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3964-2008

照相机械术语

Photographicmachinery-Vocabulary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照相机械术语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照相机械术语的编号:GB/T13964-2008。照相机械术语共有62页,发布于2009-02-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N04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01.040.37
  • 实施日期2009-0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62页
  • 文件大小1.45M

照相机械术语


国家标准 GB/T13964一2008 代替GB/T13964一1992 照相机械术语 Photographicmachinery一Voeabulary 2008-07-28发布 2009-02-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13964一2008 目 次 前言 范围 摄影光学 镜头 滤光镜 13 快门 18 闪光系统 22 曝光及曝光控制 2 取景测距系统 29 卷片计数系统 感光材科与影像元件 31 10 11照相机 36 照相器材 12 38 参考文献 40 中文索引 41 英文索引
GB/13964一2008 前 言 本标准代替GB/T13964一1992《照相机械术语》,与GB/T13964一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删除了术语200条; 补充了相关照相机械标准中的术语47条; -新增了术语30条 本标准由全国照相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07)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杭州照相机械研究所和凤凰光学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子刚、孙晶璋俞儒庆、彭兴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39641992
GB/T13964一2008 照相机械术语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照相机、照相器材的产品、零部件名称,技术性能及摄影光学,感光材料等方面的基本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照相机械的标准制定,文件编制、教材撰写、书刊编辑和文献翻译等 摄影光学 2.1 天空光skylight 从大气层反射来的光 2.2 日光daylight 昼光 阳光和天空光的综合辐射 其色温随太阳离地平面的高度而不同 2.3 摄影日光photographiedaylight 适用于试验日光型彩色胶片和数码照相机白平衡的日光/光源 一般采用代表室外晴天光线、色温 为5500K的D.光源 2.4 人工光artifieiallight 由人工制造的光源发射的光 2.5 主光mailight 在若干光源照明的场合下,给予被摄体以主要效果的光 6 2. 辅助光 illinlight 副光 对被摄体上主光照射所引起的阴影部分进行定向照射的光 杂光lare,veilingglare 由散射或不希望出现的反射所引起的像面上不需要的光 2.8 杂光系数veilngglareindex 置于亮度均匀的扩散面光源上的黑体被镜头所成像的最小照度与该黑体移去后像平面上同一位置 的照度之比 鬼影ehost 由镜头镜片表面之间多次反射引起的、与光圈形状相似的景物明亮区域的一连串影像
GB/T13964一2008 2.10 亮度比 Iuminancerati0 具体景物、照片、图片、照相制版或翻印的再现过程中,或使用某种输出装置和媒体创作时,最大亮 度与最小亮度之比 2.11 景物亮度比 Sceneluminancerati0 景物的最大亮度值与最小亮度值之比 2.12 焦点tealpomt 轴上无限远物点所发出的光线通过光学系统后所汇聚的点 2.13 焦距foeallength 光学系统的像方主点到焦点之间的距离 2.14 前顶焦距frontfoealdistanee 前截距 由照相镜头光学系统第一面顶点到物方焦点的距离 2.15 后顶焦距backfoeanldistance,backfeus 后截距 由照相镜头最后一面顶点到像方焦点的距离 2.16 变焦范围 z00mrange 变焦距镜头在能获得符合规定要求的成像条件下,所达到的焦距变动范围 2.17 zoomratio 变焦倍率 变焦距镜头的变焦范围内,最长焦距与最短焦距之比 2.18 变焦区段z0omzone mm,35mm,70mm,200mm为界限划分的若干个焦距区域 变焦距镜头的焦距按名义焦距24 注:它主要用于变焦距镜头质量特性指标的分级 2 19 焦[平]面primsipalteal lplane 通过焦点并与镜头光轴垂直的平面 2.20 物[平]面subjeetplane 通过物点并与镜头光轴垂直的平面 2.21 像[平]面imageplane 通过像点并与镜头光轴垂直的平面 2.22 edistane 像距image 自镜头像方主点到光轴上像点的距离
GB/T13964一2008 2.23 物距subjeetdistance 自镜头物方主点到光轴上物点的距离 2.24 摄影距离photographiedistance 像平面至垂直于照相镜头光轴的被摄体表面的距离 最近摄影距离minimumphotographiedistaee 镜头在变焦范围内均能获得符合规定要求的成像的最短摄影距离 2 26 近摄eose-up 小于镜头最近摄影距离的拍摄方式 通常指摄影距离小于10倍镜头焦距时的拍摄 2.27 微距nmacro-focusing 镜头在最近摄影距离或比最近摄影距离更短的摄影距离时,其照相放大率(又称摄影倍率,用像物 比标识)能满足大于l比7,且能获得符合规定要求的成像的功能 2.28 远摄比telephotoratio 镜头的光学长度与焦距之比 2. 29 无限远 iinfinmity 当被摄主体基本成像于照相镜头主焦面时的摄影距离 2.30 最佳像面uptimalimaeplane 中心视场成像最清晰的像面 2.31 shift 像面位移imageplanes 镜头调焦至无穷远.在整个变焦范围内变焦时,最佳像面轴向位置变动的最大相对位移量 2.32 定位截距loeatedfoealdistanee 可换镜头与照相机机身连接的定位面至特定面的轴上光程 照相机定位截距包括镜头定位截距、胶片定位截距和对焦定位截距 三者的特定面分别为 镜头定位截距;镜头调焦至无穷远时的最佳像面 变焦距镜头最佳像面的位置确认在该镜头 像面位移值的二分之一处 b)胶片定位截距;胶片乳剂面 c 对焦定位截距;对焦屏的对焦面 2.33 法兰焦距flangefoealdistancee 镜头定位截距 镜头光学长度lensoptieallength 由照相镜头的第一面顶点至主焦点的距离
GB/T13964一2008 2.35 超焦距hyperfoealdistance 镜头对焦到无限远时,仍能获得清晰像的最近物面至镜头物方主点的距离 当镜头对焦至超焦距 时,其景深最大,为二分之一超焦距至无限远 超焦距可用公式(1)计算: H=广/C 式中 H -超焦距,单位为毫米(mm); -镜头焦距,单位为毫米(mm); 万 光圈数 容许的弥散圆直径,单位为毫米(mm). 2.36 等效焦距equivalentfoeallength 数码照相机图像区域对角线的长度等效成35mm照相机画幅对角线的长度(43.27nmm)时,其镜 头的名义焦距所对应的35mm照相机镜头的焦距 即 等效焦距=(43.27 mm/图像区域对角线的长度)×镜头的名义焦距 注等效焦距用毫米表示 2.37 入[射光]瞳entrancepupil 孔径光闹在光学系统物空间内的像 出[射光]瞳exitpupil 孔径光闹在光学系统像空间内的像 2.39 [照相镜头]视场角angleofview 镜头调焦在无限远时,画幅对角线对像方节点的张角 2.40 包容角angleofcoverage 涵盖角 镜头像方节点至其影像清晰圆直径两端的夹角,是能清晰成像的最大角度 2.41 有效孔径effeetiveaperture 人[射光]瞳直径或等效孔径 全孔径full laperture 镜头光圈开到最大时的人[射光]瞳直径或等效孔径 相对孔径relative eaperture 镜头的有效孔径与焦距之比 44 2. F数f-number 光圈数
GB/13964一2008 相对孔径的倒数 2.45 有效F数effectivef-number 镜头的实际工作F数 它与圆整成光圈数标准系列值的名义F数略有差异 2.46 光圈数系列seriesoff-number 将公比为21的等比级数圆整后排列而成的数列 其标准值系列为;l,l1.4,2,2.8,4,5.6 8,ll,l6,22 .47 2 offield 景深 depth D(OF 在感光平面上均能获得相对清晰的影像时,所对应的物平面轴向深度 2 48 焦深depthoffoeus 当物平面固定时,能对该物平面获得相对清晰的影像所对应的像平面轴向深度 2. 49 ofi 像面照度均匀度unif ormity imageplaneilluminance K, 像面上各处照度的均匀程度 当一镜头摄影倍率和光圈为某一定值时将它正对着均匀面光源在 其共扼像面上距光轴'处的像点照度与光轴上的像点照度之比 2.50 渐晕vigneting[oflens 光学系统中,随着人射光束倾斜度的增加,参与成像的光束的截面积减少的现象 2.51 oefieientof 渐晕系数 vignetting V 在某一光圈刻度值时,与光轴成0角人射.并可全部通过镜头的最大平行光束垂直于光轴的横截面 积,与平行于光轴人射,并可全部通过镜头的最大平行光束垂直于光轴的横截面积之比 2.52 放大率mugnitfteaion 镜头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之比 2.53 分辨率 resolution,resolvingpower 鉴别率 成像系统重现图像最小细节的本领 银盐胶片照相机的分辨率用线对每毫米表示;数码照相机的 分辨率用线宽数每像高表示 2.54 线对每毫米lp/mm 按有关标准规定,采用能分辨的每毫米内等间隔黑白线对数来表示分辨能力的度量单位 注:间距也可用毫米之外的长度单位 2.55 线宽数每像高Lw/PH 分辨率测试图上标定线条的宽度相对于测试图有效区域高度的度量单位 注:它等于测试图的有效高度除以黑色标定线的宽度,亦即等于该黑色标定线在测试目标的高度范围内或在照相 机视场的垂直方向内所能包含的线数
GB/T13964一2008 示例:若测试图的有效高度为200mm,l000LW/PH的分辨率相当于能够分辨测试图上宽度为200/1000mm的 黑线 2. 56 视觉分辨率yisualresolution 在显示器或者照片上再现的测试图中黑白相间的线条恰好能被人眼分辨的空间频率;在有伪信号 的影响时,再现的空间频率要低于测试图中对应伪信号区域的空间频率 对于银盐胶片照相机又称为 “照相分辨率” 2.57 极限分辨率limtingresolutionm 对规定的分辨测试图样测得的每像高线宽数,它与规定的参考频率及其调制度百分比相等的平均 调制度相对应 示例极限分辨率可用测试图样的线宽数每像高(Lw/PH)来表示,它对应于参考频率为10Lw/PH、输出调制度为 5%时的照相机输出调制度 2.58 径向分辨率radialresolution 子午分辨率meridionalresolutionm 对与从画面中心到指定点所画的半径相平行的黑白线条测定的分辨率 注:径向分辨率和切向分辨率通常用于银盐胶片照相机,水平分辨率、垂直分辨率和45"分辨率通常用于数码照 相机 2.59 切向分辨率tangentresolutionm 弧矢分辨率sagittalresolution 对与从画面中心到指定点所画的半径相垂直的黑白线条测定的分辨率 2.60 水平分辨率horizontalresolutonm 在图像较长尺寸方向上,也即与“景物”水平方向相一致时所测得的分辨率值,通常采用垂直方向的 测试图案 2.61 垂直分辨率vertiealresolution 在图像较短尺寸方向上,也即与“地面”垂直的方向上所测得的分辨率值,通常采用水平方向的测试 图案 2.62 45"分辨率45"resolutiom 与水平分辨率和垂直分辨率成45"夹角的方向时所测得的分辨率值 2.63 微距照相分辨率macrw-photographicresolvingpower 使用微距功能时,镜头在最大照相放大率的情况下,中心视场的照相分辨率 2.64 s,definition 清晰度shar rpness 景物成像清晰程度的主观感觉,它取决于锐度和分辨率 弥散圆eireleofconfusiom 由于像差或离焦使轴上物点在像平面上形成较小的离焦像斑 如果该弥散圆在标准条件下视作一
GB/T13964一2008 个点的最大尺寸,则此弥散圆的直径可以用于计算景深 2.66 测试标板testchart 为测试成像系统的特性而规定的测试图配置 2.67 测试图 testpatterm 指定光谱反射或透射特性的测量图像质量用特定图案 2.68 场曲fiederature 物平面形成曲面像的一种像差 2.69 像散astigmatism 轴外物点用细光束成像时形成两条相互垂直且相隔一定距离的短线像的一种非对称性像差 2.70 畸变distortionm 横向放大率随像高或视场大小变化而引起的一种失去物像相似性的像差 畸变不影响像的清 晰度 2.71 广角畸变(失真)wideangledistortion 透视畸变 由使用广角镜头而引起的透视失真 靠近视场边缘部分的前景失真特别显著 2.72 枕形畸变pincushiondistortion 正畸变 横向放大率随视场增大而增大的畸变 它使对称于光轴的正方形物体的像呈枕形 2.73 桶形畸变barreldistortion 负畸变 横向放大率随视场增大而减小的畸变 它使对称于光轴的正方形物体的像呈桶形 2.74 灰阶grayscale 数码照相机对不同反射率(或透过率)的中性光谱(灰色光)的分辨能力 2.75 色还原eolourrendering 将代表景物元素色空间坐标系的图像数据转换为再现色空间坐标系中对应输出图像数据的变换 注;通常色还原包含以下一种或儿种;补偿输人和输出观察条件的差异,将景物的色阶与色域变换成再现图像的动 态范围与色域,以及应用偏爱调整等 2.76 -renderng 色再还原colourre 将一幅图片的图像数据从某个指定成像媒体及其观察条件转换到另一种成像媒体及其观察条件的 变换 转换前后的成像媒体既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 注:色再还原通常由以下一项或几项内容组成;补偿变换前后观察条件的差异,补偿图像媒体动态范围和/或色域 的不同,以及应用偏爱调整等
GB/T13964一2008 2.77 色平衡colouralanee 实现色还原和色再还原的处理过程 2.78 白平衡whitebalanee 通过改变电子成像彩色通道的增益或进行图像处理,以视觉中性模式实现与景物照明光源具有相 同相对光谱功率分布辐射的调节,获得在该景物照明条件下的视觉白色 注:白平衡是数码照相机色平衡的处理手段 提供与景物相等的RGB信号电平来实现 2.79 镜头透射比lenstransmissioneffieieney,lenstransmissiity 镜头的出射光通量和人射光通量之比,用百分比表示 2.80 镜头轴向光谱透射比lensspeetrltransmissivityindireetionofaxis 当人射的单色光束与镜头光轴平行时.透过镜头的光通量与相应的人射光通量之比 2.81 镜头的色贡献指数coloureontributionindexoflens C(CI 描述某镜头(相对于无镜头时)预期改变摄影的整个色彩程度的三个数的标志 2.82 1distributionindex 光谱分布指数speetral SDn 描述某光源相对于一指定照明光源,预期改变摄影的整个色彩程度的三个数的标志 2.83 光谱中性speetrallyneutral spectrallynonselective 在选定波长范围内,反射或透射后保持不变的光谱特性 2.84 胶片的光谱灵敏度speetralsensitivityoffilm 在最终影像上产生规定密度的每一波长所需辐射能量的倒数 2.85 加权光谱灵敏度值weightedspeetralsensitivityvalues 在计算Iso/CCI(色贡献指数)时.由胶片的相对)光谱灵敏度和D.昼光的(相对)光谱功率 分布值相结合所获得的数值 它可简化色贡献指数值的确定 b 在计算IsO/SD光谱分布指数)时,由摄影材料的相对)光谐灵敏度与1sO标准照相镜头的 (相对)光谱透射比值相结合所获得的数值 它可简化光谱分布指数值的确定 镜头 3 照相镜头 cameralens 照相机中用来将被摄体成像在感光体上的光学镜头 为满足对景物拍摄的各种需要,照相镜头按 焦距分有标准镜头、长焦镜头和广角镜头等
GB/T13964一2008 3.2 取景镜头viewinglens 双镜头反光照相机中供取景及对焦用的镜头 它将被摄体成像在取景屏上,取景镜头的焦距应与 照相镜头相同 3.3 标准镜头standardlens,normallens 照相机中最常用的基本照相镜头.其焦距与照相机的像幅对角线尺寸大致相等,其视场角大约在 mm、40mm、60mm对应94?、57、40°) 40°一60"范围内(定焦;20 3.4 长焦镜头long-foeus" lenS 望远镜头 焦距大于像幅对角线尺寸的照相镜头 它能对物体成较大尺寸的像,适宜于对较远距离景物的 拍摄 3.5 折反射式镜头mirrorlens 由折射及反射两种光组组成的用以缩短镜头长度的一种长焦镜头 3.6 远摄镜头telephotolens 光学长度比较短的长焦镜头 它由以一定间隔分离的正,负透镜组组成 正组在前,使系统的像方 主点位于镜头前方,因而镜头的光学长度比焦距短,远摄比小于1 具有结构紧凑的优点 3.7 短焦镜头shortfocuslens 焦距小于像幅对角线尺寸的照相镜头,它适用于拍摄较近距离的大场面景物 3.8 广角镜头wide-anglelens 视场角大约在60'~90"范围内的短焦镜头 ? 超广角镜头utrawide-anglelens 视场角大约在90"180'范围内的短焦镜头 3.10 鱼眼镜头fish-eyelens 视场角大于等于180°的短焦镜头 3.11 微距镜头 macr0-lenS 具有特近距离拍摄性能、像差特别校正过的照相镜头 它常用于特写或对小物体的拍摄,可得到接 近于等倍率、甚至放大像 3.12 变焦距镜头zomlens 通过使一组或几组透镜沿光轴移动,不改变像点位置而可使焦距(及放大率)连续变化的镜头 自动对焦镜头autofoeuslens 具有自动对焦性能的镜头
GB/T13964一2008 3.14 齐明镜头aplanat 对光轴上特定位置的点,校正了球差并满足正弦条件的镜头 3.15 soft-focuslens 软焦镜头 柔光镜头 特意使球差校正不足或过校正的照相镜头 由于球差使像点成为一强度自中心向外逐渐减弱的圆 形光斑,因此能使像有一个柔和的轮廓,这种柔和的效果随着光圈的缩小而减弱 软焦镜头常用于人像 摄影 3.16 消像散镜头amastigmat 正光镜头 能相当好地校正包括像散的大多数光学像差的组合透镜系统 3.17 消色差镜头 achromaticlens 能对光谱中两条特定谱线校正轴向色差的组合透镜系统 复消色差镜头apehrumatielens 能对光谱中三条特定谐线校正轴向色差的组合透镜系统 3.19 超消色差镜头superaehromatiecsperehromatie)lens 能对光谱中三条以上特定谱线校正轴向色差的组合透镜系统 3.20 可换镜头interchangeablelens 与照相机机身有对应的接口及结构要素,使用中能自行装卸,互换的镜头 3.21 非球面镜头asphericlens 至少有一个折射面为非球面的透镜组成的镜头 3.22 放大镜头enarginglens 在放大机上用作放大照片的镜头 它对于较小的物距作了像差校正 3. 23 变倍镜converter 装在镜头前面或后面,使组合焦距与原镜头的焦距不同,用来扩大原镜头的使用范围的辅助镜头 24 分 增焦距镜 telecOnverter 使组合焦距增长的变倍镜 3.25 近摄镜eose-uplens 装在照相镜头前,以作近距离摄影的辅助镜头 装上近摄镜后,像的尺寸增大,但视场角缩小 3.26 光闹daphragm.sop 垂直于光轴的一种限制通光的装置 10
GB/T13964一2008 3.27 孔径光阑aperture ediaphrug" 光学系统中,限制轴上物点成像光束孔径大小的光闹 3.28 视场光闹ielddliaphn ,fieldst0 hragmn, top 光学系统中,限制视场范围的光阙 在照相机中,视场光阑通常是画幅框 3.29 可变光阑irisdiaphragm,irisstop 通光孔大小可以连续变化的光闹 3.30 镜头接口lensadapter,lens m0unt 在可换镜头照相机中,能快速简便地将机身与可换镜头互相连接定位,并在机身与镜头之间传递必 要的信息与运动的机构 常用的连接方式有以螺纹连接的螺纹式、以卡爪连接的卡口式及用卡爪定位、 用锁紧开锁紧的镇环式等 目们体镜头反光照相机大都来用卡口式连接 3.31 镜头遮光罩lensho0d,lensshade 装在镜头上以防止视场外的有害光线进人镜头的附件 3.32 镜头盖lenscap 镜头不使用时盖在镜头上的保护罩 滤光镜 滤光镜filter 能衰减光的光强度、改变光谱成分或限定透射光偏振方向等的光学器件.按功能可分为色滤光镜、 中性滤光镜和偏振光滤光镜三种基本形式 4.2 色滤光镜eoourfiler 滤色镜 只能使所需要的色光通过的滤光镜 4.3 中性滤光镜neutraldensity)filter 灰色滤光镜 在给定光谱范围内,只衰减光强度而不改变光谱成分的滤光镜 偏振光滤光镜polarizingfilter PLfilter 仅能透过以一定方向振动的偏振光的滤光镜 4.5 天空光滤光镜skylightilter 天光镜 对紫外光吸收较多,对蓝光吸收较少的近乎无色的淡粉红色补偿滤光镜 在阴暗的天气或只有蓝 色的天空光摄影时,可用它对彩色反转片消除蓝色调子,并能使日光型彩色片获得更好的彩色平衡 1l
GB/T13964一2008 4.6 ultravioletfilter 紫外滤光镜 UVilter 专门吸收紫外光的滤光镜 转换滤光镜[colour]conversionfilter 彩色胶片转换滤光镜 用于使彩色胶片适应不同光源,以取得胶片与光源色温之间平衡的光平衡滤光镜 例如,昼光下使 用灯光型彩色片时就要用转换滤光镜 4.8 渐变滤光镜rauduautednlter" a 顶部是黄色或灰色向下逐渐变淡,近中部变成无色的一种天空光滤光镜 其密度是连续变化的,大约从6一0,用于曝光表内一种中性光楔 b 种密度渐变的中性滤光镜,其密度从中心向边缘减少,用来改善超广角镜头因边缘视场照度 的急剧下降而造成的像面照度的不均匀性 彩色补偿滤光镜colourcompensatingfilter cC镜 适用于三种补色和三种原色密度范围用来选择吸收三个主要光谱带中一个或两个谱带的滤光镜 印制彩色正片时用它来消除彩色平衡误差,校正不同批号彩色胶片的彩色平衡或调节像荧光灯一类光 源的光谱辐射 4.10 光平衡滤光镜lightbnlaeingtitter 用于将一种色温的光的光谱能量分布变换成另一种色温的光的光谱能量分布的滤光镜 光平衡滤 光镜具有特殊的透射特性曲线,其变换效果常以正或负的十倍麦勒德来表示 淡蓝色滤光镜提高通过 它的光线的色温,而黄色滤光镜则相反 4.11 滤光镜的平均透射比averagetransmittaneeoffiter 在波长400nm一700nm范围内的滤光镜分光透射比的平均值 该分光透射比的平均值,取自以 下了、了 及了,所示的算术平均值 在波长405nm、435ntm、465nm处的滤光镜透射比的平均值; 在波长510nm、545nm、565nm处的滤光镜透射比的平均值; 在波长610nm,635nm,655nm处的滤光镜透射比的平均值 4.12 滤光镜的曝光补偿系数exp0surecompensatingfaetorofilter 镜头装上滤光镜摄影时,为了获得正确曝光量,必须加大镜头光圈档数进行补偿的值 滤光镜的曝 光补偿系数户由公式(2)求得: (2 户 =log(100/)=3.32(1一 lgr) 式中: -滤光镜的平均透射比,单位为百分比(%) 滤光镜的有效孔径effeetive; eapertureoffilter -束平行光垂直于滤光镜玻璃表面人射时,透过滤光镜后的最小直径 12
GB/13964一2008 快门 5.1 快门 shutter 照相机中用来控制曝光时间的装置 它按其位置不同通常分为镜头快门和焦平面快门两类 5.2 镜头快门frntshtter,lensshutter 位于镜间及镜头附近的快门 它有镜前、镜间、镜后三种形式,其共同特点是像面上各点同时或几 乎同时曝光 5.3 before-the-lensshutter 镜前快门 位于镜头之前,靠近前镜片的一种镜头快门 镜间快门betweenthe-lensshwtter 位于镜头光组中间的一种镜头快门 5.5 镜后快门 behind-the-lensshutter 位于镜头之后,靠近后镜片的一种镜头快门 5.6 光圈快门diaphragmshutter 光闲叶片和快门叶片兼用的一种镜头快门 其绕轴转动的叶片仅开启到预调的光圈位置,它也同 时是照相镜头的可变光 5.7 中心快门compoundshutter.,centralshutter 从中心向外开启的一种镜头快门 它由多片交叠的叶片组成,通过每片叶片的绕轴(销钉)转动来 实现快门的开启和关闭 中心快门的特点为胶片上各点几乎同时曝光 5.8 焦平面快门foealplaneshutter 位于焦平面附近的快门 有固定狭缝幕帘式、可调狭缝幕帘式、转盘式、钢片式等多种结构,其共同 的特征是像面上各点不在同一时间曝光,整个像面曝光所需时间大于任一点曝光所需时间 5.9 幕帘快门eotheurtainshutter 使用黑色胶织合成纤维、丝织物或挠性金属箔片等作先后帘的一种焦平面快门,通常是横走式的 55 10 钢片快门metalfoealplaneshutter 用上下两组多片刚性材料作为先后帘的一种纵走式焦平面快门 5.11 闪光同步快门synechro-shutter,synehro-flashshutter 备有闪光联动装置的快门 快门的开启时间与闪光灯的触发同步,使闪光灯的光能量在快门全开 时达到峰值 5 12 气动快门 air-shutter 用空气压力驱动的快门,快门速度靠人工控制 通常用于座式照相机或便携式座式照相机 13
GB/T13964一2008 5.13 快门按钮shutterreeasebutton 照相机上用以启动快门的按钮 它还起着自动预对焦和测光等作用 快门按钮通常位于机身 上方 14 5. 快[门]线eablerelease,antinosrelease 其一端连接于快线座,另一端为快线按钮,按下快线按钮即可启动快门的控制线 其基本作用是使 照相机在曝光期间减少震动 5. .15 快线座eablereleaseseket 照相机上用以连接快线接头的螺纹座 其所用螺纹形式有两种,即锥形螺纹和普通螺纹 快门锁shutterreleaselock 为使快门不动作或使快门保持开启状态的锁定机构,通常装在机身或者快线上 5.17 快门叶片[shutter]blade leaf 在快门中完成开和关、控制曝光时间的刚性薄片零件 5.18 幕帘eurtain 焦平面快门中可以在胶片之前移动,用以形成进光狭缝控制曝光时间的一种不透光片状或带状 零件 5.19 先帘 firstblind 焦平面快门中,用两幕帘形成狭缝,移动曝光时,处于狭缝之前的幕帘 5.20 后帘secondblind 焦平面快门中,用两幕帘形成狭缝,移动曝光时,处于狭缝之后的幕帘 5.21 缝宽slitwidth 焦平面快门移动曝光时,进光狭缝的宽度 5.22 幕帘速度curtainveloeity 帘速 焦平面快门幕帘移动的平均线速度 5.23 横走式horizontaruntype 焦平面快门移动曝光时,幕帘进行左右方向移动的方式 5.24 纵走式vertearuntype 焦平面快门移动曝光时,幕帘进行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 14
GB/T13964一2008 5.25 自拍机selr-timer 照相机中一种延迟快门启动的机构 自拍机有内装式和外装式两种,其延迟时间又分为可调式和 固定式,按控制方式则分为机械式和电子式 .26 55 B门bulbexposure 快门中用手控制曝光时间的一种装置,当按下快门按钮时,曝光开始;至松开时,曝光结束 手按的 持续时间即为胶片的曝光时间 B门在快门速度盘上用字母“B”表示 5.27 T门timeexposure 快门中用手控制曝光时间的一种装置 当第一次按下快门按钮时,曝光开始;直到第二次再按快门 按钮或其他相应机构时,曝光结束 前后两次按按钮的时间即是胶片的曝光时间 5 28 重拍doubleexposure 在已经拍摄过的同一感光材料画面上由于偶尔发生的错误动作造成的再一次拍摄 5.29 防重拍机构doubleexp0sreloek 银盐胶片照相机内用来预防在已经曝光过的胶片上发生意外的再次拍摄或同时防止漏拍的机构 通常用一自锁机构将快门开关和输片机构连接起来,以使胶片感光之前不能继续卷动,而在感光之后阻 止快门第二次开启 5.30 多次曝光机构mltie exposuredeviee 使带有防重拍机构的照相机上能够进行多次曝光的机构 5.31 快门回弹bounee 产生二次曝光的快门叶片或幕帘的回弹现象 5 32 自拍延迟时间deaytimeofself-timer 自拍机开始动作时刻到快门开始动作时刻的时间 5.33 时间-照度曲线tie-ilwminatonere 快门曲线 在快门测试中,用以表示快门的开启时间与通过快门的光通量之间对应关系的曲线,用来确定快门 的各种有关参数 5.34 快门全开[shwter]ull-wpenm 对于镜头快门是指在最大相对孔径条件下,快门叶片开启至大于等于最大通光面积的95%的状 态 对于焦平面快门是指快门先帘开启至画幅框内完全通光,而后帘未遮拦画幅框内通光的状态 5.35 开启时间openimgtime 中心快门叶片开始开启到完全开足光孔所经历的时间 15
GB/T13964一2008 5.36 ntime 全开时间full-" -open 在某档光阑时,中心快门开足光孔时的持续曝光时间 5.37 关闭时间ensimg" time 中心快门全开时间结束,叶片开始关闭时刻到光孔完全关闭所经历的时间 5.38 全曝光时间totalexp0suretie 像面上任意一点曝光的全部时间 常用符号,表示 般来说,镜头快门整个像面上任何一点的全曝光时间基本上是相同的,但对于焦平面快门来说 全曝光时间取决于幕帘缝宽w、镜头光圈数A,胶片面和幕帘间的距离d.,及帘速V 完全曝光某一点 时,幕帘的移动为w十d,/A,若帘速已知,则全曝光时间由公式(3)求得: t=W十d./A)/V 注当有渐晕存在时,该公式不很精确 5.39 总曝光时间oerallexposuretime 像面上所有点曝光完毕所经历的时间 常用符号T表示 对于镜头快门来说,总曝光时间与全曝 光时间相同 5.40 有效曝光时间erfeetiveexposuretime 像面上能获得相同曝光量的理想快门的曝光时间,用符号!.表示 它由公式(4)求得 H/E (4 式中: H 曝光量; 快门全开时的最大照度 E 对于镜头快门,在渐晕不严重时,整个像面上任何一点的有效曝光时间一般是相同的 对于焦平面快门,有效曝光时间随曝光时幕帘缝宽W和帘速V 而变化,为测量方便公式(4)可用 公式(5)近似表示 t =w/V 5 注:公式5仅适用于w>d./A的情况 41 55 中心有效曝光时间effeetive eexposuretimeofcenter 像面中心处实际测得的有效曝光时间 常用符号1.表示 5.42 快门光学有效系数shutterefieieney 快门效率 快门的有效曝光时间 与全曝光时间,之比,常用符号刀表示 43 S 最短曝光时间nminimumexposuretime 快门,曝光表等上面标志的最短一挡曝光时间 5 44 平均曝光时间 meanexp0suretime 在任意光圈条件下,像面上任意位置所测得的有效曝光时间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几何平均值 常用 16
GB/T13964一2008 符号1.表示 由公式(6)确定; 1/2 6 (t ×te,m e.m3X 式中: 像面上任意位置的平均曝光时间,单位为毫秒(ms); 该位置测得的有效曝光时间最大值,单位为毫秒(ms). le,max 该位置测得的有效曝光时间最小值,单位为毫秒(ms) le nin 对于没有光闹的镜头快门,l,应在直径为快门自由孔径0.14倍的孔径上测量 快门有光闹时 应在最小光闹孔径上测量 le,nx 5.45 有效曝光时间偏差deviationofexp0suretime 有效曝光时间测得值与有效曝光时间标准值的差值 常用符号b表示 由公式(7)确定 7 b=log(d/ eo,mes 式中: 有效曝光时间标准值,单位为毫秒(ms); te,d -中心有效曝光时间测得值,单位为毫秒( ms leo,es 5 46 有效曝光时间稳定性luetuationof exp0sure 有效曝光时间稳定性力按公式(8)和公式(9)确定 .)/ 力=log;[(a十l. 21/2 9 leo,g 式中: 快门某有效曝光时间挡的有效曝光时间稳定性,用曝光值单位(E)表示; 该有效曝光时间挡五次连续测量所得中心有效曝光时间的算术平均值,单位为毫秒(ms) -该有效曝光时间挡测量值的标准偏差,单位为毫秒(ms); le. -该有效曝光时间挡的第i次测量值,单位为毫秒(ms ms leo.7 5 47 exposuretimes 有效曝光时间间隔率ratiooftwoadjacemt 快门相邻两速度档五次连续测量所得有效曝光时间平均值之比 常用符号9表示 由公式(10) 确定: q= (l0 -log.(Ca Ite 中1 式中: 快门某有效曝光时间相邻挡的有效曝光时间间隔率,用曝光值单位(E)表示 -两相邻有效曝光时间挡的中心有效曝光时间算术平均值,单位为毫秒(ms). te;loi+" 5.48 有效曝光时间不均匀性non-uniformityofesposuretime 单次曝光过程中,由于快门与主平面重合性的欠缺(对镜头快门)或者由于幕帘速度或缝宽的变化 对焦平面快门)所引起的有效曝光时间的偏差 常用符号r表示 由公式(11)确定 log,( l1 /A,) emax 式中: 焦平面快门某有效曝光时间挡的有效曝光时间均匀性,用曝光值单位(E,)表示: 该有效曝光时间挡在像面三个位置的有效曝光时间测得值中的最大值,单位为毫秒(ms).; l,me 该有效曝光时间挡在像面三个位置的有效曝光时间测得值中的最小值,单位为毫秒(ms). l.mn 17
GB/T13964一2008 闪光系统 fash 闪光 由闪光泡或[电子]闪光装置发出的高亮度脉冲光 拍摄时,用作主光和辅助光 闪光光源flhashsouree 可一次或多次发出闪光的光源 6.3 闪光泡flashbulb 由易燃金属丝或薄片密封于低压氧气中,利用通过灯丝的电流点火,发出一次性闪光的摄影光源 闪光持续时间从1/200、到1/20s不等 无色透明泡色温约3800K;蓝泡色温约5000K,接近于 日光 6 [电子]闪光管electromicflashtube 电子闪光装置中的发光元件 密封的玻璃管内充有饭气或其他惰性气体,通过脉冲触发,贮能电容 器内的电能通过气体瞬间放电产生闪光 [电子]闪光管可以多次反复闪光 6.5 电子闪光eletrmienashstrohe 利用[电子]闪光管的高压放电,产生闪光的闪光形式 电子闪光的光谱能量分布取决于所充气体 之种类 如缸气闪光接近于日光 6.6 电子闪光装置eleetroniclashequipment -种通过脉冲触发[电子]闪光管、能重复产生闪光的装置 自动[调光]闪光装置automaticlashequipment 在规定的范围内,能自动地改变闪光光强或持续时间,或同时改变两者,使被摄体获得合适曝光量 的闪光装置 6.8 闪光插头及插座lashconneetions 通过闪光同步线来连接照相机和闪光装置用的插座和插头,其尺寸通常是标准的 6 附件插座及插座芯aceessoryshoeandfeet 固定于照相机上,用来安装带有插座芯的闪光装置,测距器、取景器等照相机附件的金属插座 附 件插座和插座芯的尺寸通常是标准的 6.10 feet 触点式插座及插座芯aceessoryshoeand feetwitheleetriealcontaet. h0tsh0eand 热靴 带闪光电触点的附件插座及插座芯 闪光反光器lashreflector 反光碗(罩 能将闪光反射到所需方向的器具 它决定了闪光的有效照射角和光强的均匀性,其反光器系数由 18
GB/T13964一2008 形状和光学特性决定 6.12 闪光感应同步器lashinduetionsynchronizer 多灯闪光摄影时,用于接受触发讯号进行同步闪光的电子部件 6.13 光圈计算器diaphr ragmcomputer" 根据电子闪光装置到被摄体的距离和闪光指数求出光圈数的类似计算尺的装置(多数装在闪光装 置上) 光圈表diaphragmtable 可根据电子闪光装置到被摄体的距离和闪光指数查出光圈数的表格 它多数置于闪光装置外 壳上 6.15 闪光同步flashsynchromisation" 闪光峰值和快门全开在时间上相互一致,或自动地与快门速度相配合的同步法 由于各种闪光泡 管)达到峰值的时间不一,为求得同步起见,通常利用装于快门之中可拨动的通电触点在快门全开之前 或全开期间来触发闪光 M闪光同步M-synchronisation 在镜头快门叶片开启至最大通光面积的一半前12ms18ms的范围内,或在焦平面快门的先帘全 部开启画幅前16ms一20ms的范围内触发闪光,使有效闪光持续时间与有效曝光时间实现同步的闪光 法 6.17 FP闪光同步FP-synehronisation 在焦平面快门先帘开启前7ms~15ms的范围内触发闪光,使有效闪光持续时间与有效曝光时间 实现同步的闪光法 6.18 x闪光同步X-synehronisationm 在镜头快门全开前0.5ms至全开后2ms的范围内触发闪光,或在焦平面快门全开时刻至后帘开 始关闭前0.5ms的范围内触发闪光(称为先帘闪光同步firstblindsynchronization),或在焦平面快门 后帘开始关闭前0.5ms2nms的范围内触发闪光(称为后帘闪光同步secondblindsynchronization). 使有效闪光持续时间与有效曝光时间实现同步的闪光法 6 9 闪光同步机构lashynchromizer,synchrolhashmechanism 使快门的开启和闪光电路的接通相协调的机构 它使闪光峰值与快门的全开状态相配合 6.20 闪光连动机构(ENM机构nashmatie 在具有可调焦的内藏闪光装置的照相机上使用闪光装置时,能根据调焦距离自动控制光圈大小,以 保证闪光摄影曝光正确的机构 闪光特性曲线flhashcure 表示闪光装置泡)点火接触后发光量和时间之间关系的曲线 用以确定闪光装置(泡)的闪光峰值 和半峰值时间、以及整个闪光的时间 19
GB/T13964一2008 6.22 闪光指数[lhash]guide lenumber GN 表示闪光灯发光量的一个度量值 当照相机内的感光体得到合适的曝光量时,闪光指数(GN)等 于照相镜头F数与闪光光源到被摄体距离的乘积 6.23 number "sidle 米指数meter 照相镜头F数与闪光光源到被摄体距离[单位为米(m)]的乘积 6.24 英尺指数footguidenumber 照相镜头F数与闪光光源到被摄体距离[单位为英尺(t)]的乘积 6.25 Iso闪光指数Isoguidenumer 指以IsO100感光度、x闪光同步、能全部吸收闪光光源光输出的有效曝光时间为基础的闪光 指数 6. .26 预备指示readyindieation 表示闪光装置准备完毕,可以闪光的可见指示信号 6 27 预备指数realyguile number 预备指示开始显示时测得的闪光指数 6 28 有效照射半角erreetivehalfangleofcoverage 电子闪光装置反光器轴线与发光强度为二分之一轴向强度的光束之间的夹角 6 29 analefewer 有效照射角effective rage 有效照射角等于有效照射半角的两倍 对于发出矩形光束的[电子]闪光装置,则以矩形的水平和 垂直方向的两个有效照射角来定义 6.30 有效闪光持续时间efreetivelashduration 常用符号人表示 -值时的间隔时间 电子闪光装置闪光达到二分之-峰值强度时至它衰变为同 6.31 总闪光持续时间totallashdurationm 电子闪光装置闪光达到10%峰值强度时至它衰变为同一值时的间隔时间 常用符号表示 6.32 回复时间 recycletime 电子闪光装置从闪光释放到下一次预备指示开始显示时的间隔时间 33 6. 闪光接触持续时间 Lshutter]contactduration 从快门闪光触点最初闭合到它们最终脱开之间的间隔时间 34 闪光同步延迟时间phototashynchromization delay time 点火延迟时间 20
GB/13964一2008 快门闪光同步触点最初闭合到快门开启至规定位置时的间隔时间 常用符号表示 闪光触点 在叶片全开之前闭合,则闪光同步延迟时间为正值,反之则为负值 6.35 点火时间firetime 同步开关接通到总闪光持续时间开始的间隔时间 6.36 峰值时间peaktme 从同步开关接通到闪光发光强度(光通量)达到峰值时的间隔时间 6.37 半峰值时间semipeaktime 从同步开关接通到闪光发光强度(光通量)达到二分之一峰值时的间隔时间 发光强度(光通量)峰值peikfms sintensity(luminousflux 闪光光源发出的最大发光强度(或光通量)值 单位为坎[德拉](cd)或流[明](lm) 6.39 光量quantityoflight 电子闪光装置的总光通量对时间的积分 单位为流[明]秒(lms) 6.40 [轴向]光输出beamlightoutput 电子闪光装置在反光器轴线方向的发光强度对时间的积分 单位为坎[德拉]秒(cds) 6. 41 储[存]能[量]storedenerey 电子闪光装置储能电容器中所储存的能量 常用符号E 表示 单位为焦[耳]J),由公式(12) 求出 E,=0,5CU (12 式中: 储能电容器的电容[量],单位为法[拉](F); 峰值电压,单位为伏[特](V) 42 6. 最大额定闪光能量maximumwatt-secondrating 电子闪光装置任一次闪光容许输出的最大能量 单位为焦[耳]J 43 6. 每组电池的闪光次数numberoflashesperbattery 用一次性电池工作的闪光装置按规定的工作周期连续闪光,直至预备指示在60s内不再显示为止 的连续闪光次数 6.44 每次充电的闪光次数 numberoflashespereharge 用可充电电池工作的闪光装置在电池每次充电后按规定的工作周期连续闪光,直至预备指示在 60s内不再显示为止的连续闪光次数 6 45 listribution 光谱能量分布speetralenergy 表示电子闪光装置光谱能量的ISO光谱分布指数 例如IsO/SD14/0/2 21
GB/T13964一2008 6.46 峰值电压peakvolta age 电子闪光装置在充电过程中,当在10s的间隔内,电压增量小于1%时,在储能电容器上的最大 电压 6.47 闪光触点绝缘值 contactinsulation[vaue 照相机上闪光电路的主触点与各触点之间或快门体与主触点之间的电阻值 6 48 闪光接触效率efieieneyof[theshutter]contact 在规定的接触持续时间内,闪光触点上实际通过的电能与理想情况下应该通过触点的电能之比的 百分率 6.49 自动[调光]距离范围 automatiedistaneerange 具有自动曝光控制的闪光装置能够使被摄体得到合适曝光量的被摄体与闪光装置之间的距离 范围 6.50 autommatilash 自动闪光曝光控制 exp0surecontrol 自动[调光]闪光装置中,光电测量装置测量被摄体亮度,求出光对时间积分,而当积分达到预定值 时终止曝光的自动曝光控制过程 6.51 内测光自动闪光曝光控制ITL[automati]lashexposureeontrol 在闪光摄影时,测量通过照相镜头到达感光平面的积分光能量,当其达到预定值时,自动终止闪光 的曝光控制过程 6.52 自动闪光曝光控制的可重复性repeatabiltyofautomatielash eXp0Surecontrol 同一闪光装置在预备指示期间,在同一距离对同一被摄体闪光时的曝光量重复精度 6.53 ed" 红眼效应 eyeeffeet 用闪光光源进行彩色摄影时,人(或动物)像的瞳孔出现红色的现象 曝光及曝光控制 曝光expuse,exposure 使感光体的感光面受可见光或其他辐射能的作用形成可见像或潜在影像的过程 7.2 曝光量expsure 感光体的感光面上照度对时间的积分值 常用符号H表示 单位为勒[克斯]秒(Ixs),用公式 13)计算 'B H= (13 式中: -曝光起始时刻,单位为秒(s); 曝光终止时刻,单位为秒(s); 22
GB/13964一2008 E() -感光体的感光面上的照度,单位为勒[克斯Ix). 7.3 nltealpameepwsure 名义焦平面曝光量nomina 按指定的定标常数H.,通过公式(14)计算得到的曝光量 常用符号H表示 单位为勒[克斯]秒 lxs) /s"-1)/10 .(14 H =H./s'或H =H/10" 式中: 定标常数,单位为勒[克斯]lx):; H s 算术值感光度 s 对数值感光度 7.4 实测焦平面曝光量mesuredfoealplaneexposure 实际测量时,按公式(15)计算得到的曝光量 常用符号H表示 单位为勒[克斯]秒(Ix”s). (15 儿 =A-ElGr.)d山 式中: 焦平面曝光量测量的规定面积; A 曝光起始时刻,单位为秒(s). 曝光终止时刻,单位为秒(s); 焦平面上规定的测缝面积中,坐标为,的任一点上在曝光时间内某一瞬间,时的照度,单 E(r,) 位为勒[克斯]Ix). 7.5 瀑光量误差 exp0sureerror 实测焦平面曝光量对名义焦平面曝光量的偏离 常用符号AE、表示 当实测值大于名义值时,误 差为正,反之为负 7.6 照相机的像面曝光量image-planeexp0sureofcamer 当照相机正对均匀漫射面光源曝光时,在曝光时间内的任意时刻,像面上规定的测定面积内的平均 照度对于全曝光时间的积分值 单位为勒[克斯秒(Ix s 照相机曝光量范围exp0sure eapabilityofeamera 照相机对GB100/21"感光度的感光体所能提供的名义焦平面曝光量最大值至最小值的范围 照相机曝光量的自动控制 automatiecsettingofcameraexposure 对照相机曝光量范围内的所有视场亮度,对于预定感光度的感光体,在焦平面上均能保持基本不变 的曝光量的自动控制过程 曝光时间exposuretime 感光体的感光面受光照射的时间 7.10 曝光值exp0surevalue EV 由光圈数和快门曝光时间的组合表示照相镜头通光能力的一个数值 常用符号EV表示 它是感 23
GB/T13964一2008 光体的感光度和被摄体亮度的综合评价 并用公式(16)表示: (16 一2r A'/1=Bs/K 式中: 光圈数 -曝光时间,单位为秒(s); B 被摄体亮度,单位为坎[德拉]每平方米(cd/m' S -感光体的感光度; K -曝光表常数; EV -曝光值,单位为E 7.11 曝光值单位unitofespnsurevalue E 将曝光方程(曝光公式)中任一参数(A、T、BS)的二个数值的比值,用以2为底的对数来表示的度 量单位 可以使曝光方程转化为曝光值加法系统 7.12 [[曝光]校正常数K值K-yaue 根据感光体的感光度和曝光表测得的被摄体亮度,计算照相机曝光参数时用的一个常数 它用公 式(17)表示: B×S=K×A/ 17 式中: 被摄体亮度,单位为坎[德拉]每平方米(cl/mf) 感光体的感光度; 光圈数 曝光时间,单位为秒(s); 曝光表常数,它的大小取决于胶片的感光特性P和照相机系统的通光特性g,即K=P/g K 7.13 加法系统additivesystem ofphotographieexpsure(APEX 对镜头孔径、曝光时间、被摄体亮度和胶片感光度取以2为底的对数来进行加减计算曝光值的方 法 其数学等式为AV十TV=EV=BV+sV 其中AV、TV,BV和sV分别为镜头孔径,曝光时间以 及与被摄体亮度,感光体的感光度有关的对数值 孔径值aperturevalue AV 加法系统中表示镜头相对孔径的数值,与镜头光圈数(A)的关系是 AV=log.A 18) 7.15 亮度值brightness Value B 加法系统中表示被摄体亮度的数值,与被摄体亮度(B)的关系是 BV=log,B/0.32 19) 式中; 曝光校正常数 214
GB/13964一2008 7.16 时间值 timeValue TV 加法系统中表示有效曝光时间的数值,与曝光时间()的关系是 20 TV=log.(1/D) 7.17 感光度值speedalue SV 加法系统中表示感光度的数值,与感光度(S)的关系是 SV=log.0.32s 21 7.18 曝光密度expsuredensits ED 被摄体的反射光或透视光经过镜头后人射在感光体上所产生的摄影效果 曝光密度用公式(22)对 已知再现特性感光体的感红、感绿、感蓝层分别进行计算 ED=-g(Ps,Ta/Psda 22 式中: 发光体的光谱能量分布; P S 感光体的光谱灵敏度分布 任一种介质吸收体的透射比分布 7.19 曝光过度overexp0sure 曝光时,实际的曝光量超过按标准特性曲线所要求的曝光量 7.20 曝光不足underexp0sure 曝光时,实际的曝光量低于按标准特性曲线所要求的曝光量 7.21 多次曝光multipleexp0sure 为了达到某些特定效果,在感光体的同一画面上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曝光 7.22 照相机漏光cameralightleakage 照相机不开启快门时,感光体受到曝光的现象 7.23 mode 曝光方式expsure 照相机的曝光控制方式 分手动控制曝光方式和自动控制曝光方式两类 自动控制曝光又分为光 圈优先式、快门优先式、双优先式和程序式等几种 7.24 手控曝光 mmanualexp0sure 由摄影者视需要自由选择光圈和曝光时间,以得到一定曝光量的控制方式 contro 自动曝光 automaticexp0sure AE 25
GB/T13964一2008 通过光电元件上光的作用所产生的电信号来同时或者分别自动调节可变光阑或曝光时间,以得到 正确曝光量的控制方式 7.26 光圈优先式apertureprioritymde 摄影时,操作者预选光圈数,由测光元件自动输出电信号,通过控制机构来控制曝光时间,使感光体 获得正确曝光量的方式 7.27 快门优先式shutter~prioritymode 摄影时,操作者预选曝光时间由测光元件自动输出电信号,通过控制机构控制光圈大小,使感光体 获得正确曝光量的方式 7.28 双优先式doubleprioritymodle 一只照相机上既可以预选曝光时间,自动控制光圈;又可以预选光圈,自动控制曝光时间的自 在同- 动曝光方式 7.29 程序式prgrammodle 照相机快门的曝光时间和光圈数两者均事前按一定程序配合设计好摄影时光圈与曝光时间按设 计程序同时变化,使感光体获得正确曝光量的方式 7.30 多程序式 multiprogrammode -架照相机具有多种程序的自动曝光 可根据欲达到的摄影效果或选用的镜头不同,由摄影者或 照相机自动转换程序,后者又称自动多程序式曝光选择 7.31 程序偏移programshirt 程序式曝光时,照相机根据摄影者的要求,为在同一E值下,形成新的光圈数与曝光时间的组合 以达到不同摄影效果,而对原有程序的偏离 7.32 曝光补偿exposrecopensatiomechanism 自动曝光照相机对特殊需求的曝光量进行的补偿(修正) 7.33 曝光测定esposuredetermination 对被摄物的亮度或照度作测量或评价 测定方法主要有人射光法和反射光法两类 7.34 外测光externalmetering 测光光路与摄影镜头的光路各自分开的测光方式 主要用于镜头快门照相机 7.35 内测光throughthe[taking]lensmetering TTL测光 受光元件通过摄影镜头进行测光的测光方式 主要用于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7.36 胶片平面测光tlmplane metering 直接测光 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在曝光过程中,利用焦平面快门帘幕表面或感光体感光面的反射光进行测光的 26
GB/T13964一2008 -种TTL测光方式 7.37 中央重点测光center-weightedmetering 测量整个被摄体的亮度,但比较着重于测量画面中央部分的亮度(以画面中央部分作为测量的主要 根据)的测光方式 7.38 平均测光averagingmeter 测量整个被摄范围平均亮度的的测光方式 7.39 局部测光spotmetering 测量小面积亮度的测光方式 它能对被摄体中一个或几个关键部分进行精确测量,对取得远处物 体的曝光参数特别有效 7. 40 测光表exposuremeter 测量被摄体亮度,显示照相机相应的曝光参数的仪器 7.41 受光角aceptaneangle 能被受光器件接收的最边缘光线间的夹角 它用来描述测光系统的受光器件对光接收和响应的方 向特性 7. 42 响应时间responsetime 测光系统的受光器件开始感光至光量达到饱和的间隔时间 luminancemeter 照度计 测量被摄体照度的测光仪器 7.44 亮度计 brightneSsmeter 测量光源亮度或物体表面亮度的测光仪器 取景测距系统 8 取景器 viewfinder,finder 照相机上用来显示相当于照相镜头所能记录的被摄景物范围的观察装置 取景视场vitewngiea 取景器规定区域内所能观察到的被摄景物范围 8.3 取景视场率viewingfieldratio 在规定摄影距离时,照相机取景视场各边长与实际所拍摄画幅相应边长的百分比 8 取景器倍率findermagnifieationm 取景器人射视角的正切与出射视角的正切之比 27

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术语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术语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术语的编号:GB/T18725-2008。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术语共有64页,发布于2009-03-01
随机数的产生及其在产品质量抽样检验中的应用程序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随机数的产生及其在产品质量抽样检验中的应用程序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随机数的产生及其在产品质量抽样检验中的应用程序的编号:GB/T10111-2008。随机数的产生及其在产品质量抽样检验中的应用程序共有25页,发布于2009-01-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
标签
气象仪器 水文与水利仪器 海洋仪器 地球科学仪器 X射线、磁粉、荧光及其他探伤仪器 超声波与声放射探伤仪器 工艺试验机与包装试验机 力与变形测试仪器 机械振动、冲击设备与动平衡机 金属材料试验机 试验机与无损探伤仪器综合 真空检测仪表与装置 声学仪器与测震仪 实验室用玻璃、陶瓷、塑料器皿 实验室基础设备 实验室仪器与真空仪器综合 质谱仪、液谱仪、能谱仪及其联用装置 电化学、热化学、光学式分析仪器 色谱仪 物性分析仪器 物质成分分析仪器与环境监测仪器综合 缩微复印机械 照相机与照相器具 投影器、幻灯机 测试设备与检验片仪器 镜头 放映设备及其配件 制片设备 电影、照相、缩微、复印设备综合 光学设备 光学测试仪器 光学计量仪器 电子光学与其他物理光学仪器 放大镜与显微镜 望远镜、大地测量与航测仪器 光学仪器综合 电工参数检验及电源装置 综合测试系统 交直流电工仪器记录仪器 数字显示仪表 电能测量和负荷控制系统 电测模拟指示仪表 电工仪器、仪表综合 其他自动化装置 工业控制机与计算技术应用装置 自动控制与遥控装置 执行器 调节仪表 显示记录仪表 机械量仪表、自动称重装置与其他检测仪表 流量与物位仪表 温度与压力仪表 工业自动化与控制装置综合 卫生、安全、劳动保护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仪器、仪表用材料和元件 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