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3697-2021

二氧化铀粉末和芯块中碳的测定高频感应炉燃烧-红外检测法

Determinationofcarboninuraniumoxidepowderandpellets—High-frequencyinductivefurnacecombustion-infrareddetectionmethod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二氧化铀粉末和芯块中碳的测定高频感应炉燃烧-红外检测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二氧化铀粉末和芯块中碳的测定高频感应炉燃烧-红外检测法的编号:GB/T13697-2021。二氧化铀粉末和芯块中碳的测定高频感应炉燃烧-红外检测法共有5页,发布于2022-05-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F48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27.120.30
  • 实施日期2022-05-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5页
  • 文件大小339.53KB

二氧化铀粉末和芯块中碳的测定高频感应炉燃烧-红外检测法


国家标准 GB/T13697一2021 代替GB/T13697一1992 二氧化铀粉末和芯块中碳的测定 高频感应炉燃烧-红外检测法 Determinationofearboninuraniumoxidepowder”andpellets一High- freguencyinductivefurnacecombustion-infrareddetectiommethod 2021-10-11发布 2022-05-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涯花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13697一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13697一1992《二氧化铀芯块中碳的测定》,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 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适用于二氧化铀粉末中碳的测定(见第1章); 增加了样品中对二氧化铀粉末的要求(见第7章); 修改了助熔剂种类及加人量(见5.2,1992年版的3.7); 修改了单点校准为两点校准,增加校准验证内容(见8.l,1992年版的6.2); -增加了样品加热板流及推荐的加热时间参数(见附录A) -增加了试验报告的要求(见第11章 本文件由全国核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8)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长友、陈岚、张剑,道艺、唐育钢,黄新树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92年首次发布为GB/T13697一1992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GB/T13697一2021 二氧化铀粉末和芯块中碳的测定 高频感应炉燃烧-红外检测法 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二氧化铀粉末和芯块中碳测定的方法,包括原理,试剂或材料、仪器设备、样品、试验 步骤、试验数据处理、精密度及试验报告 本文件适用于二氧化铀粉末和芯块中碳的测定,取样量为0.5g时,碳含量的测量范围为(101000)4g/g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原理 在助熔剂存在条件下,样品于高频感应炉的氧气流中加热至1500C以上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由 氧气载至红外线吸收池,二氧化碳吸收某特定波长的红外线,其吸收能与碳的浓度成正比,根据检测器 的测量值可测得碳含量 5 试剂或材料 5.1氧气,纯度不低于99.99% 5.2 助熔剂l只铜粒(或0.4g锡粒十1.5其鹤粉混合物,或其他等效助熔剂),碳含量小于》4g/似 5.3碳标准物质1,有证碳钢标样,碳标准含量(10~100)"g/g,含量宜接近10"g/g 5.4碳标准物质2,有证碳钢标样,碳标准含量(100~1500)4g/g,含量宜接近样品中碳含量 5.5陶瓷堆蜗,使用前需用堆蜗预烧炉在1000C以上温度灼烧至碳空白稳定 5.6玛瑙研钵 仪器设备 6.1红外碳测定仪,由高频感应炉、红外检测器、辅助净化系统和控制系统等组成,高频感应炉加热温 度能够达到1600C以上 6.2天平,分度值1mg 6.3堆蜗预烧炉,最高使用温度不低于1200C 样品 将芯块样品在玛瑙研钵中研磨成粉末,过孔径为0.15mm的筛网,取筛下物为样品,保存在清洁干 燥的玻璃瓶内 粉末样品可直接称样
GB/T13697一202 8 试验步骤 8.1仪器校准与验证 8.1.1称取碳标准物质1(5.3)0.5g,准确至0.001g 8.1.2置于陶瓷堆塌(5.5)中,加人助熔剂5.2),在红外碳测定仪优化的工作条件(见附录A)下,加热 燃烧释放碳,测量碳含量 8.1.3称取碳标准物质2(S.4)0.5g,准确至0.001g,按8.1.2测量碳含量 8.1.4重复8.1.18.1.3,至少测量三次碳标准物质1(5.3)和碳标准物质2(5.4)的碳含量,分别取平均 值,按照仪器校正程序校准仪器,仪器计算出校正系数K和空白常数B 8.1.5使用碳标准物质2进行校准验证;称取碳标准物质2(5.4)0.5g,准确至0.001g,按8.1.2操作 测量结果应在标准物质不确定度范围内,否则应重新校准 8.2样品测定 称取样品0.5g,准确至0.001g,置于陶瓷堆蜗中(5.5),按8.1.2测量样品中碳含量C 试验数据处理 仪器通过线性校准方式直接输出样品碳含量,计算方法见公式(1): KA十B 式中: 样品中碳含量,单位为微克每克(4g/g) 仪器校正系数 K A 样品中碳的仪器测定值,单位为微克(4g) -空白常数,仪器线性校准截距; -样品的取样量,单位为克(g) n 10精密度 在置信概率95%下,取样量为0.5g,样品中碳含量在(7888)4g/g时,在重复性和再现性试验条 件下,分析结果重复性限r为64g/g,再现性限R为104g/g 在置信概率5%下,取样量为0.5g,样品中碳含量在(250一288)4g/g时,在重复性和再现性试验 条件下,分析结果重复性眼,为15e/g,再现性眼只为39 g/g 试验报告 1 试验报告内容应至少包括 试验对象; a 所使用的标准及方法; b 试验结果; c d 试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 试验日期 e
GB/T13697一2021 附 录 A 资料性 碳的释放条件 使用cS844和EMIA-820V型红外碳测定仪时,在二氧化铀粉末或芯块样品中加人1g铜粒(或 0.4g锡粒+1.5只钨粉混合物或其他等效助熔剂),在加热板极电流200500)m.A、加热时间不少于 40s的工作条件下,二氧化铀粉末或芯块样品中的碳能释放完全 当采用其他型号等效的红外碳测定仪时,应选择适宜的条件,以确保二氧化铀粉末和芯块样品中的 碳能释放完全

测定二氧化铀粉末和芯块中碳的高频感应炉燃烧-红外检测法GB/T13697-2021

引言

二氧化铀(UO2)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核能领域的重要材料,其燃料芯块中的碳含量对燃耗性能影响显著。因此,准确测定二氧化铀粉末和芯块中碳的含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方法简介

GB/T13697-2021标准采用高频感应炉燃烧-红外检测法进行分析。具体的分析步骤如下:

  1. 样品称量:将0.5g左右的二氧化铀粉末或芯块样品称取入量瓶中,加入定量少量氧化铈(CeO2)作为催化剂。
  2. 干燥:在60℃下干燥至恒重。
  3. 称量:将经过干燥的样品称取入量瓶中。
  4. 燃烧:将样品放入高频感应炉中进行燃烧,使样品中的碳完全燃烧为二氧化碳(CO2)。
  5. 吸收:将产生的CO2通过红外吸收光谱仪进行检测,计算出样品中的碳含量。

方法原理

高频感应炉燃烧-红外检测法是一种快速、准确的测定二氧化铀样品中碳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利用高频感应炉对样品进行燃烧,使样品中的碳完全燃烧为CO2。然后,将产生的CO2通过红外吸收光谱仪进行检测,根据不同波数下CO2的红外吸收强度计算出样品中的碳含量。

方法优缺点

高频感应炉燃烧-红外检测法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 快速:该方法样品制备简单,操作过程快速,分析时间短。
  • 灵敏:该方法灵敏度高,可以检测到极低浓度下的碳含量。
  • 精度高:该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度都比较高。

然而,高频感应炉燃烧-红外检测法也存在一些缺点:

  • 样品量限制:由于仪器的限制,每次分析的样品量不能太大,否则会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 催化剂选择:在选取催化剂时需要考虑其对样品的影响,选择不当可能会导致分析误差。
  • 多元素干扰:当样品中含有其他元素时,可能会对分析结果产生干扰。

结论

GB/T13697-2021标准采用高频感应炉燃烧-红外检测法来测定二氧化铀粉末和芯块中碳的含量。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精度高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样品量限制、催化剂选择和多元素干扰等缺点。总体来说,该方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测定二氧化铀样品中碳含量的方法。

和二氧化铀粉末和芯块中碳的测定高频感应炉燃烧-红外检测法类似的标准

压水堆燃料棒焊缝检验方法金相检验和X射线照相检验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压水堆燃料棒焊缝检验方法金相检验和X射线照相检验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压水堆燃料棒焊缝检验方法金相检验和X射线照相检验的编号:GB/T11809-2021。压水堆燃料棒焊缝检验方法金相检验和X射线照相检验共有27页,发布于2022-05-01
汽车网关信息安全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汽车网关信息安全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汽车网关信息安全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的编号:GB/T40857-2021。汽车网关信息安全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共有16页,发布于2022-05-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