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2415-2015

GSM/CDMA/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塔顶放大器技术指标和测试方法

TechnicalrequirementsandtestingmethodsfortowerboosterusedinGSM/CDMA/WCDMAdigitalcellularmobilecommunicationnetwork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GSM/CDMA/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塔顶放大器技术指标和测试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GSM/CDMA/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塔顶放大器技术指标和测试方法的编号:GB/T32415-2015。GSM/CDMA/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塔顶放大器技术指标和测试方法共有47页,发布于2016-07-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M30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33.060
  • 实施日期2016-07-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47页
  • 文件大小725.66KB

以图片形式预览GSM/CDMA/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塔顶放大器技术指标和测试方法

GSM/CDMA/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塔顶放大器技术指标和测试方法


国家标准 GB/T32415一2015 GSM/CDMA//wCDMA数字蜂窝 移动通信网塔顶放大器 技术指标和测试方法 Technicalrequirementsandtestingmethodsfortowerb00sterIsedin GSM/CDMA/wCDMAdigitalcelularmobilecommunieationnetwork 2015-12-31发布 2016-07-01实施 中毕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 国国家标准化管厘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32415一2015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及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3.2缩略语 测试条件及判决依据 4.1常规测试条件 4.2测试设备要求 4.3测试不确定度 4.4测试判决依据 工作频段 技术指标 6.1标称最大输出功率 6.1.1指标要求 6.1.2测试方法 6.2输出1dB压缩点功率( 6.2.1指标要求 6.2.2测试方法 6.3自动电平控制范围 6.3.1指标要求 6.3.2测试方法 6.4增益 6.4.1最大增益 6.4.2增益调节范围 6.4.3增益调节步长及误差 6.5带内波动 10 6.5.1指标要求 1C 6.5.2测试方法 lC 6.6旁路损耗/插人损耗 6.6.1指标要求 6.6.2测试方法 6.7输人/输出电压驻波比 6.7.1指标要求 6.7.2测试方法 6.8噪声系数 12 6.8.1指标要求 12
GB/T32415一2015 6.8.2测试方法 12 6.9传输时延 12 6.9.1指标要求 12 6.9.2测试方法 12 6.10频率误差 13 13 6.10.1指标要求 13 6.10.2测试方法 13 6.11调制准确度 13 6.11.1指标要求 6.11.2测试方法 13 6.12最大无损输人功率 指标要求 6.12.1 14 6.12.2测试方法 14 6.13互调衰减 15 6.13.1指标要求 15 6. .13.2测试方法 15 6.14频谱发射模板 15 6.14.1指标要求 15 1" 6.14.2测试方法 1" 6.15杂散辐射 6.15.1指标要求 22 6.15.2测试方法 2 6.16输出互调 2 6.16.1指标要求 6.16.2测试方法 25 6.17无源互调(PIM 25 6.17.1指标要求 25 6.17.2测试方法 25 操作维护功能 26 26 7.1概述 7.2基本功能 26 7.3查询功能 26 27 7.4故障管理功能 了5控制功能 2r 7.6系统安全管理功能 2 .7定位支持功能 28 环境试验 28 8.1工作环境要求 28 室外型塔顶放大器 8.1.1 28 8.1.2室内型塔顶放大器 28 8.2低温试验 29 8.2.1指标要求 29 8.2.2测试方法 29
GB/T32415一2015 8.3高温试验 29 8.3.1指标要求 9 8.3.2测试方法 29 8.4湿热试验 30 8.4.1指标要求 30 8.4.2测试方法 30 安全要求 30 9.1接地导体电阻和连接电阻 30 30 9.2抗电强度 30 9.2.1电源电路的抗电强度 30 9.2.2通信口的抗电强度 31 9.3电流 9.3.1电源电路的接触电流 31 9.3.2通信口的接触电流 31 10电源适应性 10.1 电源适应性要求 10.2测试方法 10.2.1电源电压变高试验 10.2.2电源电压变低试验 * 11电磁兼容要求 . 11.1GSM制式塔顶放大器 11.2cdma2000及cdma2000HRPD制式塔顶放大器 11.3wCDMA制式塔顶放大器 32 附录A规范性附录测试设备要求 附录B(规范性附录wCDMA调制信号测试模式 37 附录C资料性附录峰值功率测试方法 参考文献 业
GB/T32415一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标准由通信标准化协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京信通信系统()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文俭、邓海龙、宋起柱、王俊峰、陶洪波、张骏驰、刘晓勇、张莎,李淑萍、 申超群
GB/T32415一2015 GSM/CDMA/wCDM数字蜂窝 移动通信网塔顶放大器 技术指标和测试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900/1800MHz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800MHz/2GHzcdma2000/cdma2000 HRPD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和2GHz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塔顶放大器的技术指标、操作维 护,环境试验等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900/1800MHz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800MHz/2GHzcdma2000/cdma200o HRPD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和2GHz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中的双向塔顶放大器和单向塔顶 放大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 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 GB/T2423.3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GB4943.12011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YD/T1139900/1800MHz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 第 2部分;基站及其辅助设备 YD/T1595.22GHz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第2部 分;基站及其辅助设备 YD/T1597.2800MHz/2GHzcdma200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 第2部分;基站及其辅助设备 术语和定义及缩略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及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3.1 术语和定义 3.1.1 下行 downlink 由基站到移动台的链路 3.1.2 上行 uplink 由移动台到基站的链路
GB/T32415一2015 3.1.3 旁路通道 bypass 塔顶放大器的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出现故障时,设备自动为基站信号或移动台信号提供旁路形式 的信号链路 3.1.4 单向塔顶放大器 unidirectionaltowerb00ster 与移动通信网的基站设备上行或下行有直接连接关系,仅对基站上行链路或者下行链路的信号具 有放大功能的塔顶放大器 可分为上行塔顶放大器和下行塔顶放大器,它们分别对基站的上行链路和 下行链路进行放大 3.1.5 双向塔顶放大器bdreetionaltowerboster 与移动通信网的基站设备上行和下行有直接连接关系,对基站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信号同时具 有放大功能的塔顶放大器 3.1.6 -次电路 direit primary 直接与交流电网电源连接的电路 3.1.7 二次电路 secondarycircuit 不与一次电路直接连接,而是由位于设备内部的变压器、变换器或等效的隔离装置供电或由电池供 电的一种电路 3.1.8 标称最大输出功率 nominalmaximumoutputp0wer 塔顶放大器在线性工作区内所能达到的最大输出功率 3.1.9 自动电平控制 automaticlevelcontrol 当塔顶放大器工作于最大增益且输出为最大功率时,增加输人信号电平时,塔顶放大器对输出信号 电平的控制能力 3.1.10 最大增益 maximum aim 塔顶放大器在线性工作范围内对输人信号的最大放大能力 3.1.11 增益调节范围 gainadjustmmentrange 当塔顶放大器具有可调增益时其最大增益和最小增益的差值 3.1.12 增益调节步长 gainadjustmentstep 塔顶放大器最小的增益调节量 3.1.13 增益调节步长误差 gainadjustmentsteperror 实际增益调节步长与标称增益调节步长的差值 3.1.14 带内波动 passbandripple 塔顶放大器有效工作频带内或信道内最大和最小增益的差值
GB/T32415一2015 3.1.15 旁路损耗/插入损耗 bypassloss/insertionloss 塔顶放大器出现故障或断电时,旁路保护功能启动后对基站信号引人的损耗 3.1.16 输入/输出电压驻波比I/ovotagestandingwaveratio 塔顶放大器在输人端/输出端的输人信号电压与反射信号电压的比值 3.1.17 噪声系数 noisefigure 塔顶放大器在工作频率范围内,正常工作时输人信噪比与输出信噪比的比值,表征信号经过设备噪 声的恶化程度 3.1.18 传输时延 transmissiodelay 塔顶放大器在工作频率范围内,输出信号对输人信号的时间延迟 3.1.19 频率误差frequemey error 在塔顶放大器在工作频带范围内输出频率与输人频率的偏差 3.1.20 相位误差 phaseerror 输出的相位轨迹与回归线之差 3.1.21 波形质量因数 waveformqualityfactor 实际波形与理想波形之间的归一化相关功率 3.1.22 mugntule 矢量幅度误差 err0rVectOr 理论波形与接收到的实际波形之差 3.1.23 码域矢量误差 codedomainveetorerror -个码字信号的平均功率与码域中除该码字之外的其余码字信号的平均功率之比 3.1.24 最大无损输入功率 mmaximumnondestructiveinputpower 塔顶放大器下行能承受而不致引起损伤的最大输人电平 3.1.25 互调衰减intermodulationattenuation 当工作频带内有两个及以上信号输人塔顶放大器后,由于塔顶放大器的非线性而在其输出端口产 生与两个或多个输人入信号有特定关系的产物为互调产物 互调衰减是指对这些互调产物的抑制能力 3.1.26 频谱发射模板 spectrumemissionmask 在塔顶放大器工作频带内,工作载波功率带外频谱发射杂散 3.1.27 杂散辐射 spuriousemission 带外的由谐波辐射,寄生辐射,互调产物及频率转移产物等产生的非期望辐射
GB/T32415一2015 3.1.28 输出互调 outputintermodulation 在塔顶放大器输出端口输人一个比期望信号电平低30dB的相同调制信号时的互调产物 3.1.29 无源互调 passiveintermodulation 塔顶放大器中无源器件的非线性引起的三阶或多阶互调产物 3.2缩略语 邻信道泄露功率比(adjacentchannelleakageratio) ACIR 邻道抑制比(adjacentchannelreectionratio7 ACRR 自动电平控制automatielevelcontrol) AIC 码分多址(codedivisionmuliaccess) CDMA CW -连续波(continuouswave 下行链路(downlinlk DL EVM矢量幅度误差(error vectormagnitude GMSK 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控(gaussianfilteredminimum shiftkeying) GsM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systemformobilcommunication PCDE 峰值码域误差(peakcodedommainerror) PIM 无源互调passiveintermodulation RMS -均方根值(rootmeansquare UL 上行链路(uplink) UTRA terrestrialradioaccess -通用陆地无线接人universalt WCDMA 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access 测试条件及判决依据 4.1 常规测试条件 除特殊规定外,所有测试均应在下列条件下进行 -温度:十15笔十35C; -相对湿度;45%一75% 4.2测试设备要求 测试设备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 4.3测试不确定度 表1是对测试系统不确定度的要求,应定期对测试系统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 表1对测试系统的不确定度要求 测试项目 对测试系统的不确定度要求 应用范围 输出功率 0.7dB 频率误差 12Hz 带外抑制 测试前需要校准) s0,5dB S1.5dB 频谱发射模板 信号发生器的ACLR干扰应该小于基站10dB以上
GB/T32415一2015 表1(续 测试项目 对测试系统的不确定度要求 应用范围 测试结果:l2.5%22.55% EVM 士2.5% 信号功率:P一3dBPm,一18dB 测试结果一36dB-30dBB PCDE 士1.1dB 信号功率:P一3dBPm,一18dB S0.7dB AcRR 信号发生器的ACLR干扰应该小于基站10d4B以上 在UTRA和共存接收频段 当测试结果>一60dBm时,应<2.0dB; 当测试结果<一60dBm时,应<3.0dB 在其他频段: 杂散辐射 <2.2GHz,应<1.5dB 2.2GHz一60dBm时,应<2.0dB; 当测试结果<一60dBm时,应<3.0adB. 输出互调 在其他频段: <2.2GHa,应<1.5dB 2.2GHz4GHz,应二4.0dlB 信号产生器的ACLR干扰应该小于基站10dB以上) 4.4测试判决依据 测试判决依据是考虑测试系统的不确定度不为0时的情况 下面各章的测试项目给出的是对于塔 顶放大器的指标要求,表2给出测试判决标准和指标要求的关系 表2测试判决标准区别于指标要求 测试项目 指标要求 U 测试判决标准与指标要求的关系 测试判决标准 最大输出功率 指标要求的上限+U 6.1 0.7dB 指标要求的下限-Us 测试判决标准 输出1dlB压缩点 0.7dB 6.2 指标要求的上限十U
GB/T32415一2015 表2(续 测试项目 指标要求 Us 测试判决标准与指标要求的关系 测试判决标准 ALC 6, 0.7dB 指标要求的上限+U 指标要求的下限-U3 测试判决标准: 0.5dB 增益 指标要求的上限+U 6.4 指标要求的下限一U 带内波动 6.5 0.7dB 测试判决标准=指标要求十U 们 频率误差 6.10 12Hz 测试判决标准=指标要求十U 传输时延 6.9 测试判决标准=指标要求 输人/输出 6.7 渊试判决标准一指标要求 电压驻波比 噪声系数 6.8 测试判决标准=指标要求 旁路损耗 测试判决标准=指标要求 6,6 0dB 杂散辐射 测试判决标准=指标要求 0dB 6.15 0.7dB 测试舞决标准二指标要求-U 最大输人功率 6.12 6.14 1.5dB 频谱发射模板 测试判决标准=指标要求+U EVM 6.11 0% 测试判决标准=指标要求 PCDE 6.1l 1.ldB 测试判决标准=指标要求+Us 波形质量因数 测试判决标准=指标要求 6.ll 互调衰减 6.13 0.7dB 测试判决标准一指标要求+Us 根据不同的测试频段依照频谱发射模板和 输出互调 6.16 杂散辐射的测试判决标准 无源互调 渊试判决标准=指标要求+U 6.17 0.7dB 注;U表示测试系统的不确定度,当测试系统的不确定度超出表1范围时,U不能取表中值 5 工作频段 工作频段是指塔顶放大器在线性输出状态下的实际工作频率范围,设备可根据需要使用工作频段 的全部或部分 本标准适用于下列频段: -GSM900MHz/1800MHa部分: 上行:885MHz一915MHz/1710MHz1785MHz; 下行:930MHz960MHz/1805MHz~1880MHz -cdma2000/cdma2000HRPD800MHz部分 上行:825MH2835MH2 下行:870MHz880MHz -cdma2000/edma2000HRPD2GHz部分
GB/T32415一2015 上行:1920MHz1935MHz 下行:2110MHz一2125MHz wCDMA2GH2部分 上行:1940MHz1955MHz 下行:2130MHz~2145MHa 技术指标 6.1标称最大输出功率 6.1.1指标要求 常温条件下,厂家声明最大输出功率士1.0dBm 极限条件下,厂家声明最大输出功率士1.5dBm. 标称最大输出功率应满足以下条件 输人信号为设备所支持的调制信号; a b)增益为最大增益; 满足本标准中所有指标要求; c d)在网络应用中不应超过此功率; e 标称最大输出功率为设备前向各端口的输出功率总和 此指标适用于双向塔顶放大器的下行、下行塔顶放大器的下行 6.1.2测试方法 按图1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选择合适的衰减器,使测试仪器处于最佳的测量范围 功率计频谱 信号发生器 待测设备 衰减器 仪 图1最大输出功率测试配置 按以下步骤进行测试: a)关闭上行,测量下行指标; b) 将信号发生器设置为该塔顶放大器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并使其产生调制信号; e设置塔顶放大器的增益为最大增益; d)调节信号发生器的电平直至设备的输出功率为厂家声明的最大输出功率 测量设备的输出功率; e 各制式测试调制信号(见表3),wCDMA测试模式设置见附录B 表3调制信号要求 信号制式 GSM cdma2000/cdma2000HRPD wCDMA 调制要求 GMsK全时隙 cdma2000,9CH配置 测试模式1.64DPCH
GB/T32415一2015 6.2输出1dB压缩点功率(P-1 6.2.1指标要求 在放大器的线性工作范围内,输出功率从理想特性曲线下降1dB的功率电平 上行;P-功率大于或等于10dBm 对于下行,此项指标不作要求 6.2.2测试方法 按图2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选择合适的衰减器,使测试仪器处于最佳的测量范围 矢量网络分析仪 待测没备 衰减器 图2输出1dlB压缩点测试配置 按以下步骤进行测试: a)关闭下行 设置矢量网络分析仪的中心频率为该塔顶放大器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设置矢量网络 b) 分析仪的带宽为塔顶放大器的工作带宽; 设置塔顶放大器的增益为最大增益; d)调节矢量网络分析仪的输出电平,使塔顶放大器在线性工作范围内,记录设备上行链路的 增益; 不断增加矢量网络分析仪的输出功率,直到设备增益下降1dB时,此时设备的输出功率为输 出1dB压缩点功率 6.3自动电平控制范围 指标要求 6.3.1 当塔顶放大器达到最大输出功率时,从1dB到10dB范围增加输人信号电平时,输出功率应满足 6.1.2中的指标要求或关闭输出(旁路保护) 注;对于没有自动电平控制功能设备或链路不作要求 6.3.2测试方法 按以下步骤进行测试: a)按图1连接测试系统: b 关闭上行(测量下行指标)或关闭下行(测量上行指标) e)将信号发生器设置为该塔顶放大器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并使其产生调制信号;调制信 号满足表3中的要求 d)设置塔顶放大器的增益为最大增益; e)调节信号发生器的电平直至设备的输出功率为厂家声明的最大输出功率;
GB/T32415一2015 测量设备的输出功率; f g)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平以1dB为步进值增加10dB,重复步骤f),应满足6.1.2要求 6.4增益 6.4.1最大增益 6.4.1.1指标要求 最大增益小于或等于35dB,具体增益值由厂家声明;最大增益变化范围在厂家声明值的士3dB 之内 6.4.1.2测试方法 按以下步骤进行测试: a)按照图1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D 关闭上行(测量下行指标)或关闭下行(测量上行指标); 将信号发生器设置为该塔顶放大器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并使其产生调制信号,调制信 c 号满足表3要求 d)设置塔顶放大器的增益为最大增益; e)调节信号发生器的电平直至设备的输出功率为厂家声明的最大输出功率; f 测量设备的输出功率,最大增益为塔顶放大器输出功率与输人功率的比值 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平降低3dB,重复步骤f) 6.4.2增益调节范围 6.4.2.1指标要求 增益调节范围大于或等于10dB,或厂家声明值 注:对于没有增益调节功能设备或链路此项指标不作要求 6.4.2.2测试方法 按以下步骤进行测试 a)按图1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关闭上行(测量下行指标)或关闭下行(测量上行指标) b) 将信号发生器设置为该塔顶放大器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并使其产生调制信号;调制信 号满足表3要求 设置塔顶放大器的增益为最大增益 调节信号发生器的电平直至设备的输出功率为厂家声明的最大输出功率; 测量设备的输出功率,最大增益为塔顶放大器输出功率与输人功率的比值 fD g)设置塔顶放大器增益为最小 h)测量塔顶放大器输出功率,最小增益为塔顶放大器输出功率与输人功率的比值 增益调节范围为最大增益与最小增益的差值 6.4.3增益调节步长及误差 6.4.3.1指标要求 增益调节步长小于或等于1dB
GB/T32415一2015 增益调节步长误差应在土1dB/每步长范围内 在0dB10dB范围内总误差应在士1dB范围内; 在10dB20dB范围内总误差应在士1dB范围内; -在大于20dB范围内的总误差应在士1.5dB范围内 注:对于没有增益调节功能设备或链路此项指标不作要求 6.4.3.2测试方法 按以下步骤进行测试: a)按图1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关闭上行(测量下行指标)或关闭下行(测量上行指标); D 将信号发生器设置为该塔顶放大器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并使其产生调制信号,调制信 号满足表3要求 d 计算增益每降低一步长时塔顶放大器输出功率的标称值 设置塔顶放大器的增益为最大增益; e f 调节信号发生器的电平直至设备的输出功率为厂家声明的最大输出功率; g测量塔顶放大器输出功率; 以调节步长降低塔顶放大器的增益,测量塔顶放大器每下降一步长时的输出功率并记录,直 h 至塔顶放大器增益为最小 i 增益调节步长误差为步骤g)中记录的塔顶放大器输出功率与步骤d)中计算的塔顶放大器标 称输出功率的差值 6.5带内波动 6.5.1指标要求 6.5.1.1双向塔顶放大器/下行塔顶放大器带内波动指标要求 双向塔顶放大器/下行塔顶放大器带内波动指标要求见表4 表4双向塔顶放大器/下行塔顶放大器带内波动指标要求 信号制式 GSM cdma2000/cdma2000HRPD wCDMA 有效工作带内波动(峰-峰》 3,0dB 3.0dB 3,0dB dB/1.25MH么 二2.0dB/3.84MHz 每信道内波动(峰-峰) 2.0 6.5.1.2 上行塔顶放大器带内波动指标要求 带内波动<1.0dB. 6.5.2测试方法 按以下步骤进行测试 a)按图2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b)关闭上行(测量下行指标)或关闭下行(测量上行指标) 设置矢量网络分析仪扫频带宽;中心频率为塔顶放大器载波频率(多载波的塔顶放大器测试最 高和最低两个载波),带宽为信道工作带宽或有效工作带宽(见表4),直接通过衰减器进行 校表; l0
GB/T32415一2015 d)设置矢量网络分析仪的输出电平,使塔顶放大器达到低于最大输出功率3dB以下,将塔顶放 大器的增益调至最大; 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带内波动 6.6旁路损耗/插入损耗 6.6.1指标要求 6.6.1.1双向塔顶放大器/下行塔顶放大器旁路损耗指标要求 旁路损耗小于或等于2.0dB 注:对于无旁路工作链路的塔顶放大器,此项指标不作要求 上行塔顶放大器旁路损耗指标要求 6.6.1.2 上行;旁路损耗小于或等于2.5dB 注:对于无旁路工作链路的塔顶放大器,此项指标不作要求 6.6.1.3上行塔顶放大器插入损耗指标要求 下行:插人损耗小于或等于0.7dB. 6.6.2测试方法 按以下步骤进行测试 按照图2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a D)关闭上行(测量下行指标)或关闭下行(测量上行指标); c 将矢量网络分析仪扫频带宽设置为;有效工作带宽,直接通过衰减器进行校表 断开塔顶放大器的电源或者模拟塔顶放大器告警使设备工作在旁路状态; d 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有效工作带内的最大损耗值 输入/输出电压驻波比 6.7.1指标要求 输人/输出电压驻波比小于或等于1.5 6.7.2测试方法 按以下步骤进行测试: 按照图3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a 矢量网络分新仪 待测设备 匹配负载 图3驻波比测试配置 b) 关闭上行(测量下行指标)或关闭下行(测量上行指标); 1
GB/T32415一2015 设置矢量网络分析仪的带宽为塔顶放大器工作带宽,输出电平不超过Linm d)设置塔顶放大器的增益为最大增益 e)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分别输人/输出电压驻波比,记录工作频段内电压驻波比的最大值 设置塔放的增益为最小增益,重复步骤e),指标满足要求; fD g将塔顶放大器设置为旁路状态,重复步骤e),指标满足要求 无旁路功能的设备,步骤g)不作要求 h 注Lin,为设备最大输人功率 6.8噪声系数 6.8.1指标要求 双向塔顶放大器/下行塔顶放大器噪声系数指标要求;小于或等于3.0dB 上行塔顶放大器噪声系数指标要求;小于或等于2.0dB 6.8.2测试方法 按以下步骤进行测试 按照图4所示连接测试系统;选择合适的衰减器,使测试仪器处于最佳的测量范围; a 单向器 噪声源 待测设备 衰减器 嗓声系数分析仪 校准路径 图4噪声系数测试配置 开启下行(测量上行指标). b 仪表按虚线部分所示校准噪声测量系统 c) d)设置塔顶放大器的增益为最大增益 用噪声系数测量仪测试塔顶放大器的噪声系数 6.9 传输时延 6.9.1 指标要求 上行传输时延;小于或等于2;下行传输时延;小于或等于6s 6.9.2测试方法 按以下步骤进行测试: a)按照图2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b)关闭上行(测量下行指标)或关闭下行(测量上行指标); 将网络分析仪的中心频率设置为塔顶放大器的中心频率,扫频带宽设置为塔顶放大器的工作 带宽,按图中虚线所示在传输测量方式下进行直通校准; d)设置塔顶放大器的增益为最大增益; 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塔顶放大器的传输时延,记录工作频段内传输时延的最大值 e 12
GB/T32415一2015 6.10频率误差 6.10.1指标要求 频率误差小于或等于士0.05×10-" 6.10.2测试方法 按以下步骤进行测试: a)按照图5所示连接测试系统;选择合适的衰减器,使测试仪器处于最佳的测量范围; 关闭上行(测量下行指标)或关闭下行(测量上行指标) b) 将RF信号发生器设置为Cw信号,频率为该塔顶放大器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并将 c RF信号发生器连接至塔顶放大器的输人端口 信号发生器 待测设备 衰减器 频率计 同步触发时钟 图5频率误差测试配置 d)将频率计连接至塔顶放大器的输出端口,并保证RF信号发生器与频率计的参考频率相同; e)调节RF信号发生器的电平直至塔顶放大器的输出功率为最大功率, f测试输人信号与输出信号的频率偏差 在塔顶放大器工作频率范围内测量高、中,低三个频点的频率偏差 g 调制准确度 6.11 6.11.1指标要求 指标要求见表5 其中部分指标的衡量或计算方式如下 a)GMSK调制准确度用相位误差衡量; b)矢量幅度误差(EVM)以平均误差矢量信号功率与平均参考信号功率之比的均方根值(RMS 来衡量; 峰值码域误差(PCDE)为码域矢量误差的最大值; c d)8-PSK调制准确度用矢量幅度误差(EVM)来衡量 注,适用于双向塔顶放大器和下行塔顶放大器 表5调制准确度指标要求 GSM cdma2000/edma2000HRPD wCDMA 信号制式 衡量指标 GMSK调制 矢量幅度误差 峰值码域误差 8-PSK调制 波形质量因数(p 相位误差: PCDE EVM EvM 恶化值p;>0.912 指标要求 <5(RMs) -33dB S8"RMS 过剩功率<0.4dB 12.5%RMS 扩频因子256) 20°peak 6.11.2测试方法 按以下步骤进行测试: 13
GB/T32415一2015 a)按照图6所示连接测试系统;选择合适的衰减器,使测试仪器处于最佳的测量范围; b)关闭上行(测量下行指标)或关闭下行(测量上行指标) 设置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为塔顶放大器工作频率范围的中心频率,各制式测试调制信号(见表 c 6)wcDMA测试模式设置见附录B 待测设备 信号发生器 衰减器 信号分析仪 同步触发时钟 图6调制准确度测试配置 表6调制信号要求 信号制式 GSM cdma2000/cdma2000HRPD wCDMA GMSK间隔时隙(4个); EVvM,测试模式1,64DPCH GMSK全时隙(8个) 调制要求 cdma2000,9CH配置 8-psk全时隙(8个) PCDE测试模式3,32DPCH 设置塔顶放大器的增益为最大增益 d 调节输人信号电平使得塔顶放大器输出信号达到厂家标称的最大值 e 在输出端测试相关的调制解调指标,测试指标满足表5要求 输人信号电平增加10dB,重复步骤. g 6.12最大无损输入功率 6.12.1指标要求 双向塔顶放大器/下行塔顶放大器;下行最大无损输人功率大于或等于43dBm(平均功率) 上行塔顶放大器:下行最大无损输人功率大于或等于62.5dBm(峰值功率) 6.12.2测试方法 按以下步骤进行测试: a)按照图1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关闭上行 b 设置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为塔顶放大器工作频率范围的中心频率 c) D 平均功率测量时.,渊试用的各制式调制信号见表沿 峰值功率测量时,设置脉冲周期800AS,占空比为1%;在1个标准大气压、温度为25C条件 下测量,同时设备的输出接50Q标准负载 设置塔顶放大器的增益为最大增益; 以1dB为步进,逐渐加大输人电平,直到塔顶放大器的输人端口功率为标称的最大无损输人 功率,并持续5min 观察设备的输出功率是否有下降或者变化,变化范围不超过2dB h 在峰值功率测量时,如果受到测试设备限制,可参考附录C的测试方法进行试验 i 14
GB/T32415一2015 6.13互调衰减 6.13.1指标要求 工作频带内互调:一60dBc/3kHz最大输出功率>40dBm且N>2): <一36dBm/3kHa最大输出功率<40dBm且N>2); 工作频带外互调;9kHz~1GHz 一36dBm/100kH2; 1GHz~12.75GHz<一30dBm/1MH2 注N为厂家声称设备所支持的最大载波数 6.13.2测试方法 按以下步骤进行测试: a)按照图7所示连接测试系统;选择合适的衰减器,使测试仪器处于最佳的测量范围 信号 发生器1 信号 发生器2 低互调 被测设备 衰减器 频谱分析仪 合路然 信号 发生器3 信号发生 黑 互调衰减测试配置 图7 D)关闭上行(测量下行指标)或关闭下行(测量上行指标); 将信号发生器按表3设置为调制信号,开启信号发生器1、信号发生器2,关闭信号发生器3 信号发生器n;设置两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在被测设备工作带内相隔600kHHz; 关闭其中一台信号发生器,调节另一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功率,并使得设备的输出总功率为 厂商声明的最大输出功率一3dB;最后将两个信号的输出功率调为一致; e)接通被测设备的ALC功能; f 打开两个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功率,并将两个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功率提高10dB; g在频谱分析仪上读出互调产物,看其是否满足要求; h)依次开启信号发生器1信号发生器n,调节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功率,并使得设备的输出总功 率为厂商声明的最大输出功率一101gN 全部开启信号发生器1一信号发生器n,使设备输出每载波功率达到一致;重复步骤e)g); 对于支持载波数量N>4的设备,统一按4载波的标准进行测量 j 对于多输人/输出端口的设备,应对每一组端口进行测量 k 6.14频谱发射模板 6.14.1指标要求 对于wCDMA制式的频谱发射模板,其带外辐射测量范围限定在距载波中心频点士12.5MHz范 围内 在离载波频率Af=2.5MHz到Af 的频率范围内,发射值不应超过表7一表10中所定义的 最大值 注1:A指操作带宽内第一个或最后一个5MHz信道的中心频率与临近载波频率的测量滤波器一3dB点之间的 15
GB/T32415一2015 间隔; 注2:_ofset指操作带宽内第一个或最后一个5MHz信道的中心赖率与测量滤波器的中心频率的间隔 注3:_ofset指12.5MHz与UTRAN的上行(1920MHz1980MHz)或下行(2110MHz~2170MHz2)边带 偏移的最大值; 注4:Af指f_offset,减去测量滤波器带宽的一半 表7最大功率P>43dBmm" 测量滤波器一3dB 测量滤波器中心频率的 指标要求/dBm 测量带宽 点的频率偏移量(f) 频率偏移量(f_offs fset 2515NHlt<么715MH" 2.5MHzGB/T32415一2015 表10最大功率P<31aBm 测量滤波器一3dB 测量滤波器中心频率的 指标要求/dBm" 测量带宽 点的频率偏移量(A) 频率偏移量(f_o offset 心 2.5MHzAf<2.7MHz 2.515MHzf_offset<2.715MHz 30kHz offset 2.7MHzf<3.5MHz 2.715MHzf_offset<3.515MHz -22一15 -2.715 30kHz MHz 34 30kHz 3.515MHl<_offset<4.0MHz 21 3.5MHz/f<7.5MHHz 4.0MHz_offset<8.0MHHz 1MHz 7.5MHzGB/T32415一2015 表11(续 频率范围 指标要求测量带宽检波方式 1G;Hz~Fei一60MHz或2100MHlz中最高的一个 -30dBm 1MH2 MHa中最高的- MHz中最 Fc一60MHz或2100" 一个~Fc一50MHz或2100 -25dBm 1MHz 高的 MHz中最高的 MHz中最低 Fc一50MHz或2100 个Fe十50MHz或2180 -15dBm 1MHz 均方根 的 Fe十50MHa或2180MHz中最低的 -个一Fe十60MHa或2180MHz中最低 -25dBm 1MHz Fe十60MH或2180MHa中最低的一个~12.75GH -30dBm 1MHz 注1,Fe是工作带宽范围内的第一个5MHz带宽的中心频率 注2:Fe是工作带宽范围内的最后一个5MHz带宽的中心频率 6.15.1.1.2上行保护的杂散要求 上行保护的杂散要求见表12 表12上行保护杂散要求 频段 最大值 测量带宽 检波方式 1920MHz~1980MHz -96dBm 100kHz 均方根 6.15.1.1.3收发独立天线设备,上行杂散的最小要求 收发独立天线设备,上行杂散的最小要求见表13 表13上行杂散的最小要求 频段 最大值 测量带宽检波方式 1880MHz~1920MHz 1920MHz一1980MHz -78dBm3.84MHz 2010MHz~2025MH 均方根 2300MHz~2400MHz 30MHz1GHz -57dBm100kHz 1GHHz12.75GHz" -47dBm 1MHz 除去第一个载波以下的12.5MHz和最后一个载波以上12.5MHz之间的频率) 6.15.1.1.4与其他通信系统共存的杂散要求 当塔顶放大器与其他系统共存但不是共站址时,应满足表14杂散牺射要求 18
GB/T32415一2015 表14与其他通信系统共存的杂散要求 频率范围/MHz 检波方式 最大值/dBm 测量带宽/kHz 806821 -61 100 825一835 -6 100 -57 100 851一866 870880 -57 100 885915 -61 100 930960 -57 00 1710~1755 -6 00 1755~1785 49 1000 均方根 1785一1805 -6 100 1805l850 100 1850~188o -58 1000 1880~1920 52 1000 20102025 -52 1000 23002400 -52 1000 2500~2690 -52 1000 3300~3600 -52 1000 6.15.1.1.5与其他通信系统共站址 当塔顶放大器与其他通信系统共站址时,为了保护其他系统的上行接收,应满足表15的杂散辐射 要求 表15与其他通信系统共站址的杂散辐射要求 频率范围/MHz 最大值/dBm 测量带宽/kHz 检波方式 806一821 -98 100 825835 -98 100 851866 -57 100 870~88o -57 00 885915 -98 00 均方根 930960 -57 00 1710~1755 -98 00 1755~1785 -86 1000 -98 100 17851805 18051850 100 19
GB/T32415一2015 表15(续 频率范围/MH2 测量带宽/kHz么 最大值/dBm 检波方式 1850~188o -58 1000 1880~1920 -86 1000 20102025 -86 1000 均方根 2300~2400 -86 1000 25002690 -86 1000 33003600 86 1000 6.15.1.1.6与邻近频段的服务共存的杂散要求 与邻近频段的服务共存的杂散要求见表16 表16与邻近频段的服务共存的杂散要求 工作频段/MHH 频段/MH 最大值/adBm 测量带宽/MH 检波方式 -2100MHz 这 2l00一2l05 一30十3.4 DL;21102170 均方根 UL;l9201980 2175一218o 30十3,4×(2180MHz 注:f为邻近频段的频率 6.15.1.2cdma2000/edma2000HRPD制式指标要求 6.15.1.2.1 下行一般频段的杂散辐射指标要求 下行一般频段的杂散辐射指标要求见表17 表172GH频段下行一般频段指标要求 f|偏置范围 适用多载波 杂散发射限值 检波方式 885kHz~1.25MHn 香 -45dBc/30kHn -45dBc/30kHz和一9dBm/30kHz MHz~1.98MHz 否 1.25! 中较严格的要求 1.25MHz一2.25MHz -9dBnm/30kHz 是 仅限短消息中心测试 1.25MHz~1.45MHz 是 -13dBm/30kHz 均方根 是 -[13十17×Af一1.45MHz)]dBmn/30kH2 1,45MHz一2.25MHz 否 1.98MHz一2.25MHz 一55dBke/30kHz MHz一4.00MHz /1MHz 是 2.25! -13dBm/ -36dBm/1kHz,9kHz~150kHz 之4.00MHz 是 -36dBmm/10kHz,150kHz30MH2 国际电联的B类要求 -36dBm/100kHz,30MHz1GHa 20
GB/T32415一2015 表17(续 Af|偏置范围 杂散发射限值 检波方式 适用多载波 4.00MHz~16.0MHz -30dlBm/30kHz,1GHz~12.75GHz 是 国际电联的类要求) 16.0MHz~19.2MHz -30dBm/300kHz,1GHz12.75GHz 是 均方根 国际电联的B类要求) >19,.2MHz -30dBm/1MHz,1GHz~12.75GHz 是 国际电联的B类要求) 注;对于>0,A/=测试频率-塔顶放大器支持最高信道的中心频率;对于/<0,/=测试频率-塔顶 放大器支持最低信道的中心频率 6.15.1.2.22Glz频段附加的下行杂散特殊频段要求 2GHz频段附加的下行杂散特殊频段要求见表18 表182GHz频段附加的下行杂散特殊频段要求 测量频率范围/MHz 适用多载波 杂散发射限值 测量带宽 和如下系统重叠覆盖时 -98dBm仅限共站址 否 GSM900 876MHz一915MHz 100kHz -61dBm(不共站址) 921MHz960MHz 是 57dBm 100kHz GSM900 -98dBm仅限共站址 1710MHz1785MHz 否 100kHz DCS1800 一61dBm(不共站址 是 1805MHlz~1880MHz -47dBm 100kHz DCS1800 1900MHz1920MHz和 -86dBmm仅限共站址 1MH2 UTRA-TDD 2010MHz~2025MH么 1900MHz~1920MHz和 -52dBmm 1MH2 UTRA-TDD 2010MHz一2025MHz 1920MHz1980MHz 否 -86dBm 1MH2 始终存在 6.15.1.2.3800Mz频段下行杂散发射指标要求 800MHz频段下行载频杂散发射指标要求见表19 表19800Mz频段下行载频杂散指标要求 Af|偏置范围 适用多载波 杂散发射限值 检波方式 750kHz1.98MHz -45dBBc/30kHz -60dBc/30kHz;P>33dBm 均方根 1.98MHz一4.0MHz 否 27dBc/30kHz;:28dBmGB/T32415一2015 表19(续 Af|偏置范围 杂散发射限值 检波方式 适用多载波 930MHz960MHz 是 峰值检被 1710MHz~1920MHz2 -47dBm/100kHz(峰值 3.4GHz一3.53GHz 885MHz一915MHa -67dBm/100kHz有效值 均方根 806MHz一821MHz -36dBmm/1kHz,9kHz一150kH2么 -36dBm/10kHz,150kHz30MHz MHz(ITUB类) 均方根 4.00 是 -36dBm/100kHz,,30MHz1GHz -30dBm/1MHz,lGHz一12.5GHz 迷,广-中心颗率一最近边界颜率 对于多载波测试,正-最高载波中心频率一最近边界频率)负 Af=最低载波中心频率一最近边界频率(). 6.15.1.3GSM制式指标要求 6.15.1.3.1调制和宽带噪声杂散指标要求 在设备下行由于GSM调制和宽带噪声产生的杂散电平不应超过表20中的限值要求,但有以下例 外和最低测量限值: 对于900MHz的设备,如果根据表中的值得到的限值低于一65dBm,则以一65dBm代替 a 限值; b)对于1800MHz的设备,如果根据表中的值得到的限值低于一57dBm,则以一57dBnm代替 限值; 高于载频600kHz6MHz频带内,允许有3个200kHz频带(中心频率为200kHz的整数 倍)绝对功率电平超出表20中的限值但小于一36dBm: 高于载频6MHz以上的频带内,允许有12个200kHa频带(中心频率为200kH2的整数倍 绝对功率电平超出表20中的限值但小于一36dBm; 多载波宽带噪声和设备互调衰减测试中针对一个载波的例外点要求适用于此测试项目; 对于多载波的情况,如果根据表中的值得到的限值低于一47dBm,则以一47dBm代替限值 表20调制和宽带噪声杂散指标要求 在规定频偏处的最大相对电平(dB),以规定测量(滤波器)带宽kHz)测量 功率 600kHz<1.2M1.2MIHz~1.8MIH1.8MIHz~<6,0MIHz6.,0MH2 0kH0H5HwkH 电平 dBm 测量带宽100kHz 测量带宽30kHH >43 十0.5 -30 -33 -60o -70 -73 -75 -80 4 8G 十0.5 -30 -33 -60o -68 -71 -73 39 +0.5 -30 -33 -6o -66 -71 -80 -69 37 -30 -60 69 -80 十0.5 -33 -64 -67 22
GB/T32415一2015 表20(续 在规定频偏处的最大相对电平(dB),以规定测量滤波器)带宽k!Hz)测量 功率 电平100kHz200kHz250kHz400kHz600kHH<1.2MH1.2MI<1.8MI1.8MI<6.0MIz6.0MIHz dBm 测量带宽30kHz 测量带宽100kHz 35 十0.5 -30 -33 -60o -62 -65 -67 -80 33 -30 -60 -60 -63 65 -80 十0.5 -33 6.15.1.3.2在下行工作带内的杂散发射 在下行工作带内的杂散发射指标要求如下 a)对偏离载波频率1.8MHz6MH2且落在相关的TX带内,杂散发射限值不超过一36dBmm 测试设 b 备的RBw=100kHHz,VBw=300kHz 采用峰值保持测量功率 6.15.1.3.3在下行工作带外的杂散发射 在下行工作带外的杂散发射指标要求如下 对于GSM900MHz的设备,测量频带1805MHz1880MHz的杂散发射限值不超过 一47dBm 对于(GsM1800MH的设备,测量频带925MHz一960MH的杂散发射限值不超过一57dlmm b e)如果GSM900与GSM1800设备共站址时,对于GSM900MIHz的设备,测量频带1710MHHz 一1785MHa的杂散发射限值不超过一98dBm;对于GSM1800MHz的设备,测量频带 880MHz一915MHz的杂散发射限值不超过一98dBm 对于a)、b).c)点中的测试项测量设备的RBw=100kHz,最小扫频时间为75ms,在200次扫 频上取平均 12.75GHz间除设备相关发射频带的其他频率上测量杂散发射 测试设备应按 在100kHz 表21配置,采用峰值保持激活,视频带宽设为约3倍于分辨带宽 杂散限值如下 对于1GH以下的赖率,不超过一 -36dBm; 对于1GHz以上的频率,不超过一30dBm 表21带外杂散发射测量带宽 至相应发射频带边缘的频偏 测量带宽 检波方式 频带 100kHz50MH2 10k2 峰值保持 50MHz~500MHz 100kHz >2MHz 30kHz 500MHz~12.75Gz 蜂值保持 相应发射频带外 >5MHz 00kHz >10MHz 300kHz 500MHz~12.75GHz, 蜂值保持 >20MHz 1MHz 相应发射频带外 >30MHz 3MHz 23
GB/T32415一2015 6.15.1.3.4上行保护的杂散要求 上行保护的杂散要求见表22. 表22上行保护杂散要求 频段 最大值 测量带宽 检波方式 880MHz915MHz -98dBm 100kHz 均方根 1710MHz1785MHHz 6.15.2测试方法 按以下步骤进行测试: a)按照图7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关闭上行(测量下行指标)或关闭下行(测量上行指标); D) 当被测设备的工作带宽仅支持一个载波时,信号发生器可以直接连接至塔顶放大器的输人端 口;当塔顶放大器的工作带宽支持多个载波时,需要两个信号发生器合路后连接至塔顶放大器 的输人端口或者一个信号发生器可以产生多个载波调制信号 d 设置塔顶放大器增益为厂家标称的最大值 设置信号发生器为该塔顶放大器工作频率范围内的高、中、低频率,测试调制信号见表3,并使 塔顶放大器输出功率达到最大; fD 在表11表22所示的频带范围内,选用相应制式所对应的测量带宽测试杂散 g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功率增加10dB,重复步骤f); h)如果塔顶放大器的工作带宽为连续的多载波,在工作频段任选两个载波组合,重复测试步骤 c)~),同时保证两个信号发生器合路后的输出功率为一个载波时信号发生器的功率; 如果频谱分析仪动态范围达不到要求,可加装限波器,使频谱分析仪的动态范围符合测量要 求;对于指标中没有要求视频带宽的测试项按视频带宽与测量带宽相等进行设置,扫描时间设 置为自动状态,在20次扫描上取平均值 6.16输出互调 6.16.1 指标要求 6.16.1.1GSM制式指标要求 GsM制式输出互调仅适用于下行,其带外指标要求见表23 表23GSM制式输出互调带外指标要求 频率范围 最大值 测量带宽 9kHz1GHz -36dBnm 100kHz么 lGHz~12.75GHz -30dBm 1MHn (GsM制式输出互调带内指标要求见表24 24
GB/T32415一2015 表24GSM制式输出互调带内指标要求 频率范围 最大值 测量带宽 一70dBe 30kHz 相应下行频段 6.16.1.2edma2000/edma2000HRPD/wCDMA制式指标要求 三阶和五阶的互调产物应不超过6.14.1和6.15.1中杂散指标的要求 6.16.2测试方法 按以下步骤进行测试 按照图8所示连接测试系统;选择合适的衰减器,使测试仪器处于最佳的测量范围; 信号发生器2 信道滤波器 衰减器 信号发生器1 信道滤波器 被测没备 衰减器 颜谱分析仪 图8输出互调测试配置 关闭上行,测量下行; b 连接信号发生器1至塔顶放大器的输人端,另一信号发生器通过环形器的正向连接至塔顶放 c 大器的输出端口; 设置塔顶放大器增益为厂家标称的最大值; 设置信号发生器1的频率为该塔顶放大器工作频率范围内的中心频率,使之产生如表3的调 制信号,并使塔顶放大器输出功率达到最大; 对于码分多址信号制式的设备,设置信号发生器2生成偏离信号发生器1频率士1个信道带 宽、士2个信道带宽、士3个信道带宽,但应在相应制式下行频段上的信号; 对于GSM信号制式的设备,设置信号发生器2生成偏离信号发生器1频率士0.8MHz 士2MHz、士3.2MHz、士6.2MHz,但应在相应制式下行频段上的信号; h)调整信号发生器2的输出功率,使其输出电平比厂家标称的最大输出功率低30dB 设置仪表探测模式为均方根 D 测试所有的三阶和五阶互调产物 iD 注:对于信号发生器2产生的干扰信号的频段内的信号不予考虑 6.17 无源互调PIM 6.17.1指标要求 无源互调适用于上行塔顶放大器下行链路,落人上行带内的互调产物PIM>141dBce 6.17.2测试方法 按以下步骤进行测试 a)按照图9所示连接测试系统; 25

GSM/CDMA/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塔顶放大器技术指标和测试方法

一、什么是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塔顶放大器?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塔顶放大器(Digital Cellular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Top Amplifier)是一种用于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中的放大器设备,主要起到信号放大和覆盖范围扩展的作用。

二、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塔顶放大器技术指标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塔顶放大器具有一系列的技术指标,下面将重点介绍以下几个方面:

  • 频率范围: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塔顶放大器的频率范围需要覆盖特定的通信标准,如GSM、CDMA和WCDMA等。
  • 增益: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塔顶放大器的增益指标是指其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比,通常以分贝(dB)为单位。
  • 线性度: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塔顶放大器的线性度表示其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间的线性关系,通常用IP3表示。
  • 噪声系数: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塔顶放大器的噪声系数表示其在信号传输中添加的噪声量,一般使用dB表示。

三、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塔顶放大器测试方法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塔顶放大器的测试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增益测试:通过测试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比来确定塔顶放大器的增益。
  • 线性度测试:通过测试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的非线性关系来确定塔顶放大器的线性度。
  • 噪声系数测试:通过测试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信噪比来确定塔顶放大器的噪声系数。
  • 功耗测试:通过测试塔顶放大器的功耗来判断其能否满足电力需求。

四、结论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塔顶放大器是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络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GB/T32415-2015对其技术指标和测试方法进行了规范,为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塔顶放大器的工程应用提供了保障。

GSM/CDMA/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塔顶放大器技术指标和测试方法的相关资料

    和GSM/CDMA/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塔顶放大器技术指标和测试方法类似的标准

    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网络设备技术要求第2部分:企业用宽带客户网关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网络设备技术要求第2部分:企业用宽带客户网关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网络设备技术要求第2部分:企业用宽带客户网关的编号:GB/T32403.2-2015。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网络设备技术要求第2部分:企业用宽带客户网关共有19页,发布于2016-07-01
    给水用钢丝网增强聚乙烯复合管道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给水用钢丝网增强聚乙烯复合管道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给水用钢丝网增强聚乙烯复合管道的编号:GB/T32439-2015。给水用钢丝网增强聚乙烯复合管道共有23页,发布于2016-07-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