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4294-2008

组合式空调机组

Central-stationairhandlingunit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组合式空调机组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组合式空调机组的编号:GB/T14294-2008。组合式空调机组共有33页,发布于2009-06-012009-06-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P48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23.120
  • 实施日期2009-06-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33页
  • 文件大小1.07M

组合式空调机组


国家标准 GB/T14294一2008 代替GB/T14294一1993,GB13326一1991 组合式空调机组 Centralstationairhandingunits 2008-11-04发布 2009-06-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14294一2008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分类与标记 材料 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1G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l0 1 产品样本和说明书的基本内容 附录A(规范性附录》组合式空调机组风量、风压和输人功率试验方达 12 附录B(规范性附录》组合式空调机组风量、风压和输人功率使用现场试验方法 附录c规范性附录)组合式空调机组漏风率试验方法 20 附录D规花性附录》组合式空调机组箱体变形率试验方法 22 附录E(规范性附录组合式空调机组供冷量和供热量试验方法 23 附录F(资料性附录组合式空调机组供冷量和供热量使用现场试验方法 29
GB/14294一2008 前 言 本标准代替GB/T14294一1993《组合式空调机组》和GB13326一1991《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噪声 限值》. 本标准与GB/T14294一1993和GB133261991相比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性能指标变化:机外静压干工况时不低于额定值90%;湿工况时不低于额定值85%;供冷量和 供热量不低于额定值95%;并增加箱体变形率和水量水阻要求 -机组噪声按机组风量和全静压确定 -试验方法变化:供冷量和供热量试验,除风管环路式空气烙差法外,增加房间空气嫦差法;机组 漏风率增加负压装置;机组风量风压试验明确采用风管皮托管和多空气流量喷嘴法;增加箱体 变形量试验分正压和负压试验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为规范性附录,附录F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暖通空调及净化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上海新晃空调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一冷开利空调设备有限公司通惠空调 设备厂、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同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南京天加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天津工厂),江苏风神空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申菱空调设 备有限公司、德州亚太集团有限公司、深圳麦克维尔空调有限公司、昆山台佳机电有限公司,重庆美的通 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山东欧鳍空调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邹月琴、戴立生、钱荣华、郑接林,赵良、王青平、官金生、陆辉、杜立卫、张建学、 张勇、崔永国、张扣奇,郑永清、耿凯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4294一1993 GB13326一1991
GB/T14294一2008 组合式空调机组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组合式空调机组(简称机组)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与标记、材料,要求、试验方法、检验 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产品样本和说明书的基本内容等 本标准适用于以功能段为组合单元,能够完成空气输送混合,加热,冷却去湿,加湿、过滤、消声、 热回收等一种或几种处理功能的机组 冷媒为盐水,乙二醇和直接燕发盘管以及采用电加热器的机组,可参照使用 本标准不适用于自带冷,热源的空调机器),风机盘管机组、暖风机等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236-2000工业通风机用标准化风道进行性能试验 GB/T2624.3一2006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第3部分;喷嘴 和文丘里喷嘴 GB/T9068一1988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备噪声声功率级的测定工程法 GB/T14296空气冷却器和空气加热器 GB/T16803采暖、通风、空调、净化设备术语 JB/T9064盘管耐压试验和密封性检查 JG/T21一1999空气冷却器与空气加热器性能试验方法 术语和定义 GB/T16803确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组合式空调机组eentrastationairhandlingmits 由各种空气处理功能段组装而成的一种空气处理设备 适用于阻力大于等于100Pa的空调系统 2 3 机组空气处理功能段funetionalseetionofunits 具有对空气进行一种或几种处理功能的单元体 机组功能段有;空气混合、均流、过滤、冷却、一次和二次加热、去湿、加湿、送风机回风机、喷水、消 声,热回收等单元体 3.3 额定风量ratedairnowrate 在标准空气状态下,单位时间通过机组的空气体积流量,单位为m/h或m/s 3 机外静压umitextermalstatiepressure 机组在额定风量时克服自身阻力后,机组进出风口静压差,单位为Pa
GB/T14294一2008 3.5 机组全静压totalstaticpressure 机组自身阻力和机外静压之和,单位为Pa 3.6 额定供冷量ratedcoolingcapacity 机组在规定试验工况下的总除热量,即显热和潜热除热量之和,单位为kw或w 额定供热量ratedheatingcapaeity 机组在规定试验工况下供给的总显热量,单位为kw或w 3.8 漏风率airleakagerate 漏风率为机组的漏风量与额定风量之比率,用%表示 ? 9 箱体变形率deformationrate 在试验条件下,机组箱体变形量与箱体最长边之比,单位为m mm/m 3.10 断面风速均匀度faceveloeityuniformity 机组断面上任一点的风速与平均风速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平均风速20%的点数占总测点数的百 分比,用%表示 3.11 标准空气状态standardair 温度20C、相对湿度65%,大气压力l01.3kPa、密度1.2kg/m》的空气状态 分类与标记 4.1分类 4.1.1按结构型式 卧式; a b) 立式 e 吊顶式: d 其他 4.1. 按用途特征 2 a) 通用机组 b 新风机组; e)净化机组 专用机组:如屋顶机组、烟草用机组、地铁用机组、计算机房专用机组等 d) 4.1.3按规格 机组的基本规格可用额定风量表示,见表1. 表1基本规格 规格代号 10 15 20 25 额定风量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10000 1500020000 25000 m/h 规格代号 30 40 50 60 80 100 120 140 160 200 额定风量 30000400005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40000160000200000 m/h
GB/T14294一2008 4.2标记 42.1标记代号应符合表2的规定 -自编代号 -用途特征 -规格代号(×10m'/Ah) 结构型式 -组合式空调机组代号 表2标记代号 号 分类项目 L 立式 w 卧式 结构型式 D 吊顶式 其他 Q T 通用机组 新风机组 x 用途特征 净化机组 专用机组 .2.2标记示例 ZKL5-x 表示立式新风机组,额定风量5000m/h ZKW10-T 表示卧式空调机组,额定风量10000m'/h. ZKD20-X 表示吊顶式新风机组,额定风量20000m/h. 材料 机组箱体采用的绝热,隔声材料,应无毒,无腐蚀,无异味和不易吸水,其材料外露部分和箱体具有 不燃或难燃特性 要求 基本规定 6.1.1机组应按本标准规定,并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6.1.2机组的结构应满足下列要求 机组箱体绝热层与壁板应结合牢固、密实 壁板绝热的热阻不小于0.74tmK/w,箱体应有 防冷桥措施" 机组的检查门应严密,灵活、安全 b 室外机组箱体应有防渗雨、防冻措施; c
GB/T14294一2008 d机组连接水管穿过箱体要绝热和密封; 各功能段的箱体,在运输和启动、运行、停止后不应出现永久性凹凸变形 e f 机组应设排水口,排放应畅通、无溢出和渗漏; g机组的风机应有柔性接管,风机应设隔振装置 h)喷水段应有观察窗、挡水板和水过滤装置; 过滤段检修门应便于过滤器取出,并有足够更换空间 机组横截面上的气流不应产生短路 机组必要时可留测孔和测试仪表接口,并设电压不超过36V的安全照明 机组内配置的风机,冷、热盘管,过滤器、加湿器,空气一空气热回收器等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 规定 机组采用黑色金属制作的构件表面应作除锈和防腐处理 6 外观 6. .2.1机组外表面应无明显划伤,锈斑和压痕,表面光洁,喷涂层均匀,色调一致,无流痕、气泡和剥落 6.2.2机组应清理干净,箱体内应无杂物 6.3性能 6.3.1启动运转 机组在额定电压、额定频率下能正常启动和运转 a b)机组在使用现场组装后,应进行检查和试运转 6.3.2盘管耐压性能 机组应按GB/T14296规定试验压力和JB/T9064规定的耐压试验和密封性检查,应无渗漏 气压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压力的1.2倍,保压至少 a 1min; D) 水压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压力的1.5倍,保压至少3min. 6.3.3风量、机外静压、输入功率 在表4规定的试验工况下,风量实测值不低于额定值的95%,机外静压实测值不低于额定值的 90%,输人功率实测值不应超过额定值的10% 6.3.4漏风率 机组内静压保持正压段700Pa、负压段一400Pa时机组漏风率不大于2%;用于净化空调系统的 机组,机组内静压应保持1000Pa,机组漏风率不大于1% 6.3.5箱体变形率 机组风量>30000m'/h机组内保持静压10o0Pa条件下,箱体变形率不超过4mm/m. 6.3.6供冷量和供热量 在表4规定的试验工况下,机组供冷量和供热量的实测值不低于额定值的95% 6.3.7喷水段的空气热交换效率 在喷水压力小于等于245kPa时,空气第二热交换效率不得低于80% 6.3.8凝露试验 机组在表4的试验工况下运行,机组表面应无凝露滴下 6.3.9凝结水排除能力 机组在表4的试验工况下运行,凝结水排放流畅,无溢出 6.3.10机组噪声 按7.5.10方法测量的声压级噪声不应大于表3的规定
GB/T14294一2008 表3机组声压级噪声限值[dB(A刀 机组全静压/Pa 额定风量/(m'/h) 350 500 750 1000 1500 20003000 60 63 66 69 72 71 7! 5000 62 68 75 6000 63 66 69 72 77 10000 65 68 71 74 78 12000 66 69 72 75 77 80 20000 68 71 74 25000 69 72 75 78 81 79 70 73 76 82 30000 72 78 50000 75 81 84 80000 80 83 86 74 77 100000 75 78 81 84 87 160000 77 80 83 86 89 90 书 200000 78 81 87 注:风量和机组全静压在表中规定值之间,可按插人法确定 .3.11机组振动 6. 机组振幅不应大于15m(垂直) 6.3.12断面风速均匀度 按7.5.12方法试验,不应小于80% 6.3.13水量和水阻 按7.5.13规定的方法,水阻实测值不超过额定值10% 安全性能 6.4.1绝缘电阻 按7.6.1方法试验,其冷、热态对地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2MQ. 6.4.2电气强度 按7.6.2方法试验,应无击穿和闪络 4.3泄漏电流 按7.6.3方法试验,其外露金属部分和电源线间泄漏电流不应大于5mA 6.4.4接地电阻 拨了7.6.4方法试验;,其外露金属部分与接地溜之间的电用值不应大于0.10 试验方法 -般规定 7.1.1试验机组应按功能段组成整机进行试验 7.1.2试验机组应按产品说明书要求组装和安装,除试验方法有规定外,不得采取任何特殊处理措施 7.2试验条件 7.2.1试验工况应符合表4的规定
GB/T14294一2008 表4试验工况 供蒸汽 进口空气状态 供水参数 状态 机外 风量" 电压/频率 目 序号 项 静压 干球湿球 进出口 进口 喷水 m'/h) Hz 供水 表压力 Pa 温度, 温度 水温/水温差, 压力/ 状态 MPa kPa C 风量、机外静压和 535 不供 不供 输人功率 27 回风 19.5 供 不供 供冷量 供 不供 28 35 新风 不 27 喷水段热工性能 供 不供 5 19. 245 额 低 15 1o 热水 60 供 不供 于 额 供热量 值 值 15 2 不供 燕汽 0. 定 额 定 热水 60 10 供 不供 新风机组 值 供热量 0.2 蒸汽 不供 85% 凝结水排除能力 27 2 供 不供 供 凝露试验 27 21 不供 漏风量 不供 不供 535 当采用风管烙差法凝露试验时,环境露点温度应为22.8C26.2C 试验工况和测试操作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的规定 7.2.2 表5试验操作允许偏差 试验工况允差 试验操作允差 数 干球温度/ 士0.3 士0.5 进口,出口的空气状态 湿球温度/c 士0.2 士0.3 士0.2 冷水进口温度/C 士0.1 热水进口温度/c 士0.5 士0.5 供水状态 水流量/% 士1 士2 供水压力(表压)/kPa 士5 士5 供燕汽状态 供燕汽压力/kPa 士1.7 士1.7 士2 风量/% 士2" 土5 机外静压/Pa 士5 电压/% 士1 士2 注;表中%指额定值的百分数 7.2.3试验用的仪表应符合表6的规定
GB/T14294一2008 表6试验仪表 测量参数 测量仪表 测量项目 仪表准确度 冷热性能试验时空气进出口干 C 0.1 水银温度计、电阻温度计、热 湿球温度和换热设备进出口温度 温度 电偶温度计 0.3 其他温度 微压计倾斜式、补偿式或自 空气静压相动压 1Pa 动传感式 U形水银压力计或同等精度 1.5hPa 水阻力,燕汽压降 的压力计 压力 2% 燕汽压力表 供燕汽压力 2% 水压表 喷水段喷水压力 2hPa 大气压力计 大气压力 流量计,重量式或容量式液体 换热器水流量、蒸汽凝结水量喷 1% 水量 定量计 淋室水流量等 标准喷嘴(长径 1 机组风量 风量 GB/T12362000 皮托管 机组风量和风压 0.25m/s 风速 风速仪 断面风速均匀度等 电压 电压表 电流 电流表 电参数 0.5级 功率 功率表 频率 频率表 噪声 机组噪声 声级计 0.5dB(A 5% 振动 测振仪 机组振幅 时间 秒表 凝结水量等 0.ls 变形 大量程百分表 士0.01nmm 箱体变形量 注:表中%指被测量值的百分数 基本规定 用目测方法检测 7.4外观 用目测方法检测 7.5性能 7.5.1启动运行 a)试验机组在额定电压条件下启动,稳定运转5nmin,切断电源,停止运转,至少反复进行三次; b) 检查零部件有无松动、杂音、过热等异常现象 7.5.2盘管耐压性能 在6.3.2规定的试验压力条件下试压 7.5.3风量、机外静压、输入功率 应按附录A或附录B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并将试验结果换算成标准空气状态下的值
GB/T14294一2008 7.5.4漏风率 按附录C规定的方法测量漏风率 7.5.5箱体变形率 按附录D的方法进行试验 7.5.6供冷量和供热量 a)额定供冷量和供热量应在表4规定的试验工况下,按附录E的方法进行试验 b)也可直接引用空气冷却器和空气加热器试验得出的传热系数公式计算出供冷量和供热量,并 可按附录F规定的方法进行验证 7.5.7喷水段的空气热交换效率 按附录E的方法试验 7.5.8凝露试验 按表4规定的试验工况机组供冷连续运行4h,检查机组表面凝露情况 7.5.g凝结水排除能力 按表4规定的试验工况,预先将凝结水盘中水注满至排水口,机组供冷连续运行4h,检查排水 情况 7.5.10机组噪声 机组噪声应在额定风量和机外静压条件下按GB/T90681988中7.4和7.5规定的工程测定法 测量和计算 7.5.11机组振动 a)在额定风量和机外静压条件下,用表6规定的仪表,在试验机组底座上相互垂直的三维方向上 测量振幅 b) 取最大值为机组的振幅 7.5.12断面风速均匀度 在距盘管或过滤器迎风断面200mm处,均布风速测点 a b) 用风速仪测量各点风速,统计所测风速与平均风速之差不超过平均风速20%的点数占总点数 的百分比 7.5.13水量水阻 在表4规定的供冷工况下,检测机组进出口水压降(水阻) 7.6安全性能 7.6.1绝缘电阻 a)在常温常湿条件下,用500V绝缘电阻计测量机组带电部分和非带电部分之间绝缘电阻(冷 态); D) 按表4规定的凝结水排除能力试验工况,连续运行4后,用绝缘电阻计测量机组带电部分和 非带电部分之间绝缘电阻(热态) 7.6. 电气强度 .2 机组在带电部分和非带电金属部分之间施加额定频率和1500V的交流电压,开始施加电压 a 不应大于规定值的一半,然后快速升为全值,持续时间1min; 大批量生产时,可用1800V电压及1s时间代替 D 7.6.3泄漏电流 按表4规定的凝结水排除能力试验工况,连续运行4h后,在静止状态下,施加110%额定电压,测 量机组外露的金属部分与电线之间的泄漏电流 7.6.4接地电阻测量 用接地电阻仪测量机组外壳与接地端子之间的电阻
GB/T14294一2008 检验规则 检验分类和检验项目 8.1.1机组检验分出厂检验、抽样检验和型式检验 8.1.2检验项目按表7 表7检验项目 出厂检验 试验方法 型式检验 序号 检验项目 要求 逐台检验抽样检验 基本规定 7.3 6.l 6.2 外观、标志和包装 9.1 7.4 9.2 启动运行 6.3.1 7.5.1 盘管耐压性能 6.3.2 7.5.2 风量,机外静压、输人功率 6.3.3 7. 5,3 漏风率 6.3.4 6.3,5 7.5.5 箱体变形率 6.3,6 供冷量和供热量 7.5.6 性能要求 喷水段的空气热交换效率 6,3.7 7.5.7 凝露试验 6.3.8 7.5.8 凝结水排除能力 6.3.9 7.5.9 12 机组噪声 6.3.10 7.5.10 7.5.11 机组振动 13 6.3.11 6.3.12 7.5.12 14 断面风速均匀度 、心 6.3.13 7.5.13 水量和水阻 16 绝缘电阻 6.4.1 7.6.1 1 电气强度 6.4.2 7.6.2 安全性能 泄漏电流 18 6.4.3 7.6.3 19 接地电阻 6.4.4 7.6.4 注:有喷水段时做第9项 表中1和2为一般项目 8 出厂检验 每台机组(各功能段)必须经制造厂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附有质量检验合格证,方可出厂 8.2.2机组的出厂检验,应按表7中1、2.3、4、16,17、18,19等项逐台检验 抽样检验,增加表7中5、 6、7项,每20台至少抽检一台,年产量不足20台抽检一台 型式检验 8.3.1机组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试制的新产品定型时; a D)定型产品的结构、制造工艺、材料等更改对产品性能有影响时 停产一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c
GB/T14294一2008 d)转厂生产时; 批量生产时每三年进行一次; e f)国家质量监督机构产品监督抽查提出要求时 8.3.2机组的型式检验应包括表7全部项目 表8抽样数量 出厂数量/台 <50 >50 抽样数量/台 >2 8.3.3判定原则 a 对于抽取的样品,检验项目中有一项不合格,则判该样品为不合格品 在抽取样品中有一台不合格,则加倍抽取,如仍有一台不合格,则该批机组判为不合格品 b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9.1标志 g.1.1每台机组应有产品铭牌,并固定在箱体明显部位 铭牌应包括下列内容 a)机组名称,型号 b 机组主要技术参数额定风量,机外静压,机组全静压、供冷量,供热量、额定电压、输人功率 等); 机组外形尺寸长×宽×高 d 机组重量; e 出厂编号 D 出厂日期 g)制造厂名称; h 采用标准 9 2 机组应标明工作状况即旋转方向、开,关等标志,并附有电气线路图 9.2包装 9.2.1机组各功能段应按各自要求包装,在包装箱内应稳固 9 包装箱应捆扎牢固严密 包装箱内应有装箱单,产品合格证,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等有关技术文件 9 2.3 包装箱上应有不易退色的装箱标志,其内容 9 2 a)产品名称、型号 产品毛重、净重 b) 箱体外形尺寸:长×宽×高; d) 共 箱,第箱; 装箱日期; f 到站(港)及收货单位; 发站(港)及发货单位 g 9.2.5包装箱上应有防潮、防雨、防倒置、禁止翻滚、小心轻放等储运标志 9.3运输和贮存 9.3.1机组在运输过程中,不应受碰撞、挤压、抛投、雨雪淋袭 g.3.2机组应贮存在防潮,防雨防火场所,周围应无腐蚀性气体存在 10 产品样本和说明书的基本内容 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工作原理、特点及用途等 a 10
GB/T14294一2008 D)主要技术参数,包括风量、机外静压、机组全静压、输人功率、供冷量和供热量以及不同工况下 选用表或软件,水量和水阻等; 产品结构尺寸和电气线路图; d)产品采用标准 安装说明、使用要求; 维护保养及注意事项等 1l
GB/T14294一2008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组合式空调机组风量,风压和输入功率试验方法 附录A规定了组合式空调机组风量、风压和输人功率试验的装置、条件和方法 A.1试验装置 A.1.1试验装置由试验机组、连接管、测试装置或管以及测量仪表组成 A.1.2试验装置采用本附录图A.1和图A.2所示布置之一进行试验 A.1.3风量测量使用图A.1所示空气流量喷嘴应符合下列要求 a)喷嘴喉部速度必须在15m/、到35m/s之间 喷嘴加工和安装应符合GB/T1236一2000第23章的要求 D) 喷嘴尺寸应符合GB/T2624.3一2006长径喷嘴的规定 d 穿孔板穿孔率约为40% 1.4图A.2所示试验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皮托管应符合GB/T1236一2000第27章规定 a b) 测点数,应符合表A.1和图A.3的规定 e过渡管和整流栅应符合GB/T1236一2000第30章的规定 1.5试验装置测试管应符合下列要求 单出风口机组应安装一个出风管,其尺寸等于试验机组出口尺寸 a D 多出风口机组应按图A.4所示方式连接 A.1.6多进风口机组试验时,应关闭所有旁通的风阀,只开启流经机组各功能段的进风,并置于全 开位置 A.1.7机组带空气-空气热回收装置风量试验时应只开启测量侧通路 A.2试验条件 A.2. 应按本标准7.2中表4和表6规定的试验工况和试验仪表的要求进行试验 试验机组应由功能段组成的整体机组,至少有风机、过滤、换热段组成 A.3试验方法 A.3.1总则 a 机组应在风机额定电压、额定频率下至少进行五种风量、机外静压以及输人功率的试验 每一 种风量至少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b 在每一种试验风量下,应按A.3.2至A.3.7条测量 应测量机组的动压,静压、输人功率风 量大气压力和出口温度 A.3.2静压的测量 在测量截面管壁上将相互成90"分布的四个静压孔的取压接口连接成静压环,将压力计一端与 a 该环连接,另一端和周围大气相通 mmm3 b)管壁上静压孔直径应取1 mm,孔边必须成直角,且无毛刺,取压接口管的内径不应小 于两倍静压孔直径 A.3.3动压的测量 a 用皮托管测量动压时,皮托管的直管必须垂直管壁,皮托管的测头应正对气流方向且与风管轴 线平行 测点位置和点数应符合A.1.4b)的规定 12
GB/T14294一2008 b 用皮托管测得同一截面上的各点动压,按式(A.1)计算平均动压 P十P十十P P A.1 式中: -动压,Pa; P P、Pe、P -n个测点的动压,Pa -测点个数 当用空气流量喷嘴测量风量时,可按式(A.2)求得平均动压 P= (A.2 告 300A 式中; 机组出口空气密度kg/m; p P十B P一 287T 机组风量,m/h:; 测量风管的截面积,m'; B 大气压力,Pa; -机组出口空气全压,Pa;P,=P十P 机组出口静压,Pa; T -机组出口热力学温度,K;丁=273.15十 机组出口温度,C A.3.4风量测量 采用皮托管测量风量时按式(A.3)计算机组的风量 a P A.3 L=3600A2 采用空气流量喷嘴装置测量风量时,按式(A.4)计算每个喷嘴的风量 b) P !=3600C'A (A.4) o2 式中: 流经每个喷嘴的风量,m/h -喷嘴流量系数,见表A.2; C -喷嘴面积,m; A -喷嘴前后的压差,Pa; P 多个喷嘴测量时,机组风量等于所有喷嘴测量的风量的总和 A.3.5温度测量 将温度计插人测试风管中,测量机组出口温度 A.3.6大气压力测量 在机组附近用大气压力计测量,试验开始和结束各测一次,取平均值 A.3.7在测量风量的同时,直接测量输人功率或电流、电压等参数 数据整理 A 4 A.4.1试验结果换算为标准空气状态下的风量(L)、静压(P) 1.2P 风量L-告;静压尸= p 13
GB/T14294一2008 A.4.2试验机组应给出:机外静压、输人功率对风量的性能图表或曲线 表A.1用皮托管测量的测点位置 测点序号 距离内壁的距离 测点序号 距离内壁的距离 0.021D士0.0006D 0.665D士0.005D 0.l17D士0.0035D 0,816D士0.005D 0,184D士0,005D 0.883D士0.0035D 0.345D士0.005D 0,979D士0.0006D 2 表A. 喷嘴流量系数C 14720 15491 16314 17195 18317 19148 Re 0.950 0.951 0.952 0.953 0.954 0.955 1234 21402 24021 27086 20 22661 25492 Re 0.956 0.957 0.958 0.959 0.960 0.961 28817 3070 32758 35006 37472 40184 0.962 0.963 0.964 0.965 0.966 0,967 R 43174 63948 46482 50153 54242 58815 0.968 0.969 0.970 0,971 0,972 0.973 R 69736 76295 83765 92320 102180 113620 0.974 0,975 0,976 0,977 0,978 0,979 Re 211428 126992 142743 161500 184032 245182 0.983 0.980 0.981 0.982 0.984 0.985 Re 287409 341172 411057 504164 631966 813986 0.986 0.987 0.988 0.989 0.990 0.991 1085643 1516727 2260760 3712194 Re" 0,992 0.993 0.994 0.995 VD ,式中V为喷嘴喉部空气速度(m/s),D为喷嘴喉部直径m),y为空气运动粘性系数 注:Re为雷诺数:Re= (m'/s 14
GB/14294一2008 试机组 静压孔接压差计 空板 静压接压差计 空孔板植体XB 辅助风机 流量咬嘴 百 4 >2.5, F 相士mm 1.5D. 0.5D 2.5e0.3 A巫 箱体当量直径D- D A、B -箱体尺寸; -出风口尺寸; a、b -最大流量喷嘴直径 Dmn D 其他流量喷嘴直径 图A.1多个喷嘴空气流量测量装置 >10D a.5D 5Dt然" 1.5D 0.5I 动压孔 主重过礼 节流装置 被试机组 过渡管 静压环 整流栅 因维体 P 被试机组出口静压 P 测试风管内动压; 测试风管内空气温度 图A.2皮托管流量测量装置 15
GB/T14294一2008 梦 e S 测点 图A.3标准化风管中横向测点的位置 静压环 被试机组 4Xb I一l剖面 静压环连接示意 2 >a5, 注,当机组多个风口由同一个法兰构成一个大的出风口时,可按单出风口机组考虑 图A.4多个出风口机组测量段示意图 16
GB/14294一2008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组合式空调机组风量、风压和输入功率使用现场试验方法 本附录规定了组合式空调机组使用现场的风量、风压和输人功率试验条件和方法 现场试验的一般条件 B.1 B.1.1由试验机组至流量和压力测量截面之间不应漏气 B.1.2试验机组,应在额定风量下测量,其波动应在额定风量士10%之内 B.1.3机组的测试工况点,可通过系统风阀调节,但不得干扰测量段的气流流动 B.1.4应按本标准中7.2规定的试验工况和试验仪表准确度进行试验 B.2试验方法 B.2.1风量测量 B.2.1.1测量截面应选择在机组人口或出口直管段上,距上游局部阻力管件两倍以上管径的位置 B.2.1.2矩形断面的测点数见表B.1,具体规定如下 a)当矩形截面长短之比小于1.5时,在截面上至少应布置25个点,见图B.1 对于长边大于2m 的截面,至少应布置30个点(6条纵线,每个纵线上5个点) 矩形截面长短之比大于等于1.5时,在截面上至少应布置30个点(6条纵线,每个纵线上5个 b 点). 对于长边小于1.2m的截面,可按等面积划分成若干个小界面,每个小截面的边长200mm~ 250mm B.2.1.3圆形截面测点可按图B.2和表B.2布置 B.2.1.4测量方法 a)测量所选截面上各点的速度 速度的测量一般可采用皮托管和微压计,但当动压值小于10Pa 时,推荐采用其他仪表如热电风速仪等 b 断面上的平均速度用式(B.1)计算 心 十 v土Y土 B.1 式中: 平均速度, ,m/S; V、V、 -- .- 各测点的速度 ,m/s; 测点数 c至少应重复进行三次测量,取其平均值 d)由断面风速和面积得出的风量 B.2.2机组进、出口静压测量 B.2.2. 机组进口和出口静压应选择靠近机组接管处直接测量 B.2.2.2采用压力测孔测量静压,测孔应相互垂直,内表面必须光滑 如果是矩形截面,测孔应在侧 壁的中心 用皮托管和压力计测量截面上的静压,应重复三次,取平均值 B.2.2.3 B.2.3机外静压 按式(B.2)计算机外静压(P) 17
GB/T14294一2008 B.2 P=P 一P 式中: 机组出口、进口静压,Pa Pa、P B.2.4功率测量 用功率计或电流电压表直接测量机组的输人功率或电流、电压 B.2.5试验结果换算成标准空气状态下的值 表B.1矩形截面测点位置 /H 纵线数 每条线上的点数 r,/L或y/ 0.074 0.288 0.500 0,712 0.926 0.061 0.235 0.437 0.563 0.765 0,939 0.053 0.203 0.366 0.500 0.634 0.797 0,947 s 定 0.074L 0.2881. 0.5 0.712 -测点 0.926 图B.1矩形风管25点时的布置 18
GB/T14294一2008 表B.2圆形截面的测点布置 200 200400 400700 >700 风管直径 圆环个数 56 测点编号 测点到管壁的距离(r的倍数 0.05 0,05 0.1 0.1 0.3 0.2 0.20 0.15 0,6 0.4 0.30 0,25 l.4 0.35 0.50 0.35 1.7 0,65 0.70 0.50 .70 0. .80 1.30 0." 1.5o 1.30 0.90 0.95 1.70 1.50 1.65 1.80 10 1.90 1.75 1 1.85 12 1.95 测孔 测孔 0.1 9 测点 图B.2圆形风管三个圆环时的测点布置 19
GB/T14294一2008 c 附 录 规范性附录 组合式空调机组漏风率试验方法 本附录规定了漏风率的试验方法 C.1试验机组安装和试验应按图C.1布置 a 多进风口机组,应将各进风口汇集成一个测量风管; b)试验机组进风口至测量断面应严密,不允许漏气 试验布置采用图c,1时,应保证测量风管内的气流速度大于等于6.5m/s e) C.2试验条件 应按本标准7.2规定试验条件进行试验 a)仅在负压段工作的机组,按负压400Pa和图C.1b)试验 b)在正压下工作的机组按正压700Pa和图C.la)试验 既有正压又有负压下工作的机组,可按正压或分别按正,负压段试验 c d)净化机组按正压1000Pa和图C.la)试验 c.3试验方法 a 正压段的机组将机组的各个出风阀全部关闭,用图C.la)试验布置 负压段机组将机组各个 进风阀全部关闭,用图c.1b)试验布置 并加以密封,使之不漏气 b 调节节流装置,使机组内达到要求的静压值; 在测量风管上,用流量喷嘴或皮托管测得的风量,即为机组的漏风量,并换算为标准空气状态 C 的风量 当动压小于10Pa时,可用热电风速计测量; 机组的漏风率按式(C.1)计算 dD C.1 乞x100 式中: -机组漏风率,%; -机组标准空气状态下漏风量,m/h; -机组额定风量,m/h 20
GB/T14294一2008 >6D >l.5D >2D >D 压差计 a)正压段 >2D >l.5D 压差计 b负压段 -试验机组; 整流隔栅; 均流器; 流量测量仪表(皮托管、喷嘴或空气流量计) 调节阀; 温度计; 辅助风机 图C.1漏风量试验布置示意图 21
GB/T14294一2008 D 附 录 规范性附录 组合式空调机组箱体变形率试验方法 本附录规定了空调机组箱体的变形率试验条件和试验方法 D.1试验机组箱体变形率试验应按图D.1布置 D.1.1试验机组安装 被测机组箱体底座应水平放置且牢固,机组箱体上所有的风口应用堵板封堵并用密封材料封堵,防 止漏风,在堵板中央应预留测试孔,用于安装加压进气管连接口,在堵板的右上角预留孔径为1mm~ 3mm的测孔,用于安装箱体内静压测量连接口 D.1.2测试装置由加压装置,压力测试装置,大量程百分表测量装置组成 D.2试验方法 在变形量最大面选取测点,可用目测法 a b 固定百分表的支架,在无压力的情况下,使百分表的指针正对测试点,调节百分表,使其指针 的尖端与箱体接触,并记录此时百分表的读值h1; 启动加压装置,向箱体内加压,并通过静压测试装置测量箱体内静压值,当箱体内静压为规定 值时,保持1nmin后,读取百分表的读值he D 箱体的变形量为|h;一hl,重复三次,取最大值为空调机组的变形量; 箱体变形率为最大变形量除以该面最长边,不应大于4mm/m 渊点 a正压装置 测点 b负压装置 堵板 加压装置; 调节阀 被试机组箱体; 5- 静压测试接口 图D.1 箱体耐压变形试验设备 22
GB/T14294一2008 附录 E 规范性附录 组合式空调机组供冷量和供热量试验方法 本附录规定了组合式空调机组整机供冷量和供热量试验装置、方法和计算,同时给出了喷水段性能 的试验方法 E.1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由风路系统和水路系统(或燕汽系统)两部分组成 应采用本附录图E.1或图E.2所示 的试验装置进行试验 E.1.1风路系统 a)预处理段应包括加热,加湿冷却,去湿,空气混合、均流、空气输送等空气处理功能 D)测量段必须密封和隔热,漏风量不超过机组额定风量的1% 漏热量不超过空气侧换热量 的2%; 在风量测量和空气温湿度测量段前,需设混合器和均流器 混合器按JG/T21一1999附录B 的规定,均流器可采用金属网或多孔穿孔板; 风路系统中应有风量、干湿球温度以及空气压力的测量装置; d 风量可用空气流量喷嘴测量,测量装置见本标准附录A.1.3的要求; e 试验机组进、出口的空气干、湿球温度应采用取样装置测量,其装置按JG:/T21一1999的规定 fD g机组的出风口静压测量断面应在距出口两倍出风口当量直径的距离处,进风口静压测量截面 应在距进风口0.5倍风口当量直径的距离处 其静压孔和静压环做法见本标准附录A; h)多出风口机组连接,应参照本标准附录A的要求 多进风口机组 只开启主进风口,其余进风口全部封闭,使之不漏气、不漏热 E.1.2水路系统 a)预处理段应包括水的加热、冷却、输送和水温,水量的控制调节处理功能 b 在水路系统中应能进行水量,水温及水压降的测量 测量装置按JG/T21一1999的规定 E.1.3蒸汽系统 a)预处理段应包括蒸汽产生设备、蒸汽供给分配处理设备(如汽水分离器、疏水器等)和蒸汽参数 控制调节设备 在蒸汽系统中应能进行蒸汽的压力,温度,凝结水量和凝结水温度的测量 其测量装置应符 b 合JG/T21一1999的规定 E.2试验条件 应按本标准7.2的试验工况和试验仪表要求进行试验 E.3试验方法 E.3.1调节试验装置,使试验机组风量、风压,空气和水(或蒸汽)参数满足所需工况要求,并至少稳定 15min后,开始测量,每隔5min读一次数,连绞测量半小时,取每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的测定值 应采用两种方法计算换热量 一种方法以空气侧的测量值来计算换热量,另一 E.3.2 种方法以水侧 或蒸汽侧)的测量值来计算换热量 两种方法计算得出的热平衡偏差不得超过士5%,取二者算术平均 值作为机组换热量 23
GB/T14294一2008 E.4试验记录 试验需要记录的数据如下 序号 供冷热)量记录内容 日期 2 试验者 制造厂 3 机组型号 冷热介质名称 盘管型号、规格、尺寸和结构图 盘管段型号、规格和布置图 风机段型号、规格和布置图 6 其他各参与试验的功能段的型号,规格和布置图 9 大气压力 10 进人试验机组的空气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 l1l1 12 离开试验机组的空气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 13 进人空气流量喷嘴的空气干球温度和全压 八 喷嘴前后的静压差或喷嘴出口处的动压 使用的喷嘴数量和直径 16 试验机组进口的静压 试验机组出口的静压 17 18 试验机组进口和出口的风管尺寸 19 试验机组的进水温度 试验机组的出水温度 20 冷冻水供水温度 2 心 试验机组水压力降 23 试验机组水流量 试验机组进口蒸汽压力与温度 试验机组凝结水离开时温度 2 26 试验机组凝结水量 试验机组蒸汽压力降 22 28 试验机组输人功率、电压、电流、频率 E.5试验结果计算 E.5.1风量计算 通过单个喷嘴的风量用式(E.1)计算 E.1) =CA、 Li 式中: 喷嘴的风量,m'/s; 喷嘴流量系数,见附录A; C P 喷嘴前后静压差或喉部动压,Pa; A 喷嘴面积,m'; 214
GB/T14294一2008 喷嘴处空气密度,kg/m,计算公式见式(E.2). 0 P十d E.2 6T.62 式中: -喷嘴处空气绝对压力,Pa;P=P十B;B为大气压力;P为全压; P -喷嘴处空气热力学温度,K: -喷嘴处空气含湿量,kg/kg下觉气 d b)当采用多个喷嘴时,总风量(L)等于通过每一个喷嘴风量的和 E.5.2冷却时空气侧换热量计算见式(E.3) E.3 Q. = 一Ia)一Ca] 万I( 式中: Q 空气侧换热量,kw:; 试验机组进口空气的熔值,k/kg干空气 ! 试验机组出口空气的熔值,kJ/kg干空气; I 水的定压比热,k/kgK),可取4.18kk/kgK): C 试验机组进出口空气含湿量差,kg/kg Al 干空气; 试验机组出口空气湿球温度,C a E.5.3冷却时水侧换热量计算见式(E.4). n2一t.一N E.4 Q =wC( 式中; Q 水侧换热量,kW; W 水的质量流量或蒸汽凝结水量,kg/ s: 水进口温度,C; twl 水出口温度,C; wa 试验机组输人功率,kw E.5.4加热时空气侧换热量计算见式(E.5) E.5 Q = 一万C,(4一h" 式中: 试验机组进口空气温度,C; 试验机组出口空气温度,C 空气的定压比热,kJ/(kgK) E.5.5加热时水侧换热量计算见式(E.6). Q =wC(t一te十N E.6 E.5.6加热时燕汽侧换热量计算见式(E.7) Q=w(一!e) (E.7) 式中: 蒸汽侧换热量,kw Q In 蒸汽进口熔值,/kg:; le 蒸汽出口烙值,k/kg E.5.7试验得出的空气侧和介质侧换热量的偏差应在士5%以内 E.5.8机组换热量按下式计算见式(E.8). 25
GB/T14294一2008 Q十Q Q= E.8) 式中: 试验机组换热量,kw; 介质侧换热量,kW 冷却或用水加热时等于Q.,用蒸汽加热时等于Q. E.6喷水段性能测试方法 E.6.1试验装置 a)可按图E.3所示布置水侧试验系统 风路系统和水路系统预处理段和测量装置与本附录E.1相同 但空气取样管一般布置在喷 D) 水段分风板前和挡水板后 E.6.2试验方法和结果计算 E.6.2.1应按本标准7.2条规定的试验工况和仪表准确度进行试验 E.6.2. 2 调节试验装置,使空气和水达到所需工况的要求,并至少稳定15min后,开始测量 每隔 5nmin读一次数,连续测量30min,取每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测量值 E.6.3供冷量计算 空气侧供冷量按式(E.9)计算 a Q= A] E.9 -万[C一1)-C 式中 喷水段空气侧换热量,kw Q !、I -喷水段进、出口空气的烙,k/kg空气 b 喷水侧供冷量按式(E.10)计算,也可按式(E.ll),(E.12)计算 E.l0 Q =w.C(,.2一 Q =wt.一wt.e)C E.11) 4O(d一d) W =Ww十 E.12 1千 式中 喷水段水侧换热量,kw; Q. 喷水段回水量,kg/s; W 喷水段出口水温,C; tw2 冷冻水供水温度,C; n W 喷水段供水量,kg/s; -喷水段进口水温.C; tw d、d. -喷水段进、出口空气的含湿量,k/kgF空气 注喷水段水温水量关系见图E.3 两侧供冷量的偏差应在士5%以内 喷水段的供冷量取空气侧和水侧供冷量的平均值(见式(E.13)) QQ. E.13 Q= 式中 -喷水段供冷量,kw E.6.4喷水段加湿量按式(E.14)计算 26
GB/T14294一2008 L w (d一d E.14 千d 式中: 喷水段加湿量,kg/h. W E.6.5水气比按式(E.15)计算 W(1十d (E.15 = i0 式中: 喷水段水气比 E.6.6喷水压力 测量供冷量或加湿量、水气比的同时,测量喷水压力 喷水压力应在喷水段供水管进口处用压力 计测量 E.6.7空气第二热交换效率的计算见式(E.16) a二e E.16 =1一 式中: -空气热交换效率; -喷水段进、出口空气干球温度,C; t1、l2 -喷水段进、出口空气湿球温度, t、t2 混合 空 气 加湿 风测量置 试验机组 处 加热 理 机 冷却 组 2小小 Ll 小hr" 木测量系统蒸汽测量系纳 冷水价 冷冻水系统热水系统蒸汽系统 热水管 -zlh- 蒸汽管 水源 试验环境间 取样装置; 静压环 混合器; 均流器; 辅助风机 图E.1房间空气熔差法试验装置 27

住宅卫生间功能及尺寸系列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住宅卫生间功能及尺寸系列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住宅卫生间功能及尺寸系列的编号:GB/T11977-2008。住宅卫生间功能及尺寸系列共有19页,发布于2009-06-012009-06-01实施,代替GB/T11977-1989
空气冷却器与空气加热器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空气冷却器与空气加热器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空气冷却器与空气加热器的编号:GB/T14296-2008。空气冷却器与空气加热器共有10页,发布于2009-06-012009-06-01实施,代替GB/T14296-1993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