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4617-2017

城镇供热系统能耗计算方法

Evaluationmethodofenergyconsumptionfordistrictheatingsystem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城镇供热系统能耗计算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城镇供热系统能耗计算方法的编号:GB/T34617-2017。城镇供热系统能耗计算方法共有23页,发布于2018-09-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P40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91.140.60
  • 实施日期2018-09-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3页
  • 文件大小1.21M

城镇供热系统能耗计算方法


国家标准 GB/T34617一2017 城镇供热系统能耗计算方法 Evaluationmethodofenergyconsumptionfordistrictheatingsystem 2017-10-14发布 2018-09-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34617一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城镇供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5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北燃供热有限公司、市政工程华 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市住宅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建设工程质 量第四检测所、牡丹江热力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乌鲁木齐市热力总公司、 睿能太宇(沈阳)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依斯塔计量技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北京豪特耐管道设备有限公 司、吴天节能装备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沈阳航发热计量技术有限公司、威海市天罡仪表股份有限公司、大 连博控能源管理有限公司、唐山兴邦管道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建国,刘江涛杨宏斌,孙蕾、张晓松,冯继蓓、王峥、方修睦、常俊志、胡颐葡 郑海纯、刘龙、冯文亮、白冬军、李庆平,赵军、 ,马磊、于登武、李国鹏、高斌、藏洪泉、郑中胜、郎魁元、 倪志军、唐鲁,曾水春,谢圆平,王少解、朝磊、贾丽华,付涛,邱晓霞
GB/34617一2017 城镇供热系统能耗计算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镇供热系统、热源、热力网、热力站、街区供热管网的能耗计算方法 本标准规定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城镇供热系统能耗评价时的计算 本标准适用于热源至建筑物热力人口,且以热水为介质供应建筑采暖的城镇供热系统 其中,热源 能耗计算仅适用于消耗一次能源的热源 术语和定义、符号 2.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1 eeriod 供暖期theheatin ngper 供暖开始至供暖结束的时间区间 2.1.2 测试期thetestperioa 检测开始至检测结束的时间区间 2.1.3 评价期theevaluationperiod 供暖期内进行能耗评价的时间区间 2.1.4 热力网distrietheatingnetwork 自热源经市政道路至热力站的供热管网 2.1.5 用户热源 consumerheatingsource 用户锅炉房、热力站、热泵机房、直燃机房等与建筑物室内供暖系统直接连接的热源 2.1.6 街区供热管网bloekheatingnetwork 自用户热源至建筑物热力人口,设计压力不大于1.6MPa,设计温度不大于95,与建筑物内部系 统连接的室外热水供暖管网 2.1.7 station 补水站 make-upwatersupply 设置在热源外的热力网补水系统 2.1.8 隔压换热站branch-linesubstation 为分隔管网压力而设置在供热干线上的换热站 2.2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GB/T34617一2017 供热面积; A -锅炉房供热的实物燃料消耗量; B 全国热电厂供热的年燃料消耗量; B -锅炉房供热的燃料消耗量; boiler, B 测试期实物燃料消耗量; BC 热电厂供热的燃料消耗量; B -可再生能源及电能供热的燃料消耗量 e 工业余热、废热供热的燃料消耗量; B -供热系统单位供热量燃料消耗量; 单位供热面积燃料消耗量; 6 -室内标准温度单位供热面积折算燃料消耗量; 1 热源单位供热量燃料消耗量; buar 水的比热容; 供热系统单位供热量能耗 热源单位供热量能耗; 热源补水量; G 用户热源补水量; G 热源平均循环流量; G 用户热源平均循环流量; G 热源耗水量; G G 热力站补水量; G 热力网其他补水量; G 热力站一次侧循环水量测量值 G 建筑物热力人口循环水量测量值 G 热力站一次侧循环水量设计值 G 建筑物热力人口循环水量设计值 G 热力网累计循环水量; 街区供热管网累计循环水量; G2., 供热系统单位供热量耗水量 单位供热面积耗水量; gN 单位供热面积循环流量; ge. 热源单位供热量耗水量; g 热力网单位热量输送耗水量 g 街区供热管网单位热量输送耗水量; g2 HB 热力网水力失调度; HB 街区供热管网水力失调度; -管段起点至管段末点管道长度; 热源数量; n 建筑物热力人口数量; 热源耗电量; 热力站耗电量; P 热力网耗电量; P 热源循环水泵耗电量;
GB/34617一2017 P -用户热源循环水泵耗电量 P. 热力站一次侧分布式热力网循环泵耗电量; 热力网水泵耗电量; ” . P 街区供热管网水泵耗电量; 2. P 产热装置耗电量; -供热系统单位供热量耗电量; 热源单位供热量耗电量; p 单位供热面积耗电量; 热力网单位热量输送耗电量; 街区供热管网单位热量输送耗电量; 评价期热量; Q 全国热电厂的年供热量; Q. 锅炉房的供热量; ioiler" 测试期热量; Q Q. 标准煤低位发热值; 实物燃料平均低位发热值 Q 热力站一次侧的输人热量; Qm 用户热源的输出热量; Q 建筑物热力人口处的供热量 热力站二次侧的输出热量; Q out, 热电厂的供热量; Q OWCT 可再生能源及电能的供热量, Qm 工业余热,废热的供热量; Q. waste. 单位供热面积耗热量; A 室内标准温度单位供热面积折算耗热量; A,z 热力站数量; 用户热源数量; 热源回水平均温度; 热源供水平均温度; 建筑物热力人口回水平均温度; k 评价期室内平均温度 评价期室内标准温度; ln, 测试期室内平均温度; 评价期室外平均温度; 测试期室外平均温度; 热力网补水平均温度; 管段末点供水温度; 热力站一次侧回水平均温度; l1 管段起点供水温度; -用户热源补水平均温度; t2,b 用户热源回水平均温度; t2, 用户热源供水平均温度; t2,i T 评价期小时数;
GB/T34617一2017 AT -测试期小时数; 热力网单位长度温降; At. 街区供热管网单位长度温降; Al2,t -中继泵站、隔压换热站、补水站数量; -建筑物热力人口混水泵,加压泵数量 Z 电力折标系数; 8 a 热力网回水平均温度偏差相对值 8. 街区供热管网回水平均温度偏差相对值; 热力网输热效率; ). 热力网补水热损失率; 街区供热管网输热效率 街区供热管网补水热损失率; a 供热系统综合能源利用效率 热源能源利用率; )m 热力站能源利用率; ). 热源热效率; 供热系统热效率; 热力站热效率; ? 热力网平均补水率; . 街区供热管网平均补水率 W2. 基本规定 3.1本标准中数据宜采用能耗评价期的测试数据 3.2测试数据应准确反映测试期供热运行状况,且应剔除非正常数据 3.3耗水量、耗电量、室内外温度应采用评价期的测试数据 3.4燃料量及热量的测试期宜在评价期内或与评价期一致 3.5燃料量及热量的测试期与评价期不一致时,测试期数据应折算至评价期数据 测试期数据折算至 评价期数据的折算方法应按附录A的规定执行 3.6不具备热计量条件的建筑物,可根据具有测量条件的相似建筑物面积比例折算热量 3.7供热系统单位供热面积能耗计算宜按附录B的规定执行 供热系统 4.1供热系统单位供热量燃料消耗量 4.1.1供热系统单位供热量燃料消耗量应按式(1)计算 B Awh 式中 供热系统单位供热量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吉焦(kgce/GJ); 热源数量 n
GB/34617一2017 -锅炉房供热的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标准煤(kgce); Bw -热电厂供热的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标准煤(kgce); B, B -可再生能源及电能供热的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标准煤(kgce ce; re B -工业余热、废热供热的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标准煤(kgce waste 建筑物热力人口数量; 建筑物热力人口处的供热量,单位为吉焦(GJ. Q 4.1.2锅炉房供热的燃料消耗量应按式(2)计算 B×Q Bwler, Qe" 式中 B 锅炉房供热的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标准煤(kgce) waler" 锅炉房供热的实物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或标准立方米(kg或Nmr'); B 实物燃料平均低位发热值,单位为兆焦每千克或兆焦每标准立方米(MU/k或MI/Nm=); Qe 标准煤低位发热值,单位为兆焦每千克标准煤(MJ/kgce),可取29.3076 Q 4.1.3热电厂供热的燃料消耗量应按式(3)计算 B, 3 B, 式中: 热电厂供热的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标准煤(kgce); B pwer.i 热电厂的供热量,单位为吉焦(GJ); Qwrd 全国热电厂供热的年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标准煤(kgce) Bv. 全国热电厂的年供热量,单位为吉焦(GJ) Qw. 注1:B可按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上一年度的电厂燃料消耗中供热消耗标准煤量取值 注2:Q可按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上一年度的电厂供热量取值 4.1.4可再生能源及电能供热的燃料消耗量应按式(4)计算 B=8×P 式中 B -可再生能源及电能供热的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标准煤(kgee). re, -电力折标系数,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千瓦小时[kgce/kw h)]; P -产热装置托电量-单位为干瓦小时(hw h) e, 注;月可按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上一年度的电厂供电标准煤耗取值 4.1.5工业余热、废热供热的燃料消耗量应按式(5)计算 B心 B Q 5 waste. waste. Q 式中: 工业余热、废热供热的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标准煤(kgce) wnse," Q 工业余热废热的供热量,单位为吉焦(GJ); B 全国热电厂供热的年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标准煤(kgee) nv, Q 全国热电厂的年供热量,单位为吉焦(GJ) ay,n 注1,B,可按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上一年度的电厂燃料消耗中供热消耗标准煤量取值 .可按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上一年度的电厂供热量取值 , 注2: Q 4.2供热系统单位供热量耗电量 供热系统单位供热量耗电量应按式(6)计算:
GB/T34617一2017 立"+"+" 式中 -供热系统单位供热量耗电量,单位为千瓦小时每吉焦(kw h/GJ); 热源数量; n 热源耗电量,单位为千瓦小时(kw h); P 热力站数量; 热力站耗电量,单位为千瓦小时(kw h); P -中继泵站、隔压换热站、补水站数量; -热力网耗电量,单位为千瓦小时(kw h); 建筑物热力人口数量; Q -建筑物热力人口处的供热量,单位为吉焦(GJ) 注1当建筑物热力人口处的供热量不能确定时,Q.可按用户热鄙的输出热量计算 注2:热源耗电量不包括电锅炉电动热系等产热装置的耗电量 注3热力网耗电量包括中继泵站,隔压换热站、补水站等耗电量 4.3供热系统单位供热量耗水量 供热系统单位供热量耗水量应按式(7)计算: Sa土习Ga YQ 式中 供热系统单位供热量耗水量,单位为千克每吉焦(kg/GJ): 热源数量; mn 热源耗水量,单位为千克(kg); G 热力站数量; 热力站补水量,单位为千克(kg); 中继泵站、隔压换热站、补水站数量; 热力网其他补水量,单位为千克(kg) 建筑物热力人口数量; Q 建筑物热力人口处的供热量,单位为吉焦(GJ. 注:热力网其他补水量包括中继系站、隔压换热站、补水站等处的补水量 4.4供热系统单位供热量能耗 供热系统单位供热量能耗应按式(8)计算 B B 口十习+习") 十B× B,w e,十 Balr waste,i 8
GB/34617一2017 式中: 供热系统单位供热量能耗,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吉焦(kgce/GJ) 热源数量, n B 锅炉房供热的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标准煤(kgce) B 热电厂供热的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标准煤(kgce). B 可再生能源及电能供热的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标准煤(kgee); re, 工业余热,废热供热的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标准煤(kgce); B waste. 电力折标系数,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千瓦小时[kgce/kw h)] P 热源耗电量,单位为千瓦小时(kwh); 热力站数量 热力站耗电量,单位为千瓦小时(kwh) P 中继泵站、隔压换热站,补水站数量; 热力网耗电量,单位为千瓦小时(kwh); -建筑物热力人口数量; 建筑物热力人口处的供热量,单位为吉焦(GJ Q. 注 1月可按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上一年度的电厂供电标准煤耗取值 注2;热源耗电量不含电锅炉,电动热泵等产热装置的耗电量 注3:热力网耗电量包括中继系站、隔压换热站、补水站等耗电量 4.5供热系统热效率 供热系统热效率应按式(9)计算 10 9 ×100% 7 习A+习B+习B Qaw.X Boler. wste, 式中 供热系统热效率,% 建筑物热力人口数量; Q 建筑物热力人口处的供热量,单位为青焦(GJ); Q. 标准煤低位发热值,单位为兆焦每千克标准煤(M]/kgce),可取29.3076; 热源数量; mn y -锅炉房供热的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标准煤(kgce); holer, 热电厂供热的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标准煤(kgce). B power B 可再生能源及电能供热的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标准煤(kgce); Bwm 工业余热、废热供热的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标准煤(kgce). 4.6供热系统综合能源利用效率 供热系统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应按式(10)计算 10" ×100% B 习B +B. Qae.0× Balf.十 an十8× 心"+>"->"门 0wer,i十 (10 式中: -供热系统综合能源利用效率,%; 7
GB/T34617一2017 建筑物热力人口数量; Q -建筑物热力人口处的供热量,单位为吉焦(GJ) Q. 标准煤低位发热值,单位为兆焦每千克标准煤(MJ/kgce),可取29.3076; dw.0 热源数量; mn Ba 锅炉房供热的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标准煤(kgce); 热电厂供热的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标准煤(kgce) Bww B 可再生能源及电能供热的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标准煤(kgce); 工业余热、废热供热的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标准煤(kgce); Be 电力折标系数,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千瓦小时[kgce/kw h)]; 热源耗电量,单位为千瓦小时(kwh).; P 热力站数量; 热力站耗电量,单位为千瓦小时(kw h); -中继泵站、隔压换热站、补水站数量; 热力网耗电量,单位为千瓦小时(kwh). P 注1:月可按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上一年度的电厂供电标准煤耗取值 注2;热源耗电量不含电锅炉,电动热系等产热装置的耗电量 注3热力网耗电量包括中继泵站,隔压换热站、补水站等耗电量 5 热源 5.1热源单位供热量燃料消耗量 热源单位供热量燃料消耗量应按式(11)计算 Ben o 11 ler, Qoiltr, 式中 热源单位供热量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吉焦(kgce/GJ) bler -锅炉房供热的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标准煤(kgce); Bwlkr Q -锅炉房的供热量,单位为吉焦(GJ. beoiler, 5.2热源单位供热量耗电量 热源单位供热量耗电量应按式(12)计算: (12 力 Qwlr 式中 热源单位供热量耗电量,单位为千瓦小时每吉焦(kW h/GJ); p P 热源耗电量,单位为千瓦小时(kwh); -锅炉房的供热量,单位为吉焦(GJ). Qwiltr, 注:热源耗电量不包括电锅炉,电动热泵等产热装置的耗电量 5.3热源单位供热量耗水量 热源单位供热量耗水量应按式(13)计算 13 g Qole. 式中 热源单位供热量耗水量,单位为千克每吉焦(kg/GJ); 9 G 热源耗水量,单位为千克(kg);
GB/34617一2017 -锅炉房的供热量,单位为吉焦(GJ) Qoiler, 5.4热源单位供热量能耗 热源单位供热量能耗应按式(14)计算: B P 3hwler十3× 14 e Qolr 式中: -热源单位供热量能耗,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吉焦(kgce/GJ]); 锅炉房供热的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标准煤(kgce); Blr 电力折标系数,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千瓦小时[kgce/(kwh)] P 热源耗电量,单位为千瓦小时(kwh): 锅炉房的供热量,单位为吉焦(GJ Qailer, 注1热源耗电量不包括电锅炉,电动热泵等产热装置的耗电量 注2:月可按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上一年度的电厂供电标准煤耗取值 5.5热源热效率 热源热效率应按式(15)计算 10×Q. boller, X100% n 15 B Qdw,o 式中: 热源热效率,%; 锅炉房的供热量,单位为吉焦(GJ); Qoalr, -锅炉房供热的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标准煤(kgce); Biler 标准煤低位发热值,单位为兆焦每千克标准煤(M]/kgce),可取29.3076 Qw,0 5.6热源能源利用率 热源能源利用率应按式(16)计算 10×Qilr., (16 ×100% 7e. Balin干月又P又Q adw,.0 式中 热源能源利用率,%; 7e," Qa -锅炉房的供热量,单位为吉焦(GJ); Qwoler" B -锅炉房供热的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标准煤(kgce); holer, 电力折标系数,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千瓦小时[kgce/kwh)] P 热源耗电量,单位为千瓦小时(kW h) Qe0 标准煤低位发热值,单位为兆焦每千克标准煤(MUJ/kgce),可取29.3076 注1:热源耗电量不包括电锅炉、电动热泵等产热装置的耗电量 注2:8可按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上一年度的电厂供电标准煤耗取值 热力网 6.1热力网单位热量输送耗电量 热力网单位热量输送耗电量应按式(17)计算
GB/T34617一2017 P十习P,+习P b1 式中 热力网单位热量输送耗电量,单位为千瓦小时每吉焦(kwh/GJ); 热源数量 热源循环水系耗电量,单位为千瓦小时(kwh); P" 热力站数量 P 热力站一次侧分布式热力网循环泵耗电量,单位为千瓦小时(kwh); pli -中继泵站、隔压换热站、补水站数量; -热力网水系耗电量,单位为千瓦小时(kw ); 'p,d -热力站一次侧的输人热量,单位为吉焦(GJ). Qm, 注热力网水泵耗电量包括中继系站加压泵,隔压换热站热力网循环水系等水泵耗电量 6.2热力网单位热量输送耗水量 热力网单位热量输送耗水量应按式(18)计算 G+习G 片 18 式中 热力网单位热量输送耗水量,单位为千克每吉焦(kg/GJ)) 热源数量 nmn G 热源补水量,单位为千克(kg)3 中继泵站、,隔压换热站、补水站数量, 热力网其他补水量,单位为千克(kg); 热力站数量 热力站一次侧的输人热量,单位为吉焦(GJ. Qm 注热力网其他补水量包括中继泵站、隔压换热站,补水站等处的补水量 6.3热力网平均补水率 热力网平均补水率应按式(19)计算 >Gi" ×100% . = 19 G 式中 热力网平均补水率,%; 中, 热源数量, nmn G 热源补水量,单位为千克(kg); 中继泵站、隔压换热站、补水站数量; G 热力网其他补水量,单位为千克(kg) 热力网累计循环水量,单位为千克(kg). G. 注热力网其他补水量包括中继泵站、隔压换热站,补水站等处的补水量 10
GB/34617一2017 6.4热力网补水热损失率 热力网补水热损失率应按式(20)计算: (十 20 ).h=10×g1×c×(" 一t)×100% 式中 热力网补水热损失率,%; 71.b 热力网单位热量输送耗水量,单位为千克每吉焦(kg/GJ]); g 水的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千克摄氏度[kJ/(kgC)]; 热源供水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t 热源回水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热力网补水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1, 6.5热力网单位长度温降 热力网单位长度温降应按式(21)计算 21 1 式中: 热力网单位长度温降,单位为摄氏度每米(C/m); 1. 管段起点供水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管段末点供水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管段起点至管段未点管道长度,单位为米(m) 6.6热力网输热效率 热力网输热效率应按式(22)计算 ×100% 22 )1 Q yQ十Q;十习Qn loiler, 式中 热力网输热效率,% 热力站数量; Qm 热力站一次侧的输人热量,单位为吉焦(GJ); 热源数量; m 锅炉房的供热量,单位为吉焦(GJ); Qlr 热电厂的供热量,单位为吉焦(GJ); Q 可再生能源及电能的供热量,单位为吉焦(GJ); 工业余热,废热的供热量,单位为吉熊(G) Q. Ie, 热力网水力失调度 6.7 热力网水力失调度应按式(23)计算 G HB ×X 23 '0, 习G 11
GB/T34617一2017 式中 HB 热力网水力失调度; -热力站一次侧循环水量测量值,单位为千克每秒(kg/s); m, Gn 热力站一次侧循环水量设计值,单位为千克每秒(kg/s); -热力站数量 注1:当热力站供热区域按设计实施并且设计图纸上已标注热力站一次侧循环水量设计数据时.G,取设计图纸标 注的数据 注2;当热力站供热区域按设计实施,设计图纸未标注热力站一次侧循环水量设计值时,G按设计图纸标注的热 力站设计热负荷及热力站一次侧供回水设计温差计算 注3;当热力站供热区域按设计实施,设计图纸未标注热力站一次侧循环水量设计值及设计热负荷时.G按实测 热负荷或估算热负荷及设计图纸标注的热力站一次侧供回水设计温差计算 注4:当热力站供热区域内的供热建筑规模改变或建筑进行过改造,Ga,按实测热负荷或估算热负荷及设计图纸标 注的热力站一次侧供回水设计温差计算 6.8热力网回水平均温度偏差相对值 热力网回水平均温度偏差相对值应按式(24)计算 i二i" ×100% 24 .=! 式中: o 热力网回水平均温度偏差相对值,%; 1" 热力站一次侧回水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1,m 热源回水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热力站 7.1热力站热效率 热力站热效率应按式(25)计算 Q Raw×100% (25 72 Q in 式中 热力站热效率(%); ". 热力站二次侧的输出热量,单位为吉焦(GJ); Q, -热力站一次侧的输人热量,单位为吉焦(G,J Qm 7.2热力站能源利用率 热力站能源利用率应按式(26)计算 10×Qg ×100% 7e,=! 0×Q,十Q又×P 式中 热力站能源利用率,%; 7e, -热力站二次侧的输出热量,单位为吉焦(GJ) Qat, 热力站一次侧的输人热量,单位为吉焦(GJ); Q, Qe -标准煤低位发热值,单位为兆焦每千克标准煤(MJ/kgce),可取29.3076; 电力折标系数,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千瓦小时[kgce/kw h]; 3 12
GB/34617一2017 P -热力站耗电量,单位为千瓦小时(kw h) 注;月可按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上一年度的电厂供电标准煤耗取值 街区供热管网 8.1街区供热管网单位热量输送耗电量 街区供热管网单位热量输送耗电量应按式(27)计算 习".+习户 27 p2三 式中: -街区供热管网单位热量输送耗电量,单位为千瓦小时每吉焦(kwh/GJ): 用户热源数量; P -用户热源循环水泵耗电量,单位为千瓦小时(kwh); 建筑物热力人口混水泵,加压泵数量; u -街区供热管网水泵耗电量,单位为千瓦小时(kwh); R 2, 建筑物热力人口数量; -建筑物热力人口处的供热量,单位为吉熊(G Q 注:街区供热管网水系耗电量包括建筑物热力人口混水泵,加压泵等处热量输送耗电量 8.2街区供热管网单位热量输送耗水量 街区供热管网单位热量输送耗水量应按式(28)计算 YG, 28 g" 式中: 街区供热管网单位热量输送耗水量,单位为千克每吉焦(kg/GJ); g? -用户热源数量; G -用户热源补水量,单位为千克(kg); -建筑物热力人口数量; -建筑物热力人口处的供热量,单位为吉焦(GJ. Q. 8.3街区供热管网平均补水率 街区供热管网平均补水率应按式(29)计算 29 ×100% 少2,e G2. 式中: 街区供热管网平均补水率,%; 妙. -用户热源数量; -用户热源补水量,单位为千克(ke) G 13
GB/T34617一2017 街区供热管网累计循环水量,单位为千克(kg) 8.4街区供热管网补水热损失率 街区供热管网补水热损失率应按式(30)计算 (a十e (30 p.;=10×g×cX 一ta.×100% 式中 -街区供热管网补水热损失率,% 72,b 街区供热管网单位热量输送耗水量,单位为千克每吉焦(kg/G;J]); g2" 水的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千克摄氏度[kJ/(kgC)]; 用户热源供水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a. 用户热源回水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2, 用户热源补水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t2, 8.5街区供热管网单位长度温降 街区供热管网单位长度温降应按式(31)计算 31 l2, 式中 街区供热管网单位长度温降,单位为摄氏度每米(C/m). A2. 管段起点供水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管段末点供水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管段起点至管段末点管道长度,单位为米(m) 8.6街区供热管网输热效率 街区供热管网输热效率应按式(32)计算 Q. ×100% 32 刀" 式中 街区供热管网输热效率,%; 2 建筑物热力人口数量; Q 建筑物热力人口处的供热量,单位为吉焦(GJ); 用户热源数量; 用户热源的输出热量,单位为吉焦(GJ]) 8.7街区供热管网水力失调度 街区供热管网水力失调度应按式(33)计算 G m心 HB. 33 Gn G 'm. 14
GB/34617一2017 式中: HB 街区供热管网水力失调度; Gm -建筑物热力人口循环水量测量值,单位为千克每秒(kg/s); -建筑物热力人口循环水量设计值,单位为千克每秒(kg/s); o, 建筑物热力人口数量 注1:当建筑物按设计实施并且设计图纸上已标注建筑物热力人口循环水量数据时,G,取设计图纸标注的数据 注2当建筑物按设计实施,设计图纸未标注建筑物热力人口循环水量设计值时,G按设计图纸已标注的建筑物 设计热负荷及供回水设计温差计算 注3:当设计图纸未标注建筑物热力人口循环水量设计值及设计热负荷时,Ga,按实测热负荷或估算热负荷及设计 图纸标注的供回水设计温差计算 注4:当建筑物规模改变或建筑物进行过改造,G,按实测热负荷或估算热负荷及设计图纸标注的供回水设计温差 计算 8.8街区供热管网回水平均温度偏差相对值 街区供热管网回水平均温度偏差相对值应按式(34)计算 , 二上进xl0% d2.= 34 t2. 式中: o -街区供热管网回水平均温度偏差相对值,%; -建筑物热力人口回水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ke -用户热源回水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t2, 15
GB/T34617一2017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测试期数据折算至评价期数据的折算方法 A.1测试期热量折算至评价期热量 测试期热量折算至评价期热量应按式(A.1)计算 Ax兴 (A.1 Q=Q× 式中 -评价期热量,单位为吉焦(GJ); Q 测试期热量,单位为吉焦(GJ); Q. 评价期室内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评价期室外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测试期室内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tn. -测试期室外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w.d AT 评价期小时数,单位为小时(h); T -测试期小时数,单位为小时(h) A.2锅炉房供热的测试期实物燃料消耗量折算至评价期实物燃料消耗量 锅炉房供热的测试期实物燃料消耗量折算至评价期实物燃料消耗量应按式(A.2)计算 B=B× (A.2 式中 -锅炉房供热的实物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或标准立方米(kg或Nm); B -测试期实物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或标准立方米(kg或Nm); 评价期室内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评价期室外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测试期室内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tn. -测试期室外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AT -评价期小时数,单位为小时(h); AT -测试期小时数,单位为小时(h 16
GB/34617一2017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供热系统单位供热面积能耗计算 B.1供热系统单位供热面积燃料消耗量 供热系统单位供热面积燃料消耗量应按式(B.1)计算 习B十 Blm B+ WS1e B1 b 式中 -单位供热面积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平方米(kgce/m'); o 热源数量; m B -锅炉房供热的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标准煤(kgce) wlern B 热电厂供热的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标准煤(kgc ce; ower Bm -可再生能源及电能供热的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标准煤(kgce); B 工业余热、废热供热的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标准煤(kgce); 供热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A B.2室内标准温度单位供热面积折算燃料消耗量 室内标准温度单位供热面积折算燃料消耗量应按式(B.2)计算 ln,b-lw (B.2 × bA,=bA 1w,e 式中 室内标准温度单位供热面积折算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平方米(kgce/m); bA. -单位供热面积燃料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平方米(kgce/m') b 评价期室内标准温度,单位为摄氏度(),取18C; tn, 评价期室外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测试期室内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t. 测试期室外平均温度,单位为摧民度(t) t B.3供热系统单位供热面积耗电量 供热系统单位供热面积耗电量应按式(B.3)计算, 只+>》+>" 力A= (B.3 式中: -单位供热面积耗电量,单位为千瓦小时每平方米(kw h/m=); A 热源数量; n 17
GB/T34617一2017 -热源耗电量,单位为千瓦小时(kw h); 热力站数量; 热力站耗电量,单位为千瓦小时(kw h); 中继泵站、隔压换热站、补水站数量; 热力网耗电量,单位为千瓦小时(kw h); 供热面积,单位为平方米(Gmr). 注1:热源耗电量不含电锅炉,电动热泵等产热装置的耗电量 注2:管网耗电量包括中继泵站、隔压换热站、补水站等耗电量 B.4供热系统单位供热面积耗水量 供热系统单位供热面积耗水量应按式(B.4)计算 Y""盏" . B.4 gA= 式中 -单位供热面积耗水量,单位为千克每平方米(kg/m'); gN 热源数量; m G 热源耗水量,单位为千克(kg); 热力站数量; 热力站补水量,单位为千克(kg); 中继泵站、隔压换热站、补水站数量; 热力网其他补水量,单位为千克(kg) 供热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注热力网其他补水量包括中继泵站、隔压换热站,补水站等其他补水量 B.5街区供热管网单位供热面积循环流量 街区供热管网单位供热面积循环流量应按式(B.5)计算 (B.5 ge,A A 式中 单位供热面积循环流量,单位为千克每平方米小时[kg/mh)] gc," -用户热源数量: G 用户热源平均循环流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供热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A B.6单位供热面积耗热量 单位供热面积耗热量应按式(B.6)计算 B.6 9A A 18
GB/34617一2017 式中: -单位供热面积耗热量,单位为吉焦每平方米(GJ/m=); q -建筑物热力人口数量; Q. 建筑物热力人口处的供热量,单位为吉焦(GJ); A 供热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注;当建筑物热力人口处的供热量不能确定时.Q,可按用户热源的输出热量计算 B.7室内标准温度建筑物单位供热面积折算耗热量 室内标准温度建筑物单位供热面积折算耗热量应按式(B.7)计算: Lb B.7 qA.=qAX 'nc一/w 式中: 室内标准温度单位供热面积折算耗热量,单位为吉焦每平方米(GJ/nm='); qA. 单位供热面积耗热量,单位为吉焦每平方米(GI/m'). q 评价期室内标准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取18C; tn, 评价期室外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测试期室内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tn, 测试期室外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B.8热源单位供热面积耗电量 热源单位供热面积耗电量应按式(B.8)计算 P (B.8 力一 式中: 单位供热面积耗电量,单位为千瓦小时每平方米(kwh/m'); 声A 热源耗电量,单位为千瓦小时(kwh): 供热面积,单位为平方米(nm=). Ak 注;热源耗电量不含电锅炉电动热泵等产热装置的耗电量 B.9热源单位供热面积耗水量 热源单位供热面积耗水量应按式(B.9)计算 G B.9) 只八= 式中 单位供热面积耗水量,单位为千克每平方米(kg/m'); gA -热源耗水量,单位为千克(kg); G -供热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Ak B.10热力站单位供热面积耗电量 热力站单位供热面积耗电量应按式(B.10)计算 19
GB/T34617一2017 A-" .(B.10 式中 单位供热面积耗电量,单位为千瓦小时每平方米(kw h/m'); pA P -热力站耗电量,单位为千瓦小时(kw h). 供热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Ak B.11热力站单位供热面积耗水量 热力站单位供热面积耗水量应按式(B.11)计算 G B.11 gA A 式中 单位供热面积耗水量,单位为千克每平方米(kg/m'); A -热力站补水量,单位为千克(kg); G -供热面积,单位为平方米(nm) Ak B.12热力网单位供热面积循环流量 热力网单位供热面积循环流量应按式(B.12)计算 (B.12 ge,A 式中 单位供热面积循环流量,单位为千克每平方米小时[kg/m'h)] ge.A 热源数量; mn G 热源平均循环流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供热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Ak 20

城镇供热系统能耗计算方法GB/T34617-2017

一、什么是城镇供热系统?

城镇供热系统是指以锅炉为热源,通过管网向用户提供供暖、生活用热水等服务的热力系统。

二、城镇供热系统的能耗特点

城镇供热系统相比其他供暖方式具有以下能耗特点:

  • 大量的传热传质:城镇供热系统需要经过管道将热能传递到各个用户,因此需要考虑管道对传热传质的影响。
  • 多种热源选型:城镇供热系统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锅炉作为热源,包括燃油、燃气、电锅炉等。
  • 复杂的运行控制:城镇供热系统需要通过控制阀门、泵等设备来实现对不同用户的供热调节,因此需要进行合理的运行控制。

三、GB/T34617-2017标准内容

GB/T34617-2017是中国国家标准,用于规定城镇供热系统的能耗计算方法。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术语和定义:对于城镇供热系统相关术语进行了详细的定义和解释。
  • 能耗计算方法:包括传输损失、锅炉效率、回收利用率等方面的计算方法。
  • 计算样例:提供了一些城镇供热系统的计算样例,便于使用者理解和应用这些计算方法。

四、如何进行城镇供热系统的能耗计算?

根据GB/T34617-2017中的要求,进行城镇供热系统的能耗计算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供热对象:需要确定供热系统的供热范围和供热量需求。
  • 锅炉能效:需要对所使用的锅炉进行能效测试,计算锅炉的效率。
  • 管道损失:需要根据传输距离、管道材质等因素计算出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 回收利用率:需要考虑废热回收利用等方式,计算系统的回收利用率。

五、结论

GB/T34617-2017标准为城镇供热系统的能耗计算提供了详细的要求和方法。在进行城镇供热系统的能耗计算时,需要根据该标准中的要求进行计算,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和城镇供热系统能耗计算方法类似的标准

人行自动门通用技术要求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人行自动门通用技术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人行自动门通用技术要求的编号:GB/T34616-2017。人行自动门通用技术要求共有25页,发布于2018-09-01
铁矿石钙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铁矿石钙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铁矿石钙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编号:GB/T6730.14-2017。铁矿石钙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共有9页,发布于2018-09-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