应不低于工作压力的0.85倍 做效用试验三次 减压阀按设计图样 规定的压力进行调整 3.16.2.2主、辅空气压缩机做1h效用试验,检查空气压缩机在运转时是否有敞击声和异常发热现 象 测定所有主空气压缩机同时向主机起动空气瓶充气时,由大气压力升至所规定额定工作压力所需 的时间,应不超过1h 3 16.2.3 空 气压缩机自动控制装置做效用试验,其动作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16.2.4如设有应急空气压缩机,且由手起动的柴油机或其他有效的装置驱动时,应进行效用试验 3. 包括原动机的起动及对空气瓶的初始充气试验 3. 16.2.5压缩空气吹洗管进行对海水箱格栅的吹洗效用试验 3.16.2.6汽笛进行效用试验 3.16.2.7其他由压缩空气系统提供动力源的动作进行效用试验三次 3.16.3试验记录 试验记录内容及表格如下: a)试验时应测量记录电动机起动电流和工作电流; b)测量记录电动机及其控制设备的冷,热态绝缘电阻值; 试验记录报告格式参见表A.12、表A.17 c 3.17滑油,燃油及冷却系统试验 3.17.1试验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方可进行滑油、燃油及冷却系统试验 11
GB/T25505一2010 a系统管系按设计图样要求进行安装,并经密性试验合格; b 泵与电机的安装质量经检验认可 3.17.2试验项目 3.17.2.1冷却系统的高温报警装置进行模拟试验,滑油系统的高温及低压报警装置进行模拟试验 3.17.2.2滑油泵及滑油系统、燃油低压输送泵和驳运泵及燃油管系,及海,淡水冷却泵,冷却系统等在 最大设计参数下进行时间不少于30min的效用试验,试验时检查泵及电动机的运动部件是否有异常发 热,泄漏,敲击等现象 3.17.2.3各系统主、备用泵做转换试验,应灵活可靠 3.17.2.4检查海、淡水冷却系统应急转换装置是否可靠 3.17.2.5 油柜上的速闭刚及燃油慕的舱室外应急切断装置做效用试验 3.17.2.6进行手动燃油驳运泵的效用试验如设有时) 3.17.2.7厨房燃油炉灶做效用试验 检查燃油柜,燃油管路的安全性是否可靠 3.17.3试验记录 试验记录内容及表格如下 a)试验结束后,测量记录电动机及其控制设备的冷、热态绝缘电阻值; b) 试验记录报告格式参见表A.12、表A.13 3.18燃油及滑油分油机试验 3.18.1试验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方可进行燃油及滑油分油机试验 系统安装完整,所有管系密性试验合格; a b) 各报警系统校验合格 3.18.2试验项目 3.18.2.1燃油及滑油分油机进行分油效用试验2h,并进行手动排渣工作情况检查 对分离后的油 取样检查分离效果 分油机运转时应无异常振动、发热等现象 3.18.2.2进行加热系统的效用试验(如设有时 3.18.2.3分油机工作的自动控制、自动排污按产品技术条件进行调整和试验 3. 18.2.4应急切断装置进行效用试验 3.18.3试验记录 试验记录内容及表格如下: a)试验结束后,测量记录电动机及其控制设备的冷、热态绝缘电阻值; 试验记录报告格式参见表A.12、表A.18 D 3.19辅锅炉试验 3.19.1试验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方可进行辅锅炉试验 a)锅炉及其管路系统的布置和安装合格; b 锅炉及其管路系统密性和液压试验合格 安全阀校验合格 3.19.2试验项目 19.2.1锅炉阀件及附件的效用试验 3 .19.2.1.1检查各水位表所示水线的一致性,做水位表冲刷的效用试验 3 19.2.1.2检查蒸汽压力表的准确性,必要时以标准压力表进行校验 3 19.2.1.3排污阀及系统做排污效用试验 3 19.2.1.4锅炉本体上的各阀件,做启闭操作效用试验 12
GB/T25505一2010 3.19.2.1.5燃油管的速闭阀及燃油泵的舱室外应急关闭装置进行效用试验 3.19.2.2锅炉安全阀试验 3.19.2.2.1安全阀起跳试验应将锅炉内蒸汽压力升至设计起跳值进行,检查安全阀的起跳和关闭压 力值 安全阀的手操纵开启装置做开启操纵试验,检查操纵的灵活性 3.19.2.2.2 3.19.2.2.3安全阀的屏汽试验,应将锅炉所有蒸汽阀关闭,并在炉膛内充分燃烧的情况下,测定汽压 升高值 烟管锅炉在安全阀开启后15min内的汽压升高值和水管锅炉在安全阀开启后7min内的汽 压升高值均应不超过锅炉设计压力的10% 3.19.2.3控制系统试验 锅炉自动控制系统和手动控制系统各做三次效用试验,其动作应准确、可靠 3.19.3试验记录 试验记录报告格式参见表A.19. 3.20制冷系统试验 试验条件 3.20.1 具备以下条件方可进行制冷系统试验 a)系统安装合格,符合设计图样要求; b 各安全阀及易熔塞校核合格 e制冷剂应急泄放管的畅通性检查合格; d 按规定配备的防毒面具配置齐全 3.20.2试验项目 3.20.2.1通风机效用试验 3.20.2.1.1制冷机室和速冻间的通风机做1h效用试验 3.20.2.1.2R717制冷机室和速冻间的应急通风机做1h效用试验 制冷机室和速冻间的通风机的 室外控制装置做三次效用试验 3.20.2.2制冷系统气密试验 所用的气体应为氮气或干燥洁净的空气,试验温度应不低于5c 3.20.2.2.1 3.20.2.2.2试验程序如下 a)第一步,关闭安全阀前的截止阀,压力为1.25倍的设计压力,保压30min不得泄漏 b) 第二步,减压至1.0倍的设计压力,保持24h 前6h的压力降应不超过2%,其余18h应能 保持压力稳定 如试验时外界环境温度变化较大,则按式(1)进行换算 273土 p2=1× 273十 式中: 分别为试验开始时和结束时的绝对压力值,单位为兆帕(MPa): 、p 分别为试验开始时和结束时的大气温度值,单位为摄氏度(C) 、le 第三步,减压至表1所示的压力,打开安全阀前的截止阀,卸下安全阀外接管,保压30n ,安 min, 全阀前的截止阀至安全阀出口处不得有泄漏 表1 单位为兆帕 R717 R22 R134a 制冷剂名称 1.65 1.65 1.00 高压侧设备 低压侧设备 1.30 1.30 0,82 3.20.2.3制冷系统真空试验 试验时应使系统的残余压力不大于5.33kPa的绝对压力,将压缩机的吸排气阀关闭,8h后系统压 13
GB/T25505一2010 力回升值应不大于1.33kPa;然后将压缩机的吸排气阀开启,再经8h,与初始压力比,压力总回升值应 不大于9.33kPa 3.20.2.4控制系统效用试验 3.20.2.4.1自动控制系统按设计图样要求调试,做三次效用试验 3.20.2.4.2故障报警系统做三次模拟效用试验,动作应准确可靠 3.20.2.4.3自动保护系统做三次模拟效用试验,动作应准确 3.20.2.4.4冷藏鱼舱或装有蒸发器的处所,其求援报警装置做效用试验 20.2.4.5R717制冷机室和速冻间的应急洒水系统做效用试验,水量、压力和喷洒方向应符合设计 3 要求 室外控制装置做效用试验 3 .20.2.5制冷试验 3.20.2.5.1效用试验应在上述各项试验结束后进行 3 20.2.5.2试验时鱼舱为空舱,密闭舱口盖、轴弄盖(如有时),关闭出人门及换气管 20.2.5.3按设计要求,制冷机组同时投人工作,等鱼舱温度降低到设计所要求的低温时,可轮流运 3 行机组,但应始终保持舱内要求的温度 在此期间各台机组的工作时间应大致相同 当设有速冻装置时,应同时进行速冻装置的效用试验,可用鱼盘装水冻结 记录当鱼盘中冰的温度 达到设计要求的冻结温度时所需的时间,应符合设计要求 从试验开始到试验结束,总试验时间应不少于24 h 3.20.2.5.4试验时制冷机组运转应平稳,无异常发热和敲击现象 冷却水泵、盐水泵、冷风机运转应 正常 测定从压缩机开始制冷至舱内达到设计要求温度时所需的时间,同时对下列各参数每隔1h测 量并记录一次 a)制冷压缩机的吸、排气温度和压力,润滑油压力和温度; 冷凝器制冷剂压力: b 冷凝器冷却水进、出温度及压力 冷藏鱼舱各测点温度; dD 外界大气温度; 盐水进,出鱼舱的温度及压力; 空气冷却器空气进、出口温度及压力 3. 20.2.6热平衡试验 3.20.2.6.1首制船的冷藏装置应做热平衡试验 试验应在冷藏鱼舱达到设计所要求的低温,并消除 绝热层等的潜在热量和使舱温稳定一段时间后进行,试验时间为8h 3. .20.2.6.2试验时,鱼舱温度应保持在设计温度,如有减少则应不大于1C 为了达到试验要求,可 改变制冷机组运转台数或转速,亦可使压缩机间歇运行 上述每种改变,均应准确记录其改变时间 应 注意,所有上述改变均不得借助于自动调载或自动控制系统 3.20.2.7冷藏舱温度回升试验 3.20.2.7.1在制冷试验或热平衡试验结束后,做舱温回升试验 3.20.2.7.2试验中冷藏舱保持密封状态,制冷机停止工作 试验开始时舱温为设计要求的最低温度, 试验时间为6h,每隔1h检查记录一次温度回升情况,经6h后的冷藏舱温度回升值应不大于表2所示 的数值 表2 单位为摄氏度 外界温度与冷藏舱 55 45 35 25 15 60 50 40 30 20 温度的初温差 冷藏舱温度回升值 14.4 13.2 12.o 10.8 9.6 8.4 7.2 6.0 4.8 3.6 14
GB/T25505一2010 3.20.2.7.3试验结束后,对各冷藏舱、冻结间进行外部检查,舱壁外面应无结霜现象,各组蒸发盘管、 冻结干板或盘管应全部结霜,霜层应薄而连续,均匀,不应有融霜现象 3.20.2.8融霜效用试验 3.20.2.8.1电热融霜装置做效用试验,检查融霜效果 融霜控制器通电、断电应准确、可靠 3.20.2.8.2热排气融霜及热盐水融霜按设计文件规定的操纵方法做效用试验,检查融霜效果 3.20.3试验记录 试验记录报告格式参见表A.20表A.23 3.21 空调系统试验 3.21.1试验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方可进行空调系统试验 系统安装合格,符合设计图样要求 a) 各安全阀校核合格 b 3.21.2试验项目 系统的气密试验应达到设计要求 制冷系统应以抽真空达进行干燥 3.21.2.1 3.21.2.2进行空调风管的防火闸门效用试验 3.21.2.3各种自动控制器动作的温度或压力按有关规定进行调定,然后进行效用试验 3.21.2.4在各舱室和通风管调试好以后进行降温效用试验 试验时间不少于2h,每h应测量被试 验舱室和空调装置的各项参数 如果试验时的环境条件和设计条件有较大差别时,可考虑只做制冷机 组的工作试验 3.21.2.5进行热风空调试验,试验时间不少于2h,每1h应测量被试验舱室和空调装置的各项参数 如果试验时的环境条件和设计条件有较大差别时,可考虑只做空气加热器的加热效用试验 3.21.3试验记录 试验记录报告格式参见表A.20 3.22推进系统试验 3.22.1试验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方可进行推进系统试验 主机、齿轮传动装置、轴系及螺旋桨等安装合格 a 试验前主机经磨合试验,并已初步调整主机的工作参数 b e)主机各联锁装置功能试验合格 d 保证推进系统运行所必需的辅助装置及管系已经试验合格 3.22.2试验项目 3.22.2.1主机起动试验 3.22.2.1.1压缩空气起动试验;试验时起动用空气瓶压力应充至额定工作压力,且中途不进行补充充 气,在冷机状态下对每台主机连续进行起动试验 对可换向的主机应正,倒车交替连续起动,起动次数 应不少于12次;对不可换向的主机连续起动应不少于六次 3. 22.2.1.2电起动试验;先将起动用蓄电池充足,在中途不补充充电的情况下,冷机连续起动每台主 机应不少于六次 22. 主机负荷试验 3 2. 2 3 22.2.2.1主机试验工况和时间见表3 转速根据螺旋桨的实际特性确定,若倒车试验受条件限制 可免试 3.22.2.2.2主机在运转过程中,检查各工况下的运转情况,各部件是否出现异常响声,发热和振动现 象,调速器是否稳定 测量并记录燃油、滑油冷却水、排气等的温度和压力 在额定工况时每隔1h测 量记录一次,其他工况在结束时测量记录 因主机本身条件限制而无法测量的参数可以免测 15
GB/T25505一2010 表3 试验时间 工况序号 扭矩比值/% 中、高速机 低速机 39 正 0.25 h 0.5h 0.25h 0.5h 正 63 正 83 0,50h 0.5h 正 100 2h 3h 倒 70%额定转速 10min 10min 3.22.2.2.3主机负荷试验应连续进行,在正车100%负荷试验时间内,因故障停车应不超过一次,时 间不超过15min 3.22.2.2.4试验时齿轮传动装置、离合器、轴系应工作正常,无异常振动、响声和过热现象 齿轮传动 装置滑油压力和温度应符合产品技术说明书的要求 3.22.2.2.5负荷试验结束后,必要时测量主机各轴承温度、臂距差(热态)以及轴向间隙,其数值应满 足柴油机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安全保护装置试验 主机安全保护装置做模拟试验,不少于三次,检查其动作是否准确可靠,并校核整定值 3. 22.2.4主机遥控操纵装置的试验 22.2.4.1主机遥控操纵装置应按设计要求做三次操纵试验 22.2.4.2做驾驶室遥控与机舱操纵的转换试验,各操纵站之间的联锁应可靠 3 检查集中控制台或集中监视台各种指示仪表的准确性,对各种故障报警装置做模拟效用 3 22 2 试验 3.22.2.5齿轮传动装置试验 3.22.2.5.1齿轮传动装置的滑油低压及高温报警装置做模拟效用试验,动作应准确可靠 可倒顺齿轮传动装置应做三次倒、顺车试验,试验时主机转速应不低于其额定转速的 65% 从正车(或倒车)操纵至倒车(或正车)开始运转为止,所需时间应不大于15s, 双速比齿轮传动装置应做三次速比切换试验 3.22.2.6离合器及操纵装置试验 3 22.2.6.1摩擦离合器在正常运转时不得打滑,在空车运转时,不得使推进轴系跟转 3 22.2.6.2气动或液动操纵的离合器,做应急操纵或应急连接装置的动作试验 3.22.2.6.3 检查气胎离合器结合和脱开信号装置动作准确性,对空气高、低压报警装置做模拟效用 试验 可变螺距螺旋桨及其操纵装置试验 螺旋桨叶片做传动操纵试验,使桨叶螺距角从正角到负角,再从负角到正角各试验两次 检查螺距角指示器的准确性,与螺旋桨的实际螺距角的偏差应不超过士1" 7.2 任意运转工况下,螺旋桨工作应稳定,在0"螺距角时,其波动值应不超过士0.5" 22 机舱与驾驶室内的操纵系统做转换试验 22 备用手动机械操纵装置做实际操纵试验 22 液压操纵系统的失压报警装置做模拟效用试验 22. 螺旋桨液压传动系统的备用油系做1h替换试验 3 3 22.3试验记录 试验记录报告格式参见表A.24,表A.25 16
GB/T25505一2010 3.23辅柴油机试验 3.23.1试验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方可进行辅柴油机试验: a)辅柴油机及保证其运行所必需的辅助装置及管系已经安装试验合格; b)试验前辅柴油机经磨合试验,并已初步调整工作参数 3.23.2试验项目 3.23.2.1起动试验 3.23.2.1.1压缩空气起动试验;试验时起动用空气瓶压力应充至额定工作压力,且中途不进行补充充 气,在冷机状态下对辅柴油机连续进行起动试验 功率最大的一台辅柴油机的起动次数应不少于六次 其他辅柴油机连续起动三次 3.23.2.1.2电起动试验;先将起动用蓄电池充足电,在中途不补充充电的情况下,进行冷态起动试验 每台辅柴油机连续起动次数应至少三次 3. .23.2.1.3应急柴油发电机组柴油机自起动试验,连续起动次数应不少于三次 3. .23.2.1.4应急柴油发电机组柴油机第二能源起动试验,起动次数不少于三次 3.23.2. 安全保护装置试验 2 安全保护装置做模拟试验,不少于三次,检查其动作是否准确可靠,并校核整定值 3.23.2. 辅柴油机负荷试验 .3 辅柴油机的负荷试验根据其用途进行 测量并记录燃油、滑油,冷却水、排气等的温度和压力 在 额定工况时每隔1h测量记录一次,在其他工况时于结束时测量记录 3.23.2.4驱动发电机的柴油机调速特性试验 3.23.2.4.1突卸负荷:在额定负荷下突卸全部负荷 突加负荷.在空负荷下突加.50%额定负荷,稳定后再加上余下的50%负荷 应急柴油发 电机组柴油机一次突加100%负荷 测量柴油机调速率,瞬时调速率应不大于额定转速的10%,稳定调速率应不大于额定转 速的5%,稳定时间不超过5s,并联运行的柴油机发电机组,其柴油机调速器的稳定调速率应尽量相 同;在额定转速时的转速波动率应不大于0.5% 3. 23.3试验记录 试验记录报告格式参见表A.24、表A.25、表A.26 3.24发电机试验 3.24.1试验条件 发电机组、配电板的安装及有关电缆的敷设应满足设计要求 3.24.2试验项目 3.24.2.1负荷试验 3.24.2.1.1发电机负荷试验的工况及时间见表4 表4 工况/% 时间/h 号 25 0.25 5o 0.25 75 0.5 100 110 0,5 3.24.2.1.2试验中发电机应无异常振动,冷却、润滑应正常 测量并记录各种负荷工况下的电压、电 17
GB/T25505一2010 流、功率因数、转速、励磁电流,其中100%负荷时每隔1h记录1次,其他工况在试验结束时即行记录 检查直流发电机换向器及交流发电机的滑环和电刷的工作情况,检查直流发电机换向器的火花 100% 负荷试验结束后,立即测量记录发电机温升 3.24.2.1.3额定负荷试验后,做110%额定负荷的过载试验,此时发电机应无异常振动和响声 3.24.2.2电压调整率及电压调节范围试验 3.24.2.2.1复励直流发电机在负荷试验后,做静态调压特性试验 在额定负荷下,将发电机转速调至 额定转速,然后以20%负荷为始点使发电机的电压偏差在额定电压的1%以内,再分别调整发电机的负 荷为额定负荷的50%、75%、100%,测量并记录各负荷点电压偏差 3.24.2.2.2额定负荷试验后,做交流发电机的静态调压特性试验 在额定负荷下,将发电机的电压、 频率,功率因数调至额定值,使发电机负载在满载至空载再由空载至满载的范围内按100%75%一 50%-25%--0-25%--50%-75%-100%的顺序变化(功率因数保持额定值),测量并记录各负荷点 的电压和频率,计算其稳态电压变化率 3.24.2.2.3在交流发电机负荷为空载、转速为额定转速、电压接近额定电压的状态下,突加和突卸 60%额定电流及功率因数不超过0.4滞后)的对称负载,测试其瞬态电压值及电压恢复到与最后稳定 值相差3%以内时所需的时间 3.24.2.2.4调试直流发电机手动电压调整器的电压调节范围 在发电机允许的工作范围内,当负载 在空载和额定负载之间变化时,调节并记录发电机的电压 3. .24.2.3并联运行试验 3. .24.2.3.1将发电机按设计要求并联运行的台数分别组合,并按设计的并车操作方法进行并联运行 试验 运行中的发电机在50%额定负载时,将电压和频率调为额定值,并人发电机,然后将各发电机的 负载调至其额定值的75%作为起并负载点,按75%-50%-20%-50%-75%-100%-75%的顺序 改变负载进行并联运行试验 每一负载点各并联运行10min,测量并记录各负载点每台发电机的有功 功率,电压,电流、频率和功率因数 3.24.2.3.2将一台发电机与另一台在额定状态下运行的发电机并联,进行负载转移试验,检查发电机 负载转移是否可靠 3.24.3试验记录 a)负荷试验前测量记录发电机的冷态绝缘电阻 b)负荷试验结束后,测量发电机的热态绝缘电阻 e)试验记录报告格式参见表A.27一表A.32 3.25应急发电机试验 3.25.1试验条件 应急发电机、应急配电板的安装及有关电缆的敷设,应满足设计要求 3.25.2试验项目 3.25.2.1应急发电机做负荷试验,试验工况及时间见表5 表5 号 序 工况/% 时间/h 50 0.25 75 0.25 100 3.25.2.2应急发电机的调压特性试验按3.24.2.2规定进行 3.25.2.3应急发电机做自动起动、自动连接试验 18
GB/T25505一2010 3.25.3试验记录 负荷试验后测量应急发电机的热态绝缘电阻,试验记录报告格式参见表A.27一表A.31 3.26配电装置试验 3.26.1试验条件 各配电装置的安装质量,应满足设计图样的要求 3.26.2试验项目 3.26.2.1检查主配电板、应急配电板、岸电箱之间相互联锁是否可靠 3.26.2.2检查各控制和保护装置,校核主配电板的过载、欠压、过压、逆功率(逆电流)及自动卸载保护 装置的动作整定值和延时时间 校核应急配电板的各种保护装置,检查应急电源的自动供电情况 3.26.2.3检查三相三线或四线系统各线(或相)间负载的不平衡度 3.26.2.4各发电机做充磁效用试验 3.26.2.5测量配电装置所有载流部分对地及载流部分的极间或相间的热态绝缘电阻 3.26.3试验记录 试验记录报告格式参见表A.33. 3.27拖动电机及控制装置试验 3.27.1试验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方可进行拖动电机及控制装置试验 a)各拖动电机及控制装置的安装应满足设计要求; b) 各自所拖动的设备应安装调试合格 3.27.2试验项目 3.27.2.1检查各控制装置,校核保护装置整定值 3.27.2.2检测各电动机起动和工作电流、电压 3.27.3试验记录 测量各系统的冷,热态绝缘电阻,试验记录报告格式参见表A.12 3.28蓄电池组及充放电控制装置试验 3.28.1试验条件 蓄电池组的安装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3.28.2试验项目 3.28.2.1做充放电效用试验,测量最大充放电电流、电压调节范围及电解液的密度 3.28.2.2检查充放电板逆流保护装置是否可靠 .28.2. 应急蓄电池组做自动投人的效用试验,检查放电指示器的工作情况 3. 3 3. .28.3试验记录 测量系统的热态绝缘电阻,试验记录报告格式参见表A.34 33 .29主,应急照明及诱鱼灯系统试验 3. .29.1试验条件 各系统和照明灯点的安装布置应满足设计要求 33 29.2试验项目 29.2.1对各照明灯进行效用试验 3 33 29.2.2检查照明变压器的工作情况 3 29.2.3诱鱼灯做效用试验,检测各回路的工作电流 3 29.2.4抽测照明系统或航行灯系统最后分路的电压降值 3.29.3试验记录 测量各回路的热态绝缘电阻,试验记录报告格式参见表A.35 19
GB/T25505一2010 3.30电取暖器电空调器电风扇试验 3.30.1试验条件 各设备的安装应满足设计要求 3.30.2试验项目 3.30.2.1对各设备进行效用试验 3.30.2.2测量各设备的热态绝缘电阻 3.30.3试验记录 试验记录报告格式参见表A.35 3.31船内通信及信号装置试验 试验条件 3.31.1 各设备的安装应满足设计要求 3.31.2试验项目 对各设备进行效用试验 试验记录 3.31.3 测量各设备的热态绝缘电阻,试验记录报告格式参见表A.35. 3.32无线电通信设备试验 试验条件 3.32.1 各无线电设备安装调试合格 3. 32.2试验项目 3.32.2.1天线装置 3. 32.2.1.1检查天线的安装质量,确认天线的型式,规格、独立的高频接地及防止触及的保护装置是 否符合设计要求 3. 32.2.1.2测量天线对地(船壳或接地板)的绝缘电阻 32.2.2供电电源 3. 3 32.2.2.1各变流机组或整流装置做效用试验 3. .32.2.2.2检查蓄电池组及充放电控制装置、主电源备用或应急)电源的工作情况,应满足设计 要求 32.2.2.3检查整流装置对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干扰情况 3 32.2.3甚高频(VHF)无线电话的试验 3 3 32.2.3.1利用设备的自检装置进行自检试验 32.2.3. 在工作频道上进行通话效用试验,话音应清晰 3 ? 3 32.2.3.3检查16频道的优先通话功能 3 32.2.3.4检查数字选择性呼叫(DSC)装置识别码(MMS1)是否置于设备之中 ? 32. q 3. 5 在数字选择性呼叫(ISC)工作状态下,进行文件的编辑、贮存,发射和接收试验 3.32. .6检查70频道数字选择性呼叫(DSC)值班功能 3. 3 32. 渔船用无线电话机的试验 3 32. 利用设备的自检装置进行自检试验 3 32. 检查渔船识别码是否输人 3 32. 3 在221频道与岸台进行通话,检查其呼叫工作情况,话音应清晰 3 2 32. 检查遇险报警、接收等操作功能的情况 3 5 32.2. 中频(MF)和中频(MF)/高频(HF)无线电设备的试验 3 32.2.5.1利用主,备用天线,检查发信机在每一个波段上采用不同的发射类型时的调谐情况 3.32.2.5.2将MF或MF/HF无线电设备置于无线电话状态,利用船用电话(SSB)与岸台联系,检查 20
GB/T25505一2010 收发信机的功能 3.32.2.5.3检测收发信机的频率准确度 3.32.2.5.4在电传工作状态下,检查窄带直接印字电报(NBDP)终端的控制功能 按产品说明书的 要求,检查电文编辑、贮存、调出、打印、删除等功能 3.32.2.5.5在数字选择性呼叫(DsC)工作方式下,检查文件的编辑、贮存、发射和接收的功能;检查数 字选择性呼叫(sC)值班接收机的功能 3 32.2.6船舶地球站的试验 利用设备的自检装置进行自检试验 32.2.6.1 检查船舶地球站识别码(MMs1)是否已置人设备之中 3 32.2.6.3进行人网试验,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检查设备的各项功能 32.2.6.4检查驾驶室遥控起动船对岸遇险报警装置,做遇险报警效用试验 33 3. .32.2.7增强群呼接收机(EGC)的试验 E(GC在接收状态下,接收EGC岸台发射的信息,检查设备的工作情况 3.32.2.8航行警告接收机(NAVIEX)的试验 3.32.2.8.1利用设备的自检装置进行自检试验 3 32.2.8.2接收附近NAVTEx发射台的信息,检查设备的工作情况 32.2. 9 雷达应答器(sARr)的试验 3 利用设备的自检装置进行自检试验 3 32 检查设备的安放情况及电池的有效期 32. 32. 1C 应急无线电示位标(EPIRB)的试验 32 10. 检查设备电池的有效期 检查静水压力释放器及其有效期 3 32 10.2 检查标注在设备外部的识别码是否清晰可见,并核查识别码的书面证明及输码记录 3.32. 利用设备的自检装置进行自检试验 3 32.2.11救生艇筏双向无线电话的试验 .32.2.11.1检查设备电池有效期或充电装置的效能 ? 3.32.2.11.2使用16频道和另一频道进行通话试验,检查静噪及音量控制装置效用情况及波段转换 功能 3.32.3试验记录 试验记录报告格式参见表A.43,表A.44 3. .33助渔、助航设备试验 3. .33.1磁罗经 3. .33.1.1试验条件 磁罗经安装位置、安装误差应符合设计图样要求 3.33.1.2试验项目 3 .33.1.2.1灵敏度检查;用磁棒使罗盘转向1?2?,然后将磁棒拿开,罗盘应回到原来的刻度,允许误 差土0.2” " .33.1.2.2半周期检查:人为地使磁针偏离平衡位置20?30',然后让其自由返回,用秒表测量磁针 绕平衡位置摆动的半周期时间 3.33.1.2.3自差消除;采用适当的方法将固定自差、半圆自差,象限自差和倾斜自差消除,以减小由于 地区磁场不同所引起的自差 3.33.1.2.4检查照明及为保证其正常工作的附件是否满足要求 21
GB/T25505一2010 3.33.2电罗经 3.33.2.1试验条件 设备安装调试合格 3.33.2.2试验项目 3.33.2.2.1主罗经首尾基线与船舶纵中剖面的平行度误差不应超过士0.5° 两触分罗经应尽可能安 装在可以得到180"以上的最大视野的位置 3.33.2.2.2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效用试验,重点检验如下内容 a)应备有两套电源,且能够自动转换;当主电源失电时,能够发出声光报警; b)检查罗经启动后,可以在6h内稳定,所谓稳定就是在不改变航向的情况下,罗经指向在没有 外界影响的情况下应是一条直线 检查主罗经和分罗经之间的跟踪和匹配精度,偏差应不超过士5"; 检在罗经输出信号的工作悄况,以保证其他设备工作正常 d 3.33.2.2.3测量电罗经的接地电阻和热态电阻 3.33.3雷达 3.33.3.1试验条件 设备安装调试合格,处于工作状态 3.33.3.2试验项目 按产品技术条件或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效用试验 3.33.3.2.1 3. 33.3.2.2检查船首标志线、距离、方位指示的准确度 3.33.3.2.3测量系统的热态绝缘电阻 3. 自动雷达标绘装置(ARA) 33.4 3.33.4.1试验条件 设备安装调试合格,处于工作状态 3.33.4.2试验项目 33. .33.4.2.1能够迅速捕获出现的目标并测出距离和方位 同时在自动跟踪,处理、显示并不断更新信 息的目标数量上,具有自动/人工捕获功能 3.33.4.2.2设置警戒圈 当目标接近时能发出声光告警信号,当被跟踪目标丢失,应标出该目标的最 后跟踪位置 3.33.4.2.3对任何跟踪目标,需要时应能立即以字母和数字的形式提供下列信息 a)现在至目标的距离; 现在目标的方位; D e预测目标的最接近点(CPA)距离" 预测至CPA的时间(TCPA); d) e)计算的目标真航向; f计算的目标真速度 3.33.4.2.4检查以矢量和图形显示的被捕获目标的航向和速度 所显示的矢量应为时间比例可调的 或具有固定时间比例的真矢量与相对矢量两种选择的明确标示 3.33.4.2.5测量系统的热态绝缘电阻 33 .33. 5 测深仪、探鱼仪 3.33.5.1试验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方可进行测深仪,探鱼仪试验 换能器的安装应符合设计图样要求; a b换能器在船底开口部位的水密试验合格 22
GB/T25505一2010 3.33.5.2试验项目 3 .33.5.2.1按产品技术条件或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效用试验 3 33.5.2.2检查探测方位、深度的准确度及回波映象的清晰度 3.33.5.2.3检查测深仪换能器的升降、回转、俯仰机构的动作灵活度 3. .33.5.2.4检查零位线及走纸速度 3.33.5.2.5检查设备的防干扰措施 3.33.5.2.6测量电源及换能器的绝缘电阻 3.33.6卫星导航接收机 3.33.6.1 试验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方可进行卫星导航接收机试验 设备安装调试合格,处于工作状态; b)试验时能够接收到足够的和有效的可用卫星信号 3.33.6.2试验项目 3.33.6.2.1利用设备的自检功能进行自检 3.33.6.2.2按产品技术条件或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效用试验,检查其跟踪、定位精度及各种报警功 能是否满足要求 3.33.6.2.3 检查主电源、备用(或应急)电源的工作情况. 3.33.7计程仪 3.33.7.1试验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方可进行计程仪试验 a)试验水深应满足设备要求; b) 传感器或换能器在船底开口部位的水密试验合格 3.33.7.2试验项目 3.33.7.2.1按产品技术条件或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效用试验,并重点检查如下内容 水压式计程仪应检查满载情况下不同航速时升降装置的工作情况 a b设计成可以伸缩的计程仪的任何部件应进行伸缩试验,其动作应正常 计程仪的指示误差标准如下: c 1 速度误差:水压式:5%或0.5kn,取大者;电磁式;2%或0.3kn,取大者; 2) 航程误差:水压式:5%或0.5nmile,取大者;电磁式:2%或0.3nmile,取大者 3.33.7.2.2检查计程仪信号输出接口装置与其他导航设备接口的连接 3.33.7.2.3检查设备的接地电阻和线路的绝缘电阻 3.33.8试验记录 试验记录报告格式参见表A.37表A.42 3.34信号设备试验 3.34.1试验条件 信号设备(号灯、声响信号等)的布置、数量和安装情况,应符合设计图样要求 3.34.2试验项目 3.34.2.1对号灯按图样规定进行通电试验,检查各灯的发光情况 检查航行灯两路电源的转换及各指示、报警装置的工作是否可靠 3.34.2.2 声响信号等做效用试验 号笛应能发出持续时间为l\的短声相4一6、长声 3.34.2.3 3.34.2.4将号笛施放装置置于自动雾号状态,检查是否能发出规定的雾号及同步信号指示灯显示是 否正常,并检查自动雾号是否能立即停止 23
GB/T25505一2010 3.34.3试验记录 测量记录号灯及其控制箱的绝缘电阻值 3.35系柱拖力试验 3.35.1试验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方可进行系柱拖力试验: a)风力不超过蒲氏三级,海浪不超过二级,潮流平稳,试验区域水深应不小于三倍螺旋桨直径; b 船舶距岸堤应有足够的距离,系泊用缆索长度应不小于三倍船长; 拖力试验前,应查验试验用测力计是否在检定有效期内 c 3.35.2试验项目 3.35.2.1测量主机额定输出扭矩下的系柱拖力 3.35.2.2试验时,将主机转速缓慢调至螺旋桨设计计算书中系柱的转速,稳定10min,记录测力计 读数 3.35.2.3测量并记录此时主机的排气温度和爆发压力 3 35.3试验记录 试验记录报告格式参见表A.45 航行试验 船舶性能试验 4.1.1试验条件 试验海域应开阔,能见度良好,有足够水深、足够的助航距离和回旋余地,风力不超过蒲氏三级,海 浪不超过二级,潮流平稳 船舶处于试航状态 4.1. 试验项目 2 4.1.2.1测速试验 4.1.2.1.1按照船舶设计的正车工况,分别测定设计要求的每一工况(规定的主机转速)的船舶航速 4.1.2.1.2试验时可采用叠标法,也可采用其他有效的测试方法 4.1.2.1.3船舶在进人测速区之前,应使主机达到每一工况的稳定转速 4.1.2.1.4对每一工况应进行顺、逆相间的连续三个单程试验,三个单程中,主机的转速应保持不变 每个单程都要尽可能在同一测速线上 进人测速段后要保持稳定的罗经航向,偏差应不大于2" 4.1.2.1.5船舶航速按式(2)计算 U十2u十U 7一 2 式中 平均航速,单位为节(kn); 分别为往,返、往单程测得的航速,单位为节(kn). u、、 对于双螺旋桨船,建议增测在单螺旋桨推进时的船舶速度;对多机单桨船,应增测各单机推 进时的船舶速度 试验时记录主机有关参数及风向、风速、船舶航向和水流向 4.1.2.2停船试验 4.1.2.2.1船舶在预定的航向上,以规定的航迷稳定直线航行2mmim后开始试验,试验过程中船舶应 保持舵角为零 4.1.2.2.2分别测定全速正车-一停车,半速正车-停车两种情况下,自停车令发出至船舶停止前进时 的滑行距离、时间、船首偏转角度 4.1.2.2.3分别测定全速正车一全速倒车、半速正车-一全速倒车两种情况下,自倒车令发出至船舶接 214
GB/I25505一2010 近对水移动停止时的滑行距离、时间、船首偏转角度(按主机和齿轮箱操作规程操作). 4.1.2.2.4停船试验应顺,逆流各做一次,取其平均值 4.1.2.3回转性试验 4.1.2.3.1测试船舶在全速情况下,向左,右回转时的回转直径,最大横倾角 4.1.2.3.2试验前应使主机转速保持稳定,满舵时舵角不得变动,以形成稳定的回转区 min3min 船舶以全速稳定直航2n ,按规定操舵至左(右)35"或允许最大舵角,待船首向角 变化达540'时,即一个回转试验结束 按照相同程序反方向操舵进行下一个回转试验 对于双螺旋桨船,还应按规定的航速进行正倒车交错回转试验,测定回转直径 在回转过程中,连续记录时间、首向角、横倾角和回转速度等 航向稳定性试验 保持能角不变,测量航向变化情况 4.1.2.4.1 船舶以全速在预定航向上稳定直线航行,稳定3min一5min后,保持正舵不变,每隔10s一30s记 录一次航向,连续测量3min5min,顺、逆流各测一次 保持航向不变,测量操舵情况 4.1.2.4.2 船舶以全速在预定航向上稳定直线航行,测定为保持航向不变所需操舵次数和最大操舵角 4.1.2.4.3 度,连续测定3min一5min,顺,逆流各测定一次 试验中每次操舵角不应大于5",操舵次数不应超过 12次/min 4.1.2.4.4对于双螺旋桨船舶,应测量左、右单桨推进时,为保持航向不变所操舵的次数和最大操舵角 度 顺,逆流各测定一次 4.1.2.5侧向推进器试验 4.1.2.5.1船舶为零航速时 a)分别开动船首或尾侧向推进器,在其最大功率时,测量船首向角变化,记录时间,连续试验 3min一5min; 若为首、尾侧推渔船,首、尾侧推器联合作用,在其最大功率时,测量船首向角变化,记录时间, b 连续试验3min一5min 4.1.2.5.2船舶为低航速时,将舵置于满舵角,重复4.1.2.5.1的试验 4.1.3试验记录 试验记录报告格式参见表A.46表A.50 4.2操舵试验 4. .2.1试验条件 试验海域有足够的回旋余地,水深不影响船舶操纵.风力不超过蒲氏三级 4.2.2试验项目 4.2.2.1主操舵装置的操舵试验 4.2.2.1.1船舶在最大营运速度前进时,进行操舵试验 试验时操舵装置的各路电源、各台机组、各套 控制系统及操纵站应交替进行 4.2.2.1.2试验时操舵程序如下,每个操舵动作保持10s后再进行下一动作,同时测定使舵自任何一 舷的35°转至另一舷的30"所需的时间 正舵0"-右满舵35 a b)右满舵35"-左满舵35° 左满舵35"-右满舵35" d)右满舵35"-正舵0° 正舵0"-左满舵35"; 左满舵35°-一正舵0" 25
GB/T25505一2010 4.2.2.1.3试验时,检查电动机和液压系统及各运动部件应无异常发热、敲击和渗漏等现象 测量电 压、电流、油压、操舵时间、船舶最大横倾角等 4.2.2.1.4有两套控制系统或液压系统的主操舵装置,应检查其转换是否可靠 4.2.2.1.5对装有蓄能装置的操舵装置,应试验当蓄能器贮压达到规定压力情况下,停止油泵工作,测 定从一舷满舵至别一舷满舵的操舵次数、所需时间、压降 4.2.2.2辅助操舵装置试验 4.2.2.2.1船舶在半速但不小于7kn速度时,进行辅助操舵试验 4.2.2.2.2操舵试验程序如下,每个操舵动作保持10、后再进行下一动作,测定使舵自任何一舷的 15"转至另一舷的15"所需的时间 正舵0"-右舵15" n 右能15 b 一左舵15°; 左舵15"-右舵15?; o' d 右舵15"-正舵0' e正舵0-左舵15 f 左舵15"-正舵0” 4.2.2.2.3试验过程中,检查辅助操舵装置的工作是否可靠 4.2.2.3主、辅操舵装置做转换试验 船舶在半速但不小于7kn速度时,连续进行三次主操舵与辅操舵之间的操舵方式互换,检查切换 是否迅速、方便 4.2.2.4应急电源操舵试验 断开主供电电源,转换到应急电源,进行操舵试验,检查应急电源工作是否可靠 4.2.2.5自动舵操舵试验 轮流启动每套机组,设定船舶航向,保持航向10min,检查各部件液压系统的工作情况和航向保持 能力及其性能是否符合设备技术要求 检查各部件的工作是否可靠,检查自动操舵转换到随动操舵或 相反转换的方便性和是否可靠 4.2.2.6人力操舵装置效用试验 检查其工作是否可靠,其结构应保证不致对操舵手轮产生破坏性的反冲作用 测定自一舷15"至 另一舷15"的操舵时间应不超过60s,测定操作力应不超过160N 4.2.3试验记录 试验记录报告格式参见表A.51 4.3抛锚试验 4. .3.1试验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方可进行抛锚试验: a)试验海域的水深宜大于55ms b 对航行于遮蔽航区、沿海航区的船舶,试验水深可按实际情况商定 4.3.2试验项目 4.3.2.1左锚、右锚分别抛出各一次,在抛锚过程中刹车三次,检查刹车是否可靠 4.3.2. 锚抛定后,用甲板止链器固定错链,再用慢车或利用潮流和风向将锚链拉紧,检查止链器是否 2 可靠 4.3.2.3起动锚机分别收起左锚,右锚,破土后应测量起锚速度,单锚的起锚速度应不小于9m/min 锚收回后,检查锚和船体的贴合情况是否良好,止链器的位置是否正确以及锚和止链器的紧固装置是否 可靠 4.3.2.4深水抛锚装置做效用试验,其试验条件应尽量满足该装置的工作条件或设计技术要求 抛锚 26

铜及铜合金棒材超声波探伤方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棒材超声波探伤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铜及铜合金棒材超声波探伤方法的编号:GB/T3310-2010。铜及铜合金棒材超声波探伤方法共有7页,发布于2011-10-012011-10-01实施,代替GB/T3310-1999
船舶防污漆锡总量的测试及判定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船舶防污漆锡总量的测试及判定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船舶防污漆锡总量的测试及判定的编号:GB/T26085-2010。船舶防污漆锡总量的测试及判定共有8页,发布于2011-07-012011-07-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