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7316-2011

水稻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Rulesofoperationfortheproductiontechnologyofbasicseedinconventionalrice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水稻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水稻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编号:GB/T17316-2011。水稻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共有9页,发布于2012-04-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B21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65.020.20
  • 实施日期2012-04-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9页
  • 文件大小340.87KB

水稻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国家标准 GB/T17316一2011 代替GB/T17316一1998 水稻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Rulesofoperationfortheproduetiontechnology of basicseedinconventionalriee 2011-12-30发布 2012-04-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17316一2011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73161998(《水稻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本标准与GB/T17316199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NY/T1300《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范水稻》; -原种生产方法中增加了株系循环法,并分成三个部分表述,即改良混合选择法、株系循环法和 育种家种子繁殖法,同时对编排目录作相应调整 本标准由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农作物种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苏省种子管理站、江西省种子管理局、广东省种子 管理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吉健安,胡小军,阙金华、廖琴,何金龙、周春和,张正国,贺国良、彭从胜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73161998
GB/T17316一2011 水稻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常规水稻的原种生产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应于常规水稻原种生产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543(所有部分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NY/T1300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范水稻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育种家种子breederseed 育种家育成的遗传性状稳定,特征特性一致的品种的最初一批种子 3.2 原种 basicseed 用育种家种子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或按原种生产技术规程生产的达到原种质量标准的种子 原种生产 4.1方法 4.1.1改良混合选择方法,即在单株选择的基础上建立三圃(株行圃、株系圃、原种圃)或二圃(株行圃、 原种闻 4.1.2株系循环法,即选择单株、建立保种圃、基础种子田和原种圃 4.1.3育种家种子繁殖法,即采用育种家种子繁殖第一代至第三代 4.2改良混合选择法 单株选择 4.2.1.1种子来源 在育种家种子繁殖田.株系圃、原种圃或纯度高的种子生产田中选取 有条件的可设置选择围 选 择圃的技术规程见附录A
GB/r17316一2011 4.2.1.2选择原则 当选单株应该符合原品种的典型性、一致性、稳定性,包括“四型”即株型,叶型、穗型、粒型;“五色” 即叶色、叶鞘色、颖色、秤尖色、芒色;生育期;稻米外观品质 4.2.1.3选择时期 抽穗期进行初选,成熟期逐株复选,收获后室内决选 4.2.1.4选择数量 按照下季计划的株行数量及原种圃面积而定 田间初选数量应比决选数量多一倍 4.2.1.5选择方法 4.2.1.5.1齐穗期初选:主要根据齐穗期、株高、株型,叶型、穗型、叶色、叶鞘色、颖色、秤尖色、芒的有 无和世色等进行初选,做好标记.不在边行或缺株周围选择 4.2.1.5.2成熟期复选;主要根据成熟期、株高,有效穗、整齐度、株型,叶型、穗型、粒型,叶色、颖色、秤 尖色、芒的有无和芒色、抗倒性、熟期转色等进行复选 4.2.1.5.3室内决选:人选单株连根拔起,分株扎把、挂藏干燥后主要根据株高,穗长、,穗粒数,结实率 粒型、千粒重、稻米外观品质等性状进行决选 4.2.1.6当选株处理 当选单株分别编号、脱粒、干燥、装袋、收藏 严防株间混杂和鼠、虫危害及霉变 4.2.2株行圃 4.2.2.1种子来源 上季当选的单株种子,对照种子采用同品种育种家种子或原种 4.2.2.2田间设计 选择隔离条件优越,无检疫性病虫害、土壤肥力中等偏上,地力均匀一致、灌排方便、旱游保收的 田块 绘制田间种植图,各单株按编号顺序排列,分区种植,逢10设1个对照 秧田每个单株各播一个小 区,小区间留间隔;本田每个单株种植成一个小区,小区长方形,长宽比为31左右,各小区面积、移栽 时间、栽插密度应一致,确保相同的营养面积,区间留走道,单本栽插,四周设同品种保护行(不少于 3行 田间隔离要求亚种内距离不少于20m,亚种间不少于200m;时间隔离要求扬花日期错开15d 以上 4.2.2.3田间管理 播种前种子应经药剂处理,所有单株种子(包括对照种子)的浸种、催芽、播种,均应在同一天完成 拔秧移栽时,一个单株秧苗扎一个标牌,随秧运到大田,按田间设计图栽插,并按编号顺序插牌标记,各 小区应在同一天栽插 本田期肥水运筹、病虫防治等管理措施应一致 4.2.2.4观察记载 4.2.2.4.1秧田期:播种期、叶姿、叶色、整齐度
GB/T17316一2011 4.2.2.4.2本田期;分期记载叶色、叶姿、叶鞘色、分力、整齐度、抗逆性;抽穗期记载始穗期、齐穗 期、抽穗整齐度、株型、穗型,叶色、叶姿;成熟期记载成熟期、株高、株型,穗数、穗型、粒型,颖色、秤尖色、 芒有无,芒的长短、整齐度、抗倒性、熟期转色,目测丰产性 田间观察记载应固定专人负责,按照NY/T1300观察记载要求按株行进行,做到及时准确 发现 有变异的单株要及时去除,有变异的株行要及时淘汰,并作记录 记载标准见附录B 4.2.2.5选择标准 当选株行区应具备本品种的典型性,株行间性状表现一致,齐穗期、成熟期与对照相比,在士1d范 围内;株高与对照相比,在士1cm范围内,植株,穗型整齐度好 4.2.2.6收获方法 收获前进行田间综合评定,当选株行区确定后,将保护行,对照小区及淘汰株行区先行收割,并逐一 对当选株行区进行复核,各行区种子单脱、单晒、单藏,挂上标签,严防鼠、虫等危害及霉变 如采用“二 圃制”,则将株行区种子混合收割,脱粒,贮藏 4.2.3株系圃 4.2.3.1将上季当选的各株行区种子分区种植,建立株系川 4.2.3.2 备株系区的面积,栽插密度均应一致,并采取单本栽插,逢10设1个对照 其他要求 同4.2.2 4.2.3. 3 田间观察记载项目和选择要求同4.2.2 当选株系应具备本品种的典型性、株系间的一致 性,整齐度高,丰产性好 各当选株系混合收割、脱粒、收贮 4.2.4原种圃田 4.2.4.1将上季混收的株系(株行)圃种子种植原种圃 4.2.4.2原种圃要集中连片 隔离要求同4.2.2 4.2. 4 3 种子播前进行药剂处理;稀播培育壮秧;大田采取单本栽插;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氮、磷,钾 肥,促进秆壮粒饱;及时防治病,虫、草害,防止倒伏 4.2.4.4在各生育阶段进行观察,及时拔除病,劣,杂株,并携出田外 4.3株系循环法 4.3.1单株选择 同4.2.1 4.3.2株行鉴定 4.3.2.1株行鉴定的种子来源,田间设计、田间管理,观察记载及株行选择等同4.2.2.1一4.2.2.6 4.3.2.2在当选的株行区中,每个株行选择5个10个具备本品种典型性的优良单株(选择单株的数 量根据下季株系的种植面积而定),混合脱粒成为一个种植单位 所有种植单位的种子分别编号、干燥、 装袋、收藏 4.3.3 保种圃 将上季收获的各种植单位的种子分区种植,每个种植单位种成一个株系,建立保种圃 4.3.3.1 4.3.3.2各株系区的面积,栽插密度均应一致,并采取单本栽插 其他要求同4.2.3
GB/r17316一2011 4.3.3.3保种圃中发现有变异的单株要及时去除,发现有变异的株系要及时淘汰 在保留的每个株系 区中选择5个~10个具备本品种典型性的优良单株,混合脱粒成为一个种植单位,下季继续种成一个 株系,组成保种圃,实现株系循环 保留的各株系,选择单株后,其余的种子全部混收,成为核心种子,下一季用于种植基础种子田 4.3.3.4如果保种中的一部分株系被淘汰,可以增加每个保留株系中选择优良单株的数量,增加种 植单位种子量,扩大株系规模,以保持保种圃的面积,即增株不补系 4.3.3.5如果保种中被淘汰的株系较多,通过增株难以保持保种圃的面积,则重复做4.3.1和4.3.2 工作,补充部分新的株系 4.3.4基础种子田 管理和去杂等婴求同A.2.小 将上一季收获的核心种子种植成为基础种子田 4.3.5原种圃 将上一季基础种子田收获的种子种植成为原种圃 管理和去杂等要求同4.2.4 4.3.6田块安排 保种圃、基础种子田、原种圃的田间安排上,应将保种圃放在中心位置,外围为基础种子田,再外围 为原种圃,原种的外围安排良种繁殖田,以避免异品种串粉造成混杂 育种家种子繁殖法 以一定数量的育种家种子放人低温库,每年取出一部分,经1代3代繁殖遗传性状稳定、特征一 致的种子作为原种 在繁殖过程中要注意防杂保纯 种子收获、贮藏和检验 5.1当选的株行、株系和原种种子收获后,应在专场及时脱粒、干燥 脱粒前,应将脱粒场地、机械、用 具等清扫干净,严防混杂 5.2脱粒后的种子分别装人种子袋,袋内外各附标签,写上品种名称、种子类别、田间编号及日期,按顺 序人库挂藏 5.3风干(挂藏)室和仓库要专人负责 储藏期间保持室内干燥,应注意防止混杂和虫蛙、霉变以及鼠、 雀等危害 5.4生产原种的单位要搞好种子检验,并由种子检验部门根据GB/T3543所有部分)进行复检,对符 合GB4404.1规定的原种种子签发合格证书;对不合格的种子,提出处理意见
GB/T17316一2011 附 录A 规范性附录 单株选择圃 A.1选择圃的种子来源可以选用育种家种子,原种或纯度高的大田种子 A.2播种前种子要进行药剂处理,稀播精管,培育适龄壮秧 A.3选择均匀整齐的健壮秧苗.等距离单本栽插使每个单株在良好的相对一致的条件下生长发育 每隔12行18行留工作走道,便于田间操作 A.4精细管理,措施一致,严防倒伏 A.5做好田间观察,发现变异单株,及时去除 A.6选择单株的时间,方法、标准等同4.2.1
GB/r17316一2011 B 附 录 规范性附录 田间记载项目和室内考种方法 B.1生育期 B.1.1播种期;实际播种的日期(以“月/日”表示,下同 B.1.2移栽期:实际移栽的日期 B.1.3始穗期:l0%稻穗露出剑叶鞘的日期 B.1.4齐穗期:80%稻穗露出剑叶鞘的日期 成熟期;灿稻85%以上、梗稻95%以上的实粒黄熟的日期 B.1.5 B.2形态特征 B.2.1叶姿;分为披垂、中等,挺直三级 注:披垂指叶片由茎部起弯垂超过半圆形,挺直指叶片直生挺立,中等介于披垂和直立之间 B.2.2叶色;分为浓绿、绿淡绿三级,在移栽前1d~2d和本田分辈盛期各记载一次 B.2.3叶鞘色;分为绿淡红、红,紫色等,在分乘盛期时记载 B.2.4株型;指茎杆集散度,分为紧凑、松散、适中三级 B.2.5穗型:一是指小穗和枝梗及枝梗之间的密集程度,分密穗型、半密穗型,疏穗型三类;二是指穗 的弯曲程度,分直立、半直立、弯垂三类 B.2.6穗长;穗茎节至穗顶(不含芒)的长度,以“em"表示 粒型;分为短圆型、阔卵型、椭圆型、细长型四种 B.2.7 B.2.8芒;分为无芒,顶芒,短芒、长芒四种 注;无芒指穗顶没有芒或芒极短;顶芒指穗顶有芒,芒长在10t 以下;短芒指部分或全部小穗有芒,芒长在 mm 10mm一15 5mm;长芒指部分或全部小穗有芒,芒长25mm以上 B.2.9颖色、秤尖色;分为黄、红、紫色等 B.2.10株高;从地面至穗顶(不包括芒)的高度,测量连续的10株,以“enm”表示,在收割前田间测定 B.3生物学特性 B.3.1抗倒性:记载倒伏时期,原因、面积、程度 倒伏程度分直(株植与地面角度为0"15"),斜 15*45'),倒(45°至穗部触地、伏(植株贴地. B.3.2分孽力;分为强、中、弱三级 抽穗整齐度;抽穗期目测,分为整齐,中等、不整齐三级 B.3.3 B.3.4植株整齐度;目测,植株间的整齐程度,分为整齐,中等,不整齐三级 B.3.5熟期转色:成熟期目测,根据叶片、茎杆、谷粒色泽,分为好、中,差三级 B.3.6稻米外观品质;观察¥白粒率和白度与原品种的品质指标是否一致 B.4经济性状 B.4.1有效穗:每穗实粒数多于5粒者为有效穗白穗算有效穗) 收获前田间调查两个重复,共
GB/T17316一2011 20穴 公顷有效穗按式(B.1)计算: B.1 P,=C,×P 式中: P 公顷有效穗; 公顷穴数; C -每穴有效穗数 B.4.2每穗总粒数;包括实粒,半实粒、空壳粒 B.4.3结实率按式(B.2)计算 S R= ×100% .B.2 S 式中: R 结实率,% S -每穗实粒数 -每穗总粒数 S B.4.4千粒重;1000粒实粒(含标准含水量)的重量,以“g"表示 B.4.5单株籽粒重;单株总实粒(含标准含水量)的重量,以“g”表示 B.4.6丰产性;植株产量性状的好坏,分为好、中,差三级

水稻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GB/T17316-2011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同时也面临着环境变化和市场需求等多方面的挑战。为了提高水稻品质和产量,水稻原种生产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根据国家标准GB/T17316-2011《水稻原种生产技术规程》,水稻原种生产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要点:

  • 1. 品种选择:应选用在当地适宜生长、具有良好品质和抗逆性的优良品种进行繁殖。
  • 2. 田间管理:应根据生长期分别进行田间管理,包括耕种、施肥、灌溉等操作,并注意病虫害防治。
  • 3. 收获处理:应在水稻成熟后选择适当时期进行收获,采用干法或湿法处理。
  • 4. 质量检验:应根据国家标准对水稻原种质量进行检验,包括外观、生长状态、纯度等指标。

水稻原种生产技术不仅提高了水稻品质和产量,同时也为水稻的推广和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结合当地气候、土壤和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不断探索和创新水稻原种生产技术。

同时,在水稻原种生产过程中也需要注意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应尽可能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鼓励有机肥料和秸秆还田,促进农业生态化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和水稻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类似的标准

水稻插秧机技术条件

水稻覆土直播机

桑蚕原种检验规程

草皮生产技术规程

牛胚胎生产技术规程

氢氟酸生产技术规范

畜禽粪便贮存设施设计要求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畜禽粪便贮存设施设计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畜禽粪便贮存设施设计要求的编号:GB/T27622-2011。畜禽粪便贮存设施设计要求共有5页,发布于2012-04-01
玉米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玉米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玉米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编号:GB/T17315-2011。玉米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共有8页,发布于2012-04-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