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3992-2009

涂料中氯代烃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Determinationofchlorhydrocarboncontentincoatings-Gaschromatographicmethod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涂料中氯代烃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涂料中氯代烃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的编号:GB/T23992-2009。涂料中氯代烃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共有5页,发布于2010-02-012010-02-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G50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87.040
  • 实施日期2010-0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5页
  • 文件大小447.71KB

涂料中氯代烃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国家标准 GB/T23992一2009 涂料中氯代泾含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contentincoatingS Determinaton.ofchorhydrearhon Gaschromatographicmethod 2009-06-02发布 2010-02-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3992一2009 涂料中氧代胫含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涂料中氧代姬含量的方法 这些氧代胫包括:二氯甲婉、二氯乙 烧、三氯甲烧、三氯乙婉、四氯化碳以及其他类型的氯代烽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涂料及涂料用原材料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3186色漆清漆和色漆与清漆用原材料取样(GB/T3186-2006,IsO15528;2000,IT) 原理 试样经稀释溶剂稀释后注人气相色谱仪中,经毛细管色谱柱使被测化合物与其他化合物完全分离 后,用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以内标法定量 试剂和材料 4.1载气;氮气,纯度>99.995% 4.2辅助气体(隔垫吹扫和尾吹气);与载气具有相同性质的氮气 4.3内标物;试样中不存在的化合物,且该化合物能够与色谱图上其他化合物完全分离 纯度至少为 99%质量分数)或已知纯度 例如:溴丙炕等 校准化合物;用于校准的化合物,纯度(质量分数)至少为99%或已知纯度 4.5稀释溶剂;适于稀释试样的有机溶剂,不含有任何干扰测定的物质,纯度至少为99%(质量分数) 或已知纯度 例如;水性涂料可使用乙晴、甲醇或二甲基甲酰胺等;溶剂型涂料可使用乙酸乙酯、正己 婉等 仪器设备 5.1气相色谱仪,具有以下配置 5.1.1分流装置的进样口,并且汽化室内衬可更换 5.1.2程序升温控制器 5.1.3检测器 可以使用下列三种检测器中的任意一种 5.1.3.1电子捕获检测器(ECD) 51.3.2已校准并调谐过的质谱仪或其他质量选择检测器 5.1.3.3已校准过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光谱仪). 注:如果选用5,1.3,2或5,1.3.3检测器对被测化合物进行定性鉴定,仪器应与气相色谱仪相连并根据仪器制造 商的相关说明进行操作 5.1.4色谱柱;应能有效的分离被测化合物 如;(5%苯基)95%甲基聚硅氧炕毛细管柱或相当型号 进样器;容量至少是进样量的两倍
GB/T23992一2009 5.3样品瓶:约10nmL的玻璃瓶,具有可密封的瓶盖 5.4天平;精度0.1mg 取样 按GB/T3186的规定,取受试产品的代表性样品 气相色谱测试条件 7.1色谱条件1 色谱柱:(5%苯基)95%甲基聚硅氧烧毛细管柱,30m×0.25mmX0.254m; 进样口温度:250C; 桂温,程序升温;初始温度40 C保持15min,再以10C/min升至150C保持2nmin,然后以 50C/min升至250C保持2min 检测器;ECD;检测器温度:300C 载气流速:2.0mL/ min 分流比:分流进样,分流比可调 7.2 色谱条件2 色谐柱:聚二甲基硅氧婉毛细管柱,30m×0.25nmm×0.254m; 进样口温度:250C; 柱温;程序升温;初始温度40C保持9nmin,再以20C/min升至150C保持5min,然后以 50C/ /min升至250C保持2min; 检测器;ECD;检测器温度300C; 载气流速:1.0mL/min; 分流比;分流进样,分流比可调 注也可根据所用气相色谱仪的具体配置、性能及待测试样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气相色谱测试条件 测试步骤 所有试验进行二次平行测定 色谱仪参数优化 按第7章给出的参考色谱条件,每次都应使用已知的校准化合物对其进行最优化处理,使仪器的灵 敏度、稳定性和分离效果处于最佳状态 进样量和分流比应相匹配,以免超出色谱柱的容量,并在仪器检测器的线性范围内 8. 样品的定性分析 2 8.2.1按8.l的规定使仪器参数最优化 称取约2些的样品于样品瓶(6.3)中,用适量的稀释溶剂(4.5)稀释样品,混合均匀后用进样器 8.2.2 (5.2)将适量(水性涂料约1.0nL;溶剂型涂料约0.2L)的试样注人色谱仪 优先选用的方法是气相 色谱仪与质量选择检测器(5.1.3.2)或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5.1.3.3)联用 8.3校准 8.3.1校准样品的配置;分别称取一定量(精确至0.1mg)在8.2中鉴定出的各种被测化合物的校准 化合物于样品瓶(5.3)中,称取的质量与待测样品中所含的各种被测化合物的含量应在同一数量级,再 称取与待测化合物同一数量级的内标物(4.3F同一样品瓶中,用稻释游刚A.5)稀释混合物其稀释浓 度应在仪器检测器线性范围内,若超出应加大稀释倍数或逐级多次稀释),密封样品瓶并摇匀 88 .3.2相对校正因子的测试;在与测试试样相同的色谱条件下按8.1的规定优化仪器参数,将适量的 校准混合物注人气相色谱柱中,记录色谱图 按式(1)计算每种被测化合物的相对校正因子R
GB/T23992一2009 mXA. R m ×A 式中 化合物i的相对校正因子 g -校准混合物中化合物i的质量,单位为克(g); me mnm -校准混合物中内标物的质量,单位为克(g); 内标物的峰面积; A A 化合物i的峰面积 测定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试样的测定 8.4 8.4.1试样的配制;称取约2g的待测样品精确至0.1mg)以及与被测化合物同一数量级的内标物 4.3)于样品瓶(5.3)中,用适量稀释溶剂(4.5)稀释试样,密封样品瓶并混合均匀 8.4.2按校准时的最优化条件设定仪器参数 8.4.3将适量(水性涂料约1.0L;溶剂型涂料约0.2L)按8.4.1配制的试样注人气相色谱仪中,记 录色谱图并记录被测化合物的峰面积 8.5计算 8.5.1按下列公式计算水性涂料中每种被测化合物的含量 m×A,×R ×10" 7 mn,×A, 式中: -测试试样中被测化合物i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kg); 7 被测化合物i的相对校正因子; R 内标物的质量,单位为克(g); m -测试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m A 内标物的峰面积; 被测化合物i的峰面积 A 8.5.2按下列公式计算溶剂型涂料中每种被测化合物的含量: m.XA X R ×100 3 w= m×A 式中 测试试样中被测化合物i的质量分数,以%表示; u -被测化合物i的相对校正因子 内标物的质量单位为克(e) 测试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mm A 内标物的峰面积; A 被测化合物i的峰面积 8.6精密度 8.6.1重复性 同一测试者两次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小于5% 8.6.2再现性 不同实验室间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小于10%

涂料中可溶性有害元素含量的测定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涂料中可溶性有害元素含量的测定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涂料中可溶性有害元素含量的测定的编号:GB/T23991-2009。涂料中可溶性有害元素含量的测定共有5页,发布于2010-02-012010-02-01实施
水性涂料中甲醛含量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水性涂料中甲醛含量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水性涂料中甲醛含量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的编号:GB/T23993-2009。水性涂料中甲醛含量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共有6页,发布于2010-02-012010-02-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
标签
化工专用仪器仪表 橡胶、塑料用机械 非金属化工机械设备 化工设备 化工机械 化工机械与设备零部件 化工机械与设备综合 火工产品 工业气体与化学气体 其他化工产品综合 照相级化学药品 磁记录材料 感光材料 感光材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水处理剂 水处理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催化剂 催化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化学助剂 化学助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生化试剂、临床分析试剂 一般有机试剂、有机溶剂 一般无机试剂 化学试剂综合 染料 染料中间体 染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颜料 颜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涂料辅助材料 涂料 涂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炭黑 再生胶 其他橡胶制品 医用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制品 胶乳制品 橡胶密封件 胶管、胶带、胶布 轮胎 橡胶制品综合 胶粘剂 胶粘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合成橡胶 合成橡胶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塑料型材 合成树脂、塑料 合成树脂、塑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合成材料综合 农药 农药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化肥、化学土壤调理剂 化肥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煤焦油加工产品 一般有机化工原料 基本有机化工原料 有机化工原料综合 其他无机化工原料 氧化物、单质 无机盐 无机酸、碱 无机化工原料综合 卫生、安全、劳动保护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电子计算机应用 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技术管理 标准化、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