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9229-2012

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技术要求

Technicalrequirementsforethernetpassiveopticalnetwork(EPON)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技术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技术要求的编号:GB/T29229-2012。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技术要求共有146页,发布于2013-06-012012年第41号公告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M33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33.180.01
  • 实施日期2013-06-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46页
  • 文件大小2.52M

以图片形式预览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技术要求

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技术要求


国家标准 GB/T29229一2012 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 EPON)技术要求 Techniealrequirementsforethermetpassiveoptiealnetwork(EPON) 2012-12-31发布 2013-06-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9229一2012 20 11.3性能管理要求 20 11.4故障管理要求 20 11.5安全管理要求 20 12其他要求 20 12.1环境要求 12.2电气安全要求 22 附录A资料性附录)CATV业务在EPON系统中的承载方式 附录B规范性附录物理媒质相关(PMD)子层要求 -- 38 附录C规范性附录多点MAC控制 00oBAsEX的Rs子层,PCs子层和PMA子层为多点连接和前向纠错 附录D规范性附录 功能所做的扩展 84 附录E规范性附录操作、管理和维护(O)AM 105
GB/T29229一201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标准由通信标准化协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UT斯达康(重庆)通讯有限公 司、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陈洁、散立、刘谦,党梅梅、程强,李云洁、葛坚、陆洋,李俊玮,林薇、白铁军、陈晓 m
GB/T29229一2012 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 (EPON)技术要求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传输速率为千兆比特的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系统的参考模型,业 务承载能力和性能指标,接口类型(CT)、系统功能与协议、操作维护管理以及设备电气安全等方面的要 求,并对EPON系统的PMD子层、RS子层以及MPCP,OAM协议进行了详细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公众电信网环境下的EPON设备,专用电信网也可参照使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件 GB/T7611数字网系列比特率电接口特性 GB9254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9771(所有部分)通信用单模光纤 信息技术设备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17618 YD/T1054接人网技术要求综合数字环路载波(IDL.C) YD/T1082接人网设备过电压过电流防护及基本环境适应性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YD/T1385基于软交换的综合接人设备技术要求 YD/T1522.1会话初始协议(sIP)技术要求第1部分;基本的会话初始协议 YD/T1522.2会话初始协议(sIP)技术要求第2部分;基于会话初始协议(sIP)的呼叫控制的 应用 YD/T1530接人网技术要求频谱扩展的第二代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2+) YD/T1619宽带光接人网总貌 YD/T1996所有部分)接人网技术要求第二代甚高速数字用户线(VDsL.2) YD/T2275-2011接人网技术要求宽带用户接人线路(端口)标识 YD/T22772011接人网技术要求无源光网络(PON)光链路监测与诊断 ITU-TG.707同步数字系列(SDH)的网络节点接口[NNetworknodeinterfaceforthesynchronous digitalhierarchy(SDH] ITU-TG.711话音频率的脉冲编码调制[Pulsecodemodulation(PCM)ofvoieefrequeneies] ITU-TG.723.1以5.3kbit/s和6.3kbit/s速率传输的多媒体通信的双速率语音编码器(Dual ratespeeehcoderformultimediacommunicationstransmitingat5.3and6.3kbit/s ITU-TG.729使用共轭结构代数码线形预测激励(CS-ACELP)的8kbit/s语音编码[Codingof speechat8kbit/susingcomjugate-structurealgebraic-code-exeitedlinearprediection(CS-ACELP)] ITU-TG.975海底系统的前向纠错(For orwarderrorcorrectionforsubmarinesystems) ITU-TH.248.1网关控制协议(GatewaycontrolprotocolD frameworkfor ITU-TY.1291分组网络中支持业务质量(QoS)的结构框架(Anarehit itectural cketnetworks supportofqualityofserviceinpae
GB/T29229一2012 forOAMfu ITU-TY.1730以太网OAM功能需求(Requirements unctionsinethernet-basednet worksandethernetservices) IEEE802局城网和城域网的IEEE标准;概况和架构(IEEEStandardorl.ocealandMetropolitanm AreaNetworks:OverviewandArchitecture) .ocalandMetro IEEE802.lad局域网和城域网虚拟桥接局域网增补件4业务提供者桥(Lo polht tanAreaNetworksVirtualBridgedL.ocalAreaNetworks,Amendment4:ProviderBridges) EE802. 1 -2007 局城网和城域网虚拟桥接局域网增补件5;连接故障管理(Locdlaandl lag MetropolitanAreaNetworksVirtualBridgedL.ocalAreaNetwork、Amendment5:Connectiity FaulMAanmgemen nt EEE802.1D2004 局域网和城域网 .ocalandMetropolitanArea 媒体接人控制(MAc)桥(L Networks一MediaAccessControl(MAC)Bridges 局域网和城域网虚拟桥接局域网(L.ocalandMetropolitanArea IEEE802.1Q2005 NetworksVirtualBridgedlocalAreaNetworks 局域网和城域网基于端口的网络接人控制(LocalandMetropolitanArea IEEE802.1X一2004 NetworksPort-BasedNetworkAccessControl IEEE802.32008信息技术系统间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第3部分 CSMA/CD接人方式和物理层规范[InformationTechnologyTelecommunieationsandInformation ExchangeBetweenSystemsLocalandMetropolitanAreaNetworksSpeeificRequirements、Part3: CarrierSenseMultipleAccesswithCollisionDetectionCSMA/CD)AccessMethodandPhysical LayerSpecifications IETFRFC2236互联网组管理协议版本2(IGMPV2)(InternetGroupManagementProtocol. Version2 IETFRFC2933互联网组管理协议MIB(InternetGroupManagementProtocolMB) IETFRFC3376互联网组管理协议版本3(IGMPV3)(InternetGroupManagementProtocol. Version3 IETFRFC3550实时应用传输协议(RTP)(RTP;ATransportProtocolforRealTimeApplica tions IETFRFC3985伪PwE3架构[PseudowireEmulationEdge-to-Edge(PwE3Architeeture IETFRFC4197分组交换网上的时分复用(TDM)电路端到端仿真的要求[Requirementsfor Edge-to-EdgeEmulationofTimeDivisionMultiplexedTDMCireuitsoverPacketSwitchingNet works IETFRFC4553分组网上结构未知的时分复用技术[Strueture-AgnosticTimeD)ivisionMultiple xing(TDM)overPacket(SAToP) IETFRFC5086分组交换网上的结构化时分复用(TDM)电路仿真业务(CEsOP)[Structure AwareTimeDivisionMultiplexedTDMCircuitEmulationServiceoverPacketSwitehedNetwork (CESoPSN门] BBFTR069CPE广域网管理协议(CPEwANManagememtProtocol) MEF8城域以太网PDH电路仿真实现约定(ImplementationAgreementfortheEmulation of rDHcirceisoverMetoEihenetNetwolk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GB/T29229一2012 ADSL2十;频谱扩展的第二代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symmetricDigitalSubseriberLineIranscever) BITs;大楼综合定时供给(系统)(BuildingIntegratedTimingSupply) BPDU网桥协议数据单元(BridgeProtocolDataUnit) CATV:有线电视(CableTelevisio on CESoP:分组网电路仿真业务(CircuitEmulationServiceoverPacket) CFM连接故障管理(ConneetivityFaultManagemen) DA:目的地址(De Address stination DBA:动态带宽分配(DynamicBandwidthAIlocation DynamicHost ProtocolD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 Comfguration" DLF:目的地址查找失败(DestinationIookupFailure DSCP:差分服务代码点(DifferentiatedServicesCodePoint DTE:数据终端设备(DataTerminalEguipment EAP:扩展认证协议(ExtensibleAuthenticationProtocol EDFA:掺饵光纤放大器(Erbium-dopedOpticalFiberAmplifer EFM:第一英里以太网论坛)(EthernetintheFirstMile(Forum) EPD:帧结束定界符EndofPacketDelimiter) EPON: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thernetPassiveOpticalNetwork FCS:倾校验序列(FrameCheckSeguence) FE:快速以太网FastEthernet FEC:;前向纠错(ForwardErrorCorrection FTTB:光纤到大楼(FibertotheBuilding FTTC:光纤到路边(FibertotheCurb FTTH:光纤到户(FibertotheHome FTTO:光纤到办公室(FibertotheOffice) GE;千兆以太网(GigabitEthernet) GMI:千兆比特媒质无关接口(GigabitMedialndependentlnterface) GVRP.GARPVLAN注册协议(GARPVLANRegistrationProtocol) ICMP;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InternetControlMessageProtocol) GMP;互联网组管理协议(InternetGroupManagementProtocol IP;互联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 IPG;包间隔(Inter-packetGap IPoE:以太网上传送互联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overEthernet) LACP;链路汇聚控制协议(LinkAggregationControlProtocol LAN;局城网(L.ocalAreaNetwork) LLID;逻辑链路标识(L.ogicalLinkIdentifier) LT;线路终端(LineTerminal MAC;媒质访问控制MediaAccessControl) MD;媒质相关接口(MediaDependentlnterface MGCP: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ediaGatewayControlProtocol InformationBase MIB,管理信息库(Management MII;媒质无关接口(MedialndependentInterface) MLM:多纵模(MultilongitudinalMode MOS:平均意见评分(MeanOpinionScore
GB/T29229一2012 MPCP;多点控制协议Multi-pointControlProtocol MPCPDU.MPCP协议数据单元(MPCPProtocolDataUnit) NT:网络终端(NetworkTerminator) erations,AdministrationandMaintenance OAM:操作管理维护(Oper (ODN;光分配网络(OptiealDistributionNetwork OLT;光线路终端(OpticalLineTerminalD OMA光调制幅度(OptiealModulationAmplitude) ONT:光网络终端(OptiealNetworkTerminator ONU;光网络单元(OptiealNetworkUnit) OsI;开放系统互联(OpensystemInterconnection P2MP:;点到多点(PointtoMultipoint) P2PE点到点仿真(PointtoPointEmulation) PCS;物理编码子层(PhysiealCodeSublayer) PDU: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DataUnit PMA;物理媒质附加(子层)(PhysiealMediaAttachment PMD;物理媒质相关(子层)(PhysiealMediaDependent) PON;无源光网络(PassiveOpticalNetwork) PoTs;传统电话业务(PlainoldTelephoneService' PPPoE:;以太网上传送点到点协议(PointtoPointProtocoloverEthernet PsQM;感知通话质量测试(PerceptualSpeeehQualityMeasurement) Qos;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y RMS;均方根值(RootMeanSquare) RS;协调子层(Reconeiliation sbayem) RTT;往返时间(RoundTripTime) sA;源地址(sourceAddress) SCB:单拷贝广播(Sing ulecopy Broadcast) StartofFrameDelimiter SFD帧起始定界符(St SIP;会话初始协议(SessionInitiationProtocolD SLA:服务等级协议(ServicelevelAgreement SLD:LLID起始定界符(StartofLLIDDelimiter) sLM单纵模(SinglelongiludinalMode) sNI:业务节点接口(ServiceNodeInterface SOHO:小型家庭办公室(SmallOfficeHomeOffice sP严格优先级(StrietPrority STM:同步转移模式(SynehronousTransferMode' S-VLAN:业务VILAN(ServiceVILAND TBI,l0比特接口(Ten-bitlInterface' TCP: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D TDM;时分复用(TimeDivisionMultiplexing TDMA;时分多址接人(TimeDivisionMultipleAccess) andDispers TDP:发送器色散代价(Transmitter Penalty) sion
GB/T29229一2012 TOS;服务类型(TypeOfService TPID;标签协议标识(TagProtocolldentifier) UcT;无条件转移(Un-conditionTransition)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DatagramProtocob) UNI,用户网络接口(UserNetworlkInterface) VDSL2;第二代甚高速数字用户线(Very-high-speedDigitalsubscriberLine2) VLAN;虚拟局域网(Virtuall.ocalAreaNetwortk VolP;IP语音(VoiceoverInternetProtocol 系统配置和参考模型 参考模型 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是一种采用点到多点(P2MP)结构的单纤双向光接人网络,其典型拓扑 结构为树型 EPON系统由局侧的光线路终端(O1.T),用户侧的光网络单元(ONU)和光分配网络(ODN)组成, 为单纤双向系统 在下行方向(OLT到ONU),oL.T发送的信号通过oDN到达各个ONU 在上行 方向(oNU到oL.T),ONU发送的信号只会到达oLT,而不会到达其他ONU 为了避免数据冲突并 提高网络利用效率,上行方向采用TDMA多址接人方式并对各ONU的数据发送进行调度 ODN在 OT和ONU间提供光通道 EPON系统参考结构见图1 用户侧接口 PO接口 ONU/oT ODN 网络侧接口 PON接口 ONU/ONT OLT 无源光分路器 ONU/oNT 注:ODN中的无源光分路器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光分路器的级联 图1EPON系统参考结构 光网络终端(ONT)是指FTTH网络结构中包括用户端口功能的ONU,在本标准中将oNU和 ONT统称为ONU EPON系统的ONU/ONT可放置在用户、大楼和小区等不同的位置,形成FTTH、FTTB,FTTC 等不同的网络结构 EPON系统承载CATV业务参见附录A 协议栈 4.2 EPON系统的协议分层以及与IsO/IEC开放式系统互联(OS1)参考模型之间的关系见图2
GB/T29229一2012 LAN分层 LA分层 os1参考 模型分层 上层 上层 粉 MAc客户端 端 客户端 应用层 OAM OAM OAM OAM 表示层 多点MAc控制 多点MAc控制 会话层 MAc MAC MAC MAC oLT ONU 传输层 RS RS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GMT GMm 物理层 PCS EC FEC PHY PHY PMA PMA PMD PMD MD 、MDl- 无源光介质 图2EPoN协议栈 4.3PMD子层 EPON系统可使用以下三种PMD类型: a 1000BAsE-PX10类型PMD,支持10km传输 100oBASEPx20类型PMD,支持20km传输 b e)1000BAsE-Px20十类型PMD,支持20knm传输 本标准推荐EPON系统使用1000BAsE-PX20或者1000BASE-PX20十类型PMD子层 EPON系统的PMD子层具体要求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 4.4MCP 多点控制协议(MPCP)定义了点到多点光网络的MAC控制机制,具体规定见附录C 4.5Rs子层 EPON系统的RS子层应符合附录D的规定 oA1子层 4.6 EPON系统应支持OAM功能,具体实现方式应符合附录E的规定 光网络要求 5.1波长 EPON系统应使用符合GB/T9771要求的单模光纤 EPON系统为单纤双向系统,上、下行应分别使用不同的波长,其中上行应使用1260nm1360nm 波长,下行应使用1480nm1500nm波长 6
GB/T29229一2012 OLT的网络侧应支持GE接口,推荐支持10GBASE-X接口 当OLT终结TDM专线业务时, OLT的网络侧还应支持STM-1接口或E1接口 ONU设备类型按6.2规定分为4类,各类ONU设备的用户侧接口要求如下 类型1ONU的用户侧应支持以太网电接口,可选支持乙接口或Za接口 类型2ONU的用户侧应支持以太网电接口,应支持Z接口或Za接口,可选支持无线局域网等 接口 类型3ONU的用户侧应支持以太网电接口、ADsL2十接口、VDsL2接口或同轴电缆接口,可选支 持Z接口或Za接口 类型4ONU除应支持类型1、类型2或类型3要求的接口类型外,还应支持E1接口 7.2网络侧和用户侧接口要求 7.2.1以太网接口 GE,10GE,FE等以太网接口应符合IEEE802.3一2008的规定 7.2.2sTM-1接口 STM-1接口应符合ITU-TG.707的规定 7.2.3E1接口 E1接口应符合GB/T7611的规定 7.2.4乙接口 Z接口应符合YD/T1054的规定 7.2.5Za接口 Za接口应符合YD/T1054的规定 7.2.6AIsL.2十接口 ADSL2十接口应符合YD/T1530的规定 7.2.7VDSL2接口 VDSL2接口应符合YD/T1996的规定 7.2.8同轴电缆接口 具体要求待研究 7.2.9无线局域网接口 无线局域网接口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功能要求 ro基本功能 8.1.1ONU认证功能 OLT应支持根据MAC地址对ONU的合法性进行认证,应拒绝非法ONU接人网络获得服务
GB/T29229一2012 非法ONU事件应记人系统日志,并应产生相应告警信息 OLT可选支持ONUMAC地址和PON接口绑定的功能 8.1.2动态带宽分配功能(DBA) EPON系统应采用动态带宽分配机制(DBA)来提高系统上行带宽利用率以及保证业务公平性和 Qos,应能根据LLlD报告的队列状态信息分配带宽授权 DBA应支持如下三种分配带宽类型 a)固定带宽(FixedBandwidth):固定带宽是完全预留给特定ONU或者ONU的特定业务的,即 使在ONU没有上行固定带宽业务流的情况下,O1.T仍然为该ONU发送对应于该固定带宽 的授权(grant),这部分带宽也不能为其他ONU使用 固定带宽主要用于有TDM业务的 (ONU(或者lLLID)以确保该业务较小的传输时延 固定带宽一般由OLT以较小的轮询周期 eycletime)和较高的grant频率给ONU发送固定数量的授权来实现 保证带宽(AssuredBandwidth):保证带宽是保证ONU可获得的带宽,由OLT根据ONU发 b 送的REPORT报文信息进行授权 当oNU的实际业务流量未达到保证带宽时.oL.T的 DBA机制应能够将其剩余带宽分配给其他ONU的业务 如果ONU上行业务流量超过保证 带宽,即使系统上行方向发生流量拥塞,也能保证该oNU获得至少等于“保证带宽”的带宽 尽力而为带宽(BestEfortBandwidth)当EPON接口上的带宽没有被其他高优先级的业务 占用时,ONU可以使用的这部分带宽 尽力而为带宽由OLT根据PON系统中全部在线 ONU的REPORT信息以及PON接口上的带宽占用情况为ONU分配授权,系统不保证该 ONU或者ONU的特定业务获得带宽的数量 属于优先级最低的业务类型 当然即使系统 上行带宽剩余,一个ONU获得的尽力而为带宽也不应超过所设定的值 DBA应支持上述3种带宽类型的组合,即对一个特定的ONU,能够提供Fixed+Assured,Fixed+ BestEffort、Fixed十Assured+Best Effort、Assured十BestEffort等多种带宽类型组合的业务 DBA 应支持基于LLID对上述业务参数的配置 ONU的上行带宽配置的参数包括固定比特率(FIR,FixedInformationRate)、保证比特率(CIR CommitedInformationRate)和峰值比特率(PIR,PeaklnformationRate) 各种类型的带宽的大小与 这些配置参数的关系如下: 固定带宽;FIR 保证带宽.CIR-FIR 尽力而为带宽:PIR-CIR DBA最小带宽分配粒度不应大于256kbit/s DBA的精度应优于士5% 本标准对DBA算法不作具体规定 8.1.3业务QoS 基本要求 8.1.3.1 EPON系统应支持基于ITrU-TY.1291的Qos机制,在上行和下行方向均应能根据SLA协议保 证各类业务的QoS QoS机制包括业务流分类(Tralie classifieation)、优先级标记(Marking),排队及调度(Queuing edheduine),流量整形(Tnfl;shapine)和流量管制(TadfcpolieinE),拥塞避免(Ccongestion and 级存管理(Buflermanagemen avoidance) nt)等 SLA协议参数包括不同用户或业务的时延、抖动、保证带宽和最大带宽等
GB/T29229一2012 8.1.3.2业务流分类 8.1.3.2.1oLT的业务流分类功能 O1.T应具有对上行业务流进行分类的功能,应具有基于VILANID,以太网PR1字段、以太网帧封 装协议(如PPPoE、IPoE等),源/目的IP地址、IP协议类型(TCP,UDP,ICMP,IGMP等),IP包的 TOs/DsCP字段和TCP/UDP端口号对上行业务流进行分类的能力 8.1.3.2.2oU的业务流分类功能 类型1的ONU应支持基于物理端口和VIANlD对上行业务流进行分类 类型2的oNU应支持基于物理端口、VLANID,以太网PRI字段,以太网帧封装协议(如PPPoE、 IPoE等)对上行业务流进行分类,建议支持基于IP包的TOS/DSCP字段对上行业务流进行分类 类型3的ONU应支持基于物理端口,VLANID,以太网PRI字段、以太网帧封装协议(如PPPoE IPoE等,源/目的IP地址、IP协议类型(TCP,UDP,ICMP,IGMP等,IP包的TOs/DsCP字段和 TcCP/UDP端口号对上行业务流进行分类 8.1.3.3优先级标记方式 8.1.3.3.1oLT的优先级标记方式 OL.T应支持上行流分类与优先级标识的映射,应支持以太网PR1字段作为优先级标识,可选使用 P的TOs/DsCP域作为优先级标识 OLT应支持优先级标识的修改功能 OLT应支持将内层优先级标识复制到外层 8.1.3.3.2oU的优先级标记方式 ONU应支持上行流分类与优先级标识的映射,应支持以太网PRI字段作为优先级标识,可选使用 IP的TOs/DsCP域作为优先级标识 ONU应支持优先级标识的修改功能 8.1.3.4队列调度 8.1.3.4.1oLT的队列调度功能 oL.T应支持绝对优先级(SP),基于权重的相对优先级和混合优先级(绝对优先级十相对优先级 的队列调度算法对上、下行业务流进行队列调度,并且每个上联接口应至少支持8个队列 8.1.3.4.2oU的队列调度功能 类型1和类型2的ONU应支持绝对优先级队列调度算法对上行业务流进行本地队列调度,可选 采用基于权重的相对优先级队列调度算法或混合优先级队列调座算法(绝对优先级十相对优先级),并 且每个用户侧接口应至少支持4个优先级队列 类型3的ONU应支持绝对优先级队列调度算法、基于权重的相对优先级队列调度算法和混合优 先级队列调度算法(绝对优先级十相对优先级调度)对上行业务流进行本地队列调度,并且每个用户侧 接口应至少支持4个优先级队列 对于支持VolP和EI业务的ONU应对该类业务采用严格优先级调度保证带宽需求 10o
GB/I29229一2012 8.1.3.5限速功能 8.1.3.5.1oLT的限速功能 OL.T应支持基于ONU、VLANID和以太网PRI字段对下行业务流进行限速 8.1.3.5.2ONU的限速功能 类型3的ONU应支持基于用户侧物理端口或基于VIANID对上、下行业务流进行限速 8.1.4加密功能 ErON系统应支持对下行用户数据的加密,上行方向可选支持 8.1.5ONU掉电通知功能 OU应支持通过DyingGas p告警消息将自身掉电事件通知oLT的能力 S 8.1.6光纤保护倒换功能(可选 为了提高网络可靠性和生存性,可在EPo系统中采用光纤保护倒换机制 光纤保护倒换可分为 以下两种方式进行 自动倒换;由故障发现触发,如信号丢失或信号劣化等; a) b)强制倒换;由管理事件触发 保护倒换发生后,系统应支持被保护业务的自动返回或人工返回功能 主要的光纤保护倒换方式有两种馈线(主干)光纤保护倒换和全光纤保护倒换,分别如图3和图4 所示 ONU#1 PONLT N:2光分路器 OLT oNLT1y PONLT(O) ONU#N PONLT 图3EPo系统馈线主干)光纤保护倒换方式 馈线(主干)光纤保护倒换配置对oLT以及OLT和光分路器之间的光纤进行备份,光分路器的 OLT侧有两个输人/输出端口 这种配置方式仅能恢复OLT侧 全光纤保护倒换配置对oL.T,ONU、光分路器和全部光纤进行备份 在这种配置方式下,通过倒 换到备用设备可在任意点恢复故障,具有高可靠性 全光纤保护倒换方式的一个特例是网络中有部分ONU以及ONU和光分路器之间的光纤没有备 份,此时,没有备份的ONU不受保护 1l
GB/T29229一2012 ONU#1 PONLT PONLT(O)y 双N:1光分路器 oLT PONL1) PONLT(O ONUN PONLI(u PONLT(oy 图4EPO系统全保护光纤倒换方式 8.1.7光链路测量和诊断 OLT和ONU均应支持对光模块供电电压、偏置电流、工作温度,发送光功率和接收光功率这5个 光链路参数进行测量,参数测量指标应符合YD/T2277一2011的要求 ONU应支持将测量结果上报给OLT OLT和ONU在监测本地光链路参数的过程中,如果某个参数的监测值过高或过低,应能触发相 应的越限告警,且告警使能和阀值应能设定,其中光模块供电电压、偏置电流、工作温度的越限告警囤值 缺省采用光模块出厂设定值 8.1.8异常发光oNU的检测和控制(可选 OLT可选支持检测发现异常发光ONU并关闭其激光器的功能 8.2 以太网/IP相关功能 8.2.1二层转发功能 8.2.1.1oLT的二层转发功能 OLT应支持MAC地址的动态学习,MAC地址老化时间应可配置,转发能力应确保上下行业务的 线速转发 8.2.1.2ONU的二层转发功能 oNU应支持MAc地址的动态学习,MAC地址老化时间应可配置 二层汇聚 8.2.2 当oLT设备支持多个PON接口时,OLT设备应支持各个P(O接口的上行流量汇聚功能 12
GB/T29229一2012 8.2.3 二 -层隔离 OL.T应支持各ONU之间的二层隔离,并应支持基于VLAN进行配置 类型3的ONU应支持各用户侧端口之间的二层隔离 8.2.4VLAN 8.2.4.1OLT的VLAN功能 OLT应支持IEEE802.1Q一2005协议,应支持对VLAN端口的ACCESS,TRUNK和HYBRID 连接模式 OL.T应支持单层VLANID的透传、增加、移除和VLANID的切换功能 oL.T应支持根据物理端口和以太网封装协议划分VLAN 8.2.4.2ONU的VLAN功能 ONU应支持IEEE802.1Q2005协议,应支持对VLAN端口的AcCESS和TRUNK连接模式 ONU应支持根据用户侧端口和以太网封装协议划分VLAN 8.2.5VL.ANStacking O1.T和类型3ONU应支持基于IEEE802.lad的VLANStacking(VLAN堆叠)功能,其中外层 标记的TPID值应可以配置 OL.T和类型3ONU应支持根据物理端口、IEEE802.1D-2004规定的以太网优先级标识(Pbit) 或单层VLANID的值把上行以太网帧映射到不同的s-VLAN OLT和类型3ONU的上联端口应能配置为支持S-VLAN的TRUNK模式 8.2.6安全防攻击功能 帧过滤 8.2.6.1 8.2.6.1.1OLT的帧过滤功能 OLT应支持根据以太网封装协议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TCP 端口号、UDP端口号对上、下行以太网数据帧进行过滤 O1.T应能过滤来自用户的DHCPOFFER,ACK、NAK帧、,IP组播数据流和IGMP查询帧 OLT应按照表1规定的方式对预定义和保留地址的MAC帧进行处理 表1中的“Block”是指不 转发,“Forward”是指转发,“Peer”是指进行本地处理和应答 表1预定义和保留MAC地址 作用 缺省行为 可选配置 参考标准 MAC地址 01-80-C2-00-00-00 Boek EEE802.lD2004 桥组地址(BPDU) 表7-9 None 01-80-Cc2-00-00-01 PAUSE Boek EEE802.32008 Noe 慢速协议IACP,EFM 01-80-C2-00-00-02 Peer None IEEE802.3一2008表43B1 oAMPDUs) 01-80-C2-00-00-03 EAPoverLANs Block IEEE802.1X2004表7-2 Peer 13
GB/T29229一2012 表1(续 MAC地址 作用 缺省行为 可选配置 参考标准 01-80-C2-00-00-04-01- 保留 Block None IEEE802.lD2004表7-9 80-C2-00-00-0F 01-80-C2-00-00-10 Boek 所有LAN的桥管理地址 None EEE802.1D-2004表7-10 01-80-C2-00-00-20 GMRP Bock None IEEE802.1D2004表12-1 01-80-C2-00-00-21 GVRP Block None IEEE802.1Q2005表11-1 01-80-C2-00-00-22-01 Boek EEE 保留GARP应用地址 表12-1 Forward 802.lD2004 80-C2-00-00-2F 01-80-C2-xx-xx-xy CFM Forward Block IEEE802.lag一2007表8-9 8.2.6.1.2oNU的帧过滤功能 ONU应支持根据物理端口、以太网帧封装协议、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以太网优先级标 识(Pbit)对上,下行以太网数据帧进行过滤 建议ONU支持基于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和TCP端口号,.UDP端口号对数据帧进行过滤 ONU应能过滤来自用户的DHCPOFFER/ACK/NAK帧,IP组播数据流和IGMP查询帧 ONU应按照表1规定的方式对预定义和保留地址的MAC进行处理 8.2.6.2组播/广播/DLr报文风暴抑制 OL.T应对二层组播/广播/DLF报文的速率进行抑制 8.2.6.3MAC地址学习数量限制 8.2.6.3.1oLT的M1Ac地址学习数量限制功能 OL.T应能限制从每个ONU学习到的MAC地址的数量,限制的数量应可以灵活配置 当达到MAC地址表深度时,OLT应支持新MAC地址对最旧的MAC地址的覆盖,或者支持忽略 新MAC地址直到有MAC地址老化等不同策略 8.2.6.3.2OU的MAC地址学习数量限制功能 类型2和类型3的ONU应支持限制从每个用户侧端口学习到的MAC地址的数量,且限制的数量 应可以灵活配置 当达到MIAc地址表深度时,ONU应支持新MAC地址对最旧的MAC地址的覆盖,或者支持忽略 新MAC地址直到有MAC地址老化等不同策略 8.2.6.4防止MAC地址欺骗 OL.T和类型3ONU应能够检测用户MAC地址欺骗,应支持根据安全策略进行处理,例如丢弃 MAC地址重复的帧 OLT应能够检测并丢弃来自用户的仿冒宽带网络网关(如BRRAS)MAC地址的帧 OLT应过滤来自用户侧的与网络侧地址重复的MAC地址 8.2.6.5用户端口识别功能 OLT和类型3ONU设备应支持通过二层DHCP中继代理、PPPoE中继代理实现用户端口识别和 14
GB/T29229一2012 标记功能,具体实现方式应符合YD/T2275一2011的规定 OL.T和类型3ONU还应支持通过VLANStacking标识用户端口 8.2.6.6IP地址绑定功能 OLT和类型3的ONU应支持IP地址与端口或VLAN等的绑定,地址绑定功能应包含下面两个 子功能: 端口a被限制仅能使用地址A,不能使用除地址A外的其他地址; a b)端口b不能盗用端口a使用的地址A OLT和类型3的ONU应支持基于静态配置用户IP地址与用户端口或VLAN的绑定功能 OLT和类型3的ONU可选支持跟踪DHCP中的P地址分配过程进行端口和P地址的动态绑 定的功能 8.2.7端口自协商 OLT和ONU的以太网电接口应具有对端口双工方式、线速和流控等进行自协商的能力,以太网 光接口应具有对流控进行自协商的能力 8.2.8流量控制功能 OLT的网络侧接口和ONU的用户侧接口应支持全双工方式下的IEEE802.3一2008流量控制协 议(pause帧) 上联端口保护功能 8.2.9 8.2.9.1快速生成树功能(RsIP 当OLT的网络侧具有多个GE或10/100Base-T接口时,应支持符合IEEE802.ID2004规定快 速生成树协议(RsTP). 8.2.9.2链路聚集 当O1.T网络侧具有多个GE或10/100Base-T接口时,应支持IEEE802.32008规定的链路聚集 功能 OL.T的链路聚集功能应实现链路负载分担和链路保护功能 8.2.g.3上联端口镜像和重定向 OL.T应支持对特定的上联物理端口或逻辑端口的流镜像功能和流重定向功能 8.2.10组播功能 8.2.10.1基本要求 组播协议应支持IETFRFC2236规定的IGMPV2,可选支持IETFRFC3376规定的IGMPV3和 IETFRFC2933规定的组播管理协议的MIB OLT和ONU之间应支持以单拷贝广播sCB)方式转发组播流,并且所有的组播流应使用唯一的 特定lLID来指示,LLI值为0x7FFF 8.2.10.2oLT的组播功能 OLT应支持IGMPsnooping代理或IGMPproxy功能,并支持可控组播功能 15
GB/T29229一2012 OLT应支持基于用户端口的可控组播功能 可控组播功能应支持“允许”“禁止”和“预览”三种 组播权限 组播权限控制功能即可控组播功能,具体包括 a)对ONU启用/禁止组播服务; b 控制ONU加人授权的组播组或允许预览的组播组 e限制ONU能同时加人的组播组个数; d)根据用户系统总带宽使用情况和用户服务等级合同中规定带宽的使用情况,限制ONU可同 时收看的节目数量 对于用户的组播加人/离开活动等信息应计人日志 OL.T应支持配置组播权限业务包(Package),每个业务包(Package)可包括任意多个频道(组播组. 8.2.10.3ONU的组播功能 对于具有多个端口的类型1和类型2的ONU设备,应支持IGMPsnooping功能,并实现IGMP快 速离开功能 对于类型3的ONU设备,应实现IGMPsnooping代理或IGMPproxy,支持IGMP快速离开功 能,并应支持针对ONU用户侧端口的可控组播功能,可控组播功能应支持“允许”“禁止”和“预览”三 种组播权限 组播权限控制功能即可控组播功能具体包括 a)在用户端口上启用/禁止组播服务 组播权限控制,在用户端口上控制其加人授权的组播组或允许预览的组播组; b e限制用户端口能同时加人的组播组个数 d 根据用户系统总带宽使用情况和用户服务等级合同中规定带宽的使用情况,限制用户可同时 收看的节目数量 对于用户的组播加人/离开活动等信息应计人日志 e) ONU应支持跨VILAN的组播,当组播业务数据流所在VLAN不同于用户所在VL.AN时,组播业 务数据能复制到不同的用户VLAN中 8.2.11 用户环网检测 ONU应支持对用户侧端口是否成环的检测,防止环网形成 8.2.12VolP相关协议和功能要求 当类型1和类型3的ONU通过乙接口或Za接口提供VoIP业务接人时,应支持H.248协议或 SIP协议 类型2的ONU应支持H.248协议或SIP协议 ONU实现HH.248协议应符合ITU-TH.248.1的规定,实现sIP协议应符合YD/T1522的规定 当ONU支持VolP语音业务时,应支持呼叫处理功能、媒体控制功能、语音处理功能、模拟用户电 路功能和语音Qos管理功能,具体见YD/T1385的规定 业务承载方式和性能指标要求 Ethernet/IP数据业务性能要求 Ethernet/IP数据业务由IEEE802.3一2008规范,并应遵守IEEE802.1D-2004的规定 OLT和ONU的二层交换能力应确保业务的线速转发 其业务性能指标主要包括传输时延、吞吐量和丢包率,具体指标暂不做规定 16
GB/T29229一2012 9.2IP视频业务性能要求 OL.T应提供足够的带宽用于同时转发组播和单播IP视频业务 EPON支持组播视频业务时,OLT整机和PON接口板内部均应无组播转发瓶颈,允许OLT整机 和PON接口板下的所有用户同时访问相同或不同的组播组 这样,要求PON接口板应提供不小于 4M×128×单板PON接口数量的组播转发能力 类型3的ONU应提供不小于4M×用户端口数的组播转发能力 9.3TDM专线业务性能要求 9.3.1承载方式 EPON系统应采用CEsoP方式承载TDM专线业务,封装方式应符合IETFRFC1553(非成赖方 式)或IETPRFc5086C成朝方式)或MEF8的规定 当采用EPRFC553或IETpRFRc5086规定的 封装方式时,还应符合IETFRFC3550,.RFC3985和RFc4197的规定 EPON网络应能够支持TDM业务的透明传输,即无论这些业务是成帧格式或非成帧格式,与 EP(ON网络同步或异步 EPON系统承载TDM专线业务时的时钟同步要求见第10章 9.3.2传输延时 TDM专线业务在T-V[或(a)-V门参考点之间的平均信号传输时延应小于1.5ms 9.3.3误比特率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TDM专线业务的24h误比特率为0 9.3.4抖动转移特性 E1信号抖动转移特性应满足图5的要求 dB 0.5 20dB/10倍频 40Hz" 400Hn 00kHn 业 款 -19.5 洼1;考虑到测试设备的限制,频率 应小于20Ha并尽可能低(如10Ha). 注2;为了测量准确,推荐选择使用带宽足够小(相对测量频率)的方式,但不应大于40Ha 注3:在,一f,频率范围内容忍大于一19.5dB杂散响应的需求有待进一步研究 图5E1信号抖动转移特性 17
GB/T29229一2012 YolP语音业务性能要求 如果EPON系统支持VolP语音业务,则应在ONU上实现,并应满足以下性能指标要求 语音编码动态切换时间小于60ms a b 应具有80ms缓冲存储能力,以保证不发生语音断续和抖动 语音的客观评定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YolP语音业务质量客观评定要求 编码方式 编码率 网络状况 PSQM PESQ 网络条件很好 1.5 >3.3 网络条件较差(丢包率=1%,抖动=20ms 3.2 1.8 G.723.1 5.3k 时延=100ms) 网络条件恶劣(丢包率=5%,抖动=60ms 2.0 2.9 时延=400ms 3 网络条件很好 1.5 网络条件较差丢包率=1%,抖动=20ms 1.8 3.2 G.723.1 6.3k 时延=100ms) 网络条件恶劣(丢包率=5%,抖动=60ms. 2.0 >2.9 时延=400ms) 网络条件很好 1.5 >3.5 网络条件较差(丢包率=1%,抖动- =20ms, 1.8 G.729 时延=100ms) 网络条件恶劣(丢包率=5%,抖动=60ms. 2.o >2.6 时延=400ms) 网络条件很好 1.5 >3.7 网络条件较差(丢包率=1%,抖动- =20ms 1.8 >3,5 G.711 时延=100ms) 网络条件恶劣(丢包率一5%,抖动- =60ms, 2.0 时延=400ms) 语音的主观评定应符合以下要求 d 网络条件很好时,MOs>4.0; 网络条件较差时(丢包率=1%,抖动=20ms,时延=100ms),MOS应大于3.5 网络条件恶劣时(丢包率=5%,抖动=60ms,时延=400ms),MOs应大于3.0 编码率应符合以下要求 对于G.711编码方式,编码率应为64kbit/s; 对于G.729a编码方式,编码率应小于18kbit/s 对于G.723.1编码方式.G.723.1(语音压缩5.3kbit/s)编码率应小于12kbit/s,G.723.1 语音压缩6.3kbit/s)编码率应小于15kbit/s 时延指标 VolP的时延包括编/解码时延、收端输人缓冲时延和内部队列时延等,具体满足以下要求 采用G.729a编码时,时延应小于150 mS 18
GB/T29229一2012 采用G.723.1编码时,时延应小于200ms 9.5光纤保护倒换性能指标要求 当EPON系统进行光纤保护倒换时,如果采用全光纤保护倒换方式,业务中断时间应小于50ms; 如果采用馈线(主干)光纤保护倒换方式,业务中断时间宜小于50ms. l TDM专线业务定时同步要求 10.1oLI定时能力 OLT应按下列顺序优选定时源,并以此作为OLT线路的发送时钟 a)外部定时接口,如BITs输出的2MHa或2Mbit/、时钟; b STM-N接口; e)E1接口; d)网络侧同步以太网接口; e)内部定时 OLT设备的定时功能应支持跟踪与自由振荡两种工作模式 在所有外部定时源均不可用的情况 下,OLT应自动倒换到自由振荡模式 o.T工作在自由振荡模式时,内部时钟精度应不低于3级钟 要求 (OLT设备在定时源倒换过程中,不应引起业务损伤 10.2IM业务定时恢复方式 承载TDM专线业务时,应采用自适应法或差分法恢复业务定时 操作管理维护要求 11 11.1基本要求 EP(ON系统的操作管理维护基本要求如下 oL.T和类型3ONU应能通过其所带的cosoLE口对其进行带外方式的操作维护,应支持 a 通过sNMPV2c或sNMPV3网管系统远程进行操作管理维护,可选支持TELNET或wEB 方式的网管; b)OLT和类型3ONU应支持带外管理和带内管理方式,带外访问方式应当提供所有带内访问 方式的功能,带外访问方式应当实现访问控制,防止非授权访问; 管理系统应具备对设备进行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方面的功能 c d)管理系统建议采用中文界面 11.2配置管理要求 EPON系统的配置理要求如下 应能对网络侧和用户侧接口参数进行配置 a 应能对业务流参数进行配置,如固定带宽,保证带宽、最大带宽和业务优先级等,配置的保证带 b 宽总和不应超过PON最大系统带宽; 应能对板卡进行配置; D 应能配置以太网功能,如VLAN、帧过滤、组播等; 19
GB/T29229一2012 应能配置PON系统功能,如加密、光纤保护倒换等; e 网络拓扑结构发生变化时应能自动更新,如ONU上线/下线等 应能通过网管对系统软件进行升级 g h)所有配置操作应记录到日志文件,并支持检索; 应能对环境监控参数进行配置(可选). 11.3性能管理要求 EPON系统的性能管理要求如下 a 网管应能启动性能测量功能,采集和处理测量数据,分析测量结果; 性能管理应具备对系统性能管理事件的当天和前一天的每15min计数以及24h计数功能, b 统计参数应包括PON接口性能参数,网络侧和用户侧业务接口性能参数等; e)应能对PON系统带宽的使用情况、各ONU使用带宽情况进行统计(可选); d) 应能查询历史系统性能记录,并能将查询结果和统计结果保存到外部文件并输出; OLT可对ONU掉电事件进行记录,当ONU恢复上电后,掉电记录应更新 11.4故障管理要求 系统的故障管理爱求如下 EP(ON 网管应能对系统的各个部分进行持续的或间断的测试、观察和监测,以发现故障或性能的 降低; b)当PON接口物理层性能(如光通道误码率)严重下降时,系统应能产生告警; 应能通过指示灯和告警信号指示设备的故障,不同的故障原因对应不同的告警信息; D 应能判定故障发生的时间和故障的位置,故障定位应能定位到电路板; 故障事件恢复后,系统网管的相应告警信息应能自动清除; e 系统告警日志统计列表应可对故障类型基于故障严重程度,故障原因,时间段进行分级处理; f g)应能按照不同等级、不同时间段和产生告警的原因等方式对告警统计进行过滤 h OLT应支持系统关键部件,软件的故障自动倒换和备份,自动倒换后,系统应能正常工作 11.5安全管理要求 EPON系统的安全管理要求如下 a)网管系统应通过定义个人访问权限的方式,提供对于管理员/操作系统访问的安全措施,拒绝 非法用户和密码错误用户的登陆访问 不同级别的管理员有不同的权限,确保访问请求的发 起者只能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执行管理操作 敏感信息,或固定用户终端鉴权属性,数据库和 配置数据只能由有授权的个人和管理系统进行操作 b)网管系统应记录所有用户的操作,包括用户名、操作时间、操作类型 非法用户登陆应产生安 全性告警,未经授权的操作尝试由系统日志记录并产生安全警告提示 可选支持管理区域的划分,将不同的资源分配到不同的管理区域,在不同管理区域内对相应资 源进行管理操作 其他要求 12 12.1环境要求 12.1.1光纤温度交变要求 当OLT和ONU间的光纤处于一25C55C的温度交变环境内时,OLT和ONU应能正常工 20
GB/T29229一2012 作,业务性能不应恶化或中断 12.1.2运行环境要求 EPON设备的运行环境应符合YD/T1619的规定 12.1.3防尘要求 在以下灰尘环境下,EP(ON设备应能正常工作: 直径大于5m的灰尘浓度不大于3×10'粒/m,灰尘粒子是非导电、导磁和腐蚀性的 12.1.4大气压力要求 在以下大气压力条件下的环境中,设备应能正常工作 86kPa106kPa 12.1.5电源要求 O)LT和类型3ONU应支持直流或交流供电方式,在a)或者b)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 直流电压及其波动范围要求 a 标称电压:一48V 电压波动;在直流输人端子处测试的一48V电压允许变化范围为一57V~一40V 交流电压及其波动范围要求: 单相220V士22V,频率50Hz士2.5Hz,线电压波形畸变率小于5%; 在正常情况下,设备的外壳与电源间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50MQ 类型1和类型2ONU应支持交流供电方式,在b)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可选支持备用电池供电 12.2电气安全要求 12.2.1绝缘电阻 正常情况下,设备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50MQ. 12.2.2设备接地要求 设备的接地电阻应小于5Q. 12.2.3过压、过流保护 设备应安装过压,过流保护器 过压、,过流保护器在外接电源异常时保护设备的核心部分 设备应满足YD/T1082对模拟雷电冲击、电力线感应、电力线接触等指标的要求 4 12.2. 电磁兼容 设备的电磁兼容性指标应符合GB9254以及GB/T17618的规定 21
GB/T29229一2012 附 录A 资料性附录 CATV业务在EPoN系统中的承载方式 EPON系统采用第三波长方式承载CATV业务,应使用1540nm1560nm波长 EPON系统 承载CATV业务示意图见图A.1 电话 上umn ONU PC I490nm P网络 oL1 合波器 电视 路 器 1550nm" CATV EDFA 信x 图A.1EPO承载CAT业务示意图 EPON系统接人CATV业务的指标要求不在本标准规定范围内 22
GB/T29229一2012 附 录B 规范性附录 物理媒质相关(PMD)子层要求 B.1概述 B.1.1基本类型定义 在EP(ON系统中,通过单模光纤网络和点到多点的拓扑结构,单个下行PMD(D-P\MD)在下行方向 (D-PMD到U-PMD)通过广播方式向多个上行PMD(U-PMD)发送数据;在上行方向接收多个U-PMD 的突发数据 上下行方向使用同一根光纤 一端使用100oBAsE-Px10DPMD -端使用 1000BASE-PX10的一 1000BASE-PX10-UPMD,另 1000BAsE-PX20的一端使用1000BASE-PX20-UPMD,另一端使用1000BASE-PX20-DPMD. 100oBASE-PX20十的一端使用(1000BAsE-PX20十)-UPMD,另一端使用1000BASE-PX20十)-D PMD 后缀“U”和“D”用作表示链路两边的PMD的收发方向,“D”用于标识OL.T,“U”用于标识 ONU 如果网络使用前向纠错(FEC)技术,可增大分路比或增加传输距离 FEC用于点到多点光网络 的前向纠错,具体定义可见D.2 最大可获得的传输距离不受此协议限制 EPON系统可使用的各类PM的基本属性见表B.1 表B.1P\D类型定义 100oBASEPXYo1000BAsEPX1o1000oBASEPX2o1000BASEPX2ol1000oBASEPX20+1000BASEPX20 描述 单位 D IU ID 光纤类型 单模光纤 光纤数目 标称发射 1310 1490 1310 1490 1310 1490 nm 波长 发射方向 上行 下行 上行 下行 上行 下行 最小范围" 0.510000 0.520000 0.5一20000 m 最大通道 28 28 24 20 19,5 23.5 dB 插人损耗 最小通道 dB 10 10 插人损耗 如果在链路上启用前向纠错,可获得较大的最小传输范围;也可以允许链路上有较高的通道插人损耗 在标称发射波长处 链路的差分插人损耗是通道最大插人损耗和最小插人损耗之差 1000BAsSE-PX10,1000BASE-PX20和1000BASE-PX20十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点到多点的光纤传输; -在单模光纤上,以1000Mbit/、速率,分路比为132,传输距离达到10km -在单模光纤上,以1000Mbit/、速率,分路比为1;32,传输距离达到20k km; 23
GB/T29229一2012 在单模光纤上,以1000Mbit/、速率,分路比为1:64,传输距离达到20km V -在物理层业务接口上,误码率小于或等于10 B.1.2PD在IEEE802.3体系结构中的位置 PMD与其他子层以及Iso/IEC开放式系统互联(OsI)参考模型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B.1.3PMD子层服务接口 PMD子层服务接口支持PMA和PMD实体间的8B/10B码组交换 PMD子层将PMA的串行数 据转换成适合于特定媒质的信号,并将来自特定媒质的信号转换成PMA的串行数据 规定的相关原 语如下: PMD_UNITDATA." reguest PMD_UNITDATA.indieate PMDSIGNAL reguest PMD_SIGNAL.indieate B.1.4延迟约束 B.1.4.1基本要求 从MD到GM的延迟要求(包括PMD子层),见IEEE802.3一2008的规定 考虑到PMD子层 包括尾纤的情况,应为每一个收发功能预留20ns的余量 B.1.4.2PMMD_UNIDATA.request 该原语定义了从PMA到PMD的串行数据流的传输 该原语的语法为PMD_UNITDATA.request(tx_bit) PMD_UNITDATA.request所携带的数据 是连续的比特流 Tx_bit参数的取值范围为1或0 PMA以标称速率1.25GBd向PMD连续发送比 特流 一旦收到该原语,PMD将特定的比特流转换为MD处的相应信号 B.1.4.3PMD_UNIrDATA.inditceate 该原语定义了从PM到PMA的数据传输 该原语的语法为PMD_UNITDATA.indicate(rx_bit) PMD_UNITDATA.indicate所携数据是 连续的比特流 Rx_bit参数的取值范围为1或0 根据从MD收到的信号,PMD向PMA连续发送比 特流 B.1.4.4PMDSIGNAL reqest 在上行方向,该原语由PCS生成,用以根据授权时间打开和关闭PMD发送器 enable) Tx_enable参数的取值范围为启用(ENA 该原语的语法为PMDsIGNAL.reqest((x_e BLE)或禁用(D1sABLE),用于打开或关闭PMD发送器 PCs产生该原语用以指示tx_enable值的变 化 一旦收到该原语,PMD相应地打开或关闭发送器 B.1.4.5PMDSIGNAL.indicate PMD子层产生该原语用以指示从MD1接收到的信号的状态 该原语的语法为PMDSIGNAL.indieate(SIGNAL_DETECT) sSIGNAL_DETEC'T参数的取值 为成功(OK)或失败(FAULT),用来表示PMD接收器是否能检测到激光 如果SIGNAL_DETECT= 24
GB/T29229一2012 FAULT,则PMD_UNITDATA.indieate(rx_bit)无明确定义 PMD产生此原语用来指示SIGNAL DETECT值的变化 注:SIGNALDETCT=(OK并不能保证PMD_UNITDATA.indicate(rx_bit)的正确与否 有时,在质量较差的链 路上,即使PMD检测到了足够的激光(sGNAL_DETEcT=OK),也不能满足链路正常传输的误码率的指标 要求 PMDsGNAL..indieate(sIGNAL_DETBCT)在上行和下行方向有不同的特性,见B.2.4 B.2P\MD功能规范 1000BASE-PXPMD实现PMD服务接口和MD接口之间的数据收发功能 B.2.1PMD框图 PMD的4个参考点见图B.1,其中第一个数字代表下行方向,第二数字代表上行方向 TP2和 TP3是兼容性参考点,TP1和TP4是实现所用参考点 光发送信号定义在距接插线输出端2m一5m 处(TP2),该接插线的光纤类型与发送器类型应一致 光接收信号定义在连接接收器的光纤的输出端 TP3 MD1 MDn TP4/TP TP2 TP3/ TP/TP4 /TP3 TP2/ ONU PMA MD#1 接插线 OLT 1:16光 PMA D 分路需 PMD 按插线 ONL PMA PMD#2" SiginalDetect Ix_Tnable ONU PMA PMD#16 光绩和无源光分路器(信道) SiginalL_Detcct 系统边界 图B.11000BASE-Px功能框图 PMD服务接口(TP1和TP4)的电气规范由于在系统实现中无法对其进行测试,该要求并非系统 的强制要求 B.2.2PMD发送功能 rMD发送功能应该将rD服务接口消息rMDUNDATA.requesxbi)消求的数招发送到 MD1 Txbit=1对应于较高的光功率水平 25
GB/T29229一2012 在上行方向,根据PMDSIGNAL.request(tx_enable)消息来中断比特流 这就意味着共有3个级 别“1”“0”和“暗",后者表示发送器处于“关闭”状态 B.2.3PMD接收功能 利用PMD_UNITDATA.indicate(rxbit)消息,PMD接收功能应该将从MDI接收到的比特流发 送到PMD服务接口 Rx_bit=1对应于较高的光功率 B.2.4P\D信号检测功能 B.2.4.1oNUID信号检测(下行 PMD的信号检测功能应该利用持续的PMD_SIGNAL.indieate(SIGNAL_DETECT)消息将连续 的下行信号上报给PMD服务接口 PMD_sIGNAL.indicate消息用以指示光信号是否存在 sIGNAL_DETECT参数的值应满足表B.2中对1000BAsE-Px的定义 PMD接收器无需验证接 收到的信号是否兼容于1000BASE-PX B.2.4.2oLTPMD信号检测(上行 对于突发模式下的上行信号,PMD信号检测功能的响应时间可能大于或小于突发长度,因此可能 无法满足传统的信号检测要求 P\MDsIGNAL.indiceate用来指示激光信号是否存在 oL.T的信号检 测功能可以在PMD或PMA层实现 SGNALDE:TECT参数值应满足表B.2中对1000BASE-Px的定义 PMD接收器无需验证接收 到的信号是否兼容于1000BASE-Px B.2.4.31000BASE-Px信号检测功能 1000BASE-PXPMD的信号检测值的定义见表B.2 表B.21000BASE-PxsIGNALDEIECT值定义 接收条件 Signaldeteet值 100oBASE-PX1o 1000BASE-PX20 平均输人光功率不大于表B.5中定义的规平均输人光功率不大于表B8中定义的规 FAIL 定接收波长下的信号检测阀值 定接收波长下的信号检测阀值 平均输人光功率不小于表B.5定义的接收平均输人光功率不小于表B.8定义的接收 波长以及与1000BASE-X兼容的信号输人波长以及与1000BASE-X兼容的信号输人 O)KK 条件下的最大接收灵敏度 条件下的最大接收灵敏度 所有其他条件 所有其他条件 未规定 B.2.5oNUPM发送使能功能 定义PMD_SIGNAL.request(tx_enable)是因为存在多个oUPMD OUPMD在发送数据之 前应先判断是否收到PMD_sIGNAL.request(tx_enable)消息 B.31000BASE-Px10-D和1000BASE-Px10-U收发器PMD到MD的光特性 B.3.1基本要求 表B.1定义了1000BASE-PX10收发器的工作范围 超出表B.1中工作范围但符合其他所有光特 26

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技术要求GB/T29229-2012

什么是EPON技术?

EPON是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的缩写,中文翻译为“以太网无源光网络”。它采用了类似于以太网的点对点结构,但使用单根光纤作为传输介质,以提供高速、稳定、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EPON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FTTH(Fiber to the Home)等领域。

EPON技术的要求GB/T29229-2012

GB/T29229-2012是我国关于EPON技术的规范性文件,其中详细规定了EPON技术的要求和测试方法。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基本原理和概念
  • 系统架构和接口
  • 传输业务和传输能力
  • 性能指标和测试方法
  • 技术要求和用户侧设备规格

EPON技术的优点

相比于传统的有源光网络技术,EPON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 成本低:由于采用了无源光网络结构,不需要使用昂贵的光电转换器等设备。
  • 带宽高:利用单根光纤进行传输,可以提供更高的带宽。当前,EPON技术已经可以实现每个用户的下行带宽在1Gbps以上。
  • 距离远:EPON技术的传输距离可以达到20公里以上。
  • 可靠性高:采用了无源光网络结构,避免了由于设备故障导致的整个网络瘫痪的情况。

EPON技术的应用场景

目前,EPON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FTTH、校园网、企业网等领域。其中,FTTH是EPON技术的主要应用场景之一。在FTTH网络中,EPON技术可以将中心局与用户之间的光纤传输距离延长至20公里以上,并提供高速宽带接入服务。

总结

EPON技术作为一种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技术,具有成本低、带宽高、距离远和可靠性高等优点,已经成为了当前宽带接入领域的主流技术之一。要想有效地利用EPON技术,必须遵循GB/T29229-2012这一规范性文件中所提出的各项要求。

铜包铝线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铜包铝线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铜包铝线的编号:GB/T29197-2012。铜包铝线共有15页,发布于2013-06-012012年第41号公告
塑料光纤系统用光-电-光双向波长转换器第1部分:百兆以太网650nm与1550nm/1310nm/850nm波长转换器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塑料光纤系统用光-电-光双向波长转换器第1部分:百兆以太网650nm与1550nm/1310nm/850nm波长转换器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塑料光纤系统用光-电-光双向波长转换器第1部分:百兆以太网650nm与1550nm/1310nm/850nm波长转换器的编号:GB/T29230.1-2012。塑料光纤系统用光-电-光双向波长转换器第1部分:百兆以太网650nm与1550nm/1310nm/850nm波长转换器共有15页,发布于2013-06-012012年第41号公告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