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20800.1-2006采

爆炸性环境用往复式内燃机防爆技术通则第1部分:可燃性气体和蒸汽环境用Ⅱ类内燃机

Generalrulesofexplosion-protecttechniquesofreciprocatinginternalcombustionenginesforexplosiveatmospheres-Part1:GroupⅡenginesforuseinflammablegasandvaporatmosphere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爆炸性环境用往复式内燃机防爆技术通则第1部分:可燃性气体和蒸汽环境用Ⅱ类内燃机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爆炸性环境用往复式内燃机防爆技术通则第1部分:可燃性气体和蒸汽环境用Ⅱ类内燃机的编号:GB20800.1-2006采。爆炸性环境用往复式内燃机防爆技术通则第1部分:可燃性气体和蒸汽环境用Ⅱ类内燃机共有28页,发布于2007-06-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K35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29.260.20
  • 实施日期2007-06-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8页
  • 文件大小746.03KB

以图片形式预览爆炸性环境用往复式内燃机防爆技术通则第1部分:可燃性气体和蒸汽环境用Ⅱ类内燃机

爆炸性环境用往复式内燃机防爆技术通则第1部分:可燃性气体和蒸汽环境用Ⅱ类内燃机


国家标准 GB20800.1一2006 爆炸性环境用往复式内燃机防爆技术通则 第1部分可燃性气体和蒸气环境用 [类内燃机 Generalrulesofexplosio-protecttechniquesofreciproatingintenalcombustion enginesforexplosiveatmspheresPart1:GroupIenginesforuuseinflammmable gasandvap0ratmospheres 2006-12-01发布 2007-06-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赏会国家标准
GB20800.1一2006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3 安全要求和安全措施 安全要求和安全措施的检验 15 制造商向用户提供的资料 15 标志与标牌 附录A(资料性附录各种危险一览表 17 附录B(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章条编号与EN1834l:2000章条编号对照 18 附录c(资料性附录》本部分与趴N1834l;200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 20 附录D(规范性附录)内燃机的工况和点燃源 附录E(规范性附录内燃机分级和场所分区之间的对应关系 23 附录F(规范性附录)排气口阻火器阻火性能试验程序
GB20800.1一2006 前 言 本部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在GB20800《爆炸性环境用往复式内燃机防爆技术通则》总标题下,包含以下部分 第1部分可燃性气体和蒸气环境用类内燃机 第2部分;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类内燃机; 第3部分;存在甲烧和(或)可燃性粉尘的地下矿区巷道用I类内燃机 本部分是GB20800《爆炸性环境用往复式内燃机防爆技术通则》的第1部分,标准编号为 GB20800.1一2006 本部分是根据欧洲标准EN1834-1:2000(往复式内燃机潜在爆炸性环境用内燃机设计制造安全 第1部分,可燃性气体和燕气环境用】类内燃机>(英文版)制定的,在技术内容上、 要求 ,根据 EN18341;2000的技术要求,修改采用重新起草;在编写格式上,符合GB:/T1.1一200(标准化工作导 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20000.2一20I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采用国 际标准的规则》的规定 本部分在修改采用EN18341.:2000时,考虑到我国国情,制除了如下内容;前言、序言、附录ZA; 并将其“各种危险一览表”一章编辑为本部分的资料性附录A 这样的删节和变更并不影响标准的 使用 本部分根据我国防爆电气设备检验的具体情况,对EN1834-1;2000的部分技术内容进行了调整 有关调整部分的技术性差异已编人本部分正文,并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用垂直单线标识 本部分在起草时,为方便比较,编写了附录B(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章条编号与EN1834-1;2000章 条编号对照一览表”和附录c(资料性附录)“本部分与EN1834-1;2000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 本部分中条款表述所用的助动词遵照GB/T1.1一2000附录E的规定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附录D,附录E和附录F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防爆电气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南阳防爆电气研究所,国家防爆电气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浙江新柴动力有限公司、杭州叉车有限公司、衡阳电瓶车总厂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显力,王军,吴良铃、傅征、蒋建勋 本部分于2007年首次发布 本部分由全国防爆电气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GB20800.1一2006 爆炸性环境用往复式内燃机防爆技术通则 第1部分:可燃性气体和蒸气环境用 I类内燃机 范围 GB20800的本部分规定了可燃性气体和燕气形成的爆炸性环境用类2G级和3G级往复压燃式发动 机(以下简称为内燃机)的安全要求和安全措施,用于消除或限制内燃机可能产生的各种危害和危险 本部分适用于内燃机的防爆结构设计,制造和检验!" 本部分不适用于含有二硫化碳的爆炸性环境内使用的内燃机 本部分不适用于加工,制造或存放炸药的场所内使用的内燃机 本部分不适用于点燃式内燃机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 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 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1408.12006固体绝缘材料电气强度试验方法第1部分;工频下的试验(IEC60243-1 1998,IDT GB/T183一1989往复活塞式内燃机术语(eeIso27101978) 电工术语爆炸性环境用电气设备(q GB/T2900.351998 1IEC60050(426):199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enIBc80790,1998y GB3836.12000 GB3838.2一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隔爆型“d"(eqIEC60079l:199o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3部分增安型“e"(eqIECc60079-7.1990) GB3836. 3 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4部分;本质安全型“i;”eqvIEc60079-11 GB3836. 2000 1999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5部分,正压外壳型“p"(Ec60079-2;200I. GB3836.52004 MOD) GB3838.6一2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6部分;油浸型"o"IEC60079-6.l995,IDr GB3836.7一2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7部分;充沙型“qr"IEc60079-5,1997,Dr GB3836. 8 2003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8部分“n”型电气设备(IEC60079-15;2001. MOD GB3836.g一2006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9部分:浇封型“m”(IEC60079-18;2004 IDT GB3836.l4一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4部分;危险场所分类(idtIEC60079-10: 1995 GB3836.15一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5部分;危险场所电气安装(煤矿除外 eqIEC60079-14:1996 1 EN1834-l:2000中无检验程序的具体规定 检验程序的具体规定见GB3836.12000附录A
GB20800.1一2006 GB/T6072.12000往复式内燃机性能第1部分;标准基本状况,功率、燃料消耗和机油消 耗的标定及试验方法(idtIsO3046-1:1995) 往复式内燃机零部件和系统术语第1部分固定件及外部罩盖 GB/T680912003 (IS(O7967-l:l987,IT GB/T6809.21988往复式内燃机零部件术语和定义气门组件、凸轮轴传动和气门驱动机 构(eq1SO/DS7967-3;1986) GB/T6809.3一1989往复式内燃机零部件术语主要运动件(neqISO7967-2:1987 GBTo8.一18挂复式内燃机零部件术语增压及进排气管系统Gnqo79674I8) GB/T10715一2002带传动多楔带、联组带包括宽V带、六角带在内的单根V带抗静电带 的导电性、,要求和试验方法(Iso1813;1998,MoD GB/T15706.2一1995机械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第2部分;技术原则与规范eqISO TR12100-2:1992) GB/T16856一1997机械安全风险评价的原则(eqvPREN1050:1994 GB20800.22006爆炸性环境用往复式内燃机防爆技术通则第2部分;可燃性粉尘环境用 内燃机(EN18343;2000,MOD) B8890一1999往复式内燃机安全要求 术语和定义 本部分采用GB/T18831989,G;B/T6809.1一2003,GB/T6809.2一1988,GB/T6809.3一1989、 GB/T6809.41989中确定的以及下列的术语和定义 3.1 爆炸性环境explosiveatm0sphere 在大气条件下,气体,燕气、薄雾、粉尘或纤维状的可燃性物质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点燃后,燃烧传 至全部未燃混合物的环境 3.2 zonesfor and 气体和蒸气的分区 gas vap0r C采用GB/T2900.35-1998中4.1,4.2,4.3,4.4,4.5的定义 3.3 潜在爆炸性环境potentiallyexplosiveatmsphere -种由于场所条件和运行条件的影响可能引起爆炸的环境 3.4级别eategories 3.4.1 I类2G级内燃机enginesfeategory2Gf group 用于潜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中1区的内燃机 这种内燃机所具有的防爆措施,在正常运行工况下和即使在本身发生可预见故障时都能保持所需 的防爆水平 3 .4. 类3G级内燃机enginesofeategory3Gofgroup 用于潜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中2区的内燃机 这种内燃机所具有的防爆槽庖,在正常运行工况下能保持所需的防爆水平 3.5温度temperatures 3.5.t 爆炸性环境的最低点燃温度minimumignitiontemperaturesofanexplosieatmspheres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液体的蒸气的最低点燃温度,或者,粉尘云的最低点燃温度
GB20800.1一2006 3.5.2 最高表面温度maximumsurfaeetemperatures 在最不利的运行条件下,设备暴露于环境大气的外部表面所达到的最高温度 这包括内燃机、配件 和附属装置例如,隔爆外壳,阻火器,火星熄灭器,管道等)的表面温度 注1:制造商应编制产品标准,并在专门设计中考虑以下条件 在有关防爆型式标准中规定的故障条件; 在有关专业标准中规定的运行条件,包括制造商认可的过载条件; 制造商规定的其他运行条件 注2;由于防爆型式的不同,表面温度,可以是外表面的,也可以是内表面的 3.5.3 最高温度 maximumtemperatures 最高温度是在最不利的运行条件下下列温度的最大值: 在3.豆.2中定义的最高我面温度" a 下列气体的最高温度 b -通过阻火器直接排人大气中的排出气体, -增压装置出口处的增压空气 3.6 隔爆外壳lameproofeneosure -种气体能够进人,能够承受内部爆炸时产生的压力,并能防止点燃周围爆炸性混合物的外壳 3. 阻火器nameareter 安装在隔爆外壳开口处或与隔爆外壳系统连接管道相连接的一种装置,允许可燃性气体-空气混合 物通过,但能防止火焰穿过 阻火器由阻火元件和阻火器外壳组成 3.8接合面joints 3.8.1 闭合式接合面eosedjoint 种由两个部件配合在一起,没有通向周围环境通道的组合单元 3.8.2 开口式接合面openjoint -种由两个部件配合在一起,具有连续通向周围环境通道的组合单元,但不包括阻火器的开口 安全要求和安全措施 总则 I类内燃机应符合JB8890-1999的要求 热表面、热气体、火焰、火星或电气设备不应点燃隔爆外壳外部的爆炸性环境 对于I类3G级内燃机,只需考虑正常运行工况,不考虑故障情况(见附录D.1.1. 对于I类2G级内燃机,应同时考虑正常运行工况和可预见故障情况(见附录D.1.1和D.1.2),但 不考虑不常见故障和严重故障情况 内燃机分级和场所分区之间的对应关系,如附录E所示 除非另有规定,所有安全要求和安全措施都适用于2G级和3G级内燃机 用于可燃性气体和燕气环境,包括可燃性粉尘环境的内燃机,除应符合本部分的要求外,还应符合 GB208o0.22006的要求 4.2分类 用于潜在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内燃机定义为I类内燃机 按照潜在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特性,I类内
GB20800.1一2006 燃机可进一步分为:IA、IB和IC分类 注1:这些分类选自GB3836.12000的附录B,对应于按最大试验安全间隙(MESG)对气体、蒸气和薄雾的分级 注2,标志IB的内燃机也适用于要求使用IA内燃机的环境,标志Ic的内燃机也适用于要求使用IA、IB内燃 机的环境 4.3最高温度 在3.5.3中规定的最高温度,不应超过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点燃温度 达到这一要求的方法是,最 高温度不应超过温度组别的最高温度(见表1),或不应超过内燃机制造商规定的在5.3所列条件下测 得的最高温度 表1温度分组 温度组别 最高温度/c T 450 T2 300 T3 200 T4 135 T5 100 T6 85 注,内燃机通常设计的使用环境温度范围为一20c十40c 4.4内燃机标识 潜在爆炸性气体和蒸气环境用内燃机应标示 类别:I; -级别:2G或3G; GB3836.1一2000的附录B规定的气体分级:IA、IB或IC 表1规定的温度组别或内燃机制造商规定的最高温度 注,除专门出口欧洲联盟(EU)的产品外,内燃机标识应按7.2 4.5隔爆外壳 隔爆外壳应能承受 按5.2.2的要求试验时内部爆炸的压力; 按5.2.3的要求试验时施加的过压; 并能防止 按5.2.4的要求试验时从内部向外部传爆 隔爆外壳内机械连接应尽可能少 隔爆外壳内机械部件的所有连接应为闭合式接合面或开口式接合面 隔爆外壳上通向周围环境的任何开口式接合面的最小宽度和最大间隙,应符合GB3836.2一2000 中规定的相应气体分级的规定值 螺纹型接合面的设计应符合GB3836.2一2000的5.3的规定 4.6进气系统 4.6.1来自非危险场所的空气管道 进气管道通过危险场所的部分,按5.5的要求试验时,应能防止泄漏(见图1A和图1B) 4.6.2来自危险场所的空气管道 每个进气管道都应安装符合4.9规定的阻火器,并且阻火器和内燃机之间的部分应符合4.5的要 求(见图1C和图1D)
GB20800.1一2006 4.7排气系统 4.7.1管道通入非危险场所的排气系统 排气管道通过危险场所的部分: -如果空气来自非危险场所,则应能防止泄漏,且应按5.5的要求进行试验(见图1A) -如果空气来自危险场所,则应符合4.5的要求(见图1D) 4.7.2管道通入危险场所的排气系统 每个排气系统都应配置符合4.9要求的阻火器[除非试验证实不需要(见附录F]和符合4.10要 求的火星熄灭器(见图1B和图1C) 排气系统在阻火器和内燃机之间的部分应符合4.5的要求 火星熄灭器应装设在阻火器和周围环境之间 如果使用已进行了型式试验的火星熄灭器,则使用该火星熄灭器的内燃机的特征值(进气流量,排 量,排气温度)和安装方式,应与用于进行该火星想灭器型式试验(见.43)的内燃机的特征值和安装 方式相同 危险场所 非危险场所 非危险场所 LT M 进气口 排气口 FLPFASA FLF FLPFASA M FAFLP FLP 内燃机; M 1T 密封; FLP 隔爆 SA 火花熄灭器; FA 阻火器 图1
GB20800.1一2006 4.8其他装置 4.8.1低温起动装置 如果内燃机配置低温起动装置,则该装置应靠近气缸盖永久地安装;如果配置阻火器,则该装置应 安装在阻火器的出口处 进气口阻火器应按所用液体来选择 喷液器喷孔的长度和孔径应按4.5的要求设计,并应与进气系统一起按5.2的要求进行试验 对于2G级内燃机,喷射系统应有机械保护,以承受按GB3836.1一2000规定的冲击试验机械危 险程度;高)而无泄漏 4.8.2空气预热装置 如果内燃机配置空气预热装置(例如,预热塞、电热塞和辅助火焰加热器),则该装置应永久地安装 在进气口阻火器的出口处 4.8.3气阀和通气装置 直接接触周围环境的气阀和通气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从气阀和通气装置中排出的气体,应排人安装在进气口阻火器与内燃机之间或排气口阻火器与内 燃机之间的隔爆外壳内,或者,气同和通气装置应装配符合4.9要求的阻火器 4.8.4进气增压装置 进气增压装置内部的温度和压力不应成为点燃条件(见4.3和4.11.1),并应安装空气滤清器,防 止外物进人增压装置内 或者,进气增压装置为隔爆外壳的一部分,并应按5.2的要求进行试验 4.8.5反转 除了可反转内燃机之外,内燃机应设计成不能反转的结构 4.8.6曲轴箱 曲轴箱应 承受爆炸;内燃机的设计应保证在曲轴箱内为正压和负压时能正常运行(见5,2.5);或者 不承受爆炸;内燃机的设计应保证曲轴箱内和连接管道内为正压 与隔爆外壳相连的连接管 道应装设符合4.9要求的阻火器 4.9阻火器 阻火器应按照在5.3.2规定的运行状态下所达到的最高温度来进行选择;并应按5.2的要求进行 试验 进气口阻火器和排气口阻火器,除非各方面完全相同,否则不能互换 进气口阻火器的材料应具有适合内燃机运行环境的防腐蚀性能和耐磨损性能 如果安装的是水基阻火器,则所用材料应能承受密封液体、排出气体及其混合物的腐蚀 水基阻火器应配置符合4.15要求的液位监控器 排气口阻火器所用材料的防腐蚀性能和耐磨损性能应相当于或优于1Crl8Ni9Ti号不锈钢 4.10火星熄灭器 4.10.1材料 火星熄灭器所用材料的防腐蚀性能和耐磨损性能应相当于或优于1Cr18Ni9Ti号不锈钢 4.10.2干式火星熄灭器 干式火星熄灭器分为: 捕集型; a bb 熄灭型 捕集型火星熄灭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涡流作用把热微粒从排出的气流中去掉;可按5.4.2或 5.4.3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如果按5.4.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时,则捕集效率不应小于表2规定的 数值
GB20800.1一2006 表2火星熄灭器的最小捕集效率 粒度" 捕集效率% /mm 0.1 95 0.2 99 0.5 100 熄灭型火星熄灭器的工作原理是,在涡流作用下把热微粒隔断和熄灭,然后安全地排人大气中;可 按5.4.3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 4.10.3水基火星熄灭器 水基火星熄灭器所用材料应能承受密封液体,排出气体及其混合物的腐蚀 水基火星熄灭器应配 置符合4.15要求的液位监控器 另外,水基阻火器用作火星熄灭器时,按5.4.2的要求进行试验时应符合表2的要求,或者,按 5.4.3的要求进行试验 试验应采用最低液位进行 如果水基火星熄灭器满足4.9对阻火器提出的要 求,则它也满足本条对火星熄灭器提出的要求 4.11机械火花 4.11.1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应符合GB3836.1一2000的8.1的要求 4.11.2涂料和涂层 涂料和涂层中所含铝,镁和钛的总质量不应超过25%,且镁和钛的总质量不应超过6% 4.11.3风扇和其他旋转部件 应把风扇罩用导体连接到内燃机上 含有轻金属合金的风扇和类似的旋转部件应符合GB3836.!-2000的要求 风扇、风扇罩,通风孔罩等的结构和安装,在规定的运行条件下,应保证固定部件和旋转部件之间不 会出现产生火花的接触 4.11.4机械起动装置 内燃机应选用不能形成热表面、不产生火花,或者不能成为点燃源的,且应是预先啃合型的起动装置 4.12电气设备 内燃机电气系统的电压不应大于24V 2G级内燃机所用电气设备应符合GB3836.1一2000.GB3836.2-2000,GB3836.42000、 GB3836.52004,GB3836.6-2004,GB3836.7一2004,GB3836.9-2006的要求;3G级内燃机所用 电气设备应符合GB3836.3一2000,GB3836,8一2003的要求,此外,2G级内燃机所用电气设备亦可用 于3G级内燃机 电气安装应符合GB3836.152000的要求 2G级内燃机所用电气设备的安装应为双极式布线,但如果在起动辅助线路运行阶段,预热塞的电 气回路或其他电气起动辅助装置用内燃机气缸体作为接地回路的,则为例外;如果没有使用起动辅助装 置,则正极接线和负极接线都应与内燃机气缸体绝缘 对于移动式内燃机,如果电源与内燃机不在一起,且安装在起动器仅在非危险区中使用的地方,则 电气起动器也可使用通用型的 4.13静电 4.13.1塑料材料 对于2G;级内燃机,如果没有可能发生静电放电点燃,则塑料材料只可用于外部部件 为了防止发生静电放电点燃,可采取下列任一措施 -按GB3836.1一2000的23.4.7.8的要求进行测量,表面电阻不超过10'Q:;
GB20800.1一2006 -静电放电表面积限制到表3的规定值 -导电层或金属网上面的非导电材料厚度,对IA和IB,不大于2mm,对于IC,不大于 0.2mm;如果用金属网作为导电层,则网孔宽度不应超过表4的规定值; 用金属板接于塑料材料,按GB/T1408.1-2006的要求进行测量,测得塑料材料的击穿电压 不大于4kV 表3塑料材料的最大面积 单位:cnm 级别 A B lC 最大面积 100 100 20 表4最大网孔宽度 单位;cm 级别 B 最大网孔宽度 4.13.2电势平衡 所有外部可接触的部件都应用导体连接到内燃机气缸体上,以达到电势平病 如果这些部件固定 牢固,并与气缸体成金属接触,则不需要用单独的导体连接 4.13.3传动皮带 传动皮带应满足GB/T10715一2002中对电阻提出的要求 4.14压缩空气系统 建议内燃机上不要安装压缩机 如果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安装压缩机的话,则应注意下列问题 如果空气从危险场所进人,则选用的压缩机的内部温度和压力不应成为点燃源; 另外,对于2G级内燃机,压缩机应是防爆型的,且在进气口和排气口都应配置符合4.9要求 的阻火器进行保护; 压缩机排气口阻火器应用在压缩机内部点火的方式,且在压缩机释放出最高温度和最大压力 的条件下进行试验 4.15控制装置 4.15.1概述 除符合JB88901999的要求之外,还对内燃机故障的探测和响应提出下列要求 4.15.2停机装置和报警装置 自动停机装置应在内燃机超速时使内燃机自动停机 自动报警装置应在符合表5要求的情况下报警;根据具体情况,应能使内燃机自动停机,或者,报警 并且同时停机 当设置报警装置和显示器时,应根据应用情况不同可以看到显示信号或听到声音 停机装置应是安全可靠的 只有停机装置手动复位之后,才能重新起动内燃机 自动报警项目 表5 自动报警项目 2G级或3G;级内燃机 液冷系统中冷却液超温 润滑油压力低 水基火星熄灭器的水位低 水基阻火器的水位低 排出气体超温(见4.3 风冷型内燃机表面温度过高 注:、表示应提供自动报警
GB20800.1一2006 4.15.3内燃机停机系统 内燃机的正常停机装置和紧急自动停机装置,应安装在位于喷油泵上的或靠近喷油泵的燃料关闭 装置旁 所有内燃机都应配置进气截止阀 超速保护装置动作应能自动切断燃料供应,并关闭进气截止阀 进气截止阀应能手动操作 对有人看管的内燃机,应在操作者的位置控制;对于无人看管的内燃机,应在内燃机外壳外部明显 的能接近的位置控制 对于大型内燃机,应能在几个位置同时提供手动控制 对于紧急停机的情况.将惰性气体注人进气管道内,并同时关闭进气截止阀 进气管道内不能有其 他类型的灭火液 4.16燃料输入 为了减少泄漏造成的危险,应尽可能减少燃料输送管道长度,而且这些管道应远离内燃机的热表 面 注人孔和排出孔应安装单向阀 安全要求和安全措施的检验 文件编制 制造商应编制一些文件来规定内燃机,包括配件和附属装置,在爆炸安全方面的所有技术要求,以 证实在内燃机设计时执行了本部分的要求 隔爆外壳的型式试验 5.2.1概述 隔爆外壳应进行下列试验 按5.2.2的要求,最大爆炸压力测定试验; a 按5.2.3的要求,过压试验 bb 按5,2.4的要求,内部点燃不传爆试验 c 5.2.2最大爆炸压力测定试验 5.2.2. 概述 进行这项试验的目的是,在隔爆外壳(例如,进气系统和排气系统)中人为地产生可能出现的最严重 的爆炸,并测量此时的爆炸压力 爆炸试验应在常压下,用制造商规定的隔爆外壳的最大间隙进行 5.2.2.2试验用气体混合物 确定隔爆外壳内最大爆炸压力试验时所使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试验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试验气体混合物(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比) 别 .6士0.3)% IA 丙烧,(4 乙烯,(8士0.5)% lB 第一次试验用氢,(31土1.0)% lc 第二次试验用乙炔,(14士0.5)% 5.2.2.3试验装置 四冲程内燃机 a 试验时需用下列装置: 模拟气缸体 它代替气缸体,用于安装配件 模拟气缸体应装有一个容积不大于气缸容 l
GB20800.1一2006 积的模拟燃烧室 如果证实气缸盖对试验结果没有影响,则可用相应的体积代替 注;试验已表明气缸容积对试验结果没有影响 低能点燃源 它安装在模拟燃烧室内的底板上 底板的设计应能使点燃源安装在模拟燃 2 烧室的每个出人口处 进气阀 它们安装在模拟燃烧室内的底板上 压力传感器和压力记录系统 至少有3个压力传感器,安装在底板上靠近点燃源和远离 点燃源、阻火器内或靠近阻火器处 测量系统应采用5(1士10%)kHz的频率限值,以便 得出平滑的测量压力 供给相应试验气体混合物的装置 5 试验容器 它由下列单元组成 容纳隔爆外壳(进气系统和/或排气系统)用的气密试验罩,如透明塑料袋或钢制容 器,或二者的组合;或者 透明塑料袋,用于封闭远离管道和各个接合面的系统端部 试验容器的任何部分都不应在距隔爆外壳上任何排气口或接合面300mm范围之内 排气系统 b 二冲程内燃机 试验装置应符合5.2.2.3a)的规定 二冲程内燃机 进气系统 试验时需用下列装置: 内燃机气缸内径上进气口用的密封装置 1 低能点燃源 试验装置的设计应能使点燃源依次安装在距每个气缸进气口30nmm范 2 围内 33 试验气体混合物引人内燃机扫气箱内的进气阀 压力传感器和压力记录系统 压力传感器至少应安装二个,一个安装在扫气箱内,一个安 装在紧靠进气口阻火器的内燃机侧 测量系统应采用5(1士10%)kHz的频率限值,以便 得出平滑的测量压力 5 供给相应试验气体混合物的装置 试验容器 它由下列单元组成 容纳隔爆外壳(进气系统和/或排气系统)用的气密试验罩,如透明塑料袋或钢制容 器,或二者的组合;或者 透明塑料袋,用于封闭远离管道和各个接合面的系统端部 试验容器的任何部分都不应在距隔爆外壳上任何排气口或接合面300mm范围之内 四冲程或二冲程内燃机的特殊情况 d 如果对于特殊内燃机进行试验时不能用上述装置,应尽可能根据5.2.2.3a),b)或c)的要求来 制造试验装置 设计制造试验装置时应遵循下列原则:试验气体的点燃点应在距正常运行条 件下燃烧室的进气口或排气口30mm范围内 5.2.2.4试验程序 安装受试隔爆外壳,它包括气缸盖(如果采用的话)以及从内燃机气缸(燃烧室)的进气口或排 a 气口到阻火器(见图lB~图1D),或者,从内燃机气缸(燃烧室)的排气口到危险场所边沿(见 图1D)的所有内燃机系统部件,也包括与阻火器紧邻的部件 有关的阀门应处于打开位置 安装并密封气密试验罩或透明塑料袋,作为容纳受试隔爆外壳和气体的试验容器 l0
GB20800.1一2006 至少用6倍受试系统容积的试验气体混合物冲洗受试系统并确定试验气体混合物的状况 环境温度(0一40C) -大气压力 冲洗之后用低能点燃源点火引爆,记录所得到的爆炸压力 d 重新充人符合要求的试验气体混合物,确认系统连接正确,再次引爆 e 一个位于出人口处的点燃源分别对进气系统和排气系统各试验2次 用每 在出现最大压力的出人 口处至少试验5次 记录这些试验中出现的最大压力作为最大爆炸压力 对水基阻火器进行试验时,试验前的液位应为制造商规定的最高液位,并且应在静态条件下(无气 流)进行爆炸 注:爆炸有危险,应采取预防保护措施 5.2. 过压试验 5.2.3.1概述 进行这项试验的目的是,对隔爆外壳施加一个大于在最严重的爆炸条件下曾经出现过的最大爆炸 压力的控制压力,用以表明在这种条件下隔爆外壳能保持其完整性 5.2.3.2静态过压试验 试验装置 a 试验时需用下列装置 模拟气缸体 它代替气缸体,并密封通向周围环境的开口 22) 增压装置 用于充水和增压 3)压力计 用于记录静压试验的压力 b)试验程序 1安装受试系统,底板和充水系统 2)把系统加压至试验压力,即 -5.2.2.4中测得的进气系统最大爆炸压力的1.5信值,再乘以压力比,最大为1.5MPa -5.2.2.4中测得的排气系统最大爆炸压力的1.5倍值,最大为1.0MPa 断开增压系统 合格标准 如果液压压力保持1nmin以上没有减少,且隔爆外壳没有发生有损其完整性的可见的变形,则 认为系统组件试验合格 5.2.3.3动态过压试验 过压试验允许用动态过压试验替代 动态过压试验可按GB3836.22000的15.1.2.2的规定 进行 5.2.4内部点燃不传爆试验 5.2.4.1概述 进行这项试验的目的是,在进气系统或排气系统中制造一次可能出现的最严重的爆炸,并以此证 明.在这些条件下隔爆外壳能承受住爆炸,且爆炸不会通过相关部件和阻火器传到周围环境中 不传爆试验应用制造商规定的隔爆外壳的最大间隙进行 对于进气增压装置的常压系统和不受压部件,应用在常压下的试验气体混合物进行不传爆试验;对 于进气增压装置的受压部件,应用在大气压力乘以压力比的压力下的试验气体混合物进行不传爆试验 试验用气体混合物 5.2.4.2 进气侧隔爆外壳系统不传爆试验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应符合表7的规定 11
GB20800.1一2006 表7试验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类别 试验次数 试验气体混合物(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比) 氢.(55士1)% 10 lA IB 氢,(37士1)% l0 l0 第一次试验用氢,(27士1)% IlC 10 第二次试验用乙烘,(7.5士1)% 排气侧隔爆外壳系统不传爆试验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应符合表7的规定;对于A,允许使用在常 压下浓度为(4.2士0.1)%(体积比)的丙炕-空气混合物 5.2.4.3试验装置 试验装置应符合5.2.2.3的规定 对于温度组别为T4、T5和T6,或最高温度不高于135C的内燃机,排气口阻火器应在环境温度条 件下进行试验 对于温度组别为T1、T2和T3,或最高温度高于135C的内燃机,排气口阻火器应在运行温度条件 下进行试验 5.2.4.4试验程序 试验程序应符合5.2.2.4的规定,但隔爆外壳内外都应充人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隔爆外壳应放置 在试验容器内 在出现最大爆炸压力的出人口处至少应进行10次爆炸 对于水基阻火器,不传爆试验应在下列条件下进行 -试验前阻火器的液位应为制造商规定的最小值; 阻火器的横向和纵向倾角应为制造商规定的最大值; 在试验过程中,应用等于排出气体最大流速的流速把试验气体混合物充人系统中 最大流速 应由制造商规定 5.2.4.5合格标准 如果每次试验时隔爆外壳外部的试验气体混合物都没有被点燃,则应认为系统试验合格 5.2.5曲轴箱试验 5.2.5.1概述 这项试验适用于设计成曲轴箱能承受爆炸的内燃机(见4.8.6) 在这项试验中,内燃机应在曲轴箱内爆炸时承受住隔爆试验 试验时,内燃机可不带进气系统和排 气系统 5.2.5.2试验装置 试验时需要用下列装置 曲轴箱内的机油应全部排空 a bb 隔爆用的密封措施应去掉,不包括金属或不燃金属镀层密封层以及等效的其他密封措施 安装在曲轴箱上的低能点燃源 点火位置设置在第一个气缸下面、,并尽可能远离第一个气缸 c 的地方,以及设置在气缸盖内 安装在曲轴箱上和气缸盖罩上的进气阀和排气阀 压力传感器和压力记录系统 传感器应安装在: 曲轴箱上,尽可能远离点燃源; 2 正时齿轮上; 3 气缸盖罩上,尽可能远离点燃源 测量系统应采用5(1士10%)kHz的频率限值以便得出平滑的测量压力 12
GB20800.1一2006 供给相应试验气体混合物的装置 f 容纳内燃机的试验容器 g 5.2.5.3试验程序 试验应在下列条件下进行 a 环境温度(0一40C) 大气压力 采用制造商规定的最大间隙 b)至少用6倍被试容积的表7规定的试验气体混合物来冲洗受试系统 然后,检查试验气体混 合物的浓度 冲洗之后用低能点燃源点火爆炸,记录得到的最大压力 c 每个点火位置至少点燃3次 记录试验过程中显示的最大压力作为最大爆炸压力 5.2.5.4合格标准 如果试验时隔爆外壳外部的试验气体混合物没有被点燃,且隔爆外壳也没有产生有损其完整性的 可见的变形,则认为内燃机试验合格 5.3内燃机整套装置及附属配件(包括报警器和停机装置)的型式试验 5.3.1概述 进行这些试验的目的是,证实这些项目符合本部分规定的安全要求 5.3.2内燃机运行 内燃机需在其最高表面温度状态下运行,或者,按内燃机及其用途的特定工作循环运行 如果机壳 和通风装置的安装能准确地代表使用的实际状态,则可通过连接普通的驱动设备、,测功机或采取其他适 当的措施来施加负载 5. .3. 测量仪器 试验用设备和仪器应符合GB/T6072.1一2000规定的精度要求 试验应按照内燃机制造商的说 明进行,使内燃机按照规定的速度和工况运行足够长的时间,直至温度稳定之后,方可读取数据 5.3.4试验程序 在内燃机运行并吸人环境气体时,测量并记录下列数据 环境空气温度(040C a b最高表面温度 在内燃机上可能是最热的点处测量温度,并验证这个温度已达到最大值 用 这种方法确定最高表面温度 在内燃机停机之后还应继续测量温度,直到温度记录显示温度 下降时停止测量 按4.15.2,4.15.3的要求进行安装的安全装置和报警装置的运行状况 水基火星熄灭器或冷却系统中冷却液的消耗率 在使用单独冷却系统时.,内燃机冷却液和隔爆单元冷却液的最高温度 冷却系统中温度自动 调节器的功能应符合制造商的要求 用低惯性测温装置,例如裸露的热电偶,直接在排气口阻火器的出口处测量排出气体的最高 温度 在内燃机空载情况下,增大内燃机转速,直至进气截止阀或燃料关闭阀关闭 记录内燃机最 g 大转速 进行该试验时,可能需要使内燃机调速器超限 火星熄灭器试验 5.4.1概述 火星熄灭器应按5.4.2或5.4.3的要求进行试验 13
GB20800.1一2006 5.4.2捕集效率试验 火星熄灭器捕集效率试验应使用包含有下列装置的试验设备 鼓风机; -微粒喷射器; 试验用火星熄灭器; -捕集通过火星熄灭器的微粒的过滤器; -测量通过火星熄灭器的气体流量的测量装置 在内燃机上对火星熄灭器进行试验时,应使用内燃机排出的气体来代替鼓风机的吹气 不需要对 排出气体流量进行测量 为了确定捕集效率,需要把试验用微粒喷人鼓风机鼓吹的空气中或内燃机排出的气流中 捕集效 率为过滤器内捕集的微粒的质量与喷人的微粒的质量之比 .0.2 0.5mm 试验微粒应是不燃的,视在密度应小于0.9g/cm',微粒规格等级应为0.1mm、 mm、 应以代表火星熄灭器设计的排气流速范围的中间值进行该试验 在内燃机上对火星熄灭器进行试验时,至少应分别以怠速,以50%的额定功率和额定速度,以及以 100%的额定功率和额定速度进行该试验 在每种流速和每种微粒规格等级情况下,至少进行一次测量来确定火星熄灭器的捕集效率 微粒 对空气或微粒对排出气体的质量比应约为1/100. 试验微粒应以均匀的比率喷人鼓风机鼓吹的空气中或内燃机排出的气流中,喷人时间大约1 min 注:在内燃机上进行该试验时,应注意对水、燃烧过的和未燃烧过的微粒进行调整 5.4.3目测检查 火星熄灭器可安装在受试内燃机上进行型式试验,或者,安装在有类似排气流速的内燃机上进行型 式试验 进行型式试验时,火星熄灭器应尽可能安装在靠近内燃机排气管道的位置 试验时应使用新研磨的炭,粒度在0.5mm和1mm之间 内燃机在去掉进气口的空气滤清器和 阻火器的情况下达到运行稳定温度 排气口阻火器应保留在原位置上 在进气口以均匀的速率(L/4) g/s注人粉末状炭,注人时间为30s(L -内燃机排量,单位为L) 试验应在暗室条件下进行,观察试验情况,并用摄相方法来记录试验结果 内燃机应在下列条件下进行试验 a)最大功率; bb 空载且高怠速; 在30s的时间内,从低息速加速到高怠速 ce 如果看到从火星熄灭器内喷出火星,则认为试验不合格 5 管道泄漏试验 在20kPa的试验压力作用下,历时1nin,管道应无可见的永久性变形,且在停止压缩空气供给之 后,空气的试验压力在3min内下降不超过4kPa 试验报告 5. 6 试验报告应包含下列内容; 内燃机型号(包括出厂编号); a b 内燃机排量 内燃机制造商对内燃机规定的全部性能参数,包括与认可有关的功率和速度设置; 防火防爆设备制造商对安装在内燃机上的设备规定的全部性能参数 被审查认可的试验条件(例如,是全负荷全速度试验台,或是特定应用特定试验循环); 内燃机适用的气体分组; 温度组别或其他规定的温度; g 14
GB20800.1一2006 内燃机级别" hh i 限定的环境温度条件; 参考本部分的内容; j k)试验室标识 制造商向用户提供的资料 6.1总则 制造商向用户提供的资料,除符合GB/T15706.21995的第5章中提出的要求外,还应特别满足 下列要求 6.2随机文件 除了GB/T15706.2一1995的5.5的要求之外,制造商还应提供随机文件,具体规定本部分所包含 的内燃机维修的所有要求,以及内燃机限制使用的条件 由于使用条件不同,可能会出现后续危险,随机文件应指出采取附加安全措施 安装设计者应把这 些因素考虑在内 特别指出的是,在随机文件中应指出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点燃温度应大于4.3中规定的内燃机热 表面和气体分组的温度,并且还应规定有撞击和摩擦危险的外部可接触表面应符合GB3836.1一2000 的8.1的要求 6.3检查项目 随机文件应根据使用环境和内燃机工作制的不同,至少对下列项目规定进行检查的周期 内燃机的普通维护保养条件和外部清洁状况以及液体的泄漏情况 a b 阻火器检查;尺寸、工况、清洁状况、腐蚀损坏程度; 排气系统,包括火星熄灭器检查;积炭、腐蚀和损坏情况 旋转机械部件检查:牢固性、与静止部件应无接触 风扇皮带检查;工况和松紧度 电气设备检查:损坏和老化程度; 停机系统中的传感器检查;设定限值的功能状态; g 进气截止阀和超速燃料关闭阀检查:调整和运行状况 通气阀和呼吸器检查;调整和清洁状况; 紧固件和接合面检查;紧固性 起动装置和蓄电池的电气连接检查;坚固性; 挠性管和软管检查损坏情况 1 注,建议使用者用维护记录来记录检查的具体情况 6 特殊说明 制造商应说明对各种固定连接和隔爆接合面的使用限制条件,应提供各个使用阶段或接合面有故 障时连接和接合面维修方法的详细说明 例如,如何拆卸、安装,如何打开接合面,应提供详细说明 标志与标牌 标志 在内燃机的明显部位应设置和内燃机体积大小相适合的永久性的“Ex”标志,表示内燃机为防爆 型的 7.2铭牌 内燃机应设置清晰的永久性铭牌,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 -制造商名称或标志; 15
GB20800.1一2006 国家授权的质量监督检验机构的名称或标志 -产品名称; 产品型号 -表示防爆的专用标志“E”符号; 气体分级lA、IB或IC)如果为IC,则标志上应表明不包括CS.) -温度组别或最高温度; 注:铭牌上可标志“防爆标志”,以代表上述相关内容 防爆标志的标示方法见GB3836.12000. 防爆合格证编号, 内燃机应用区域 制造日期 本部分的标准编号 16
GB20800.1一2006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各种危险一览表 本部分根据GB/T16856一1997对潜在爆炸性环境中使用的内燃机所具有的危险状况列举如下 由机械加工和材料处理时排出或喷出的材料和物质形成的火灾和爆炸危险(见4.2、4.10); -控制装置发生故障或误操作造成的各种危险(见4.15); 防护装置或与安全有关的装置,包括起动和停机装置,也包括安全标志和安全信号、报警装置 和报警信息等,没有或位置不正确而造成的各种危险(见4.5,4.6,4.7) 主要的点燃源有 热表面; 火焰(火星)和热气体; 机械火花 电气设备和电气系统 静电 往复式内燃机上可能成为点燃源的主要部分见附录D.2 n
GB20800.1一2006 附 录 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章条编号与EN1834-1:2000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 本部分章条编号与EN1834-1:2000章条编号对照见表B.1 表B.1本部分章条编号与EN1834-1;2000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 本部分章条编号 EN1834-l:2000章条编号 本部分章条编号 EN1834-l;2000章条编号 4.10 5.10 4.10.1 5.10.1 3.1 3.l 4.l0.2 5.l0.2 3.2 44 3.2 .10.3 5.10.3 4.11 5.l1 34 3.4 4.11.1 5.11.1 .2 3.5 3.5 4.11.2 5.11 .3 3.6 3,6 4.l1.3 5.ll 3.7 3.7 4.11.4 5.ll.4 4.12 3.8 3.8 5.12 5.13 4.13.1 5.13.1 5.1 4.2 5.2 4.13.2 5.13.2 4.3 4 .13.3 5.13.3 5.3 4.4 5.4 4.14 5.14 4.5 5,5 4.15 5.15 4.6 5,6 4.15.1 5. 4.6.l ,6,1 4.15,2 5,15,1 4.15.3 5.15 2 5.6.2 4.7 5.7 4.16 5.16 4.7.1 5.7.1 4.7.2 5.7.2 5.1 6.1 4.8 5.8 5.2 6.2 4.8.l 5.8.1 5.2.l 5. 2.2 4.8.2 5.8.l.2 6.2.1 5.8.2 5.2.3 6.2.2 4.8,4 5.8,3 6,2.3 5.2.4 4.8.5 5,8.4 5.2.5 6.2.4 4.8.6 5,3 5.8.5 6.3 4.9 5.3.1 18
GB20800.1?2006 B.1( EN1834-l:2000 EN1834-l:2000 5.3.2 6.3.1 6.3 7.2 64 5.3.3 6.3.2 5.3.4 6.3.3 7.1 5.4 6.4 5,4.1 7.2 2 5,4. 6.4.1 ?A 5.4.3 6.4. ?B ?c 5.5 65 5.6 ? D ? A 6.6 ?c ?E 6.1 ?F ?B 6.2 ?ZA 19
GB20800.1一2006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与EN1834-1:2000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 本部分与EN1834-1;2000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见表C.1 表c.1本部分与EN1834-1;2000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一览表 本部分章条编号 技术性差异 原 因 删除EN1834-1l;2000第1章“范围”中第3,5、6,8,9和 遵照GB/T1.12000的规定 10段 增加“本部分适用于内燃机的防爆结构设计、制造和 检验" 增加往复式内燃机术语和定义的国家标准的标准编号 往复式内燃机的术语和定义应 GB/T18831989、GB/T6809.12003、GB/T6809.2 按(GBy/T1883-1989,(GByT6809.l 1988,GB/T6809.3一1989,GB/T6809.4一1989 2003 GB/T6809,2一1988 GB/T6809.31989,GB/T6809.4 989执行 增加“类2G级内燃机”、“类3G级内燃机”的级别 根据ATEX指令"94/9/C) 定义 附录I的规定予以明确定义 增加“注” 遵照(GB3836.12000的规定 4.12 增加“2G级内燃机所用电气设备亦可用于3G级内燃 遵照GB3836.152000的规定 机”的内容 代替EN18341;:2000,6.2.1.1的表6 遵照GB3836.2-2000的规定 5.2.2.2表6 5.2.4.2表7" 代替EN18341;2000,6.2.3.1的表7 遵照GB3836.2一200的规定 增加“排气侧隔爆外壳系统不传爆试验用爆炸性气体混 合物应符合表7的规定" 增加试验时间 便于本条实施 5.5 增加内燃机外部明显部位标识“Ex”符号的规定 参照GB3836.1一2000的规定 7.l 增加“防爆标志”的内容 参照GB3836.1一2000的规定 附录A 代替EN1834-l:2000第4章 遵照GB/T1.12000的规定 增加“本部分章条编号与EN18341;2000章条编号对 附录B 遵照GB/T20000.2一2001的 照一览表” 规定 附录C 增加“本部分与EN18341;2000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 遵照GB/T20000.2一2001的 规定 删去EN1834一1;2000附录ZA 不适合我国国情 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94/9/C号指令:《关于各成员国有关潜在爆炸性环境用设备和保护系统的法律的一 致性(1994.5.23))(英文版),简称“ATEx指令" 20
GB20800.1一2006 附 录D 规范性附录 内燃机的工况和点燃源 内燃机的工况 D.1 D.1.1正常运行工况 正常运行工况包括 内燃机运行的标定工况 环境温度范围为一20C十40C; 吸人可燃性气体时,排气支管中火焰增长从而喷出火星; 从排出的气体中喷出火星(例如,由于负载变化引起的火星喷出): -吸人可燃性气体时,进气管中产生回火: -静电位的产生; 由各种原因形成的电火花和电弧; 由于附属组件中压缩温度造成的点燃潜能; 由于吸人可燃性气体而引起超速 D.1.2可预见故障 可预见故障包括 -可导致在排气支管中火焰增长和产生火星的内部故障; -由外物撞击或活动部件和静止部件之间摩擦而产生的机械火花 -冷却系统的故障; 进气管中产生回火 D.1.3不常见故障 不常见故障包括 高压油路出现的燃料泄漏 增压装置的故障, 润滑失效导致内燃机卡住; 连杆大头和连杆小头轴承的故障; 凸轮轴传动机构的故障; 活塞环的故障,造成燃烧气体大量泄漏到曲轴箱内 -气缸盖密封垫的故障,造成燃烧室中进水和(或)冷却水回路中进人废气 由于调速器出现故障造成超速 D.1.4严重故障 严重故障包括 曲轴断裂 曲轴箱爆裂(由于负压引起. D.2点燃源 D.2.1热表面 能接触爆炸性气体-空气混合物的热表面包括 接触进人气体的燃烧室的内表面; 21
GB20800.1一2006 温度,尤其是排气阀的温度,在正常运行工况下可能高于各种可燃性气体的点燃温度; -排气系统接触周围空气的外部表面,在满载工况、可预见故障和不常见故障情况下确定的 温度; -增压器接触周围空气的外部表面,在满载工况、可预见故障和不常见故障情况下确定的温度 永久固定在内燃机上的附属配件(包括起动电动机,泵和压缩机)的外部表面,在满载工况、可 预见故障和不常见故障情况下确定的温度 D.2.2热气体和火星 由排出口喷出的废气 a 在满载工况、可预见故障和不常见故障情况下确定的温度 b)由排气口喷出的火星 任何火星都能点燃各种可燃性混合物,应把火星看作是可预见故障或不常见故障 D.2.3火星火花 由可预见故障或不常见故障引起排气口喷出的火星,能够点燃可燃性混合物 应根据有关可燃性 混合物的特性予以考虑 外物撞击到内燃机静止部件上,或被风扇吸人,都会产生机械火花 应把它看作是可预见故障或不 常见故障 D.2.4电气设备 D.2.5静电 D.2.6绝热压缩 由内燃机驱动的作为附属配件的涡轮增压装置和压缩机可能会出现绝热压缩 这种情况应在运行 条件下,根据有关可燃性混合物的特性予以考虑 22
GB20800.1一2006 附 录 E 规范性附录 内燃机分级和场所分区之间的对应关系 爆炸性气体环境分区按GB3836.14一2000的有关规定 内燃机分级与爆炸性气体危险场所分区 的对应关系如表E.1 表E.1内燃机分级和场所分区之间的关系 内燃机分级 爆炸性气体危险场所分区 2G 1区 3G; 2区 23
GB20800.1一2006 附录 规范性附录 排气口阻火器阻火性能试验程序 F.1试验设备 受试内燃机应选用,例如.在下列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内燃机 a 点火周期(2冲程,4冲程); 空气吸人方法(自然吸人,涡轮增压); 功率(kw) bb 输人IA、IB和IcC试验气体混合物(丙烧,乙烯,氢气,乙块(见表6))用的进气阀 F.2试验程序 F.2.1内燃机性能试验 F.2.1.1试验要求 使内燃机的速度从0变化到100% a bb 使内燃机的负载从0变化到100% 使吸人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浓度从爆炸下限变化到爆炸上限 c d)监测 I起动性能 2)超速趋势, (3) 排出火焰(火星): 排出气体爆炸 内燃机停机,起动试验 在转速和负载变化过程中,应使内燃机停机和重新起动,观察是否出现爆炸现象 在起动之前应检测排气管道内出现气体的情况 F.2.1.2试验结果 如果试验出现d)(3)和/或d)(4)情况,则内燃机试验不合格 F.2.2阻火器试验 F.2.2.1试验要求 只有内燃机性能试验证明需要配用阻火器时才进行以下试验 金属板型阻火器 选用金属板型阻火器进行下列试验 这种阻火器按照5.2.4规定的内部点燃不传爆试验进行 a 试验时通过了IA试验但没有通过IB试验 b)对受试内燃机排气管道进行冷却,把在额定运行工况下的排气温度限制到225C 受试内燃机在下列条件下运行: c 1)怠速,空载 2)最大扭矩转速,空载 3)最大扭矩转速,50%负载 (4)最大扭矩转速,100%负载 5)额定转速,空载 6 额定转速,50%负载 24
GB20800.1一2006 额定转速,100%负载 在每次试验过程中,用逐渐增加注人量的方式,把乙烯注人内燃机的进气管道中 记录下列 数据 (1)气缸盖排气口的排出气体温度; (2进人排气口阻火器的排出气体温度 3)距排出气体排出口50mm附近出现火焰(火星 2 水基阻火器(即“湿”型废气热交换器》 选用水基阻火器重复进行上述这些试验(在内燃机额定工况下排出气体的温度为70C~100C) 3)波纹带型排气口阻火器 选用波纹带型排气口阻火器重复进行上述这些试验 F.2.2.2试验结果 如果试验出现d)(3)的情况和/或排出气体的温度超过温度组别规定值或最高温度,则认为阻火器 试验不合格

可可脂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可可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可可脂的编号:GB/T20707-2006。可可脂共有7页,发布于2007-06-012007-06-01实施
爆炸性环境用往复式内燃机防爆技术通则第2部分:可燃性粉尘环境用Ⅱ类内燃机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爆炸性环境用往复式内燃机防爆技术通则第2部分:可燃性粉尘环境用Ⅱ类内燃机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爆炸性环境用往复式内燃机防爆技术通则第2部分:可燃性粉尘环境用Ⅱ类内燃机的编号:GB20800.2-2006采。爆炸性环境用往复式内燃机防爆技术通则第2部分:可燃性粉尘环境用Ⅱ类内燃机共有16页,发布于2007-06-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