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7680.10-2003

核电厂应急计划与准备准则核电厂营运单位应急野外辐射监测、取样与分析准则

Criteriaforemergencyplanningandpreparednessfornuclearpowerplants--Criteriaforemergencyradiologicalfieldmonitoring,samplingandanalysisconductedbynuclearpowerplantoperatingorganization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核电厂应急计划与准备准则核电厂营运单位应急野外辐射监测、取样与分析准则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核电厂应急计划与准备准则核电厂营运单位应急野外辐射监测、取样与分析准则的编号:GB/T17680.10-2003。核电厂应急计划与准备准则核电厂营运单位应急野外辐射监测、取样与分析准则共有11页,发布于2003-12-012003-12-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F74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17.240
  • 实施日期2003-1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1页
  • 文件大小907.81KB

核电厂应急计划与准备准则核电厂营运单位应急野外辐射监测、取样与分析准则


国家标准 GB/T17680.10一2003 核电厂应急计划与准备准则 核电厂营运单位应急野外辐射监测、 取样与分析准则 Criteriaforemergeneyplanningandpreparednessfornuclearpowerplants- Criteriaforemergeneyradiologicalfieldmonitoring,Samplingandanalysis conductedy nuclearpowerplantoperatingorganizations 2003-03-24发布 2003-12-01实施 出,旋金贴是 发布国家标准
GB/T17680.10一2003 前 言 GB/T17680(核电厂应急计划与准备准则》分为以下10个部分 GB/T17680.1核电厂应急计划与准备准则应急计划区的划分 2 GB/T17680o. 核电厂应急计划与准备准则场外应急响应职能与组织机构 GB/T17680.3核电厂应急计划与准备准则场外应急设施功能与特性 GB/T17680. 核电厂应急计划与准备准则场外应急计划与执行程序; GB/T17680.5 核电厂应急计划与准备准则场外应急响应能力的保持; GB/T17680.6核电厂应急计划与准备准则场内急响应职能与组织机构 GB/T17680.7 核电厂应急计划与准备准则场内应急设施功能与特性; GB/T17680.8核电厂应急计划与准备准则场内应急计划与执行程序; GB/T17680.9核电厂应急计划与准备准则场内应急响应能力的保持 -GB/T17680.10 核电厂应急计划与准备准则核电厂营运单位应急野外辐射监测、取样与 分析准则 本部分是GB/T17680的第10部分,是根据我国现行核应急法规的要求,结合我国核电厂应急工 作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参考美国的有关国家标准编制而成 本部分适用于营运单位应急计划的编制,并 与本标准的其他部分配套使用 本部分对核电厂营运单位在应急期间实施应急野外辐射监测提出了基 本要求,涉及了与应急野外辐射监测组有关的问题,包括组织,人员组成和培训.设备和供给程序和技 术及样品分析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都是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国家核应急办相全国核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核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 本部分的主要起草人;李运文,张爱东
GB/T17680.10一2003 核电厂应急计划与准备准则 核电厂营运单位应急野外辐射监测、取样与分析准则 范围 GB/T17680的本部分规定了核电厂营运单位应急野外辐射监测、取样与分析的基本要求 内容 涉及与应急野外辐射监测有关的问题,包括组织、人员组成和培训、设备和供给、程序和技术、样品分析 本部分不涉及常规环境监测,也不涉及剂量评价 本部分适用于核电厂营运单位应急野外辐射监测取样与分析活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 1 76 580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部分 GB11216核设施流出物和环境放射性监测质量保证计划的一般要求 GB/T17680.4核电厂应急计划与准备准则场外应急计划与执行程序 GB/T17680.5核电厂应急计划与准备准则场外应急响应能力的保持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17680的本部分 应急野外福射监测 emergenyradiologicalfieldmonitoring 在应急期间为了确定人员所受照射和环境污染的水平,在应急计划区内所进行的室外渊量和环境 取样分析活动 组织 营运单位应急响应组织应该一天24h都有能协调利实施应急野外辐射监测和环境取样活动的工 作人员 应急响应组织应该包括监测人员,取样人员指导与协调监测和取样工作的人员及对监测和取 样人员提供的数据、样品和其他信息进行分析的人员 一个应急野外辐射监测组可以单独和同时承担 监测和取样的职责 应尽可能迅速地启动应急野外辐射监测 场区内应每天24h至少有一个受过训练的监测组能随 时启动,进行应急野外辐射监测 当可以增加更多的合格人员时,人员的安排要与应急的类型和严重程 度相一致 -个人员配备齐全的应急响应组织应该最少能派出2个应急野外辐射监测组,去执行 GB/T17680.4规定的场内和场外放射性监测和取样程序 如有可能,应该动员其他的监测组 但是要 根据释放的性质、当地气象条件和路况、地形等派出监测组 野外监测的人员组成 应指定一名应急野外辐射监测管理人员,其职责应该包括监测组的调度和管理以及监测数据的接 收 该管理人员应该向负责场外放射性评价的人员报告
GB;/T17680.10一2003 每个应急野外辐射监测组至少应有两人,包括一名监测人员、一名驾驶人员 应急野外辐射监测组 应向应急野外辐射监测管理人员报告 4.2培训 监测取样人员、应急野外辐射监测管理人员、,驾驶人员都应接受岗位培训 对人员的培训应按照 GB/T17680.5来进行 应该按照这些人员可能遇到的辐射危害的性质和相应的影响进行培训 再培 训及实习和演习的频度在培训大纲中应有详细规定 负有辐射监测职责的所有人员,都应接受理论培训和经验传授 应针对他们在应急中所司职责的 各个方面和可能要操作的所有设备进行培训,包括所用的主要的和备用的通信设备及通信联络约定,也 包括在执行指定任务时可能会遇到的与媒体和公众打交道的具体方法及基本急救技巧 驾驶人员应熟悉道路及监测点的位置,了解监测人员的培训内容,协助监测人员完成监测任务,但 不必满足与监测人员相同的资格和培训要求 4.3人员选派 监测组人员的选派应考虑监测组成员受照射历史、培训情况、对甲状腺阻断剂的敏感性和其他照射 限制 4.4核电厂营运单位在应急野外辐射监测方面与外界的关系 4.4.1核电厂营运单位 为满足预期的需要,核电厂营运单位之间可达成互相支援的协议以扩充监测人员 这些协议可包 括人员必需设备,运输工具的相互支援和支援野外监测的统一的监测程序和有关规定 4.4.2地方政府监测组织 应该计划好与地方政府监测组织之间的协作,并应尽可能作为练习和演习的一部分对协作进行实 这种协作可能包括分担取样活动样品分析和样品数据交换 践 4.4.3公众和新闻媒介 野外监测组应及时将公众和新闻媒体的询问转达到核电厂营运单位公众信息中心 4.4.4其他单位管制的区域 所有位于受其他单位控制并有出人管制的区域内的预先选定的环境监测点,应预先作出安排使监 测人员能够进人这些区域并到达监测点 对于没有预先作出安排的地方,应有具体的工作程序来通知 有关单位所要进行的活动及其理由,使监测人员能够进人必要的监测点 4.5后勤保障 应对满足短期和长期需求的设备和供给作出安排 营运单位应制定具体规定,以保证向监测组成 员提供食品、水、初步急救的医药设备和补充物质,及替换损坏和受污染的设备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使 用的设备 设备和供给 应成套准备好专用设备和供给品以支持应急野外辐射监测 如果监测和取样由不同的组分别进 行,则他们应该能得到满足各自需要的设备 5.1通信 应该有一套专用的双向无线通信系统可用 每一监测组应有与应急控制中心及相互间进行无线通 信的能力 通信系统的能力应保证覆盖烟羽应急计划区,应有备用通信措施 5.2交通 应该配备运输工具,以运送监测人员、设备和供给品 运输工具的选择应使有关人员和设备能够到 达烟羽应急计划区内的取样点并使监测任务在预期环境条件下得以完成 设备 5. 3 监测组所用设备应具有合适的类型和特性,附录A列出了地面监测组典型的监测设备及其性能
GB/T17680.10一2003 这些设备应该收集和储存在进出方便的位置或者成套预备以便于派出监测组 储藏条件应能防止设备 和器材变质质量降低) 应该按照管理程序的规定定期盘存 监测设备的校准和检验按照GB11216 进行 对储存期有限的消耗品,应在过期之前更换 各监测组监测的结果应是可比的,以便有一个共同 的基础对测得的数据进行解释 程序和技术 6.1监测组管理 监测组成员应预先确定,并应经过培训 应编制并保存好监测组成员的名单,以便于通知监测组成 员及时报到 当一个监测组开始工作时,应该接到一个任务单并领取设备 每一监测组应利用设备盘存清单和 可操作检查单(参见附录B),核实所有用于监测、取样,通信和运输的设备是否切实可用 任何缺陷应 得到更正或报告给野外辐射监测管理人员 监测组在得到任务单和检查设备以后,前往指定监测点收集数据或等待进一步指示 6.1.1任务单 在派出前应向每一监测组提供任务单 该任务单应包括预先确定的内容,其内容参见附录C 6.1.2派遣和控制 每一监测组在出发前应利用通信方式接受监测管理人员的检查,并确认该监测组的初始任务,此后 其话动受无线通信的指示 野外辐射监测管理人员应指导监测组行动 应定期向监测组提供附录c 表中相关内容的变化情况 6.1.3交接班 应该根据室外条件制定制度,使监测组人员在适当的时间间隔内得到休息 休息的地方应远离烟 羽照射途径,使监测人员受照射剂量尽可能低 野外辐射监测管理人员应向换班的组提供任务单 交接班时应使用检查清单,以保证监测组之间 完整地交换关键信息,如放射性水平、设备状态、器材供应存量、路况和其他重要数据 通信联络约定 应该使用无线通信约定进行联络,以便准确、,迅速地交换信息 这种约定应简单、明了和实用 烟羽监测 在野外辐射监测管理人员的指导下,监测组应获取烟羽监测信息以验证对公众的防护行动是否充 分,并且根据气象数据和核电厂释放数据确认预期的放射性水平 尽可能确定烟羽中心线和边缘以评 价释放的量和范围 6.2. 预定监测点 应该在烟羽应急计划区内的特定位置建立预定监测点 以核电厂为中心按22.5"把监测区划分为 6个扇区,在每一个扇区的不同半径上布置监测点,在考虑当地地形、气象,路况及人口聚集情况后作 -定调整 这些监测点应具有容易识别的实体特征或标识 应该尽可能用具体的地面标志物,如建筑 物、街道或道路交叉口、桥梁等来标识这些监测点 在选择监测点时,应检查无线通信系统以保证这些监测点在无线通信系统的覆盖范围之内 应在烟羽应急计划区的地图上用独特的标志标明这些监测点 预定监测点时应与相关的场外机构 充分协调,并向他们提供监测点的布置情况 6.2.2烟羽确定 监测组应该沿着烟羽通常弥散方向上的预定路线,在烟羽应急计划区地图上标明的预定监测点进 行测量,来确定烟羽的位置和特征 除了预定的监测点外,可能需要在其他的位置测量以确定烟羽位 置 如果放射性水平和地域允许,则还应作横向来回测量以进一步确定烟羽的辐射特征 为了确定烟羽的位置,应在同一高度同时测量By和丫剂量率 测量应在距地面至少1m处进行
GB/T17680.10一2003 以减少地面沉积的日辐射的贡献 应该在距离车辆至少10m处进行测量,以避免车辆污染的影响 如 果B7读数大于y读数,则表明监测组浸没在烟羽中 如果在Y和y两种读数之间没有显著区别,则 表明监测组不在烟羽中,此时的丫辐射可能来自监测组上方或附近的烟羽,也可能来自烟羽经过之后的 地表放射性沉积 可采用便携式铅屏蔽使7探头具有方向性,从而确定7辐射的来源 如果监测组浸没在烟羽中,应采集空气样品以确定烟羽的组成和浓度 取样时应保证取样器远离 监测运输工具马达的风扇和排气管 应使取样器避免受到机动运输工具和周围环境引起的表面污染再 悬浮的影响,采用的取样技术应尽可能减少对过滤介质的操作 所选空气取样技术和样品体积大小应 的放射性碘 使监测组在室外条件下能够探测到浓度为 气样品应在正常无污染区 l03Bqm 空 测量以提高测量灵敏度 采样流量应尽可能大以减少监测 组在烟羽中的停留时间 ,以防烟羽使测量仪器产生高而 波动的本底 除了测量3和丫活性以外,还应在流动实验室中对样品进行丫能谱分析,测量烟羽中除惰 性气体以外的重要组分 在烟羽消散后,为了确定地表放射性沉积水平,应进行地表辐射水平的巡测 地表的By读数大于 1m高度处的Y读数表明存在地面放射性沉积 如果指示有地表放射性沉积,为了提供剂量评价的 信息,应采用lm高度处的丫读数 所有7测量都应该在距离车辆10m以外进行 6.2.3附加的环境取样 可能要求监测组收集环境样品,如水、土壤,植物 可在环境辐射监测大纲内增加常规样品收集和 分析,以提供附加的环境样品 6.2.4数据记录 所有调查数据记录应采用标准格式 其记录的顺序应该与数据收集的顺序相同 内容应以相同的 顺序逐字传回应急中心 应执行一个水久采用的样品标识方法 样品标识应包括监谢组标志.样品位置.日朋和时间、样品 体积.仪表狸号监副点位置和放财性水平 6.3人员防护 监测组成员负责监测并向野外辐射监测管理人员报告他们的个人累积照射量 野外辐射监测管理 人员应监督监测组成员接受的剂量以保证他们不超过管理程序规定的剂量目标值,并努力使其合理可 行和尽量低 其措施有;使预计受照剂量低于剂量目标值的某一份额;尽量减少在污染区域内的停留时 间;处理热样品时要尽量减少照射时间、增加操作距离和使用适当的屏蔽层;规划好监测组到达监测点 的路径;以及监测组成员对污染和照射的自我防护等 应为监测组人员提供防护设备和物品,及如何使用这些设备和物品的指导,其中包括防护衣服和甲 状腺阻断剂的使用 甲状腺阻断剂的使用应符合营运单位的有关规定 剂量计应包括直读式剂量计 其量程范围应覆盖监测组成员可能受到的剂量范围 应该配给个人热释光型(TLD)的剂量计 污染控制 6. 监测组在工作中应采取措施以防止他们自己及其设备受到污染,做法可以是把探测器探头包起来. 正确地操作样品介质,定期监测运输工具和设备 应该在监测程序中述及撒回受污染的人员、运输工具 和设备并将其去污 监测组操作样品时应避免样品的损坏或交叉污染 样品分析 7.1设备 在怀疑或已知有微尘或放射性碘释放时,应使用高分辨率7谱仪进行总Y.Y的野外监测和气载 放射性碘的测量 y谱仪可以是移动式的,移动式y谱仪可以使用直流或交流电源;y谱仪也可以固定 在一个人员可在其中滞留的场外或场内专门设施中 设备应加以屏蔽或使所放位置的本底照射不会影 响测量所要求的探测限
GB/T17680.10一2003 7.2样品处理 7.2.1样品初测 除了对空气样品进行总分析外,对环境介质的其他样品如水、土壤、植物,还应在室外使用对7响 应灵敏的仪器进行放射性活度的初步测定 应根据样品的优先等级确定样品的分析顺序,以便进行进 -步的室外测量或实验室分析 7.2.2样品运输 应制定把样品从野外运输至实验室的管理规定 所有样品应明确标识和包装良好以利于运输中保 持完整性 se 7.2.3取样数据 相关的样品数据资料,如样品标识.采集日期和时间、位置、活度水平等内容应记录于分析结果中 收集样品的日志应按顺序编号并应系统地保存 样品储存应保存它们的标识,防止损坏及交叉污染 7.3实验室分析 任何进行食人途径样品分析的实验室应是有资格的,并且有能力处理极低放射性水平的各种环境 介质
GB;/T17680.10一2003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监测组常用仪表 监测组常用仪表见表A.1,表A.2和表A.3 表A.1烟羽地面监测小组的典型仪表清单 仪表类型 量程 仪表数目 低量程电离室》监测 4个量程;.0一0.01,0~0.1,0~1.0和010Gyh" 高量程电离室监测 4个量程:0~1.0,0~10,1~100和0~1000Gyh" 低量程G-Mp-》监测(装有端窗GM管3个量程:0~10',0~10和0~10'epnm 低量程了监测(装有Na(Tl)探测器》 4个量程;010,0一10',010和0~1o cpm 大流量空气取样器,交流电马达 0.0o08ms'一0.005m'、'流量指示器 直流变交流转换器(用汽车蓄电池变直流为 可在直流12V或24V下工作 交流,用于空气取样器 表A.2仪表性能 参数 响应量程 建议的准确度和能量响应 准确度;对0.7MeV为士10%;80keV一2.5MeV为0.7 7比释动能率 10-Gyh-1.0GyhMeV响应的士20%;从35keV75keV为80keV响应的 40%一95%;低于30keV小于80keV响应的1% 3效率5%(4r儿何条件日能量在0.1MeV一3.0MeV的 放射性水平 10Bq5×10'Bg 范围内 丫效率10%4r几何条件),在Y能量为35keV800keV 》放射性水平 10Bq~10Bq 的范围内,能量响应为士35%
GB/T17680.10一2003 表A.3空气取样器性能 能 指 性 标 流量安有过滤器介质 0.1nmmin】~0.2m'min 对H,I和HoI的过滤效率 >85%(在39C和相对湿度为80%时 对1和csI的过滤效率 >90%(在39C和相对湿度为80%时 对Xe和Kr的过滤效率 0.02%在39C和相对湿度为80%时 流量的稳定性 稳定在10%内(取样时间5min,在一15C的含尘环境中
GB/T17680.10一2003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监测组常用设备和器材核对清单示例 监测组常用设备和器材核对清单示例见表B.1 表B.1监测组常用设备和器材核对清单示例 核对情况 设备清单(详细列出所有设备) 正常 不正常 空气取样器 #+ 电源插座 灭火器 急救包 手电筒 锻子 雨具 液体及固体样品取样设备及容器 标明预定取样点的地图网格坐标图 监测和取样程序和表格 铅笔和笔记本 累积式个人剂量计(TLD) 塑料袋(不同大小,用于装样品) 电源(电源的类型由选定的仪表决定 防护衣具(全身、鞋套、手套)》 路面危险标志 样品标签 土壤和植物取样工具 卷尺 碘片 计时器
GB/T17680.10一2003 附 C 录 资料性附录 任务单示例 任务单示例见表C.1 表c.1任务单示例 当前或预期的核电厂状态 已知或预期放射性释放特征 烟羽方向和风浊 释放时间 释放的类型如气载放射性物质释放,连续或非连续释放、高架释放或地面释放) 剂量率 监测组编号 初始监测和取样位置 减少在烟羽中停留时间的交通路线 Y读数 空气样品 土壤.植物,牛奶水 监测和取样要求 Y读数 7读数 空气样品 土壤,植物、牛奶,水 人员防护要求 甲状腺阻断剂的使用 剂量计检查和报告间隔时间 要求立即撤离的剂量率 备用通信方法 无线电中继系统 电站通信 交接班 对公众已实施的防护措施 如何面对媒体或公众询问的指令 进人受其他单位控制的区域的指示

核电厂应急计划与准备准则场内应急响应职能与组织机构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核电厂应急计划与准备准则场内应急响应职能与组织机构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核电厂应急计划与准备准则场内应急响应职能与组织机构的编号:GB/T17680.6-2003。核电厂应急计划与准备准则场内应急响应职能与组织机构共有12页,发布于2003-12-012003-12-01实施
拖拉机动力输出轴和牵引装置的使用要求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拖拉机动力输出轴和牵引装置的使用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拖拉机动力输出轴和牵引装置的使用要求的编号:GB/T6961-2003。拖拉机动力输出轴和牵引装置的使用要求共有4页,发布于2003-08-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