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9258-2012

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线

Combedcotton/viscoseblendedgreyyarn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线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线的编号:GB/T29258-2012。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线共有18页,发布于2013-06-012012年第41号公告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W12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59.080.20
  • 实施日期2013-06-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8页
  • 文件大小878.81KB

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线


国家标准 GB/T29258一2012 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线 Comhedeotton/iseseblendedgreyyarns 2012-12-31发布 2013-06-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9258一201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棉纺织印染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9/SC2)归口 本标准由南通双弘纺织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由浙江春江轻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青岛纺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吉宜军、吴加顺、陈乃英、李军华、乐荣庆
GB/T29258一2012 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线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棉与粘胶(棉型短纤维)混纺,棉混用比例在50%及以上的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线产 品的分类、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环锭纺(含紧密纺、赛络纺)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线(包括针织用纱和机织用纱),不适 用于特种用途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线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98棉本色纱线 GB/T2543.1纺织品纱线捻度的测定第1部分;直接计数法 GB/T2910.6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6部分:粘胶纤维、某些铜氨纤维、莫代尔纤维或莱赛 尔纤维与棉的混合物(甲酸/氯化锌法 GB/T3292.1纺织品纱线条干不匀试验方法第1部分电容法 GB/T3916纺织品卷装纱单根纱线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 GB/T4743一2009纺织品卷装纱绞纱法线密度的测定 GB/T9996.2棉及化纤纯纺、混纺纱线外观质量黑板检验方法第2部分;分别评定法 FZ/T01050纺织品纱线疵点的分级与检验方法电容式 FZ/T01086纺织品纱线毛羽测定方法投影计数法 FZ/T10007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纱线检验规则 FZ/T10008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纱线标志与包装 FZ/T12018一2009精梳棉本色紧密纺纱线 分类、标记 3.1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线产品以不同纺纱方法、混纺比及线密度分类 3.2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线原料代号棉为c,粘胶为R 3.3产品混纺比以净干质量结合公定回潮率计算,具体表示为棉含量/粘胶含量 3.4在线密度前标明纱线的生产工艺过程代号,原料代号及混纺比 示例: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线密度为13.0tex,含量为棉55%,粘胶45%,应写为JC/R55/4513.0tex 注;线密度采用特克斯(tex)制,如采用英制支数时需换算,换算常数为590.5 要求 4.1项目 4.1.1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的技术要求包括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线密度变异系数、单纱断裂强度、
GB/T29258一2012 线密度偏差率、条干均匀度、千米纱疵(细节、粗节、棉结、十万米纱疵及纤维含量偏差八项指标 4.1.2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线的技术要求包括单线断裂强力变异系数、线密度变异系数、单线断裂强度、 线密度偏差率、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捻度变异系数及纤维含量偏差七项指标 4.1.3紧密纺、赛络纺纱(线)的技术要求中优等品增加毛羽指标 4.2分等规定 4.2.1同一原料、同一工艺单连续生产的同一规格的产品作为一个或多个检验批 按规定的各项试验 方法进行试验,并按其结果评定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线的产品质量等级 4.2.2产品质量等级分为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低于二等品为等外品 4.2.3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线产品质量等级根据产品规格以考核项目中最低一项进行评等 4.2.4检验单纱条干均匀度可选用黑板条干均匀度或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两者中的任何一种,毛羽可 选用毛羽指数H或2mm毛羽指数两者中的任何一种 但上述项目一经确定,不得任意变更,条干均 匀度发生争议时,以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为准 4.3技术要求 4.3.1环锭纺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棉含量在50%及以上至70%)的技术要求见表1 表1环锭纺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棉含量在50"%及以上至70%)的技术要求 条干均匀度 单纱断线密 单纱断裂 干米棉结十万米纱 公称 裂强力度变 线密度偏 黑板条干均匀度 等 强度"/ 疵/ 条干均匀度十200%' 线密度八 变异系异系 差率 10块板比例 级 eN/tex) (个/km个/10m) 变异系数/% % 数/%数/% teX 等外) 优; s 习 s 不低于 优 12.0 士2.0 7 ;3:0:0 11.0 2.0 l6.0 200 12 25" 6 13.5 3.o 10. 士2.5 0:7;:3:0 18.0 36o 8.111.0 士3,0 00;7;3 16.5 4.0 8,6 20,0 士2.0 15.0 优 10.0 2.0 12.2 7:3:0:0 20 11.1一13.0 8 12.5 3,0 10. 士2.5 0:7:3:0 17.0 240 15 三 0:0;7;3 15.5 4.0 8,8 士3.0 19.0 优 7:3:0:0 9.5 2.0 12.4 士2.0 14.0 70 13.1~16.o 12.0 3.0 11.0 士2.5 0:7:3:0 16.0 60 15 0:0;7;3 18.0 15.0 4.0 9,0 士3.0 优 12.6 7;3:0:0 9.0 2.0 士2.0 13.0 40 16.120.0 11.5 3.0 1l.2 士2.5 0:7:3:0 15.0 120 15 14.5 9.2 0 17.0 4.0 士3 0:0;7:3 2.o 12.o 12.8 28 优 8.5 士2.0 7;3;0;0 5 15 20.124.0 11.0 3,0 1l.4 士2.5 0;7;3;0 14.0 14.0 士3.0 16.0 4.0 9.4 0:0;7:3 13.2 士2.0 7:3:0:0 11.0 2.0 20 8.0 0;7;3;0 24.131.0 10.5 3,0 l1.8 士2.5 13,0 60 15 13.5 4.0 9.8 士3.0 0:0:7:3 15.0
GB/T29258一2012 表1(续 条干均匀度 单纱断线密 单纱断裂 千米棉结十万米纱 公称 线密度偏 裂强力度变 黑板条干均匀度 等 强度" 疵 条干均匀度+200%'" 变异系异系 线密度/ 差率 10块板比例 变异系数/%(个/km) (个/10 cN/tex m 数/%数/% tex 优; 等外 s 不低于 优 7.5 2.0 13.6 士2.0 7:3:0:0 10.0 13 31.137.0 10,o 3,o 12.2 5 0:7:3;0 12.0 38 10 士2 13.0 4.0 10.2 士3.0 0:0:7;3 l4.0 机织用纱单纱断裂强度在本表数值基础上加0.6cN/tex 环锭纺干米纱疵仅考核棉结 4.3.2环锭纺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线(棉含量在50%及以上至70%)的技术要求见表2 表2环锭纺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线(棉含量在50%及以上至70%)的技术要求 单线断裂 单线断裂 条干均匀度 线密度变异 捻度变异 公称线密度, 强力变异 强度 线密度偏 变异系数 等级 系数/% 系数/% cN/tex 系数/% 差率/% tex % 1.5 12.8 士2.0 11.5 5.0 8,5 8.1×2l1.0×2 10.5 2.5 1l.4 士2.5 13.5 13,5 3.5 9.4 士3.0 优 8.0 1.5 13.0 士2.0 l1.0 5.0 11.1×213.0×2 10.0 士2.5 13.0 2.5 l.G 13.0 3.5 9.6 士3.0 10.5 5.0 7.5 1.5 13.2 士2.0 12.5 2.5 13.1×216.0×2 9.5 1.8 士2.5 12.5 3.5 9.8 士3.0 士2.o 10.0 5.0 7.0 1.5 13.4 上 2.5 卫2.0 16.1×2一20.0×2 9.0 士2.5 12.0 12.0 3.5 10.0 士3,0 7.0 13,6 士2.0 9.5 5.0 1.5 11.5 20.1×2一24.0×2 9.0 2.5 12.2 士2.5 8.5 0." 12.0 士3,0 6.5 1.5 14.0 士2.0 9.0 5.0 24.1×231.0×2 士2.5 11.0 8.5 2.5 12.6 1l.5 3.5 10.6 士3,0 6.0 士2.0 8.5 5.0 1.5 14.4 31.1×2一37.0×2 8.0 2.5 13.0 士2.5 10.5 11.0 3.5 11.0 士3.0
GB/T29258一2012 4.3.3环锭纺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棉含量在70%以上)的技术要求见表3 表3环锭纺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棉含量在70%以上)的技术要求 条干均匀度 单纱断线密 单纱断裂 千米棉结十万米纱 公称 裂强力度变 线密度偏 黑板条干均匀度 等 强度" 条干均匀度十200%” 疵 线密度 差率 变异系异系 10块板比例 变异系数/%(个 级 cN/tex 八km 大 /10m 数/%数/% % 优; 二;等外 teX 习 不低于 7;3;0;0 优 11.0 2.0 13.0 士2.0 16,0 220 12 8,1~11.0 13.5 3.0 11.6 士2.5 0;7;30 18.0 380 25 16.5 9.6 士3.0 0;0;7;3 20.0 4.0 10.0 2.0 13.2 士2.0 7:3:0:0 15.0 130 0;7;3;0 1l.113.0 12.5 3,0 ll.8 士2.5 17.0 250 15 15.5 4.0 9,8 士3.0 0:0:7:3 19.0 优 9.5 2.0 13.4 士2.0 7:3:0:0 l4.0 80 13.116.0 12.0 12.0 士2. 6 16.0 170 15 3.0 0;7;:3:0 0;0;7;3 15.0 4.0 10.0 士3.0 18.0 2.o 13.0 优 9.0 13.6 士2.0 7;3;0;0 45 12.2 士2.5 15.0 16.120.0 11.5 3,0 0;7;3;0 30 15 2 17.o 14.5 4.0 10 士3.0 0:0:7:3 优 7 8.5 2.0 13.8 士2.0 :3:00 12.0 35 8o 20.124.0 0;7:3:0 15 11.0 3,0 12.4 士2.5 14.0 14.0 4.0 10.4 士3.0 0:0:7:3 16.0o 7:3:0:0 优 8.0 2.0 14.2 士2.0 l1.0 24 24.131.0 10.5 3.0 12.8 士2.5 0:7:3:0 13.0 65 15 0:0:7:3 13.5 4.0 l0.8 士3.0 15.o 7.5 14.6 10.0 15 2.0 士2.0 7:3:0:0 31.137.0 10.0 3,0 13.2 士2.5 0;7;3;0 12.0 40 10 13.0 11.2 14.0 4.0 士3.0 0;0;7;3 机织用纱单纱断裂强度在本表数值基础上加0.6cN/tex 环锭纺千米纱疵仅考核棉结 4.3.4环锭纺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线(棉含量在70%以上)的技术要求见表4
GB/T29258一2012 表4环锭纺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线(棉含量在70%以上)的技术要求 单线断裂 单线断裂 条干均匀度 线密度变异 捻度变异 公称线密度 强力变异 强度 线密度偏变异系数 等级 系数/% 系数/% % 系数/% eN/tex 差率/% teX 优 8.5 1.5 13.8 士2.0 ll.5 5.0 8.1×211.0×2 10.5 2.5 12.4 士2.5 13.5 二 13.5 3.5 10.4 士3.0 优 8.0 1.5 14.0 士2.0 l1,0 5.0 11.1×213.0×2 10.0 2.5 12.6 士2.5 13.0 13.0 3.5 10.6 士3.0 优 7.5 1.5 14.2 士2.0 10.5 5.0 13.1×216.0×2 12.8 9,5 2.5 士2.5 12.5 12.5 3.5 10.8 士3.0 优 7.0 1.5 14.4 士2.0 10.0 5.0 16.1×220.0×2 9.0 2.5 13.0 士2.5 12.0 12.0 3.5 ll.0 士3.0 优 7.0 1.5 14.6 士2.0 9.5 5.0 20.1×224.0×2 9,0 2.5 13.2 士2.5 11.5 12.0 3.5 11.2 士3.0 优 6.5 1.5 15.0 士2.0 9.0 5.0 24.1×231.0×2 8,5 13.6 士2.5 2.5 11.0 1l.5 3.5 ll.6 士3,0 优 6.0 1.5 15.4 士2.0 8.5 5.0 31.1×237.0×2 8.0 2.5 14.0 士2.5 10.5 ll.0 3.5 12.0 士3.0 4.3.5紧密纺、赛络纺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棉含量在50%及以上至70%)的技术要求见表5
GB/T29258一2012 册 E w" 卤 目 竖 9 9 S 品 8 食 具 品 品 巴 泉 巴 " G 品 目 鱼 品 乐 8 品 厨 品 品 目 3 8 " 3 三 o W 二 m m m m “ m " " 三 o g o LP eL个 t o 八 s 二 W 8 n tn s " 封 发 n T 撒务 s s l s 客 I
GB/T29258一2012 册 E 品 三 目 竖 3 8 路 品 品 品 三 品 品 门 LP O Le o 怅 o " 三 un o n 一 八 W 8 n W s 七 撒务 客 l 9
GB/T29258一2012 4.3.6紧密纺、赛络纺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线(棉含量在50%及以上至70%)的技术要求见表6. 表6紧密纺、赛络纺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线(棉含量在50"%及以上至70"%)的技术要求 毛羽 单线断裂线密度变单线断裂 条干均匀 捻度变异 2mm毛羽 公称线密度! 等 强力变异异系数 强度"” 线密度偏度变异系毛羽指数 系数/% 指数 级 eN/tex 系数/% 差率/% 数'/% tex H 根/10m 三 230 8,5 1.5 13.6 土2.0 12.0 3,8 5.0 6.1×28.0×2 10.5 2.5 12.2 士2.5 14.0 13.5 3.5 10.2 士3.0 8.0 士2.0 11.o 4.2 26o .5 13.8 5.0 8,1×2~l11.0×2 10.0 2.5 12.4 士2.5 13.0 三 13.0 3.5 10.4 士3,0 7.5 1.5 14.0 士2.0 0.5 4.6 290 5.0 11.1×2~13,0×2 12.6 12.5 9.5 2.5 士2.5 12.5 3.5 10.6 士3.0 7.0 1,5 14.2 士2.0 10.0 4,8 330 5.0 13.1×2~16.0×2 9.0 2.5 12.8 士2.5 12.0 士3.0 12.0 3.5 10.8 6.5 1 14.4 9.5 5,2 390 5.0 .5 士2.0 16.1×2一20.0×2 8.5 2.5 13.0 士2.5 1.5 11.5 3.5 11.0 士3.0 6.5 1.5 14.6 士2.0 9.0 5.6 450 5.0 8.5 2.5 13." 20.1×224.0×2 11.0 土2.5 1l.5 3.5 1l1.2 士3.0 优 6.0 1.5 15.0 士2.0 8.5 6.2 510 5.0 24.1×231.0×2 2.5 13.6 8.0 士2.5 l0.5 ll.0 3.5 l1,6 士3.0 580 士2.0 5,5 1.5 15.4 8.0 6,8 5.0 31.1×237.0×2 7.5 2.5 14.0 士2.5 0.0 二 3.5 12.0 0.5 士3.0 赛络纺单纱断裂强度技术要求在本表数值上减0.4cN/ex 赛络纺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技术要求在本表数值上加0.5 4.3.7紧密纺,赛络纺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棉含量在70%以上)的技术要求见表7
GB/T29258一2012 册 E 复 目 竖 9 9 9 品 导 8 导 三 三 " 品 器 品 品 目 色 品 8 导 s 象 3 Oo 8 员 品 品 三 e o W 二 m m m m “ m " " 三 o e o n LP e c 八 白 二 W 8 n tn s " 封 发 n T l 撒务 s1 s l s 客
GB/T29258一2012 册 E 目 鱼 目 竖 品 8 8 3 " 8 " o C 怅 o " 三 un o n 八 W O 8 n W s s 七 撒务 客 l 9 10o
GB/I29258一2012 4.3.8紧密纺、赛络纺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线(棉含量在70%以上)的技术要求见表8 表8紧密纺、赛络纺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线(棉含量在70%以上)的技术要求 毛羽 单线断裂线密度变单线断裂 条干均匀 捻度变异 2mm毛羽 公称线密度! 等 强力变异异系数 强度"” 线密度偏度变异系毛羽指数 系数/% 指数 级 eN/tex 系数/% 差率/% 数'/% tex H 根/10m 三 8,5 1.5 14.6 士2.0 12.0 4,0 250 5.0 6.1×28.0×2 10.5 2.5 13.2 士2.5 14.0 13.5 3.5 1. .2 士3.0 8.0 1.5 14.8 士2.0 l1.0 4,4 280 5.0 8.1×2~11.0×2 10.0 2.5 13.4 士2.5 13.0 13.0 3.5 1.4 士3.0 7.5 1,5 15.0 士2.0 0.5 4,8 310 5.0 11.1×213.0×2 9.5 2.5 13.6 士2.5 12.5 6 5 12.5 1. 士3.0 3.5 7.0 1,5 15.2 士2.0 0.0 5,0 360 5.0 13.1×216.0×2 13.8 土2.5 9.0 2.5 12.0 .8 12.o 1. 士3.0 3.5 6.5 1.5 15.4 士2.0 9.5 5,4 420 5.0 16.1×220.0×2 8.5 2.5 14.0 士2.5 11.5 12.0 1.5 3.5 士3.0 6.5 1.5 15.6 士2.0 9.0 5,8 480 5.0 20.1×224.0×2 8.5 2.5 14.2 士2.5 11.0 3.5 士3.0 ll.5 12.2 6,0 1,5 16.0 士2.0 8.5 6,4 550 5.0 24.1×231.0×2 8.0 2.5 14.6 士2.5 10.5 3.5 12.6 1l.0 士3.0 5.5 1.5 16.4 士2.0 8.0 7.0 620 5.0 2.5 15.0 士2,5 31.1×237.0×2 7.5 0,0 3.5 士3.0 10.5 13,0 赛络纺单纱断裂强度技术要求在本表数值上减0.4eN/ex 赛络纺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技术要求在本表数值上加0.5 4.3.9纤维含量偏差 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线的纤维含量允许偏差为士1.5%,例如JC/R55/45精杭棉粘混纺本色纱 线,则允许含量为:棉56.5%53.5%,粘胶43.5%46.5% 纤维含量偏差超过士1.5%时,评该批产 品为等外品 11
GB/T29258一2012 试验方法 5.1试验条件 各项试验应在各方法标准规定的标准条件下进行 5. 2 取样规定 从检验批中随机抽取20个简子,各项目所需样品数量及试验次数按表9规定 表9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线各项目样品数量及试验次数 项目 筒子数个 每简试验次数 总次数 20 线密度变异系数 20 线密度偏差率 20 20 单纱(线)断裂强度 20 100 20 100 单纱(线)断裂强力变异系数 1o 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千米纱疵 10 黑板条干均匀度 1C 10 十万米纱疵 10 毛羽指数H 10 2mm毛羽指数 l0 10 100 捻度变异系数 20 40 纤维含量偏差 10 注1;若检验批中的筒子数小于20个,则全部抽取作为样品 注2:线密度变异系数、线密度偏差率、单纱(线)断裂强度、单纱(线)断裂强力变异系数、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千 米纱疵、毛羽,捻度变异数可进行在线产品取样,具体取样规定参见附录A,用户对产品质量有异议时,以成 品质量检验为准 5 3 线密度变异系数、线密度偏差率试验 摇取绞纱长度应按GB/T4743一2009规定执行,其中线密度变异系数采用程序1,线密度采用程序 3 公称线密度100m标准质量和标准干燥质量按附录B计算,线密度偏差率应将烘干后的绞纱折算 100m质量,并按式(1)计算: 至 m二ma ×100% D= 1 式中: D 线密度偏差率,%; “100m”试样实际干燥质量,单位为克(g); 1 a “100m”试样标准干燥质量,单位为克(g). 单纱(线)断裂强度及单纱(线)断裂强力变异系数试验 按GB/T3916规定执行 12
GB/T29258一2012 5.5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及千米纱疵试验 按GB/T3292.1规定执行 5 黑板条干均匀度试验 6 按GB/T9996.2规定执行,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用黑板条干均匀度标准样照编号见表10. 表10黑板条干均匀度标准样照编号 纱的线密度/tex 标准样照编号 标准样照等别 600 优等 6,1l1.0o 601 一等 优等 610 l1.1一20,0 611 --等 优等 620 20.1及以上 621 -等 5.7 十万米纱疵试验 按FZ/T01050规定执行,十万米纱疵结果用A,十B十C十D之和表示 5.8毛羽试验 毛羽指数H值试验方法按FZ/T12018一2009中附录A规定执行,2 mm 毛羽指数试验方法按 FZ/T01086规定执行 5.9纤维含量偏差试验 按GB/T2910.6规定执行,纤维含量结果以净干质量结合公定回潮率计算的公定质量百分率表示 5.10捻度试验 按GB/T2543.1规定执行 5.11纱线成包净重 按GB/T398规定执行 5.12试验结果的表示 -批纱线的各种试验结果是由该种试验的全部试验值的计算结果表示,各种试验结果的计算精确 度,除已规定者外,按表11规定执行 表11计算值的数值修约规定 项 要求小数点后有效位数 线密度变异系数/% 线密度偏差率/% 百米质量(每批平均)/g/100m) 13
GB/T29258一2012 表11(续) 项 要求小数点后有败位数 单纱(线)断裂强度/cN/ex) 单纱(线)强力变异系数/% 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 千米纱疵/(个/km 整数 十万米纱疵/(个/10'm) 整数 毛羽指数H nmm毛羽指数/根/10m 整数 2 平均线密度/tex 折算质量用回潮率/% 捻度变异系数 线密度开方 检验规则 按FZ/T10007规定执行 标志、包装 按FZ/T10008规定执行 其他 用户对产品有特殊要求者,生产厂与用户可另订协议 14
GB/T29258一2012 附 录A 资料性附录 在线产品取样及试验 A.1在线产品取样周期及卷装形式 A.1.1一般两天取样试验一次,但周期一经确定,不得任意变更 十万米纱疵、纤维含量偏差试验周 期可适当延长,但不得超过两周 A.1.2取样的卷装形式为管纱 A.2在线产品试验条件、取样数及试验次数 A.2.1各项试验应在各方法标准规定的条件下进行,如生产需要,可以在接近车间温湿度条件下进 行,但试验地点的温湿度应稳定,并不得故意偏离标准条件 A.2.2在线产品取样数见表A.1 表A.1在线产品取样数 生产同一品种的开台数 10 1~14 15 16一2930及以上 每机台上采取管纱数 30 15 10 总管纱数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2.3线密度变异系数、线密度偏差率试验,每份试样30个管纱,每管摇取1缕,总数为30次(开台 A 数在5台及以下的产品,线密度变异系数、线密度偏差率试验可相应减少拔管数,拔取15个管纱,每管 摇取2缕). A.2.4单纱(线)断裂强度及单纱(线)断裂强力变异系数试验,单纱每份试样30个管纱,每管测试 2次,总数为60次(开台数在5台及以下者,可每份试样15个管纱,每管测试4次),若为股线,每份试 样为15个管纱,每管测2次,总数为30次 采用全自动纱线强力试验仪的取样数.纱线均为20个管 纱,每管测5次,总数为100次 A.2.5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千米纱疵、毛羽需在各机台随机抽取10个管纱,除2; 毛羽指数试验 mm 总次数为100次,其余为10次 股线捻度变异系数需在各机台随机拔取20个管纱,每管测试2次,总数40次 A.2.6
GB/T29258一2012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线百米质量的计算 B.1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线的公定回潮率可按干重混纺比例计算,也可按公定质量混纺比例计算,见 式(B.1)和式(B.2),计算结果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 其中粘胶公定回率为13.0%,棉公定回潮率为 8.5% 以干重混纺比例计算公定回潮率,以百分率表示: w×A 十wxA W= B.1 100 b)以公定质量混纺比例计算公定回潮率,以百分率表示 B.we/土we/100)土Bw/土w/10o W= B.2 Bc/(1Wc/100)十BR/(1十WR/100) 式中; 公定回潮率,% W 棉、粘胶公定回潮率,%; We、WR 棉、粘股胶干燥质量混纺百分比例 Ae ,1 Be,B -棉、粘胶公定质量混纺百分比例 B.2100m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标准质量按式(B.3)计算,计算结果修约至小数点后三位 " B.3 m= 式中: 100m纱线在公定回潮率的标准质量,单位为克(g); 777 纱线的公称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ex). T B.3100m纱线标准干燥质量按式(B.4)计算,计算结果修约至小数点后三位 100 B.4 ma 00w 式中 100m纱线标准干燥质量,单位为克(g); 71d 纱线的公称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ex) T W 公定回潮率,%

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线GB/T29258-2012

GB/T29258-2012《纺织行业标准: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线》是指以精梳棉和粘纤维为原料,经过纺纱工艺制成的一种本色纱线。这种纱线具有高强度、好柔软性、耐磨损、不易起球等优点。

其中,精梳棉是从棉花中除去杂质后,经过多次梳理得到的较长、细而均匀的棉纤维;粘纤维则是一种人造纤维,在纺织品中常用于增加面料的柔软度和舒适感。

在制造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线时,需要将两种纤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然后通过梳棉、并条、精梳等工艺进行纺织。由于粘纤维具有良好的拉伸性和弹力,所以在制造过程中需要控制好两种原料的比例,以保证纱线的质量。

与其他纱线相比,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线具有较好的手感和适度的光泽度,同时也更加耐磨、不易起球。因此,在服装、家居纺织品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总之,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线是一种优良的纱线产品,可以为各个领域的纺织品提供良好的质量保障。

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线的相关资料

和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线类似的标准

实验室反应釜用控制器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实验室反应釜用控制器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实验室反应釜用控制器的编号:GB/T29254-2012。实验室反应釜用控制器共有8页,发布于2013-06-012012年第41号公告
网屏编码防伪技术条件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网屏编码防伪技术条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网屏编码防伪技术条件的编号:GB/T29260-2012。网屏编码防伪技术条件共有33页,发布于2013-06-012012年第41号公告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