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1798-2015

油菜黑胫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DetectionandidentificationofPlenodomusbiglobosus(Shoemaker&H.Brun)Gruyter,Aveskamp&Verkley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油菜黑胫病菌检疫鉴定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油菜黑胫病菌检疫鉴定方法的编号:GB/T31798-2015。油菜黑胫病菌检疫鉴定方法共有11页,发布于2015-11-27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B16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65.020.01
  • 实施日期2015-11-27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1页
  • 文件大小1,019.49KB

油菜黑胫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国家标准 GB/T31798一2015 油菜黑胫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DeteetionandidentifieationofPlenodomusbiglobosts (Sh0emaker&H.BrunGruyter,Aveskamp&Verkley 2015-07-03发布 2015-11-27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1798一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北出人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华人民共 和国上海出人境检验检疫局、江苏出人境检验检疫局、华中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晖、王振华,曾宪东,易建平、李彬、李国庆,吴品珊、蔡翔
GB/T31798一2015 油菜黑胫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菜黑胫病菌(Plenodomusbiglobous)的检疫鉴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油菜种子、植株及其产品中油菜黑胫病菌的检疫和鉴定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仪器设备和主要试剂 3.1仪器设备 生物显微镜、体视显微镜、高速冷冻离心机、纯水仪、超净工作台,灭菌锅、制冰机、PCR仪、凝胶成 像系统、电泳仪,培养箱,超低温冰箱、常规冰箱、涡旋振荡器 3.2主要试剂 除另有规定外,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或生化试剂,试验用水符合GB/T6682 3.2.11%次氯酸钠 3.2.2DNA提取试剂:DNA提取试剂盒,异丙醇,无水乙醇 尿素提取液(7mol/LUrea、,50mmol/L Tris-HClpH8.0,62.5mmol/儿LNaCI,1%SDS),蛋白酶K(20mg/mL),苯酚;三氯甲烧:异戊醇 (25;24:1)溶液,3mol/LNaAc(pH5.2 3.2.3PCR试剂:10×PCR缓冲液(含25mmol/LMgSO),Taq酶,dNTPs 3.2.4凝胶电泳试剂;琼脂糖,TAE,Loading缓冲液,EB 3.2.520%V8培养基:V8蔬菜汁(CampbellSoup公司200mL.,CaCO.0.75g,琼脂粉13.0g,蒸溜 水定容至1000mL,调整pH至5.8,121C高压灭菌20min. 3.2.6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马铃薯浸粉5.0g,葡萄糖20.0g,氯霉素0.lg,琼脂13.0g,蒸 憎水定容至1000mL,调整pH至5.6,121高压灭菌20min. 病菌的鉴定 4.1症状检查 4.1.1种子症状检查 取样品量1%5%若样品少可适量增大比例)的种子,在解剖镜下挑选皱缩、干瘪、变色、残缺的 种子或有霉变的籽粒或病残体,每份种子样品挑选不少于500粒,用做病原菌的分离 另取1kg种子,
GB/T31798一2015 mm和1.5mtm 用孔径2.5 的网筛过筛,取筛上物、筛下物和种子各1g一2g用于DNA提取 4.1.2植株症状检查 取病变的植株的茎根部和叶部进行检查 主要检查茎根部和叶部 选取叶片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 形.稍凹陷.中部灰白色病斑.部分斑内散生许多小黑点症状的病变部位 植茎则选取不规则形渎褐色 斑,或灰白色病斑、稍凹陷、上生黑色小点,或茎基及根系溃疡、枯萎症状的病变部位(参见附录A 4.2分离培养 种子病原菌的分离培养 4.2. 将挑选的疑带菌种子置于灭菌燕馏水中室温浸泡处理1d,转人一20C下冷冻处理1d1%次氯 酸钠消毒5min~7nmin,无菌水洗涤3次后,用滤纸吸干种子,按25粒/皿置于V8培养基或PDA培养 基上,在20C一25C,12h黑暗12h光照(12h光暗交替)条件下培养,第3天开始观察 4.2.2植株病原菌的分离培养 用解剖刀取植株病健交界处的组织,剪成约0.4cm×0.4cm小段,用1%的次氯酸钠溶液消毒 5min ,无菌水洗涤3次,灭菌滤纸吸干水分后置于V8脂培养基或PDA培养基上,同6.2.1培养观察 4.3 鉴定特征 该病菌在培养基上可良好生长,气生菌丝发达,产跑量大 后期(45小)可见到明显的抱子座和粉红 色的他子说出 气生菌丝呈自色或做黄,后期菌丝上会分溜出饿黄棕色的油状液滴 分生抱子呈长杆 形或梭形,长度在25pm一3.0pm之间,宽度在08wm一1lpm之间 在袍子的两端各有一个透明的 小液滴 PDA培养基会随着菌丝的生长呈黑色或黄色 该病菌在PDA上产生黄褐色色素 4.4CR检测 4.4.1样品DNA提取 取筛上物、筛下物和种子,或植株可疑病变组织各1g~2g,液氮研磨后各取样0.lg0.2g,采用 商业化试剂盒或尿素法提取DNA(参见附录B). 4.4.2CR检测方法 PCR检测方法参见附录C,重复3次 用油菜黑胫病菌(Plen igobwsus)参照菌株DNA作阳性 对照,用灭菌蒸僧水作空白对照 结果判定 病菌的分离培养形态特征符合4.3中描述,可报告检出油菜黑胫病菌 PCR检测作为筛选和辅助 方法 样品保存与结果记录 样品保存与处理 样品经登记和经手人签字后妥善保存 对检出油菜黑胫病菌的样品应保存于4C冰箱中,以备复 核 该类样品保存期满后应经高压灭菌后方可处理
GB/T31798一2015 6.2 菌株保存与处理 从检测样品中分离并鉴定为油菜黑胫病菌的菌株,应妥善保存 将菌株接种于V8培养基或PDA 培养基斜面上,20C25培养5d,然后4冰箱保存,或将菌丝块转人20%灭菌甘油并混匀 -80C长期保存 对不需要长期保存的菌株应及时高压灭菌处理 6.3结果记录与资料保存 完整的试验记录包括:样品的来源、种类、时间,实验的时间、地点、方法和结果等,并应有试验人员 和审核人员签字 PCR凝胶电泳检测应有电泳结果照片
GB/I31798一2015 附 录A 资料性附录 油菜黑胫病菌相关信息 A.1背景资料 A.1.1油菜黑胫病菌基本信息 中文名;油菜黑胫病菌 学名.Plendowwbiglowus(shoemaker&.H.Brun)Gruyter,.Aveskamp&.Verkley 异名:leptosphaeriabiglobosaShoemaker&.H.Brun 分类地位;真菌界(Fungi),子囊菌门Ascomycota),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格抱腔菌目 Ple leosporales),小球腔菌科(Leptosphaeriaceae) 根据对油菜的侵染能力不同,分为强致病性菌株和 弱致病性菌株,2001年前均命名为Leptosphaeriamacalans 2001年,Shoemaker和Brun根据传统的 Shoemaker& Brun 2012年 分类学原则将对油菜弱致病性的菌株定为Leposphaeriaiglobosa Gryter等根据分子和系统发育特征将该菌重新分类命名为PlenodomusbigloosusShoemaker&.H. 35 Brun Gruyter,Aveskamp&.verkley. 传播途径:感病的植株,病残体以及受侵染的种子等植物性材料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A.1.2方法原理 根据油菜黑胫病菌在寄主上的为害症状,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菌丝、分生袍子和分生抱子器形态, 以及PCR特异扩增片段大小等特征进行结果判定 A.1.3寄主范围 该病菌的寄主广泛,主要有如油菜、甘蓝,花椰菜等芸肯属bra ,萝卜属Raphan ,独行菜属 assic, 17s, "屈曲花属Mhr,醉来并属Comn,紫罗兰属MMain,糖井属 Lepidlium,香雪球属Lobularia eroa,葱芥属Aliaria等植物 团朝莽属B Erysimun,
GB/T31798?2015 A.2в???,?? 0um ? -????; ??; ??; -??????? -PDA????; ? ?:?? ?A.1в???,??
GB/I31798一2015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油菜黑胫病菌DNA的提取方法 B.1试剂盒提取DA的方法 B.1.1将植物样品用液氮碾碎 B.1.2按照试剂盒提供的操作步骤处理 B.2尿素法提取菌丝DNA的方法 B.2.1取500Al 尿素提取液(7nmol/L.Urea、50mmol/LTris-HClpH8.0,62.5mmol/LNaCI、1% SDs)与10L20mg/mL蛋白酶K至EP管中,挑取200mg菌丝至EP管,混匀 B.2.2置55C温育30nmin,每隔10min振荡混匀1次,12000r/min离心5min,将上清液移人另一 EP管中,加人等体积的苯盼;三氯甲烧;异戊醉(25;24;1)溶液,颠倒混匀,13000r/min离心 10 mina B.2.3取上清液到另一EP管中,加人等体积的异丙醇和1/10体积的3mol/L NaAc(pH5.2). -20C放置20min,13000r/min离心10min B.2.4弃上清液,倒置晾干,用70%乙醉洗涤,室温倒置于吸水纸上晾干,溶于20lTE溶液中,加人 RNaseA1g/L)1L,13000r/min离心10min,弃上清液,37水浴30 -20C保存备用 min,"
GB/T31798一2015 附 录c 资料性附录 定性CR方法 C.1CR扩增 C.1.1定性CR选择一 油菜黑胫病菌P.biglobou特异性引物一;5'-GCAAAATGTGCTGcGCTCCAGG3'/5'" ATCAGGGGATTGGTGTCAGCAGTTGA-3',预期扩增产物约为444bp. 油菜黑胫病菌定性PCR检测反应体系见表C.1 PCR反应程序为95C2min;95C15s,70C30s,72C1min,30个循环,72C10min C.1.2定性CR选择二 油菜黑胫病菌P.biglohwsus特异性引物二;5'-CATTACCCTTCTATCAGAG3'/5'-GCTGCGT! CTTCATCGATGC-3',预期扩增产物为234bp. 油菜黑胫病菌定性PCR检测反应体系见表C.1 PCR反应程序为935 min;93C40s,4050s,72C60s,40个循环;72C10min. 表C.1检测油菜黑胫病菌定性CR反应体系 试剂名称 加样量/aL 浓度 2.5 R缓冲液(含25mmoMgsO 10X dNTPs 各2.5mmol/L 0.5 正义引物 204mol/L 1.0 反义引物 20Amol/1 1.0 TagDNA聚合酶 5U/l 0.5 DNA模板 50ng/Al .0 补至25山 ddH.O C.2PCR扩增产物检测 扩增产物用1.5%琼脂糖凝胶在1×TAE缓冲液中电泳,EB染色后用凝胶成像系统分析 c.3结果判定 PCR扩增产物检测,阳性对照出现一条444bp(定性PCR选择一)或234bp(定性PCR选择二)的 DNA片段,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没有该核酸条带,待检样品如出现444bp(定性PCR选择一)或234p 定性PCR选择二)的DNA片段为检测结果阳性,如未出现444bp(定性PCR选择一)或234bp(定性 PCR选择二)的DNA片段为检测结果阴性
GB/I31798一2015 附 录D 资料性附录 近似种鉴定特征比较 D.1油菜黑胫病菌的鉴定特征 该病菌在培养基上可良好生长,气生菌丝发达,产抱量大 后期(15d)可见到明显的弛子座和粉红 色的袍子溢出 气生菌丝呈白色或微黄,后期菌丝上会分泌出淡黄棕色的油状液滴 分生袍子呈长杆 形或梭形,袍子大小(2.5m一3.04m)×(0.84m~1.1um) 在袍子的两端各有一个透明的小液滴 PDA培养基会随着菌丝的生长呈黄褐色或黄色 该病菌在PDA上产生黄色或黄褐色色素 D.2油菜茎基溃疡病菌的鉴定特征 该病菌在培养基上菌落边缘不整齐、有结节状颗粒点,气生菌丝白色、多而致密,分枝较多,有分隔 挑取见到的菌丝结制片,置于体视显微镜下观察 分生抱子器直径150m225Am,球形至扁球形 褐色至深黑褐色,散生、埋生或半埋生于菌丝中,有空口1个2个,部分分生抱子器从孔口处溢出浅粉 红色胶质状黏液 分生抱子无色透明,椭圆形至纺锤形,两端常见各1个油球,抱子大小(3.3m 6.14m)×1.4 2.4 4Am) 该病菌在PDA上不产生黄色或黄褐色色素 4m D.3近似种鉴定特征的比较 近似种鉴定特征比较见表D.1 表D.1油菜黑胫病菌与油菜茎基溃疡病菌鉴定特征的比较 油菜黑胫病菌 油菜茎基溃疡病菌 项目 Plenodomusiglobosus Pleodlomwslingam leptosphaeriabiglobosa Leptoshaeriamaculans 菌落规则、产生绒毛状白色菌丝,菌丝生长速度 菌落白色平坦,边缘不整齐,菌丝生长速度较慢 较快、气生菌丝发达,分枝较少,培养后期菌丝上 培养特征 气生菌丝白色、短小而致密,分枝较多,分生袍子 分泌出渎黄棕色的油状液滴,子囊抱子萌发速度 器较少,子囊袍子萌发速度慢、萌发芽管短 快,萌发芽管长、产袍量大 袍子大小 2.5Mm一3.0Mm)×(0.8m~1.1Mm) 3.3m一6.14m)×(1.4Am一2.4Am) 色素特征 PDA产生黄色或黄褐色色素 PDA不产生黄色或黄褐色色素
GB/T31798一2015 参 考 文 献 [1]刘泽.农作物病害研究之油菜黑胫病病害.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 ofLe" shoemakerRA,BrunH.TheteleomorphoftheweaklyaggressivesegregateG -eplospha eriamaculas.CanadianJournalofBotany,2001(79):412-419. bhaeriamaculanswith XueB.GoodwinPH.AnmissLPathotrypeidentificationofLepos)" PCRandoligonuclrotideprimers ribosomalinternaltranscribedspacersseguences,Physiological andMolecularPlantPatholo ,1992(41):179-188. logy, [4们]MahukhGSs,HallR,GoodwinPH.DistributionofLeptosphaeriamaculansintwofieldsin southernOntarioasdeterminedbythepolymerasechainreaction,EuropeanJournalofPlant Pathology y,1996(102):569-576 IiuSY,liuZ,FittBDI,etal.ResistancetoLeptoshaeriamaculansphomastemcan- ker)inBrassicnapusoilseedrape)inducedbyL.iglobosuandchemicaldefenceaetivatorsinfield andcontrolledenvironments.PlantPathology,200655):401-412. [6]GruyterJ.de,WwoudenbergJ.H.C,AveskampM.M.etal.RedispositionofPhoma-likeana" morphsinPleosporales.StudiesinMycology,2012(75):1-36.

油菜黑胫病菌检疫鉴定方法GB/T31798-2015详解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也是蔬菜和饲料的优良来源。然而,油菜种植中常常会出现黑胫病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油菜的产量和品质,还可能给其他作物带来传染风险。为了保障油菜种植的健康和安全,GB/T31798-2015《油菜黑胫病菌检疫鉴定方法》标准应运而生。

该标准针对油菜中的黑胫病菌进行了检测和鉴定规范,旨在确保油菜的生产和质量。标准要求对油菜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和分子鉴定等步骤,最终确定是否存在黑胫病菌。

该标准的执行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样品的采集和处理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以避免误差和污染。
  • 实验室必须具备相应的设备和技术条件,能够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检测结果需要结合样品的来源、生长环境和病情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以避免误判和漏判。

总之,GB/T31798-2015标准对于保护油菜生产和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各相关单位和从业人员能够认真贯彻执行该标准,并加强对油菜黑胫病的防控和管理。

和油菜黑胫病菌检疫鉴定方法类似的标准

油菜籽

薇甘菊检疫鉴定方法

榆蛎蚧检疫鉴定方法

啤酒花潜隐类病毒检疫鉴定方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啤酒花潜隐类病毒检疫鉴定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啤酒花潜隐类病毒检疫鉴定方法的编号:GB/T31797-2015。啤酒花潜隐类病毒检疫鉴定方法共有13页,发布于2015-11-27
银毛龙葵检疫鉴定方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银毛龙葵检疫鉴定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银毛龙葵检疫鉴定方法的编号:GB/T31799-2015。银毛龙葵检疫鉴定方法共有17页,发布于2015-11-27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