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2763.6-2007

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

Specificationsforoceanographicsurvey-Part6:Marinebiologicalsurvey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的编号:GB/T12763.6-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共有172页,发布于2008-02-012008-02-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A45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07.060
  • 实施日期2008-0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72页
  • 文件大小4.77M

以图片形式预览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

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


国家标准 GB/T12763.6一2007 代替GB/T12763.6一1991 海洋调查规范 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 Specifieationsforoeanographicsurvey Part6Marinebiologiealsurvey 2007-08-13发布 2008-02-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I12763.6一2007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般规定 技术设计 4.2调查要求 4.3调查和分析仪器设备 采样 样品分析 4.5 4.6资料整理及报告编写 叶绿素、初级生产力和新生产力的测定 5,1技术要求和测定要素 海水浮游植物色素测定 5. .2 海洋初级生产力('C示踪法)测定 1 5 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的粒度分级测定 5 12 55 海洋新生产力(iN示踪法)测定 资料整理 5 微生物调查 18 18 技术要求和调查要素 19 采样 样品分析 6.4资料整理 29 微微型、微型和小型浮游生物调查 30 技术要求和调查要素 30 30 7.2采样 32 7.3样品分析 资料整理 33 大、中型浮游生物调查 34 34 8.1技术要求和调查要素 35 采样 36 样品分析 资料整理 8 37 鱼类浮游生物调查 38 技术要求和调查要素 38 38 采样 40 样品分析
GB/T12763.6一2007 9.4资料整理 4C 10大型底栖生物调查 10.1技术要求和调查要素 10.2 采样 10. .3 样品分析 43 10.!资料整理 44 in 小型底栖生物调查 1.1技术要求和调查要素 1. 2 采样 1.3样品分桥 46 1l.资料整理 48 48 2 潮间带生物调查 2, 技术要求和调查要素 48 2.》采样 4S 2.3样品分析 51 12.!资料整理 51 13污损生物调查 52 13.1技术要求和调查要素 52 13. 52 采样 13. .3 样品分析 54 3.!资料整理 55 56 游泳动物调查 4.1技术要求和调查要素 56 14.2采样 5 14.3样品分析 58 61 14.4 资料整理 63 附录A(规范性附录微生物最可能数(MPN)计数及其检索表 附录B(规范性附录浮游生物样品编号、生物量测定、计数和鱼类浮游生物网具 66 71 附录C规范性附录大型底栖生物固定液配制、样品编号和海底照相与录像 73 附录D(规范性附录小型底栖生物样品分离、计算和几种仪器设备图 附录E规范性附录潮间带生物调查中潮位测量法和几种设备图 79 附录F(规范性附录)游泳动物性腺成熟度、摄食强度、含脂量及拖网网型 83 89 附录G资料性附录渔业资源声学调查与评估(选做) 98 附录H资料性附录海洋生物调查采样和分析记录表格式 参考文献 58 69 图B.1双鼓网图 70 图B.2北太平洋网图 图D,1小型底栖生物分样器结构府面观和侧面观示意图 76 图D.2砂质样品封闭淘洗装置示意图 76 7 图D.3海冰法分选小型生物示意图
GB/T12763.6一2007 7? 图D.4不同体型橇足类的转换系数 图D.5携带配套的水下呼吸器(ScUBA)等装置的潜水员示意图 78 图E.1潮汐水位曲线图解法曲线 80 8G 图E.2直接测量法曲线 图E.3a)覆盖面积计数框 80C 图E.3b)岩石定量采样框 80 图E.4滩涂定量采样框 81 图E.5漩涡分选装置 图E.6过筛器 82 图F.1双船底层有翼单囊A型拖网网图 86 图F.2双船底层有翼单囊B型拖网网图 87 88 图F.3单船有翼单囊拖网网图 图G.1调查专用底层拖网网图 95 图G,2调查专用变水层拖网网图 96 97 图G.3 声学仪器校正标准目标的悬挂示意图 表1采水层次 表2HPLC梯度洗脱程序 10 表了微微型、微型和小型浮游生物垂直分段采样水层 30 表4微型和小型浮游生物网具的规格及适用对象 3 表5大中型浮游生物垂直分段采样水层 34 表6大中型浮游生物网具的规格及适用对象 35 39 表7鱼类浮游生物网具的规格及适用对象 表8试板种类、规格及数量 53 最可能数(MPN)计数法(15管)菌数检索表 表 A.1 63 表B.1双鼓网构造与规格 69 70 表B 北太平洋网构造与规格 .2 表D,1小型底栖生物的换算系数表 74 表F.1双船底层有翼单囊B型拖网网具第7段一第24段编结规格 87 9. 表G.1鱼类目标强度与体长关系参考值 表H.1叶绿素采样记录表 98 表H.2叶绿素(萃取荧光法)测定记录表 99 100 表H.3叶绿素(分光光度法)测定记录表 101 表H.4叶绿素(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记录表 表H.5初级生产力采样、过滤、测定记录表 102 表H.6新生产力采样,过滤、测定记录表 103 104 表H.7微生物现场采样记录表 105 表H.8海洋水体病毒、细菌数量直接计数记录表 表H.9细菌菌体大小测定记录表 106 表H.10水样、泥样微生物培养计数和菌株分离记录表 107 108 表H.11水样细菌生产力记录表
GB/T12763.6一2007 109 表H.12水样细菌异养活性测定记录表 表H. 13 样品细菌最可能数(MPN)记录表 10 表H.14浮游生物海上采样记录表 1l1 表H.15浮游生物垂直分层拖网采样记录表 12 表H.16浮游生物样品登记表 13 14 表H.17微微型光合浮游生物细胞数量记录表 表H.18微型和小型浮游生物标本个数计数记录表 15 表H.19采水浮游生物标本个数计数记录表 16 17 表H.20浮游植物抱囊)细胞记录表 表H.21浮游动物体积分数测定记录表 18 119 表H.22浮游动物湿重生物量测定记录表 120 表H.23浮游动物干重生物量测定记录表 表H.24浮游动物个体计数记录表 121 表H.25夜光藻个体计数记录表 122 123 表H.26鱼类浮游生物海上采集记录表 126 表 H.27鱼类浮游生物标本登记表 表H.28鱼类浮游生物计数记录表 125 表H.29鱼类浮游生物数量统计表 126 127 表H.30大型底栖生物海上采样记录表 128 表H.31大型底栖生物定量分析记录表 表H.32大型底栖生物定性分析记录表 129 130 表H.33大型底栖生物定量分析种类分布记录表 131 表H.34大型底栖生物定性分析种类分布记录表 表H.35小型底栖生物海上采样记录表 132 表H.36小型底栖生物定量分析记录表1 133 134 表H.37小型底栖生物定量分析记录表2 135 表H.38小型底栖生物定性分析记录表 表H.39潮间带生物野外采集记录表 136 137 表H.40潮间带生物定量分析记录表 138 表H.41潮间带生物定性分析记录表 139 表H.42潮间带生物种类分布表 表H.43潮间带生物主要种类垂直分布表 140 141 表H.44溯间带生物统计表 142 表H.45微型污损生物记录表 表H.46船舶污损生物记录表 143 表H.47浮标污损生物记录表 144 145 表H.48码头,桩柱污损生物记录表 表H.49污损生物分析记录表 146 表H.50污损生物种类记录表 147 表H.51游泳动物拖网卡片 148 149 表H.52鱼类生物学测定记录表
GB/I12763.6一2007 150 表H.53虾类生物学测定记录表 表H.54蟹类生物学测定记录表 151 表H.55头足类生物学测定记录表 152 表H.56游泳动物数量统计表 153 154 表H.57鱼类体长测定统计表 155 表H.58鱼类体重测定统计表 表H.59鱼类怀卵量记录表 56 表H.60声学调查观测记录表 157

GB/I12763.6一2007 前 言 GB/T12763《海洋调查规范》分为11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海祥水文观测 第3部分;海洋气象观测 第4部分;海祥化学要素调查 第5部分;海洋声、光要素调查 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 第7部分;海洋调查资料交换 第8部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 第9部分;海洋生态调查指南 第10部分;海底地形地貌调查 第11部分;海洋工程地质调查 其中第9部分.第10部分和第部分对应于GB/T12788一11是新增部分 本部分为GB/T12763的第6部分,并代替GB/T12763.6一1991《海洋调查规范海举生物 调查》 本部分与GB/T12763.6一1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调整了本部分的总体框架,增加了“12潮间带生物调查”,规范性附录“潮间带生物调查中潮 位测量法和儿种设备图"(见附录E>和资料性附录“渔业资源声学调查与评估"见附录G);将 1991 1年版的规范性附录“海水中叶绿素a.b. 的(分光光度法)测定"移至修改后的" 叶绿 素初级生产力和新生产力的测定”中(1991年版的附录A;本版的5.2.2);将原版的“第四篇 浮游生物调查”修改后细分为“7微微型,微型和小型浮游生物调查”、“8大、中型浮游生 物调查”和“9鱼类浮游生物调查”三章,其中“7 微微型、微型和小型浮游生物调查”为新增 的调查项目; 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增加了GB17378.7海详监测规范第了部分,近海污染乘生态调查 在“2 和生物监测; 在“3术语和定义”中,增加和修改了有关术语(1991年版的3 4和3.7;本版的3.2、3.3、 3.4,3.5,3.8,3.9,3.10和3.11);同时每个术语都增补了对应的英语名称 在“4 -般规定”中,调查项目和主要仪器设备两条分别增补了新的测项和新的仪器设备 1991年版的5.1和6;本版的4.2.1和4.3);在本版的“表1采水层次”中增加了200m以深 的采水层次(见4.2.4.1);进一步规定了调查次数,细化了调查季度的时间(1991年版的 5.5.2;本版的4.2.5);修改和扩展了实验室的使用范围(1991年版的6.2.l,本版的4.3.2); 根据本次修订后的《海洋调查规范第1部分;总则)GB/T12763.1一2007的规定,航次报告 和调查成果报告由原来的技术负责人编写修订为分别由首席科学家和项目负责人主持编写 1991年版的9.2.1和9.2.2,本版的4.6.1.4和4.6.1.5)等; 在“5叶绿素,初级生产力和新生产力测定”中,增加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叶绿素a 和初级生产力的粒度分级测定”和“海洋新生产力('N示踪法)测定”(见5.2.3,5.4和5.5); 在“6微生物调查”中,增加了“sYBRGreenI直接计数法”、“DAPI直接计数法”“细菌体积 测定”、“H-亮氨酸示踪法”测定细菌生产量、“生态呼吸率测定”、“细菌比生长率、倍增时间和 W
GB/T12763.6一2007 世代时间的计算”和“微生物分类鉴定”见6.3.4.1.1.1、6.3.4.1.1.3,6.34.1.1.4、 6.3.4.2.1.2,6.3.4.2.2.2,6.3.4.3和6.3.5); 微微型、微型和小型浮游生物调查”为新增的章 在“8大、中型浮游生物调查”中,增加了网具类型,修改了连续观测频率、样品处理、样品编号 和制图取值标准(1991年版的20.1.2,19.6,20.3.4,21.1和22.6;本版的8.2.1.1,8.1.1.3 8.2.3.2、8.3.1和8.4.4); 在“9鱼类浮游生物调查”中,修改了采集网具和丰度计算公式(1991年版的20.1.2和22.4 本版的9.2.1.1和9.4.1); 在“10大型底栖生物调查”中,增加了“深拖光学系统和深海底栖生物拖网”和“大型底栖生物 海底照相,录像与潜水采样”见10.2.1.2.5和附录C.4); 在“11小型底栖生物调查”中,增加了“潜水取样”,“潮间带采芯样”,“硅溶胶Ludox一TM离 心漂浮法”和群落结构与生物多样性多元统计分析见l1.2.1.6和l1.2.2.2、l1.2.2.1、 1.3.4和附录D.4);修改了采样设备(1991年版的28.l;本版的l1.2.1); “12潮间带生物调查”为新增的章; 在“13污损生物调查”中,修改了技术要求内容(1991年版的3l;本版的13.1.l),增加了调 查要素和水泥试板用于海岸港工建设的污损生物调查(13.1.2和13.2.1.1.lc)); 在“14游泳动物调查"中,将“性腺成熟系数”和“摄食饱满系数”纳人“资料整理"(1991年版 的37.3.1.5和37.3.1.6;本版的14.4.2.4和14.4.2.5) 修改和增加了一些重要渔获物的 性腺成熟度和鱼类含脂量的划分标淮(见本版的附录F1.2.附录F.1.3,附录F.1.4,附录 F,1.6,附录F.1.7、附录F.1.8和附录F.3);修改了游泳生物拖网网型(1991年版的附录F7, 本版的附录F.4); 修改和增加了资料性附录“海洋生物调查、分析记录表格式”(1991年版的附录G;本版的 附录H) 本部分应与GB/T12763.1和GB/T12763.7配套使用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和附录F为规范性附录,附录G和附录H为资料 性附录 本部分由国家海洋局提出 本部分由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归口 本部分由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负责修订,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 研究所、海洋大学、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 参加修订 本部分的主要起草和修订人:张玉生、杨清良、陈瑞祥、朱明远、叶德赞、宁修仁、林景宏、戴燕玉、 江锦祥、张志南、李荣冠、黄宗国,郑成兴、郑元甲,赵宪勇、吕瑞华、陆斗定,史君贤、蔡昱明、林茂和周红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发布情况为: -GB/T12763.6一1991 M
GB/I12763.6一2007 海洋调查规范 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 范围 GB/T12763的本部分规定了海祥生物调查的一般规定、技术要求和调查(测定)要素,采样、样品 分析及资料整理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海洋环境基本要素调查中的海洋生物调查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12763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部分 GB/T14014蚕丝,合成纤维筛网 GB/T1276a.1海详调查规范第】部分总则 GB/T12763.7海洋调查规范第7部分:海洋调查资料处理 GB17378.7海洋监测规范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 术语和定义 GB/T15919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12763的本部分 叶绿素cdhlphyl 自养植物细胞中一类很重要的色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和传递光能的主要物质 叶绿素a(Chla)是其中的主要色索 3.2 初级生产力primaryproduetivity 自养生物通过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的能力 通常以单位时间(年或天)内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所产 生的有机物(一般以有机碳表示)的质量计算,相当于该时间内相同面积(或体积)中的初级生产量 [GB/T15919一1995,定义2.210 3.3 碳同化数earbonassimilhationnumber 指植物光合色素的光合作用效率 在cO与光照度充足的条件下,单位质量叶绿素与每小时所同 化的碳量之比[常用“碳(毫克/叶绿素(毫克/小时”表示] [GB/T15919一1995,定义2.217] 3 新生产力newproduetiity 在真光层中再帽环的氮为再生氮,由真光层之外提供的氮为新生氮 由再生氮源支持的那部分初 级生产力称为再生生产力,由新生氮源支持的那部分初级生产力称为新生产力
GB/T12763.6一2007 3.5 微生物mierobe -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生理类型多样的单细胞或多细胞的低等生物,包括属于原核生物类的细 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蓝细菌,属于真核生物类的真菌(酵母菌和霉菌、原生动物和显 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生物类的病毒,类病毒和肮病毒 3.6 细菌异养生长速率baeterialheterotrophicgrowthrate 异养细菌利用有机物进行生长繁殖的速率 3 细菌异养活性bacterialheterotrophieactivity 异养细菌进行生理代谢活动的能力 细菌生产力beterialprduetiity 单位时间内、单位水体所产生的细菌生物量 3.9 浮游生物planktonm 缺乏发达的运动器官,没有或仅有微弱的运动能力,悬浮在水层中,常随水流移动的生物 包括浮 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两大类 [GB/T15919一1995,定义2.126] 依个体的大小浮游生物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粒径小于2Am的称微微型浮游生物(picoplank on);粒径为2" wm一20Am的称微型浮游生物(nanplankton);粒径为204m一200m的称小型浮游 生物(mieroplankton或netplankton);粒径为2004m" 1一2000Am的称中型浮游生物(mesoplankton) 20 粒径为2000 mm的称大型浮游生物(maeroplankton);粒径大于20m的称巨型浮游生物 0Mm" megaplankton 此外,鱼类浮游生物(ichthyoplankton)即为鱼卵和仔稚鱼 3.10 底栖生物 benth0s 栖息在水域基底表面或底内的生物 在海洋中,这类生物自潮间带至水深大于万米以上的超深渊 带(深海沟底部)都有分布,是海洋生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生态类型,包括了大多数海洋动物门类,大型 和微型定生海藻类和海洋种子植物 [GB/T15919一1995,定义2.150] 依个体的大小,凡被孔径为0.5mm套筛网目所截留的生物,称为大型底栖生物macerobenthos) 凡能通过孔径为0.5mm套筛网目,而被孔径为0.042mm所截留的生物,称为小型底栖生物(meiob enthos 3.11 潮间带生物intertidalbenthos 生活在潮间带底表的植物和底表与底内的动物 3.12 污损生物foulingorganism 生长在船底,浮标,平台和海中一切其他设施表面或内部的生物 这类生物一般是有害的 [GB/T15919一1995,定义2.281]
GB/I12763.6一2007 3.13 游泳动物nekton 具有发达的运动器官,在水层中能克服水流阻力自由游动的动物 如鱼类、大型虾、蟹类,头足类及 海洋哺乳动物等 [GB/T159191995,定义2.146 -般规定 技术设计 根据调查任务进行技术设计,其内容包括调查断面,站位,项目,内容(含要素,方法,时间次数、专 业配置、人员素质、船只、器材设备、预期成果等和调查计划编制 应特别注重海上采样和室内分析的技 术要求和措施保障 调查计划编制的要求见GB/T12763.1中的相关章节 4.2调查要求 4.2.1调查项目 海洋生物调查项目包括;叶绿素、初级生产力和新生产力,微生物,微微型、微型和小型浮游生物 大,中型浮游生物,鱼类浮游生物,大型底栖生物,小型底栖生物,潮间带生物,污损生物和游泳动物 必 要时,应包括渔业资源声学调查与评估 4.2.2辅助参数 海洋生物调查时,应视需要确定与其有关的辅助参数,并同步进行观测 4.2.3调查方式 海洋生物调查方式包括;大面观测、断面观测和连续观测 4.2.4采样方法、采样种类 4.2.4.1采水样 适用于叶绿素浓度、初级生产力和新生产力,微生物,微微型、微型和小型浮游生物等调查项目的水 样采集 应按规定水层采样(见表1. 表1采水层次 单位为米 底层与相邻标准层 测站水深范围 标准层次 的最小距离 15 表层,5,10,底层 1550 表层、5、10,30,底层 50100 表层、5、10,3050、75、底层 10 100200 表层、5、l0,30,50、75、100、150,底层 200 表层、5、l0,30,50、75、l00、150,200 注1:表层指海面下0.5m深度以内的水层 注2;水深小于50m时,底层为离底2m的水层 注3;水深在50 50一200m时,底层为离底5m的水层 注4:可根据调查的特殊需要,酌情增加200m以深的采水层次 注5,条件许可时,应充分考虑跃层和采集叶绿素次表层最大值所处的水层 4.2.4.2拖网采样 适用于大,中型浮游生物,鱼类浮游生物、大型底栖生物、游泳动物调查和渔业资源声学调查与评估 等项目的采样 4.2.4.3底质采样 适用于微生物、潮间带生物和大、小型底栖生物调查项目的采样
GB/T12763.6一2007 4.2.4.4挂板和水面或水中设施上采样 适用于污损生物调查的采样 4.2.5调查时间、调查次数和季节划分 调查时间和调查次数应根据调查水域环境条件和调查目的确定 河口、港湾、沿岸海区和边缘海(marginal seas)调查 a 受气象、流系的季节性影响显著的边缘海应每季度调查一次;受气候、水文的季节性影响 明显且物质来源复杂的河口、港湾和沿岸海区,通常应每月至少每季度)调查一次(潮间 带生物每年调查2次一4次);如有特殊需要可酌情调整调查次数 若进行逐季或逐月调 查,各季或各月调查的时间间隔应基本相等 进行河口港湾调查时,应充分考虑潮汐的 影响, -般以3月5月为春季,6月8月为夏季,9月11月为秋季,12月一翌年2月为冬 季,并分别以5月.8月,11月和2月代表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 但热带海域应根据具 体的海洋环境条件和调查目的酌情调整调查时间和调查次数 b) 大洋和极地海域调查 应根据调查目的,选择调查时间,确定调查次数 4.2.6定位 按GB/T12763.1的有关规定进行 4.2.7出海准备 海上所需物品,均应计算实用量和备用量;安装仪器设备,存放工具器皿,以安全方便为原则 4.3调查和分析仪器设备 4.3.1主要仪器设备 调查和分析的主要仪器设备有采水器网口流量计、各种网具及附件底质采样器、漩涡分选装置、 (水下)照相与摄影设备、探鱼仪(回声探测-积分系统);生物分类鉴定、计数、测定和称量的器械(如光学 显微镜、倒置显微镜、落射荧光显微镜、分析天平等);离心、干燥、冷藏和烘干的设备;分光光度计,荧光 计,液闪计数仪质谱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等仪器 仪器设备、标准物质和试剂配备按GB/T12763.】和本部分的有关规定进行 4.3.2调查船实验室 4.3.2.1一般实验室 般实验室应适用于叶绿素、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潮间带生物、污损生物和游泳动物等样品处理和 分析 4.3.2.2放射性实验室 放射性实验室应适用于初级生产力,新生产力和微生物样品应用'C、N和'H进行的分析测定 要求具有通风和放射性防护设施 放射性实验室与接触'c,N和H的仪器设备都应具有明显标志 并定期检测放射性强度 4.3.2.3微生物实验室 微生物实验室应适用于微生物样品的处理,并应具备无菌操作设施 4.3.3调查船其他设施 a 绞缆机,钢丝绳,起网吊杆,双拖网或单拖网(含网板)及探鱼仪等,均需适应大型底栖生物和游 泳动物拖网的要求; b动力绞车、钢丝绳、吊杆,海(淡)水源、工作电源、甲板工作空间和场所等条件,均需满足海洋 生物各调查项目的采样要求 4.4采样 4.4.1采样要求 4.4.1.1采样位置 海洋生物调查现场采样时,应避开调查船的排污口
GB/I12763.6一2007 4.4.1.2采水样 使用调查项目规定的采水器采水,人水前应检查采水器的球盖是否打开,出水嘴是否关闭,准确放 至预定水层,严守停滞时间 按要求取样、处理 4.4.1.3拖网采样 使用专业规定的网具采样,严格起、落网速度,准确判断网具到达预定水层 拖网时注意工作状态 是否正常,遇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 起网后认真冲洗网具,收集样品,特别是粘附在网衣和网 底管套筛绢上的生物样品严禁标本挟带 4.4.1.4采泥样 使用调查项目规定的采样器采样,严守操作程序,注意采样器的工作状态 按要求取样和处理 发 现异常应重新采样 4.4.1.5挂板和水中设施上采样 按项目要求制板,正确选定挂板地点、挂板方式和采样设施 严格执行采样时间、取板程序和样品 处理方法 4.4.2记录 各调查项目应按GB/T12763.1和本部分的有关规定记录 样品采集、分析、鉴定和测定记录表的 格式规定见本部分附录H 遇异常现象或新发现,除记录外还应现场拍照或录像 4.4.3采样工具、设备的要求 应满足GB/T12763.1和本部分的有关规定 4.5样品分析 4.5.1样品处理 各调查项目采得的样品应按GB/T12763.1和本部分有关规定的具体要求处理 4.5.2样品测定 需要测定的样品,应按本部分相应调查项目的要求进行 4.5.3 鉴定.计数 一般应整定到种,并按本部分相应专业的要求计数 主要生物种类, 4.5.4样品保存 分析,测量、鉴定后的样品,可依资料分析、应用程度和学术价值高低,确定全部或部分保留 保留 样品应按各专业的要求保管 4.6资料整理及报告编写 4.6.1资料整理 4.6.1.1计算、统计 鉴定、计数及测定结果按本部分各调查要素所规定的公式和格式进行计算、统计 4.6.1.2填写报表 按GB/T12763.1和本部分的有关规定,并参考GB/T12763.7的有关要求,填写各类报表 4.6.1.3绘制图表 有关数据资料形成后,根据本部分各调查要素的要求绘制各式图表 4.6.1.4编写航次报告 每航次海上调查完成后,首席科学家应按GB/T12763.1有关规定主持编写航次报告 4.6.1.5编写调查报告 调查任务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应按GB/T12763.1的有关规定和本部分各项目的调查结果主持编 写调查成果报告
GB/T12763.6一2007 4.6.2资料归档、验收及成果鉴定 按GB/T12763.1有关规定进行资料归档、验收和成果鉴定 叶绿素、初级生产力和新生产力的测定 5.1技术要求和测定要素 技术要求 51.1.1叶绿素a测定 采样层次 见4.2.4.1表1;条件许可时,应加采跃层上、跃层中,跃层下三层 精密度 叶绿素a浓度在0.5mg/m水平时,重复样品的相对误差为士10% 5.1.1.2初级生产力测定 5.1.1.2.1采样层次 按光学深度,在光强为表层的100%,50%,30%.10%.5%和1%的深度上采水样,特殊情况可视要 求而定 5.1.1.2.2测定范围 测定范围为0.0me/(m h)100mg/mh) 5.1.1.2.3精密度 初级生产力测定的精密度当初级生产力在30mg/(m h)水平时,重复样品的相对误差为 士10% (培养3h,加强度为185kq的放射性'c). 5.1.1.3新生产力测定 条件允许或有特殊需要时,应进行新生产力测定,其技术要求为 培养瓶及采样器皿须酸洗以除去或尽量减少金属沾污;从采样到培养之间的时间间隔要尽量 短,这期间要尽量避免阳光直射以减少光休克效应;在样品处理、过滤及同位素分析中,应避免 外源氮的污染 b 当采用气体质谱时,无法测得NH,-N的1iN的丰度和浓度,应注意由'NH-N再生同位素稀 释效应导致的负误差 在无其他选择时可缩短培养时间至2h; 实验过程中颗粒有机氮的增加会导致氮的吸收速率的低估;如果水体的生物量和生产率很高, 可缩短培养时间以减少上述误差 5.1. .2 测定要素 测定要素为叶绿素、初级生产力和新生产力 5 海水浮游植物色素测定 2 5 .2.1萃取荧光法(叶绿素 a 方法原理 叶绿素a的丙酮萃取液受蓝光激发产生红色荧光,过滤一定体积海水所得的浮游植物用90%丙酮 提取其色素,使用荧光计测定提取液酸化前后的荧光值,计算出海水中叶绿素a的浓度 5.2.1.2主要仪器设备 a)荧光计:激发光波长450nm,发射光波长685 nm; b 抽滤装置;包括滤器,支架、抽滤瓶和真空泵; c)玻璃纤维滤膜;其截留效率相当于0.65Am孔径的聚碳酸酯微孔滤膜 d 冰箱 5.2.1.3试剂 体积分数为90%的丙酮、体积分数为10%的盐酸、碳酸镁溶液p(MgCO.)=10g/dm
GB/I12763.6一2007 5.2.1.4测定步骤 5.2.1.4.1荧光计校准 5.2.1.4.1.1 校准频率 至少每半年一次 5.2.1.4.1.2标准叶绿素a溶液(p=1mg/dm)制备 过滤一定量的生长良好、处于指数生长前期的培养硅藻,用90%丙酮提取其叶绿素a,或者用90% 丙酮溶解一定量的市售叶绿素a结晶,浓度大约为p=1mg/dm 5.2.1.4.1.3标准叶绿素a溶液浓度标定 使用分光光度计正确测定标准叶绿素a溶液的浓度 5.2.1.4.1.4叶绿素a标准工作溶液配制 用上述标准叶绿素a溶液配制浓度不同的标准工作溶液,供各量程档校准用 5.2.1.4.1.5换算系数!F 的测定 上述不同浓度的标准工作溶液,在不同量程档上进行酸化前后荧光值的测定 各量程档的换算系 数F 的计算公式: gChla F = 一R 式中: ); -量程档“d”的换算系数,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 o(Chla 叶绿素a的标准工作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 R 酸化前的荧光值; R 酸化后的荧光值 5.2.1.4.2水样测定 5.2.1.4.2.1采样 按4.2.4.1表1规定的深度采水样,并记录于表H.1 5.2.1.4.2.2过滤 采样后,应尽快过滤 过滤海水的体积视调查海区而定,高营养海区一般可过滤50cm~100cm )cmr' 过滤时抽气负压应小于 中营养海区过滤200cm'500cm;寡营养海区可过滤500cm'~1000 50kPa,记录于表H.1 5.2.1.4.2.3滤膜保存 过滤后的滤膜应在1h内提取,若无条件提取测量,可将滤膜对折,用铝箔包好,存放于低温冰箱 20C),保存期可为60d或放人液氮中保存期可为一年 5.2.1.4.2.4提取 将载有浮游植物的滤膜放人加有10em体积分数为90%丙酮的提取瓶内盖紧,摇荡.立即放于 低温(0C)冰箱内,提取12h~24h 5.2.1.4.2.5荧光测定 测定步骤如下 a)取出样品放在室温、黑暗处约0.5h,使样品温度与室温一致; b) 每批样品测定前后,以体积分数为90%丙酮作对比液,测出各量程档的空白荧光值Fa和Fe; c) 将提取瓶内上清液倒人测定池中,选择适当量程档测定样品的荧光值R,, d)加1滴体积分数为10%盐酸于测定池中,30s后测定其荧光值R, e 将结果记录于表H.2 5 2. 分光光度法(包括叶绿素a,b和e) 2 5.2.2.1方法原理 叶绿素a、b,c的丙酮萃取液在红光波段各有一吸收峰 一定体积海水中的浮游植物经滤膜滤出
GB/T12763.6一2007 用90%丙酮提取其叶绿素,应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根据三色分光光度法方程,计算海水中叶绿素a、b,e 的浓度 5.2.2.2试剂 碳酸镁溶液:p(MgCO.)=10g/dm;体积分数为90%的丙啊 5.2.2.3主要仪器设备 主要仪器设备有以下几种 a) 分光光度计:波长必须准确,波带宽度<2nm,消光值可读到0.001; b 抽滤装置:见5.2.1.2b); 滤膜:截留效率相当于0.65Am孔径的聚碳酸酯核孔滤膜或玻璃纤维滤膜、纤维素酯微孔滤 膜或其他滤膜 d)贮样干燥器、研磨器、离心机、具塞离心管和冰箱 55 2.2.4测定步骤 5.2.2.4.1采样 见5.2.1.4.2.1 5.2.2.4.2过滤 采样后应尽快过滤 将滤膜置于滤器上,加5cm”碳酸镁溶液,接着过滤海水样,过滤时负压应小 于50kPa 过滤海水体积视调查水域而定,近岸水取0.5dnm'~2dnm',外海水取5dm~l0dm 5.2.2.4.3保存 过滤后的样品应立即研磨提取 若条件不允许,可将滤膜对折两次,置于贮样干燥器内低温 一20C)黑暗保存,期限最长两个月 5.2.2.4.4研磨 将载有浮游植物的滤膜放人研磨器,加2em或3cm`体积分数为90%的丙酮,研磨,后将样品移人 具塞离心管中,研磨器用体积分数为90%丙酮洗涤2次或3次,洗涤液一并倒人离心管中,但总体积不 能超过10cm 55 2.2.4.5提取 将具塞离心管置于低温黑暗处提取30min. 5.2.2.4.6离心 提取液于4000r/min条件下离心10nmin,上清液倒人刻度试管中,并定容为10enm'或15cnm 5.2.2.4.7测定 将提取液注人光程为1cm~10cm的比色槽中,以体积分数为90%丙酮作空白对照,用分光光度 计测定波长为750nm.661nm.617mm.6830nm处的游液消光值 测定结果记录于表H.3 5.2.2.5消光值选择 作浊度校正的750nm处消光值不超过每厘米光程0.005,664nm处消光值最好在0.10.8 之间 5.2.3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 5.2.3.1方法原理 浮游植物所含各种光合色素经提取后,在一定溶剂系统中,可经高效液相色谐柱进行分离,再由检 测器检测并获得色谱图 根据与标准色素比较保留时间及色谱图可鉴别色素种类,根据色谱峰的面积 可计算含量 主要仪器设备 a 高效液相色谱仪:包括溶剂流动相系统、高压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计算机等; b)抽滤装置、玻璃纤维滤膜、液氮罐、超声波粉碎器和离心机等
GB/I12763.6一2007 5.2.3.3试剂 丙酮水、甲醇乙晴和乙酸乙酯(均为色谱纯);醋酸铵;BHT(2,6-二叔丁基对甲酚),角黄素 5.2.3.4测定步骤 5.2.3.4.1 采样 同5.2.1.4.2.1 5.2.3.4.2过滤 采样后,应尽快过滤,视海水中浮游植物数量,过滤0.5dm'4dm海水贫营养海区3dm'~ 4dm',中等营养海区1dm2dm,富营养海区0.5dm'1dmi),过滤时使用孔径为0.65m、直径 为25mm的玻璃纤维滤膜,抽滤负压不超过50kPa,并注意避光 5.2.3.4.3保存 过滤后,如不能立即提取,滤膜应保存在液氮罐中 在放人液氮或超低温冷冻之前,冷冻保存 (一20C)不能超过20h 滤膜可用预先标记好的铝箔包裹保存 5.2.3.4.4萃取 将滤膜从液氮中取出,解冻约1min,放人玻璃离心管中,加人3em'90%丙酮,再加人50mm角黄 素作内标准物角黄素亦可预先加在提取溶剂丙酮中) 用体积分数为90%丙酮提取一张玻璃纤维滤 胁作空白样 混合物用超声波粉碎(G0w,30),然后在0c条件下抛取24h 分析前将抛取物混匀后 离心去除细胞残屑,并用载有聚四叙乙烯德脚(直径13mm,孔径0.2m)的注射式谴器过逃 5.2.3.4.5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5.2.3.4.5.1 HPLC系统准备 高压进样阀(带有200mm样品环); a b)C-18保护柱(50mmX4.6mm); 反相c-18色谱分析柱(250mmX4.6mm); cs d)紫外-可见吸收检测器(测定波长为436nm和450nm) 配有数据处理系统软件的计算机; e f HPILC溶剂 -溶剂A:甲醇:0.5nmol醋酸铵(80:20),0.01%BHT; 溶剂B:乙晴:水(87.5:12.5),0.01%BHT 溶剂C:乙酸乙酯 以上溶剂均用色谱纯,使用前以0.45am滤膜过滤 5.2.3.4.5.2操作步骤 a)用溶剂A建立并平衡HPLC系统1h,流量为1cnm/min b) 根据所测样品的浓度范围,每种色素准备至少5个浓度的工作标准液,并以该标准液校正 HPIC系统 取每种工作标准液1000mm',以300mm蒸馏水稀释,混匀并平衡5min,润洗样品注射器两 次,进样500mm(样品环体积的2.5倍); 色素样品和空白样的准备及进样方法同标准液 注意进样时应避免有气泡,样品间的进样间 隔应保持均匀 预先混有蒸憎水或其他溶剂的样品不能滞留在自动进样器中,以免疏水性的 色素从溶液中析出 进样后通过梯度洗脱程序(见表2)对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进行最佳分离,分析过程中通过氨 气或在线脱气机对流动相溶液进行脱气 根据比较色素样品与标准的色谱峰的保留时间来鉴定样品的色素种类,收集各洗脱峰可进- 步进行分光确定 填写表H.4
GB/T12763.6一2007 5.2.4以上三种方法以萃取荧光法优先 5.3海洋初级生产力(''C示踪法)测定 5.3.1方法原理 -定数量的放射性碳酸氢盐H'cO或碳酸盐'cO加人到已知二氧化碳总浓度的海水样品中 经 -段时间培养,测定浮游植物细胞内有机''C的量,即可计算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碳 的量 5.3.2主要仪器设备 水下光量子仪.水下照度计或透明度盘会 a) b样品培养箱或培养瓶罩;用中性衰光材料,将光衰碱为100%,50%,30%,10%,5%和1%; c)抽滤装置,见5.2.1.2b); 滤膜孔径为0.65pm的纤维素酯微孔滤膜 d e)液体闪烁计数仪、通风橱和振荡器 5.3.3试剂 过滤海水 a 用调查海区的海水,经玻璃纤维或纤维素酯微孔滤膜过滤,盛于干净的试剂瓶中备用 uC工作溶液 b) 用过滤海水稀释'C贮备液,使放射性强度约为1850kBq/enm',或视要求而定 闪烁液 C 测总计数闪烁液 dD 每10cm闪烁液中加0.2cm的苯乙胺 0.1mol/dm盐酸 表2HPLC梯度洗脱程序 时间" 流量/ A% B% 状态 min) min (cm” A. 分析步骤 100 0.0 进样 2.0 1.0 100 梯度洗脱 1.0 90 10 梯度洗脱 3.6 1.0 65 35 梯度洗脱 37 18.0 1.0 69 梯度洗脱 23.o 3 69 保持 25.o 1.0 00 梯度洗脱 梯度洗脱 26.0 100 34.0 1.0 100 保持 结束步骤 B. 1.0 100 分析完成 3.0 1.0 00 梯度洗脱 6,0 1.0 100 梯度洗脱 1.0 16.o 100 冲洗 17.0 l.0 100 结束 10
GB/I12763.6一2007 5.3.4测定步骤 5.3.4.1萃灭校正方程的确定 -系列(一般不少于6个)C萃灭标准瓶,在液闪计数仪上测定 用直线回归法得出比求效率 的方程 5.3.4.2采样深度的确定 使用水下光量子仪或照度计,测定水柱中不同深度的光辐射强度,或者用透明度盘测定海水的透明 度,确定采样的光学深度 5.3.4.3水样测定 5.3.4.3.1采样 按预定深度采样,并记录于表H.5 采样时应使用不透光和没有铜制部件的采水器,水样避免阳 光直接照射 5.3.4.3.2水样分装 采样后,尽快在弱光下,将水样经孔径为200gm左右的筛绢过滤,分装至培养瓶 培养瓶必须清 洗干净,并经体积分数为2%的稀盐酸浸泡24h以上 每层样品应包括两个白瓶和一个黑瓶,第一层和 第四层样品还应各分装一个零时间培养瓶(或根据现场调查情况选定),零时间培养瓶中水样体积必须 准确 剩余水样按5.2.1的规定,测定各层次水样的叶绿素a浓度 5.3.4.3.3加''c工作液 取相同体积的'c工作溶液加至每个培养瓶 所加数量视样品中浮游植物多少和培养时间而定 -般在水深小于200m海区,培养24h,加37kBq一370kBq,水深大于200m海区加370klBq- 740kBq 5.3.4.3.4取总计数样 用微量吸液器从每一零时间培养瓶中吸取一定体积水样两份,分别移人2个总计数闪烁瓶中,加 20cmm闪烁液,盖紧,混匀,供作放射性活度测定 5. 3. .4.3.5培养 将已加有'C的培养瓶(零时间培养瓶除外),放人各相应的培养箱内,或罩上各相应的培养罩,再 放人透明的培养箱内 记下开始培养时间,培养箱应置于阳光不受遮敞处,并用流动的表层海水保持培 养期间的温度恒定,培养时间一般在2h一24h之间,并尽量接近当地中午时间 5.3.4.3.6零时间样品的过滤 培养开始后,立即过滤两个零时间样品,所得载有浮游植物的滤膜,放人闪烁瓶,在通风橱中,加人 cm0.1mol/dm盐酸,15min后加盖 或在通风橱中以浓盐酸燕气熏滤膜15min,放人闪烁瓶 5.3.4.3.7过滤 样品培养后,过滤水样步骤见5.3.4.3.6 5.3.4.3.8放射性活度测定 向装有带浮游植物的滤膜的闪烁瓶加人10cnm闪烁液,在振荡器上缓慢振荡至少20min后,把闪 烁瓶置于液体闪烁计数仪内使样品暗适应12h后测定,并记录于表H.5 5.3.4.4水样二氧化碳总浓度测定 测定海水样品的盐度,计算海水中二氧化碳总浓度 (C)=(0.067Ss-0.05)×12000 式中 海水中二氧化碳的总浓度(以c计),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 o(C) 海水实用盐度(无量纲). 5.4 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的粒度分级测定 5.4.1叶绿素a 5. .4.1.1方法原理 通过不同孔径的滤膜可以把不同粒径的浮游植物分别截留下来,从而达到对不同粒度的浮游植物 1l
GB/T12763.6一2007 进行分级测量的目的 粒级划分按国际通用标准,一般分为20m一200nm(小型),2m" 20m(微 型)和<2Am(微微型)三个粒级 分级后测量方法原理同5.2.1.1 5.4.1.2 主要仪器设备 荧光计:同5.2.1.2a); a) b 抽滤装置:同5.2.1.2b) 滤膜;200pm筛绢(用以除去较大型浮游生物);20m筛绢2 c Am核孔滤膜、0.65m玻璃纤 维逃膜 d 冰箱 5.4.1.3试剂 同5.2.1.3 5.4.1.4测定步骤 荧光计校准 5 4.1.4.1 同5.2.1.4.1 5.4.1.4.2水样测定 4.1.4.2.1过滤 5. 采样后,先经200Am筛绢过滤一遍,然后将充分混合均匀的水样一式两份,一份直接用玻璃纤维 滤膜过滤;另一份则依次通过20m筛绢(在无抽滤负压条件下)、2Am核孔滤膜和0.65um玻璃纤维 滤膜三种规格滤膜过滤,分别记为Micro(或Net),Nano和Pico 5 .4.1.4.2.2样品保存和提取 分别同5.2.1.4.2.3和5.2.1.4.2.4 5. 4.1.4.2.3荧光测定 同5.2.1.4.2.5 5. .4 2 初级生产力 .2.1方法原理 55 4 同5.4.1.1和5.3.1 5.4.2.2主要仪器设备 a)水下光量子仪,水下照度计或透明度盘; 样品培养箱或培养瓶罩:同5.3.2b); D c)抽滤装置:同5.3.2e) d)滤膜;20m筛绢、2Am核孔滤膜,0.65m的微孔玻璃纤维滤膜; e)液体闪烁计数仪,通风橱和振荡器 5.4.2.3试剂 同5.3.3 5.4.2.4测定步骤 除过滤时将每层培养的两个白瓶(平行样)中的一个直接用0.65m的微孔玻璃纤维滤膜,而另 个则依次用20Am筛绢、2pm的核孔滤膜.0.65Am的微孔滤膜分级过滤外,其余步骤同5.3.4 海洋新生产力("N示踪法)测定 5.5 5.5.1方法原理 海祥真光层(即光合作用层)生态系统中的氮营养盐可根据其来源划分为内源(如NH,-N,.Ure N)和外源(如NO,-N、N-N)两部分,由外源氮构成的初级生产力为新生产力,内源氮构成的初级生产 力为再生生产力 因此通过N同位素标记外源氮和内源氮,并测定它们的吸收率即可测算新生产力 和再生生产力 由于No-N和NH-N分别是最主要的外源氮和内源氨,通常只测No.-N和NH-N 的吸收率 注意新生产力概念在近海的局限性:当有NH-N等还原态氮来自系统外部时,由该法测 12
GB/I12763.6一2007 得的新生产力有负误差. 5.5.2主要仪器设备 质谱仪、消解设备 常规消煮炉 5.5.3试剂 a)示踪剂:丰度为95%99%原子的KiNO.、NH,Cl或(NH).sO; D) 氧化剂:AR级浓HSO c)增温剂:AR级K,SO; d 催化剂:AR级CuSO,Se: 加速剂;按KsO:CusO;Se=200:20:1比例配成; e f 扩散剂:AR级NaOH(10mol/dm g 吸收剂:GR级HCl(0.6mol/dm') 5.5.4 现场实验 5.5.4.1 采样与培养 采样方法、水层深度与“C法测定初级生产力”相一致 若考虑大型浮游动物的干扰,可将现 a 场水样用200m筛绢过滤以除之; b》实验采用酸洗的聚碳酸酯(poyerlbonate)瓶 酸洗可采用无金属硝酸清洗法,使用该方法应 非常小心,需多次的蒸懈水冲洗,确保无滞留的NO.-N污染 为避免氮污染,也可用稀盐酸来 代替硝酸 取500cm'~1000cm'海水用于现场培养实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培养体积尽量大一些以 减少误差) 如果采取甲板流水控温模拟现场培养,应用不同透光率的遮光物来模拟各采样深 度的现场光强度 对于深层样品,特别是温跃层内或温跃层下方水样的培养,另外采用控温处 理是必要的 5.5.4.2示踪添加剂 NO-N和NH-N的添加量应不多于所测现场氨浓度的10%,对于现场氮浓度低于检测限的情 况,视营养盐分析方法的检测下限添加 5.5.4.3培养时间 培养时间一般为4h 实验最少一天进行两次,白天一次,夜里一次 因为浮游植物氮吸收并非完 全依赖于光,且浮游细菌也能利用一部分NH-N和NO-N 5.5.4.4样品过滤与保存 培育完毕后,水样在负压<0.03MPa条件下过滤到经450C一500C下灼烧5h6h的玻璃纤维 滤膜上,并用过滤海水清洗滤膜,除去滤膜孔隙中滞留的溶解态N 待海水刚刚滤完时立即停止负压. 小心取下滤膜立即进行干燥或于-20C下密闭贮存 5.5.5同位素分析 5.5.5.1离子质谱法 样品经以下步骤处理: 消解:采用Kjedal法消解膜样品,将有机氮转化为NH态氮; a b) NH的扩散吸收:将消解液定容,取适量于小型Conway皿之外槽,将盛有300mm~ 400mm的吸收剂的小表面皿置于Conway皿之中心 在消解液中加人8cem一10cm扩散 剂,混匀后在40C下扩散吸收12h; 'N丰度测定:经扩散吸收提纯的样品,再经低温风干浓缩至15mmr一25mm,取1mm 2mm于样品粑上,低温风干后进样测定N丰度; 实验水样中的NH-N丰度,可直接经扩散吸收后测定,NH-N浓度、颗粒有机氮(PON)浓 度可由同位素稀释法同时测得 13
GB/T12763.6一2007 5.5.5.2气体质谱法 将膜样品直接经Dumas法燃烧,将PON全部转变为N,,测定N,中N同位素丰度 5.5.5.3填写表H.6. 5.6资料整理 5.6.1海水浮游植物色素的测定 5.6.1.1萃取荧光法(叶绿素a)的资料整理 5.6.1.1.1数据计算 5.6.1.1.1.1计算海水中叶绿素a浓度 FR-R.). Chla 3 p,( 式中: a.(Chla) 海水中叶绿素a质量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 F -量程档“d”的换算系数,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 R -酸化前荧光值; R -酸化后荧光值 V -提取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cm); V 过滤海水的体积,单位为毫升(em. 5.6.1.1.1.2计算水柱叶绿素a含量 (Chla)十oChla p.(Chla)= D一D 式中: Chla m'); 水柱叶绿素a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平方米(mg/m p.( .Chla n'); -第i层叶绿素a质量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m p, D -第i层的深度,单位为米(m); 取样层次数 1in一 5.6.1.1.1.3计算水柱叶绿素a平均浓度值 a.Chl o.(Chla p D 式中: ,Chla 水柱叶绿素a平均质量浓度值,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 p .Cla 水柱叶绿素a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平方米(mg/mi); Q 最大取样深度,单位为米(m》. D 5.6.1.1.2填写表H.2 5.6.1.1.3 绘制分布图 5.6.1.1.3.1平面分布图 各层次分布图 a 等值线取值标准(单位为g/mi');0.10,0.20,0.30,0.50,0.75,1.00,1.502.00,3.00. 5.00,10.00; 含量分布图 等值线取值标准(单位为mg/m')l.00,1.50,2.00,3.00,5.00,10.00,20.00,30.00. 50.00,100.00,200.00,300.00,500.00. 5.6.1.1.3.2断面分布图 等值线取值标准(单位为mg/m':0.10,0.20,0.30,0.50,0.75,1.00,1.50,2.00,3.00, 14
GB/I12763.6一2007 5.00,10.00. 上述平面和断面分布图取值标准,可视具体情况增减 5.6.1.2分光光度法的资料整理 5.6.1.2.1数据计算 5.6.1.2.1.1计算提取液中叶绿素a、,h,c的质量浓度 A(Chla)=ll.85E一1.54E7一0.08EnD0 6 A(chb)一21.0sE一5.43E.一2.66E n,(Chlc)=24.52E一1.67E一7.60E 式中; ,Chla -提取液中叶绿素a的质量浓度,单位为微克每立方厘米(4g/cm); p, ,(Chlb) 提取液中叶绿素b的质量浓度,单位为微克每立方厘米(ug/em') 提取液中叶绿素c的质量浓度,单位为微克每立方厘米(ug/cenm'); o.Chlc) Ea1 -波长为664nm处1cm光程经浊度校正的消光值; E -波长为647nm处1cm光程经浊度校正的消光值 E 波长为630nm处1em光程经浊度校正的消光值 5.6.1.2.1.2计算海水中叶绿素a、b,e的浓度 .ChlaV . (Chla 9 0 a.ChbY l0 (Chlb n,(Chlc) V (Clc ll 式中: (Chla) 海水中叶绿索a的质量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g/m') Chlb) 海水中叶绿素b的质量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 o(Chlc) 海水中叶绿素c的质量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 A.(Chla) -提取液中叶绿素a的质量浓度,单位为微克每立方厘米(4g/em'); ,(Chlb) 提取液中叶绿素b的质量浓度,单位为微克每这方厘米(g/cm) .(Chlc 提取液中叶绿素c的质量浓度,单位为微克每立方厘米(g/em); A V 提取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em); -过滤海水的体积,单位为升(dm=) 5.6.1.2.1.3计算海水中叶绿素总质量浓度 o(Chl (Chla)十p(Chlb)十(Chlc) 式中: a(Chl 海水中叶绿素总质量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g/m'). o(Chla 海水中叶绿素a的质量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i) (Chlb) 海水中叶绿素b的质量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 (Chlc) 海水中叶绿素c的质量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 5.6.1.2.2计算水柱叶绿素a含量 见5.6.1.1.1.2. 计算水柱叶绿素a平均质量浓度 5.6.1.2.3 见5.6.1.l1.1.3 15
GB/T12763.6一2007 5.6.1.2.4填写表H.3 5.6.1.2.5绘制分布图 见5.6.1.1. 3 5.6.1.3高效液相色谱法的资料整理 5.6.1.3.1色谱图检验 在获取色谱图后应立即进行检验,如果发现问题,应重新进样测定 一般情况下计算机软件会自动 对每一个峰进行积分 但应对基线,峰的开始点和结束点进行核对 5.6.1.3.2色谱峰鉴别 每一个峰所代表的色素种类通常根据保留时间或色谱图来确定,如果在测试样品前测定了色素组 成已知的培养藻类的样品或根据标准色素鉴别工作就较简单 5.6.1.3.3色素含量计算 色素含量是根据进样量和峰面积积分来计算的 a)计算色素响应系数 对每种色素,做出其吸收峰面积对进样色素质量的关系曲线,该色素的HPIC响应系数Farea/ 10-“g)通过色素峰面积与标准液进样量(ug)的回归斜率计算 F= 13) 式中: 色素响应系数; 色素的峰面积; M 注射色素标准的质量色素质量浓度与进样体积的乘积 b)计算色素含量 A.V.A监 (14 ” V.VRA 式中: 色素含量,单位为微克每升(ug/L); 样品色素峰面积 提取体积,单位为毫升(mL); 注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样品过滤体积,单位为升l) A 丙酮中内标准物的峰面积; 样品中内标准物的峰面积 填写表H.4 5.6.2 初级生产力的资料整理 5.6.2.1数据计算 计算加入"C的量 5.6.2.1.1 RX1000 R一 15 式中: 加人'C的量,单位为千贝可(kBq); R 各总计数闪烁瓶测得'C数量的平均值,单位为千贝可(kBq)1 R 培养水样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取测总计数水样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 16
GB/I12763.6一2007 5.6.2.1.2计算海洋初级生产力 R-R)C P 16 R T 式中: -海洋初级生产力(以C计),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小时[mg/mh)]; -加人''C的量,单位为千贝可(kBq); 白瓶样品中'C的放射性活度的平均值,单位为千贝可(kBq); R 零时间样品中C的放射性活度,单位为千贝可(kBq); p(C) 海水中二氧化碳的总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 培养时间,单位为小时(h). 5.6.2.1.3计算碳同化数 .(17 I .(Ca 式中 -碳同化数,单位为每小时(hI)1 P -水体初级生产力,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小时[ne/(m.h门. Chla) 水体中叶绿素a的浓度,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 p, 5.6.2.1.4计算水柱初级生产力 旦土,P.(D一D, 18 s 式中 水柱初级生产力,单位为毫克每平方米小时[mg/m h] 尸 P 第i层初级生产力,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小时[mg/(m h)]; 采样层次数; 第i层深度,单位为米(m): D 1GB/T12763.6一2007 的比,即为该粒级叶绿素a与叶绿素a总量的百分比 5.6.3.2初级生产力粒度分级测定的资料整理 5.6.3.2.1不同光学深度上初级生产力总值的获取 a)三种粒级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之和; b 直接用0.65m滤膜抽滤的测量结果; a)和b)所获得量值应该十分接近,若二者差异较大,初级生产力的总值取二者的平均值 5.6.3.2.2不同粒级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占总生产力的百分比 每一种滤膜上的初级生产力的测定值与三种滤膜的测定值之和的比值 即为该粒级浮游植物初级 生产力与总生产力的比值 5.6.4新生产力的资料整理 5.6.4.1氮的比吸收率(speifcuptakermte)计算 a a V= 19 ad .,/t 式中 比吸收率,单位为每小时(h'); -N的天然丰度0.366%原子; d 介质(培养液)N丰度; aa PON的N丰度; 培育时间,单位为小时(h) 5.6.4.2氮的吸收率或转运率(transportrate)计算 p=V PON 20) 式中: 吸收率或转运率,单位为微摩尔每升小时或纳摩尔每升小时[mol/(1 h)或nmol/ Lh)]; V -周日氮吸收速率,单位为微摩尔每升小时或纳摩尔每升小时[Amol/Lh)或nmol/ Lh)],约等于白天的氮吸收速率与时间的积加上夜里的速率与时间的积; PON以及其他N(NH-N,NO-N等)的浓度单位根据测定精度可为mol/(Lh)或nmol Lh) 5.6.4.3新生产力的计算 分别测得新生氮源(NC-)和再生氮源(NH-N)的比吸收率V猫生和V啊在,V翻生与(V翻在+V得生) 之比即为f比,f比与初级生产力之积即为新生产力,新生产力与初级生产力的单位相同 5.6.4.4填写表H.6 5.6.5填写报表 按本部分的有关规定填写报表 微生物调查 6.1技术要求和调查要素 6.1.1 技术要求 6.1.1.1采样站位和层次 a 站位布设应尽量和其他调查项目一致 采样水层见4.2.4.1表1,但可去除5m水层;大洋调查可增加.500m. 000m2000m b 等水层的采样 海洋沉积物中微生物取样层次,大面调查取表层;断面调查时,将岩芯管以3cm间隔分层;对 18
GB/I12763.6一2007 于特殊调查项目,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采样层次 6.1.1.2无菌操作 a)采水器上的采样瓶、袋应预先灭菌 b)实验室内水、泥样分样和分离培养鉴定过程中,均按无菌操作要求进行; 其他凡属海上调查所需物品,如水样贮存瓶(棕色)、移液管(1cm、5cm、10cm),培养皿等 c 均需洗净,包封灭菌、足量备用 6.1.1.3样品保存 样品应在采样后2h内处理,分析 若暂放冰箱保存,不得超过24h 6. 1.2调查要素 海洋微生物调查要素为;海洋微生物现存量,即病毒、细菌总数与微生物其他类群(放线菌、酵母、霉 菌等)的丰度和海洋微生物的活性,即细菌生产力、微生物异养活性生态呼吸率的测定 6.2采样 6 .2.1主要仪器设备 6.2.1.1采水器 根据采样深度,选用尼斯金采水器或击开式采水器 6.2.1.2采泥器 箱式采样器、多管采样器或弹簧采泥器,见小型底栖生物调查的采样器(见11.2.1.1). 6.2.2采水样 见4.4.1.2,并按实际情况选用采水器; a 采水器开启后,应停留片刻,待水样装满 D) e)按测定项目计算采水量,若同一水层分几次采样,样品应混匀,再按各测定项目要求分装、 处理 6.2.3采泥样 用无菌工具从预定层次中取10g20g样品,置于无菌容器 6.3样品分析 6.3.1主要仪器设备 荧光显微镜 具备蓝光道和紫外光道供观察吓唉橙和DAPI染色,配置照相机或高分辨率并适用于弱光场的数 码相机 6.3.1.2液体闪烁计数仪 具有测定''C和'H的功能 6.3.1.3恒温培养箱 控温范围sC 50C 6.3.1.4抽滤装置 进口成品滤器组或自行装配25mm和47mm滤器和负压抽滤设备 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测试的抽 滤设备必须专用,不能与微生物计数混用 6.3.1.5移液枪 置备不同功用的移液枪 6.3.1.6微生物自动鉴定仪 现有的微生物鉴定仪器主要应用于医学微生物鉴定,有条件的单位选用较适用于环境微生物鉴定 的仪器产品 19
GB/T12763.6一2007 6.3.1.7 消耗性材料 6.3.1.7.1滤膜 微孔滤膜(材料:醋酸纤维或硝化纤维);直径25mm和47mm,孔径0.2 m.0.45 m和 a 0.8Am:; 黑色核孔滤膜(材料:聚碳酸酯):直径25mm,孔径0.2Am; D) 氧化铝滤膜;直径25mm,孔径0.02m. 注射器和滤器 -次性无饿注射器和o.24m无脚滤器 6.3.1.7.3荧光显微镜计数用的装样瓶 50cnm螺盖聚丙烯瓶;用前用5%Hcl溶液浸泡1d以上,并经0.02am滤膜过滤的蒸僧水漱 a 洗并高压灭菌 0cnm螺盖塑料瓶;用前用5%HCl溶液浸泡1d以上,并经0.2Am滤膜过滤的蒸憎水漱洗 并高压灭菌 6.3.1.7.4同位素示踪培养瓶和闪烁计数瓶 50cm螺盖培养管; a b 125cm螺盖培养瓶; 20cem或7cm与闪烁仪匹配的玻璃或塑料闪烁瓶 c 6.3.1.7.5玻璃器皿 培养皿、,BOD培养瓶和常用玻璃器m 6.3.2培养基、试剂和工作溶液 6.3.2.1培养计数用的培养基,试剂 6.3.2.1.1陈海水 取天然海水避光保存3个月以上.使用时取其清液或经0.45gm滤膜过滤的滤液 6.3.2.1.2表面活性剂 将吐温-80(Iween-80)按体积分数为l;2000比例配成水溶液(工作液)高压灭菌备用 6.3.2.1.3细菌培养基 进口Marine2216琼脂成品培养基或自制2216E培养基 优先选择进口成品培养基 进口Marine2216琼脂成品培养基 a -成分见培养基瓶上标示; -制备;照培养基瓶上标示进行 b 自制2216E培养基 成分: 蛋白陈 5.0g 酵母膏 .0g 1 FePO. 0.01 g 琼脂 20,0 陈海水 1000cm pH 7.4一7.8 制备;将各成分加热溶化,趁热分装,经121c(98.1kPa)高压灭菌20min后,制成平板 6.3.2.1.4放线菌培养基:高氏1号合成培养基 成分 a 可溶性淀粉 20.0g KHIP(O 0.5 20

海洋调查规范第4部分:海水化学要素调查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海洋调查规范第4部分:海水化学要素调查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海洋调查规范第4部分:海水化学要素调查的编号:GB/T12763.4-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4部分:海水化学要素调查共有76页,发布于2008-02-012008-02-01实施
海洋调查规范第7部分:海洋调查资料交换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海洋调查规范第7部分:海洋调查资料交换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海洋调查规范第7部分:海洋调查资料交换的编号:GB/T12763.7-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7部分:海洋调查资料交换共有124页,发布于2008-02-012008-02-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