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3191-2016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仪器设备计算机控制与通信技术条件

Technicalconditionsforcomputercontrolandinteractivecommunicationwithvehiclesafetyinspectionequipment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仪器设备计算机控制与通信技术条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仪器设备计算机控制与通信技术条件的编号:GB/T33191-2016。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仪器设备计算机控制与通信技术条件共有36页,发布于2017-07-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R86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43.180
  • 实施日期2017-07-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36页
  • 文件大小628.99KB

以图片形式预览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仪器设备计算机控制与通信技术条件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仪器设备计算机控制与通信技术条件


国家标准 GB/T33191一2016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仪器设备 计算机控制与通信技术条件 Techmiellconditionsforcomputercomtrlandinteraetivecommunieation withvehiclesafetyinspectionequipment 2016-12-13发布 2017-07-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3191一2016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检测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64)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华南理工大学电子计算机应用工程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测试技术研究院、石家庄华燕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佛山分析仪有限 公司、深圳市安车检测股份有限公司、成都成保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华工邦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洪家龙、杨春生、陈南峰,何桂华、贺宪宁,高建国,曾宪强、李闽东 m
GB/T33191一2016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仪器设备 计算机控制与通信技术条件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仪器设备计算机控制与通信的传输接口,通信流程、数据帧格式 与传输、指令执行 本标准适用于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的检测仪器设备 其他机动车检验机构的检测仪器设备可 参照执行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控制系统contro system 应用计算机技术对机动车检验过程进行控制的系统包括仪器设备状态监控,机动车检验过程监 测,检验数据采集与处理,以及相关信息交换与显示 2.2 控制指令 controlinstruction 控制系统指示检测仪器设备执行某种操作或进人某种状态的指令 2.3 返回指令 returninstruction 检测仪器设备主动发给控制系统或收到控制指令后对控制系统回应的指令 传输接口 3.1接口类型 传输接口支持串行接口、以太网接口等符合国际标准的接口 3.2串行接口 3.2.1接口支持S-232-c,RS-422,RS-485标准,接线方式参见附录A 3.2.2底层通信协议采用全双工异步串行方式 每帧包括1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1位停止位,无奇 偶校验位 3.2.3传输速率为2400bps的整数倍,范围在2400bps115200bps之间,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 3.3以太网接口 接口支持10M/100M/1000M自适应的全双工通信方式,采用TCP/IP协议 控制系统与检测 仪器设备均采用可设定的静态IP地址;服务端口号可设定
GB/T33191一2016 3.4其他接口 USB.CANBUS,光纤等接口 通信流程 检测仪器设备状态 检测仪器设备状态包括冷机,预热、待机、初始化、待命、检测中,等待取数、检测失败复位,标定自 检、调零、故障 各状态具体说明见表1 表1检测仪器设备状态表 状态 AsCl码表示 状态描述 'C 冷桃 设备加电最初状态 ‘H” 预热 设备进行预热 待机 S 设备预热完毕 初始化 " 检测前准备状态 w' 待命 等待检测 检测中 T 正在进行检测状态 等待取数 D” 检测完毕等待取结果 F" 检测失败 检测失败状态 R'" 复位 进行检测完成结束工作,并复位 标定 A' 设备正在进行标定 自检 设备正在进行自我检测或清零 Y" 调零 设备正在进行调零 故障 E” 设备发生故障,无法进行检测 4.2指令分类 4.2.1指令分为基本指令和扩展指令两种 4.2.2基本指令包括应答、轮询、查询状态,返回状态、启动自检、自检完成、初始化、初始化完成、启动 检测、检测结束,、取数据、返回数据、取实时数据、返回实时数据、复位、复位完成,调零、调零完成、反馈信 息,通知 4.2.3扩展指令在基本指令之外,由使用者按照一定规则自行定义 4.3控制系统与检测仪器设备之间的通信流程 4.3.1总体通信流程 控制系统与检测仪器设备之间的总体通信流程应符合图1的规定
GB/T33191一2016 控制系统 检剥仪器设备 冷机 预热 待机 初始化 应答 初始化 初始化完成 待命 启动检测 应答 检测中 检演完成" -取数 等待取数 返回数据- 检测失败 复位 应答 复仪 复位完成 图1控制系统与检测仪器设备之间的总体通信流程图 4.3.2调零通信流程 检测仪器设备调零通信流程应符合图2的规定
GB/T33191一2016 控制系统 检测仪器设备 待机 调零 应答 调零 调零完成--- 待命 图2检测仪器设备调零通信流程图 4.3.3轮询通信流程 控制系统与检测仪器设备之间的多机通信轮询流程应符合图3的规定 起始 向设备x 发送轮询指令 接收设备x 应答指令 空闲应答 空应答 [有指令退回 处理设备x 应答指令 轮询下一设备 图3多机通信轮询流程图
GB/T33191一2016 数据帧格式与传输 5.1指令传输 控制指令与返回指令均基于数据帧格式进行传输 5.2数据帧格式 数据帧格式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数据帧格式 帧长度域" 起始域" 地址域" 命令域" 数据域" 校验域" 结束域" xxxxH xxH xxH 02H xxH 03H 起始域为02H,是数据的起始 地址域位于数据倾的第2字节,其中bit0bit6作为设备的地址,bit7作为数据方向标志 bit7为0表示 方向由控制系统到检测仪器设备,为1表示方向由检测仪器设备到控制系统 检测仪器设备如收到数据帆地 址域的地址与本机地址不符或者数据帧方向标志错误,直接丢弃该数据赖 帆长度为数据赖包装的命令域和数据域长度之和,其范围为1一8192 长度以2字节无符号16进制数表 示 命 令域为数据倾的第5字节,以1字节的ASC字符表示控制指令或返回指令的值 数据域从第6字节开始,直到校验域前结束,长度等于长度减1 其包含了检测仪器设备向控制系统发送的 数帮信息和控制系统向检渊仪器设备发出的检测类别信息码等数据 校验域为数据域后的第1个字节,是从地址域开始、到数据域结束的所有字节连续累加后保留低位(单字节) 所得 结束域为03H,是数据的结束 5.3 通信时间约束 5.3.1间隔时间约束 发送方在发送数据帧时应连续发送,字节发送间隔时间应不大于10ms 接收方如超过10ms没 有收到下一个字节的起始位,应判定指令帧结束 5.3.2指令超时约束 检测仪器设备收到控制指令后应在3s内发送返回指令 控制系统发送数据后,如超出3s未收 到返回指令的第一个字节,应判定通信失败 6 指令执行 6.1 基本指令 6.1.1应答指令 6.1.1.1正确应答指令 6.1.1.1.1正确应答指令的值为‘A’
GB/T33191一2016 6.1.1.1.2收到控制指令且校验无误后,检测仪器设备应返回正确应答指令 6.1.1.2无法执行应答指令 6.1.1.2.1无法执行应答指令的值为'X’ 6.1.1.2.2收到无法执行或者非法的控制指令,检测仪器设备应返回无法执行应答指令 6.1.1.3错误应答指令 6.1.1.3.1错误应答指令的值为"Z’ 6.1.1.3.2收到的数据赖经校验发现错误,检测仪器设备应返回错误应答指令 6.1.2轮询指令 6.1.2.1轮询指令的值为'P' 控制系统与检测仪器设备采用多机通信模式时,控制系统通过轮询指令轮询检测仪器设备 6.1.2.2 6.1.2.3在收到轮询指令后检测仪器设备才可发送返回指令,其中 检测仪器设备不处于检测完威状态,应返回正确应答指令 a b)检测仪器设备处于检测完成状态,应返回检测完成指令 6.1.3查询状态指令 6.1.3.1查询状态指令的值为's’ 6.1.3.2收到查询状态指令,检测仪器设备应返回状态值 6.1.4返回状态指令 6.1.4.1返回状态指令的值为*s 6.1.4.2返回状态指令数据帧数据域为检测仪器设备的状态和子状态,其中 a)状态和子状态各为1个字节; b) 检测仪器设备的子状态见附录B附录H;检测仪器设备无子状态时,子状态值为0x00. 6.1.5启动自检指令 6.1.5.1启动自检指令的值为*V 6.1.5.2收到启动自检指令,检测仪器设备应返回应答指令并进行自检;无需自检的检测仪器设备,返 回自检完成指令 6.1.6自检完成指令 6.1.6.1检测仪器设备完成自检后,应将自检结果返回给控制系统 6.1.6.2自检完成指令的值为*V’ 6.1.6.3自检完成指令数据帧数据域为自检结果;自检结果以字符格式的整数表示,其中 a)*0'表示自检正常; b‘1'表示自检失败 6.1.7初始化指令 6.1.7.1初始化指令的值为‘1' 6.1.7.2检测仪器设备处于待机状态时,收到初始化指令后应返回应答指令,并进行初始化 其中,控 制系统发送给前照灯检测仪的初始化指令带有参数,参数见附录H
GB/T33191一2016 6.1.8初始化完成指令 6.1.8.1检测仪器设备初始化完成后,应返回初始化完成指令并进人待命状态 如检测仪器设备处于 其他状态而无需初始化,则直接返回初始化完成指令 6.1.8.2初始化完成指令的值为'I' 6.1.9启动检测指令 6.1.9.1启动检测指令的值为T’ 6.1.9.2启动检测指令数据帧数据域为检测参数,具体参数格式见附录B一附录H 6.1.9.3检测仪器设备处于待命状态时,收到启动检测指令后应返回应答指令,并进人检测中状态 6.1.10检测结束指令 6.1.10.1检测结束,检测仪器设备应返回检测结束指令 6.1.10.2检测结束指令的值为'T' 6.1.10.3检测结束指令数据数据域为检测是否正常标识;检测是否正常标识以字符格式的整数表 示,其中: 0’表示检测正常结束; a b 表示检测超时; 表示检测异常终止 c 6.1.11取数据指令 6.1.11.1取数据指令的值均为'D” 6.1.11.2制动检测取数据指令数据帧数据域的内容与格式见附录E、,附录F,前照灯检测取数据指令 数据帧数据域的内容与格式见附录H 6.1.12返回数据指令 6.1.12.1检测仪器设备检测完成进人等待取数状态,收到取数据指令后,应返回检测数据 6.1.12.2返回数据指令的值均为‘D 6.1.12.3返回数据指令帧数据域为检测项目的检测数据 检测项目的过程数据采用2字节16进制数 表示,低字节在前,高字节在后;非过程数据采用AscI码表示,如检测数据长度小于数据段长度,应在 检测数据前补空格,空格数为数据段长度与检测数据长度的差值;每个数据尾部以一个空格作间隔符 检测数据内容与格式见附录B附录H 注各数据段长度之和为数据域长度 6.1.13取实时数据指令 6.1.13.1返回实时数据指令的值均为'G’ 6.1.13.2收到取实时数据指令后,检测仪器设备应返回实时数据 6.1.14返回实时数据指令 6.1.14.1返回实时数据指令的值均为*G'’ 6.1.14.2返回实时数据指令帧数据域为检测项目的实时数据 检测项目的实时数据采用AsCI码表 示,如检测数据长度小于数据段长度,应在检测数据前补空格,空格数为数据段长度与检测数据长度的 差值;每个数据尾部以一个空格作间隔符 实时数据内容与格式见附录B附录H
GB/T33191一2016 6.1.15复位指令 6.1.15.1复位指令的值为'R’ 6.1.15.2收到复位指令,检测仪器设备应返回应答指令,进行复位并进人待命状态 6.1.16复位完成指令 6.1.16.1检测仪器设备复位完成后应返回复位完成指令 6.1.16.2复位完成指令的值为‘R' 6.1.17调零指令 6.1.17.1调零指令的值为'Y 检测仪器设备收到调零指令,应返回应答指令,进行调零并进人待命状态 6.1.17.2 注,调零主要由检测仪器设备自行完成;必要时,检测仪器设备不处于检测中状态时,控制系统可发调零指令让检 测仪器设备进人调零状态 6.1.18调零完成指令 6.1.18.1检测仪器设备调零完成后应返回调零完成指令 6.1.18.2调零完成指令的值为Y" 6.1.19反馈信息指令 6.1.19.1反馈信息指令的值为‘M' 6.1.19.2反馈信息数据帧数据域为检测信息码;检测信息码以字符格式的整数表示 检测仪器设备的 反馈信息见附录B附录H 注,反馈信息指令由检测仪器设备主动发送给控制系统,无需应答 6.1.20通知指令 6.1.20.1通知指令的值为‘N 6.1.20.2通知数据帧数据域为事件码;事件码以字符格式的整数表示 检测仪器设备的事件码见附录 B附录H 6.1.20.3检测仪器设备收到通知指令,应返回应答指令,并按完成通知指令的要求 6.2扩展指令 6.2.1扩展指令既可是控制指令,也可是返回指令 扩展指令的值为"K’ 6.2.2 6.2.3扩展指令数据帧数据域由使用者自行定义
GB/T33191一2016 附 录A 资料性附录 串行接口接线方法 A.1Rs-232-C接线 采用Rs-232-C方式通信的设备采用三线制连接,即连接两机的发送、接收和数据地三根线 Rs-232-C常见的接口有9针串口(DB9)和25针串口(DB325)两种,其引脚说明见表A.1 表A.1Rs-232-C接口引脚说明 功能说明 DB9 DB25 缩写 DCD 数据载波检测 接收数据 RXD TXD 发送数据 20 DTR 数据终端准备 GND 信号地 数据准备好 DSR 请求发送 RTS CTs 清除发送 22 BELL. 振铃指示 Rs-232-C串口通信接线方法(三线)见表A.2 表A.2Rs-232-C接口接线说明 A机 B机 TXD RXD RXD TXD GND GND A.2Rs-422连线 采用RS-422方式通信的设备采用典型的四线连接,实际上还有一根信号地线,共5根线 RS-422 方式通信实现点对多的通信,即只能有一个主设备,其余为从设备 标准节点数为10. Rs-422引脚说明见表A.3 表A.3RRs-422接口引脚说明 引 脚 功 TXA 发送数据A RXA 接收数据A
GB/T33191一2016 表A.3(续》 脚 引 功 A机 B机 TXB 发送数据B RxB 接收数据B GND Rs-422与RS422串口通信接线方法(四线)见表A.4 表A.4Rs-422接口接线说明 线-4线 TXA RXA RXA TXA TXB RXB RXB TXB GND GND 因PC机串行口为Rs-232c标准,所以PC机与带有RS-422接口的设备连接时,需要使用RS 232-C与RS-422全双工转换器 A.3RS-485连线 采用RS-485方式通信的设备采用四线连接,实际上还有一根信号地线,共5根线 与Rs-422类 似实现点对多的通信,即只能有一个主设备,其余为从设备 标准节点数为32 Rs-485引脚说明四线)见表A.5 表A.5Rs-485接口引脚说明 脚 功 引 收 A 接收数据A 收 接收数据B 发Y 发送数据Y 发Z 发送数据Z GND 地 RS-485与RS-485串口通信接线方法(四线)见表A.6 表A.6s-485接口接线说明 4线-4线 收A 发Y 收B 发Z 发Y 收A
GB/T33191一2016 表A.6(续》 4线-4线 发Z 收B GND G;ND 因PC机串行口为RS-232-C标准,所以PC机与带有RS485接口的设备连接时,需要使用Rs 232-C与Rs-485全双工转换器 11
GB/T33191一2016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车速表检验台通信流程 B.1通信流程 控制系统与滚筒式车速表检验台的通信流程应符合图B.1的规定 控制系统 液筒式车迷表检验台 待机 初始化l 应答人 始化 举升器降下/放 松锁止机构 初始化完成1 待命 启动检测7 应答入 检测中 检测完成T一 取数D 等待取数/ 检测失败 返回数据D- 复位R 应答A 复位 (举升器升起/锁 止滚筒 复位完成R- 图B.1车速表检测通信流程 12
GB/T33191一2016 B.2指令解析 B.2.1返回状态指令 滚筒式车速表检验台子状态见表B.1 表B.1滚筒式车速表检验台检测子状态 子状态 状态描述 1" 举升器降下/锁止机构松开 “2' 举升器升起/锁止机构锁止 *3'” 滚筒正在旋转 '4' 车速夹紧器夹紧 B.2.2返回数据指令 返回数据指令数据帧数据域为车速检测结果数据,格式应符合表B.2的规定 表B.2车速数据格式 检测结果数据 数据段长度 数据单位 数据有效位 车速 6个字节 km/h 十分位 B.2.3返回实时数据指令 返回实时数据指令数据帧数据域为速度实时数据,格式应符合表B.2的规定 13
GB/T33191一2016 附 录c 规范性附录 汽车侧滑检验台通信流程 C.1通信流程 控制系统与汽车侧滑检验台的通信流程应符合图C.1的规定 控制系统 汽车侧滑检验台 待命 启动检测T" 应答A 检测中 (车辆通过" 检测完成T 取数D 等待取数 检渊失败 返回数据D. 复位R- 应答A-- 复位 复位完成R- 图c.1汽车侧滑检测通信流程 c.2指令解析 C.2.1启动检测指令 启动检测指令数据帧数据域为转向轴数 转向轴数以字符格式的整数表示,其中 a)1'表示被检汽车为单转向铀; b2'表示被检汽车为双转向轴 14
GB/T33191一2016 c.2.2返回数据指令 返回数据指令数据帧数据域为转向轮横向侧滑量检测结果数据,格式应符合表C.1的规定 表C.1侧滑数据格式 检测结果数据 数据段长度 数据单位 数据有效位 转向轮1横向侧滑量" 6个字节 十分位 m/km 6个字节 十分位 转向轮2横向侧滑量" m/km 4个字节 km/h 通过的平均车速 十分位 为单转向轴或双转向轴第1转向轴的侧滑量 为双转向轴第2转向轴的侧滑量;当汽车为单转向轴时,赋空格 c.2.3返回实时数据指令 返回实时数据指令数据帧数据域为侧滑实时数据,格式应符合表c.2的规定 表c.2侧滑实时数据域格式 检测结果数据 数据段长度 数据单位 数据有效位 侧滑量 6个字节 m/km 十分位 15
GB/T33191一2016 附 录D 规范性附录 轮(轴)重检验台通信流程 D.1通信流程 控制系统与轮(轴)重检验台的通信流程应符合图D.1的规定 控制系统 轮(轴)重检验台 待命 启动检测T 应答A 检演中 检测完成T 取数D 等待取数/ 检渊失败 返回数据D- 复位R- 应答A-- 复位 复位完成R- 图D.1轮(轴)重检测通信流程 D.2指令解析 D.2.1初始化指令 轮(轴)重检验台收到初始化指令后,进行调零 D.2.2返回数据指令 返回数据指令数据数据域为轮重检测结果数据,格式应符合表D.1的规定 16
GB/T33191一2016 D.2.3返回实时数据指令 返回实时数据指令数据帧数据域为轮重实时数据,格式应符合表D.1的规定 表D.1轮重数据格式 检测结果数据 数据段长度 数据单位 数据有效位 左轮荷重 5个字节 个位 kg 5个字节 个位 有轮荷重" kg 车轴为单个车轮时,右轮荷重赋空格 17
GB/T33191一2016 附 录 E 规范性附录 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通信流程 E.1通信流程 控制系统与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的通信流程应符合图E.1的规定 控制系统 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 待机 初始化 应答入 初始化 举升器降下/放 松锁止机构 初始化完成I- 待偷 启动检测T 应答A 检测中 阻滞力检测 行车制动检测 驻车制动检测 检测完成T-" 取数D 等特取数 返回数据D 检测失败 复位R- 应答A 复位 举升器升起/锁 止滚筒 复位完成R- 图E.1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制动检测通信流程 18
GB/T33191一2016 E.2指令解析 E.2.1返回状态指令 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子状态见表E.1 表E.1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制动检测子状态 状态描述 子状态 1 检测阻滞力 ‘2" 检测行车制动力 3" 检测驻车制动力 A 检测前轮制动力 ‘5” 检测后轮(轴)制动力 E.2.2 启动检测指令 启动检测指令数据数据域为制动力检测类别 制动力检测类别以字符表示,其中 ‘B'表示检测行车制动力; a b)‘P'表示检测驻车制动力; c)‘F’表示检测前轮制动力; D ‘R'表示检测后轮(轴)制动力 E.2.3取数据指令 取数据指令数据顿数据域为制动力数据类别 制动力数据类别以字符表示,其中 B'表示取行车制动力数据, a P’表示取驻车制动力数据; b C'表示取制动过程数据 F’表示取前轮制动力数据 D R'表示取后轮(轴)制动力 E.2.4返回数据指令 返回行车制动力数据 E.2.4.1 返回行车制动力数据帧数据域的首个字节为B',数据域其他字节的格式应符合表E.2的规定 表E.2行车制动数据格式 检测结果数据 数据段长度 数据单位 数据有效位 左阻滞力 5个字节 10N 个位 5 右阻滞力 个字节 10N 个位 个位 左最大行车制动力 5个字节 10N 右最大行车制动力 5个字节 10N 个位 19
GB/T33191一2016 表E.2(续 检测结果数据 数据段长度 数据单位 数据有效位 过程差最大差值点(左) 5个字节 10N 个位 58 个字节 个位 过程差最大差值点(右 10N 踏板力 5个字节 个位 左轮是否抱死 1个字节 右轮是否抱死 1个字节 1'表示有车轮抱死现象,*0'表示无车轮抱死现象 E.2.4.2返回驻车制动力数据 返回驻车制动力数据帧数据域的首个字节为'P',数据域其他字节的格式应符合表E.3的规定 表E.3驻车制动数据格式 检测结果数据 数据段长度 数据单位 数据有效位 左驻车制动力 5个字节 10N 个位 有驻车制动力 5个字节 10N 个位 E.2.4.3返回制动过程数据 返回制动过程数据的数据帧数据域的首个字节为‘c',数据域其他字节的格式应符合表E.4的 规定 表E.4制动过程数据格式 检测结果数据 数据段长度 数据单位 数制 2个字节 数据个数(N) 16进制,低字节在前,高字节在后 采样周期 个字节 16进制 ms 2个字节 左制动第1个数据 10N 16进制,低字节在前,高字节在后 2个字节 右制动第1个数据 16进制,低字节在前,高字节在后 10N 2个字节 左制动第N个数据 16进制,低字节在前,高字节在后 10N 右制动第N个数据 2个字节 16进制,低字节在前,高字节在后 10N E.2.4.4返回前轮制动力数据 返回前轮制动力数据帧数据域的首个字节为'F,数据域其他字节的格式应符合表E.5的规定 表E,5前轮制动数据格式 检测结果数据 数据段长度 数据单位 数据有效位 5个字节 10N 个位 前轮制动力 2o0
GB/T33191一2016 E.2.4.5返回后轮制动力数据 返回后轮制动力数据数据域的首个字节为‘R',数据域其他字节的格式应符合表E.6的规定 表E.6后轮制动数据格式 数据单位 检测结果数据 数据段长度 数据有效位 5个字节 后轮左(单轮)制动力 个位 10N 5个字节 10N 个位 后轮右制动力 E.2.5返回实时数据指令 返回实时数据指令数据帧数据域为制动实时数据,格式应符合表E.7的规定 表E.7制动实时数据格式 检测结果数据 数据段长度 数据单位 数据有效位 5个字节 10N 左(单)轮制动力 个位 右轮制动力 5个字节 10N 个位 E.2.6反馈信息指令 E..2.6.1 检测阻滞力 反馈信息指令数据数据域的第1个字节是'1';第2个字节是秒数数据格式应符合表E.8的 规定 表E.8检测阻滞力反馈信息数据格式 检测结果数据 数据段长度 数据单位 数制 秒数 1个字节 16进制 注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检测阻滞力后,每隔1;发送提示信息给控制系统,提示检测阻滞力的剩余时间 E.2.6.2检测制动力 反馈信息指令数据帧数据域的第1个字节是‘2,表示开始检测制动力 E.2.7通知指令 事件码见表E.9 表E.9制动检测事件 事件码 事件描述 启动电机驱车 2 停止电机驱车
GB/T33191一2016 表E.9(续 事件码 事 件描述 3” 制动前火紧器夹紧 ‘4” 制动前火紧器松开 ‘5' 制动后夹紧器夹紧 *6” 制动后夹紧器松开 22
GB/T33191一2016 附 录 ! 规范性附录 平板式制动检验台通信流程 F.1通信流程 控制系统与平板式制动检验台的通信流程见图F.1 控制系统 平板式制动检验台 待机 初始化1 应答A 初始化 初始化完成1- 待命 肩动检测T 应答A 检测中 行车制动检测 轮荷检测 驻车制动检测 检测完成T 等待取数 -取数D -返回数据D 检测失败 复位R 应答A 复位 复位完成R 图F.1平板式制动检验台制动检测通信流程 23
GB/T33191一2016 F.2指令解析 F.2.1启动检测指令 启动检测指令数据帧数据域为检测项目信息 检测项目信息的数据域结构应符合表F1的规定 表F.1制动检测项目信息 字节序号 检测项目信息 信息表示 轮荷检测标识 Y'表示检测轮荷,N'表示不检测轮荷 行车制动检测标识 .Y'表示检测行车制动,'N'表示不检测行车制动 驻车制动检测标识 'Y'表示检测驻车制动,'N'表示不检测驻车制动 被测车辆的轴数 *2'表示二轴车,*3'表示三轴车,*4'表示四轴车 F.2.2取数据指令 取数据指令数据帧数据域为制动力数据类别与制动轴 制动力数据类别与制动轴均以字符表示, 其中 a)表示制动力数据类别的字符 B'表示取行车制动力数据 P'表示取驻车制动力数据 c'表示取制动过程数据 b表示制动轴的字符 1'表示第一轴; “2'表示第二轴 3'表示第三轴; "4'表示第四轴 F.2.3返回数据指令 F.2.3.1返回行车制动力数据 返回行车制动力数据帧数据域的首个字节为*B',第2个字节为制动轴,数据域其他字节的格式应 符合表F.2的规定 表F.2平板行车制动数据格式 检测结果数据 数据段长度 数据单位 数据有效位 左轮荷重 5个字节 kg 个 右轮荷重 5个字节 个 kg 左最大行车制动力 5个字节 10N 饭 应 右最大行车制动力 5个字节 10N 个E 过程差最大差值点左 5个字节 10N 过程差最大差值点(右 5个字节 10N 个位 踏板力 5个字节 个位 2
GB/T33191一2016 F.2.3.2检测驻车制动力数据 返回驻车制动力数据数据域的首个字节为'P',第2个字节为制动轴,数据域其他字节的格式应 符合表F.3的规定 表F.3平板驻车制动数据格式 检测结果数据 数据段长度 数据单位 数据有效位 5个字节 驻车制动力 10N 个位 返回制动过程数据 F.2.3.3 返回制动过程数据的数据帧数据域的首个字节为'c',第2个字节是制动轴,数据域其他字节的格 式应符合表F.4的规定 表F.4平板制动过程数据格式 检测结果数据 数据段长度 数据单位 数制 数据个数(N) 2个字节 16进制,低字节在前,高字节在后 采样周期 1个字节 ms 16进制 左制动第1个数据 2个字节 10N 16进制,低字节在前,高字节在后 右制动第1个数据 2个字节 0N 16进制,低字节在前,高字节在后 左制动第N个数据 2个字节 10N 16进制,低字节在前,高字节在后 右制动第N个数据 2个字节 16进制,低字节在前,高字节在后 0N 左轮荷第1个数据 2个字节 16进制,低字节在前,高字节在后 10N 10N 右轮荷第1个数据 2个字节 16进制,低字节在前,高字节在后 .. 左轮荷第N个数据 2个字节 10N 16进制,低字节在前,高字节在后 右轮荷第N个数据 2个字节 0N 16进制,低字节在前,高字节在后 F.2.4返回实时数据指令 返回实时数据指令数据锁数据域为轮重实时数据和制动实时数据,格式应符合表F5的规定 表F.5平板制动实时数据域格式 检测结果数据 数据段长度 数据单位 数据有效位 左轮荷重 5个字节 kg 个位 右轮荷重 5个字节 个位 5 kg 5个字节 10N 左轮制动力 个位 5个字节 10N 个位 右轮制动力 25
GB/T33191一2016 F.2.5反馈信息指令 检测信息码应符合表F.6的规定 表F.6平板式制动检验台制动检测反馈信息数据格式 信息码含义 信息码 启动电机驱车以5 /h的速度滑行驶上平板 km/h10km 行车制动 ‘2” 松开制动 '3” ‘4' 停车称重 ‘5” 启动车辆,测试驻车制动 请前进 6” 26
GB/T33191一2016 附录G 规范性附录 轮偏检验台通信流程 G.1通信流程 控制系统与轮偏检验台的通信流程应符合图G.1的规定 轮偏检验台 控制系统 待命 启动检测 应答A 检测中 检测完成T 取数D 等待取数/ -返回数据D 检测失败 复位R -应答A" 复位 复位完成R 图G.1轮偏检测通信流程 G.2指令解析 G.2.1返回数据指令 返回数据指令数据数据域为轮偏检测结果数据,格式应符合表G,1的规定 27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仪器设备计算机控制与通信技术条件GB/T33191-2016简介

随着社会的发展,机动车的数量越来越多,车辆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为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国家提出了一系列的规定和标准,其中包括GB/T33191-2016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仪器设备计算机控制与通信技术条件。

GB/T33191-2016是指适用于汽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等机动车的安全技术检测仪器设备中的计算机控制和通信技术要求。该标准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机动车安全性能的检测准确度和可靠性。

在GB/T33191-2016中,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仪器设备的计算机控制和通信技术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其中,计算机控制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部分需要满足可靠性、实时性和稳定性等要求;而软件部分则需要具备良好的操作界面、数据处理能力和故障诊断功能。

通信技术方面,GB/T33191-2016规定了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仪器设备与外部设备之间的通信协议和格式要求。这些要求包括数据传输速率、数据格式和通信接口等方面。

总的来说,GB/T33191-2016标准的实施对于提高机动车的安全性能以及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仪器设备计算机控制与通信技术条件的相关资料

和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仪器设备计算机控制与通信技术条件类似的标准

机动车用三角警告牌

机动车燃油加油机

机动车回复反射器

机动车辆制动液

集装箱设备交接单

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的编号:GB/T33356-2016。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共有20页,发布于2016-12-13
数字印刷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数字印刷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数字印刷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的编号:GB/T33259-2016。数字印刷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共有14页,发布于2017-07-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