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2390.2-2008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控制与保护设备第2部分:交直流系统站控设备

Controlandprotectionequipmentofhigh-voltagedirectcurrent(HVDC)transmissionsystem-Part2:ACandDCstationcontrolequipment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控制与保护设备第2部分:交直流系统站控设备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控制与保护设备第2部分:交直流系统站控设备的编号:GB/T22390.2-2008。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控制与保护设备第2部分:交直流系统站控设备共有17页,发布于2009-08-012009-08-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K45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29.240.01
  • 实施日期2009-08-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7页
  • 文件大小746.88KB

以图片形式预览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控制与保护设备第2部分:交直流系统站控设备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控制与保护设备第2部分:交直流系统站控设备


国家标准 GB/T22390.2一2008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控制与保护设备 第2部分:交直流系统站控设备 Controlandproteetionequipmentofhigh-votagedireetcurrentHHVDC) transmissionsystem一Part2:ACandDcstationcontrolequipment 2008-09-24发布 2009-08-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2390.2一2008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12 标志、标签,使用说明书 包装,运输、贮存 供货的成套性 10 质量保证
GB/T22390.2一2008 前 言 根据国家科技部2003年度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重点项目《直流输变电系统核心技术与基础标准 研究项目编号为2003DIA7J034)的要求,特制定标准《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控制与保护设备》 GB/T22390《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控制与保护设备》分为六个部分: 第1部分:运行人员控制系统 第2部分:交直流系统站控设备 第3部分;直流系统极控设备 第4部分;直流系统保护设备; 第5部分;直流线路故障定位装置; 第6部分:换流站暂态故障录波装置 本部分为GB/T22390的第2部分 本部分由电器工业协会和电力企业联合会共同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高压直流输电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33)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网联直流工程技术有 限公司、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许昌继电器研究所,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曹冬明、郝俊芳,陶瑜、姚致请、毛仕涛、张望,李亚萍、李岩,李志勇、王明新、 韩伟、石岩 本部分首次发布
GB/T22390.2一2008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控制与保护设备 第2部分:交直流系统站控设备 范围 GB/T22390的本部分规定了士500kV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交直流系统站控设备的技术要求、试 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运输、贮存、标志、标签、使用说明书、供货的成套性及质量保证等 本部分适用于士500kV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交直流系统站控设备(以下简称设备)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22390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部分 GB/T2887一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4208一1993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eqvIEC60529:1989) GB/T7261一2000继电器及装置基本试验方法 GB/T9361一1988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 GB9969.1一1998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GB/T11287一2000电气继电器第21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振动、冲击、碰撞和地震 试验第1篇;振动试验(正弦)(idtIEC60255-21-1;1988) GB/T13498高压直流输电术语(GB/T13498一2007,IEC6o633;1998,IDT) GB/T137302002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 GB/T14537 1993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冲击与碰撞试验(idtIEC60255-21-2;1988) GB/T14598.162002电气继电器第25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磁发射试验 IEc60255-25;2000,IDT GB16836-2003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安全设计的一般要求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17626.22006 IEC61000-4-2: 2001,IDT GB/T17626. 1998 试验和渊量技术射频电磁场暂射挑扰度试验 电磁兼容 idtIEC61000-4-3:1995 GB/T17626.4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idtlIEC61000-4-4:1995 GB/T17626.5一1999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idtIEC61000-4-5 1995 GB/T17626.6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idtIEC61000-4-6:1996 GB/T17626.8一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IEC61000-4-8;2000. IDT GB/T17626.9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idtIEC61000-4-9:
GB/T22390.2一2008 1993 GB/T17626.10一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idtIEC61000 4-10;1993) GB/T17626.11一1999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 试验(idtIEC61000-4-11:1994 GB/17626.12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振荡波抗扰度试验(idtIEC61000-4-12 1995 00kV变电所保护和控制设备抗扰度要求 DL/Z7132000 术语和定义 G;B/T13498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技术要求 环境条件 正常工作大气条件 环境温度:0C十45C、一10C+55C; a D) 大气压力:80kPa1l10kPa; e)相对湿度;5%95%设备内部既不应凝露,也不应结冰). 4.1.2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a)环境温度:十15C十35C; b) 大气压力.86kPa一106kPa e)相对湿度;45%一75% 4.1.3仲裁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环境温度:20C士2C; a b)大气压力:86kPa106kPa; e相对湿度:45%一75% 使用环境的其他要求 4.1.4 4.1.4.1使用环境不应有超过本部分规定的振动和冲击 使用环境不应有腐蚀、破坏绝缘的气体及导电介质,对于使用环境内有火灾、爆炸危险的介 质、设备应有防爆措施 4.1.4.3户内设备的使用环境应有防御雨、雪、风、沙的设施 场地安全要求应符合GB/T9361一1988中B类的规定,接地电阻应符合GB/T2887一2000 中4.4的规定 4.1.5环境温度的极端范围极限值 设备的环境温度的极限值为-25C和十70C 在运输、贮存和安装条件下,不施加激励量的设备 应能耐受此范围内的温度而不出现不可逆变化的损坏 注:对于不能耐受此条件的设备,由制造厂与用户协商 4.2电源 交流电源 4.2.1 a)额定电压;220V,允许偏差一15%~十15%; b)频率:50Hz,允许偏差士1Hz; 波形:正弦,畸变因数不大于5% c
GB/T22390.2一2008 4.2.2直流电源 a)额定电压;220V、,l10V,允许偏差一20%十15%; D 纹波系数;不大于5% 4.3设备的功能 4.3.1配置要求 4.3.1.1设备应设计为一个分层分布式的计算机监控系统,以完成直流换流站所要求的所有监控功能 和顺序事件记录、在线谐波监视、全站对时等系统功能 4.3.1.2所采用的网络应具有良好的开放性,网络通信规约应采用标准的国际通用协议 网络的抗干 扰能力、传输速率及传输距离应满足现场运行环境及控制性能的要求 4.3.1.3设备的每个环节应采用可靠冗余配置 4.3.1.4设备应按间隔进行配置,并确保一个间隔检修时不影响其他间隔的运行 4.3.1.5分布式I/0宜采用模块化结构,易维护和更换任何一个模块故障应不影响其他模块的正常 工作 4.3.1.6设备内部电源应采用双重化任一局部电源的失去不应影响全系统的正常运行 应保证各电 源具有足够的容量和良好的抗干扰性 4.3.2控制功能 一般控制功能 4.3.2.1 设备应能接收来自运行人员的控制命令,完成交、直流场开关,刀闸的操作,直流系统的顺序控制、 换流变的控制,辅助系统的控制等操作 4.3.2.2控制位置的分层 设备的所有控制功能应在远方调度中心,换流站主控室、就地控制位置和设备就地这4个级别来完 成;设备控制功能的优先级应设计为;分层结构上越低的位置,其控制优先级越高 运行人员发出的手 动操作命令,其控制优先级别应高于正在执行过程中的自动顺序控制操作 站控系统应具有可靠的逻 辑,保证在任何时刻只能接收同一个命令源产生的命令,并能够随意切换 4.3.2.3联锁功能 所有控制操作,应设计有安全可靠的联锁功能,联锁功能应禁止任何可能引起不安全运行的控制操 作的执行,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运行人员的安全 联锁包括硬件联锁和软件联锁,其中硬件联锁的 种类包括机械联锁、电磁联锁和电气联锁,软件联锁在站控软件中实现 联锁范围包括: a)直流开关场 b 换流变、换流器及阀厅; e)交流开关场包括交流滤波器围栏门): d 辅助系统 联锁功能应能在各个操作层次实现,运行人员在任一控制层对设备进行操作时,联锁均应起作用. 为便于运行检修或紧急情况操作,应配置就地可以投/退联锁功能的手段 4.3.2.4顺序控制 顺序控制主要是对换流站内电动开关、刀闸的开/合操作、换流阀的解锁/闭锁、运行模式的转换、控 制模式的转换等操作提供自动执行功能 顺序控制应能由运行人员在运行人员工作站上通过站控系统 或在站控主屏上手动启动,两者的优先级别为后者高于前者 在直流系统正常顺序控制的动态过程中,联锁应避免除保护外的其他操作或顺序控制的可能性 当顺序控制失败而中止时,或系统处于非正常状态时,联锁应中止顺序控制,避免起动后续的顺序步骤 4.3.2.5无功控制 4.3.2.5.1一般无功控制 无功控制是控制与换流站相连的交流网络的性能,控制参数可以是交流侧母线电压,换流站与交流
GB/T22390.2一2008 系统交换的无功功率,交流侧的谐波水平 4. 3.2.5.2无功控制优先级 无功控制按以下优先级决定滤波器的投切,优先级1为最高优先级 极端滤波器容量限制(AbsMinFiler);为了防止滤波设备过负荷所需投人的绝对最小滤波器 组 正常运行时,该条件应满足 最高/最低电压限制(U)监视交流母线的稳态电压,避免稳态过电压引起保护动作 2 3)最大无功交换限制(Q.);根据当前运行状况,限制投人滤波器组的数量,限制稳态过电压 最小滤波器要求MinFilter);为满足滤除谐波的要求所需投人的滤波器组的最小数量和 4 类型 无功交换控制/电压控制(可切换)(Q./U.);控制换流站与交流系统的无功交换量为设 5) 定的参考值/控制换流站交流母线电压为设定的参考值;其中无功交换控制和电压控制不能同 时有效,由运行人员选择当前运行在无功交换控制还是电压控制 无功控制根据各子功能的优先级,协调由各子功能发出的投切滤波器组的指令 某项子功能发出 的投切指令仅在完成投切操作后不与更高优先级的限制条件冲突时才有效 4.3.2.5.3无功减载控制 无功控制应具备无功减载控制功能,当直流运行中交流滤波器少于额定的数量,可引起运行的交流 滤波器支路及电网的设备发生谐波过负荷;无功控制试图在一定时间内投人其他滤波器支路,时间超出 后,应启动一个降功率命令,使直流功率与交流滤波器的数量相适应 4.3.2.5.4无功控制模式 无功控制具有手动/自动两种控制模式 在无功手动控制模式下,除了极端滤波器容量限制控制、最高/最低电压限制控制、最大无功交换限 制控制功能发出的无功设备投人/切除操作由无功控制自动完成外,最小滤波器控制、无功交换控制/电 压控制功能发出的无功设备投人/切除操作只能由运行人员手动操作完成 在无功自动控制模式下,无功设备的投人/切除操作都由无功控制自动完成 4.3.2.5.5滤波器组的选择逻辑 无功控制应能够根据当前运行工况以及滤波器组的状态,对可投/切的滤波器组进行优先级排序, 决定投/切哪一类型的滤波器组,以及该类型中的哪一组滤波器 同一类型的滤波器组可被循环投人, 无功控制应具有完善的逻辑保证所有可用的无功设备的投切任务尽可能相等 逃波器组的替换 4.3.2.5.6 滤波器组替换的原则为:当一组滤波器由保护跳闸后,根据极端滤波器容量限制或最小滤波器的要 求该滤波器将由另一组滤波器来替代 如果被跳闸的滤波器组属于极端滤波器容量限制,那么应在较 短时间内投人另一组滤波器,如果属于最小滤波器,可在较长时间内投人另一组滤波器 4.3.2.6同期功能 设备应具有手动和自动同期检测功能,同期功能应能满足检无压、检同期等不同控制方式的要求 同期成功,失败应有信息给出 3/2断路器同期电压宜采用“近区电压优先”的原则 为防止可能出现两个断路器同时进行同期操作的情况,应设计自动闭锁功能,确保同时只允许唯 -地点进行同期操作 4.3.3监视功能 4.3.3.1 -般监视功能 设备应能对换流站内所有设备的运行状态与操作进行全面的监视,监视信号应能上传到运行人员 控制系统和远动系统
GB/T22390.2一2008 4.3.3.2数据采集功能 设备通过数据采集单元采集有关信息、检测出事件,故障、状态,变位信号及模拟量正常、越限信息 等,进行包括对数据合理性校验在内的各种预处理,实时更新数据库,其范围包括模拟量、开关量等 模拟量 a 模拟量采用交/直流采样方式,对无法直接采集得到的数值,应能通过计算得到这些量的值 交流采样A/D分辨率及周期必须满足精度和同期要求 b)开关量 开关量的采集应采用光电隔离,在接点抖动或外部干扰情况下不误发信 设备按扫描周期定 时采集输人量,进行数据库更新,开关变位数据优先主动上传 当状态发生变化时,应进行设 备异常报警 串口或网络采集信号 应采用国际标准的串行通信接口或网络通信接口,通信协议应符合国际(国内)标准要求 4.3.3.3顺序事件记录功能 设备应能够采集站控系统内部产生的和通过站控采集单元采集到的其他系统和设备产生的事件, 并将这些事件即时上传至运行人员控制系统刷新显示和系统数据库进行存贮 每一个事件至少应包括下述内容 a 时间年/月/日/时/分/秒/毫秒格式的完整时间标记 b) 对象;生成事件的设备及其所属的区域或子系统; e)描述;事件的具体描述 d 等级;如正常、一般故障、严重故障等 4.3.3.4谐波监视功能 设备应具有对全站谐波的自动监视和分析功能 对所测谐波值,应按照标准进行数理分析,得出备 次谐波的统计值 监测和分析结果至少应包括交流各次谐波电压含量、交流各次谐波电流含量、电压总谐波畸变率、 电流总畸变率、电话干扰系数和直流侧的等效干扰电流 谐波监测结果应送人运行人员控制系统监视和在系统数据库中存贮 4.3.4设备的接口功能 设备应提供与换流站内下列设备的接口功能 与 -次设备的接口; a b 与其他二次设备的接口; e)与辅助系统的接口; d 与GPS的接口 4 设备的技术性能 .41设备的技术指标 a)模拟量测量综合误差 <0.5% D) 电网频率测量误差 0.01Hz; 事件顺序记录分辨率(sOE <1ms c D 遥测信息响应时间(从I/0输人端至远动通信装置出口 <3s 三 遥信变化响应时间从1/0输人端至远动通信装置出口 s; 1 控制命令从生成到输出的时间 s; 3 实时数据更新周期模拟量 s; <2s h)实时数据更新周期开关量 双机系统可用率 >99.98%;
GB/T22390.2一2008 遥信量年正确动作率 =100%; k设备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MTEBF >20000h; (其中I/0单元模件MTB>50000h 各工作站的CPU平均负荷率 正常时(任意30min内 <30% 电力系统故障(10s内 <50% GPS对时精度 <1ms m 4.4.2自诊断要求 自诊断覆盖率应达到100%,即自诊断功能应能覆盖从测量二次线圈开始包括完整的测量回路,信 号输人、输出回路,通信回路,主机,和所有相关设备,应能检测出上述设备的典型故障,根据故障严重情 况采取报警、系统切换等措施,并能提供足够的信息使故障应定位到最小可更换元件,能提供相应的检 修建议 4.4.3可扩展性要求 应采用合理的软、硬件设计方案,以保证设备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能 4.5绝缘性能 4.5.1绝缘电阻 4.5.1.1试验部位 各电路对外露的导电件(相同电压等级的电路互联); a b) 各独立电路之间(每一独立电路的端子互联》. 4.5.1.2绝缘电阻测量 额定绝缘电压高于63V时,用开路电压为500v额定绝缘电压小于或等于63V时,用开路电压 为250V)的测试仪器测定其绝缘电阻值应不小于100MQ. 4.5.2介质强度 具体的被试电路及介质强度试验值见表1,也可采用直流试验电压,其值应为规定的工频试验电压 值的1.4倍 表 单位为伏特 被试电路 额定绝缘电压 试验电压 整机输出端子一地 63250 2000 63~25o 直流输人回路一地 2000 交流输人回路地 6325o 2000 信号和报警输出触点地 63250 2000 63250 2000 无电气联系的各回路之间 s63 500 出口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之间 1000 各带电部分分别一地 63 500 上述部位应能承受频率为50Hz的工频耐压试验,历时1min,设备各部位不应出现绝缘击穿或闪 络现象 作出厂试验时,允许试验历时缩短为1s,但此时试验电压值应提高10% 4.5.3冲击电压 冲击电压试验部位 同4.5.1.la);
GB/T22390.2一2008 b 同4.5.1.1b) 4.5.3.2冲击电压试验值 上述部位应能承受标准雷电波1.2/50s的短时冲击电压试验,试验电压的峰值为1kV额定绝缘 电压<63V)或5kV额定绝缘电压>63V) 4.5.3.3结果评定 承受冲击电压试验后,设备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企业产品标准规定的出厂试验项目要求 试验过 程中,允许出现不导致绝缘损坏的闪络,如果出现闪络,则应复查绝缘电阻及介质强度,此时介质强度试 验电压值为规定值的75% 4.6耐湿热性能 设备在最高温度为40C,试验周期为两周期(48h)的条件下,经交变湿热试验,在试验结束前2h 内用电压等级为500V的测试仪器,测试生.5.1.1规定部位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5NMn,测试 4.5.2规定部位的介质强度,试验电压为规定值的75% 4.7机械性能 4.7.1振动正弦 4.7.1.1振动响应 设备应具有承受GB/T11287一2000中3.2.1规定的严酷等级为I级的振动响应能力 4.7.1.2振动耐久 设备应具有承受GB/T11287一2000中3.2.2规定的严酷等级为I级的振动耐久能力 4.7.2冲击 4.7.2.1冲击响应 设备应具有承受GB/T14537一1993中4.2.1规定的严酷等级为I级的冲击响应能力 4.7.2.2冲击耐久 设备应具有承受GB/T14537一1993中4.2.2规定的严酷等级为I级的冲击耐久能力 4.7.3碰撞 设备应具有承受GB/T1537一198中毛3规定的严醋等级为1级的碰撞能力 4.8 电磁兼容要求 4.8.1抗扰度要求 4.8.1.1外壳端口抗扰度要求 外壳端口抗扰度要求应符合DL./Z713一2000第6章的规定(见表2) 表2 电磁环境现象 试验等级 值 试验 参考标准 试验 100A/m,连续 工频磁场 1.1 GB/T17626.8一2006 1000A/m,l GB/T17626.g1998 脉冲磁场 1000A/m 1.3 阻尼振荡磁场 GB/T17626.101998 100A/mm 射频辐射电磁场 1.4 GB/T17626.3一1998 10V/m MH 80MHz000 6kV,接触放电 静电放电 1.5 GB/T17626.2一2006 8kV,空气放电 4.8.1.2信号端口抗扰度要求 信号端口抗扰度要求应符合DL/Z7132000第6章的规定(见表3)
GB/T22390.2一2008 表3 连接至 连接至 本地连按 现场连按 高压设备 通信设备 参考标准 试验 电磁环境现象 等级 等级试验值 等级 试验值 等级 试验值 试验值 浪涌(冲击》 GB/T17626.5 线对地 1kV 2kV 4 kV 4kV 1999 线对线 0,5kV 1kV 2kV 2kV 阻尼振荡波 GB/T17626.12 共模 1kV 2.5kV 2.5kV 1998 0.5kV 1kV 1kV 差模 电快速瞬变脉GB/T17626.10 22 1kv 2kV 4kV 4kV 3 3 冲群 1998 射频场感应的GB/T17626.3 10V 10V 10V 10V 传导骚扰 1998 4.8.1.3低压交流输入/输出电源端口抗扰度要求 低压交流输人/输出电源端口抗扰度要求应符合DL/Z713一2000第6章的规定(见表4). 表4 试验 电磁环境现象 参考标准 试验等级 试验值 AU30%一1个周波 电压暂降 U60%一50个周波 GB/T17626.11一1999 &100%一5个周波 3.2 电压短时中断 U100%一50个周波 浪涌(冲击 3.3 线对地 GB/T17626.5一1999 4kV 线对线 2kV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 GB/T17626.4一1998 4kV 射频场感应的传 导 GB/T17626.61998 10V 骚扰 4.8.1.4低压直流输入/输出电源端口抗扰度要求 低压直流输人/输出电源端口抗扰度要求应符合DL/Z713一2000第6章的规定(见表5). 表5 试 验 电磁环境现象 试验等级 试 验 值 参考标准 浪涌冲击 GB/T17626.51999 线对地 2kV 4.1 线对线 1kV GB/T17626.4 4kV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 4.2 -l998 阻尼振荡波 GB/T17626.121998 共伙 2.5kV 4.3 差模 1kV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 GB/T17626.61998 10V 骚扰
GB/T22390.2一2008 4.8.1.5功能接地端口抗扰度要求 功能接地端口抗扰度要求应符合DL/Z713一2000第6章的规定(见表6). 表6 试验 电磁环境现象 参考标准 试验等级 试 验 值 GB/T17626.4一1998 4kV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GB/T17626.61998 5.2 10V 4.8.2电磁发射试验 设备的电源端口应符合GB/T14598.162002中4.1规定的传导发射限值(见表7),外壳端口应 符合GB/T14598.16一2002中4.2规定的辐射发射限值(见表8),按表7和表8规定的电磁发射限值 和有关规定评定试验结果 限值/dB(V 频率范围/MH2 准峰值 平均值 0.150.5 79 66 60 0,530 73 表8 在10m测量距离处辐射发射限值/dB(V/m) 发射频率范围/MH2 准峰值 30230 230l000 4" 连续通电试验 设备完成调试后,在出厂前,应进行100h(常温)或72h(十40C)的连续通电试验 各项参数和性 能应符合4.4的规定 4.10结构及外观要求 4.10.1设备的金属零件应经防腐蚀处理 所有零件应完整无损,设备外观应无划痕及损伤 4.10.2设备所用元器件应符合相应的技术要求 4.10.3设备零部件,元器件应安装正确、牢固,并实现可靠的机械和电气连接 4.10.4同类设备的相同功能的插件,易损件应具有互换性,不同功能的插件应有防误插措施 安全要求 外壳防护(I代码)》 4.11.1 设备应有外壳断护-防护等级为GB420s一193规定的IP0或IP0(有要求时 4.11.2电击防护 设备应具有GB16836一2003中5.6规定的电击防护措施 4.11.3安全标志 安全标志见7.1.7 试验方法 5 试验条件 除非另有规定,试验应在4.1.2规定的条件下进行 5 结构及外观要求检查 结构及外观要求检查按GB/T7261一2000第5章规定的方法进行
GB/T22390.2一2008 5.3环境温度影响试验 测试4.1.1环境温度影响,按GB/T7261一2000第11章和第12章规定的方法进行 环境温度的极端范围极限值试验 测试4.1.5环境温度的极端范围极限值,按GB/T7261一2000第21章方法1的规定进行,合格判 据为 零,部件材料不应出现不可恢复的损伤; a b)设备主要性能应符合企业产品标准出厂检验项目的要求 5.5电源变化的影响试验 测试4.2电源变化的影响,按GB/T7261一2000第14章规定的方法进行 5.6 设备的功能试验 测试4.3设备的功能,按GB/T137302002的有关规定进行 设备的技术性能试验 测试4.4设备的技术性能,按GB/T13730一2002的有关规定进行 5.8绝缘性能试验 测试4.5绝缘性能,按GB/T7261一2000第19章规定的方法进行 5.9耐湿热性能试验 测试4.6耐湿热性能,按GB/T72612000第20章规定的方法进行 5.10机械性能试验 5.10.1振动试验 测试4.7.1.1振动响应和4.7.1.2振动耐久,按GB/T7261一2000第16章规定的方法进行 5.10.2冲击试验 测试4.7.2.1冲击响应和4.7.2.2冲击耐久,按GB/T7261一2000第17章规定的方法进行 5.10.3碰撞试验 测试4.7.3碰撞,按GB/T72612000第18章规定的方法进行 5.t 1m 电磁兼容试验 5.11.1抗扰度试验 5.11.1.1振荡波抗扰度试验 测试振荡波抗扰度,按GB/T17626.12一1998第8章规定的方法进行 试验期间,设备的合格评 定准则应符合DL/Z7132000第8章的规定 5.11.1.2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测试静电放电抗扰度,按GB/T17626.2一2006第8章规定的方法进行 试验期间,设备的合格评 定准则应符合DL/Z713一2000第8章的规定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5.11.1 3 测试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按GB/T17626.3一1998第8章规定的方法进行 试验期间,设备的 合格评定准则应符合DL/Z713一2000第8章的规定 11.1.4电快速瞬变脉冲抗扰度试验 测试电快速瞬变脉冲抗扰度,按GB/T17626.4一1998第8章规定的方法进行 试验期间,设备的 合格评定准则应符合DL/Z713一2000第8章的规定 .11.1.5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测试浪涌冲击)抗扰度,按GB/T17626.5一1999第8章规定的方法进行 试验期间,设备的合格 评定准则应符合DL/Z713一2000第8章的规定 5.11.1.6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 测试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按GB/T17626.61998第8章规定的方法进行 试验期间, 10
GB/T22390.2一2008 设备的合格评定准则应符合DL/Z713一2000第8章的规定 5.11.1.7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测试工频磁场抗扰度,按GB/T17626.8一2006第8章规定的方法进行 试验期间,设备的合格评 定准则应符合DL/Z713一2000第8章的规定 5.11.1.8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 测试脉冲磁场抗扰度,按GB/T17626.91998第8章规定的方法进行 试验期间,设备的合格评 定准则应符合DL/Z713一2000第8章的规定 5.11.1.9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 测试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按GB/T17626.10一1998第8章规定的方法进行 试验期间,设备的 合格评定准则应符合DL/Z713一2000第8章的规定 5.11.1.10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测试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按GB/T17626.l1一1999第8章规定的方法进行 试验期间,设备的合格评定准则应符合DL/Z713一2000第8章的规定 5.11.2电磁发射限值试验 测试4.8.2电磁发射限值要求,按GB/T 14598.16200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的合格判定为满 足表7传导发射限值和表8辐射发射限值要求 连续通电试验 设备完成两试后,出厂前应进行时间为100h(常温)或72h(十40C)的连续通电试验 对被试设 备只扈加直流电源,必要时可施加其他激励量进行功能检测 在试验过程中,设备应工作正常,信号指 示正确,不应有元器件损坏或其他异常情况出现 5.13安全要求试验 5.13.1外壳防护试验 测试4.11.1外壳防护,按GB4208一1993规定的方法进行 5.13.2电击防护试验 测试4.11.2电击防护,按GB16836一2003中6.6规定的方法进行 5.13.3安全标志检查 检查4.11.3安全标志,按GB16836一2003中6.7规定的方法进行 5.14通信规约的一致性测试 设备通信规约的一致性测试,在二次设备联合测试中完成 检验规则 6 检验分类 设备的检验分为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6 6. .2.1有下列情况之一时,设备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设备定型前; D) 正常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元器件、工艺等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设备性能时; 正常生产后的定期检验,其周期为4年; d)设备停产超过上述规定周期后再恢复生产时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要求时(检验项目按相应规定). 6 除6.2.le)规定项目外,型式检验项目见表9 6 2 型式检验的抽样及合格判定 6.2.3.1 型式检验的抽样 1l
GB/T22390.2一2008 型式检验从出厂检验合格的设备中任意抽取两台作为样品,然后分A,B两组分别进行试验 A组:4.1.5(环境温度的极端范围极限值),4.5(绝缘性能,4.6(耐湿热性能),4.7(机械性能); B组:4.1.1(环境温度影响)4.2(电源变化的影响).4.3(设备的功能)4.4(设备的技术性能)、4.8 电磁兼容要求)、4.10(结构及外观要求)、4.11(安全要求) 6.2.3.2合格评定 合格评定包括以下内容 样品经过型式检验,未发现主要缺陷,则判定设备合格 试验中如发现有一个主要缺陷,则进 行第二次抽样,重复进行型式检验 如未发现主要缺陷,仍判定该设备本次型式检验合格 如 第二次抽样样品仍存在主要缺陷,则判定本次型式检验不合格 b)设备样品型式检验结果达不到4.3、4.4规定要求中任一条时,均按存在主要缺陷判定 检验中设备出现故障,允许进行修复,修复内容如对已做过检验的项目的检验结果没有影响 可继续往下进行检验 反之,受影响的检验项目应重做 6.3 出厂检验 6.3.1每台设备均应进行出厂检验 6.3.2出厂检验项目见表9 6.3 出厂检验的合格判定为全部检验项目合格 3 g 表 序 号 项目名称 “技术要求”的章、条 “试验方法”的章、条 型式检验出厂检验 环境温度影响 4.1.1 5.3 环境温度的极端范围极限值 4.1.5 5,4 5.5 电源变化的影响 5.6 设备的功能 5," 设备的技术性能 4.4 绝缘性能 5.8 耐湿热性能 4.6 5.9 5. 振动 4.7.1 .10.l 4. 5. 冲击 7.2 l0.2 10 碰摧 5. 10.3 1 5.l1 电磁兼容要求 12 5.12 连续通电试验 4.9 13 结构及外观 4.10 5.2 安全要求 14 4.l1 5.13 15 通信协议的一致性 4.3,3.2e 5.14 仅进行介质强度试验和绝缘电阻测量 仅进行电击防护试验和安全标志检查 注:、为要求的试验项目 标志、标签、使用说明书 标志和标签 7.1.1每台设备应有铭牌或相当于铭牌的标志,内容包括 12
GB/T22390.2一2008 a)制造厂名称和商标; D) 设备型号和名称; c 规格号需要时) d) 额定值 e)整定范围和刻度(需要时); 设备制造年、月; g 设备的编号; h)具有端子标志、同极性端子标志和接地标志的内部接线图 如果铭牌上无法绘制内部接线 图,允许在其他明显的部位标志或在设备说明书中提供 7.1.2设备的端子旁应标明端子号 7.1.3设备线圈上应标明 a) 线圈代号 b) 额定值(有要求时标明); c)直流或交流标志(有要求时标明); d 线圈数据《(由企业产品标准规定是青标明及标明哪些内容》 设备内部的继电器、集成电路、电阻器、电容器、晶体管等主要元器件,应在其印制电路板或安装 板上标明其在原理接线图中的代号 静电敏感部件应有防静电标志 7.1.5 7.1.6设备外包装上应有收发货标志,包装、贮运图示标志等必须的标志和标签 刀.1.7设备的相关部位及说明书中应有安全标志,安全标志见GB16836一203中5.了.G. 刀.1.日设备的使用说明书,质量证明文件或包装物上应标有设备执行的标准代号 7.1.9所有标志均应规范、请晰.持久 7.2使用说明书 7.2.1设备使用说明书的基本要求应符合GB9969.11998的规定 7.2.2使用说明书一般应提供以下信息 a)设备型号及名称; b) 设备执行的标准代号及名称 主要用途及适用范围 e) d 使用条件 设备主要特点 设备原理、结构及工作特性; 激励量及辅助激励量的额定值; 主要性能及技术参数; 安装、接线、调试方法; 运行前的准备及操作方法; 软件的安装、操作及维护; 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 有关安全事项的说明; m 设备接口,附件及配套情况; 维护与保养; 运输及贮存; p 开箱及检查 q r 质量保证及服务; 13
GB/T22390.2一2008 附图: ) 外形图安装图、开孔图; 2) 原理图 3)接线图 其他必要的说明 包装、运输、贮存 包装 设备在包装前,应将其可动部分固定 每台设备应用防水材料包好,再装在具有一定防振能力的包装盒内 8.1.3设备随机文件、附件及易损件应按企业产品标准和说明书的规定一并包装和供应 8.2运输 包装好的户内使用的设备在运输过程中的贮存温度为一25C十70C,相对湿度不大于95% 设备应能承受在此环境中的短时贮存 8.3贮存 一10c十55C,相对湿度不大于80%,周围空气中不含有腐蚀性、火灾 创装好的设备应能存在 及爆炸性物质的室内 供货的成套性 随设备供应的文件 9 出厂设备应配套供应以下文件 a)质量证明文件,必要时应附出厂检验记录; b) 设备说明书(可按供货批次提供); c)设备安装图(可含在设备说明书中); d)设备原理图和接线图(可含在设备说明书中) 装箱单 e) 9.2随设备供应的配套件 随设备供应的配套件应在相关文件中注明,一般包括: a)易损零部件及易损元器件; b) 设备附件; e)合同中规定的备品、备件 l 质量保证 10.1除另有规定外,在用户完全遵守本部分、企业产品标准及设备说明书规定的运输、贮存,安装和使 用要求的情况下,设备自出厂之日起二年内,如设备及其配套件发生由于制造厂原因的损坏,制造厂负 责免费修理或更换 10.2一般情况下,设备使用期限不低于15年 14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控制与保护设备第1部分:运行人员控制系统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控制与保护设备第1部分:运行人员控制系统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控制与保护设备第1部分:运行人员控制系统的编号:GB/T22390.1-2008。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控制与保护设备第1部分:运行人员控制系统共有13页,发布于2009-08-012009-08-01实施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控制与保护设备第3部分:直流系统极控设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控制与保护设备第3部分:直流系统极控设备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控制与保护设备第3部分:直流系统极控设备的编号:GB/T22390.3-2008。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控制与保护设备第3部分:直流系统极控设备共有17页,发布于2009-08-012009-08-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