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6803.1-2011

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总线第1部分:总论

Industrialcontrolcomputersystem-Bus-Part1:Generaldescription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总线第1部分:总论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总线第1部分:总论的编号:GB/T26803.1-2011。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总线第1部分:总论共有9页,发布于2011-12-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N18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25.040.40
  • 实施日期2011-1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9页
  • 文件大小351.99KB

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总线第1部分:总论


国家标准 GB/T26803.1一2011 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总线 第1部分:总论 Industrialcontrolcomputersyste一Bus Part1:Generaldescription 2011-07-29发布 2011-12-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监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花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6803.1一2011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符号和缩略语 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的总线结构 5 总线结构的定义 5 总线的层次结构 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的总线基本要求 总线数据宽度 总线带宽 总线时钟频率 6.4 电气特性 6.5机械特性 6.6通信协议 G.7开放性 6,8环境适应性 6.9故障检测 6.10热插拔 6.11支持即插即用 6.12扩展性 参考文献
GB/T26803.1一2011 前 言 GB/T26803(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总线》分为以下部分: -第1部分:总论; 第2部分:系统外部总线串行接口通用技术条件; 第3部分:系统外部总线并行接口通用技术条件 本部分是GBy/T26803的第1部分 本部分由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北京康拓科技开发总公司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深圳市研祥通讯终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研华兴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西南 大学、计算机学会工业控制计算机专业委员会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刘鑫、刘晖、马飞,张伟艳 本部分参加起草人:;陈志列、耿稳强,刘永池、刘学东,刘朝晖、目静、黄伟、刘枫、黄巧莉,潘东波 杨孟飞
GB/T26803.1一2011 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总线 第1部分总论 范围 GB/T26803的本部分规定了适用于工业控制计算机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有关工业控制计算机局 部总线、系统总线和外部总线的定义、结构及基本要求等 本部分适用于一般工作条件下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中的总线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26803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部分 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通用规范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26802.1 GB/T26806.1 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工业控制计算机基本平台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26803.2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总线第2部分;系统外部总线串行接口通用技术条件 GB/T26803.3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总线第3部分;系统外部总线并行接口通用技术条件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26803的本部分 3.1 总线bus 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的总线是一组信号线的集合,是一种传送规定信息的公共通道,通过它可以把 各种数据和命令传送到各自要去的地方 总线是通信的工具和手段,包括不同工业控制计算机之间,或 -台工业控制计算机内部各模板模块之间的信息传送 GB/T26803的本部分定义的总线包括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的局部总线、系统总线和外部总线 ystembus 系统总线 S GB/T26803的本部分定义的系统总线将多台工业控制计算机互连组成更大规模的工业控制计算 机系统的数据通信网络,和(或)将单台工业控制计算机同一个或多个外部独立智能1/o单元(或模块) 互连的数据通信网络叫做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的系统总线 3.3 外部总线externalbus GB/T26803的本部分定义的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外部总线是将单台工业控制计算机同一个或多个 系统外部设备互连的数据通信网络 3 局部总线 I0calbIS 工业控制计算机的局部总线将处理器模板与各功能模板或模块联系起来,以实现各部件之间的数
GB/T26803.1一2011 据信息,地址信息和控制信息的传递 局部总线是工业控制计算机内的板级互连总线 符号和缩略语 下列符号和缩略语适用于GB/T26803的本部分 Interconnect PCI(PeripheralComponent et),外围部件互连总线 ISA(IndustryStandardArchiteeture),工业标准结构 CompactPCI(CompactPeripheralComponentlInterconnect),紧凑型PC1 s,高速外围部件互连总线 PcIExpres PC/104-p/ws,国际PC/104嵌人式协会制定的一种小型化嵌人式计算机标准总线 PxI(PCIeXtensionsforInstrumentation),PCI面向仪器扩展总线 vME(VersaModuleEuropean),欧洲卡总线标准 VXI(VMEeXtensionsforlnstrumentation),VME面向仪器扩展总线 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的总线结构 总线结构的定义 5 利用总线来实现工业控制计算机内部部件及内部与外部之间的信息传输的标准结构 它是现代工 业控制计算机系统开放性系统结构的基础 工业控制计算机处理器模板、输人/输出通道模板(或模块)、人机接口组成单台工业控制计算机装 置 多个工业控制计算机装置互连组成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 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的定义见 GB/T26802.1 5.2总线的层次结构 总线的分类 5.2.1 按照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结构将总线分为局部总线和系统总线两层 每个层次的总线都包括三个 组成部分;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 数据总线上传送的是信息,地址总线传送的是相互通信的设备地址,控制总线是用来确定信息流时 间序列的 5.2.2局部总线结构 局部总线是主板与I/0扩展插槽(或插座)之间互连的一层总线 处理器模板和各功能模板(或模 块)通过插人对应的1/0扩展插槽(或插座)实现电气连接,组成一个基本工业控制计算机装置 一块 处理器模板不通过局部总线也可以单独组成一个基本工业控制计算机装置 5.2.3系统总线结构 工业控制计算机装置之间可以通过系统总线扩展成更大规模的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 总线结构图 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内的总线结构分单总线结构和双总线结构两种,单总线结构图见图1,双总线 结构图见图2 本部分规定的单总线结构适用于局部总线和系统总线,双总线结构只用于系统总线 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的总线基本要求 6.1总线数据宽度 6.1.1并行总线数据宽度以总线可同时传输数据的位数表示,单位;位(bit) 工业控制计算机产品应 明确标识支持的总线数据宽度 6.1.2串行总线要明确规定串行总线数据宽度,单位;位(bit)
GB/T26803.1一2011 6.2总线带宽 数据传输率,单位时间内总线上可传送的数据总量,即每秒钟传送多少字节的最大稳态数据传输速 率,单位:字节/秒(byte/s) 总线带宽的理论值可以通过总线数据宽度与时钟频率计算出来 工业控 制计算机产品应明确标识支持的总线带宽 6.3总线时钟频率 总线工作频率,以每秒的时钟周期数表示,它由一个用于同步各种操作的时钟或者振荡器控制 单 位;赫兹(H2) 总线的时钟频率可以是系统支持的其他总线时钟频率 工业控制计算机产品应明确标 识总线支持的时钟频率,允许用户根据需要选用 电气特性 规定总线的信号定义、逻辑关系、时序要求、信号表示方法、电路驱动、逻辑电平、噪声容限及负载能 力等 6.5机械特性 规定总线接插件的机械尺寸、规格及位置等 6.6通信协议 6.6.1通信协议概述 为保证总线之间通信双方能有效,可靠通信而必须共同遵守的一系列规约即通信协议 6.6.2通信协议的要素 协议的要素为:语法,语义,同步 规定包括数据的格式,顺序和速率,数据传输的确认或拒收,差错 检测,重传控制和询问等操作 按照同一总线标准设计的功能模板或模块应遵循统一的通信协议,以便实现互相兼容 开放性 本标准推荐的系统总线可以采用国际标准或事实上的国际标准,但优先考虑采用国家标准 本标准推荐的局部总线可以采用国际标准或事实上的国际标准 本标准推荐的局部总线与PCI、 PCExpress,CompactPCI、PXI、PC/104-pl4s,VME、.VXI总线标准兼容 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外部总线串行接口的有关描述见GB/T26803.2,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外部 总线并行接口的有关描述见GB/T26803.3 环境适应性 环境适应性包括电磁环境适应性,气候环境适应性,机械环境适应性,为适应外界干扰,需进行相应 抗扰、加固设计 工业控制计算机产品应遵循GB/T26806.1的有关规定 故障检测 对于可能出现的故障,总线应具备故障检测功能,提高总线的抗干扰能力 6.10热插拔 建议支持热插拔技术,使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模板或模块可以在不切断电源的情况下更换,便于在 工业现场快速维修与维护 6.11支持即插即用 建议支持即插即用技术,使设备更换、升级相对简单,增加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灵活性 6.12扩展性 总线应具备一定的扩展能力,以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
GB/T26803.1一2011 外部 总线 外部 主机板1 I/o模板1 I/o模板2 I/o模板N 段备 局部总线I 外部 总线 外部 1o模板2 主机板2 I/O模板1 /o模板N 设备 局部总线2 外部 总线 主机板N 1/0模板1 I0模板2 1I/0模板N 外部 设备 局部总线N 图1 单总线结构图
GB/T26803.1一2011 外部 总线 主机板1 1/O模板1 10模板2 l/0模板N 外部 设备 局部总线1 外部 总线 然" 主机板2 1/O模板1 I/o模板2 I/0模板N 局部总线2 外部 总线 /o模饭1 7o模板2 o模&N 主机板N 外部 设备 局部总线N 系统内部 图2双总线结构图
GB/T26803.1一2011 参 考 文 献 [1]PICMG1.0R2.0Speeification [2]PcMG1.2Rl.0speaifieatio [ BoardPCIExpre ssSpecification PICMG1.3SystemHost 的 rcMG2.0R3.0compaetiPcIspeeifteation [时 PC/104SpecificationVersion2.5 [7 PC/104-PusSpeeificationVersion2.2 [ PCI-104SpecificationVersion1.0 [8 & PCIe/104SpeeificationVersion1.0 PCI/104Expres [9]PICMG3.0shortFormmSpeeification

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总线第1部分:总论GB/T26803.1-2011介绍

1. 定义

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总线是一种将计算机、控制器和各种外围设备连接在一起的通信网络。它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实时性和可扩展性。GB/T26803.1-2011是针对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总线的总论标准,规定了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总线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结构特点、功能要求等。

2. 分类

根据传输数据的方式,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总线可分为串行总线和并行总线。其中,串行总线传输速度较慢,但可同时传输多个设备的数据;而并行总线传输速度较快,但只能传输一个设备的数据。

3. 性能指标

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总线的性能指标包括传输速率、传输距离、带宽等。其中,传输速率是指数据在总线上传输的速度;传输距离是指信号在总线上传输的最大距离;带宽是指总线上可同时传输的数据量。

4. 应用领域

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总线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如制造业、化工行业、电力行业等。例如,在制造业中,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总线可用于生产线的实时监控和控制;在化工行业中,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总线可用于化工过程的自动控制;在电力行业中,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总线可用于电力系统的远程监控和控制等。

和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总线第1部分:总论类似的标准

电导电极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电导电极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电导电极的编号:GB/T26800-2011。电导电极共有9页,发布于2011-12-01
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总线第2部分:系统外部总线串行接口通用技术条件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总线第2部分:系统外部总线串行接口通用技术条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总线第2部分:系统外部总线串行接口通用技术条件的编号:GB/T26803.2-2011。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总线第2部分:系统外部总线串行接口通用技术条件共有10页,发布于2011-12-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
标签
气象仪器 水文与水利仪器 海洋仪器 地球科学仪器 X射线、磁粉、荧光及其他探伤仪器 超声波与声放射探伤仪器 工艺试验机与包装试验机 力与变形测试仪器 机械振动、冲击设备与动平衡机 金属材料试验机 试验机与无损探伤仪器综合 真空检测仪表与装置 声学仪器与测震仪 实验室用玻璃、陶瓷、塑料器皿 实验室基础设备 实验室仪器与真空仪器综合 质谱仪、液谱仪、能谱仪及其联用装置 电化学、热化学、光学式分析仪器 色谱仪 物性分析仪器 物质成分分析仪器与环境监测仪器综合 缩微复印机械 照相机与照相器具 投影器、幻灯机 测试设备与检验片仪器 镜头 放映设备及其配件 制片设备 电影、照相、缩微、复印设备综合 光学设备 光学测试仪器 光学计量仪器 电子光学与其他物理光学仪器 放大镜与显微镜 望远镜、大地测量与航测仪器 光学仪器综合 电工参数检验及电源装置 综合测试系统 交直流电工仪器记录仪器 数字显示仪表 电能测量和负荷控制系统 电测模拟指示仪表 电工仪器、仪表综合 其他自动化装置 工业控制机与计算技术应用装置 自动控制与遥控装置 执行器 调节仪表 显示记录仪表 机械量仪表、自动称重装置与其他检测仪表 流量与物位仪表 温度与压力仪表 工业自动化与控制装置综合 卫生、安全、劳动保护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仪器、仪表用材料和元件 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