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9404-1999

微波接力通信馈线系统技术条件

Technicalspecificationsoffeedersystemsformicrowave-relaycommunication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微波接力通信馈线系统技术条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微波接力通信馈线系统技术条件的编号:GB/T9404-1999。微波接力通信馈线系统技术条件共有12页,发布于2000-03-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M34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33.060.01
  • 实施日期2000-03-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2页
  • 文件大小471.06KB

微波接力通信馈线系统技术条件


国家标准作 GB/T94041999 微波接力通信馈线系统技术条件 Teehmiealspeeifieatiom nsoffeedersystems formierowaverelayeommnieation 1999-08-02发布 2000-03-01实施 国家质量技术恰督局发布国家标准
GB/T9404-1999 次 目 前言 范围 引用标准 定义 分类 馈线系统的构成 要求 测量方法 附录A(提示的附录)4GHHz圆形波导馈线系统技术条件 附录B(提示的附录4GHz矩形波导馈线系统技术条件
GB/T9404-1999 言 前 为适应国内微波接力通信技术发展的需要,本着完善,通用,实用的原则,本标准对GB/T9404 1988进行了修订 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 a扩展了工作频段 b)增加了同轴馈线系统; c)增加了馈线系统的接口型号 d增加了馈线系统的衰耗常数 e 取消了驻波比S这一档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GB/T9404一1988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均为提示的附录 GB/T9404一1988于1988年6月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信息产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邮电部电信科学研究规划院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安邮电通信设备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如意、李小、任金爽、方文林、葛如保
国家标准 GB/T9404-1999 微波接力通信馈线系统技术条件 代替GB/T 94041988 Technical ifieationsoffeeder speC systemmS formierowaverelaycommunication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1.4~15GH微波接力通信馈线系统的分类、构成、要求及测量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1.4~15GHz微波接力通信馈线系统的设计、生产,安装及应用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1449.2一1989波导法兰盘第2部分;普通矩形波导法兰盘规范 GB/T14733.2一1993电信术语传输线与波导 YD/T831一1996微波接力通信系统椭圆软波导技术条件 s]/T11071一1996N型射频同轴连接器(原GB/T11314一1989) IEBC339-2;1996一般性的刚性同轴传输线和法兰盘连接器第二部分;详细说明 定义 本标准中的术语采用GB/T14733.2的定义 分类 4.1同轴电缆馈线系统 4.2椭圆软波导馈线系统 馈线系统的构成 同轴电缆馈线系统构成见图1 E 1一半刚性同轴线(选件);2一密封电缆头;3一同轴电缆; !一充气电缆头(免充气电缆用2y 图1同轴电缆馈线系统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08-02批准 2000-03-01实施
GB/T94041999 5.2椭圆软波导馈线系统构成见图2 而 密封节;2一矩形弯头或矩形软波导(选件);3椭矩变换器; 4 -椭圆软波导;5-充气椭矩变换器 图2椭圆软波导馈线系统 要求 6.1电气特性要求 馈线系统电气指标见表1和表2. 表1同轴电缆馈线系统电气指标 插人衰耗(中心频率) 驻波比 频 dB 接口型号 GHz N l2十0.03!2十0.0352十0.052l2十0.055 1,4271,535 1.7001.900 12+0.0342十O.0392十0.0602+0.065L 1N-50K 符合 1.151.201.25 2)339. .9002.300 l2十0.0372十0.0432十0.0652+0.070l. SJ/T11071 IEC-50-22-2/ IEc339-2 2.3002.500 l2十0.0402十o.046l2十0.0702十0.075L 2.500~2.7001.25l.301.352十0.0422+0.0502十0.07520.080L. 11实际馈线长度,m
GB/T94041999 表2椭圆软波导馈线系统电气指标 驻 波 比 频 段 插人衰耗(中心频率 接 型 GH dB B 2.5002.700 1.15 1.20 1.25 1.0十0.020 FDP26(FDM26 3.4003.800 1.0十0.030. FDP40 3.6004.200 1.0+0.030. (FDM4o 3.8004.200 1.0十0.030 1.0十0.035L FDP48(FDM48 4.4005.000 5.9256.425 1.2十0.040l. FDP70 (FDM7o 6.4257.125 1.2十0.050l FDP70或FDP84 7.1257.725 1.2十0.055l. FDM70或FDM84 符合 FBP84(FBP84 GB/T1l449." 7.7258.275 1.2十0.063l. FBP84(FBP84 1.1o 1.15 .20 YD/T831 FDP84(FDM84 8.2008.500 1.2+0.070L. FIDP100(FIDM100 8.5008.75o 1.2十0.070l FBP100(FBM100 FDP100或FBP100 10.70011.700 1.5十0.095!. (FDM100或FBM100 FDP120或FBP120 12.75013.250 1.5+0.120. (FDM120或FBM120 FDP140或FBP140 1.5十0.145L 14.4015.35 FDM140或FBM140 )!为实际馈线长度.m 6.2环境条件要求 环境温度 一45C十55C; a b -55C十70C 6.3气密性能要求 充气馈线系统内部气压为30kPa时,24h后内部气压应不低于10kPa 6.4机械性能要求 6.4.1同轴电缆一次性最小弯曲半径为600mm时,应满足电气指标要求 6.4.2椭圆软波导馈线系统机械性能要求见表3,在表3所列应力变形下应满足电气指标要求
GB/T94041999 表3椭圆软波导馈线系统的机械性能 椭圆软馈线 矩形软波导1 -次性最小弯曲半径 频 段 最大弯曲角度 扭角度 最大扭转角度?) GH2 mm ")/m E面 H面 E面 H面 1.0 2.5002.700 800 2000 500 1000 3.4004.200 44005.000 400 800 5.925~6.425 400 800 3.0 6.425~7.125 300 3.o 800 7.1257.725 3.0 25 15 15 300 600 7.7258.275 300 600 3.0 8.2008.750 300 600 3.0 350 6.0 10.7001l.700 200 12.750~13.25o 150 300 6.0 l4.400~15.350 150 300 6.o 》矩形软波导长度300mm 2可扭转矩形软波导 测量方法 7.1驻波比的测量 7.1.1驻波比测量框图见图3 扫频信号发生器 网络分析仪 记录仪 校准 检波器 检波器 短路器或标准匹配负载 隔离器 定向合器 被测馈线系统 标准匹配负载 图3驻波比测量框图 7.1.2测量步骤 a在被测频段上根据测量仪表的要求用标准匹配负载进行校准; b接人被测馈线系统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7.2插人衰耗的测量 7.2.1插人衰耗测量框图见图4
GB/T94041999 记录仪 扫频信号发生器 网络分析仪 检波器 检波器 短路器1 隔离器 被测馈线系统 定向合器 短路器2 图4插人衰耗测量框图 7.2.2测量步骤 n)将测量仪表调整在被测频段上,接人短路器1,测得基准为A: b)去掉短路器1,接人被测系统及短路器2.测得衰耗为B 馈线插人衰耗为lA一Bl/2 7.3气密性能的测量 a)将干燥空气充人被测馈线系统,使其达到规定的表压,然后切断气源 b)允许有足够的时间,使内部气压趋于稳定,然后记录表压 c)24h后记录表压
GB/T94041999 附录 A (提示的附录) 4GHz圆形波导馈线系统技术条件 圆形波导馈线系统构成 圆形波导馈线系统构成见图A1 13 -圆形被导密封节,?一圆形教波导了一圆形弯头, -杂模滤除器:5一圆形波导 极化旋转器;7一极化补偿器;8一极化分离器;g矩形弯头;10矩形软波导, 1l矩形直波导;12一充气矩形密封节;13矩形软波导或弯头 图A1圆形波导馈线系统 A2要求 A2.1电气特性要求 圆形波导馈线系统总长为50m,其中包括圆形波导及器件40m、矩形波导及其器件10m时,应满 足表A1所列的电气指标要求 表A1圆形馈线系统电气指标 正交极化隔离度 插人衰耗 驻波比 段 频 dB 中心频率) GHHz dB B B 3.43.8 30 30 27 1.20 l.10 l.15 38" A2.2环境条件要求 环境温度:一45C~十55C A2.3气密性能要求 充气馈线系统内部气压为30kPa时,24h后内部气压应不低于10kPa A2.4机械性能要求 圆形馈线系统机械性能见表A2,在表A2所列应力变形下应满足电气指标要求
GB/T94041999 表A2圆形馈线系统机械性能 矩形软波导 圆形软波导 频 段 最大弯曲角度 最大弯曲角度 最大扭转角度 GH2 E面 H面 3.4~3.8 30 15 3.8~4.2 A3测量方法 A3.1驻波比的测量 驻波比测量方法与7.】相同 A3.2插人衰耗的测量 插人衰耗测量方法与7.2相同 A3.3正交极化隔离度的测量 A3.3.1测量框图见图A2 记录仪 网络分析仪 扫频信号发生器 隔离器 检波器 检波器 矩形口 矩形口2 矩圆变换 被测饿线系统 图A2正交极化隔离度的测量框图 A3.3.2测量方达 )扫频信号由圆密封节输人; b)测得矩形口1为A、矩形口2为B,则正交极化隔离度为4-8 A3.4气密性能的测量 气密性能的测量方法与7.3相同 附录 B (提示的附录) 4GH矩形波导馈线系统技术条件 矩形波导馈线系统构成 B1 矩形波导馈线系统构成见图B1
GB/T94041999 -圆形波导密封节;2一极化分离器;3一矩形波导弯头; -矩形扭波导或矩形软波导;5矩形直波导;6充气矩形密封节 图B1矩形波导馈线系统 B2技术要求 B2.1电气特性要求 矩形波导馈线系统总长为30m,矩形弯头总数不超过5个时,应满足表B1所列的电气指标要求 表B1矩形波导馈线系统电气指标 驻波比 频 段 插人衰耗(中心频率正交极化隔离度 GHz dB dB 3.43.8 1.1o 1.15 l.20 30 3.8~4.2 B2.2环境条件要求 环境温度;一45C+55C B2.3气密性能要求 充气馈线系统内部气压为30kPa时,24h后内部气压应不低于10kPa B2.4机械性能要求 矩形馈线系统机械性能见表B2,在表B2所列应力变形下应满足电气指标要求 表B2矩形波导馈线系统机械性能 矩形软波导 频 段 最大弯曲角度 最大扭转角度 GHz E面 H面 3.43.8 30 15 3.84.2
GB/T94041999 B3测量方法 B3.1驻波比的测量 驻波比测量方法与7.1相同 B3.2插人衰耗的测量 插人衰耗测量方法与7.2相同 B3.3正交极化隔离度的测量 正交极化隔离度测量方法与A3.3相同 B3.4气密性能测试 给矩形波导馈线系统充干燥空气30kPa,24h后气压不低于10kPa

微波接力通信系统抛物面天线型谱系列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微波接力通信系统抛物面天线型谱系列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微波接力通信系统抛物面天线型谱系列的编号:GB/T6361-1999。微波接力通信系统抛物面天线型谱系列共有24页,发布于2000-03-01
苎麻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苎麻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苎麻的编号:GB/T7699-1999。苎麻共有6页,发布于1999-11-011999-11-01实施,代替GB/T7699-1987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