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7530-2011

牛出血性败血病诊断技术

Diagnostictechniquesforbovinehaemorrhagicsepticaemia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牛出血性败血病诊断技术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牛出血性败血病诊断技术的编号:GB/T27530-2011。牛出血性败血病诊断技术共有11页,发布于2012-03-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B41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11.220
  • 实施日期2012-03-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1页
  • 文件大小443.98KB

牛出血性败血病诊断技术


国家标准 GB/T27530一2011 牛出血性败血病诊断技术 Diagnostictechniquesforbovinehaemorrhagicseptieaemia 2011-11-21发布 2012-03-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7530一2011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动物防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永浩、包世俊、伏小平、曾巧英、温峰琴、杨学山、邢小勇、郝宝成、项海涛
GB/T27530一2011 牛出血性败血病诊断技术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牛出血性败血病(bovinehaemorrhagicseptieaemia,HS)的临床与病理学诊断及病原 学诊断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口岸、产地及集散地牛出血性败血病的诊断、检疫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4789.28一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染色法、培养基和试剂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agargelimmunodiffusiontest) AGID;琼脂凝胶扩散试验(a CIEP:对流免疫电泳试验(counter immunoelectrophoreSistest CSY;酪蛋白-蔗糖-酵母琼脂(e casein/sucrose/yeastagar) HS:出血性败血病(haemorrhagicsepticaemia ontest IHA:间接血凝试验(indirect hamagtutinatio PB: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buffer) RBCs:红细胞redbloodcells 临床与病理学诊断 流行特征 黄牛,水牛,耗牛和奶牛均可感染发病 患病动物,带菌动物为传染来源 有时健康畜禽的口腔、 扁桃体和上呼吸道带菌 畜群中发生巴氏杆菌病而查不出传染源时,一般认为家畜在发病前已经带菌 病畜由其排泄物,分泌物排出有毒力的病菌,污染饲料、饮水、用具和外界环境,经消化道而传染给健康 家畜 或由咳嗽,喷嚏排出病菌,通过飞沫经呼吸道发生传染 也可通过有伤口的皮肤、黏膜发生传染 吸血昆虫叮咬也可传播病菌 本病的发生一般无明显的季节性 通常呈散发性流行,在畜群中少数几头动物先后发病 水牛、彤 牛有时可呈地方性流行 发病率、病死率均高 寒冷、闷热,潮湿、拥挤、气候剧变,阴雨连绵、圈舍通风 不良、营养缺乏、饲料突变、过度疲劳、长途运输以及其他疾病、感染等是诱发因素 4.2临床症状 4.2.1败血型;病牛病初体温高达41C一42C,呼吸及心跳加快,鼻镜干裂,皮温不整,食欲减退甚至 废绝 病初便秘,后腹泻,粪便始呈粥样,后为液状并混有黏液、黏膜片及血液,恶臭 有时出现鼻漏和 血尿 腹泻开始后体温下降,不久即死亡 病程多为12h一24h 4.2.2浮肿型;除呈现体温升高等一般性全身症状外,病牛颈部、咽喉部及胸前部皮下出现迅速扩展的 炎性水肿,同时伴有舌及周围组织的高度肿胀,舌多伸出齿外,呈暗红色 呼吸高度困难,皮肤和黏膜发 绀,常因窒息或下痢而死 病程多为12h36h.
GB/T27530一2011 4.2.3肺炎型;除呈现体温升高等一般性全身症状外,病牛主要表现为急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的症状 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干咳,流泡沫样鼻液,后鼻液呈脓性 胸部叩诊有痛感 病初便秘,后腹泻,粪便恶 臭并混有血液 病程一般3d7d左右 4.3病理剖检 4.3.1败血型;皮下将各部位黏膜,浆膜、肌肉等均有出血点 胸腹腔有大量渗出液 真胃,小肠及大肠 常见出血性炎症,肠内容物稀薄且多混有血液 淋巴结显著水肿 脾点状出血但不肿大 肺淤血、 水肿 4.3.2浮肿型:咽喉部、颈部及肢体部皮下水肿,切开水肿部位流出深黄色透明液体,间或杂有出血 咽周围组织及会厌软骨韧带呈黄色胶样浸润,咽淋巴结和前颈淋巴结肿胀 上呼吸道黏膜卡他性炎症 肺炎型.胸腔中有大量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液,肺脏和胸膜表面有小出血点并覆有纤维素膜,肺 4.3.3 脏切面呈大理石状 心包与胸膜粘连,内有干酪样坏死物 胃肠道急性卡他性炎症和出血性炎症 淋 巴结肿大,呈紫色,布满出血点,尤以支气管淋巴结与纵脯淋巴结最为明显. 4.3.4依据流行特征、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要进行病原学诊断 病原学诊断 病料采集及处理 无菌采集病死动物的体腔渗出液、血液、肝脏、脾脏、淋巴结等新鲜病料,及时送检或置冷暗处保存 备用 死亡时间较长的病例可采集长骨骨髓作为病料 可现场制作病料涂片或触片,供染色镜检 5.2染色镜检 采集病料涂片或触片,染色后置显微镜下观察 革兰氏染色(按GB/T4789,28一2003中2.2规定 操作)可见革兰氏阴性的短杆菌或球杆菌菌体大小为(0.2Am一0.4am)x(0.6pm一2.5pm) 瑞氏 染色(按GB/T4789.28一2003中2.6规定操作)和美蓝染色(按GB/T4789.28一2003中2.1规定操 作)时菌体两极浓染,印度墨汁染色(见附录A)可见明显的荚膜 慢性病例或腐败材料常不易发现典型细菌,应该经分离培养后再行染色镜检 镜检观察到典型菌体,结合流行特点,症状和病变,可初步诊断为本病 进一步进行病原分离鉴定 以作出确切诊断 5.3病原分离鉴定 5.3.1病原分离 病料分别接种麦康凯琼脂培养基(见附录B)、酪蛋白-蔗糖-酵母(csY)琼脂培养基(见附录B)和鲜 血琼脂培养基(见附录B),置37C条件下培养18h24h后,挑选可疑菌落进行鉴定 当病料中细菌 含量小时,可用5%血清肉汤(按照GB/T4789.28一2003)于37C进行增菌培养 5.3.2病原鉴定 5.3.2.1培养特性 多杀性巴氏杆菌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不生长 在血液琼脂培养基上经18h~24h后可长成圆 形,光滑,湿润,有灰白色光泽的半透明菌落,直径约1mm,菌落周围无溶血现象 在CsY琼脂培养基 上菌落通常大于血液琼脂培养基上的菌落 老龄培养物,特别是在无血培养基上的老龄培养物,形成的 菌落小于血液琼脂培养基上的菌落 5.3.2.2菌体形态 取血液琼脂培养基上生长18h24h的典型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的球杆菌, 菌体大小为(0.2m~0.44m n)×(0.6Mm~2.5m). 55 .3.2.3生化试验 5.3.2.3.1取纯培养的待检菌少许接种发酵管(见附录B),置37C培养,每天观察并记录结果 多杀 性巴氏杆菌可分解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单奶糖、蔗糖和甘露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棉子糖、乳糖、鼠李
GB/T27530一2011 糖、菊糖,水杨苷、肌醇 5.3.2.3.2MR,VP试验(按GB/T4789.28一2003中3.4规定操作)阴性 5.3.2.3.3嗓试验(按GB/T4789.28一2003中3.13规定操作)阳性 5.3.2.3.4氧化酶试验(按GBT4789.28一2003中3.18规定操作),过氧化氢酶试验(按GB/T4789.28 2003中3.20规定操作)阳性3-半乳糖苷酶试验(按GB/T4789.28一2003中3.3规定操作、脉酶试验 按GB/T4789.28一2003中3.15规定操作)阴性 5.3.2.3.5硝酸盐还原试验(按GB/T4789.28一2003中3.17规定操作)阳性,柠檬酸盐利用试验(按 GB/T4789.282003中3.5规定操作)阴性 5.3.2.3.6硫化氢试验按GB/T4789.28一2003中3.14规定操作阴性,明胶液化试验按 GB/T4789.28一2003中3.10规定操作)阴性 依据病原培养特性,菌体形态,生化试验,符合多杀性巴民杆菌特征者可作出确定诊断 必 要时进行血清分型试验和动物接种试验 血清分型试验 间接血凝试验 5.3.2.4.1 材料 所用材料如下所示 标准菌及待检菌荚膜抗原(见附录C) a 特异性抗血清(见附录c) b 1%新鲜绵羊红细胞(见附录C) c) d)致敏绵羊红细胞(见附录C) 阿氏液(Alsever's液)(见附录A) 80孔血凝反应板(大孔板). fD 5.3.2.4.1.2方法 间接血凝试验方法步骤如下所示 反应板每排第1孔加人0.85%NaC溶液0.72ml,自第2孔起各孔分别加人0.85%NaC 溶液0.4mL b各型特异性抗血清各自单独一排稀释,第1孔加人血清0.08ml,混匀,移取0.4ml到下一 孔 同样方法稀释至第7孔 每孔加人0.4nm致敏绵羊红细胞 c) d)同时设如下对照 血清对照;血清(10倍稀释)0.4m十加1%新鲜绵羊红细胞0.4mL 绵羊红细胞对照:1%新鲜绵羊红细胞0.4ml十0.85%NaCl溶液0.4mL -抗原对照1%致敏绵羊红细胞0.4m十0.85%NaCI溶液0.4mL 反应程序见表1 表1间接血凝试验(荚膜分型)反应程序 8(抗体 9(抗原 10绵羊红 号 孔 对照 对照) 细胞对照 血清稀释倍数 20 4o 8o 160 320 640128o 4 含0.3%甲醛的0.85%NaCl/ml0.720.4 0.4 0. 0, 0.4 0.36 0.4 型特异性抗血清加量/nl 0.4 0.080.4 0.4 0.40.4 0.4 0.04 弃去 1%致敏红细胞/ml 0.4 0.4 0,4 0.4 0,4 0.4 1%新鲜红细胞/ml
GB/T27530一2011 加样后,轻微震荡,置室温,分别于2h18h判读并记录结果 结果判定:绵羊红细胞沿着凹孔坡面呈絮块状凝集为阳性,在孔中央形成钮扣状为阴性 依据 凝集范围的大小判定凝集程度为以下几级 “++++”;凝集颗粒细密并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孔底,边缘不整齐,示100%凝集 十十十”:凝集的绵羊红细胞平铺孔底,但有卷边或缺口,示75%凝集 凝集的红细胞平铺孔底,呈片层或沙撒布样,分布不均匀,边缘不整齐,示50% 凝集 ”:绵羊红细胞凝集面积较小,凝集程度轻微,边缘稍增厚,示25%凝集 -”:绵羊红细胞沉积在孔中央,如小圆盘或钮扣状,示无凝集 以“十十”为样品的滴度终点 当抗原与抗血清之间出现明显50%或50%以上凝集者,判读为阳 性,抗原与抗血清之间出现25%或无凝集者,判读为阴性 未知菌株用具有凝集性的抗血清进行鉴定 若与所有血清都没有发生凝集反应,则用该方法对菌株无法分型 5.3.2.4.2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 材料 5.3.2.4.2.1 所用材料如下所示 a琼脂 b0.85%NaCl溶液 1%硫柳汞溶液 菌体抗原(见附录C) d 多杀性巴氏杆菌菌体分型血清,1~l6个血清型(见附录C). 5.3.2.4.2.2方法 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方法步骤如下所示 琼脂凝胶平板的制备;取0.9优质琼脂加人90mL0.85%NaCl溶液中,加热溶化后再加人 1%硫柳汞溶液1mL,最后加人适量0.85%NaCl溶液定容至100mL 冷却至45C一50C 倾注水平放置的洁净载玻片,玻璃片或平m(凝胶厚度为2.5mm3mm). 打孔:琼脂冷凝后打孔,孔径4mm,孔距6mm,每组7孔,如图1所示 孔内琼脂小心用针头 挑出.以防破坏周围琼脂,随后用酒精灯加热封底 图1免疫琼脂双向扩散打孔示意图 加样:中央孔加待检抗原(见附录C中C.5),不同菌体型特异的抗血清加人周边孔内(以加满 不溢出为度 感作;加样完毕后.静置10min.然后置带盖湿盒中,在37C恒温培养箱中反应 24h一48h 后观察并判定结果,72h为最终判定时间 结果判定;将琼脂板置于暗背景的自然光下或强光照射下观察 抗原孔与抗血清孔之间出现 清晰沉淀线者为阳性,未出现沉淀线者为阴性 所有能引起出血性败血病的血清型菌株均能 与2型抗血清反应,与5型抗血清也可能发生交叉反应 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也可用于荚 膜分型 荚膜分型所用的抗原及抗血清与间接血凝法相同(见附录c) 所用琼脂凝胶配成 1%浓度(见附录A中A.5)
GB/T27530一2011 5.3.2.4.3对流免疫电泳试验 5.3.2.4.3.1材料 所用材料如下所示 a)荚膜抗原(见附录C) b荚膜型性特异性抗血清(见附录C). 巴比妥缓冲液(见附录A). D 对流免疫电泳介质(见附录A) 0.85%NaCl溶液 电泳仪、打孔器微量加样器 5.3.2.4.3.2方法 对流免疫电泳试验方法步骤如下所示 琼脂玻片的制备:将12mL电泳介质倾注玻板(57mm×70mm),制成厚度为2mm3mm 电 泳板 打孔琼脂冷却后打孔,一排7孔.孔径4mm,孔间距7mm,按图2所示 另外设一排对照 b 组,其组内各孔中心之间的距离为6 挑去孔内琼脂,封底 mm 图2对流免疫电泳试验抗原、抗体加样孔位置图 加样;同一组加样孔中,阴极端的孔中加人20l荚膜抗原,同时在阳极端的孔中加等量的抗 血清 对照组分别用0.85%NaCl溶液与阳性抗血清配对和荚膜抗原与阴性兔血清配对 d)电泳电泳槽加人适量pH8.8巴比妥缓冲液,150V(25V/cm)电泳30min,观察电泳出现的 沉淀线 结果判定:抗原和抗血清孔之间出现明显的沉淀线者判为阳性,不出现沉淀线者判为阴性 e 5.3.2.5动物接种试验 将5.1采集的病料用灭菌0.85%NaC溶液制成110悬液(体腔渗出液可直接用于接种),或用 5%血清肉汤(按照GB/T4789.28一2003中4.74)24h的培养液,皮下或腹腔接种18g一22g健康小鼠 4只8只,每只0.2mL 同时取4只8只清洁级小鼠注射等量无菌0.85%NaCl溶液作为对照 隔 离饲养观察 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株多于12h一72h内致死小鼠 采集死亡小鼠心血和实质脏器,按 5.2染色镜检,按5.3进行病原分离鉴定 确诊 当病原学诊断检出多杀性巴氏杆菌时,依据致病特性,结合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即可作出确定 诊断
GB/27530?2011 ?A 淶?? ??? A.1?ī??? A.1.1?;?ī? A.1.2;???ī???????,???,??,??? ,???? A.2?(AIsever's? A.2.1? 2. 05g (C,HNa.O5H.O) 80g 0 0.05g (CH,O,H,O) NaCI 0 42g" A.2.2? ????100ml,?,l16C15min A.30.2mol/Lλ?(PB A.3.1? NaH,PO2H,O Nae,HPO12H.O .3.2? A 0.2mol/LNaH,PO,A?)0.2mol/LNa,HPO(B?),??? 0.2mol/Lλ? A?;?NaH,PO2H,O31.2g,????1000mL B?;?NaHPO12H.O71.632g,????1000mL ?A?19.0ml,B?81.0ml???0.2mol/LpH7.4PB ??λ?(??? ?29.24g,?11.70g,0.lmol/180ml,??3L,pH?8. 8. A.5?? ????;?2.0g,?2.06g,??0.37g,??180ml 0.01%20ml
GB/T27530一2011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培养基的配制 B.1麦康凯琼脂培养基 称取适量干粉麦康凯琼脂培养基,按使用说明制作培养平板 B.2酪蛋白-蔗糖-酵母(CSY)琼脂培养基 B.2.1成分 水解酪蛋白 3g 蔗糖 3g 酵母浸膏 5g 氯化钠 5g 无水磷酸氢二钾 3g B.2.2制法 冷 加蒸水至1L,完全溶解后调pH值至7.37.4后加人1.5%琼脂,116C高压灭菌15min 却至45C50时加人5%的犊牛血清并倾注平皿制成平板培养基 B.3鲜血琼脂培养基 B.3.1成分 牛肉膏 5g 10g 蛋白腺 叙化的 5g 磷酸氢二娜 1.0g 25s 琼脂粉 g 燕僧水 1000ml B.3.2制法 先将牛肉膏、蛋白陈、叙化钠和磷酸复二钾溶于蒸僧水,调pH至7.4一7.6,再加人琼脂粉,混匀并 高压灭菌后,冷却至50C时加人无菌脱纤家兔鲜血5%,充分混合后倾注平皿制成平板培养基 B.4糖发酵管 B.4.1成分 蛋白陈 10g 氯化钠 5g 糖(醇、昔 10g 0.2%的溴香草酚蓝溶液 12ml 蒸僧水 1000ml B.4.2制法 各成分加热溶于水中并调pH至7.4,分装试管,116C高压灭菌15min
GB/27530一2011 c 附 录 规范性附录 多杀性巴氏杆菌分型抗原及致敏绵羊红细胞的制备方法 C.1荚膜抗原制备 将参考菌株(待检菌株)6h一8h肉汤培养物1ml均匀涂布到csY血液琼脂平皿上(直径 90mm),37C培养过夜 用3mL含0.3%甲醛的0.85%NNaCl溶液将生长物洗下,56C加热30minm 后,4C3000g离心15nmin,收集上清液保存在一20备用 若没有冷冻离心机,则1500g离心 30min,上清液作为抗原提取物 C.2不同荚膜型特异性抗血清的制备和处理 C.2.1制备 将CartorA.B.D.E标准菌株分别接种于csY血液琼脂培养基上.,37C培养18h一20h,用含 0.3%甲醛NaC溶液将生长物洗下,将菌体悬液的浊度调到与布朗氏比浊管的第4管相同 每间隔 3d一4d给兔静脉内注射菌液一次,注射量分别为0.2mL,0.5mL、1.0mL、1.5mL及2.0mL 最后 -次注射后1周,取0.5mL相同的活菌悬液,给兔皮下或肌肉接种 10d后采血收集血清,血清保存 于 一20C,而常用的少量血清可加人硫柳汞至0.01%,4C保存 C.2.2处理 用前将1份压积绵羊红细胞加人3份血清中,室温作用30min,离心除去绵羊红细胞,经56C灭活 30min即可 c.3新鲜绵羊红细胞的制备 无菌采取绵羊血液,脱纤后,用6倍8倍的0.85%NaCl溶液洗涤3次,每次皆用离心法收集绵 羊红细胞(500g),最后一次收集的绵羊红细胞,应恢复到原血量的一半 置2C一8C保存,2d内 使用 致敏绵羊红细胞的制备 取3mL荚膜抗原(见附录C中C.1),加人0.2mL洗净的绵羊红细胞(见附录C中C.3),充分混 匀,37笔振荡作用2h,离心去上清,再用10ml.0.85%NaCl溶液洗涤一次,离心悬浮于20ml0.85% NaCl溶液,即为1%的致敏绵羊红细胞悬液 C.5菌体抗原制备 将细菌接种血液琼脂平板培养24h后,用1mL含0.3%甲醛的8.5%NaCl溶液冲洗并收获生长 物 悬浮液100C水浴中加热1h,离心弃沉淀,取上清液即为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抗原 C.6菌体分型抗血清的制备 12周龄16周龄公鸡颈中部皮下接种1mL油乳菌苗油乳菌苗制苗菌株选用分离自牛的6;B
GB/T27530一2011 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制备方法参见《兽药典(2005年版三部)“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 油乳剂灭活疫苗”),3周后胸部肌肉内再接种1mL(在胸骨的两侧各接种0.5mL) 1周后采血,分离 血清,并加0.01%硫柳永或0.06%石炭酸防腐保存 出现交叉反应的血清应弃去

牛出血性败血病诊断技术GB/T27530-2011

牛出血性败血病是一种由牛出血性败血病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传染性、致死率极高的疾病。该病毒分为两型:欧洲型和日本型。目前,我国仍主要流行着欧洲型。

病因

牛出血性败血病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病毒颗粒呈球形或椭圆形,直径约40-50nm。感染后,病毒可在体内多种组织和器官中复制繁殖,并破坏宿主免疫系统,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最终发展成败血症。

临床表现

牛出血性败血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10天,病程通常在1-3天内发展至死亡。临床表现主要包括:

  • 体温急剧升高,可达41℃以上;
  • 食欲减退,甚至厌食;
  • 乳汁减少或停产,牛群中多数乳牛同时发病;
  • 呼吸急促,咳嗽,流涕;
  • 眼结膜充血,角膜浑浊;
  • 四肢关节肿胀,行动不便。

诊断技术

针对牛出血性败血病的临床表现,GB/T27530-2011制定了一套诊断标准和方法。该标准包括:病例调查、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方面。

具体方法如下:

病例调查

对疑似牛出血性败血病的牛进行调查,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和死亡情况等。

病原学检查

利用PCR技术或ELISA技术检测牛出血性败血病病毒的基因或抗原。

免疫学检查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补体结合试验(CFT)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根据牛出血性败血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如发现牛出现高热、眼结膜充血、角膜浑浊、四肢关节肿胀等症状,结合病理检查可发现全身多处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点、淋巴组织萎缩等特征,则可以初步诊断为牛出血性败血病。

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能够治愈牛出血性败血病。常规治疗措施包括给予抗生素、消炎药和维生素等治疗,并加强对发病牛群的隔离和消毒管理。

预防控制

预防牛出血性败血病的最有效途径是接种疫苗。目前市场上有欧洲型和日本型牛出血性败血病疫苗可供选择。此外,加强养殖环境卫生管理、避免传染源的扩散、定期检查牛只健康情况等也是预防牛出血性败血病的重要措施。

结语

GB/T27530-2011制定的诊断技术为牛出血性败血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但在实际操作中,还需结合临床表现、病理检查等多方面因素来进行诊断和治疗。同时,加强预防控制措施,有效防范牛出血性败血病的发生,对于维护养殖业健康发展和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牛出血性败血病诊断技术的相关资料

和牛出血性败血病诊断技术类似的标准

马接触传染性子宫炎诊断技术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马接触传染性子宫炎诊断技术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马接触传染性子宫炎诊断技术的编号:GB/T27529-2011。马接触传染性子宫炎诊断技术共有11页,发布于2012-03-01
病毒性脑病和视网膜病病原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方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病毒性脑病和视网膜病病原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病毒性脑病和视网膜病病原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方法的编号:GB/T27531-2011。病毒性脑病和视网膜病病原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方法共有10页,发布于2012-03-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