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5069-2015

镁铝系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Chemicalanalysisofmagnesia-aluminarefractorie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镁铝系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镁铝系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的编号:GB/T5069-2015。镁铝系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共有38页,发布于2017-01-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Q40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81.080
  • 实施日期2017-01-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38页
  • 文件大小735.50KB

以图片形式预览镁铝系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镁铝系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国家标准 GB/T5069一2015 代替GBT5S069“0o7 镁铝系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Chemiealanalysisofagnesi-aluminarefraetories 2015-12-10发布 2017-01-01实施 中毕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 国国家标准化管厘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5069一2015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仪器和设备 试样制备 通则 试验报告 灼烧减量的测定 二氧化硅的测定 氧化铝的测定 l0 氧化铁的测定 二氧化钛的测定 12 氧化钙的测定 13 氧化镁的测定 l4 氧化钾、氧化钠的测定 15 氧化猛的测定[w(MnO)<0.5% l6 2: 五氧化二磷的测定[u(PO.)<0.1%们 镁砂中游离氧化钙的测定 17 36 18EDTA容量法测定氧化 硫酸亚铁铵容量法测定三氧化二铬 31 19 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钛、氧化钙、氧化钾、氧化纳氧化钰、五氧化二磷、氧化错、 20 三氧化二铬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w(M.o,)<15% 31 附录A(规范性附录)分析值验收程序 34 附录B(资料性附录电感稠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标准曲线的建立 35
GB/T5069一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5069一2007《镁铝系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与GB/T5069一2007相比,主要 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氧化错()、三氧化二铬检测项目(见第1章); -扩大了氧化钮的测定范围(见表1) 增加了氧化()、三氧化二铬分析值允许差(见表2); 增加了氧化钾,氧化钠火焰光度计检测方法(见第14章); 增加了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低含量元素方法(见第20章); 增加了硫酸亚铁铵容量法测定三氧化二铬(见第19章); 增加了EDTA容量法测定氧化错()(见第18章);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提供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工作的参考条件(见附录B)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全国耐火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93)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冶武汉冶金建筑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利尔高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自立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省耐火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海洁、牛俊高、,赵义、杨红、闫中广,梁献雷、张周明、陈宁娜、薛军柱、刘丽 王本辉,符心蕊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50691985、GB/T50692001、GB/T50692007
GB/T5069一2015 镁铝系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镁铝系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本标准分析的项目如下 灼烧减量(LOI) b 二氧化硅(SiO.); 氧化铝(ALO).) c D 氧化铁(Fe.O.)); 二氧化钛(TiO.). 氧化钙(CaO); 氧化镁(MgO); g h)氧化钾(K.O); 氧化钠(Na.O); 氧化(MnO); k 五氧化二磷(PO.) 镁砂中游离氧化钙(F.CaO); 氧化错()[Zr(Hf)O]; m 三氧化二铬(CrO.. n 本标准适用于镁铝系耐火材料中分析元素的测定范围见表1. 表1测定范围 分析项目 范围(质量分数)/% 分析项目 范围(质量分数)/% I(O1 K. (O SiO. <95 .o <1 Nae Al.O 二95 MnO 3 Fe.O. 15 P.(O. 5 TiO <4 F.CaO <0.5 CaO 0.1 Zr(Hf)O. 5 5 Mg(O >2 Cr.O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984含错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GB/T5070含铬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GB/T7728冶金产品化学分析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通则
GB/T50692015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10325定形耐火制品验收抽样检验规则 GB/T12805实验室玻璃仪器滴定管 GB/T12806实验室玻璃仪器单标线容量瓶 GB/T12808实验室玻璃仪器单标线吸量管 GB/T17617耐火原料和不定形耐火材料取样 GB/T32179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湿法、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和电感羁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 谱法(ICPAES)的一般要求 仪器和设备 3.1天平(感量0.1mg) 3.2铂堆蜗或瓷堆蜗(30mL. 3.3自动控温干燥箱 3.4高温炉,最高使用温度>1100,且能自动控温的箱式电炉 3.5分光光度计 3.6恒温磁力搅拌器 3.7G4玻璃漏斗 3.8吸量管:GB/T12808A级 3.9滴定管;GB/T12805A级 3.10容量瓶:GB/T12806A级 3.11原子吸收光谱仪;备有空气-乙炔燃烧器,钙、镁、钾,钠、锰空心阴极灯 空气和乙块气体应足够 纯净,以提供稳定清澈的贫燃火焰 其精密度的最低要求、特征浓度、检出限和标准曲线的线性(弯曲程 度)应符合GB/T7728的规定 3.12火焰光度计 电感稠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 3.13 试样制备 采样 4.1 按GB/T10325和GB/T17617采集实验室样品 4.2制备 将实验室样品破碎至6.7mm以下,按四分法缩分至约100g 当合同另有取样约定或由于产品形 式的限制,无法取得>100g的实验室样品时,可以例外 将缩分后的样品粉碎至0.5mm以下,继续缩 分,并加工成粒度小于0.090mm的试样 试样分析前应在105C110丫烘干2h,置于干燥器中冷至 室温 注:易水化样品应采取措施防止水化 通则 5.1测定次数 在重复性条件下测定2次
GB/T5069一2015 5.2空白试验 在重复性条件下做空白试验 5.3结果表述 所得结果应按GB/T8170修约,保留2位小数;当含量<0.10%时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如果委 托方供货合同或有关标准另有要求时,可按要求的位数修约 5.4分析结果的采用 当试样的2个有效分析值之差不大于表2所规定的允许差时,以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分析结果 否则,应按附录A的规定进行追加分析和数据处理 表2分析值允许差 各元素允许差/% 含量范围 TiO.、P.O. 质量分数)/% LOISiOAl.O.Fe.O CaO Mg(OK.ONae.oMnO Zr(Hf)O.,Cr.O 0.02 0.02 0,02 0.02 0.02 0.05 0.04 0.04 0.03 >0.l1s0.5 0.05 0.04 0.04 0.04 0.03 >0.5s1 0.10 0.10 0.10 0.10 0.10 0.10 0.l0 0.05 0.10 0.20 0.20 0.15 0.20 0.10 0.20 0.2o 0.20 0.20 0.20 0.30 0.30 0.30 0.30 0.30 0.40 15 30 0.40 0.40 >306o 0,60 0.60 0,40 60 0,70 0.70 对于微量成分,当分析值的平均值小于允许差的2倍时,其允许差为该分析值的1/2. 差减法测定高纯镁砂中MgO的允许差为0.3% 5.5质量保证和控制 5.5.1校准曲线应定期(不超过3个月)用标准物质校准一次 如果仪器维修或更换部件(如灯泡等). 应重新绘制校准曲线,并用同类型标准物质校准 当标准物质的分析值与标准值之差大于表2所规定 允许差的0.7倍时,应重新绘制校准曲线 5.5.2一般情况下,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应每2个月重新标定一次;如果2个月内温度变化超过10C 时,应及时标定一次 重新标定后,应用标准物质进行验证,当标准物质的分析值与标准值之差不大于 表2所规定允许差的0.7倍时,则标定结果有效,否则无效 5.5.3仲裁试验时,应随同试样分析同类型标准物质 当标准物质的分析值与标准值之差不大于表2 所规定允许差的0.7倍时,则试样分析值有效,否则无效
GB/T5069一2015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委托单位; 试样名称 分析结果 使用标准(GB/T5069一2015); -与规定的分析步骤的差异(如有必要); -在试验中观察到的异常现象(如有必要); 试验日期 灼烧减量的测定 按GB/T32179中灼烧减量的规定进行 二氧化硅的测定 8.1钼蓝光度法(<5% 8.1.1原理 试样用碳酸钠-棚酸混合熔剂熔融,稀盐酸浸取 在约0.2mol/L盐酸介质中,单硅酸与钼酸铵形 成硅钼杂多酸,加人乙二酸-硫酸混合酸,消除磷,碘的干扰,然后用硫酸亚铁铵将其还原为硅钼蓝,于分 光光度计波长810nm或690nm处,测其吸光度 8.1.2试剂 8.1.2.1混合熔剂:按质量比将2份无水碳酸钠与1份碉酸研细,混匀 8.1.2.2盐酸,1十5 8.1.2.3钼酸铵[(NH),Mo,O.4H.O]溶液(50g/L):过滤后使用 8.1.2.4乙二酸-硫酸混合酸;取15g乙二酸(草酸)(H,C.O2H.,O)溶于250mL硫酸(1十8)中,用 水稀释至1000mL,混匀 8.1.2.5硫酸亚铁铵溶液(40g/L);取4g硫酸亚铁铵[FesO.(NH).sO6H.O]溶于水,加5ml 硫酸(1+1),用水稀释至100mL,混匀,过滤后使用,用时配制 8.1.2.6二氧化硅标准贮存溶液(含sO.0.5mg/mL). 称取0.1000g预先在1000C灼烧2h并冷至室温的二氧化硅(99.99%)于铂堆塌中,加人2g3g 无水碳酸钠,盖上堆蜗盖并稍留缝隙,置于1000C高温炉中熔融5nmin~10nmin,取出,冷却 置于盛 有100mL沸水的聚四氟乙烯烧杯中,低温加热浸取熔块至溶液清亮,用热水洗出堆蜗及盖,冷至室温 移人2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贮存于塑料瓶中 8.1.2.7 二 二氧化硅标准溶液(含siO.504g/mL): 移取10.00m二氧化硅标准贮存溶液(8.1.2.6)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时 配制 8.1.2.8二氧化硅标准溶液(含s(O.54g/mL): 移取10.00mL二氧化硅标准溶液(8.1.2.7)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时
GB/T5069一2015 配制 8.1.3试料量 称取约0.10试料,精确至0.1mg 8.1.4测定 8.1.4.1将试料置于盛有4只混合熔剂(8.1.2.1)的铂堆蜗中,混匀,再覆盖l【混合熔剂(8.1.2.1),盖上 min15min,取 堆蜗盖并稍留缝隙,置于800C900C高温炉中,升温至1050C1100C熔融5" 出,旋转堆蜗,使熔融物均匀附着于堆塌内壁,冷却 8.1.4.2用滤纸擦净堆塌外壁,放人盛有煮沸的60mL盐酸(8.1.2.2)的200mL.烧杯中,低温加热浸出 熔融物至溶液清亮,用水洗出堆蜗及盖,冷却至室温,移人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8.1.4.3移取10.00mL试样溶液(8.1.4.2)于100mL容量瓶中,加10mL.水 8.1.4.4加人5ml钼酸铵溶液(8.1.2.3),摇匀,于室温下放置20min(室温低于15C则在约30C的 温水浴中进行 8.1.4.5加人30ml乙二酸-硫酸混合酸(8.1.2.4),摇匀,放置0.5min~2min,加人5ml硫酸亚铁铵 溶液(8.1.2.5),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8.1.4.6用合适吸收皿(见表3),于分光光度计810nm或690nm处,以空白试验溶液为参比测量其吸 光度 表3按二氧化硅的含量选择吸收皿 wu(SiO./% 0.10.5 0.55 吸收皿/em 标准曲线 8.1.5.1 8.1.5.2 8.1.5标准曲线的绘制 8.1.5.1移取0mL、1.00mL、2.00mL、4.00mL,6.00mL,8.00mL、10.00mL二氧化硅标准溶液 (8.1.2.8分别置于一组100ml容量瓶中,加2.5ml盐酸(8.1.2.2),加水至20mL 以下按8.1.4.4 8.1.4.5操作,用3em吸收,于分光光度计波长810nm处,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测量其吸光度,绘制标 准曲线 8.1.5.2移取0ml.1.00mL.2.00mL4.00ml.6.00ml.8.00ml10.00ml.二氧化硅标准溶液 (.1.2.7)分别置于一组100ml容量瓶中加2.5ml盐酸(8.1.2.2),加水至20ml 以下按8.1.4.4 8.1.4.5操作,用1cm吸收皿,于分光光度计波长690nm处,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测量其吸光度,绘制标 准曲线 8.1.6分析结果的计算 二氧化硅量用质量分数w(SiO.)计,数值以%表示,按式(1)计算: n w(SiO.- ×100% m 式中: -由标准曲线查得的二氧化硅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 分取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GB/T50692015 8.2重量-钼蓝光度法(5% 8.2.1原理 试样用碳酸钠-研酸混合熔剂熔融,以盐酸浸出并燕至一定体积,加人聚环氧乙烧凝聚硅酸,经过滤 并灼烧成二氧化硅 然后用氢氟酸处理使硅以四氟化硅的形式逸出 氢氟酸处理前后的质量之差即为 二氧化硅的主量 再用熔剂处理残渣,溶解于原滤液中,以钼蓝光度法测定滤液中残余的二氧化硅量 两者之和即为试样中二氧化硅的量 8.2.2试剂 8.2.2.1混合熔剂:按质量比将2份无水碳酸钠与1份棚酸研细,混匀 822.2钼酸锁[CNH).MO”4H.O]溶液(608/L);过速后使用 8.2.2.3硫酸亚铁铵溶液(40g/L):取4g硫酸亚铁铵[FesONH)sO6H.O]溶于水中,加 5m硫酸(1+1),用水稀释至100mL,混匀,过滤后使用,用时配制 8.2.2.4乙二酸-硫酸混合溶液;取15g乙二酸(草酸)(H.C.O2H.O)溶于250mL硫酸(1十8)中, 用水稀释至1000mL,混匀,过滤后使用 8.2.2.5聚环氧乙烧溶液(2.5g/L);称0.25g聚环氧乙婉加人100ml.水,放置一昼夜后摇动溶解,加 人23滴盐酸(1+1),贮于塑料瓶中(有效期2周. 8.2.2.6硝酸银溶液(10g/L). 8.2.2.7氢氟酸(p=1.15g/mL). 8.2.2.8盐酸(p=1.19g/mL) 8.2.2.9盐酸,1十5 8.2.2.10盐酸,5十95. 8.2.2.11硫酸,1十1 8.2.2.12二氧化硅标准溶液(含siO.0.5mg/mL): 称取0.I00g顶先在1o0七灼说2h并冷至室温的二氧化硅(9.99%)置于铂井城中,加2g一3g 无水碳酸钠,盖上堆蜗盖并稍留缝隙,置于1000C高温炉中熔融5min10min,取出冷却 置于盛 有100mL沸水的聚四氟乙烯烧杯中,低温加热,浸取熔块至溶液清亮 用热水洗出堪蜗及盖,冷至室 温 移人2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贮于塑料瓶中 8.2.2.13二氧化硅标准溶液(含siO.5g/mL): 移取10.00mL二氧化硅标准溶液(8.2.2.12)于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8.2.3试料量 称取约0.50g试料,精确至0.1mg 8.2.4测定 8.2.4.1将试料置于盛有3g4g混合熔剂(8.2.2.1)的铂堆蜗中,混匀 再覆盖1g2g混合熔剂 (8.2.2.1),盖上蜡蜗盖并稍留缝隙,置于800C~900C高温炉中,升温至1000C~1100C熔融 15 nmin一30min,取出,旋转堆蜗,使熔融物均匀附着于堆蜗内壁,冷却 8.2.4.2用滤纸擦净堆蜗外壁,放人盛有煮沸的20ml盐酸(8.2.2.8)和50mL水的烧杯中,加热浸出 熔融物至溶液清亮(硅含量高时会有硅酸胶体析出),以水洗出堪蜗及盖,低温加热燕发溶液至10mL 左右 取下,冷却 8.2.4.3加人少许纸浆,搅拌下加人3.00mL聚环氧乙烧溶液(8.2.2.5),放置5min用慢速定量滤纸过
G,B/5069一2015 滤,滤液用烧杯承接 用热盐酸(8.2.2.10)洗涤并将沉淀全部转移到滤纸上,再洗涤3一5次 然后用热 水洗至无氧离子[用硝酸银溶液(8.2.2.6)检查] 8.2.4.4将沉淀连同滤纸放到铂堆塌中,小心干燥并灰化后放人高温炉中,在1000C~1050C灼烧 1h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至室温,称量并反复灼烧直至恒量(m)(当两次称量的差值<0.4mg时,即 为恒量) 8.2.4.5加3一5滴水润湿沉淀,加4滴硫酸(8.2.2.11),8mL10mL氢氟酸(8.2.2.7),低温蒸发至冒 尽白烟 将堆蜗置于1000C1050C高温炉中灼烧15min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 重复灼烧(每次15min),称量,直至恒量(m,) 22.1)到烧后的此圾中,置于000c一050C高温炉中熔融了min,取 加约1《混合熔剂(8.2 8.2.4.6 出冷却 加5mL盐酸(8.2.2.8)浸取,合并到原滤液(8.2.4.3)中,冷至室温,移人250m容量瓶中,用 水稀释到刻度,摇匀[此溶液为试样溶液A,用于测定残余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二氧化钛、氧化钙 和氧化镁] 8.2.4.7移取10.00mL试样溶液A(8.2.4.6)于100mL容量瓶中,加人10mL水 8.2.4.8加人5ml钼酸铵溶液(8.2.2.2),摇匀,于室温下放置20min(室温低于15C则在约30C的 温水浴中进行) 加人30mL乙二酸-硫酸混合溶液(8.2.2.4),摇匀,放置0.5min一2min,加人5mL硫 酸亚铁铵溶液(8.2.2.3),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8.2.4.9用3cm吸收皿,于分光光度计波长810nm处,以空白试验溶液为参比测量其吸光度 8.2.5标准曲线的绘制 移取0mL、1.00ml,2.00mL、4.00mL、6.00mL、8.00ml,10.00mL二氧化硅标准溶液(8.2.2.13), 分别置于一组100ml容量瓶中,加2.5mL盐酸(8.2.2.9),加水稀释至20ml 以下按8.2.4.8一8.2.4.9 操作,绘制标准曲线 8.2.6分析结果的计算 二氧化硅量用质量分数w(SiO),)计,数值以%表示,按式(2)计算 m一m 十m.V一m ×100% uw(SiO.一 nn 式中: -氢氟酸处理前沉淀与堆蜗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氢氟酸处理后沉淀与堆蜗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由标准曲线查得的二氧化硅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771 试样溶液总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移取试样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重量法空白试验的二氧化硅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14 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n 氧化铝的测定 9.1铬天青s光度法(<2%) 9.1.1原理 试料用碳酸钠-棚酸混合熔剂熔融,稀盐酸浸取 分取部分试样溶液,以锌-EDTA掩蔽铁、缸等离 子,在六次甲基四胺溶液缓冲条件下,铝与铬天青s生成紫红色络合物,于分光光度计波长545nm处
GB/T5069一2015 测量吸光度 钛的干扰可加过氧化氢溶液消除 9.1.2试剂 9.1.2.1混合熔剂;按质量比将2份无水碳酸钠优级纯)与1份酬酸(优级纯)研细,混匀 9.1.2.2盐酸,l十5 9.1.2.3盐酸,l+14 9.1.2.4过氧化氢,l十9. 9.1.2.5锌-EDTA溶液;称取1.276毁氧化锌于250mL烧杯中,加100mL.水,6mL盐酸(1十1),加热 溶解,冷却至室温;另称取5.58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于500ml.烧杯中,加200ml水,加5ml氨水 1十1),加热溶解,冷至室温 将两种溶液混合均匀,用盐酸(1十1)和氨水(1十1)调节溶液pH56,移 人100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9.1.2.6六次甲基四胺溶液(250g/L),贮于塑料瓶中 9.1.2.7氟化铵溶液(5g/1L),贮于塑料瓶中 9.1.2.8铬天青s溶液(1g/L),用乙醇(1十9)配制,溶液配制后使用时间不超过一周 g.1.2.9氧化铝标准贮存溶液(含Al.,O0.2mg/mL): 称取0.1058g金属铝(99.99%)于聚四氟乙烯烧杯中,加50ml氢氧化钠溶液(200g/L)低温加热 溶解,冷却 加盐酸(l1)中和至呈酸性后再过量20mL,加热至溶液清亮,冷却 将溶液移人1000ml 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g.12.10氧化钳标准溶液(含AL.o,.4版/ml) 移取20.00m氧化铝标准溶液于1000mL容量瓶中,加l0m 盐酸(1十1),以稀释至刻度、 混匀 9.1.2.1氧化铝标准溶液(含AL.o24g/ml) 移取10.00mL氧化铝标准溶液于1000mL容量瓶中,加10mL盐酸(1十1),以水稀释至刻度, 混匀 9.1.3试料量 称取约0.50g试料,精确至0.1mg g.1.4测定 9.1.4.1将试料置于盛有3.0其混合熔剂(9.1.2.1)的铂堆蜗中,混匀,再覆盖1g混合熔剂(9.1.2.1),盖 上堆蜗盖,并稍留缝隙,置于80" C900C的高温炉中 逐渐升温至1000C1100C,熔融 10min,取出,旋转堆蜗,使熔融物均匀附着于堆蜗内壁,冷却 9.1.4.2用滤纸擦净堆蜗外壁,放人盛有煮沸的含75mL盐酸(9.1.2.2)的200ml烧杯中,加热浸出熔 融物至溶液清亮,用水洗出绀蜗及盖,冷却,移人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9.1.4.3根据试样中氧化铝含量,按表4移取2份试样溶液(9.1.4.2)于2个50ml容量瓶中,一份作显 色液,一份作参比液 表4按试样中氧化铝含量移取试样溶液 试样中氧化铝含量 分取试样溶液量/mL加六次甲基四胺溶液量/mL 吸收皿/cm" 标准曲线 质量分数) / 0.010.05 10,00 10 9.1.5.! >0.,05~0,25 5.00 9.1.5.2 0.5 >0.250.75 20.00×(10/100 0.5 9.1.5.2
G,B/5069一2015 9.1.4.4对含氧化铝0.25%一0.75%的试样需增加稀释步骤 移取20.00mL试样溶液(9.1.4.2)于 100ml容量瓶中,加10ml盐酸(9.1.2.3),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然后再移取2份10.00mL.试样溶 液于2个50ml容量瓶中,一份作显色液,一份作参比液 显色液;加5mL锌-EDTA溶液(9.1.2.5),混匀,放置3min,加2.0ml铬天青s溶液 9.1.4.5 (9.1.2.8),按表4加人六次甲基四胺溶液(9,1.2.6),以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放置20nmin 试样中有钛 存在时,在加锌-EDTA溶液前加6滴过氧化氢(g.1.2.4) 参比液;同9.1.4.5操作,在加铬天青s溶液之前加5滴氟化胺溶液(9.1.2.7). 9.1.4.6 9.1.4.7用合适的吸收皿见表4),以参比液调零,于分光光度计波长545nm处测量显色液的吸光度 9.1.5标准曲线的绘制 9.1.5.1移取1.00mL,2.00mL,3.00mL,4.00mL,5.00mL氧化铝标准溶液(9.1.2.11)于一组50mL 容量瓶中,并按总量10ml计,分别加人不同量的空白试验溶液 另取10mL空白试验溶液按9.1.4.6 操作制备参比液 以3cm吸收皿,参比液调零,于分光光度计波长545nm处测量吸光度,绘制标准 曲线 9.1.5.2移取1.00ml,2.00mL3.00mL、4.00mL,6.00mL,8.00mL,氧化铝标准溶液(9.1.2.10),于 组50mL容量瓶中,并按总量10mL计,分别加人不同量的空白试验溶液 另取10m空白试验溶 液按9.1.4.6操作制备参比液 以0.5cm吸收,参比液调零,于分光光度计波长545nm处测量吸光 度,绘制标准曲线 9.1.6分析结果的表述 氧化铝量用质量分数w(AlO.)计,数值以%表示.按式(3)计算 m1 ×100% w(Al.O.= 3 式中: 由标准曲线查得的氧化铝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 分取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7 氟盐置换EDrA容量法(>2% 9.2 9.2.1原理 试样用混合熔剂熔融,稀盐酸浸取 用苯胫乙酸掩蔽钛 在过量EDTA存在下,调pHH34,加热 使铝、铁等离子与EDTA络合,加人pH5.5的六次甲基四胺缓冲溶液以二甲橙为指示剂,先用乙酸 锌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过量的DTA,再用氟盐取代与铝络合的EDTA,最后用乙酸锌标准滴定溶液滴 定取代出的EDTA,求得氧化铝量 9.2.2试剂 9.2.2.1混合熔剂;按质量比将2份无水碳酸钠与1份砌酸研细,混匀 9.2.2.2氨水(p=0.90g/mL). g.2.2.3硫酸,l+1 9.2.2.4盐酸,1+1 g.2.2.5氟化铵溶液(100g/L 9.2.2.6氢氧化钠溶液(500g/L. 9.2.2.7苯羚乙酸(苦杏仁酸)溶液(100g/L);微热溶解
GB/T50692015 9.2.2.8乙酸锌溶液(10g/L):称取10g乙酸锌溶于1000mL水中,用冰乙酸调溶液pH值为5.5- 6.0 9.2.2.9六次甲基四胺缓冲溶液(pH5.5);称取200只六次甲基四胺于烧杯中,加水溶解,加40mL盐 酸(p=1.19/mL),加水至1000mL混匀 9.2.2.10EDTA溶液(18.6g/L);此溶液1ml.约相当于2.5mgA.O 9.2.2.11氧化铝基准溶液[c(1/2Al,O.)=0.02mol/L] 称取0.5396g金属铝(99.99%),置于聚四氟乙烯烧杯中,加50mL水,10mL20ml氢氧化钠 溶液(9.2.2.6),待溶解完全后,冷却,移人盛有90mL盐酸(9.2.2.4)溶液的烧杯中,加热煮沸至溶液清 亮,冷至室温,移人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9.2.2.12乙酸锌标准滴定溶液{c[Zn(CH,COO).]=0.01mol/儿或c[Zn(CH,COO).]=0.02mol/L): 配制;称取表5规定量的乙酸锌[Zn(CH.c0O)2H.O]溶于1000mL 水中,用冰乙酸调溶液 pH5.56.0. 表5乙酸锌的配制 c[Zn(CH,CO(O)]/mol/1 称取乙酸锌[Zn(CH.cOO)2H.O]的量/ 0.01 2.2 0.02 4.4 标定;按表6规定量移取3份氧化铝基准溶液(9.2.2.11)分别置于400ml烧杯中,加10ml苯羚 乙酸溶液(9.2.2.7),加相应量的EDTA溶液(9.2.2.10),加水至约100mL,加热至70C一80C,加1~ 2滴澳酚蓝溶液(9.2.2.13),用氨水(9.2.2.2)调至溶液刚呈蓝色,加热煮沸3min一5min,取下冷却至室 温,以下按9.2.4.49.2.4.5操作,记下第2次滴定消耗乙酸锌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 3份氧化铝基准溶 液所消耗乙酸锌标准溶液毫升数的极差不应超过0.10ml.,取其平均值,否则,应重新标定 表6乙酸锌的标定 c[Zn(CH,coo)./mol/L 氧化铝基准溶液(9.2.2.11)体积/ml DTA溶液(9.2.2.10)加人量/mL 0.01 15.00 15 0.02 30.00 20 计算:乙酸锌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用物质的量浓度c[Zn(CH.COO).]计,数值以摩尔每升(mol/L)表 示,按式(4)计算,保留4位有效数字 cV c[Zn(CH,coo).,]一 式中 氧化铝基准溶液(9.2.2.1ll1)浓度的准确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V -移取氧化铝基准溶液(9.2.2.11)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V 一滴定氧化铝基准溶液所消耗乙酸锌标准滴定溶液(9.2.2.12)体积的平均值,单位为毫升 mL 9.2.2.13溴酚蓝溶液(1g/L) 9.2.2.14二甲酚橙溶液(5g/L):贮存于棕色瓶中 l0
GB/T5069一2015 9.2.3试料量 称取约0.10旦试料,精确至0.1mg 9.2.4测定 9.2.4.1将试料置于盛有4g混合熔剂(9.2.2.1)铂堆蜗中,混匀,再覆盖1g混合熔剂(9.2.2.1),盖上堆 蜗盖,并稍留缝隙,置于800C一900C高温炉中,升温至1000C一1100C熔融,待试样完全熔解,取 出,旋转堆塌,使熔融物均匀附着于堆塌内壁,冷却 9.2.4.2用滤纸擦净铂堆蜗外壁,将堆蜗放到盛有20ml盐酸(9.2.2.4!)和20mL.水的烧杯中,加热浸 取熔融物至溶液清亮,用水洗出绀蜗及盖,冷却至室温,移人20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9.2.43移取100.00ml试样溶液(9.2 于烧杯中,加10ml15ml苯羚乙酸(苦杏仁酸)溶液 (9.2.2.7),搅拌后加足量EDTA 并过量5mL10mL,加热至70C一80,加2滴澳 酚蓝溶液(9.2.2.13),用氨水(9.2.2.2)调至溶液刚呈蓝色,加热煮沸5min,取下冷至室温 注也可采用移取25.00mL试样溶液A(8.2.4.6)进行测定 次甲基四胺缓冲溶液《 六 9.2.4.4加15mL ,加3滴二甲酚橙溶液(9.2.2.14),先用乙酸锌溶液 9.2.2.9 (9.2.2.8)滴至近终点,再用乙酸锌标准滴定溶液(9,.2.2.12)滴至试样溶液由黄色变为红色为终点(不记 读数 9.2.4.5加10mL15mL氟化铵溶液(9.2.2.5),搅匀,煮沸5min,冷至室温,补加2滴二甲酚橙溶液 (9.2.2.14),用乙酸锌标准滴定溶液(9.2.2.12)滴定至试样溶液变为红色即为终点,记录第2次滴定消耗 乙酸锌标准滴定溶液(9.2.2.12)的体积 9.2.5分析结果的计算 氧化铝量用质量分数w(Al,O.)计,数值以%表示,按式(5)计算 101.96lc(V一V /1000 5 w(Al.O.= ×100% 2nn 式中; 乙酸锌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准确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V 滴定试样溶液所消耗乙酸锌标准滴定溶液(9.2.2.12)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 mL); V -滴定空白所消耗乙酸锌标准滴定溶液(9.2.2.12)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分取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 101.961 Al.O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 氧化铁的测定 l 10.1邻二氨杂菲光度法 10.1.1原理 试样用碳酸钠-砌酸混合熔剂熔融,稀盐酸浸取 用盐酸羚胺将Fe(I)还原为Fe(Il),在弱酸性溶 液中,Fe(I)与邻二氮杂菲形成橙红色络合物,于分光光度计波长510nm处测量其吸光度 10.1.2试剂 10.1.2.1混合熔剂:按质量比将2份无水碳酸钠与1份碉酸研细,混匀 1l1
GB/T50692015 10.1.2.2盐酸胫胺溶液(50g/L). 10.1.2.3邻二氮杂菲(CH,N,H.O)溶液(5g/L);用乙醇(1十1)配制 10.1.2.4乙酸铵溶液(200g/L) 10.1.2.5盐酸,1十5 10.1.2.6氧化铁标准溶液(含Fe.Ol.0mg/mL): 称取0.2000g预先在600C灼烧30min并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的氧化铁(99.99%),置于烧杯 中,用少许水湿润,加人20mL盐酸,低温加热溶解至溶液清亮,冷至室温,移人200mL.容量瓶中,用水 稀释至刻度,摇匀 10.1.2.7氧化铁标准溶液(含Fe.O.0.lmg/ml): 移取10.00mL氧化铁标准溶液(10.1.2.6).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时 配制 氧化铁标准游液(含FeO.104g/ml) 10.1.2.8 移取10.,00mL氧化铁标准溶液(10.1.2.7),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时 配制 10.1.3试料量 称取约0.10g试料.精确至0.1mg 10.1.4测定 10.1.4.1将试料置于盛有2【混合熔剂(10.1.2.1)的铂甘蜗中,混匀,再覆盖1g混合熔剂(10.1.2.1). 加盖,置于约800C900C的高温炉中,升温至1000~1100C熔融,使其完全熔解,取出,旋转堆 蜗,使熔融物均匀附着于培蜗内壁,冷却 10.1.4.2用滤纸擦净培蜗外壁,放人盛有煮沸的含60ml盐酸(10.1.2.5)200mL烧杯中,加热浸出熔 融物至溶液清亮,用水洗出堆蜗及盖,冷至室温,移人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10.1.4.3用吸量管移取10.00ml[试样中w(Fe.O,)>8%时,则移取5.00mlL]试样溶液(10.1.4.2). 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约50 ml 注,也可采用移取5.00ml试样溶液A(8.2.4.6)进行测定 10.1.4.4加人5m盐酸羚胺溶液(10.1.2.2),5mL邻二氮杂菲溶液(10.1.2.3)、10mL乙酸铵溶液 10.1.2.4),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30min. 10.1.4.5用合适的吸收(见表7),于分光光度计波长510nm处,以空白试验溶液为参比测量其吸 光度 表7按氧化铁的含量选择吸收皿 w(Fe.O.)/% 115 吸收皿/enm 0.5 标准曲线 10.1.5. 10.1.5.2 10.1.5标准曲线的绘制 移取0ml、1.00mL、2.00mL、4.00nmL,6.00mL8.00ml,10.00mL氧化铁标准溶液 10.1.5.1 10.1.2.8),分别置于一组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约50mL 以下按10.1.4.4进行,用3cm吸 收皿,于分光光度计波长510nm处,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测量其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10.1.5.2移取0mL、1.00mL、2.00mL、3.00ml、4.00mL.5.00mL,6.00mL、7.00mL,8.00mL氧化 12
G,B/5069一2015 铁标准溶液(10.1.2.7),分别置于一组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约50mL 以下按10.1.4.4进行 用0.5c吸收m,于分光光度计波长510nm处,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测量其吸光度 绘制标准曲线 10.1.6分析结果的计算 氧化铁量用质量分数w(Fe.O.计,数值以%表示,按式(6)计算 "×100% w(FeO.= 6) 7 式中 由标准曲线查得的氧化铁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 分取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71 10.2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10.2.1原理 试样用碳酸钠-研酸混合熔剂熔融,稀盐酸浸取,制备成试样溶液,于原子吸收光谱仪波长248.3nmm 处,测量其吸光度 10.2.2试剂 10.2.2.1混合熔剂:按质量比将2份无水碳酸钠(优级纯)与1份酸(优级纯)研细,混匀 10.2.2.2混合熔剂-盐酸溶液;称取12.0g混合熔剂(10.2.2.1)于盛有80ml盐酸(10.2.2.3),50ml.水 的烧杯中,盖上表面皿,加热溶解,冷至室温,移人25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10.2.2.3盐酸(I十l);用优级纯盐酸配制 10.2.2.4氧化铁标准溶液(含Fe.O.0.3mg/mL): 称取0.3000【预先600C灼烧30nmin并在干燥器中冷至室温的氧化铁(99.99%)于300mL烧杯 中,加人30m盐酸(10.2.2.3)低温加热溶解,移人100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10.2.3试料量 称取约0.20旦试料.精确至0.1mg 10.2.4测定 将试料置于盛有4.0【混合熔剂(10.2.2.1)的铂堆蜗中搅匀,再覆盖2.0g混合熔剂(10.2.2.1). 10.2.4.1 盖上堆绸盖,并稍留缝隙,置于80" C900高温炉中,升温至10001100熔融30min 45min取出,冷至室温 用滤纸擦净绀蜗外壁,置于盛有40mL盐酸(10.2.2.3)和50mlL.水的烧杯中,盖上表面皿,加 10.2.4.2 热浸出熔融物至清亮,用热水洗出堪蜗及盖,溶液冷至室温,将溶液移人25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 刻度,混匀 10.2.4.3移取50.00ml试样溶液(10.2.4.2)于10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10.2.4.4用空气-乙炔火焰,以水调零,于原子吸收光谱仪波长248.3nm处测量吸光度 10.2.4.5从标准曲线上查出空白试验溶液和试样溶液(10.2.4.3)中氧化铁的量 10.2.5标准曲线的绘制 移取0mL,0.50mL1.00ml,2.00mL,4.00mL,8.00mL、10.00mL氧化铁标准溶液(10.2.2.4 分别置于一组100mL容量瓶中,各加25.0mL混合熔剂-盐酸溶液(10.2.2.2),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13
GB/T5069一2015 按10.2.4.4测量其吸光度,以氧化铁的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减去零浓度溶液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 制标准曲线 10.2.6分析结果的计算 氧化铁量用质量分数w(Fe.O.)计,数值以%表示,按式(7)计算 1一m×10" ×100% 7w(FeO.= 77 式中: 由标准曲线查得的试样溶液中的氧化铁量的数值,单位为微克(4g); 1n 由标准曲线查得的空白试验溶液的氧化铁量的数值,单位为微克(g); 分取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11 二氧化钛的测定 11.1二安替比林甲光度法(<0.5% 1.1.1原理 试样用碳酸钠-棚酸混合熔剂熔融,稀盐酸浸取 在盐酸介质中钛与二安替比林甲烧形成黄色络合 物,于分光光度计波长390nm处测量其吸光度 三价铁的干扰加人抗坏血酸消除 1.1.2试剂 11.1.2.1混合熔剂:按质量比将2份无水碳酸钠与1份碉酸研细,混匀 11.1.2.2抗坏血酸溶液(10g/L),用时配制 11.1.2.3二安替比林甲烧溶液(50g/L):用盐酸(1+23)配制 1.1.2.4盐酸,1十1 1.1.2.5盐酸,l十5 11.1.2. 二氧化钛标准溶液(含Tio.0.2mg/'ml) 称取0.1000g预先在1000C灼烧1h并于干燥器中冷至室温的二氧化钛(99.99%),置于铂堆竭 中,加人5g一8g焦硫酸钾,置于高温炉中,逐渐升温至700C800C熔融,熔融物用200mL硫酸 1十9加热溶解,冷至室温后移人500ml容量瓶中,用硫酸(5十95)稀释至刻度,摇匀 11.1.2.7二氧化钛标准溶液(含TiO204g/ml nlL) 移取10.00mL二氧化钛标准溶液(11.1.2.6)置于100m容量瓶中,用硫酸(5十95)稀释至刻度, 摇匀 11.1.2.8二氧化钛标准溶液(含TO.54g/mL): 移取25.00mL二氧化钛标准溶液(11.1.2.7)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硫酸(5十95)稀释至刻度 摇匀 1.1.3试料量 称取约0.20g试料,精确至0.1mg 1.1.4测定 11.1.4.1将试料置于盛有4g混合熔剂(11.1.2.1)的铂堪蜗中,仔细混匀再覆盖1g混合熔剂(11.1.2.1). 加盖,稍留缝隙,置于约800C900C的高温炉中,升温至1000C1100C熔融,使其完全熔融,取 14
G,B/5069一2015 出,旋转堆蜗,使熔融物均匀附着于堆蜗内壁,冷却 11.1.4.2用滤纸擦净堆蜗外壁,放人盛有煮沸的含60ml盐酸(11.1.2.5)的200ml烧杯中,加热浸出 熔融物至溶液清亮,用水洗出堆蜗及盖,冷至室温,移人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11.1.4.3移取25.00ml试样溶液(11.1.4.2)置于50ml容量瓶中 注,也可采用移取25. .00mmL L.试样溶液 A8.2.4 4.6)进行测定 1.1.4.4加人5mL抗坏血酸溶液(11.1.2.2),6mlL二安替比林甲烧溶液(11.1.2.3)、12mL 盐酸 1l.1.2.4),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40min. 1.1.4.5用合适吸收皿(见表8),于分光光度计波长390nm处,以空白试验溶液为参比测量其吸 光度 表8按二氧化钛的含量选择吸收皿 w(TiO/% S0.l 0.l一0.5 吸收皿/em 标准曲线 1l.1.5.l 11.l.5.2 1.1.5标准曲线的绘制 1.1.5.1移取0ml,2.00ml、4.00mL,6.00mL,8.00mL10.00mL二氧化钛标准溶液(11.1.2.8),分 别置于一组50mL容量瓶中,加人5mL抗坏血酸溶液(11.1.2.2)、6nL二安替比林甲婉溶液(11.1.2.3) 12ml盐酸(11.1.2.4),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40min 用3em吸收皿,于分光光度计波长 390nm处,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测量其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11.1.5.2移取0ml、1.00mL、2.00ml、4.00ml,6.00ml,8.00ml、,10.00ml二氧化钛标准溶液 11.1.2.7),分别置于一组50ml容量瓶中,加人5ml抗坏血酸溶液(11.1.2.2),6ml二安替比林甲 婉溶液(11.1.2.3),12nmL盐酸(11.1.2.4),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40min 用1cm吸收,于分光 光度计波长390nm处,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测量其吸光度 绘制标准曲线 1.1.6分析结果的计算 二氧化钛量用质量分数w(TiO.)计,数值以%表示,按式(8)计算 w(TiO.)-"×100% 8) 式中: -由标准曲线查得的二氧化钛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 分取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11.2过氧化氢光度法(0.5%~4% 1.2.1原理 试样用碳酸钠-碉酸混合熔剂熔融,盐酸浸取,酸介质中四价钛与过氧化氢生成黄色络合物,于分光 光度计波长410nm处测量其吸光度 三氯化铁的黄色干扰用自身空白来消除 1.2.2试剂 11.2.2.1混合熔剂;按质量比将2份无水碳酸钠与1份砌酸研细,混匀 11.2.2.2过氧化氢,1十4 15
GB/T5069一2015 11.2.2.3硫酸,1十! 11.2.2.4盐酸,1十5 1.2.2.5二氧化钛标准溶液(含TO.0.2mg/mL): 称取0.1000只预先在1000C灼烧1h并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的二氧化钛(99.99%),置于铂堆 蜗中,加人5g~8g焦硫酸钾,置于高温炉中,逐渐升温至700C800C熔融,熔融物用200mL硫酸 1十9)加热溶解,冷至室温后移人500mL容量瓶中,用硫酸(5十95)稀释至刻度,摇匀 11.2.3试料量 称取约0.1g试料,精确至0.1mg 1.2.4测定 11.2.4.1将试料置于盛有2g混合熔剂(11.2.2.1)的铂堆蜗中,混匀,再覆盖1g混合熔剂(11.2.2.1). 加盖,稍留缝隙,置于约800C900C的高温炉中,升温至1000C1100C熔融,使其完全熔融,取 出,旋转堆蜗,使熔融物均匀附着于培蜗内壁,冷却 1.2.4.2用滤纸擦净堆蜗外壁,放人盛有煮沸的含60mL盐酸(11.2.2.4)的200mL烧杯中,加热浸出 熔融物至溶液清亮,用水洗出堆堪蜗及盖,冷至室温,移人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1.2.4.3移取2份25.00ml试样溶液(11.2.4.2),分别置于2个50ml容量瓶中,各加5ml硫酸 1l.2.2.3),其中1份加5ml过氧化氢(11.2.2.2),另1份不加,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3cm吸收m 于分光光度计波长410nm处,以不加过氧化氢的试样溶液为参比,测量其吸光度 注:也可采用移取10.00ml试样溶液A(8.2.4.6)进行测定 1.2.5标准曲线的绘制 移取0ml,1.00mL、2.00ml3.00ml、4.00ml,5.00mL,6.00ml二氧化钛标准溶液(11.2.2.5). 分别置于一组50mL容量瓶中,加5mL硫酸(11.2.2.3),5mL过氧化氢(11.2.2.2),用水稀释至刻度 混匀,用3cm吸收皿,于分光光度计波长410nm处,以试剂空白为参比测量其吸光度 绘制标准 曲线 1.2.6分析结果的计算 二氧化钛量用质量分数w(TiO)计,数值以%表示,按式(9)计算 ze(TiO.= ×100% 7 式中: 由标准曲线查得的二氧化钛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 分取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1 氧化钙的测定 12.1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2% 12.1.1原理 试样经碳酸钠-碉酸混合熔剂熔融,用稀盐酸浸取,制备成试样溶液,采用氯化钯为释放剂,以消除 铝,钛等对测定的干扰,于原子吸收光谱仪波长422.7nm处,测量其吸光度 l6
GB/T5069一2015 12.1.2试剂 12.1.2.1混合熔剂;按质量比将2份无水碳酸钠优级纯)与1份碉酸(优级纯)研细,混匀 12.1.2.2盐酸,1十1,用优级纯配制 12.1.2.3氯化钯溶液(100g/L);称取168.2g氯化钯(SrCl 6H.O)溶于水中,移人1000ml.容量瓶 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12.1.2.4氧化钙标准贮存液(含CaO0.8mg/mL).: 称取1.1278【于140笔烘干2h并在干燥器中冷至室温的碳酸钙(99.99%),置于烧杯中,加少量 水及5mL盐酸(p=1.19g/mL),加热溶解,冷却后移人1000m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贮存于塑料瓶中 12.1.2.5氧化钙标准溶液(含CaO40g/ rml); 移取25.00mL氧化钙标准贮存液(12.1.2.4)置于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12.1.2.6氧化铝-氧化镁混合溶液;称取经1100C灼烧1h并在干燥器中冷至室温的氧化铝 (99.99%)、氧化镁(99.99%)各0.25g,置于盛有4.0g混合熔剂(12.1.2.1)的铂培塌中搅匀,再覆盖 45 2.0g混合熔剂(12.1.2.1)盖上堆塌盖,置于高温炉1050C1100C熔融30min 5min后取出,冷 至室温 用滤纸擦净堆蜗外壁,置于盛有40mL盐酸(12.1.2.2)和50ml.水的烧杯中,盖上表面皿,加 热浸出熔融物至溶液清亮,用热水洗出绀蜗及盖,冷至室温,将溶液移人25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 刻度,混匀 12.1.3试料量 称取0.5g试料精确至0.1 mg 12.1.4测定 12.1.4.1将试料置于盛有4.0g混合熔剂12.1.2.1)的铂堆蜗中搅匀,再覆盖2.0段混合熔剂(12.1.2.1). 盖上墉蜗盖,并稍留缝隙,置于800C一900C高温炉中,升温至1000C1100C熔融30min 45min取出,冷至室温 12.1.4.2用滤纸擦净堆蜗外壁,置于感有40mL盐酸(12.1.2.2)和50mL.水的烧杯中,盖上表面m,加 热浸出熔融物至溶液清亮,用热水洗出堆塌及盖,冷至室温,将溶液移人25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 刻度,混匀 12.1.43移取10.00mL试样溶液(12.1.4.2)于100mL容量瓶中,加3.0mL氯化钯溶液(12.1.2.3),以 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12.1.4.4用空气-乙炔火焰,以水调零,于原子吸收光谱仪波长422.7nm处,测量吸光度 12.1.4.5由标准曲线查出空白试验溶液和试样溶液(12.1.4.3)中氧化钙的量 12.1.5标准曲线的绘制 移取0nmlL,0.50mL,2.00mL,4.00mlL,6.00mL,8.00nmlL、1o.00mL氧化钙标准溶液(12.1.2.5) 一组100mL容量瓶中,各加10.0mL氧化骷-氧化镁混合溶液(12.1.2.6),3.0ml氯化钯溶液 分别置于一 12.1.2.3),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按12.1.4.4测量其吸光度,以氧化钙的量为横坐标,吸光度(减去零 浓度溶液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12.1.6分析结果的计算 氧化钙量用质量分数w(Cao)计,数值以%表示,按式do)计算 17
GB/T5069一2015 m1一mo×10" e(CaO (10 ×100% 式中 自标准曲线上查得的试样溶液中的氧化钙量的数值,单位为微克(ug): mn 自标准曲线上查得空白试验溶液中的氧化钙量的数值,单位为微克(4g) m0 分取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2 12.2EDrA容量法(>0.5% 12.2.1原理 试样用碳酸钠-棚酸混合熔剂熔融,盐酸浸取,用氨水分离铁,铝,钛等,取部分滤液,用三乙醇胺掩 蔽干扰,加氢氧化钠使试样溶液pH之13,以钙指示剂指示,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氧化钙量 12.2.2试剂 12.2.2.1 混合熔剂按质量比将2份无水碳酸销与1份棚酸研绸,混匀 112.2.2.2盐酸,1十1 复氧化的溶液(200gL》 12.2.2.3 12.2.2.4氨水,1十1 12.2.2.5氧化铵饱和溶液;称取40g氧化铵.溶于100ml水中混匀 12.2.2.6甲基红溶液(1g/L.);称取0.1甲基红溶于60ml乙醇中,加水至100ml.,混匀 12.2.2.7硝酸铵溶液;称取lg硝酸铵溶于100ml水中,加12滴甲基红溶液(12.2.2.6),滴加氨水 12.2.2.4)至溶液变黄再过加4滴 12.2.2.8三乙醇胺溶液,l十10. 12.2.2.9氧化镁溶液(10g/L);称取1只氧化镁(99.99%)于烧杯中,加少量水滴加10tmL盐酸 (12.2.2.2),加热煮沸溶解,用水稀释至100mL 12.2.2.10氧化钙标准溶液[c(CaO)=0.01mol/L] 称取1.0009g已于105110C烘干至恒量的碳酸钙<99.99%)于400m烧杯中,加少量水. 盖上表面皿,从杯口滴人10m盐酸(12.2.2.2),加热微沸使其溶解,取下,冷却至室温,移人500ml容 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12.2.2.11EDTA标准滴定溶液[c(EDTA)=0.01mol/I]: 称取3.72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于烧杯中,加水加热溶解,冷却,用水稀释至1000mL 混匀 标定;移取3份10mL氧化钙标准溶液(12.2.2.10),分别置于400mL烧杯中,加3一4滴氧化镁溶 液(12.2.2.9),加水至约250mL,加5mL三乙醇胺溶液(12.2.2.8),20mL氢氧化钠溶液(12.2.2.3),及 少量钙指示剂(12.2.2.12),用EDTA标准溶液(12.2.2.1)滴定至溶液由红色变为纯蓝色为终点,3份氧 化钙标准溶液所消耗EDTA标准滴定溶液体积的极差应不超过0.10nmL,取其平均值,否则,应重新 标定 EDTA标准漓定溶液的浓度用物质的量浓度c(EDTA)计,数值以摩尔每升(mol/L.)表示,按式 11)计算,保留4位有效数字 (11 c(EDTA 式中 移取氧化钙标准溶液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氧化钙标准溶液浓度的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mol/1); 18
GB/T5069一2015 滴定氧化钙标准溶液所用EDTA标准滴定溶液体积的平均值,单位为毫升(mL); -滴定空白时所用EDTA标准滴定溶液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12.2.2.12钙指示剂;称取1g钙指示剂(或钙指示剂拨酸钠盐)与50g已于105C110C烘干的氧 化钠研细,混匀,贮于磨口瓶中 12.2.3试料量 称取约0.25g试料,精确至0.lmg 12.2.4测定 12.2.4.1将试料置于盛有3g一4g混合熔剂(12.2.2.1)的铂堆蜗中,混匀,再覆盖1g一2g混合熔剂 12.2.2.1),盖上堆盖,并稍留缝隙,置于800C900高温炉中,升温至1000C1100熔融 15min一30min、取出,旋转堆塌,使熔融物均匀附着于堆蜗内壁,冷却 12.2.4.2用滤纸擦净堆蜗外壁,放人盛有煮沸的30ml盐酸(12.2.2.2)和50mL.水的烧杯中,加热浸 出熔融物至溶液清亮,用水洗出堆蜗及盖,冷至室温,移人250n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12.2.4.3移取100.00mL试样溶液(12.2.4.2)于200mL烧杯中,加50mL.水、10ml氯化铵饱和溶液 12.2.2.5),加热煮沸,加1一2滴甲基红溶液(12.2.2.6),在搅拌下滴加氨水(12.2.2.4)至溶液呈黄色后, 过加1一2滴,加热至刚沸,取下,静置片刻.待沉淀沉降后立即用快速或中速滤纸过滤于250mL容量 瓶中,用热硝酸铵溶液(12.2.2.7)充分洗涤烧杯和沉淀,至滤液近刻度,冷至室温,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供EDTA法测定CaO,MgO用. 注:也可采用移取50.00ml试样溶液A(8.2.4.6)进行测定 12.2.4.4移取100.00mL分离后试液(12.2.4.3)于400mL烧杯中,加水至约250mL,加5mL三乙醇 胺溶液(12.2.2.8),20mL氢氧化钠溶液(12.2.2.3)及少量钙指示剂(12.2.2.12),以EDTA标准滴定溶 液(12.2.2.l1)滴定至试样溶液由红色变为纯蓝色为终点 12.2.5分析结果的计算 氧化钙量用质量分数w(CaO)计,数值以%表示,按式(12)计算: 56.079×c(V-V/1000 w(Ca(O)= ×100% N 式中: EDTA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准确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V -滴定时所用EDTA标准滴定溶液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V -滴定空白所用EDTA标准滴定溶液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分取试料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1 56.079 -CaO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 12.3EGTA络合滴定法(>1% 12.3.1原理 试样用碳酸钠-砌酸混合熔剂熔融,稀盐酸浸取,以六次甲基四胺溶液二次分离铁、铝、钛、硅等 取 部分滤液,加过量EGTA标准溶液,在pH值大于13时加钙黄绿素-茜素混合指示剂用氧化钙标准溶 液进行反滴并过量,再以EGTA标准溶液回滴过量的氧化钙 12.3.2试剂 12.3.2.1混合熔剂:按质量比将2份无水碳酸钠与1份棚酸研细,混匀 19
GB/T50692015 12.3.2.2盐酸,1十1 12.3.2.3盐酸,2十98 12.3.2.4氢氧化钾溶液(300g/L),贮于塑料瓶中 12.3.2.5六次甲基四胺溶液(300g/L). 12.3.2.6六次甲基四胺溶液(10g/L) 12.3.2.7三乙醇胺.1十10. 12.3.2.8氨性缓冲溶液(pHl0);称取67.5只氯化铵,加水溶解,加570mL氨水(p=0.90g/mL),以水 稀释至1000mL 12.3.2.9氧化钙标准溶液[c(Ca(O)=0.01mol/1] 称取l.0009g预先在105C~110C烘干至恒量的碳酸钙(基准试剂),置于400mL烧杯中,加少 量水,盖上表皿,沿杯嘴慢慢加人盐酸(12.3.2.2),加热煮沸溶解,冷至室温,移人500mL容量瓶中,用 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12.3.2.10EGTA标准溶液[c(EGTA)=0.01rmol/1] 配制;称取3.8g乙二醇二乙酵二胺四乙酸(EGTA),置于500ml烧杯中,加250mL水,低温加 热,搅拌下滴加氢氧化钾溶液(12.3.2.4)至刚好溶解,冷至室温,移人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 度,摇匀 标定;移取25.00m氧化钙标准溶液(13.3.2.9)3份分别置于250ml烧杯中,加50mL.水、10mL 氢氧化钾溶液(12.3.2.4),加少量钙黄绿素-茜素混合指示剂(12.3.2.11),以GTA标准溶液(12.3.2.10) 滴定(滴定台底与背景用黑色衬托)至绿色荧光消失,呈现稳定的红紫色即为终点 3份氧化钙标准溶 液所消耗EGTA标准溶液体积的极差不应超过0.10mL,取平均值 否则,应重新标定 计算;EGTA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用物质的量浓度c(EGTA)计,数值以摩尔每升mol/L)表示,按 式(13)计算,保留4位有效数字: V c(EGTA (13 式中: 移取氧化钙标准溶液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氧化钙标准溶液浓度的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mol/I); 滴定氧化钙标准溶液所用EGTA标准滴定溶液体积的平均值,单位为毫升(mL); 滴定空白时所用EGTA标准滴定溶液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12.3.2.11钙黄绿素-茜素混合指示剂(2十1);取0.1只钙黄绿素,0.05只茜素,加10只硫酸钾研细 混匀 12.3.2.12刚果红试纸 12.3.3试料量 称取0.2只试料,精确至0.1mg 12.3.4测定 12.3.4.1将试料(12.3.2.1)置于盛有3g一4g混合熔剂(12.3.2.1)的铂堆蜗中,搅匀,再覆盖1g一2g 混合熔剂12.3.2.1)盖上堆塌盖,置于800C一900C高温炉中,升温至1000 C1100C熔融15nmin~ 30nin,取出,旋转绀蜗,使熔融物均匀附着于堆蜗内壁,冷却 12.3.4.2用滤纸擦净堆蜗外壁,置于盛有煮沸的30ml盐酸(12.3.2.2)和50ml水的烧杯中,盖上表 皿,加热浸出熔融物至溶液清亮,用热稀盐酸(12.3.2.3)洗出堆蜗及盖,冷至室温,向溶液中投人一小块 刚果红试纸(12.3.2.12),用氢氧化钾溶液(12.3.2.4)中和大部分酸(刚果红试纸变为蓝紫色),加六次甲 20
G,B/5069一2015 基四胺溶液(12.3.2.5)至沉淀刚出现(刚果红试纸呈红色),过量20mL,在约70C保温5min一10min. 氢氧化物沉淀用中速或快速滤纸过滤,用热六次甲基四胺溶液(12.3.2.6)洗烧杯23次,洗沉淀5一 6次,滤液保留 12.3.4.3打开滤纸将其贴于原烧杯壁上,用10mL盐酸(12.3.2.2)将沉淀溶解,用热盐酸(12.3.2.3)将 滤纸冲洗干净,用水稀释至体积约150mL,溶液煮沸,取下,冷至室温,用氢氧化钾溶液(12.3.2.4)中和 大部分酸,再加六次甲基四胺溶液(12.3.2.5)至沉淀产生.过量15mL在约70C保温10min,再次用 中速或快速滤纸过滤,用热六次甲基四胺溶液(12.3.2.6)充分洗涤烧杯及沉淀,两次滤液合并移人 500mL容量瓶中,冷至室温,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供EGTA法测定Ca0和CyDTA法测定MgO 用 12.3.4.4移取分离后的试样溶液(12.3.4.3)100.00ml,置于400ml烧杯中,加50mL水稀释,加 5mL三乙醉胺(12.3.2.7),按试样中氧化钙的含量,加EGTA标准溶液(12.3.2.10)并过量5ml~ 10ml记下读数V),加12mL氢氧化钾溶液(12.3.2.4),放置20min~30nmin,加少量钙黄绿素-茜素 混合指示剂(12.3.2.11),用氧化钙标准溶液(12.3.2.9)滴定至稳定荧光并过量2mL左右(调整为一整 数,记下读数V.),补加少量钙黄绿素-茜素混合指示剂(12.3.2.11),用EGTA标准溶液(12.3.2.10)在黑 色背景下滴至粉紫色为终点(记下读数V 12.3.5分析结果的计算 氧化钙量用质量分数w(CaO)计,数值以%表示,按式(14)计算 56.079×[c(V十V,一V一 X]000 ×100% w(CaO)= (14 n 式中: -EGTA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准确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氧化钙基准溶液浓度的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c 加人EGTA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V V -回滴所消耗的氧化钙基准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V 返滴所消耗的EGTA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空白所消耗的EGTA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L); V 分取试料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n 56.079 CaO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 氧化镁的测定 1 13.1EDTA络合滴定法(<98% 13.1.1原理 试样用碳酸钠-碉酸混合熔剂熔融,盐酸浸取,用氨水分离铁、铝、钛等,取部分滤液,用三乙醇胺掩 蔽干扰,加氢氧化钠使试样溶液pH~13,以钙指示剂指示,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氧化钙量,另取部分 滤液用三乙醇胺掩蔽干扰,加氨性缓冲溶液(pH10),以铬黑T指示,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氧化钙、氧 化镁合量 13.1.2试剂 13.1.2.1盐酸,1十1 13.1.2.2三乙醇胺,1十10. 21
GB/T50692015 13.1.2.3氨性缓冲溶液(pH10);称取67.5g氯化铵溶于水中,加570mL氨水(p=0.90g/mL),用水 稀释至1000mL,混匀 13.1.2.4氧化镁标准溶液[e(MgO)=0.025mol/1]: 称取0.5039g预先在950C1000C灼烧1h,并冷却至室温的氧化镁(99,99%),于250ml烧 杯中,加少量水,盖上表皿,由杯嘴慢慢加人5ml盐酸(13.1.2.1),加热煮沸溶解,冷至室温,移人 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13.1.2.5EDTA标准滴定溶液[c(EDTA)=0,.01mol/I和c(EDTA)=0.025mol/1]: 配制;称取表9规定量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于烧杯中,加水加热溶解,冷却,用水稀释至 1000mL,混匀 表9EDTA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 二胺四乙酸二钠的质量/s c(EDTA)/mol/L 0.01 3.72 0.025 9.3 标定;按表10规定量移取3份氧化镁标准溶液(13.1.2.4),分别置于400mL烧杯中,加水至约 250mL、加5mL三乙醇胺(13.1.2.2),15mL氨性缓冲溶液(13.1.2.3)及少许铬黑T指示剂(13.1.2.6). 用EDTA标准滴定溶液(13.1.2.5)滴定至溶液由红色变为蓝色为终点 3份氧化镁标准溶液所消耗 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的极差应不超过0.10mL,取其平均值 否则,应重新标定 表10EDIA标准滴定溶液的标定 c(EDTA/mol/L 氧化镁标准溶液(13.1.2.,4)体积/mL 0.01 15.00 0,025 40,00 计算;EDTA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用物质的量浓度c(EDTA)计,数值以mol/L表示,按式(15)计 算,保留4位有效数字 Vc c(EDTA) 15) V 式中 移取氧化镁标准溶液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氧化镁标准溶液浓度的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滴定时所用EDTA标准滴定溶液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滴定空白时所用EDTA标准滴定溶液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13.1.2.6铬黑T指示剂称取1g铬黑T和50g预先于105C110C烘干的氯化钠研细,混匀,贮存 于磨口瓶中 13.1.3测定 移取100.00mL.分离后的试样溶液(12.2.4.3)于400m烧杯中,加水至约250ml.,加5mL三乙 醇胺(13.1.2.2),15nmL氨性缓冲溶液(13.1.2.3),少许铬黑T指示剂(13.1.2.6),用合适浓度的EDTA 标准滴定溶液(13.1.2.5)滴定至溶液由红色变为蓝色为终点 注:试样中w(MgO)30%时,用cEDTA)=0.01mol/L的标准溶液滴定;w(MgO)>30%,用cEDTA 22
GB/T5069一2015 =0.025mol/L 的标准溶液滴定 13.1.4分析结果的计算 氧化镁用质量分数w(Mg(O)计,数值以%表示,按式(16)计算 40.311l×c(V-V/1000 ze(MgO)= ×100%一w(Ca(O×0.7187 (16 n 式中: -EDTA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准确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心 -滴定时所用EDTA标准滴定溶液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滴定空白所用EDTA标准滴定溶液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V 分取试料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7 MgO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 40.311 CaO换算成Mgo的系数 0.7187 13.2CyDTA络合滴定法(98% 113.2.1原理 试样用碳酸钠-棚酸混合熔剂熔融,稀盐酸浸取,以六次甲基四胺溶液二次分离铁、铝、钛、硅等 取 部分滤液,加过量EGTA标准溶液掩蔽钙,加pH10的氨性缓冲溶液,以酸性铬蓝K-綦酚绿B混合指 示剂指示,用CyDTA标准溶液滴定氧化镁 13.2.2试剂 13.2.2. 三乙醇胺,l十l0 13.2.2.2氢氧化钾溶液(300g/I). 13.2.2.3氨性缓冲溶液(pH10)移取67.5g氯化铵,加水溶解,加570mL氨水(p=0.90g/mL),以水 稀释至1000 ml 13.2.2.4氧化镁标准溶液[c(MgO)=0.025mol/I]: 称取0.5039g预先在950C1000C灼烧1h并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的氧化镁(99.99%),置 于250mL烧杯中,加少量水,盖上表皿,由杯嘴慢慢加人5ml盐酸,加热煮沸溶解,冷至室温,移人 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13.2.2.5CyDTA标准滴定溶液[c(CyDTA)=0.01mol/儿和c(CyDTA)=0.025mol/1] 配制:按表11规定量称取环己二胺四乙酸(CyDTA),分别置于500mL烧杯中,加250mL水,低 温加热,搅拌下滴加氢氧化钾溶液(13.2.2.2)至刚溶,取下,冷至室温,分别移人1000mlL容量瓶中,用 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表11CyDTA的配制 c(CyDTA/nmol/L 环己二胺四乙酸的质量/g 0.01 3.64 0.025 9.1 标定:按表12规定量移取两组各3份氧化镁标准溶液(13.2.2.4),分别置于400ml烧杯中,加约 100mL沸水,加10mL氨性缓冲溶液(13.2.2.3),加2滴酸性铬蓝K指示剂溶液(13.2.2.6)与6滴綦盼 绿B指示剂溶液(13.2.2.7),每组分别用不同浓度的CyDTA标准滴定溶液(13.2.2.5)滴定至红色消失 23
GB/T5069一2015 转为蓝色为终点 3份氧化镁标准溶液所消耗CyDTA标准滴定溶液体积的极差应不超过0.10mL,取 其平均值 否则,应重新标定 表12CyDTA的标定 c(CyDTA/mol/L 氧化镁标准溶液(13.2.2.4)体积/ml 0.01 15,00 0.025 40,00 计算:CyDTA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用物质的量浓度c(CyDTA)计,数值以摩尔每升(mol/L)表示" 按式(17)计算,保留4位有效数字 c c(CyDTA 17 一V 式中: V -移取氧化镁标准溶液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氧化镁标准溶液浓度的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V -滴定氧化镁标准溶液所用CyDTA标准滴定溶液体积的平均值,单位为毫升mL); 滴定空白时所用cyDTA标准滴定溶液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V 13.2.2.6酸性铬蓝K指示剂溶液(5g/L):用三乙醇胺(1十1)配制 < 13.2.2.7慕酚绿B指示剂溶液(5g/L);用三乙醇胺(1+1)配制 13.2.3测定 移取100.00mL分离后的试样溶液(12.3.4.3),置于500mL烧杯中,加约150mL的沸水、5mL三 乙醇胺(13.2.2.1),10mL氨性缓冲溶液(13.2.2.3),加滴定钙所需的EGTA标准溶液(12.3.2.10)并过 量0.5mL,加2滴酸性铬蓝K指示剂溶液(13.2.2.6),6滴綦酚绿B指示剂溶液(13.2.2.7),用合适浓度 的CyDTA标准滴定溶液(13,2.2.5滴至蓝绿色为终点 注,试样中w(MgO)<30%时,用c(cyDTA)=0.01mol1的标准滴定溶液滴定;w(Mgo)>30%时用 c(CyDTA=0.025mol/L的标准滴定溶液滴定 13.2.4分析结果的表述 氧化镁量用质量分数u(Mg(O)计,数值以%表示,按式(18)计算 40.311×c(V一V /1000 ×100% zw(Mg(O)= 18) 2 式中: CyDTA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准确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mol/儿L); -滴定时所用CyDTA标准滴定溶液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V 滴定空白所用cyDTA标准滴定溶液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V 分取试料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7 -Mgo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nmol. 40.311 13.3差减法(测定MgO>97%的高纯镁砂) 本方法适用于硅、铁、铝、钙、钛、磷、缸、镁氧化物以外,微量元素之和小于0.05%,氧化镁含量 >97%的高纯镁砂中氧化镁量的测定 氧化镁量用质量分数w(Mg(O)计,数值以%表示,按式(19)计算 24
GB/T5069一2015 w(MgO)=100一w(SiO.一w(Fe.O,一w(Al.O.一w(CaO) 一e(TiO.一w(P.O.一we(MnO (19 式中: zw(M 分别为各元素氧化物的质量百分数 1 氧化钾,、氧化钠的测定 14.1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14.1.1原理 nm和589.0nm处分 试样用氢氧酸-高氨酸分解后,制成硝酸溶腋于原子吸收光谱仪波长766.5, 别测量钾、钠的吸光度 14.1.2试剂 14.1.2.1硝酸,1十1,用优级纯硝酸配制 14.1.2.2氢氟酸(p=1.15g/mL)优级纯 141.23高氧酸(p一1.68g/mL)优级纯 14.1.2.4氧化伊标准贮存溶液(含K.o1.0mg/'ml) 称取0.7915g预先在450500C灼烧1.5h的氧化钾(99.99%),置于250mL烧杯中,加水溶 解后,移人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贮于塑料瓶中 14.1.2.5氧化钾标准溶液(含 )0.1mg/mL): K , O 移取50.00mL氧化钾标准贮存溶液(14.1.2.4),置于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贮 于塑料瓶中 氧化钠标准贮存溶液(含Nao1.0mg/mL) 14.1.2.6 称取0.,9430g预先在450C一500C灼烧1.5h并于干燥中冷至室温的氯化钠(99.99%),置于 250mL烧瓶中,加水溶解后,移人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贮于塑料瓶中 14.1.2.7氧化钠标准溶液(含Na.O0.1mg/mL): 移取50.00mL氧化钠标准贮存溶液(14.1.2.6),置于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贮 于塑料瓶中 14.1.2.8 氧化娜-氧化悄混合标准亲液(含K.o10k(/ml.,含Nao5尾/ml 移取50,.00ml氧化钾标准溶液(14.1.2.5)和25.00ml氧化钠标准溶液(14.1.2.7),置于500n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时配制 14.1.3试料量 称取0.2试料,精确到0.1mg 14.1.4测定 14.1.4.1将试料置于铂皿中,用少量水湿润,加人10mL氢氟酸(14.1.2.2)、2.0mL高氯酸(14.1.2.3) 加热分解至冒尽高氧酸白烟,取下,稍冷,用水冲洗铂皿壁,加人2.0mL高氧酸(14.1.2.3),继续加热至 冒尽高氧酸白烟,取下,冷却 14.1.4.2加人4.0ml硝酸(14.1.2.1),10mL水,低温加热至盐类溶解,取下,冷却 移人100m容 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澄清 25
GB/T5069一2015 14.1.4.3于原子吸收光谱仪波长766.5nm和589.0nm处,用空气-乙炔火焰,采用标准曲线法,以水 调零,分别测量试样溶液和空白试验溶液的吸光度 或采用高精度测量法,测量低校准溶液,试样溶液 和高校准溶液的吸光度 14.1.4.4若试样中w(K.O)>0.2%、w(Na.O)>0.1%,移取5.00ml试样溶液(14.1.4.2),置于 100ml容量瓶中,加人3.8ml硝酸(14.1.2.1),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按14.1.4.3测量吸光度 14.1.5标准曲线的绘制 移取0ml2.00ml、4.00ml,8.00ml12.00ml,16.00ml,20.,00mlL氧化钾-氧化钠混合标准溶 液(14.1.2.8),置于一组100mL容量瓶中,加2mL.硝酸(14.1.2.1),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按14.1.4.3 测量其吸光度,以氧化钾、氧化钠的量为横坐标,吸光度(减去零浓度溶液的吸光度)为纵坐标.分别绘制 标准曲线 14.1.6分析结果的表述 14.1.6.1标准曲线法;氧化钾(氧化钠)用质量分数wK.O或NaaO)计,数值以%表示,按式(20) 计算 7m×10" n w(K.,O或Na,(o) ×100% 20) n 式中: 自标准曲线上查得的试样溶液中的氧化钾或氧化钠量的数值,单位为微克(ug) 1 -自标准曲线上查得空白试样溶液中的氧化钾或氧化钠量的数值,单位为微克(4g) 分取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2 高精度测量法;氧化钾(氧化钠)用质量分数w(K.0或Na.O)计,数值以%表示,按式(21 14.1.6.2 计算 [!十是一只xa一A]-义iw zwe(K.O或Na,(O) (21 式中 -低校准游液中氧化押或飘化悄的浓度的数值,单位为微克每毫升(4E/ml) 高校准溶液中氧化钾或氧化钠的浓度的数值,单位为微克每毫升(4g/mL); C" 低校准溶液中氧化钾或氧化钠的吸光度 A A 高校准溶液中氧化钾或氧化钠的吸光度; 试样溶液的吸光度; 分取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n 14.2火焰光度法 试剂与仪器 14.2.1 14.2.1.1硝酸,l+1,用优级纯硝酸配制 14.2.1.2氢氟酸(p=1.15g/mL);优级纯 14.2.1.3硫酸(p=1.84g/ml1十1):优级纯 14.2.1.4 氧化饵-氧化钠混合标准溶液(含K.o10p尾/ml含Na.o5p/ml). 移取50.00mL氧化伊标准溶液(14.1.2.5)和25.00ml 氧化钠标准溶液(I4.1.2.7),置于5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用时配制 26
GB/T5069一2015 14.2.1.5火焰光度计 14.2.2试料量 称取0.10g试样,精确至0.1mg 14.2.3测定 14.2.3.1将试料置于铂皿中,用少量水润湿,加4滴硫酸(14.2.1.3)和10m氢氟酸(14.2.1.2),于低温 电炉上蒸发至干,逐渐升高温度至冒尽白烟 取下,冷却,加30mL水及5mL 硝酸(14.2.1.1)缓慢加热 20min30min 1,冷却,移人100ml容量瓶,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14.2.3.2在火焰光度计上用曲线法进行氧化钾、氧化钠的测定 14.2.4标准曲线的绘制 nmL,12.00mL,16.00mL.20.00mL氧化钾-氧化钠混合标淮溶 移取0ml2.00ml、4.00nml、8.00 液(14.2.1.4),置于一组100ml.容量瓶中,加2mL硝酸(14.2.1.1),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在火焰光 度计上测量其强度,以氧化钾、氧化钠的量为横坐标,强度(减去零浓度溶液的吸光度)为纵坐标,分别绘 制标准曲线 14.2.5分析结果的计算 氧化钾(氧化钠)用质量分数w(K.0或Na.o)计,数值以%表示.按式(22)计算 m1一mno×10" 22 w(K.0或Na.O) ×100% 式中 自标准曲线上查得的试样溶液中的氧化钾或氧化钠量的数值,单位为微克(4g). mn 自标准曲线上查得空白试样溶液中的氧化钾或氧化钠量的数值,单位为微克(ug): m0 分取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7 1 氧化锰的测定[w(NMno)<0.5%] 15.1原理 试样用氢氟酸-高氯酸分解后,不溶残渣用碳酸钠-砌酸混合熔剂熔融,制成盐酸溶液,于原子吸收 光谱仪波长279.5nm处,测量其吸光度 镁石试样用氢氟酸-高氯酸分解后,制成盐酸溶液直接进行测 定 硅的干扰用氢氟酸分解试样挥散消除 15.2试剂 15.2.1混合熔剂按质量比将2份无水碳酸钠(优级纯)与1份棚酸优级纯)研细,混匀 15.2.2盐酸,1十1,用优级纯盐酸配制 氢氟酸( g/mL),优级纯 15.2.3 =1.15 152.4高叙酸(=I.68见/ml)优级纯 15.2.5混合熔剂-盐酸溶液;准确称取20.0g混合熔剂(15.2.1),加人40mL盐酸(15.2.2),溶解后移 人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15.2.6氧化缸标准贮存溶液(含MnO1.0mg/mL) 称取0.3872只金属(99.99%),置于250mL烧杯中,加人10mL盐酸(15.2.2),待其溶解后移人 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27

镁铝系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GB/T5069-2015

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镁铝系耐火材料在高温和腐蚀环境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为了确保镁铝系耐火材料的质量,需要使用一些化学分析方法进行检测。

根据《镁铝系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GB/T5069-2015》的规定,对镁铝系耐火材料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时,需要首先采取样品制备方法确定样品的化学状态。而样品制备方法则包括研磨、加热处理等步骤。

然后,通过ICP-AES或者XRF等常见的化学分析方法进行样品的化学成分分析。其中,ICP-AES是利用电量法和光谱学原理结合起来的分析方法,可以同时测定样品中多种元素的含量;而XRF则是一种利用X射线分析样品组成的方法,可以测定样品中元素的含量。

在进行化学分析时,需要注意的是要选择合适的标准和方法,并按照标准操作,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在进行化学分析前还需要对仪器进行校准,并对样品进行预处理以消除干扰因素。

总之,镁铝系耐火材料的化学分析方法GB/T5069-2015为镁铝系耐火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也是保证镁铝系耐火材料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镁铝系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的相关资料

和镁铝系耐火材料化学分析方法类似的标准

高炉热风炉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高炉热风炉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高炉热风炉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的编号:GB/T32287-2015。高炉热风炉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共有26页,发布于2017-01-01
个体防护装备眼面部防护职业眼面部防护具第2部分:测量方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个体防护装备眼面部防护职业眼面部防护具第2部分:测量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个体防护装备眼面部防护职业眼面部防护具第2部分:测量方法的编号:GB/T32166.2-2015。个体防护装备眼面部防护职业眼面部防护具第2部分:测量方法共有24页,发布于2016-11-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