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9702-2020

汽车轮胎力和力矩试验方法

Testmethodforforceandmomentofmotorvehicletyre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汽车轮胎力和力矩试验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汽车轮胎力和力矩试验方法的编号:GB/T39702-2020。汽车轮胎力和力矩试验方法共有9页,发布于2021-11-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G41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83.160.10
  • 实施日期2021-11-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9页
  • 文件大小603.09KB

汽车轮胎力和力矩试验方法


国家标准 GB/T39702一2020 汽车轮胎力和力矩试验方法 Iestmethodforforeeandmomentofmotorvehidleyres 2020-12-14发布 2021-11-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涯花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39702一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轮胎轮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9)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三角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玲珑轮胎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森崽麟轮胎股份有限 公司、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苏通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佳 通乘用子午线轮胎有限公司,万力轮胎股份有限公司、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双钱集团上海轮胎研究所有限公司、双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四川轮胎橡胶(集 团)股份有限公司、浦林成山(山东)轮胎有限公司、厦门正新橡胶工业有限公司山东丰源轮胎制造股份 有限公司、讪头市浩大轮胎测试装备有限公司,天津久荣车轮技术有限公司,青岛高测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朋程、李椭林、陈少橱.林文龙.夏丹华,徐丽红,李版环、丁振洪,陈志友 韩谦、李国瑞、苏闯、李博慰、李园园,蒋中凯,余串,姜锡洲、陈建明、宁卫明、陈迅、马学武,唐顺锋、赵亮 郑蕊、王克先、牟守勇
GB/39702一2020 汽车轮胎力和力矩试验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轮胎稳态条件下力和力矩试验方法用术语和定义、试验设备,试验条件及准备、 试验步骤及试验数据处理和试验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充气轿车轮胎和微型、轻型载重汽车轮胎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326轮胎术语及其定义 GB/T12549汽车操纵稳定性术语及其定义 HG:/T2177轮胎外观质量 术语和定义 GB/T6326和GB/T1254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自由滚动freerollig 车轮在有垂直力的条件下,没有驱动力矩和制动力矩时的滚动 3.2 目标垂直力targetvertiealforee 根据轮胎负荷能力设定的自由滚动状态下轮胎承受的负荷 试验设备 4.1设备的组成及要求 4.1.1概述 试验设备主要有平带式和转鼓式两种,每种设备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道路模拟系统、,加载和定位 系统、测量系统、数据采集系统 4 .1.2道路模拟系统 4.1.2.1平带式 4.1.2.1.1模拟路面应是连续的,并铺设有稳定的耐磨材料 4.1.2.1.2模拟路面应保持清洁,表面不应出现破裂、撕裂、凹痕、污染或其他会改变摩擦和平整度的 缺陷 4.1.2.1.3模拟路面的支撑区域应有足够的宽度来支撑全部的接地印痕
GB/T39702一2020 4.1.2.1.4支撑结构应有足够刚度,以确保能满足4.1.3.2中的角度精度要求 4.1.2.1.5支撑模拟路面的支撑板应保持水平,磨损量小于0.5mm 4.1.2.1.6驱动系统能够按指定的速度操作模拟路面,精度为士1km/h 4.1.2.2转鼓式 4.1.2.2.1转鼓的直径不小于3m,表面是连续的,并铺设有稳定的耐磨材料 4.1.2.2.2转鼓表面应保持清洁,不应出现污染或其他会改变摩擦和平整度的缺陷 4.1.2.2.3转鼓宽度应不小于轮胎接地宽度 4.1.2.2.4转鼓速度控制精度要求为士1km/h 4.1.3加载和定位系统 4.1.3.1加载装置的加载能力应能满足试验要求,加载装置设置精度为可加载最大垂直力的士1.0% 4.1.3.2加载和定位系统的支撑结构应具备足够的刚度,以确保角度精度至少保持在士0.059 4.1.4测量系统 4.1.4.1 基本要求 测量系统应能测量自由滚动轮胎的如下数据:轮胎垂直力、轮胎横向力、轮胎纵向力、回正力矩、翻 转力矩、轮胎侧偏角、轮胎外倾角和动负荷半径 4.1.4.2负荷传感器 在去除自重和相互作用效果后,任一传感器的测量精度都应至少为满量程的土1.0%. 4.1.4.3轮胎侧偏角测量系统 轮胎侧偏角测量系统精度为士0.05° 4.1.4.4动负荷半径测量系统 动负荷半径测量系统精度为士0.5mm 4.1.4.5气压测量系统 气压表精度为士5kPa 4.1.4.6轮胎外倾角测量系统 轮胎外倾角测量系统精度为士0,05" 4.1.5数据采集系统 数据采集系统应能够获取传感器的输出,把这些输出转换成数字信号 设备监控 应对试验设备定期进行监控,具体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GB/39702一2020 试验条件及准备 5.1试验环境温度 在轮胎停放和试验期间,试验轮胎周围环境温度应保持在24C士2.5C 5.2试验轮胎 试验轮胎碱化后到试验前间隔不小于24h,外观质量应符合HG:/T2177的规定 试验前,要清除 胎面和胎圈上的各种污染物(运输标签、石子等) 5.3试验轮搁 试验轮绸宜为GB/T2977或GB/T2978规定的测量轮饷,轮辖安装到试验机上后不应有偏距 安装时应避免使用过多的润滑液,以防止在试验过程中,胎圈与轮铜之间发生滑移 5.4试验气压 将轮胎充气到试验要求的气压,偏差不超过士5kPa 充气时,轮胎处于不受载状态,记录初始值 充气后的试验轮胎轮酮组合体应停放至少3h 可以选择闭气试验或调压试验 5.5试验轮胎预运行 5.5.1模拟路面速度宜设置为7.2km/h 5.5.2在规定的试验气压下,设置轮胎侧偏角及轮胎外倾角为0.o0,将轮胎加载到80%目标垂直力 轮胎行驶55m后,卸载轮胎离开模拟路面 5.5.3按照下列轮胎侧偏角的顺序,重复5.5.2的操作 -1.00"、十1.00'、十2.00、一2.00、一4.00°、十4.00" 5.5.4设置轮胎侧偏角为0.00",在规定的试验气压下,将试验负荷设置为轮胎目标垂直力的2%,然后 以每行驶1m,增加250N力的速率线性加载到160%目标垂直力 5.5.5当达到160%目标垂直力后,卸载轮胎 5.5.6按如下轮胎侧偏角的顺序,重复5.5.4和5.5.5的操作 -2.00"、 、一4.00°、十4.00 1.00?、十1.00"、+2.00、 试验步骤 6.1在完成试验轮胎的预运行后,在轮胎不受载,试验机锁定时将轮胎气压调节到试验气压 6.2模拟路面速度宜设置为7.2km/h 6.3设置轮胎侧偏角为0.00",将轮胎从0加载到目标垂直力的20%,待旋转两圈后开始采集数据,采 集数据完成后卸载轮胎离开试验路面 6.4按照下列试验负荷的顺序,重复6.3的操作 目标垂直力的20%、40%、60%,80%、100%、120%、140%、160% 6.5按照下列轮胎侧偏角的顺序,重复6.3和6.4的操作 十1.00、一1.00、一2.00°、十2.00、十4.00、一4.00、一6.00、十6.00、十8.00、一8.00" -10.00",十10.00” 6.6在开始数据采集之前,每次改变负荷后轮胎都至少需要旋转两圈 数据采集应连续采集一圈,获 得32个或更多的等间隔的修正过的数据点 报告中的负荷和轮胎侧偏角数据应是相应条件下这些数
GB/T39702一2020 据点的平均值 试验数据处理 为保证数据的真实准确,数据处理应修正负荷传感器的自重、相互作用以及试验机向轮胎坐标系转 化对数据的影响 轮胎坐标系宜采用G;B/T12549中的轮胎坐标系,若采用其他坐标系应在试验报告 中注明 8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a 试验轮胎的生产厂名、商标; b 试验轮胎规格、负荷指数或层级、速度符号; c 生产编号; d 试验轮剌规格 试验环境温度; e 试验气压; 试验负荷; g h 试验速度; 试验数据及图表(轮胎横向力与轮胎侧偏角关系曲线,回正力矩与轮胎侧偏角的关系曲线)1 试验日期及试验人员; j 试验方法中注明转鼓式或平带式, k 试验用标准编号及名称
GB/39702一2020 录 附 A 规范性附录 设备监控 控制轮胎要求 A.1 A.1.1控制轮胎选取 A.1.1.1控制轮胎应为光面子午线轮胎 A.1.1.2从同一厂家同一批次的相同结构轮胎中选取20条用作控制轮胎 这些轮胎应按照A.2中控 制轮胎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数据制成表格并分析,得到A.2中规定的每个垂直力和轮胎侧偏角下的 平均横向力和回正力矩数值,得出标准偏差 数据最接近的10条轮胎留作一组控制轮胎 应针对每条 控制轮胎制作控制图 A.1.1.3当这一组轮胎的基础平均值漂移达到0.5倍标准偏差时,则需要选取一套新的控制轮胎 A.1.2控制轮胎储存 控制轮胎应储存在温度24C士2.5C、避光环境下的轮胎置物架上 A.1.3控制轮胎使用顺序 控制轮胎应按照如下顺序进行使用,以碱少漂移 1,2,3,4,5,6,7,8,9,10,1,2,3, 控制轮胎校准步骤 应采用分路校准的方法来确保电子器件和计算机程序在无负载情况下正常运行,推荐至少每周使 用控制轮胎来检查试验机 控制轮胎和试验方法由试验工程师决定,推荐按如下步骤进行 控制轮胎的试验不需要进行预运行 a b 控制轮胎应按照5.1的规定进行温度调节 c 控制轮胎宜充气至规定的轮胎规格对应的标准气压 d)加载顺序和要求如下 1 轮胎侧偏角顺序;0.,00",十l.00'"、一1.00',一4.00'、十4.00" 试验负荷顺序;每一个轮胎侧偏角度下20%、40%,60%、80%、100%、120%、140%、 22 160%的目标垂直力 按照A.2d)中的1)和2)的顺序,测量所有列出的轮胎侧偏角和负荷下的轮胎力和力矩数 据 在轮胎离开路面后,改变轮胎侧偏角,然后逐步递增负荷 在开始数据采集之前,每次改变负荷后轮胎都需要旋转至少两圈 数据采集应连续采集 -圈,获得32个或更多的等间隔的修正数据点 报告中的负荷和轮胎侧偏角数据应是相 应条件下这些数据点的平均值 各个轮胎侧偏角下的数据与垂直力的关系可以按照三次幕丽数进行拟合 e
GB/T39702一2020 A.3试验机校准数据处理方法 A.3.1分别将轮胎侧偏角为0.00'、+1.00°、一1.00',垂直力为20%,40%,60%,80%、100%、120%、 140%、160%时的轮胎横向力和回正力矩数据制成表 A.3.2将轮胎侧偏角为士4.00",垂直力为100%目标垂直力时的轮胎侧向力和回正力矩数据制成表 A.3.3数据绘制成控制图,如果控制轮胎数据与平均值之间的偏差超过2.5倍标准偏差,这时的试验 结果是可疑的,需要更换一条额外的控制轮胎进行试验 如果额外的控制轮胎显示试验机的运行可能 存在问题,则有必要对试验机进行全面的校准 一套控制轮胎应在重新校准后进行全面的试验,以测量 两次校准之间试验机发生的改变
GB/39702一2020 参考文献 [1]GB/T2977载重汽车轮胎规格、尺寸、气压与负荷 [[2]GB/T2978轿车轮胎规格、尺寸、气压与负荷

GB/T39702-2020汽车轮胎力和力矩试验方法

汽车轮胎的质量与性能是影响汽车行驶安全和舒适性的关键因素之一。而轮胎的力和力矩特性则是衡量轮胎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轮胎力和力矩试验方法,对于保障汽车行驶安全和提高轮胎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GB/T39702-2020是我国制定的汽车轮胎力和力矩试验方法的最新标准。该标准主要包括了轮胎侧向力、纵向力、旋转阻力、滚动阻力等多项试验内容,并且采用了先进的试验仪器和设备,可以对轮胎的各项力和力矩特性进行全面、精确的测试。

在进行轮胎力和力矩试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试验环境应该符合GB/T4231的要求
  • 轮胎应该满足相关标准GB/T11843的要求
  • 试验时需要控制好温度、湿度、气压等因素的影响
  • 试验数据应该进行及时记录和分析,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总之,轮胎力和力矩试验是衡量轮胎性能的重要方法之一,而GB/T39702-2020则是目前我国最权威、最先进的试验标准之一。在今后的轮胎设计、生产和质量管理中,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和汽车轮胎力和力矩试验方法类似的标准

汽车轮胎气密性试验方法

塑料白度试验方法

航天用标准太阳电池

静电防护管理通用要求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静电防护管理通用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静电防护管理通用要求的编号:GB/T39587-2020。静电防护管理通用要求共有9页,发布于2021-07-01
服装湿阻测试方法出汗暖体假人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服装湿阻测试方法出汗暖体假人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服装湿阻测试方法出汗暖体假人法的编号:GB/T39605-2020。服装湿阻测试方法出汗暖体假人法共有12页,发布于2021-07-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

航空轮胎表面质量

载重汽车翻新轮胎

轿车翻新轮胎

充气轮胎修补

标签
化工专用仪器仪表 橡胶、塑料用机械 非金属化工机械设备 化工设备 化工机械 化工机械与设备零部件 化工机械与设备综合 火工产品 工业气体与化学气体 其他化工产品综合 照相级化学药品 磁记录材料 感光材料 感光材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水处理剂 水处理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催化剂 催化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化学助剂 化学助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生化试剂、临床分析试剂 一般有机试剂、有机溶剂 一般无机试剂 化学试剂综合 染料 染料中间体 染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颜料 颜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涂料辅助材料 涂料 涂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炭黑 再生胶 其他橡胶制品 医用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制品 胶乳制品 橡胶密封件 胶管、胶带、胶布 轮胎 橡胶制品综合 胶粘剂 胶粘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合成橡胶 合成橡胶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塑料型材 合成树脂、塑料 合成树脂、塑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合成材料综合 农药 农药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化肥、化学土壤调理剂 化肥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煤焦油加工产品 一般有机化工原料 基本有机化工原料 有机化工原料综合 其他无机化工原料 氧化物、单质 无机盐 无机酸、碱 无机化工原料综合 卫生、安全、劳动保护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电子计算机应用 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技术管理 标准化、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