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8077-2011

双棘长蠹检疫鉴定方法

DetectionandidentificationofSinoxylonanaleLesne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双棘长蠹检疫鉴定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双棘长蠹检疫鉴定方法的编号:GB/T28077-2011。双棘长蠹检疫鉴定方法共有9页,发布于2012-06-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B16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65.020.01
  • 实施日期2012-06-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9页
  • 文件大小340.18KB

双棘长蠹检疫鉴定方法


国家标准 GB/T28077一2011 双棘长蠢检疫鉴定方法 Detectionamdidentifieatonosinoxylonanale LeSne 2011-12-30发布 2012-06-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监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花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8077一2011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1)提出并归口 本标淮起草单位;讪头出人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剑光、陈和仁、陈捷先、胡学难,郭奕亮、刘晓莹、杨红霞、许建楷
GB/T28077一2011 双棘长矗检疫鉴定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双棘长蠹的检疫和鉴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双棘长蠢的检疫鉴定 双棘长蠢基本信息 中名双棘长巅 中文别名鱼藤根长、黄檀双棘长 analeLesne,1897 学名siwrywni 属鞘翅目coleoptera、长蠢科Bostricehidae,大长蠢亚科Bostricehimae,长蠢族Bostriehini.,双棘长蠢 属siwryon. 主要靠货物,包装材料和运输工具传播 双棘长蠢的其他信息参见附录A 方法原理 用解剖镜、显微镜对检查、饲养中收集到的成虫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依据形态学特征进行鉴定 试剂 福尔马林溶液;1份福尔马林(含甲醛40%)加17份19份蒸水摇匀而成 用于一般性标本的 保存 4.2酒精溶液;在75%的酒精中加人0.5%1%的甘油而成 用于短期标本的保存 4.310%氢氧化钾或10%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10g加90mL燕水摇匀而成 用于 雄虫外生殖器解剖处理 仪器及用具 5.1解剖镜、显微镜,放大镜 5.2解剖针,昆虫针,培养皿、吸管、小毛笔、毒瓶 55 3 养虫箱,恒温箱、木材水分检测仪 5.4标本盒 现场检测 抽查 6.1.1抽查在现场进行 6.1.2现场用随机方法进行抽查
GB/r28077一2011 抽查数量 6.2.1原木 船运原木按该批货物总根数的0.5%~5%进行抽样检查 集装箱运原木,开箱比例每批不低于总 箱量的30%,其检查根数不低于总根数的10% 6.2.2锯材 锯材按该批货物的总件数进行抽查;l00件以下(含100件),抽检10件,10件以下全部检查 101件500件,自101件起,每递增100件,增加抽检1件;501件一2000件,自501件起,每递增 200件,增加抽检1件;2001件以上,自2001件起,每递增400件,增加抽检1件;裸装的锯材按总数量 的0.5%~5%进行抽样检查;集装箱运输的开箱检查数不低于总箱量的30% 6.2.3木质包装 按有关规定进行抽查 取样 现场取样结合抽查进行 6.3.1 6.3.2发现为害状应截取木材样品以待进一步观察,发现有活的害虫为害迹象时送实验室培养 6.3.3收集成虫并将发现的幼虫送实验室培养 6.4检疫检查方法 肉眼检查 对原木,锯材、木家具、竹木藤制品、木质包装材料、集装箱等采用肉眼检查,收集成虫并将发现的幼 虫送实验室培养 6.4.2饲养检查 按5.3取回的木材样品放人养虫箱,保持木材含水率35%45%,在温度25C32C的恒温箱中 培养 标本的制作准备 通过检查、饲养收集的成虫、幼虫和蛹,根据需要分别保存于标本盒及相关溶液中,根据实验室鉴定 的需要选用相关的标本 实验室鉴定 8.1双棘长蠢属成虫主要形态特征 8.1.1体长3.0mm9.0mm,圆筒形;头部从背面不能见,额前角有小齿状突起 8. 1. .2 上颗强壮,短而阔、端部截切形 8. 1. 触角10节,端部3节向内急伸成叶片状 3 8 前胸背板前半部密布小齿状突起,后半部无侧隆线,前缘具明显钩突 8.1.5鞘翅短而阔,末端急剧向下倾斜成粗糙斜面,周缘具微弱的小齿状突起或脊状突起,斜面中部在
GB/T28077一2011 翅缝两侧处具一对棘状突起 8.1.6各足胫节末端具距,距发达 双棘长蠢成虫形态特征 5.5 8.2.1体长4.0mm mm. 8.2.2头额有一明显隆起横脊,脊上具4粒一6粒瘤突 8.2.3触角10节,端部3节向内急伸成叶片状;触角末节近端部较大,基部明显较小,呈棒状见 图1 图1双棘长蠹成虫触角 8.2.4前胸背板发达、帽状,两侧缘具4个~5个锯齿,前3个粗壮,后1个2个细小 8.2.5鞘翅前半部暗褐色,后半部黑褐色;鞘翅两侧都具有亚缘隆线并在鞘翅斜面向上弯曲成斜面的 亚侧隆线;鞘翅斜面无边缘瘤突,斜面翅缝的下半部呈锯齿状,斜面中部在翅缝两侧具一对棘状突起,棘 状突较小,端尖、端部向后(见图2、图3) 图2双棘长蠢成虫背面观 图3双棘长蠹鞘翅后部和鞘翅斜面端部 8.2.6腹突窄,两侧近平行
GB/r28077一2011 结果判定 符合双棘长矗成虫形态特征,可鉴定为双棘长蠢 双棘长矗属其他常见种的鉴定参见附录B和附 录C 10 标本保存 检查和饲养中收集到的害虫制成标本妥善保存,干燥标本保存于干燥环境中,针插标本保存于标本 盒,短期保存的标本可保存于酒精溶液中,未能及时处理的标本作为一般性标本保存于福尔马林溶 液中
GB/T28077一2011 附 录A 资料性附录 双棘长矗其他信息 A.1分布 分布于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缅旬、印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方地区 (广东、广西、福建、四川、湖南、云南、海南和台湾) A.2生物学与危害 该虫是国内分布未广的林木害虫,其食性复杂,钻蛙力强,对林业生产,木家具和竹木藤制品等有极 大的危害,为害状呈现直径2.5mm、深约5mm的圆孔,并顺年轮方向形成15em20 cm母坑道和极 密的纵向子坑道,使受害木材,木家具等严重损毁
GB/r28077一2011 B 附 录 资料性附录 双棘长矗属常见种类检索表 鞘翅两侧亚缘隆线自翅端向前延伸,并在鞘翅斜面处向上弯曲成斜面亚侧隆线 鞘翅两侧亚缘隆线不在斜面处向上弯曲,鞘翅斜面无亚侧隆线 鞘翅前半部暗褐色、后半部近黑褐色;鞘翅斜面翅缝下半部呈锯齿状;触角末节近端部较大,基部小 呈棒形;雄虫阳茎端尖,阳基侧突渐向内弯且端尖;体长4.0mm~5.5mm 双棘长囊S.analeL.esne 鞘翅前半部黄褐色、后半部暗褐色;触角末节近中部较大,前后小,略呈长椭圆形;翅缝两侧自小盾 片侧斜向隆起至翅缝四分之一处,形成“V”字型;雄虫阳茎端钝,阳基侧突弓曲内弯且端钝;体长 4.0mm5.2mm 拟双棘长蠢S.labrariusLesne 亚缘隆线沿鞘翅两侧向前延伸至鞘翅中部 亚缘隆线不向前延伸至鞘翅中部 鞘翅斜面边缘具瘤突,侧缘有2个齿,一个在上方,另一个较突出;鞘翅斜面上棘状突三角锥状,周边 5.5 圆,光亮;触角棒感觉孔清晰,孔上着生金黄色毛;体长3.5mm mm .serdlentalumOlivier 瘤双棘长矗s. 鞘翅斜面边缘不具瘤突,斜面上棘状突圆锥形,相距窄,端向外弯且尖,不侧扁,基部有圆形颗粒;体 长3.5mm5.5mm 黑双棘长盎S.conigerumn 鞘翅斜面的一对棘状突相距宽,内侧相互平行,近圆柱形,端部钝,体长5.0mm 0mm 日本双棘长盎S,iabonicumn 鞘翅斜面的一对棘状突起内侧相互向外,端部尖,体长小于5.0 mm 前胸背板的后半部平滑,鞘翅在小盾片附近具纵隆线,体长3.5m mm一 0mm 芒果双棘长蠢s.mangieraeChujo 前胸背板的后半部不平滑,鞘翅在小盾片附近没有纵隆线,斜面上侧缘有2对微弱齿突,体长 4.0mm5.0mm *** 橡子双棘长蠢s.tignariumlesne
GB/T28077一2011 C 附 录 资料性附录 双棘长矗属六个种的形态特征比较 表c.1双棘长蠹属六个种的形态特征比较表 拟双棘长囊 黑双棘长蠢 瘤双棘长蠢 圆双棘长盗 印度双棘长查 双棘长微 形态特征 S.labrariu4s S.conigern S.se.rdlentatm S.circuitum S.inddlicn1 S.aalelesne Gerstacker Oivier Lesne lesne Lesne 4.0mm一 4.0mmm 3.5mnm" 3.5mm 5.5mm 体长 约4mmn 5 5.2nmm 5mm 5.5mmm 5.5mm 6.0mmm 隆起横脊有 有 明显 具一弧形 具一隆起不 隆起横脊,脊横脊,脊上有 4粒瘤突,中央 无额瘤,无浓 无额瘤,具 头额 明显的横脊,脊 上具4粒 瘤突为两侧的密长毛 浓密长毛 4粒一6粒黑 上具4粒瘤突 6粒瘤突 色瘤突 两倍 末节近中部 较大,前后端 末节近端 末节基部缩 缩小,长椭圆 末节近端部 触角棒第 部较大,基部 小,中部向端部 触角棒第1 触角 1节宽为长的 形;触角棒第较大,基部较 明显较小,虽 逐浙加宽,呈节宽略大于长 1节自基向端小,呈棒状 2.5倍 棒状 棒状 渐窄呈长 角形 前半部黄 前半部暗褐色至褐色 暗红褐色 褐色,后半部后半部暗褐 鞘翅基缘不有光泽;鞘翅 黑褐色;鞘翅色;翅缝两侧 具尖锐的边,斜基缘不具尖锐 基缘具锐边,自小盾片侧 黑褐色 暗黑褐色 鞘翅 面下半部不呈的边,斜面下 斜面翅缝下斜向隆起至 齿状 半部不呈锯 半 呈 部 锯翅缝四分 齿状 处,形成 齿状 v字型 鞘翅斜面 有 有 无 无 有 有 亚侧隆线 鞘翅斜面 无 有 无 无 具脊状瘤突 具脊状瘤突 边缘瘤突 外侧近垂直, 侧扁,间距 不侧扁相距 鞘翅斜面 较小,端 锥形,端 不侧扁,间 窄 ,端向外弯而内侧向外,三角小,几乎位于翅 的棘状突尖,端部向后向外 距较大,端尖 尖,圆锥形 锥状 缝上 腹突三角形 腹突三角形, 雕虫腹末后缘 腹突平坦,呈 雕虫腹末后缘 腹突窄,两 腹部 中央有2个深 “T”型 侧近平行 中央双凹,形成 而小凹人,形成 2个小缺刻 中间小圆叶

双棘长蠹检疫鉴定方法GB/T28077-2011解析

双棘长蠹是一种危害林木的重要有害生物,能够侵害松科、柏科等树种,对森林健康和经济发展造成威胁。为了有效防控双棘长蠹的传播,国家制定了GB/T28077-2011《森林有害生物检疫技术规程 双棘长蠹检疫鉴定》标准。

一、双棘长蠹检疫鉴定方法

GB/T28077-2011标准涵盖了双棘长蠹检疫鉴定的全部流程,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制备、显微镜下检查等环节。其中,样品采集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避免样品受到污染或损坏。

样品制备包括了样品处理和标本制作两个环节。样品处理主要是对样品进行去皮、切片等处理,以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标本制作则是将处理好的样品接合在载玻片上,制作成标本。

显微镜下检查是整个检疫鉴定过程中最核心的环节之一。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准确判断样品是否存在双棘长蠹。在检查过程中,需要对样品进行仔细观察,并结合标准对双棘长蠹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

二、GB/T28077-2011标准的意义

GB/T28077-2011标准的实施,对于保障森林生态环境安全、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标准规范了双棘长蠹检疫鉴定的流程和方法,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该标准的实施还能够提高我国森林有害生物检疫技术水平,促进了森林有害生物检疫事业的发展。此外,在国际贸易中,该标准也可以为我国出口木材和木制品提供依据,保障了我国出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总结

双棘长蠹检疫鉴定方法GB/T28077-2011是一项重要的技术规程,对于防控双棘长蠹的传播、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双棘长蠹检疫鉴定方法的相关资料

和双棘长蠹检疫鉴定方法类似的标准

三叶斑潜蝇检疫鉴定方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三叶斑潜蝇检疫鉴定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三叶斑潜蝇检疫鉴定方法的编号:GB/T28076-2011。三叶斑潜蝇检疫鉴定方法共有10页,发布于2012-06-01
水稻白叶枯病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水稻白叶枯病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检疫鉴定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水稻白叶枯病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检疫鉴定方法的编号:GB/T28078-2011。水稻白叶枯病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检疫鉴定方法共有20页,发布于2012-06-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