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8236-2011

染色体畸变估算生物剂量方法

Methodofchromosomeaberrationanalysisforbiologicaldoseassessment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染色体畸变估算生物剂量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染色体畸变估算生物剂量方法的编号:GB/T28236-2011。染色体畸变估算生物剂量方法共有15页,发布于2012-05-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C60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13.100
  • 实施日期2012-05-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5页
  • 文件大小591.04KB

染色体畸变估算生物剂量方法


国家标准 GB/T28236一2011 染色体畸变估算生物剂量方法 Methodofehromosomeaberrationanalysisfor biologicaldoseassesSent 2011-12-30发布 2012-05-01实施 卫生部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8236一2011 前 言 本标准代替GB/T12715一1991《染色体畸变分析估算生物剂量的方法》. 本标准与GB/T12715一199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补充了标准的范围“也适用于一次比较均匀的全身外照射复合烧伤的病例的生物剂量估算”, -将可较准确估算剂量的取血时间改成60d: 强调采用培养开始加秋水仙素法和用die(或“die+”)估算剂量; -增加了不均匀和局部照射的统计检验和生物剂量估算方法 原标准基本是引用1AEA第260号技术报告丛书(1986),本标准尽量采用我国的资料,如染色 体畸变图,生物剂量估算的举例,某些统计分析方法、取血有效时间和估算剂量的注意事项等 同时,也参考和引用了IAEA第405号技术报告丛书(2001)的有关内容 本标准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白玉书 本标准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12715一1991
GB/T28236一2011 染色体畸变估算生物剂量方法 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电离辐射诱发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剂量-效应曲线的建立和用其估算生 物剂量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一次比较均匀的全身外照射事故受照人员的剂量估算 本标准也适用于一次比较均匀的全身外照射复合烧伤的病例剂量估算 本标准不适用于分次照射、长期小剂量累积照射和内照射的生物剂量估算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生物剂量计biooegitel ld0simeter 用以估算受照剂量的生物体系,该生物体系受到照射后的反应与受照剂量之间存在着某种定量关 系,从而可用来推定受照剂量 2.2 剂量-效应曲线dose- -resposecurve 某种物质或生物体系受到照射后的反应与受照剂量之间存在着某种定量关系,可将二者拟合成适 当的数学模式,并制备出相应的刻度曲线,称之为剂量-效应曲线,可用其估算受照剂量 2.3 染色体chromosome 存在于细胞核内,当细胞分裂时,在碱性染料作用下着色较深 由脱氧核糖核酸 基因的载体 DNA)将蛋白质和少量核糖核酸(RNA)组成 染色体畸变chromosomeaberration 正常染色体在物理、化学或生物等因素作用下发生的结构和数目上的异常 2.5 染色体型畸变chromosome-typeaberration 照射时处于Go或G期的细胞,由于在DNA合成之前,染色体以一条单体行使其功能,这时诱发 的畸变,经s期复制后,形成涉及两条单体的染色体型畸变,主要包括无着丝粒断片、微小体、无着丝粒 环,着丝粒环,双或多着丝粒体,倒位,易位,插人和缺失等 2.6 染色单体型畸变chromatid-typeaberration 在s期受照的大多数细胞和G期受照的细胞,已进行DNA合成,即已形成两个独立的单体 所 以只诱发染色单体型畸变,主要包括染色单体断裂、染色单体互换、染色单体间隙和等染色单体间隙等 2.7 非稳定性染色体畸变unstablechromosomeaberratonm 非稳定性染色体畸变包括无着丝粒断片、微小体,无着丝粒环、双着丝粒体和着丝粒环 无着丝粒断片、微小体,无着丝粒环,由于无着丝粒,在纺锤体上不能定向,很快从分裂细胞中丢失 双着丝粒体和着丝粒环往往在分裂后期形成染色体桥或导致四倍体而常引起细胞死亡,将上述五种畸
GB/T28236一2011 变称为非稳定性畸变 2.8 稳定性染色体畸变stablechromosomeaberration 倒位、易位、插人和缺失等畸变,在细胞分裂时不存在任何力学上的障碍,细胞复制不受影响,可较 长时间在体内存在,称之为稳定性畸变 试剂配制、细胞培养和标本制备 3.1试剂配制 3.1.1培养液配制 3.1.1 取RPMI164010.4g(原包装),溶于800ml去离子水中 于上述培养液中加人抗生素,其终浓度为;青霉素100IU/ml,链霉素100IU/ml 用5%的NalHco溶液将培养液的p调到7.2,充分混匀后0.22m n过滤除菌 3.1.1.4 加人灭活的新生牛血清300ml使其浓度占培养液总量的20% 将上述培养液充分混匀后,分装到灭菌的培养瓶中,每瓶4mL,置人一20丫低温冰箱保存 备用 0.2"%肝素溶液 称取200mg肝素钠粉溶于10mL生理盐水中,5.12kh%灭菌15minmr 3.1.3秋水仙素溶液(分子式:ClHso.N,分子量;399) 称取秋水仙素100mg,溶于100ml生理盐水(1mg/mL)即为原液,分装成小瓶,低温保存 应用 时配制成2.5g/mL 3.1.4PHHA干粉 按使用说明配制 3.1.50.075mo/L,Kcl低渗液 称取5.60gKcl溶于1000mL去离子水中,放人37C恒温箱中备用 3.1.6Giems染液 Giemsa染料 0.5g 中性甘油(CP) 33.0ml 甲醇(AR 33.0mL 先将Giemsa染料放人乳钵中,加甘油后研磨片刻,移人小烧杯内,放置55C一60C水浴箱中2h 用玻璃棒搅拌,溶解后加人38ml甲醇即为原液,用前按Gicmsa;PEs=120稀释 3.2细胞培养和标本制备 3.2.1培养开始加秋水仙素法 3.2.1.1将冰冻保存的培养液取出,室温下融化 3.2.1.2用肝素溶液湿润灭菌注射器后,抽取静脉血,于每瓶组合培养液内加人0.4ml抗凝血,平行 接种2瓶,对过量受照者的样品接种不少于3瓶 根据有关信息,估计受照剂量较大(>5Gy)者,接种 不少于6瓶 .2.1.3加人PHA,加人量按使用说明确定 3.2.1.4加人秋水仙素,最终浓度为0.04g/mL 3.2.1.5混匀,标记姓名、日期,置人37C恒温箱培养 3.2.1.2~3.2.1.5的操作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3.2.1.6培养48h50h,取出培养瓶,去上清液 3.2.1.7加人0.075mol/儿KCl低渗液8ml,混匀,低渗10min 3.2.1.8加人固定液(甲醇:冰乙酸=3:1)1mL预固定
GB/T28236一2011 3.2.1.91000r/min离心10min,去上清,再加固定液8mL,混匀 3.2.1.10固定20min,再离心10min,去上清,重复固定一次 冰干法制片,每片滴3滴沉谊物,过火一燃即可 3.2.1.11 3.2.1.12干燥后Giemsa染色, 3.2.2荧光加姬姆萨(FPG)技术 3.2.2.1将冰冻保存的培养液取出,室温下融化 3 .2.2.2用肝素溶液湿润灭菌注射器后,抽取静脉血,于每瓶组合培养液内加人0.4ml抗凝血,平行 接种2瓶,对过量受照者接种不少于3瓶 对估计受照剂量较大(>5Gv)者,接种不少于6瓶 3.2.2.3加人PHA,加人量按使用说明确定 3.2.2.4加Brdu(5-澳脱氧尿喀唁核苷),最终浓度为15g/m 3.2.2.23.2.2.4的操作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3.2.2.5混匀,标记姓名、日期,置人37C恒温箱避光培养46h加秋水仙素,继续培养至48h50h 收获 制片后用荧光染料处理 将标本浸人浓度为2.5 3.2.2.6 /ml的Hoechst33258溶液避光, 'g 40min后用蒸馏水冲洗 2. .2.7晾干后往标本上滴加2×SsC溶液,标本所在玻璃板温度为50C一60C,用黑光灯或紫外线 3. 灯照射30min. 晾干后Giemsa染色 剂量-效应曲线的建立方法 4.1照射条件和培养方法 必须提供可靠的、明确的样品照射的物理剂量 受照标本应与照射源保持一定的距离以达到均 匀照射的目的 有条件的实验室应建立包括不同辐射类型(如X射线、y射线、中子),不同剂量率(低 LET辐射)的剂量-效应曲线 在0.1Gy5.0Gy剂量范围内,剂量率最好大于0.3Gy/min,小于 1.0Gy/min,至少要选择8个剂量点 选择2一3名成年健康人血样,在37士0.5C条件下进行离体照射,照后在上述温度下放置 2h,然后采用培养开始加秋水仙素法或FPG技术培养,得到可供分析的第- 次有丝分裂(M)细胞,如 果采用前种方法,其秋水仙素浓度对分裂中期细胞的有效阻断率必须达到99%以上 4.2计数分析技术 4. .2.1在分析M细胞时,只记录染色体型畸变中的非稳定型畸变 a)无着丝粒畸变(acentrics,ace)是一对无着丝粒的姐妹染色单体,包括无着丝粒断片、微小体和 无着丝粒环 无着丝粒断片(acentricfragments,f),又称末端缺失,是一对相互平行的染色单 体,有时易与等染色单体间隙相混淆,其判断标准是:如果两断端距离小于染色单体横径,视为 等染色单体间隙,否则为无着丝粒断片;微小体(n 又称中间缺失,为一对比无着丝 mlnuteSm, 粒断片小得多的染色单体,呈现一对染色质球状;无着丝粒环(acentricrings,ar)也称中间缺 失,是一对环形的无着丝粒染色单体 b 着丝粒环(centrierings,P)是一对具有着丝粒的环形染色单体,常伴有一对无着丝粒断片 双着丝粒体(di c,die)是指有两个着丝粒的染色体,常伴有一对无着丝粒断片 多着丝粒 icentric, 体是指具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着丝粒的染色体,如三着丝粒体(trieentrie,tri)伴有两对无着丝粒 断片,四着丝粒体(quadricentric,quadri)伴有三对无着丝粒断片 三着丝粒体计算成两个双 着丝粒体,四着丝粒体计算成三个双着丝粒体,即三着丝粒体以上的,应计算成n一1个双着丝 粒体 在上述畸变中,双着丝粒体是估算生物剂量的最佳指标,也可将其与着丝粒环合并(双十环,die十 r)估算剂量,无着丝粒畸变是估算剂量的辅助指标(dic和r图见附录A.
GB/T28236一2011 4.2.2进行显微镜下分析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辐射细胞遗传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受过专 门训练,能准确识别辐射诱发的各种染色体畸变 为避免主观因素造成的误差,应遵守以下原则 建立一个选择细胞的标准,并始终坚持这一标准 例如;选择染色体长度适中,分散良好、很少 重叠的中期分裂相,分析和记录46士1个染色体的中期细胞 b盲法阅片 e)发现畸变时,应征得第二者确认 d)采用图式法结合统一命名的数字、字母和符号记录畸变类型和显微镜坐标,以备审核或照相 -个完整的记录除了标明标本号、显微镜号、观察者、制样和观察日期以及分析细胞数外,必须 4.2.3 能反映出畸变在细胞中的分布以及交换和组合的染色体数 按公式)计算各剂量点应分析的细跑数 一×96.04 1 式中: 畸变细胞率; 应分析的细胞数 -可在计数分析到一定数量的细胞后求得 4.3剂量-效应曲线的拟合 4.3.1根据下列四种数学模式进行曲线拟合 线性模式 即 y=a十bD (D)=a十bD b 二次方程模式 即 f(D)=a十e;D y=a十cD 二次多项式模式 c f(D)=4;十b,D十e,D 即 y=a十6D十eD 幕函数模式 D f(D)=4十bD"当a=0时y=kD 式中 -以D为自变量的函数 每细胞的畸变数(畸变/细胞)或每百个细胞的畸变数,%; 吸收剂量,单位为戈瑞(Gy); 本底畸变率; 回归系数; 常数; 幕次 剂量-效应曲线回归方程式的拟合步骤 4.3.2 首先将所得数据在算术格纸上作散点图,然后根据不同图像决定采用何种方程式 在算术格纸上散点图呈直线趋势的可采用y=4十bD模式 a b在算术格纸上散点图呈曲线趋势的,而在双对数格纸上呈直线的,可采用y=kD"模式 在算术及双对数格纸上散点图都不能直线化.,而呈抛物线形式,可采用y=十D+D模式 d 当y=kD"中的n=2,或y=a十bD+cD中的bD=0时,可采用y=a+cD模式 经验证明,以dic或“dic十r”为指标,对低LE辐射,多适于拟合二次多项式(y=a十bD+CD')和 幕函数(y=kD') 而高LET辐射多适于直线方程式(y=a十bD).
GB/T28236一2011 染色体畸变分析估算剂量的原则 5.1dic或die十r)比较准确估算剂量的范围为0.1Gy一5.0Gy 5.2事故后应在尽早取血,最好在48h之内取血,最迟不要超过60d. 5.3培养条件、制片方法和染色体畸变的判断标准应与建立刻度曲线时相同 对估算剂量的个体,至 少应分析300~500个M细胞 5.4应选择和事故条件接近的刻度曲线进行剂量估算,在曲线剂量范围内应用,一般不外推 估算剂量时,除给出平均值以外,同时给出剂量范围的95%可信限 在计算95%的可信限时,可 5.5 以忽略回归方程式中由于不确定性的染色体畸变率的标准误,只计算观察细胞畸变率的标准误即可
GB/28236一2011 附 录A 规范性附录 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A.1用dic(或dic十r)估算比较均匀的X射线、7射线和中子的过量照射比较准确 本标准也适用于 过量外照射复合烧伤的病例 对不均匀和局部照射准确性较差,一般只能给出相当于全身均匀照射时 的吸收剂量 制备剂量-效应曲线时,对供血者的要求是;不患有急慢性疾病;非放射性工作者;半年内无射线 A.2 和化学毒物接触史;无过量受照史;近一个月内无病毒感染史;不吸烟 A.3培养开始加秋水仙素法是培养开始加秋水仙素,可得到大量可供分析的M细胞 实践证明,该 方法简单易行,目前已被国内多个实验室所采用 A.4只分析M细胞 主要用die估算剂量 在正常个体受照的淋巴细胞中,die的剂量反应几乎不 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在活体和离体照射时,对die的剂量反应无显著性差异,本底率又低(0.03%左 右),在体内存留时间较长,其形态特殊易于识别,所以dic是估算生物剂量的最好指标 r的产额仅仅 是dic的5%10%,不能单独使用,可与dic合并(dic十r)估算生物剂量 而ace可被多种化学诱变剂 诱发,本底率较高,在生物剂量估算中不被使用 染色体畸变dic和r见图A.1和图A.2. 中 公心 图A.14个双着丝粒体和4对无着丝粒断片 图A.21个着丝粒环和2对无着丝粒断片 A.5制备剂量-效应曲线时,分析细胞数计算公式是根据染色体畸变细胞率符合二项式分布,若已知 畸变细胞率和允许误差,就可以根据二项式分布95%可信限公式求出应计数的细胞数,生物学实验 般容许误差采用15%,这需要计数相当大的细胞数,目前多采用20%的容许误差,其公式为 (1 士1.96 (A.1 1.96 =p×20% -- A.2 则 1二X96.04 A.3 71
GB/T28236一2011 式中: 畸变细胞率; -为应分析的细胞数 可以从预实验中得到,也可以在分析过程中求出 为提高结果的可信限,应分析足够多的细胞 数,分析细胞数的多少取决了畸变率 在建立染色体畸变的剂量-效应曲线时,应尽可能满足统计学要 求,但由于染色体畸变的本底率相当低,如果对照正常)剂量点难以满足统计学要求时,至少应分析 10000个M细胞 如用于个体生物剂量估算,则须计数200500个中期分裂细胞的染色体畸变,分 析细胞越多,估计剂量的95%可信限范围越窄,越可靠 当大剂量急性照射时,畸变率高,需计数细胞 数少,分析100200细胞就可满足统计学要求,而在较小剂量照射时,往往需要计数大量的细胞数 A.6含有某种畸变的细胞数占所分析的细胞数的份额为畸变细胞率,常以百分率(%)表示 A.6.1染色体畸变细胞率,属于二项分布,以百分率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A.4 力=r/n×100% 式中: 畸变细胞率,%; 含畸变的细胞数 观察细胞数 其标准误按下列公式计算 p(I p A.5 s 式中: 标准误; 畸变细胞率; -观察细胞数 总体率的可信限公式如下 总体率95%的可信限为力士1.96s (A.6 总体率99%的可信限为力士2.58s (A.7 A.6.2染色体畸变率,包括dic,r,ace和总畸变,属于泊松分布,以每细胞或每100个细胞有多少畸变 表示,计算公式为 p1=r/n 或 ,一r/n×100% (A.8 式中: 每细胞的畸变数,%; 1 -每100个细胞畸变数,%; p2 -畸变数 分析细胞数 其标准误计算公式为: G A.9 S 7n 式中: 标准误; Sy 畸变数 分析细胞数 n
GB/T28236一2011 总体率可信限公式如下 总体率95%的可信限为 力士1.96s A.10 总体率99%的可信限为 力士2.58s A.11 畸变细胞率以百分率表示,即每百个被观察细胞中所见的畸变细胞数 而“dic十r”率所用的百分 率,不代表真正的率,而是观察100个细胞所见的畸变数目,有的细胞可含1个以上的畸变,有时可超过 100%,ace和总畸变率也是如此 也可用每个细胞含有的畸变数表示 A.7可以通过解方程式的方法计算回归系数 目前,已有各种拟合剂量-效应曲线的统计软件,只要 输人变量.r(即D,剂量),变量y(染色体畸变率)和要拟合的数学模式,即可得出具体的回归系数即回 归方程式)并给出检验回归系数显著性的r值以及检验拟合度的相关指数R A.8应用举例;某人受"Co丫射线一次全身照射,照后48h取血,采用FPG技术培养淋巴细胞,分析 300个M细胞,“dic十r”共258个,估算其生物剂量 =X/n A.12 258 =0.86 300 58 -0.0535 300 “dic十!/细胞的95%可信限为p士1.96: 0.86十1.96×0.0535=0.9649 0.86一1.96×0.0535=0.7551 选择本实验室所建立的"Coy射线照射离体人外周血建立的染色体畸变(die十r)的剂量-效应 曲线: y=7.3512×10-了十3.4037×10-2D十8.0398×10-2D,该公式的剂量范围为0.25Gy 5.0Gy,剂量率为1.0Gy/min,y为每细胞“die十”数,D为剂量(Gy). 按下列公式求解 -土AC A.13) D 2c 将0.86.,0.7551和0.9649分别代人y项(y=),求D D.D,D分别代表平均、下限、上限剂量(Gy) 0.86=7.3512×10了十3.4037×102D十8.0398×102D 0.8526=0.034037D十0.080398D -0.034087土.034O7王40.O8O398XO.8526 D =3.05Gy 2×0.080398 0.7551=0.0073512十0.034037D十0.080398D. 0.7477=0.034037D十0.080398D -0.034087土.03407王4又0.O8O398又O.7 D. =2.84(Gy HOC 0.9649=0.0073512+0.034037D+0.080398D 0.9575=0.034037D十0.080398D -0.034037土.3AO3XO.O3又0.西 =3.24Gy D= 2O.O839 结果平均剂量3.05Gy,95%可信限下限为2.84Gy,上限为3.24Gy
GB/T28236一2011 估算的剂量为3.05(2.843.24)Gy 有的实验室将建立的剂量-效应曲线制成软件,直接用染色体畸变率求剂量,只要输人分析细胞数 和染色体畸变率,立即可以得到平均剂量和95%可信限剂量 A.9记录表格如下所示 人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剂量估算原始记录 共 页,第 页 页(附图 页,表 样品名称:人外周血 检测项目:人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 样品编号 检测依据: 玻片号 检测方法:采用培养开始加秋水碱法,37C培 显微镜号 送样单位 养48h,常规制片,Giemsa染色,显微镜下分 析染色体的非稳定性畸变,用"ic十"估算受 照剂量 送样日期 分析细胞数 计算公式为 dic十r率: 总畸变率 dic tr 检测人 校核人 -m 检测日期 oo ar
GB/28236?2011 ???????(? ?: ?: ?,? У: 0
GB/T28236一2011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延时性外照射、不均匀照射和局部照射时的剂量估算 B.1延时性外照射的生物剂量估算 延时照射(protractedexposure)是指在长时期内受到的低剂量率连续或间断性照射 例如比较均匀的剂量率、总剂量为几戈(Gy)的X或Y射线较长时间照射时,剂量平方项的系数下 降,此时可引进一个依赖于时间的函数[G、]进行定量修正,其公式可写成: y=a十D十cGD B.1 式中: -每细胞的畸变数畸变/细胞)或每百个细胞的畸变数,% -吸收剂量,单位为戈(Gy); 本底畸变率; 回归系数 b、G G =马(c一1十 B.2 此处,r=t/,为照射延续时间,为染色体断裂平均重接时间(采用2h). B.2不均匀和局部照射的生物剂量估算 人体受到全身照射后由于体内各部位吸收剂量的分布不可能是完全均匀的,故有比较均匀和不均 匀照射之分,二者界限不甚明确,只是相对而言 不均匀程度是以全身不同部位受照最大是最小剂量的 相对倍数(不均匀系数)表示,对不均匀系数小于3者,称为比较均匀照射,而不均匀系数大于3者,称为 不均匀照射 B.2.1不均匀和局部照射时的统计检验 在低LET辐射均匀照射时,die(或"die十”)在细胞间呈泊松分布 在局部或不均匀照射时则偏 离泊松分布 用泊松分布u检验,可以判断是否均匀照射 公式如下 1)o" 7 B.3 2(n一1)(1 B.4 式中 方差 观察细胞 习r,为观察到的dic总数,其中. 为每细胞含dic的个数,o为观察相应的细胞数,为均值 r /n) 当均匀照射时dic符合泊松分布,u值<|1.96l,方差与均值之比(/)接近1.00,而不均匀或局 部照射时,dic不符合泊松分布,u值>l|1.96,"/不接近于1.00,a"/y<1.00为欠离散分布,a"/y> 1.00,为过离散分布 举例说明 例如某人受Co丫射线急性照射,照后38天检查染色体,共分析300个细胞,“die+”总数为 ll
GB/28236一2011 134个,估算受照剂量为2.30(2.07一2.50)Gy,检查是否为均匀照射 本例n=300,习r,=134,y=134/300=0.4467 “die十r”分布: “die十r”/细胞 细胞数 200 73 21 习ra 134? o'×200十1'×73十2'×21十3'×5十4'×1 300 300一1 158.1467 =0.5289 299 0.5289 =1.1840 0.4467 儿 d n 299×1.1840一299 2.2582 2(n一l)(1 ×299(1一 134 4>1.96,o/y>1.00,不服从泊松分布,为过离散分布,故此人受到的是不均匀照射 B.2.2局部照射或不均匀照射时的受照份额和剂量估算;在局部或高度不均匀照射时,用染色体畸变 分析只能给出全身等效剂量,这种剂量表达方式很不确切 为此,1IAEA(1986)介绍用不纯泊松分布方 法及品质值(Qdr)方法估计局部(或不均匀)照射时的受照份额及其相应剂量 B.2.2.1不纯泊松分布法 在局部照射条件下,dic(或“dic十r”)在细胞间的分布是受照部分的泊松分布与未受照射部分分布 的叠加,由于未照射部分含有的畸变可以忽略,该分布与正常泊松分布相比,正常细胞所占份额相对增 加,分布过于离散,利用该特性,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数学方法估计受照细胞的份额 B.5) n一no (B.6 y=工、/一 示 式中: 受照份额; 观察细胞数; 不含有dic的细胞数; 11o dic总数; 受照淋巴细胞的平均畸变率 根据公式(B.5)求出y,将其代人剂量效应曲线求出受照剂量 考虑到细胞的间期死亡和有丝分裂 延迟效应,值尚须修正才能求出受照的实际份额 B.7 1一f十 声= R 1一f十 e瑞 12
GB/T28236一2011 式中: 实际受照份额 达到中期分裂相的细胞与受照细胞总数之比值 剂量; D 在一次击中造成细胞死亡的情况下,使活存细胞由100%减少到37%所需要的剂量 此时D,=Dr,而对多靶子细胞D;=D,+D.,D或D可根据实验得出 下面引用IAEA所举病 例 某人受到6.7CiIr非均匀照射,伴有局部烧伤,计数1000个中期分裂相,有99个含非稳定畸变 的细胞,dic86个,r2个和60个多余无着丝粒畸变,双着丝粒体分布为: Die/细胞 932 56 细胞数 剂量-效应曲线为: =1.57×10-D十5.0×10-6D" y双 =2.30×10-D十3.9×10-D? "毛 用最大似然估计dic产额 86 =0,489 ,y T000一932” 将其代人方程,D=297cGy 86 =0.176 1000又0.489 --297/270 -DD D 二270cGy./=" =el.l=0.33 ==e 0.176 0.33 0.393 0.176 -+" 一0.176十 0.33 此人身体受照份额约40%,平均剂量约300cGy. B.2.2.2Qdr法 该方法考虑“dic+r”在非稳定性畸变的M细胞中的出现频率,以此作为品质值,用符号Qdr表 示 假设总的非稳定性畸变在受照细胞间呈泊松分布,“die十”率为y,总畸变率为y,总畸变细胞数 为n ,总的“die十r”数为r B.8 Qir一 一 -exp(一y 仍举上例,r=86,n,=99 y=1.57×10D十5.0×10"D" y!=2.30×10D十3.9×10"D 各项分别代人上式 l.57×l0'D 86 D土5.Ox10"D Qlr= 弱=-一文I0D-8.9文I0D 用迭代法求解,D=319cGy,与不纯泊松分布法求得D为297cGy相一致 上述两种方法都以分布的特征假设为前提,Qdr法以总畸变分布服从泊松分布为前提,一般情况 这个假设不能得到满足,因而应用此法会带来系统误差 这两种方法都只适用于低LET辐射的急性照 射条件下的局部照射剂量估计,还必须具有含两个或两个以上“die十r”的细胞时方可应用这两种方法 总之,局部照射剂量估算,较为多见,受到学者们的广泛重视,也取得一定进展,但尚需不断完善 13

染色体畸变估算生物剂量方法GB/T28236-2011

一、引言

随着放射性物质的广泛应用和核能的发展,人们对于辐射诱发的生物效应越来越关注。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准确地评估生物体内受到的辐射剂量是十分重要的。目前,用于测量辐射剂量的方法包括物理剂量学、生化剂量学和生物剂量学等。其中,生物剂量学是通过评估辐射诱导的生物效应来估算生物剂量的一种方法。

染色体畸变是一种较为明显的辐射诱导生物效应,因此被广泛用于生物剂量学研究中。本文主要介绍染色体畸变估算生物剂量方法GB/T28236-2011的相关内容。

二、染色体畸变的概念

染色体畸变是指由辐射所引起的细胞遗传物质的变异、缺失或增加等现象。这些畸变在染色体水平上反映了细胞受到的辐射剂量。一般来说,染色体畸变与辐射剂量呈正比关系。

三、GB/T28236-2011标准介绍

GB/T28236-2011是我国生物剂量学领域的标准之一,其中包括对染色体畸变估算生物剂量的方法。该标准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定:

  • 样本的收集和处理
  • 染色体畸变指数的计算
  • 估算生物剂量方法的应用

通过GB/T28236-2011标准中规定的方法,可以在实验室内对暴露于辐射源的生物样本进行染色体畸变检测,并据此估算出生物体内受到的辐射剂量。

四、染色体畸变估算生物剂量方法的优点

与其他生物剂量学方法相比,染色体畸变估算生物剂量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 检测灵敏度高:染色体畸变可以在辐射剂量较小的情况下就被检测到。
  • 测试可重复性好:染色体畸变指数是一种可靠的评价指标,因此测试结果的可重复性较好。
  • 适用性广泛:染色体畸变估算生物剂量方法不仅适用于动物实验,也适用于人群流行病学调查。

五、结论

GB/T28236-2011中规定的染色体畸变估算生物剂量方法是一种可靠、有效的生物剂量学方法,可以用于评估生物体内受到的辐射剂量。该方法具有检测灵敏度高、测试可重复性好和适用性广泛等优点,因此在生物剂量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染色体畸变估算生物剂量方法GB/T28236-2011的相关内容,进而为研究辐射诱发的生物效应提供参考和借鉴。

竞技体操赛台安装验收规范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竞技体操赛台安装验收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竞技体操赛台安装验收规范的编号:GB/T28237-2011。竞技体操赛台安装验收规范共有5页,发布于2012-05-01
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的编号:GB/T28220-2011。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共有12页,发布于2012-05-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