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3843-2017

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

Testmethodforaccessnetworkequipment—Passiveopticalnetworkbasedonethernet(EPON)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的编号:GB/T33843-2017。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共有53页,发布于2017-12-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M33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33.040.50
  • 实施日期2017-1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53页
  • 文件大小5.26M

以图片形式预览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

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


国家标准 GB/T33843一2017 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 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 Testmethodforaccessnetworkequipment Passiveopticalnetworkbasedonethernet(EPOND 2017-05-31发布 2017-12-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3843一2017 29 8.2业务QoS保证 35 8.3加密功能 36 8.4ONU认证功能 37 8.5VIAN功能 38 8.6过滤功能 40 8.7广播/组播帧抑制功能 40 8.8二层隔离功能 41 8.9快速生成树 , +,. 8.10组播功能 #普#* 43 8.11sCB测试 43 8.12链路聚集功能 8.13 VLANstacking 43 44 8.14ONU掉电通知功能 44 8.15光纤保护倒换功能 45 8.16VoIP测试 操作维护管理功能验证 16 9.1管理方式验证 9.2配置管理 46 9.3性能管理 18 9.4故障和告警管理 18 9.5安全管理 18 10环境测试 48 10.1测试顺序 18 0.2低温测试 18 0.3高温测试 18 0.4高湿测试 18 0.5光纤温度交变测试 48 电源测试 49 1 12 电气安全测试 49 12.1绝缘电阻测试 19 12.2电磁兼容测试 49
GB/33843一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信息通信研究院、北京邮电大学、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烽火科技集团 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天堪、胡怡红、寿国础、陆洋、陈晓、周箴
GB/33843一2017 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 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传输速率为千兆比特的,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设备的系统配置、 测试参考点及该设备的OLT/ONU线路传输光接口、网络侧接口和用户侧接口、传送性能、功能、网管 设备安全等的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公众电信网环境下的EPON设备,专用电信网也可参照使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611一2001数字网系列比特率电接口特性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达 GB92542008 GB/T147601993光缆通信系统传输性能测试方法 信息技术设备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176181998 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技术要求 GB/T292292012 公用电话网局用数字电话交换设备进网检测方法 YD/T751 1995 YD/T10342013接人网名词术语 YD/T1098-2009路由器设备测试方法边缘路由器 YD/T1141一2007 以太网交换机测试方法 YD/T1156-2009路由器设备测试方法核心路由器 YD/T12402002接人网设备测试方法一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宽带接人网设备 YD/T1250-2003接人网测试方法基于ATM的无源光网络(A-PON) YD/T1532一2006基于软交换的综合接人设备测试方法 YD/T2278一2011接人网设备测试方法第二代甚高速数字用户线(VDsL2) EEE802.lag2007局域网和城域网虚拟桥接局域网修正5;连通性故障管理(L.oclaand metropolitanareanetworksVirtualbridgedlocalareanetworks一Armendment5:Connectivityfault management) IEEE802.ID2004局域网和城域网媒体接人控制(MAC)桥[Localandmetropolitanarea networks一Mediaaccesscontrol(MAC)bridges EEE802.1Q一2005 局域网和城域网 虚拟桥接局域网Localandmetropolitanarea Virtualbridgedlocalareanetworks) networks IEEE802.1X一2004局域网和城域网基于端口的完了接人控制(L.oealand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一Portbasednetworkaccesscontrol EEE802.3一2008信息技术系统间的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殊要求第3部 A 分CSMA/CD访问方法及物理层规范[Lo .ocaland" metropolitan.areanetworlks一Spedifcrequiremens accesswithcollisiondetection Part3Carrier ultiple n(CSMA/CD)access methodandphysical sensemu
GB/T33843一2017 layerspeeifieation] ETFRFc254网络互连器件的基准方法论(Benchmarkin塔melhodologyfornetworkinleron nectdevices)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 3.1术语和定义 YD/T1034一2013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DSL2十;频谱扩展的第二代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symmetricDigitalSubseriberLine2plus) BER;比特差错率,误码率(IBitErorRatio) DBA;动态带宽分配(DynamieBandwidthAlocation) EPON;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thernetPassiveOpticalNetwork) ER:消光比(ExtinctionRatio) tProtocol IGMP:lnternet 组管理协议(In GroupManagement nternet ernetProtocol P:因特网协议(Int LLID:逻辑链路标识(LogicalIinkIdentifier) MAC;媒体访问控制MediumAccessControl ontrolProtocol C MGCP;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ediaGateway MIM多纵模(Multi-l.ongitudinalMode) MPCP:多点控制协议(Multi-PointControlProtocol ODN;光分配网络(OpticalDistributionNetwork) O1.T;光线路终端(OpticalLineTerminal OMA;光调制幅度(OpticalMo Amplitude) dulation ONU:光网络单元(OpticalNetworkUnit) ORL;光回波损耗OpticalReturnIoss) PMD:物理媒质相关(子层)(PhysicalMediumDependent) PON无源光网络(P PassiveOpticalNetwork) QS;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 RMS;均方根值RootMeanSquare) RIN:相对强度噪声(RelativeIntensityNoise) SCB,单拷贝广播(SingleCopyBroadeast SLA:服务等级协议(ServiceLevel Agreement SLM:单纵模(Single-LongitudinalMode) SMSR:边模抑制比(SideModeSuppressionRatio) T-COT;传输容器(TransmissionContainer 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 TCP:传输控制协议(Tra visionMultiplex TDM;时分复用(TimeDivis TDP:发射机色散代价(TransmitterandDispersionPenalty) UDP;用户数据包协议(UserDatagramProtocol) VDSL2;第二代甚高速数字用户线(VeryhighspeedDigitalSubscriberLine2) VLAN;虚拟局域网(VirtualLocalAreaNetwork)
GB/33843一2017 VolP;IP话音(VoiceoverIP) 系统参考配置及测试参考点 4.1BPoN系统参考配置 EPON系统参考配置如图1所示 该系统由局侧的光线路终端(OLT、用户侧的光网络单元 ONU)和光分配网络(ODN)组成,为单纤双向系统 网管系统仅管理OLT及ONU,不涉及ODN 本标准中的测试涉及oLT,ONU设备及其操作维护管理功能 管理接口 网管系统功能 S/R RS ONU oLT oDN ONU rmas FoN 网络侧接口 用户侧接口 说明 -PON的专用接口; F 参考点; 参考点 图1EPON系统参考配置示例 4.2EPON测试参考点 EPO系统参考配置图1中,光发射信号定义在连到发射机的光纤输出端(参考点s) 如果没有 特殊规定,本标准中所有发射机测试都在处进行 光接收信号定义在连到接收机的光纤的输出端(参 考点R) 如果没有特殊规定,本标准中定义的所有接收机测试都在R处进行 EPON设备测试点分为4个部分 a)网络侧接口;EPON与业务节点间的参考点 测试点S:紧靠在发射机(OL丁或ONU)光连接器后的光纤点; b) c 测试点R;紧靠在接收机(OLT或ONU)光连接器前的光纤点 d 用户侧接口:EPON与用户终端或其他用户侧设备间的参考点 5 oLr.,ONU线路传输光接口的特性测试 5.1平均发射功率 5.1.1oLT下行平均发射功率 5.1.1.1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2 图中图案发生器起到产生图案为伪随机序列的信号的作用
GB/T33843一2017 被测设备 图案 光功率计 oLTONU 发生器 图2oL.T/ONU发射功率及oLT/ONU发射机平均关断发射功率测试配置 5.1.1.2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按图2搭建测试配置; 在OLT的网络侧接口接上图案发生器发送测试信号; b) 光功率计设置在被测光波长上,待输出功率稳定,从光功率计读出平均发射功率 c 5.1.1.3预期结果 平均发射功率应满足表1要求 表1平均发射功率(下行 平均发射功率(最大)/ 平均发射功率(最小)/ 方向 参考点 dBm dBm 1000BASE-PX10-D 点s(oLT侧) 1000BASE-PX20-D 点s(OLT侧 1000BASEPxX20十)-D 点s(oLT侧) 2.5 注:平均发射功率是发射机合到光纤的伪随机数据序列长度为127)的平均功率在参考点S上的测试值 5.1.2oNU上行平均发射功率 5.1.2.1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3和图4 被测设备 图案 OLT 发生然 ONU 突发模式 光功岸计 图3oNU突发模式发射功率测试配置(基准测试法
GB/33843一2017 被测设备 图案 OLT 发生器 ONU 1:2 分路器 光示波器 示波器 光功率计 光/电转换器 图4ONU突发模式发射功率测试配置(替代测试法 5.1.2.2测试步骤 两种测试方法的测试步骤分别如下 基准测试法:ONU工作在突发模式下,可按图3搭建测试配置,用具有突发光功率测试功能的 a 光功率计测试ONU的平均发射功率 b 替代测试法:(ONU工作在突发模式下,可按图4搭建测试配置,从光功率计读出平均发射功率 P,断开光功率计连接上示波器,测试ONU总的发送周期T和实际发送信号的时长Ta,则 ONU的突发模式平均光功率为P,单位为分贝毫瓦(dBm),定义见式(1) P=尸十1olog;T;/T 十P 式中 平均发射功率,单位为分贝毫瓦(dBm); P 1:2光分路器的插人损耗,单位为分贝毫瓦(dBm); P T -ONU总的发送周期,单位为纳秒(ns); -实际发送信号的时长,单位为纳秒(n ns 注,1;2光分路器在使用前需进行插人损耗校准 5.1.2.3预期结果 平均发射功率应满足表2要求 表2平均发射功率(上行 平均发射功率(最大) 平均发射功率(最小 方向 参考点 dBm dBm 100oBAsE-PX10-u 点s(ONU侧 1000BASE-PX20-U 点s(ONU侧) 1000BASEPX20十)-U 点s(oNU侧 5.1.3发射机平均关断发射功率 5.1.3.1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2
GB/T33843一2017 5.1.3.2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按图2搭建测试配置; a 如有必要在OLT的网络侧接口(或ONU的用户侧接口)连接图案发生器产生测试信号 b) 测试OLT时,通过网管控制台使OLT的激光器关断 c 测试ONU时,正常工作时,断开OLT与ONU的连接即可使ONU的激光器关断 d) 光功率计设置在被测光波长上,待输出功率稳定,从光功率计读出的光功率值即为发射机关断 e 时的平均发射功率 5.1.3.3预期结果 平均发射功率应满足表3要求 表3平均发射功率(关断 发射机平均关断发射功率(最大/ 方向 参考点 dBm 1000BASE-PX10-D 点s(OLT侧 -39 1000BASE-PX10-U 点s(ONU侧 45 点s(OLT侧 -39 1000BASE-PX20-D 1000BASE-PX20-U 点s(ONU侧 45 点s(OLT侧 -39 1000BASEPX20十)-D 1000BASEPX20十)-U 点s(ONU侧 45 5.2激光器工作波长 5.2.1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5和图6 被测设备 光谱 光衰减器 OLT 分析仪 图5OLT激光器工作波长测试配置 被测设备 图案 oLT ONU 发生器 12 光衰碱器 分路器 光诺 分析仪 图6ONU激光器工作波长测试配置
GB/33843一2017 5.2.2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分别按图5、图6搭建OLT和ONU的测试配置; a b 调整光衰减器,使输出光功率在光谱分析仪(或光波长计)要求的范围内 调整光谱分析仪(或光波长计),找到并读出主模中心波长 5.2.3预期结果 主模中心波长应满足表4的指标要求 表4EPO系统激光器工作波长 波长范围/nm 方向 参考点 1000BAsE-PX10-D 1480~1500 点s(oLT侧 1000BASE-PX10-U 点S(ONU侧 12601360 100oBASE-PX20-D 点s(oLT侧 14801500 1000BAsE-PX20-U 1260136o 点s(ONU侧 1000BASE-PX20+)-D 点S(OL侧 14801500 1000BAE-PX20十)-U 1260~136o 点s(ONU侧 5.3MLM激光器的最大RMIs谱宽 5.3.1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5和图6 5.3.2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分别按图5、图6搭建OLT和ONU的测试配置 aa 调整光衰减器,使输出光功率在光谱分析仪要求的范围内 b 定义积分区边界入和入g,通常选取光功率下降20dB的点对应的波长为入,和入g; c d 计算最大均方根谱宽dm.,定义见式(2). o(A)d入 (a一A)p(a)d 式中: 中心波长,单位为纳米(nnm); 入 光功率下降20dB的第一个点对应的波长,单位为纳米(nm); 光功率下降20dB的第二个点对应的波长,单位为纳米(nm); 光波长,单位为纳米(nm) 5.3.3预期结果 具体指标见表5、表6,表7
GB/T33843一2017 表51000BASE-Px10-D和1000BASE-PX10-U发射机频谱限制(MLM激光器》 中心波长/nm" RMs谱宽,当e<0.115(参考值)/nm RMS谱宽最大/nm 1260 2.09 1.43 1270 2.52 1.72 1280 3.13 2.14 1286 2.49 1290 3.50 2.80 1297 3.50 1329 3.50 3.50 2.59 1340 3.50 1350 2.4 3.06 1360 2.58 1.76 480~1500 0.88 0.60 注:为光脉冲的相对展宽值 表61000BASE-Px20-D和1000BASE-Px20-U发射机频谱限制(MLM激光器 中心波长/nm RMs谱宽(最大)/ y/nm RMs谱宽,当e<0.115(参考值/" /nmm 1260 0.72 0,62 1270 0.86 0.75 1280 1.07 0,.93 1.22 1290 1.40 1.74 1300 2.00 2.50o 2.42 】304 1305 2.55 1308 2.50 3.00 1317 1320 2.53 2.20 1321 2.41 1330 1.71 1.48 1340 1.29 1.12 1350 1.05 0.91 1360 0.88 0.77 4801500 0.44 0.30 注:e为光脉冲的相对展宽值
GB/33843一2017 表71000BASE-Px20+)-D和(1000BASE-Px20+)-U发射机频谱限制(MLM激光器 中心波长/ RMs谐宽最大)/ RMs频宽,当e<=0.10(参考值/ /nm /nm //nm 1260 0.72 0.62 1270 0.86 0.75 1280 1.07 0.93 1290 1.40 1.22 1300 2.00 1.74 2.42 1304 2.5 1305 2.55 1308 2.50 3,00 1317 1320 2.53 2.20 1321 2.41 1330 1.71 l.48 1340 1.29 1.12 1350 1.05 0.91 136o 0.88 0,77 4801500 0.44 0,30 注:E为光脉冲的相对展宽值 5.4SLM激光器的最大一20aB谱宽 5.4.1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5和图6 5.4.2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按图5、图6分别搭建OLT和ONU的测试配置; a b 调整光衰减器,使输出光功率在光谱分析仪要求的范围内 定义积分区边界入,和入g,选取光功率相比最大值下降20dB的点对应的波长为入,和入a c d)计算最大一20dB谐宽口-30,定义见式(3). 3 o -20=入2一入 式中: 光功率下降20dB的第一个点对应的波长,单位为纳米(nm); 光功率下降20dB的第二个点对应的波长,单位为纳米(nm. 5.4.3预期结果 -20dB谱宽应满足表8要求
GB/T33843一2017 表8最大-20dB谱宽 方向 -20dB谱宽/nm 参考点 1000BASE-PX10-D 点s(OLT侧 00oBAsE:PxI10-U 点s(oNU侧) 1000BASE-PX20-D 点s(oL.T侧)》 1000BAsE-PX20-U 点S(ONU侧 点s(OLT侧 1000BASEPX20十)-D 1o0oBAsE:PX20十)-U 点s(ONU侧 5.5sLM激光器的最小边模抑制比 5.5.1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5和图6 5.5.2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分别按图5,图6搭建oL丁和ONU的测试配置; a 调整光衰减器,使输出光功率在光谱分析仪要求的范围内 b 测出主纵模的功率M c d 测出最显著边模的功率M 计算最小边模抑制比SMSR,定义见式(4) e SMSR=1olg(M/M 式中 主纵模的功率,单位为分贝毫瓦(dBm)3 M M, -最显著边模的功率,单位为分贝毫瓦(dBm). 5.5.3预期结果 最小边模抑制比应满足表9要求 表9最小边模抑制比 方向 参考点 最小边模抑制比(dB 1000BASE-PX10-D 点S(OLT侧 30 1000BAsE-Px10-u 点s(ONU侧 30 1000BASE-PX20-D 30 点s(oLT侧) 1000BASEPX20-U 点s(ONU侧 30 点s(oLT侧) 1000BASE-PX20十)-D 30 (1000BASE-PX20十)-U 点s(oNU侧 30 10
GB/33843一2017 5.6发射机眼图 5.6.1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7和图8 光示波器 被测设备 图案 光/电 光衰减器 滤波器 示波器 发生器 OLT 转换器 图7oLI发射机眼图测试配置 被测设备 图案 oLT 发生然 ONU 光哀减器 分路器 光示波器 光/电 滤波器 示波器 转换然 图8oNU发射机眼图测试配置" 5.6.2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分别按图7、图8搭建OLT和ONU的测试配置 a b 调整光衰减器,使光电转换器有合适的输人光功率; 测试OLT时,调整示波器,根据线路速率调出相应的模框,获得稳定的波形,并由人工调整或 仪表自动对准,使波形与模框之间位置最佳; d 测试ONU时,调整示波器,使示波器能够锁定突发信号; 按照模框参数记录相应的数值 5.6.3预期结果 发射机的眼图模板如图9所示 示波器视图应满足眼图模板 眼图指标应符合表10 11
GB/T33843一2017 1+Y3 1.000 1-Y1 0.500 幅 魔 0.000 -Y2 XIX2 1-X21-XI 1U 图9EPON发射机眼图模板 表10Po系统发射机眼图指标 方向 参考点 发射机眼图定义X1,X2,Y1,Y2,Y3(UI 点s(oLT侧) 1000BASEPX10-D 0.,220,0,375,0,200,0,200,0,300 1000BASE-PX10-U 0,220,0.375,0,.200,0,.200,0.300 点s(ONU侧) 1000BASE-PX20-D 点s(OLT侧 0,220,0.375,0,200,0,200,0,300 1000BASE-PX20-U 0.220,0.375,0.200,0.200,0.300 点s(ONU侧) 1000BASE-PX20十)-D 点s(OLT侧 0.220,0.375,0.200,0.,200,0.300 1000BASEPX20十)-U 0.20.0.375.0.20.0.20.0.30oy 点 s(ONU侧) 5.7消光比 5.7.1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l0和图1l 光示波器 光/电 图发 被测设备 示波器 光衰减 转换器 发生器 OLT 图10oLT消光比测试配置 12
GB/33843一2017 被测设备 图案 oLT ONU 发生器 :2 光衰减器 分路器 光示波器 光/电 示波器 转换器 图11ONU消光比测试配置 5.7.2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分别按图10、图11搭建OLT和NU的测试配置; aa b 调整光衰减器,使光电转换器有合适的输人光功率; 调整示波器,获得稳定的波形 c d)读出传号和空号的功率P和P; 计算消光比EXR,定义见式(5). 5 EXR=10lg(P/P,) 式中 空号功率,单位为分贝毫瓦(dBm); P -传号功率,单位为分贝毫瓦(dBm) 5.7.3预期结果 消光比应满足表11要求 表11EPON系统消光比 消光比(最小值 方向 参考点 d 1000BASEPX10-D 点s(OLT侧 1000BAsE-Px10-U s(ONU侧 点S 1000BASE-PXx20-D 点s(oLT侧)》 1000BASEPx20-U 点s(ONU侧 1000BASE-PX20十)-D 点s(OL.T侧 1000BASE-PX20+)-U 点S(ONU侧 5.8发射光调制幅度 5.8.1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12和图13 13
GB/T33843一2017 光示波器 被测设备 图案 光/电 示波器 转换器 发生器 OLT 图12oL.T的oMA测试配置 被测设备 图案 ONU 发生器 oLT 2 分路器 光示波器 光/电 示波器 转换器 图13ONU的OMA测试配置 5.8.2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a 分别按图12、图13搭建OLT和ONU的测试配置 b 调整示波器,获得稳定的波形; 读出传号和空号的功率P和P,; c d)计算OMA,定义见式(6) OMA=P一P 式中 空号功率,单位为分贝毫瓦(dBm): P P 传号功率,单位为分贝毫瓦(dBm) 5.8.3预期结果 OMA应满足表12要求 表12EPo系统发射oMA指标 方向 最小发射OMA/dBm 1000BASE-PX10-D -2.20 1000BASE-PX10-U -0.22 1000BASE-PX20-D 2.80 1000BASEPX20-U -0.22 100oBAsEPX20+)-D 2.80 1000BASE-Px20+)-U 一0.22 14
GB/33843一2017 5.9接收机灵敏度测试 5.9.1下行方向oNU的接收机灵敏度测试 5.9.1.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14 GE I10/100BASE-T" 被测设备 OLT 光衰减器 OU 光功率计 网络分析仪 图14下行接收机灵敏度和过载功率测试配置 5.9.1.2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按图14搭建测试配置; a b 配置ONU的允许带宽为最大,网络分析仪发送下行测试信号; 调整光衰减器,逐渐加大衰减值,使网络分析仪检测到的丢包率尽量接近但小于10-》,观察丢 包率基本稳定后记录此时的丢包率; d 断开点R,将光衰减器的输出与光功率计相连,记录对应的接收光功率 注:误码率与丢包率之间关系:丢包率=1-(l一BER)”,其中n为顿长比特数 5.9.1.3预期结果 接收机灵敏度应满足表13要求 表13接收机灵敏度(BER<10一12) 方向 参考点 接收机灵敏度(最大)) /dBn 1000BASE-PX10-U 点S(OLT侧 24 1000BASE-PX10-D 点s(ONU侧 -24 100oBAsE-Px20-U 点s(oLT侧 -24 2 1000BASE-PX20-D 点s(ONU侧 1000BAE-PX20十)-U -27 点s(oLT侧 1000BASE-PX20十)-D 点s(ONU侧 30 15
GB/T33843一2017 5.9.2上行突发信号接收机灵敏度测试 5.9.2.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15和图16 10/100BASE-1 GE 被测 ONU 设备 分波 分波 oLT 突发模式 谷故 光衰减器 合波 光功率计 器 器 网络分析仪 图15上行突发信号接收机灵敏度和过载功率测试配置(基准测试法》 110/100BASE-T GE 被测设备 ONU oU O 1:2 光衰孩器 分路器 光示波器 光/心 示波器 光功率计 转换器 网络分析仪 图16上行突发信号接收机灵敏度和过载功率测试配置(替代测试法》 5.9.2.2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a 按图15或图16搭建测试配置; b)配置ONU的允许带宽为最大,网络分析仪发送上行测试信号; 调整光衰减器,逐渐加大衰减值,使网络分析仪检测到的丢包率尽量接近但小于10-",观察丢 包率基本稳定后记录此时的丢包率; 基准测试法:按图15搭建测试配置,用具有突发光功率测试功能的光功率计直接测试ONU 的突发功率; 替代测试法;按图16搭建测试配置,从光功率计读出并记录接收光功率,将其值设为P;接好示 波器,测出ONU总的发送周期T和实际发送信号的时长Ta,则灵敏度为尸,定义见式(7) P=P十10logT/T +P 式中: P 平均发射功率,单位为分贝毫瓦(dBm) 加人的1:2光分路器的插人损耗,单位为分贝毫瓦(dBm) 16
GB/33843一2017 T ONU总的发送周期,单位为纳秒(ns); T实际发送信号的时长,单位为纳秒(ns) 5.9.2.3预期结果 接收机灵敏度应满足表14要求 表14接收机灵敏度(BER<10-12) 接收机灵敏度(最大 方向 参考点 dBm 1000BASEPX10-U 点S(OLT侧 24 1000BASE-PX10-D 点S(ONU侧 -24 1000BASEPX20-U 点S(O1T侧 -24 1000BASE-PX20-D 点s(ONU侧 27 1000BASE-PX20+)-U 点S(O1T侧 1000BASE-PX20+)-D 点s(ONU侧 30 5.10接收机过载功率 5.10.1下行接收端过载光功率测试 5.10.1.1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14 5.10.1.2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按图14搭建测试配置; a b 配置ONU的允许带宽为最大,网络分析仪发送下行测试信号 调整光衰减器,使网络分析仪检测到的丢包率尽量接近但小于10-》,观察丢包率基本稳定后 c 记录此时的丢包率; d 断开点R,将光衰减器的输出与光功率计相连,记录对应的接收光功率 5.10.1.3预期结果 接收端过载光功率应满足表15要求 表15接收机过载功率(BER<10一12) 方向 参考点 接收机过载功率(最大/dB 1000BAsE-Px10-U 点R(ONU侧 1000BASE-PX10-D 点R(OLT侧 1000BAsE-PxX20-U 点R(ONU侧 1000BASE-PX20-D 点R(OLT侧 -6 -3 1000BASE-PX20十)-U 点R(ONU侧 1000BASE-PX20十)-D 点R(OLT侧 6 17
GB/T33843一2017 5.10.2上行接收端过载光功率测试 5.10.2.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15和图16 5.10.2.2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按图15或图16搭建测试配置; b)配置ONU的允许带宽为最大,网络分析仪发送上行测试信号; 调整光衰减器,逐渐减小衰减值,使网络分析仪检测到的丢包率尽量接近但小于10-9,观察丢 包率基本稳定后记录此时的丢包率; 基准测试法;按图15搭建测试配置,用具有突发光功率测试功能的光功率计直接测试ONU d 的突发功率; 替代测试法:按图16搭建测试配置,从光功率计读出并记录接收光功率,将其值设为P;接好 示波器,测出ONU总的发送周期T和实际发送信号的时长Ta,则灵敏度P见式(8) P=P十10log:T/T 十P 式中 平均发射功率,单位为分贝毫瓦(dBm); P P 加人的1:2光分路器的插人损耗,单位为分贝毫瓦(dBm) T ONU总的发送周期,单位为纳秒(ns); -实际发送信号的时长,单位为纳秒(ns). 5.10.2.3预期结果 接收功率应满足表15要求 5.11接收机反射系数 5.11.1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17 光连续波 被测设备 OLTONU 反射仪 图17接收机反射系数测试配置 5.11.2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按图17搭建测试配置 a b 调整光连续波反射仪; 读出反射系数 c 18
GB/33843一2017 5.11.3预期结果 反射系数应满足表16要求 表16EPoN系统接收机的反射系数 方向 接收机反射系数最大值/dB 1000BASE-PX10-U 一12 1000BASEPX10-D -12 10oBAsEPX20U -12 000BAsEPx20-D -12 1000BASEPX20十)-U -12 (1000BASE-PX20十)-D -12 网络侧和用户侧接口测试 6.1网络侧和用户侧接口要求 网络侧和用户侧的接口要求见GB/T29229一2012,示意图为图18. 网络侧接口 用户侧接口 IFmN FE GE IFoN GE E1 FE ONU Z亿a oLT 分路器 ADSL2+ 100GBASE-X VDsL2 E 图18EPo系统网络侧和用户侧接口示意图 6.2GE接口 00oBASE-Lx、1000BAsE-sx和1000BAsE-T接口的测试方法应符合YD/T11412007中第5 章的规定 6.3FE接口 10/100BASE-T接口的测试方法应符合YD/T1098一2009中第5章的规定 6.410GBASE-X接口 见YD/Tl156-2009中5.4的规定 6.5E1接口 El电接口的测试方法应符合GB/T7611一2001第6章的规定 19
GB/T33843一2017 6.6Z接口 Z接口的测试方法应符合YD/T751一1995的规定 6.7Za接口 所有用于Z接口的测试方法也适用于Za接口 6.8ADSL2十接口 ADsL.2十接口的测试方法见YD/T1808一2008的规定 6.9VDsL2接口 VDSL2接口的测试方法见YD/T22782011的规定 传送性能测试 7.1最大分路比和传输距离 7.1.1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19 测试在最大分路比条件下进行,最大分路比的测试应在所有支路全部同时工作的情况下进行 根 据EPON系统支持的最大传输距离和最大分路比,确定采用以下规定的一种配置 OLT和ONU之间的最大传输距离不小于10km,支持的最大分路比至少为1:32; a b)OL.T和ONU之间的最大传输距离不小于20km,支持的最大分路比至少为1:32; OL.T和ONU之间的最大传输距离不小于20km,支持的最大分路比至少为1:64 c ONU ONU 光跳线 OLT 分路器 ONU ONU 网络分析仪/E1误码分析仪 图19最大分路比和传输距离测试配置 7.1.2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按照图19搭建测试配置,选择最大分路比,ONU~ONU,-与OL.T距离为0km通过分路 器直连),ONU 与OLT距离为10km/20km; 20
GB/33843一2017 b 用误码测试仪或网络分析仪监视所有ONU(ONUONU,)是否能正常工作(对于TDM业 务,要求无误码;对于IP业务,要求在OLT侧PON接口吞吐量的90%时测试,无丢包); 如果所有通路都正常,则表明系统可以支持该分路,且系统在最大分路比下可以支持10km 20km的传输距离 注,"为最大分路比 7.1.3预期结果 全部ONU应能正常工作 7.2测距功能验证 7.2.1测距范围 测试配置 7.2.1.1 测试配置见图20 ONU ONU oLT 光跳线 分路器 ONU ONU. 网络分析仪 图20测距范围测试配置 7.2.1.2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按图20搭建好测试配置,使系统在最大分路比下工作,ONUONU,-与OLT距离为0km 通过分路器直连),ONU,与OLT距离为10km/20km; 在所有ONU正常工作的条件下,在oL侧对各ONU分别测距 b 如果所有ONU都能正常测距,用误码测试仪或网络分析仪监视所有ONU(OU~oNU,. 能正常工作(对于TDM业务,要求无误码;对于IP业务,要求在OLT侧PON接口测试无丢 包 7.2.1.3预期结果 所有ONU能正常工作与测距 21
GB/T33843一2017 7.2.2测距精度 7.2.2.1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20. 7.2.2.2 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按图20搭建测试配置; b) 对ONU进行测距,记录测距值为bt 在ONU,加人3m的光跳线; c 重新对oU,进行测距,记录测距值为b; d 去掉光跳线,再对ONU,进行测距,记录测距值为b; e 计算测距值的变化lb一bl和lb一b f 7.2.2.3预期结果 测距值的变化lb;一b和lb 一b:应小于等于16ns. 7.3Nx64kbit/s数字连接及2048kbit/s通道性能测试 7.3.1误比特率 7.3.1.1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21 ONU 图案 2048bit/s 发生器 ONU2 OLT 分路器 12048kbis 误码 测试仪 ONU 图212048kbit/s通道误比特率测试配置 7.3.1.2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按图21搭建测试配置(i>10),在ONU处E1通路环回; a b) 在OLT侧加最大吞吐量的IP包作为背景流,ONU侧的接收无丢包 图案发生器向OLT输人口送2048kbit/s测试信号,用误码测试仪在相应的输出端口测试 c 误码; d 初始测试15min不出现误码,可以转人12h或24h的长时间测试;初始测试15min出现误 码,加测15min,再出现误码,再加15min,如还出现误码,则停止测试,查找原因 22
GB/33843一2017 7.3.1.3预期结果 误比特率为0. 7.3.2传输时延 7.3.2.1下行方向信号传输时延 7.3.2.1.1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22 图案 12048kbis ONU 发生器 oLT 分路器 12048kbits 误码 测试仪 图222048kbit/s通道下行方向传输时延测试配置 7.3.2.1.2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按图22搭建测试配置; a b 配置QoS,让E1优先级最高; 在OLT侧加ONU整机最大吞吐量90%的IP包作为背景流,ONU侧的接收无丢包 c d 图案发生器向OLT输人口送2048kbit/s测试信号; 测试并计算下行方向的传输时延 7.3.2.1.3预期结果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从设备的网络侧接口到用户侧接口间N×64kbit/s数字连接及2048kbit/s 通道的传输时延应小于1.5ms 7.3.2.2上行方向信号传输时延 7.3.2.2.1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23 23
GB/T33843一2017 误码 ONU 2048kbit/s 测试仪 OLT 分路器 12048kbit/s 图案 发生然 图232048kbit/s通道上行方向传输时延测试配置 7.3.2.2.2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按图23搭建测试配置; a 配置QoS,让E1优先级最高; b) 在ONU侧加最大吞吐量90%的IP包作为背景流,OL丁侧的接收无丢包 c 图案发生器向ONU输人口送2048kbit/s测试信号 d 测试并计算上行方向的传输时延 e 7.3.2.2.3预期结果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从设备的用户侧接口到网络侧接口间N×64kbit/、数字连接及2048kbit/s 通道的传输时延应小于1.5 ms 7.3.3抖动传递特性 E1接口抖动传递特性测试见GB/T147601993的4.3 7.4lIP性能测试 7.4.1吞吐量及传输时延 7.4.1.1OLTPON线路吞吐量及传输时延 7.4.1.1.1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24 24
GB/33843一2017 0/100BASE-T ONU GE ONU, oLT 分路器 ONU + 网络分析仪 图24 P性能测试配置 7.4.1.1.2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按图24搭建测试配置; b)将OLT的GE接口和ONUONU,(i>10)的10/100BASE-T接口连接到网络分析仪的相 应端口; 对于下行链路,从网络分析仪端口1向OLT按照IETFRFC2544规定发送数据流,并计算下 行吞吐量;对于上行链路,同时从网络分析仪的2i+1端口向1端口按照ETFRFC2544 规定发送数据流,测64字节,128字节,256字节,512字节,1024字节,1280字节,1518字 节,并计算上行吞吐量; 根据已经得出的系统吞吐量设置相应的测试流量,用网络分析仪按照IETFRFC2544规定发 送流,测出上下行时延 注1:OLT或ONU采用其他种类以太网接口也照此方式测试 注2;多个ONU或ONU有多个端口时,配置上下行流时流量尽量在多个端口平分 7.4.1.1.3预期结果 记录测试结果 7.4.1.2ONU端口吞吐量及传输时延 7.4.1.2.1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24 7.4.1.2.2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按图24搭建测试配置 a b 将OL.T的GE接口和ONU的10/100BASE-T接口连接到网络分析仪的相应端口 对于上行链路,从网络分析仪端口2向端口1按照IETFRFC2544规定发送数据流,并计算 吞吐量;对于下行链路,从网络分析仪端口1向端口2按照IETFRFC2544规定发送数据流, 25
GB/T33843一2017 测64字节,128字节,256字节,512字节,1024字节,1280字节,1518字节,并计算吞吐量; d 根据已经得出的系统吞吐量设置相应的测试流量,用网络分析仪发送用网络分析仪按照 IETFRFC2544规定发送流,测出上下行时延 将ONU配置为GE端口,OLT采用GE接口,连接到网络分析仪的相应端口,只配置oNU 的数据,重复步骤c)~步骤d). 注:OLT或ONU采用其他种类以太网接口也照此方式测试 7.4.1.2.3预期结果 记录测试结果 7.4.2长期丢包率 7.4.2.1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24 7.4.2.2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按图24搭建测试配置; a b) 将OLT的GE接口和ONU的10/100BAsE-T接口分别连接到网络分析仪的相应端口; 按PON线路吞吐量的90%设置测试流量,从网络分析仪端口1向端口2i十1对发测试数 c 据流,配置时应保证每个设备端口的上下行流量都接近设备端口吞肚量的90%. 长时间测试 的参考测试时间长度如下 -2h; 4h; 8h; 12h 24h 注oL.T或ONU采用其他种类以太网接口也照此方式测试 7.4.2.3预期结果 长时间测试无丢包 7.4.3背对背缓冲能力 7.4.3.1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24 7.4.3.2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按图24搭建测试配置; a b) 将OLT的GE接口和ONU的10/100BASE-T接口分别连接到网络分析仪的相应端口 根据已经得出的系统吞吐量按照IETFRFC2544规定发送数据流,测出设备的bufer长度 c 注oL.T或ONU采用其他种类以太网接口也照此方式测试 26

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GB/T33843-2017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接入方式也在不断升级。EPON作为一种高速、稳定、可靠的接入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不同厂商生产的EPON接入网设备存在差异,对于运营商来说,如何保证各个品牌的EPON设备都能满足其性能和安全要求,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GB/T33843-2017《接入网设备 测试方法 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规定了对EPON接入网设备的测试方法和要求。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功能测试:对EPON接入网设备的基本功能进行测试,如链路状态、管理功能、QoS功能等。
  • 性能测试:对EPON接入网设备的性能进行测试,如接收灵敏度、发送功率、光模块性能等。
  • 安全测试:对EPON接入网设备的安全性进行测试,如数据加密解密、攻击防御等。
  • 集成测试:对EPON接入网设备与其他设备集成情况进行测试,如与OLT设备的集成性测试、与室内分布系统的集成性测试等。

通过上述测试,可以确保EPON接入网设备具有稳定、高效、安全的性能,满足运营商的要求。同时,还可以避免由于设备不符合标准而引起的兼容性问题,提高网络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需要注意的是,EPON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GB/T33843-2017标准只是一种测试方法,不能完全代表设备的真实性能。因此,在选择EPON接入网设备时,除了参考GB/T33843-2017标准外,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总的来说,GB/T33843-2017《接入网设备 测试方法 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为运营商提供了一种统一的EPON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可以有效保证EPON接入网设备的性能和安全。同时,该标准也为EPON设备生产厂家提供了一种规范化的生产流程,提高了设备的质量和稳定性。

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的相关资料

    和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类似的标准

    制冷系统节能运行规程第1部分:氨制冷系统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制冷系统节能运行规程第1部分:氨制冷系统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制冷系统节能运行规程第1部分:氨制冷系统的编号:GB/T33841.1-2017。制冷系统节能运行规程第1部分:氨制冷系统共有16页,发布于2017-12-01
    接入网技术要求吉比特的无源光网络(GPON)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接入网技术要求吉比特的无源光网络(GPON)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接入网技术要求吉比特的无源光网络(GPON)的编号:GB/T33845-2017。接入网技术要求吉比特的无源光网络(GPON)共有29页,发布于2017-09-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