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8876-2020

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10Gbit/s以太网无源光网络(10GEPON)

Testmethodforaccessnetworkequipment—10Gbit/sethernetpassiveopticalnetwork(10GEPON)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10Gbit/s以太网无源光网络(10GEPON)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10Gbit/s以太网无源光网络(10GEPON)的编号:GB/T38876-2020。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10Gbit/s以太网无源光网络(10GEPON)共有60页,发布于2021-02-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M42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33.040.50
  • 实施日期2021-0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60页
  • 文件大小4.58M

以图片形式预览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10Gbit/s以太网无源光网络(10GEPON)

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10Gbit/s以太网无源光网络(10GEPON)


国家标准 GB/T38876一2020 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 0Gbit/s以太网无源光网络(10GEPON Testmethodforaccessnetworkequipment 10Gbit/sethernetpassiveopticalnetwork10GEPON) 2020-07-21发布 2021-0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涯花警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38876一2020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缩略语 PON接口测试 4.1OLTPON接口参数测试 4.2ONU的PON接口 ODN能力测试 5.1最大分路比和最大传输距离 5.2最大差分距离 10GEPON与1GEPON共存 6.1测试目的 6.2测试配置 6.3测试步骤 6.4预期结果 接口测试 7.1用户侧接口 7.2网络侧接口 8 PON基本功能测试 8.IONU的自动发现和注册 l0 8.2DBA功能 8.3oNU掉电通知功能 12 8.4光链路测量和诊断 13 8.5异常发光ONU的检测和控制 14 8.6FEC功能 14 8.7PON光纤保护倒换 15 8.8业务流分类和优先级标记 17 8.9业务优先级标记处理 20 8.10业务流限速 21 8.11业务优先级调度策略 23 以太网/AIP功能测试 25 9.1二层隔离 25 9.2流量控制功能 26 9.3快速生成树功能(RSTP 227 9.4链路聚集 28 9.5 29 上联端口镜像和重定向
GB/T38876一2020 29 9.6组播功能 35 9.7用户环网检测 36 9.8VolP功能 36 9.9安全要求 38 9.10组播/广播/未知单播报文抑制 38 9.11MAC地址学习数量限制 39 9.12MAC地址防欺骗功能 10 ?#+ 9.13VLAN功能 Stacking功能 13 9.14VLAN 45 9.15DHCP中继代理选项(Option)82功能 45 9.16DHCP中继代理Option82控制功能 9.17IP地址绑定功能 10性能测试 0.I最大逻辑传输距离测试 44" 4" 0.2IP业务性能 组插业务性能 10,3 49 0.4E1业务性能 51 0.5VoIP语音业务性能 51 定时同步 106 51 10.7设备稳定性测试 52 网管测试 1 53 人机界面和基本功能 1l.l 53 1.2配置管理 54 1.3性能管理 4 1.4故障和告警管理 55 l1.5安全管理 55 12 其他 56 12.1环境测试 56 12.2电源测试 56 12.3电气安全测试 56
GB/38876一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电信 集团有限公司,烽火科技集团有限公司、UT斯达康(重庆)通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卓安生、葛坚,袁立权、康文生、张德智、周箴、唐永林
GB/38876一2020 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 10Gbit/s以太网无源光网络(10GEPON)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10Gbit/s以太网无源光网络(10GEPON)局端设备(oL.T)和用户侧设备(ONU)的 接口、功能、性能、网管等方面的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公用电信网环境下的10GEPON设备,专用电信网也可参照使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611一2016数字网系列比特率电接口特性 GB/T17618一2015信息技术设备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 公用电话网局用数字电话交换设备进网检测方法 YD/T751一1995 路由器设备测试方法边缘路由器 YD/T10982009 以太网交换机测试方法 YD/T11412007 路由器设备测试方法核心路由器 YD/T11562009 接人网设备测试方法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宽带接人网设备 YD/T12402002 YD/T15312006接人网设备测试方法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 YD/T1532一2006基于软交换的综合接人设备测试方法 YD/T1808一2008接人网设备测试方法第二代及频谱扩展的第二代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 SL.2/2十 YD/T1995一2009接人网设备测试方法吉比特的无源光网络(GPONy YD/T2274一2011接人网技术要求10Gbit/s以太网无源光网络(10G-EPON) YD/T2277一2011接人网技术要求无源光网络(PON)光链路监测与诊断 YD/T2278一2011接人网设备测试方法第二代甚高速数字用户线(VDsL2) EEE802.lad局域网和城域网的IEEE标准虚拟桥接局域网增补文件4:业务提供者桥 (IEEEStandardforl.ocalandnmetropolitanareanetworks irtualBridgedL.ocalAreaNetworks Amendment4:ProviderBridges7 IEEE802.ID局域网和城域网的IEEE标准媒体接人控制MAC)桥[IEEEStandardforLoceal AccessControlMAC)Bridges] -Media andmetropolitanareanetworks EEE802.1Q局域网和城域网的IEEE标准虚拟桥接局域网(IEEEStandardforL.ocaland LocalAreaNetworlks VirtualBridgedl metropolitanareanetworks IEEE802.3信息技术系统间的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第3部分:CS -Telecommunicationsandinformation MA/CD接人方法和物理层规范[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reife -Part s exchaungebetweenystems一L.oeallandmetropolitunareanetworkes requirements 3 arrierSenseMultipleAccesswithColisionDeteetion(CSMA/CD)accessmethodand physicallayer pecificationsT
GB/T38876一2020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CIR:保证比特率(CommitedInformationRate ustom-VirtualLocalAreaNetwork C-VLAN;用户侧虚拟局域网(Cu ynamicBandwidthAllocation DBA;动态带宽分配(Dy ynamicHost Protocol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 Confgurationl erentServiceCodePoint DsCP;差分服务标记字段(Dffe EPON: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thernetPassiveOpticalNetwork FEC;前向纠错(ForwardErrorCoreetion nationRate FIR;固定比特率(Fixedlnform FPS;每秒(FramePerSecond GE千兆以太网GigabitEthernet GUI: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UserInterface GMP;互联网组管理协议(InternetGroupManagementProtocolD IP:互联网协议(lnternetProtocol IPoE:以太网承载IP(IPoverEthernet) MAC:媒质访问控制(MediumAccessControl MDU:多住户单元(Multi-DwellingUnit) OAM:操作维护管理((OperationAdministrationandMaintenance ODN:光分配网络(OpticalDistributionNetwork OL.T;光线路终端(OpticalLineTerminal ONT;光网络终端(OptiealNetworkTerminationy ONU;光网络单元(OpticalNetworkUnit) PIR;峰值比特率(PeakInformationRate) PDH:准同步数字系列 列(Pseudo=synchronousIDigitalHierarehy PON:无源光网络(PassiveOptiealNetwork) PPPoE;以太网承载点到点协议(PPP overEthernet) QoS;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 RsTP;快速生成树协议(RapdSpanningTreeProtocol) SDH;同步数字系统(SynehronousDgitalHierarchy) 户 说 SFU;单住 元(SingleFamilyUnit) SLA;服务等级协议( (ServicelevelAgreement) SNI.业务节点接口(Se ServiceNodelnterface Mode SvnchronousTr STM;同步转移模式( ransfer s-VLAN;网络侧虚拟局域网(Service-VirtualL.ocal AreaNetwork sVD,服务商L.AN标记(s ServiceVLANldentitifieition TCP:传输控制协议(Trd 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 TOs.服务编码点(TypeofSe erice TPID;标签协议标识(TagProtocolldentifier) UNI:用户网络接口(UserNetworkInterlace) Protocol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Datagram
GB/38876一2020 VLAN;虚拟局域网(VirtualL.ocalAreaNetwork) VID虚拟局域网标记(VLANIdentitifetion) VoP;互联网上的语音(VoiceoverInternetProtocol PON接口测试 4.1oLTPON接口参数测试 4.1.1测试目的 测试10GEPONOLT的PON接口发射波长、激光器边模抑制比、发送光功率、接收机灵敏度、接 收机过载光功率,眼图,消光比 4.1.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1~图3 图案 光功率计/ OLT 发生器 光谱分析仪 图1oL1发射波长/激光器边模抑制比/发送光功率/消光比测试配置 光衰减器 光纤 光纤 ONU 合波 分波 发送端 器 器 1:N 网络性 分路器 能分析 仪 光纤 OLT 突发模式 光功率计 接收端) 图2oLT接收机灵敏度/过载光功率测试配置 光纤 OLT 图案发生器 光衰减器 光/电转换器 示波器 发送端 图3眼图/消光比测试配置 4.1.3测试步骤 4.1.3.1发射波长、激光器边模抑制比测试步骤如下 按照测试配置图1连接电路 a
GB/T38876一2020 b 如有必要,在被测OL.T设备和光谱分析仪之间串接可调光衰减器,调整光衰减器,使输出光 功率在光谱分析仪(或光波长计)要求的范围内 调整光谱分析仪(或光波长计),找到并读出主模中心波长、边模抑制比、消光比 c 记录数值,并保存光谱图形 d 4.1.3.2发送光功率测试步骤如下 按照测试配置图1连接电路; a 如有必要在OL.T的网络侧接口接上图案发生器发送测试信号; b 光功率计设置在被测光波长上,待输出功率稳定,从光功率计读出并记录发射功率 c 4.1.3.3接收机灵敏度、接收机过载功率测试步骤如下 按照测试配置图2连接电路; a 向被测OLT的PON输人端口发送测试信号; b c 调整光衰减器,逐渐加大衰减值,使误码仪检测到的误码尽量接近但不大于规定的误码率 测量此时OLT的接收光功率; d 调整光衰减器,逐渐减小衰减值,使误码仪检测到的误码尽量接近但不大于规定的误码率; f 测量此时OLT的接收光功率 4.1.3.4眼图测试步骤如下 按照测试配置图3连接电路; a 调整光衰减器,使光电转换器有合适的输人光功率; b 调整示波器,根据线路速率调出相应的模框,并由人工调整或仪表自动对准,使波形与眼图模 c 板之间位置达到最佳 4.1.4预期结果 见YD/T2274一2011中附录A 4.2oNU的PO接口 4.2.1测试目的 测试10GEPONONU的PON接口发射波长、,激光器边模抑制比、发送光功率、接收机灵敏度、接 收机过载功率,眼图 4.2.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4~图7 光纤 光纤 光分路都 oNU 图案发生器 OLT 光哀减器 光谱分析仪 图4ONU发射波长/激光器边模抑制比测试配置
GB/38876一2020 :N分路器 OLT 光纤 图案发 突发模式 ONU 生器 光功率计 图5ONU发射光功率测试配置 光衰减器 光纤 光纤 ONU 分波 合波 发送端 器 1 分路器 网络性 能分析 光纤 oLT 突发模式 按收端) 光功率计 图6oNU接收机灵敏度/过载光功率测试配置 光红 光纤 召客发 oNU OLT 光分路器 光衰减器 生器 示波器 光/电转换器 图7ONU眼图测试配置 4.2.3测试步骤 4.2.3.1发射波长、边模抑制比(如果采用单纵模激光器)或者均方根谱宽如果采用多纵模激光器)测 试步骤如下 按照测试配置图4连接电路; a 如有必要,在OLT设备和光谱分析仪之间串接可调光衰减器,调整光衰减器,使输出光功率 b 在光谐分析仪(或光波长计)要求的范围内; 调整光谱分析仪(或光波长计),找到并读出主模中心波长、边模抑制比(如果采用单纵模激光 器)或者均方根谱宽(如果采用多纵模激光器) d 记录中心波长值、边模抑制比或者均方根谱宽,并保存光谱图形 4.2.3.2发射光功率测试步骤如下: 按照测试配置图5连接电路; a
GB/T38876一2020 b 如有必要在ONU的用户侧接口接上图案发生器发送测试信号; c 测量并记录ONU的突发功率 4.2.3.3接收机灵敏度、接收机过载功率测试步骤如下 按照测试配置图6连接电路 a b 向被测ONU的PON输人端口发送测试信号; 调整光衰减器,逐渐加大衰减值,使误码仪检测到的误码尽量接近但不大于规定的误码率; d 测量此时ONU的接收光功率 e 调整光衰减器,逐渐减小衰减值,使误码仪检测到的误码尽量接近但不大于规定的误码率; f 测量此时ONU的接收光功率 4.2.3.4眼图测试步骤如下: a 按照测试配置图7连接电路; b 调整光衰减器,使光电转换器有合适的输人光功率, 如有必要在ONU的用户侧接口接上图案发生器发送测试信号 c d 调整示波器,根据线路速率调出相应的模框,并由人工调整或仪表自动对准使波形与眼图模 板之间位置达到最佳 4.2.4预期结果 见YD/2274-2011中附录A oDN能力测试 5 5.1最大分路比和最大传输距离 5.1.1测试目的 OLT与ONU正常工作情况下,oLT与ONU间光纤所能达到的最大距离和同一个oLT-PON接 口下能同时接人的ONU个数 5.1.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8 网络分析仪 光纤 ONU1 1:N OLT 分路器 光纤 ONUN 图8最大分路比和最大传输距离测试配置
GB/38876一2020 5.1.3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按照测试配置图8连接电路 a b 在一路OL.TPON接口下满配N个ONU,其中N=系统支持的最大分路数; 根据OLT和ONU的PON接口类型(PRXI0/20/30)选用长度与接口类型相符的光纤,配置 c ONU.OLT和网络分析仪; 注:PRX10、PRX20和PRX30是PON接口的三种类型,具体分类方法参见YD/T2274一2011 启动O1.T,同时接通所有ONU电源; d 记录是否所有ONU成功注册到OLT,验证业务是否正常 5.1.4预期结果 所有ONU都能成功注册,业务运行正常 5.2最大差分距离 5.2.1测试目的 OLT与ONU正常工作情况下,不同ONU与oLTPON接口之间光纤距离差的最大值 5.2.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8 5.2.3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按照测试配置图8连接电路; a b 光分路器采用1;32 在同一PON口下满配ONU,OLT与分光器间配置短距离光纤(不超过5m); c d ONU1与分光器间,配置10km光纤(PR×10)或20km光纤(PR×20/PR×30); 其余ONU与分光器间,配置短距离光纤(不超过5" e m; f 各ONU应成功注册到OLT,业务正常 5.2.4预期结果 PRx10应支持的最大光纤距离差至少为10km. PR×20/PR×30应支持的最大光纤距离差至少为20km. 10GEPON与1GEPON共存 6.1测试目的 测试10GEP(ON和1GEPON在同一个oDN上的业务共存情况 6.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9
GB/T38876一2020 视频服务器 网竹系统 PoN接口 oGoNU 语许 服务 lP网络 器 oLT 光分路器 STB 0GONU 1GONU 1GONU Tv STEB 图910GEPON与1G,EPON共存测试配置 6.3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按照测试配置图9连接电路,在一个OLTPON口下同时接人多个10GEPONONU和多个 a 1GEPONONU; 为10GoNU和1G.oNU接人的用户同时开通组播、单播和语音业务,并为不同的业务设置 b 不同的优先级; 验证各业务是否正常流畅; c d)选择一个用户下载文件,尽可能占满该用户的配置带宽,同时拨打电话或观看组播业务,持续 -段时间 6.4预期结果 步骤e)中,1GONU相1GONU上的各种业务效果良好,互相无干扰且无卡顿 步骤d)中,下载业务造成用户带宽拥塞时,具有高优先级的业务都可正常使用,效果良好 接口测试 7.1用户侧接口 7.1.1E1接口 E1接口的测试方法按照GB/T76112016中第6章的规定 7.1.2飞接口 Z接口测试方法按照YD/T751一1995的规定 7.1.3Za接口 所有用于乙接口的测试方法也适用于Za接口
GB/38876一2020 7.1.4ADSL2+接口 ADSL2十接口的测试方法按照YD/T1808一2008的规定 7.1.5VDSL2接口 VDSL2接口的测试方法按照YD/T2278一2011的规定 7.1.6GE接口 GE接口测试方法按照YD/T1l41一2007中第5章的规定 7.1.710/100BASE-T接口 10/100BASET接口的测试方法按照YD/T1098一2009中第5章的规定 7.2网络侧接口 7.2.110GBASE-接口 0GBASEX接口测试方法按照YD/T1156一2009中5.4的规定 7.2.2STM-1接口 sTM-1接口的测试方法按照YD/T1995一2009中7.4的STM-1部分 8 PO基本功能测试 8.1ONU的自动发现和注册 8.1.1ONU自动发现 8.1.1.1测试目的 测试ONU的自动发现功能 8.1.1.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8 8.1.1.3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按照测试配置图8配置ONUOLT和网络分析仪 a b 在一路OLT的PON接口下配置N个ONU(1GONU或者10G/1GONU或者10G/10G ONU),N为最大分路比,其中一个支路使用20km光纤,主干光纤使用短距离光纤; 启动OLT; d 接通所有ONU电源,等待ONU成功注册,在网管上检查是否能显示各ONU类型(1GONU 或者10G/1GONU或者10G/10GONU); 依次关闭、打开一个ONU电源,等待该ONU成功注册,在网管上检查是否能显示新ONU类 型(1GONU或者10G/1GONU或者10G/10GONU); fD 断开OLTPON接口光纤,然后接通,等待所有ONU成功注册,在网管上检查是否能显示各
GB/T38876一2020 ONU类型(1GONU或者10G/1GONU或者10G/10GONU); g 断开一个ONU接口光纤,然后接通,等待ONU成功注册,在网管上检查是否能显示新ONUu 类型(1GONU或者10G/1GONU或者10G/10GONU) 8.1.1.4预期结果 在步骤d小),步骤e),步骤,步骤g)中.ONU的工作状态应与网管界面中oNU的显示状态- 一致 网管上应能显示新上线ONU类型是1GONU或者10G/1GONU或者10G/10GONU 8.2DBA功能 8.2.1固定带宽(Fixed)分配 8.2.1.1测试目的 验证OLT的DBA算法是否支持固定带宽(Fixed)分配 8.2.1.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8. 8.2.1.3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按照测试配置图8连接电路,n=2,其中ONU1为1GONU,ONU2为10G/1GONU,ONU2 a 的用户侧接口为GE接口; b 配置OLT对ONU1的DBA参数为CIR=6oM,PIR=8OM;配置OLT对ONU2(采用GE 口)的DBA参数为CIR=890M.PIR=1000M:; 配置网络分析仪对ONU2发送上行1G流量,对ONU1不发送上行流量,包长随机,检查 ONU2获得的上行带宽; d 配置OLT对ONU1的DBA参数为FIR=40M,CIR=6oM,PIR=80M;配置OLT对ONU2 采用GE口)的DBA参数为CIR=890M,PIR=1000M: 配置网络分析仪对ONU2发送上行1G流量,对ONU1不发送上行流量,包长随机,检查 ONU2获得的上行带宽; 比较步骤c)和步骤e)中ONU2获得上行带宽的变化,验证是否支持固定带宽分配 f) 8.2.1.4预期结果 步骤e)与步骤c)相比,ONU2获得的上行带宽应减少40MONU1固定带宽占用40M) 8.2.2Fix十Assure带宽分配 8.2.2.1测试目的 验证OLT的DBA算法是否支持固定带宽(Fixed)保证带宽(assured)的组合 8.2.2.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8 8.2.2.3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10
GB/38876一2020 按照测试配置图8连接电路,n=2,其中ONU1为1GONU,ONU2为10G;/1GONU,ONU2 a 的用户侧接口为GE接口; b 配置OLT对ONU1的DBA参数为CIR=6oM,PIR=8oM;配置OLT对ONU2(采用GE 口)的DBA参数为CIR=890M,PIR=1000M 配置网络分析仪对ONU2发送上行1G流量,对ONU1不发送上行流量,包长随机,检查 ONU2获得的上行带宽; 配置O1.T对ONU1的BA参数为FIR=40M,CIR=6oM,PIR=8oM;配置OLT对ONU2 采用GE口)的DBA参数为cIR=890M,PIR=1000M 配置网络分析仪对ONU2发送上行1G流量,对ONU1不发送上行流量,包长随机,检查 ONU2获得的上行带宽; 比较步骤c)和步骤e)中ONU2获得上行带宽的变化,验证是否支持固定带宽分配; fD 配置网络分析仪对ONU2发送上行1G流量,对ONU1发送6oM上行流量,包长随机,检查 g ONU1和ONU2获得的上行带宽 比较步骤e)和步骤g)中ONU2获得上行带宽的变化,验证是否支持保证带宽分配 h 8.2.2.4 预期结果 步骤e)与步骤e)相比,ONU2获得的上行带宽应减少40MONU1固定带宽占用40M. 步骤g)与步骤e)相比,ONU2获得的上行带宽应减少20M(ONU1保证带宽占用6oM) 8.2.3固定带宽(Fixed)+保证带宽(assured)十尽力而为(BestError)带宽分配 8.2.3.1测试目的 验证OLT的DBA算法是否支持固定带宽(Fixed)保证带宽(assured)尽力而为(BestEffort) 带宽的组合 8.2.3.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8 8.2.3.3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按照测试配置图8连接电路,n=2,其中ONU1为1GONU,ONU2为10G/1GONU,ONU2 aa 的用户侧接口为GE接口; 配置OLT对ONU1的DBA参数为cIR一60M,PIR=8oM;配置oLT对oNU2(采用GE b 口)的DBA参数为cIR=890M,PIR=1000M 配置网络分析仪对ONU2发送上行1G流量,对oNU1不发送上行流量,包长随机,检查 ONU2获得的上行带宽 配置OLT对ONU1的DBA参数为FIR=15oM,CIR=300M,PIR=500M;配置OLT对 ONU2(采用GE口)的DBA参数为CIR=400M,PIR=1000M; 配置网络分析仪对ONU2发送上行1G流量,对ONU1不发送上行流量,包长随机,检查 ONU2获得的上行带宽; 比较步骤c)和步骤e)中ONU2获得上行带宽的变化,验证是否支持固定带宽分配 g 配置网络分析仪对ONU2发送上行1G流量,对ONU1发送300M上行流量(ONU1占用固 定带宽150M),包长随机,检查ONU1和ONU2获得的上行带宽; 1
GB/T38876一2020 h) 比较步骤e)和步骤g)中ONU2获得上行带宽的变化,验证是否支持保证带宽分配; i 配置网络分析仪对ONU1发送上行500M流量,分别检查ONU1和ONU2所占用的带宽 配置网络分析仪对ONU1发送上行60oMM流量,分别检查ONU1和ONU2所占用的带宽" j k3 配置网络分析仪对oNU2停止发送上行1G流量,与步骤)进行比较,验证ONU1是否支持 bestefort带宽分配 8.2.3.4预期结果 步骤e)与步骤c)相比,ONU2获得的上行带宽应减少150M(ONU1占用固定带宽150M) 步骤g)与步骤e)相比,ONU2获得的上行带宽应减少150M(ONU1占用保证带宽300M) 步骤)中,ONU1应至少获得300MI带宽(ONU1占用保证带宽300M),ONU2应至少获得400NM 带宽(ONU2占用保证带宽400M),两个ONU应共享分得PON口剩余的带宽 步骤)中,ONU1不超过500MONU1最大带宽500M) 步骤k)中,ONU1应支持尽力而为(BestEffort)带宽分配 8.2.4ONU设备认证 8.2.4.1测试目的 测试OLT对ONU接人系统时的设备认证 8.2.4.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8 8.2.4.3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按照测试配置图8配置ONU,OLT和网络分析仪; aa b 在网管上配置正确的ONUMAC地址 c 检查ONU正确完成注册,通过网管查看ONU注册信息; 通过网络分析仪发连上下行流量,检查是杏能被正确接收; d 在网管上配置错误的ONUMAC地址; f 检查ONU注册是否失败; 通过网络分析仪发送上下行流量,检查是否能被拒绝 日 8.2.4.4预期结果 步骤c)ONU注册成功 步骤d)流量正常 步骤f)ONU注册失败 步骤g)流量不通 8.3oNU掉电通知功能 8.3.1测试目的 1GEPooNU应支持通过DyingGasp告警将自身掉电事件通知oL丁的能力 8.3.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8. 12
GB/38876一2020 8.3.3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启动oL.T; a b 接通ONU电源,等待ONU上线 关闭一个ONU电源,在网管上查看该ONU的信息 c 8.3.4预期结果 该ONU应能正确上报DyingGasp告警 8.4光链路测量和诊断 8.4.1测试目的 10GEPONOLT和10GEPONONU口应支持对光模块供电电压、偏置电流、工作温度、发送光功 率和接收光功率这5个光链路参数进行测量,参数测量指标应符合YD/T2277一201l的要求 10GEPONoLT和10GEPOoNU在监测本地光链路参数的过程中,如果某个参数的监测值过 高或过低,应能触发相应的越限告警,且告警使能和阔值应能设定,其中光模块供电电压、偏置电流、工 作温度的越限告警闯值缺省采用光模块出厂设定值 8.4.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10 网络分析仪 1270/310mm OLT oNU 可调光衰 1490A577nm 光功率计 图10光链路测量和诊断配置图 8.4.3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按照测试配置图10连接设备; a 13
GB/T38876一2020 b 在PON接口下连接一个ONU,利用数据网络分析仪产生上下行数据流量(例如,上行和下行 流量各50M),调节光衰减器使PON光功率计显示功率值为-10dBm左右 在网管平台上 观察ONU是否支持对oLT的PON口的下行光功率的测量,实现光链路的故障诊断 将PON光功率计的读数和oLT查询的读数进行比较,计算其精度 c d 调节光衰减器,使PON光功率计显示的功率值为一15dBm左右,重复步骤c)验证其测量 精度; 光衰减器,使PON光功率计显示的功率值为一20dBm左右,重复步骤c)验证其测量精度; 调节光衰减器,使PON光功率计显示的功率值为-25dBm左右,重复步骤c)验证其测量 精度; 调节光衰诚器,使PO光功率计显示的功率值为一30dBm左右,重复步骤c)验证其测量精 g 度(可选); 调整光衰减器,逐渐加大衰减值,当ONU接收到的OLT的下行光功率过低(低于所设定的光 功率值,例如一20dBm),在OLT上观察ONU是否产生相应的光功率越限告警; i)测试ONU是否支持自身光模块的工作温度、供电电压、偏置电流和发送光功率的实时测量 测试OLT是否支持自身光模块的工作温度、供电电压,偏置电流和发送光功率的实时测量 8.44预期结果 步骤b)中,ONU能够支持对PON接口下oLT的下行光功率的测量 步骤c)g)中,ONU对OLT的下行光功率测量的精度为士2dB 步骤h)中,ONU支持接收光功率越限告警,且光功率值可设定 步骤)中,ONU应将自身光模块的工作温度、供电电压、偏置电流和发送光功率的实时测量上 报OLT 步骤)中,oLT应能检测自身光模块的工作温度、供电电压,偏置电流和发送光功率的实时测量 8.5异常发光oU的检测和控制 8.5.1测试目的 OLT可选支持检测发现异常发光ONU并关闭其激光器的功能,仅测试长发光ONU. 8.5.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8 8.5.3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开启OoLT检测和控制异常发光ONU功能; a b) 本地设置ONU为异常发光模式; 检查OLT对此ONU的处理情况 c 8.5.4预期结果 步骤c)中,OLT应能检测异常发光ONU并能关闭该ONU激光器 8.6FEC功能 8.6.1测试目的 测试10G/1GEPON系统的FEC功能对光通道预算的提高能力 14
GB/38876一2020 8.6.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11 E1接口 PDH分析仪 E1接口 尾纤 oLT 可交变该 ONU1 网络 FE接口 分折仪a GE接口 图11FEc功能测试配置 8.6.3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按照测试配置图11连接电路,可根据设备情况决定是否使用DH业务; a b 根据设备支持的最大光通道损耗,将可变衰减器置于略小于的位置,等待ONU注册完成; 发送数据(IP或PDH)流,观察设备的丢包率或误码率,此时应无传输损伤 co d) 增加衰减到一个临界值,使得FEC'解码端设备的“FEC纠正包数”统计值从0变成正数,记录 这个临界值d; 再次增加衰减到一个临界值,使得FEC'解码端设备的“FEC不可纠正包数”统计值从0变成正 数,记录这个临界值da; d 和d的差值即FEC增益 8.6.4预期结果 设备支持FEC功能 8.7ON光纤保护倒换 8.7.1主干光纤保护倒换 8.7.1.1 测试目的 测试OLT是否支持主干光纤保护倒换功能 8.7.1.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12 15
GB/T38876一2020 网络分析仪 光纤 ONU1 ONU2 OLT 2:N分路器 光纤 ONUN PDH性能分析仪 图12主干光纤保护测试配置 8.7.1.3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按照测试配置图12连接设备(n=2),待各ONU注册成功且工作正常后执行以下操作; a 为每个ONU分配上下行带宽固定带宽为10oM;如果ONU/ON支持,则为其一配置E1 b 业务,连接E1性能测试仪 流量分析仪为OLT到每个ONU发送双向流,FPS=148810,帧长为64字节; c d)断开主干主用光纤,记录保护倒换到备用光纤每个流的丢包数和E1业务倒换时间 8.7.1.4预期结果 倒换时间符合YD/T2274一2011中11.5的要求 8.7.2 全线路保护倒换 8.7.2.1测试目的 测试OLT是否支持全光纤保护倒换功能 8.7.2.2 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13 16
GB/38876一2020 网络分析仪 光纤 光纤 1:;N 分路器 oL1 ONU 光纤 1:N 分路器 光纤 PDH性能测试仪 图13全线路保护测试配置 8.7.2.3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按照测试配置图13连接设备,待ONU注册成功且工作正常 a b)为ONU分配上下行带宽,保证带宽为100M;如果ONU/ONT支持,则为其配置E1业务,连 接E1性能测试仪; 流量分析仪为OL.T到每个ONU发送双向流,FPS=148810,长为64字节; d 断开主用光纤,记录保护倒换到备用光纤的丢包数(和E1业务倒换时间 8.7.2.4预期结果 倒换时间符合YD/T2274一201l中l1.5的要求 8.8业务流分类和优先级标记 8.8.1基于以太网MAC帧封装协议的上行业务流优先级标记 测试目的 8.8.1.1 测试OL.T根据以太网MAC顿封装协议进行上行业务流分类和优先级标记的能力 8.8.1.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14 17
GB/T38876一2020 网络分析仪 光纤 t:N分路器 OL1 光纤 OU 图14业务流分类和优先级标记配置图 8.8.1.3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按照测试配置图14连接设备; a b)激活OLT的基于以太网MAC帧封装协议进行上行业务流优先级标记的功能如果ONU支 持该功能,则禁止ONU上的该功能),为采用IPoE和PPPoE两种封装协议的上行业务流配 置不同的IEEE802.1D优先级标记; 通过网络分析仪分别从ONU的同一个以太网端口发送两条上行流,分别采用IPoE和PPPoE 封装方式,检查从oLT上联接口处接收到的剥试赖所携带的IEEE802.ID优先级标记 8.8.1.4预期结果 在oL.T上联接口处,不用不同封装协议的上行该携带不同的EEE802.ID优先级标记 8.8.2基于MAC地址的上行业务流分类和优先级标记 8.8.2.1测试目的 测试oLT根据MAC地址进行上行业务流分类和优先级标记的能力 8.8.2.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14 8.8.2.3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按照测试配置图14连接设备 a b) 激活OLT的基于MAC地址进行上行业务流优先级标记的功能(如果ONU支持该功能,则 禁止ONU上的该功能),并为相应的源/目地MAC地址配置好相应的IEEE802.1D优先级 标记参数; 通过网络分析仪分别从ONU的同一个以太网端口发送两条源/目的MAC地址不同的上行 流,检查从OLT上联接口处接收到的测试帧所携带的IEEE802.1ID优先级标记 18
GB/38876一2020 8.8.2.4预期结果 在OLT上联接口处,源/目的IP地址不同的上行流携带不同的IEEE802.1D优先级标记 8.8.3基于IP地址的上行业务流分类和优先级标记 8.8.3.1测试目的 测试OLT根据IP地址进行上行业务流分类和优先级标记的能力 8.8.3.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14 8.8.3.3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按照测试配置图14连接设备 a b微活oLT的基于IP地址进行上行业务流优先级标记的功能(如果ONU支持该功能,则禁止 ONU上的该功能),并为不同的源/目地P地址配置好相应的IEEE802.lD优先级标记 参数; 通过网络分析仪分别从oNU的同一个以太网端口发送两条源/目的IP地址不同的上行流 检查从oLT上联接口处接收到的测试帧所携带的IEEE802.1D优先级标记 8.8.3.4预期结果 在OL.T上联接口处,源/目的IP地址不同的上行流携带不同的IEEE802.1D优先级标记 8.8.4基于IP包Ios/DsCP字段的上行业务流分类和优先级标记 8.8.4.1测试目的 测试OLT根据IP包的TOs/DsCP字段进行上行业务流分类和优先级标记的能力 8.8.4.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14 8.8.4.3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按照测试配置图14连接设备 a 激活OLT的基于IP包TOS/DSCP字段进行上行业务流优先级标记的功能(如果ONU支持 b 该功能,则禁止ONU上的该功能),并配置好相应的TOs/DSCP字段到IEEE802.ID优先级 标记参数的映射表; 通过网络分析仪分别从ONU的同一个以太网端口发送两条TOs/DSCP字段各不相同的上 行流,并保证两条流的TOs/DsCP字段会映射到不同的IEEE802.lD优先级参数 检查从OLT上联接口处接收到的测试帧所携带的IEEE802.1D优先级标记 8.8.4.4预期结果 在OLT上联接口处,TOS/DsCP字段不同的上行流应携带不同的IEEE802.1D优先级标记 19
GB/T38876一2020 8.8.5基于TCP/UDP端口的上行业务流分类和优先级标记 8.8.5.1测试目的 测试OLT根据IP包的TCP/UDP端口进行上行业务流分类和优先级标记的能力 8.8.5.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14 8.8.5.3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按照测试配置图14连接设备 a b)激活OLT的基于IP包的TCP/UDP端口进行上行业务流优先级标记的功能(如果ONU支 持该功能,则禁止ONU上的该功能),并配置好相应的TcCP/UDP字段到IEEE802.1D优先 级标记参数的映射表; 通过网络分析仪分别从oNU的同一个以太网端口发送两条TcPUDP端口号各不相同的上 行流,并保证两条流的TCPUDP端口号会映射到不同的IEEE.802.ID优先级参数 d 检查从OLT上联接口处接收到的测试帧所携带的IEEE802.1D优先级标记 8.8.5.4预期结果 在OLT上联接口处,TOs/DsCP字段不同的上行流应携带不同的IEEE802.1D优先级标记 8.9业务优先级标记处理 8.9.1优先级标记修改 8.9.1.1 测试目的 验证OLT具有修改上行业务流优先级标记的能力 8.9.1.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14 8.9.1.3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按照测试配置图14连接设备,如果ONU支持业务优先级标记功能,则禁止ONU上的该 a 功能 在oL.T上配置来自oNU1和oNU2的上行以太网流IEEE802.1D优先级分别为3.5; b 网络分析仪向oNU1相oU2发送携带1EEE:.802.ID优先级标记为4的以太网流,观察 c OLT上联接口处接收到的数据帧情况 8.9.1.4预期结果 在OLT的上联接口处,来自ONU1和ONU2的以太网帧携带的优先级标记分别为3,5 20
GB/38876一2020 8.9.2优先级标记复制 8.9.2.1 测试目的 在处理双VLAN标记上行业务流时,验证OLT将内层优先级标记复制到外层的能力 8.9.2.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14 8.9.2.3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按照测试配置图14连接设备; b 在OLT上开启支持VLANStack功能,配置相应的外层VLAN标记,并使能优先级标记复 制功能(如果ONU支持该功能,则禁止ONU上的该功能》 网络分析仪向ONU用户端口发送携带IEEE802.1D优先级标记为4的数据帧,观察OLT上 联接口处接收到的数据情况 8.9.2.4预期结果 在OoLT的上联接口处,接收到的数据帧应携带的两层LAN标记,其内外层的优先级标记都应 为4 8.10业务流限速 8.10.1基于物理端口的下行业务流限速 8.10.1.1测试目的 测试oLT基于ONU物理端口限制下行业务流速率的能力 8.10.1.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15 网络分析仪 光纤 ONU1 光纤 分8 oLT 光纤 ONU2 图15业务流限速配置图 21
GB/T38876一2020 8.10.1.3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按照测试配置图15连接设备,保证ONU1和ONU2的下行吞吐率大于测试所需的总流量; a 并关闭掉ONU下行限速功能 D)在OLT上激活基于ONU进行限速的功能(如果ONU支持该功能,则禁止ONU上的该功 能),并配置ONU1的最大下行业务流速率为8Mbit/s配置ONU2上的最大下行业务流速率 为12Mbit/s 通过网络分析仪从OLT的上联接口向ONU1和ONU2分别发送速率为15Mbit/s的下行测 试数据流 d 观察ONU1和ONU2接收到的速率大小 8.10.1.4预期结果 ONU1的以太网端口接收到的下行数据流量大小为8Mbit/s,限速精度在5%以内 ONU2接收到的下行数据流量大小分别为12Mbit/s,限速精度在5%以内 8.10.2基于VLANID的下行业务流限速 测试目的 8.10.2.1 测试OLT基于VLAND限制下行业务流速率的能力 8.10.2.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15 8.10.2.3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按照测试配置图15连接设备,保证ONU1和ONU2的下行吞吐率大于测试所需的总流量; a b) 在OLT上激活基于VIANI进行限速的功能(如果ONU支持该功能,则禁止ONU上的该 功能).配置VLAN1最大下行业务流速率为8Mbit/s,配置LAN2的最大下行业务流速率 为10Mbit/s,配置VLAN3的最大下行业务流速率为12Mbit/s;配置ONU1到映射 VLAN1;配置ONU2上的端口映射到VIAN2; 通过网络分析仪从OL.T的上联接口向ONU1和ONU2分别发送速率为15Mbit/s的下行测 试数据流 观察ONU1和ONU2各以太网端口接收到的速率大小 d 8.10.2.4预期结果 ONU1的以太网端口A接收到的下行数据流量大小为8Mbit/s,以太网端口B接收到的下行数据 流量大小为10Mbit/s,限速精度在5%以内 ONU2接收到的下行数据流量大小分别为12Mbit/s,限速精度在5%以内 8.10.3基于以太网优先级标记的下行业务流限速 8.10.3.1测试目的 测试OLT基于以太网优先级标记限制下行业务流速率的能力 22
GB/38876一2020 8.10.3.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14 8.10.3.3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按照测试配置图14连接设备,保证ONU下行吞吐率大于测试所需的总流量; b 在OL.T上激活基于以太网优先级标记进行限速的功能(如果ONU支持该功能,则禁止ONU 上的该功能),配置以太网优先级标记为5的最大下行业务流速率为8Mbit/s,配置以太网优 先级标记为4的最大下行业务流速率为10Mbit/s,配置以太网优先级标记为3的最大下行业 务流速率为12Mbit/s; 通过网络分析仪从OLT的上联接口向ONU的用户端口分别发送三条速率为15Mbit/s的 下行测试数据流,其中一条流的以太网优先级为5,一条流的以太网优先级为4,一条流的以太 网优先级为3; d 观察ONU以太网端口接收到的速率大小 8.10.3.4预期结果 ONU以太网端口接收到的数据流中,以太网优先级标记为5的下行数据流量大小为8Mhit/s 以太网优先级标记为4的下行数据流量大小为10Mbit/s,以太网优先级标记为3的下行数据流量大 小为12bit/s 限速精度在5%以内 8.11业务优先级调度策略 8.11.1下行严格优先级调度策略 8.11.1.1测试目的 验证OLT采用严格优先级调度策略对下行业务的调度能力 8.11.1.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14 8.11.1.3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按照测试配置图14连接设备,保证ONU下行吞吐率能够大于测试中所需的最大下行业务速 a 率;如果ONU支持下行业务调度,则禁止ONU的下行优先级调度功能 激活OLT基于IEEE802.lD优先级标记对下行业务流进行绝对优先级调度的功能 b 在OLT上限制ONU以太网端口的最大下行业务速率为10Mbit/s; c d 从网络分析仪向oLT上联接口发送2条下行业务流,速率均为10Mbit/s,分别携带不同的 EEE802.1lD优先级标记,观察ONU接收到的业务流情况 8.11.1.4预期结果 ONU仅能接收到高优先级业务流 23
GB/T38876一2020 8.11.2下行加权优先级调度策胳 8.11.2.1 测试目的 验证OLT采用加权优先级调度策略对下行业务的调度能力 8.11.2.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14 8.11.2.3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按照测试配置图14连接设备,保证ONU的吞吐率能够满足测试中最大下行速率的要求,并 禁止ONU的下行优先级调度功能; b 激活OLT基于IEEE802.1D优先级标记对下行业务流进行相对优先级调度的功能,配置其 8个队列权值分别为10,l0,l0,l0,l0,l5,l5,20; 限制ONU以太网端口的最大下行业务速率为10Mbit/s; d 从网络分析仪向oLT上联接口发送8条下行业务流,速率均为10Mhit/s,携带的IEEE802.ID 优先级标记分别为0,1l,2,3,4,5,6,7,观察ONU接收到的业务流情况 8.11.2.4预期结果 ONU接收到8条流的报文,按照优先级从低到高,分别所占有的流量为总流量的10%,10% 10%,10%,10%,15%,15%,20%,超出部分流量均丢弃 8.11.3上行绝对优先级调度策略 8.11.3.1测试目的 验证OLT采用严格优先级调度策略对上行业务的调度能力 8.11.3.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16 网络分析仪 光纤 oNUn1 光纤 :N分路器 OLT 光纤 ONU2 图16业务优先级调度配置图 24
GB/38876一2020 8.11.3.3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按照测试配置图16连接设备,仅使用1个OLT的百兆上联接口,保证ONU1和ONU2的上 行吞吐率都能达到100M,并禁止ONU的上行优先级调度功能 b 激活OLT基于IEEE802.1D优先级标记对上行业务流进行绝对优先级调度的功能 用网络分析仪向oNU发送1条上行业务流,迷率均为100Mht/s,携带的IEEE802.1D优 c 先级标记分别为3;用网络分析仪向ONU2发送1条上行业务流,速率均为100Mbit/s,携带 的IEEE802.1D优先级标记分别为4;观察oL.T上联口接收到的业务流情况 8.11.3.4预期结果 OLT上联口仅能接收到优先级高的流 8.11.4上行相对优先级调度策略 8.11.4.1测试目的 验证OLT采用加权优先级调度策略对上行业务的调度能力 8.11.4.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16 8.11.4.3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按照测试配置图16连接设备,仅使用一个OLT的百兆上联接口,保证两个ONU的上行吞吐 a 率都能达到100M,并禁止ONU的上行优先级调度功能; 激活OLT基于IEEE802.1D优先级标记对上行业务流进行相对优先级调度的功能,配置其 8个队列权值分别为10,l0,10,10,10,15,15,20; 从网络分析仪向OLT上联接口发送八条上行业务流,速率均为25Mit/s,携带的IEEE802.1D 优先级标记分别为0,l,2,3,4,5,6,7,观察OLT上联口接收到的业务流情况 8.11.4.4预期结果 oL.T上联口接收到8条流的报文,按照优先级从低到高,分别所占有的流量为总流量的10% 0%,10%,10%,10%,15%,15%,20%,超出部分流量均丢弃 以太网/IP功能测试 9.1二层隔离 9.1.1测试目的 OLT的10GEPON口应支持各ONU之间的二层隔离,并应支持基于VLAN进行配置 类型3的10GEPONONU应支持各用户侧端口之间的二层隔离 g.1.2测试配置 测试配置见图17 25
GB/T38876一2020 1:N 网络 oNU1 分析2 网络 ONU2 分析仪3 网络 分析仪 OLT 1:N 网络 oNU3 分析仪4 图17二层隔离测试配置图 g.1.3测试步骤 测试步骤如下 a 按图17配置测试系统; 配置三个ONU的用户流量为无VLAN标签方式,网络侧为N:1VLAN模式,S-VID=x b) 0

接入网设备测试方法10Gbit/s以太网无源光网络(10GEPON)GB/T38876-2020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接入网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而10Gbit/s以太网无源光网络(10GEPON)作为一种新型的接入网技术,其测试方法也变得非常重要。

GB/T38876-2020是我国制定的相关标准之一,该标准规定了10GEPON设备的测试方法及测试项目,包括设备检测、性能测试、环境适应性测试等多个方面。

测试流程:

1.设备检测:对10GEPON设备进行外观检查、电气参数检查、光学参数检查等多项检测,确保设备符合标准要求。

2.性能测试:主要包括上下行速率、帧误码率、接口稳定性等方面的测试,以评估设备在实际使用场景下的性能表现。

3.环境适应性测试:主要包括高温、低温、湿热、抖动等多个方面的测试,以评估设备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能力。

测试要点:

该标准对测试所需的仪器、设备和环境条件有着严格的要求,同时还规定了测试程序、测试步骤和测试指标等相关内容。在进行测试时,需要注意正确连接测试设备和被测设备,以及测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测试条件。

测试结果分析:

根据测试结果,可以评估10GEPON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为设备生产企业提供产品质量改进的参考依据。同时,该标准的使用也有助于加强对10GEPON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促进其在接入网领域的应用和推广。

总之,GB/T38876-2020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标准,能够为接入网设备的测试提供系统化的方法和流程,为设备生产企业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具有重要的科研和应用价值。

家具表面漆膜理化性能试验第2部分:耐湿热测定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家具表面漆膜理化性能试验第2部分:耐湿热测定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家具表面漆膜理化性能试验第2部分:耐湿热测定法的编号:GB/T4893.2-2020。家具表面漆膜理化性能试验第2部分:耐湿热测定法共有8页,发布于2021-02-01
非公路用旅游观光车辆风险评价方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非公路用旅游观光车辆风险评价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非公路用旅游观光车辆风险评价方法的编号:GB/T39034-2020。非公路用旅游观光车辆风险评价方法共有19页,发布于2021-02-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