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9268-2020

低轨星载GNSS导航型接收机通用规范

GeneralspecificationforGNSSnavigationreceiversonboardlowearthorbitsatellite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低轨星载GNSS导航型接收机通用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低轨星载GNSS导航型接收机通用规范的编号:GB/T39268-2020。低轨星载GNSS导航型接收机通用规范共有25页,发布于2021-06-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V04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49.020
  • 实施日期2021-06-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5页
  • 文件大小1.71M

以图片形式预览低轨星载GNSS导航型接收机通用规范

低轨星载GNSS导航型接收机通用规范


国家标准 GB/T39268一2020 低轨星载GNSS导航型接收机通用规范 lspeifietitirGNsnvigatnreeswanrdweaurthwilstellte General 2020-11-19发布 2021-06-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涯花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39268一2020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3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要求 4.1组成 4.2结构和外观 4.3标识 4.4元器件和原材料 44.5 机电热接口 功能要求 46 47 性能要求 4.8 环境适应性要求 44.9 可靠性 4.10安全性 4.11电磁兼容性 测试方法 5.1测试环境条件 5.2测试设备 5.3组成检查 结构和外观检查 5. 标识检查 5.5 元器件和原材料检查 50 5" 机电热接口检查 5.8 功能测试 5.9 性能测试 .10环境适应性测试 12 .I可靠性检查 13 5.12安全性检查 13 5.,13电磁兼容性测试 13 13 检验规则 6.1检验分类 18 13 6.2鉴定检验 13 6.3交收检验
GB/T39268一2020 13 6.4检验项目及顺序 15 6.5判定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15 7.1标志 5 7.2包装 15 15 7.3运输和贮存 8 15 使用说明 15 8.1使用说明书)的编写 , , 16 8.2使用说明的验证方法 17 附录A资料性附录GNSs信号频点及带宽 18 附录B(资料性附录低轨动态典型测试场景设置方法 19 附录C资料性附录环境适应性典型试验条件
GB/39268一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北斗卫星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卫星导航工程中心、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中 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航天长征火箭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董启甲,赵鸿娟、刘迎娜、赵文亮、刘宪阳、王盾、刘莹、姜坤,黄晓瑞、李常亮、 陈强、崔小准、袁媛、窦骄、王维嘉
GB/39268一2020 低轨星载GNSS导航型接收机通用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低轨星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导航型接收机的技术要求、测试方法、检验规则 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低轨星载GNss导航型接收机的研制、生产、,测试、使用和检验 其他用于低轨航天 器的GNss导航型接收机也可参考使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件 GB/T9969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GB/T32304航天电子产品静电防护要求 GB/T39267北斗卫星导航术语 Q1417一1988元器件可靠性降额准则 Q1729航天天线测试方法 Q1947天线术语 Q2172 1991卫星可靠性设计指南 Q2266航天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 Q2438航天器包装技术要求 Q2630.1航天器组件空间环境试验方法第1部分;热真空试验 2630.2卫星组件空间环境试验方法热平衡试验 Q Q 2630.3航天器组件空间环境试验方法第3部分真空放电试验 QJ20073 卫星电磁兼容性试验要求及方法 Q20422.6航天器组件环境试验方法第6部分:加速度试验 Q20422.7航天器组件环境试验方法第7部分;振动试验 Q20422.9航天器组件环境试验方法第9部分;冲击试验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GB/T39267和Q194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捕获灵敏度 acguisitionsensitivity 接收机在概略位置、概略时间、星历和历书未知的状态下开机,捕获导航信号并正常定位所需的最 低信号电平 3.1.2 天线增益antennagain 天线在给定方向的辐射强度与输人功率相同的情况下全向天线的辐射强度之比
GB/T39268一2020 注1:如方向未给定,则指给定天线最大辐射强度的方向 注2如天线无损耗,则指给定方向上天线的绝对增益在数值上和它的方向性系数相同. 注3:通常以分贝表示 3.1.3 轴比axialratio 椭圆极化波的长轴与短轴之比 3.1.4 GNSs信号模拟源GNSSsignalsimulator 模拟产生GNSs卫星信号的设备,通常用于接收机的测试、检验和校准 注,通常用于接收机的测试、检测和校准 一般包括数据仿真和射频信号仿真 3.1.5 轨道根数orbitalelements 描述卫星在其轨道运行状态的一组参数 注:包括轨道半长轴、轨道偏心率、轨道倾角、升交点赤经、近地点幅角、平近点角 3.1.6 专用技术文件techniealspecifieatiom 卫星研制方对接收机研制方下发的相关技术要求文件 注:一般包含卫星设计与建造规范、接口数据单、环境试验规范等 3.1.7 单粒子锁定singleeventlateh-up 单个高能粒子将器件内寄生的可控硅触发开启,形成低电阻,大电流状态 3.1.8 测试场景testscenario 为完成特定的功能和性能测试而对测试信号进行的一系列配置 注:如导航星座及信号配置、信号传播环境配置、接收机动态配置等 3.1.9 首次定位时间timetofirstfiN 接收机开机至获得首次正确定位所需的时间 3.1.10 抗辑照总剂量totaldoseradiationhardness 材料或器件所能承受的最大辐照剂量的总和 3.1.11 跟踪灵敏度trackingsensitivity 接收机在正常定位后,能够继续保持对导航信号的跟踪和正常定位所需的最低信号电平 3.2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1PPs;秒脉冲(lpulsepersecond coordinatesystem BDCS:北斗坐标系(BeiDou satellitesystem BD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navigation CVCM;真空可凝聚挥发物(coleetedvolatilecondensablematerial ionsatellite Galleo;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Galileonavigatid system GL.ONASSs;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balnavigationsatelit tesystemm
GB/39268一2020 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 system GP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 PDOP:位置精度因子(positiondilutionof precision RMS;均方根(r rootmeansquare) TML:总的质量损失(e totalmassloss 1984 wGS-84:l984世界大地坐标系(world geodeticsystem 要求 4.1组成 低轨星载GNSS导航型接收机(以下简称接收机)应包括下列组成部分 GNSs天线,包含天线本体、天线罩(可选,天线支架(可选); a b 接收机设备整机或接收机板卡(以下简称GNSS主机); 配件(包含线缆、接插件保护插座等 c 4.2结构和外观 接收机结构和外观要求如下: GNSS天线表面状态一般要求喷涂热控涂层或符合专用技术文件的规定 b 天线安装孔内壁无热控涂层处理痕迹,安装面不应有热控涂层 GNSS主机应具备足够的刚度和机械强度; c d 板卡应进行防潮、防霉、防盐雾处理; 各部件外表面应无凹痕、划伤、裂缝、变形等缺陷 fD 涂(镀)层不应起泡、龟裂或脱落; 金属零件不应有锈蚀和其他机械损伤; 8 h 紧固件无松动现象 43标识 接收机标识要求如下: 文字符号及标志应清晰; a b 产品上应有产品代号、批次号 4.4元器件和原材料 4.4.1元器件选用 接收机元器件选用要求如下 选用元器件应满足空间环境使用要求 a b 选用元器件应符合专用技术文件的规定; 选用元器件的参数及其允许使用环境时,应考虑在任何情况下不超过其极限值或最大额定值, 并应符合Q1417一1988的I级降额要求 4,4.2 原材料选用 接收机原材料选用要求如下 选用原材料应满足空间环境使用要求
GB/T39268一2020 b 若使用不同的金属材料,应根据专用技术文件要求进行防护处理 c 若使用非金属材料,应控制TMl小于1%,CVCM小于1%d 4.5机电热接口 4.5.1机械接口 接收机机械接口要求如下 接收机几何尺寸、质量、结构设计应符合专用技术文件中机械接口要求 a D)接收机基频应避开航天器结构基频或符合专用技术文件的规定 c 天线的安装法兰或支架一般与航天器舱壁相连 4.5.2电接口 接收机电接口要求如下 GNSs天线与GNss主机射频接口通过同轴型50Q的电连接器连接 a b 反纹波要求应根据专用技术文件需求进行设定; c 接收机设备整机多点接卫星结构地,搭接阻值一般小于10mQ或符合专用技术文件的规定 d 接收机应具有1553B总线、CAN总线、RS422或RS232等一种或多种通用卫星通信接口; 接收机应支持外部电源接人,电源输人端应设计过流保护电路,电压范围满足专用技术文件 规定; 抑制浪涌电流设计应满足专用技术文件规定 f 4.5.3热接口 接收机热接口要求如下: 天线表面(安装面除外)一般要求喷涂热控涂层,半球发射率不小于0.85或符合专用技术文件 a) 的规定 接收机主机表面(安装面除外)应进行表面处理,半球发射率不小于0.85或符合专用技术文件 b 的规定; 安装面应全热接触(接收机板卡除外). 4.5.4其他接口 接收机其他接口应符合相应专用技术文件的要求 4.6功能要求 4.6.1 导航定位 接收机应提供BDCS坐标系或wGS-84坐标系下的实时位置、速度、时间 4.6.2授时 接收机应提供秒脉冲,输出高低脉冲可设置,脉宽可调,并给出对应秒脉冲的时间值 4.6.3 多星座兼容 接收机应具有一个或多个导航定位系统(如GPs,Galileo,GLONASs,BDS)的定位功能 4.6.4容错与恢复 接收机应具备自主故障检测、屏蔽和恢复功能,一般包括:
GB/39268一2020 应具备自主故障检测功能; a b 应具备对单粒子效应的防护及故障修复功能 应对关键数据进行三备份存储和比对后使用 co d)应对程序固化存储区进行加固处理和加载过程容错 4.6.5状态输出 接收机应具备工作状态的输出功能,一般包括: 接收机电源电压; aa b) 接收机连续工作时间; 定位状态(包含PDOP定位有效标记等); c 可用星数 d 故障状态 P 4.6.6在轨升级维护 接收机应具备在轨升级维护功能,一般包含参数注人和软件更改注人 4.7性能要求 4.7.1天线带宽 GNNSS天线的工作频率一般应覆盖GPsLl,BDSB1及GLONAssGl频点,各系统工作频段参见 附录A,其他频点的覆盖要求及各频点的具体带宽应符合专用技术文件要求 4.7.2天线增益 以GNSS天线轴向为0',天线增益一般要求如下 士45"范围内不小于一1.0dBi; a b 士75"范围内不小于一3.0dBi c 土85范围内不小于一4.0dBb. 4.7.3天线轴比 天线轴向轴比应不大于1.5dB,波束范围轴比应不大于6dB,或符合专用技术文件的要求 4.7.4首次定位时间 在低轨动态场景下,接收机在概略位置、概略时间、星历和历书未知的状态下开机,到首次能够在其 后10s连续输出三维定位误差小于100m的定位数据,所需时间应不超过120s 4.7.5信号跟踪通道 接收机各频点的信号跟踪通道数应根据专用技术文件要求,单个频点信号跟踪通道一般应不低于 12个 4.7.6捕获灵敏度 接收机捕获灵敏度应优于一130dBm 接收机在概略位置、概略时间、星历和历书未知的状态下开机,各颗卫星的单通道导航信号载波电 平不高于-130dBm时,应能在300s内以1Hz更新率连续10次输出三维定位误差小于100m的定
GB/T39268一2020 位数据 4.7.7跟踪灵敏度 接收机跟踪灵敏度应优于-133dBm 接收机正常定位后,在各颗卫星的单通道导航信号载波电平降低到一133dBm的情况下,应能在 300s内以1Hz更新率连续输出10次三维定位误差小于100m的定位数据 4.7.8动态适应能力 在速度7.8km/s,加速度4g的运动条件下,接收机均应输出满足定位精度的定位结果 4.7.9定位结果更新率 定位结果更新率应不低于1Hz 4.7.10定位精度 位置精度应优于10m(RMs),速度精度应优于0.2m/s(RMS). 4.7.11 1PPS准确度 接收机正常定位后,lPPS输出的准确度应优于100ns(RMS) 4.8环境适应性要求 4.8.1温度 工作温度范围应符合以下要求或专用技术文件要求 GNSS主机工作温度范围一般为一15C50C; a b GNSS天线工作温度范围一般为一90C90 4.8.2力学 接收机在专用技术文件要求的力学试验后,应保持结构完好,能够正常工作 4.8.3真空 接收机在气压小于6.65×10-Pa的真空环境中应正常工作 4.8.4抗辑照 接收机应在轨道空间辐射环境下无性能下降 根据专用技术文件要求进行接收机抗辐照设计,抗 辐照总剂量宜满足大于100Gy(Si)要求或符合专用技术文件规定 4.8.5其他 接收机应符合专用技术文件规定的其他环境适应性要求 4.9可靠性 接收机可靠性要求如下 应具有可靠性量化指标和验证分析; a b 设计时应采取抗单粒子锁定措施,并进行冗余设计;
GB/39268一2020 应尽量避免设计中的单点失效,对技术上难消除的单点故障应通过设计降低其失效率, c d 接收机寿命应不低于卫星平台寿命,在寿命末期,接收机可靠性指标宜不低于0.8 4.10安全性 接收机的安全防护要求如下 a)各接口应有明显标记和防插错措施 接收机设备应具有过流、过压、电源瞬间变化的保护装置 b 4.11电磁兼容性 接收机电磁兼容性应符合Q2266或专用技术文件的要求 测试方法 5.1测试环境条件 除另行规定外,所有测试应在以下条件下进行 温度:16C28C; aa b 相对湿度:30%~70% 气压;当地气压; c d 洁净度:l00000级; 有防静电设施,防静电应满足GB/T32304的要求 5.2测试设备 测试设备要求如下 应经计量部门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a b)具有自检功能的测试设备,在使用前应进行自检和标校; c 应满足参数检验要求及精度范围要求 d)GNss信号模拟源应具备仿真低轨卫星动态场景的能力 5.3组成检查 通过目视或文、物核对检查 5.4结构和外观检查 通过目视或者放大镜检查 5.5标识检查 通过目视或文、物核对检查 5.6元器件和原材料检查 检查元器件和原材料选用设计文件是否符合4.4的要求,审查合格证是否在有效期内 5.7机电热接口检查 5.7.1机械接口 使用目视、游标卡尺及塞规进行检查
GB/T39268一2020 5.7.2电接口 接收机进行电接口检查: 目视检查电气接口类型,使用万用表测量阻值; a b 试连接高频接插件,以检验其螺纹是否完好; c 接收机在专用技术文件规定的电压范围内应能正常工作; d 使用电流钳、示波器检查浪涌,浪涌应符合专用技术文件规定 5.7.3热接口 查验接收机热控涂层检测报告、热试验报告 5.7.4其他接口 按照专用技术文件要求检查其他接口,应符合 4.5.4中要求 5.8功能测试 5.8.1 导航定位 测试环境如图1,使用GNss信号模拟源进行有线测试,设置低轨动态场景轨道(轨道根数采用附 录B的表B.1或根据专用技术文件要求设定),根据卫星发射功率、链路损耗、天线方向图等设置输出功 率,考虑电离层延迟、对流层延迟,实际操作被测设备观察其在各个单频点以及联合频点下能否输出正 确位置,速度,时间信息 理论数据接收机理论 时间、位置、速度 GNSs 信号模拟源 射频信号 实时间 位置、速度 接收机 计算机 图1接收机导航定位功能测试连接示意图 5.8.2授时 使用GNSs信号模拟源进行测试,设置低轨动态场景轨道(轨道根数采用附录B的表B.1或根据专 用技术文件要求设定),待接收机在规定时间内正常定位后,使用示波器检查接收机是否能够按照设定 方式输出秒脉冲 5.8.3多星座兼容 设定接收机处于指定单星座定位或多星座兼容定位的导航工作模式,接人真实卫星信号或GNSS 信号模拟源信号,检查其定位功能是否正常 5.8.4容错与恢复 使用GNSs信号模拟源进行有线测试,设置故障场景(故障设置方法采用附录B的表B.2或根据专 用技术文件要求设定),设定信号仿真器环境,检查接收机是否能够正常定位,检验其定位精度是否符合 要求
GB/39268一2020 检查产品设计报告或软件设计报告,检查单粒子应对措施设计情况、关键数据的容错设计情况和加 载容错设计情况 检查结果应满足4.6.4要求 5.8.5状态输出 检查接收机状态输出信息与接收机工作状态是否一致 5.8.6在轨升级维护 通过计算机模拟星上接口向接收机发送上行注人数据 发送数据过程中,参照上行注人数据(在轨 升级数据包)的说明文件,比对上行注人数据的执行过程的正确性以及上注后功能实现的正确性 5.9性能测试 5.9.1天线带宽 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进行所需频段带宽测试,记录电压驻波比不大于1.5的频率范围,测试结果应 符合4.7.1要求 5.9.2天线增益 天线增益测试场地、测试方法应符合Q1729的规定,测试结果应符合4.7.2要求 5.9.3天线轴比 天线轴比测试场地、测试方法应符合Q1729的规定,测试结果应符合4.7.3要求 5.9.4首次定位时间 测试环境如图1,使用GNSs信号模拟源进行有线测试,设置低轨动态场景轨道(轨道根数采用表 B.1或根据专用技术文件要求设定),根据卫星发射功率,链路损耗、,天线方向图等设置输出功率,考虑 电离层延迟、对流层延迟,接收机在星历、历书,时间和位置未知的状态下开机,以1Ha的位置更新率连 续记录输出的定位数据,找出首次连续10次输出三维定位误差不超过100m的定位数据的时刻,计算 从开机到上述10个输出时刻中第1个时刻的时间间隔,应符合4.7.4要求 5.9.5信号跟踪通道 测试环境如图1,使用GNss信号模拟源进行有线测试,设置低轨动态场景轨道(轨道根数采用表 B.1或根据专用技术文件要求设定),通过显示设备查看接收机接收到的卫星信号的通道数,观察并记 录接收机的通道数以及跟踪卫星个数,应符合4.7.5要求 5.9.6捕获灵敏度 测试环境如图1,使用GNss信号模拟源进行有线测试,设置低轨动态场景轨道(轨道根数采用表 B.1或根据专用技术文件要求设定) 每次设置模拟源输出的各颗卫星的每一通道信号电平从接收机 不能捕获信号的状态开始,以1dB步进增加,若专用技术文件声明了捕获灵敏度量值,且优于4.7.6要 求的量值,可从其声明的捕获灵敏度量值低2dB的电平值开始 在模拟源输出信号的每个电平值下,接收机在星历、历书,时间和位置未知的状态下开机,若能够在 300s内捕获信号,并以1Hz的更新率连续10次输出三维定位误差小于100m的定位数据,记录该电 平值,应符合4.7.6要求
GB/T39268一2020 5.9.7跟踪灵敏度 测试环境如图1,使用GNsS信号模拟源进行有线测试,设置低轨动态场景轨道(轨道根数采用 表B.1或根据专用技术文件要求设定) 在接收机正常定位的情况下,设置模拟源输出的各颗卫星通道 信号电平以1dB步进降低 在模拟源输出信号的每个电平值下,测试接收机能否在300s连续10次输出三维定位误差小于 00m的定位数据,找出能够使接收机满足定位要求的最低电平值,记录该电平值,应符合4.7.7要求 5.9.8动态适应能力 测试环境如图1,使用GNSs信号模拟源进行有线测试,设置低轨动态场景轨道(动态设置方法采 用表B.,3或根据专用技术文件要求设定) 被测接收机接收射频仿真信号,确认接收机是否可以连续定位并输出满足定位精度的定位结果 5.9.9定位结果更新率 接收机正常工作,通过测试接收和存储设备保存定位结果,检查规定时间长度内的数据个数N,按 公式(1)计算定位结果更新率,应符合4.7.9要求 R dhie 式中 -定位结果更新率,单位为赫兹(Hz); Rpdhie -规定时间长度内的数据个数 规定时间长度,单位为秒s) 5.9.10定位精度 测试环境如图1使用GNsS信号模拟源进行有线测试,设置低轨动态场景轨道(轨道根数采用表 B.1或根据专用技术文件要求设定),根据卫星发射功率、链路损耗将天线方向图等设置输出功率,考虑 电离层延迟,对流层延迟 测试样本数应大于低轨一个轨道周期,坐标系应统一在BDCS坐标系下 具 体测试方法如下 接收机射频输人口连接GNSS信号模拟源信号输出口,通过计算机保存接收机定位数据 按公式 2)计算定位精度 Dp=VDAr)十DAy)十DA: (2 一VD (y)十D'(u2 式中 Dp,D -分别为接收机输出的位置精度、速度精度,单位为米(m)或米每 秒(m/s); D(Ar),D(Ay),D(A:) 分别为接收机输出BDCS坐标下r轴、轴、轴位置与模拟源 输出理论位置差值的均方根,单位为米(m); 分别为接收机输出BDcs坐标下 轴、y轴、 轴速度与模拟源 D(ur),D(uy),D(z 输出理论速度差值的均方根,单位为米每秒(m/s) D(Ar),D(Ay),D(:)按公式(3)计算 10
GB/39268一2020 D(A.r D (Ay) D(A2 式中 为采样点个数; -接收机定位数据采样点序号 分别为接收机输出BDCS坐标下的第i个采样点r轴、y轴、、轴位置与模拟源 Ai,Ayi,A心 输出工轴、y轴、、轴理论位置的差值,单位为米(m) D(Ar),D(Azy),D(Az)按公式(4)计算 习"ur D(r uy D Auy Aw D(A2 式中 为采样点个数; 接收机定位数据采样点序号 分别为接收机输出BDCS坐标下的第i个采样点r轴、y轴、、轴速度与模 ri,yi,v 拟源输出轴、y轴、、轴理论速度的差值,单位为米每秒(m/s) Dp,D 应符合4.7.10要求 5.9.111PPSs准确度 测试环境如图2,使用GSS信号模拟源进行有线测试,设置低轨动态场景轨道(轨道根数采用表 B.1或根据专用技术文件要求设定),根据卫星发射功率,链路损耗、天线方向图等设置输出功率,考虑 电离层延迟、对流层延迟 待接收机在规定时间内正常定位解算后,使用时间间隔计数器测试接收机与 GNSs信号模拟源输出的1PPS的差值,记录长度宜大于一个轨道周期长度,按公式(5)计算1PPS准确 度Dr,应符合4.7.11要求 标准1PPs GNSs 信号模拟测 射频信号 输出1PPS 计算机 接收机 时间间隔计数器 图2接收机1PPS准确度测试连接示意图 D 1
GB/T39268一2020 式中 D -1PPS准确度,单位为纳秒(ns); -测量值个数; -测量历元序号; -时间间隔计数器采集的第i个测量历元接收机与GNSs信号模拟源1PPs的差值,单位 T 为纳秒(ns) 5.10环境适应性测试 5.10.1温度 接收机按照Q2630.2进行热平衡试验,接收机单板一般不单独开展此试验,试验条件可采用附录c 中表c2或银据专用技术文件要求设定 接收机热循环试验条件可采用表C.1或根据专用技术文件要求设定 接收机热循环试验测试方法 根据专用技术文件要求设定,试验方法一般如下: a 在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循环中,热循环试验要求如下 l接收机装进试验箱,按照专用测试要求连接试验设备,接收机加电,检查工作状态是否正 常,设备不断电 22 从室温(正常环境温度)开始,接收机温度按变温速率要求升温,并检查其工作状态是否 正常 温度达到试验高温的温度值后,开始温度保持,满足规定的温度保持时间后(一般为1h), 进行3次遥控开关机(或加断电),每次断电时间不小于30min 三次开关机结束后,产品 通电继续工作 连续工作时间满足试验要求后,至最后一个循环,接收机不断电,按规定的变温速率降温 当温度达到低温温度要求值时,产品断电,开始温度保持,满足规定的温度保持时间后(一 般为1h),产品进行三次遥控开关机(或加断电),每次断电时间不小于30min 三次开 关机结束后,产通电连续工作 5 低温工况结束后,接收机不断电,按变温速率开始升温至室温,至此完成了最后一个循环 在中间循环中,接收机连续通电工作,记录测试数据,判定接收机功能和性能指标是否满足要 b 求,一般在变温过程中不考核接收机性能指标 测试结果应满足4.8.1要求 5.10.2力学 接收机按照Q20422.9,Q]20422.6,Q20422.7分别开展冲击试验、加速度试验、正弦振动试验 随机振动试验,接收机单板一般不单独开展此试验,试验条件可采用表c.3一表C.6或根据专用技术文 件要求设定 测试结果应满足4.8.2要求 5.10.3真空 接收机按照Q2630.1开展热真空试验,接收机单板一般不单独开展此试验,试验条件可采用表C.7 或根据专用技术文件要求设定 接收机按照Q2630.3进行低气压放电试验,试验条件可采用表C.8或根据专用技术文件要求 设定 测试结果应满足4.8.3要求 12
GB/39268一2020 5.10.4抗辐照 接收机按照Q]2172一1991的20.3开展抗辐照设计,检查接收机抗辐设计报告,检查结果应满足 4.8.4的要求 5.11可靠性检查 接收机按照Q2172一1991开展可靠性设计,检查接收机可靠性设计报告,检查结果应满足4.9的 要求 5.12安全性检查 按照产品使用说明检查各接口端是否有明显标记和防插错措施接口是否具有防静电功能,检查结 果应满足4.10的要求 5.13电磁兼容性测试 电磁兼容性测试按Q20073或专用技术文件的规定执行,测试结果应满足4.l1的要求 检验规则 6.1检验分类 检验包括;鉴定检验、交收检验 6.2鉴定检验 鉴定检验要求如下 a 应选用与接收机正样产品采用同样的图样、材料,加工工具和制造过程的鉴定试验产品进行 新研制的产品或设计图样、材料、加工工艺、元器件和装配过程发生变化需要重新生产的产品 b 应进行鉴定检验 产品停产后、转厂后应重新进行鉴定检验 鉴定检验的项目、要求和方法见表1 c d 所有鉴定检验的项目均符合要求,即判为合格 6.3交收检验 交收检验要求如下 所有交付的产品均应进行交收检验 a b) 按规定项目和顺序检验后,应记录检验结果,可用表格方式 交收检验的项目,要求和方法见表1 c d)所有交收检验的项目均符合要求,即判为合格 如有一项技术指标未达到要求,则判为不合 格品 6.4检验项目及顺序 检验项目及顺序见表1,检验顺序见表1中序号 根据具体情况,鉴定检验,交收检验使用方和生 产方可协商裁减检验项目或改变检验顺序 13
GB/T39268一2020 表1检验项目及顺序 测试方法的章节号 序号 检验项目 鉴定检验 交收检验 要求的章节号 组成 4.l 5.3 5. 结构和外观 4.2 4.3 5.5 标识 元器件和原材料 4.4 5.6 机械接口 4.5.1 5.7.1! 电接口 4.5.2 5.7.2 机电热接口 热接口 4.5.3 5.7.3 其他接口 4.5.4 5,7.4 4.6.1l 5,8.1 导航定位 10 4.6.2 5,8.2 授时 11 多星座兼容 4.6.3 5.8.3 功能 12 容与恢复 4.6.4 5.8.4 13 状态输出 4.6.5 5,.8.5 14 在轨升级维护 4.6.6 5,8.6 15 天线带宽 4.7.1 5,.9.l 天线增益 5.9.2 4.7.2 17 4.7.3 5,9.3 天线轴比 18 4.7.4 首次定位时间 5,9,4 19 信号跟踪通道 4.7.5 5.9.5 20 性能 捕获灵敏度 4.7.6 5,.9.6 21 跟踪灵敏度 4.7.7 5.9.7 22 动态适应能力 4.7.8 5.9,8 4.7.9 5.9.9 定位结果更新率 23 24 4.7.10 5.9.1o 定位精度 25 PPS准确度 4.7.11 5.9.11 26 温度 4.8.1 5.10.1 27 力学 4.8.2 5.10.2 环境适应性 28 真空 4.8.3 5.10.3 抗辐照 29 4.8.4 5.10.4 5.1 30 可靠性 4.9 安全性 4.10 5.12 31 32 电磁兼容性 4.1l 5.13 注:表中“ "为必检项目,“o”为可检项目 14
GB/39268一2020 6.5判定规则 6.5.1合格判据 表1规定的所有检验项目均符合要求,判定为合格 若有一项指标不合格,应查明故障原因并修 复,允许有一次对不合格项进行重检,重检后仍未通过的,并确认属于该产品自身质量方面的原因,则判 定该产品不合格 6.5.2重检规则 不合格产品,按下述规则处理: 在环境试验之前,对不合格产品,承制方应查明故障原因并修复并应写出书面报告,修复后应 a 重测重检,允许第二次交付验收 在环境试验中发生时,应根据环境试验技术要求而定,只对允许修复和重做的试验项目进行重 b 测重检,并写出书面报告 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7.1标志 在产品上应有产品代号及名称标志,产品包装标志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产品代号 a b)产品名称; 研制单位 7.2包装 产品包装应符合Q2438的规定 产品及文件资料应装在包装箱内,包装箱要求如下 产品内包装要求减振、防潮、防尘、防腐、防污染、防静电 a b 产品外包装要求采用铝合金材料,应带安全锁扣,携带方便、安全 产品包装箱要求有请晰安全性标识,如减振.,防静电等 c 箱内文件资料齐全,包含产品证明书,产品履历书 d 包装箱加铅封 e 7.3运输和贮存 产品运输和贮存要求如下 产品运输时装在包装箱内,应严格检查和落实安全性措施,运输过程需指定专人负责, aa b) 运输过程中轻拿轻放,严禁碰撞和雨淋,不允许与酸、碱等腐蚀性物品一起运输; -般贮存在室内,环境温度为5C35C,相对湿度不大于70%,无酸、碱和其他腐蚀性气体 c 场所; d 不允许存放在靠近铁磁性物质的环境中 8 使用说明 8.1使用说明(书)的编写 应符合GB/T9969的规定并提供下列有关信息 15
GB/T39268一2020 产品型号及组成 产品功能及操作; 运输 -故障判断及处理; 安全注意事项 其他 8.2使用说明的验证方法 按GB/T9969的规定进行 16
GB/39268一2020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GNSs信号频点及带宽 GNSS信号频点及带宽见表A.1 表A.1GNSS信号频点及带宽 中心频率 信号带宽 GNsS系统 信号频点 MHz MHz BDS B1 1561.098(B1)/1575.42B1C) 4.092(B1)/32.736(BHC GPS 1 1575.42 2.046(L1CA GLONASs Gl 1602+0.5625×kk=(一7一6 8.3345 Galileo E1 1575,42 24.552 17
GB/T39268一2020 录 附 B 资料性附录) 低轨动态典型测试场景设置方法 低轨动态典型测试场景设置方法见表B.1一表B.3 表B.1为测试接收机功能和性能的一般性测 试的轨道设置方法,表B.2为测试接收机容错与恢复功能的故障设置方法,表B.3为测试接收机动态适 应能力的动态参数设置方法 表B.1低轨典型轨道根数 轨道根数参数名称 参数值 轨道半长轴/km 7468,14 0.0327176 轨道偏心率 轨道倾角/( 63.3950 51.5987 升交点赤经/() 7.0727 近地点幅角/() 平近点角/(") 353.4750 表B.2低轨典型故障设置 故障名称 故障设置 星历故障 更改信号模拟源中某一颗导航星电文,设置卫星星历健康字为不健康 伪距故障 通过更改信号模拟源数仿轨道,设置某卫星的伪距测量值偏差大于300nm 表B.3低轨典型动态设置 动态设置 初始速度7.8km/s,加速度4g 18
GB/39268一2020 附录 C 资料性附录 环境适应性典型试验条件 接收机环境适应性典型试验条件见表c.1表C.8 一般分为验收级试验和鉴定级试验,验收试验 要求对所有在轨飞行产品进行,鉴定级试验应选用能代表飞行产品状态的鉴定试验产品进行 表c.1热循环典型试验条件 试验条件 数 参梦 验收级 鉴定级 试验压力 正常环境压力 试验温度 -25C一0C(主机)/-100~100C(天线 -35C一70C(主机)/-10Cl10C(天线》) 循环次数 12.5次 25.5次 3C/min5C/min 变温速率 高温>6h,低减>2h 高低温停留时间 表C.2热平衡典型试验条件 参数值 试验参数 测试温度 十50C 环境压力 <6.65×10-》Pa 测温点位置 待测设备表面和所处的空间模拟源表面 待测元器件要求 -般功耗不小于0.3w的元器件 连续4h内,监测点温度波动值不超过士0.5C,或单调变化率小于0.1C/h,即认为试验已 稳定工作判据 达到稳定,此时进行稳态温度数据及电参数取值 状态和性能监测 试验中,对导航终端工作状态和主要性能指标进行监测 表c.3冲击典型试验条件 频率范围及参数 验收级 鉴定级 100Hz600IHz 6dB/oet 600Hz一4000Hz 700g 1000g 加载方向 三个轴向 每个轴向冲击次数 19
GB/T39268一2020 表c.4加速度典型试验条件 参数 试验条件 备注 验收级 鉴定级 每个轴向含正负两个方向,正负方向各一次 三个轴向(g 加载速率 0,5g/s1,0g/s 保持时间 当过载值达到要求后持续时间 2min 表C.5正弦振动典型试验条件 振动幅值 频率范围及参数 验收级 鉴定级 10Hz~20Hz 6,25mm 10mm 20Hz100Hz 1og 16g 扫描率 4oct/min 2oct/min 三个轴向 加载方向 表c.6随机振动典型试验条件 功率谱密度 频率范围及参数 验收级 鉴定级 0Hz~95Hz 十6dB/oct 十6dB/oet 95Hz130Hz 0.45g/Hz l/Hz" 130Hz~200Hz -14.7dB/oct 13dB/oct 200Hz600Hz 0.055g/Hz 0.16g=/H" 600Hz一2000Ha -15dB/oct -15dB/oet 总均方根值 13.6 8.5 加载时间 2 min min 加载方向 三个轴向 表C.7热真空典型试验条件 试验条件 数 验收级 鉴定级 o <6.65×10- 试验压力 试验温度 25 60C(主机/一100C100(天线 -3570C主机)/一l10Cl10C(天线 循环次数 6.5次 12.5次 由试验高温端变化到低温端的降温过程中,平均速率为1/min~7/min;由试验低温端变化到 变温速率 高温端的升温过程中,平均速率为2C/min一9/min,最大瞬时变温速率不超过20C/min 试验剖面要求 高温停留1.5h,低温停留1h 20
GB/39268一2020 表C.8低气压放电典型试验 试验参数 参数值 温度范围 室温 试验次数 3次及以上降压过程 环境压力 由常压逐渐降至1.3Pa 降压时间 环境压力从常压下降到1.3Pa的时间不少于10nmin

低轨星载GNSS导航型接收机通用规范GB/T39268-2020解读

近年来,随着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低轨星载GNSS导航型接收机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导航设备。为了规范低轨星载GNSS导航型接收机的使用,中国标准化协会发布了《低轨星载GNSS导航型接收机通用规范》(GB/T39268-2020)。

该规范主要涵盖了低轨星载GNSS导航型接收机的技术要求、性能指标、测试方法、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方面的内容。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是技术要求和性能指标。该规范对于低轨星载GNSS导航型接收机的频率范围、灵敏度、定位精度等方面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此外,该规范还制定了严格的测试方法和评估标准,以保证低轨星载GNSS导航型接收机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规范还对低轨星载GNSS导航型接收机的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做出了相应的要求,以确保产品能够正常地使用和存放。

总的来说,GB/T39268-2020为低轨星载GNSS导航型接收机的研发、生产和使用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有助于推动我国卫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和低轨星载GNSS导航型接收机通用规范类似的标准

学习机通用规范

异型接点带通用规范

全球连续监测评估系统(iGMAS)文件格式第1部分:观测数据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全球连续监测评估系统(iGMAS)文件格式第1部分:观测数据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全球连续监测评估系统(iGMAS)文件格式第1部分:观测数据的编号:GB/T39397.1-2020。全球连续监测评估系统(iGMAS)文件格式第1部分:观测数据共有19页,发布于2021-06-01
家用电器专用智能控制单元技术规范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家用电器专用智能控制单元技术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家用电器专用智能控制单元技术规范的编号:GB/T39393-2020。家用电器专用智能控制单元技术规范共有33页,发布于2021-06-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