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9598-2006

地理标志产品安溪铁观音

Productofgeographicalindication-Anxitieguanyintea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安溪铁观音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地理标志产品安溪铁观音的编号:GB/T19598-2006。地理标志产品安溪铁观音共有11页,发布于2007-06-012007-06-01实施,代替GB19598-2004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X55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67.140.10
  • 实施日期2007-06-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1页
  • 文件大小563.54KB

地理标志产品安溪铁观音


国家标准 GB/T19598一2006 代替GB195982004 地理标志产品安溪铁观音 Productofge0graphicalindication一Anxitieguanyinte;a 2007-06-01实施 2006-12-29发布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小 国国家标准化管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19598一2006 前 言 本标准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和GB17924一1999《原产 地域产品通用要求》而制定 本标准是对GB19598一2004《原产地域产品安溪铁观音》的修订 本标准与GB19598一200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标准属性由强制性修改为推荐性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修改相关名称 删除卫生指标要求,增加污染物限量指标和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指标要求; 将“净含量允差”修改为“净含量允许短缺量” 按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管理办法的规定,增加了在其产品上使用防伪专用标志的要求 -取消了对保质期的限定; 删除了氮、磷、钾的施肥配比要求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溪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安溪县农业与茶果局、福建省茶叶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福 建省安溪茶厂有限公司、福建省安溪县华福茶厂,福建省安溪八马茶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刘坤城、黄火良,黄东方、杨文俪、林志勇、李国生、林锻炼、,高金典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195982004
GB/T19598一2006 地理标志产品安溪铁观音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安溪铁观音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 标签及包装,运输、贮存,保质期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安溪铁观音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276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2763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取样 茶 GB/T8302 水分测定 茶 GB/T8304 GB/T8306 茶 总灰分测定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GB/T831 茶 GB/T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 GB/T8321.2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 GB/T8321.3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 GB/T8321.4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 GB/T8321.5 GB/T8321 o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六) GB11767茶树种苗 GB/T14487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GBl4881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茶叶感官审评通用方法 NY/T787 茶叶销售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SB/T10035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75号令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范围限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 定》批准的范围,即现福建省安溪县管辖的行政区域内,见附录A 术语和定义 GB/T14487确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GB/T19598一2006 4,1 安溪铁观音Anxitieguanyintea 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选用铁观音茶树品种进行托插繁育、栽培和采 摘,按照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作而成,具有铁观音品质特征的乌龙茶 其成品茶分为清香型与浓 香型 要求 5.1自然环境 地理特征 安溪地处戴云山脉向东南延伸的部分,地势西高东低,北纬24°50'25°26',东经117”36' 地貌有低丘,高丘,低山,中山类型,河谷盆地串珠状分布其间 境内千 118°17',海拔32m1600 mm 米以上山峰246座,太华尖,紫云山和大坪山构成境内主山脉 5.1.2气候特征 安溪属南、中亚热带海祥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c 21C,年日照1850h -200h,年无霜朗 20d一350d,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由于地理特征的原因,来自泉州湾的东南风与来自裤州平原的做 西风在境内形成混流,使5月初夏和10月秋末之时昼夜温差大 5.1.3降水 年降水量1600mm~1800mmm n,年平均相对湿度80%左有 5.1.4土壤与植被 一6 海拔在700m以下以红壤为主,海拔在700m以上以黄红 土壤以山地砂质土壤为主,pHt.5" 壤与黄壤为主;土壤质地疏松,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矿物质营养元素丰富,特别是土壤中、锌、 钼含量较高 高山植被丰富,枯枝落叶形成较厚的地表覆盖层,森林覆盖率65%以上 栽培技术 栽培技术参见附录B 5.3采摘技术 采摘技术参见附录C 5 制作工艺 5.4.1初制工艺 茶青-晒青-凉青-摇青-杀青-揉捻-烘干--毛茶 毛茶应具有安溪铁观音特有的“音韵”等感官品质特征 用其制成的安溪铁观音产品应符合5.5的要求 5. .4.2精制工艺 5.4.2.1清香型产品精制工艺 毛茶-验收-归堆-投放-筛分-风选-拣剔拣杂-号茶拼配--匀堆-(文火烘干)-包装-成 品茶 4.2.2浓香型产品精制工艺 5. 毛茶-验收--归堆-投放--筛分--风选-拣剔--号茶拼配--烘熔--摊凉--匀堆--拣杂-包装-成品茶 5.4.3制作环境 应符合GB14881的规定 5.5成品茶 5. .5.1感官品质 5.5.1.1通用要求 产品应品质正常,无异味,无霉变,无劣变;应洁净,不着色,不添加任何添加剂,不得夹杂非茶类物质
GB/T19598一2006 5.5.1.2清香型安溪铁观音感官指标 清香型安溪铁观音按感官指标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各级感官指标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清香型安溪铁观音感官指标 级 别 项 目 级 级 级 条索 肥壮,圆结、重实 壮实、紧结 卷曲、结实 卷曲、尚结实 翠绿润、砂绿明显 绿油润、砂绿明 绿油润、有砂绿 乌绿、稍带黄 色泽 外形 整碎 匀整 匀整 尚匀整 尚匀整 净度 洁净 净 尚净、稍有细嫩梗 尚净、稍有细嫩梗 香气 高香 清香、持久 清香 清纯 滋味 鲜醉高爽,音韵明显清醇甘鲜、音韵明显尚鲜醇爽口,音韵尚明醇和回甘、音韵稍轻 内质 汤色 金黄明亮 金黄明亮 金黄 金黄 肥厚软亮、匀整、 软亮、尚匀整、 商软亮、尚匀整、 稍软亮、尚匀整 叶底 余香高长 有余香 稍有余香 稍有余香 5.5.1.3浓香型安溪铁观音感官指标 浓香型安溪铁观音按感官指标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各级感官指标应符合表2的要求 表2浓香型安溪铁观音感官指标 别 级 目 项 三 级 物 级 级 四 级 条索肥壮,圆结,重实 较肥壮,结实 稍肥壮,略结实 卷曲,尚结实 稍卷曲、略粗松 乌涧、砂绿较明 色泽翠绿、乌润、砂绿明 乌绿、有砂绿 乌绿、稍带褐红点 暗绿、带褐红色 外形 整碎 匀整 匀整 尚匀整 稍整齐 欠匀整 净度 洁净 净 尚净、稍有嫩幼梗 稍净、有嫩幼梗 欠净、有梗片 香气 浓郁,持久 清高、持久 尚清高 清纯平正 平淡、稍粗 醉厚鲜爽回甘、 醉厚,尚鲜爽 醉和鲜爽、 滋味 醇和、音韵轻微 稍粗味 音韵明显 音韵明 音韵稍明 内质 汤色 金黄、清澈 深金黄,清澈 橙黄,深黄 深橙黄,清黄 橙红,清红 欠匀整、有粗叶及 肥厚,软亮匀整 尚软亮,匀整、 叶底 稍软亮、略匀整 稍匀整、带褐红色 红边明、有余香 有红边、稍有余香 褐红叶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3规定 表3安溪铁观音理化指标 水 茶 未 总 分 碎 粉 灰 项 目 指标 6.5 7.5 5.5.3污染物限量指标 污染物限量指标应符合GB2762的规定 5.5.4农药残留最大限量指标 农药残留最大限量指标应符合GB2763的规定
GB/T19598一2006 5.5.5净含量允许短缺量 单件定量包装茶叶的净含量允许短缺量,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 检验检疫总局[2005]75号令)的规定 试验方法 6.1感官品质 按NY/T787规定的方法,对照安溪铁观音国家标准样品进行审评 6.2理化指标 6.2.1水分按GB/T8304规定的方法测定 碎茶和粉末按GB/T8311规定的方法测定 总灰分按G;B/T8306规定的方法测定 污染物限量指标 按GB2762规定的检验方法测定 6. 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指标 按GB2763规定的检验方法测定 净含量允许短缺量 使用相应精度等级的计量器具进行测定 检验规则 组批规则与取样方法 组批规则 以同一生产周期内相同等级的产品为一批 生产周期、产量由生产企业确定 7.1.2取样方法 取样方法按GB/T8302的规定执行,应同时从取样点加倍抽取复检样 7.2检验分类 7.2.1出厂检验 产品应按5.5规定的项目进行检验,经检验合格,附有合格证,方可出厂销售 7.2.2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每年二次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定型投产时; 生产地址、生产设备或生产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 bb 停产一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e 型式检验项目为5.5规定的项目 7.3判定规则 7.3.1感官指标、理化指标、污染物限量指标、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指标和净含量允许短缺量的每个项目 均符合本标准要求,则判定该批产品合格 7.3.2污染物限量指标和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任一项目首检不符合本标准要求,则判定该批产品不 合格 7.3.3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净含量允许短缺量任一项目首检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可用复检样对不 符合的项目进行复检 若复检结果符合本标准要求,则判定该批产品合格 若复检结果有任一个项目 不符合本标准要求,则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 7.3.4对检验结果有争议时,应依法选定检验机构,用复检样对所争议的项目进行复检,以复检结果 为准
GB/T19598一2006 标志、标签 8.1标志 8.1.1获准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生产者,应按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管理办法的规定在其产 品上使用防伪专用标志 8.1.2产品的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GB/T191的规定 8.2标签 产品的标签应符合GB7718的规定,并标示相应的类型与级别 包装,运输、贮存、保质期 9.1包装 包装容器应干燥.清沾,无毒、无异味,防潮包装材料应符合sB/T1o35的规定 9.2运输 箱茶搬运一股不应在雨天进行.如遇特殊情况,应用防雨布严雷遮盖和防护 运输时应轻搬.彩 放、防潮,避免剧烈撞击、重压 严禁与有毒、有异味、潮湿、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 9.3贮存 贮存的仓库应通风、干嫌.清清,阴凉,无阳光直接照射,严禁与有毒、有异味、潮藏.易生虫、易污染 的物品同仓贮存 9.4保质期 保质期由生产者根据产品的类型、包装材料和贮存条件等因素自行确定
GB/T19598一2006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图 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见图A.1 桃舟 漳平市 剑斗 永春县 白 物 湖上 湖 长坑 蓝用 南安市 蓬莱 华安县 官桥 城厢 西坪 虎邱 龙消 龙门 大坪 长泰县 同安县 图A.1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GB/T19598一2006 附录 资料性附录 栽 培技 术 B.1茶树种苗繁育 茶树种苗应采用无性繁殖 B.1.1母树的选择 应选择品种纯正,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良母树 B 1.2母树的培育 B.1.2.1母树茶园在秋末冬初结合深耕改土,重施有机肥,增施磷卿肥 1.2.2根据托插季节,茶树萌动前10d以上应进行一次轻修剪,修剪后应施追肥 B B .1.2.3冬季喷施石硫合剂,在新梢生育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在采穗前一周,应用生 物农药或低毒长效农药喷施一次,以防病虫从母树带人苗闹 B.1.2.4母树的芽梢应轻采或打顶采摘 B.1.3插穗要求 B.1.3.1品种纯正,枝条上段初木质化黄绿色梗枝、中段半木质化红棕色枝,粗壮,叶大,腋芽饱满、无 病虫害 B.1.3.2去除异杂品种枝梢,去除病虫枝并集中烧毁 B.1.3.3 苗穗应摊放在阴凉潮湿的地方,并洼意喷水醒润,不允许重压,目睛、风吹,防止发热,萎聋 插穗应带有一个饱满腋芽和一片健全叶,叶片下短茎长3cm一4cm. 剪口应平滑,斜面与叶同向,腋芽和叶片应完整无损,上段剪口距叶柄处3nmm左右,应随剪随插 托插 应根据不同气候情况,一般春插在2月一3月,夏插在4月底至5月下旬,秋插在8月~9 月,冬插在11月~12月 较寒冷的地区以夏插为宜 B.1.4.2将苗床充分喷湿,待稍干不粘手后,按叶片的长度进行划行托插 托插行距、株距合适,以叶片互不遮叠为宜 B.1.4.4插穗直插或将叶片稍翘起斜插人土,叶面应顺主风向,叶柄和腋芽应露出土面,叶片不贴土 插后应立即遮荫并充分喷水至培养土湿透 B.1.5出圃规格 茶树种苗出规格应按GB11767规定执行 B.2栽培管理 B.2.1划种植行 .2.1.1梯面宽1.5m的梯层茶园种一行,距梯哽外沿80cem一90em平行划种植行 B B .2. 1. 2 梯面宽2.7m以上的梯层应按行距1.2m~1.5m规划种植 .2. 种植沟与施基肥 B 2 B 2. .2.1根据划出的各种植行,挖深60cm,宽50cmm的种植沟 B .2.2. 2 重施有机肥,增施磷肥,与土拌匀,施人沟底,再覆土20em. B 2.3定植 B.2.3.1定植时间 在茶苗休眠期定植,一般在晚秋10月11月或早春2月3月,以雨后或阴天最好
GB/T19598一2006 B.2.3.2种植密度 每公顷种植42000株一72000株(即每亩种植2800株一4800株),株距35cm,行距120cm~ 150cmm, ,穴种2株~3株 种植 B.2. 茶苗的根茎部人土深2em一3cem,茶根要自然伸展 2 B B 4 栽后覆土适度压实,盖一层松土,保持有10cem浅沟,再浇水,铺草覆盖 2.5 中耕除草 -般每年4次一5次,以经常保持茶园土壤疏松和无杂草 B.2.5.1 B.2.5.2时间以各茶季茶芽萌发前于晴天进行 二年幼龄茶园,宜在雨后进行 30 B.2.5.3浅耕一般深10enm左右,中耕15cnm~ 20cm,深耕20cnm~ cm B.2.6茶园施肥 B.2.6.1施肥时间,追肥一般在各茶季采摘前一个月施用,全年3次一4次 基肥一般结合秋冬季深 耕时施用 B 2.6.2肥料种类;基肥主要为有机肥与磷、,钾肥;追肥可选用复合肥、尿素,钙镁磷,过磷酸钙或生物 固氮菌肥、有机复合肥等 B.2.6.3施肥量与配比幼龄茶园以氮肥为主,磷钾肥为辅;采摘茶园增加磷钾肥,适当使用氮肥,推 广使用有机肥 B.2.7茶树修剪 B.2.7.1幼龄茶树定型修剪 定植后1年左右,树高30cmm,主茎粗0.3cmm以上,即可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一般在春茶芽梢萌 动前或春茶采摘后(长势旺盛的茶树),定剪次数为3次一4次;剪去主干枝,然后平剪;每次剪后要加强 耕锄,肥培管理,防治病虫害 B.2.7.2茶树轻修剪 成龄茶树每年进行一次轻修剪 采用平剪或略带弧型勇,剪去树冠表面鸡爪枝、细弱枝、病虫枝和 突出枝;每次修剪深度比上次剪口提高5cm左右 B.2.7.3茶树深修剪 剪去树冠10cm~15cm,刺激切口下骨干枝潜伏芽萌发新梢,更新树冠;修剪时间为立春前或春茶 采摘后10d内进行 B.2.7.4茶树重修剪 茶树树势趋向衰老或未老先衰,分枝稀疏、枝条细弱、新梢萌发无力,对夹叶增多,产量逐步下降,应 在离地面30cm一45cm处进行剪除 B.2.7.5台刘 对茶树树势严重衰老,多枯枝、病虫枝、细弱枝,披生地衣、苔藓,芽叶稀小细弱,对夹叶多,产量严重 下降的老茶树应在离地面5cm一10cm处进行台刘,若根茎部有更新枝的应留数枝枝梢 B.2.8铺草覆盖 夏、秋茶采后,应用杂草或作物椭杆等覆盖 B.2.9病虫害防治 .2.9.1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适量适度化学防治相结合 强化采剪、耕作、施肥等农业技术的综合运用 B.2.9.2农药的使用 使用农药应严格遵循GB4285、GB/T8321.1、GB/T8321.2.GB/T8321.3、GB/T8321.4 GB/T8321.5,GB/T8321.6的规定,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在茶树上使用的农药,应严格执行农药安 全间隔期
GB/T19598一2006 附录 C 资料性附录 采 摘技 术 采摘条件 C.1 成熟度;芽梢驻芽形成后顶叶小开面至中开面,春秋茶采顶叶小开面2分一4分成熟,夏暑茶可 C.1.1 适当嫩采 c.1.2标准芽叶:1芽2叶至4叶嫩梢及幼嫩对夹叶 c.2采摘时间 每年春、夏暑、秋(冬)各季采摘 春茶在谷雨后至立夏前后采摘,夏暑茶在夏至前至秋分采摘,秋 冬)茶在寒露前至立冬采摘 C.3采摘方法 C.3.1每季萌发的新梢,应确定合理的留养高度,高于采摘面以上的新梢芽叶应一律采摘,采齐;低于 额定采摘面以下的新梢芽应全部留养 C.3.2严格留养采摘面以下的侧枝,低梢及树冠稀疏处的芽梢,待每季采摘后,再轻度摘去留养新梢 的顶芽 C.3. 3 投采茶园一般控制树冠高度在70cm~90cm. 茶青质量 茶青应肥壮、,完整、新鲜、均匀,每梢为两个“定型叶”即有两个叶子比较成熟),且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小开面(顶叶面积为第二叶的20%一30%)采三至四叶及对夹叶; b 中开面(顶叶面积为第二叶的31%70%)采二至三叶及对夹叶; 大开面(顶叶面积为第二叶的71% 90%)采二叶; c d -芽四叶(壮树带芽采四叶). C.5茶青的运输、贮存 茶青应使用清洁卫生,透气良好的篮篓进行盛装,不得挤压,不得与有异味,有毒物品混装 C.5.1 茶 青运回初制厂前,应存放在洁净、阴凉的地方 c.5.2茶青采摘后应在4h内运到初制厂内,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日晒雨淋,并应注意保质保鲜 c.5.3茶青盛装、,运输、贮存,应轻放、轻翻

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的编号:GB/T17108-2006。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共有31页,发布于2007-05-012007-05-01实施,代替GB17108-1997
汽车用压缩天然气减压调节器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汽车用压缩天然气减压调节器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汽车用压缩天然气减压调节器的编号:GB/T20735-2006。汽车用压缩天然气减压调节器共有9页,发布于2007-06-012007-06-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