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9907-2013

建筑幕墙动态风压作用下水密性能检测方法

Testmethodforwatertightnessofcurtainwallsunderdynamicwindpressure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建筑幕墙动态风压作用下水密性能检测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建筑幕墙动态风压作用下水密性能检测方法的编号:GB/T29907-2013。建筑幕墙动态风压作用下水密性能检测方法共有13页,发布于2014-08-012013年第23号公告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P32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91.060.10
  • 实施日期2014-08-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3页
  • 文件大小421.91KB

建筑幕墙动态风压作用下水密性能检测方法


国家标准 GB/T29907一2013 建筑幕墙动态风压作用下水密性能 检测方法 Testmethodforwatertightnessofcurtainwallsunderdynamiewindpressure 2013-11-27发布 2014-08-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监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花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9907一2013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检测原理 检测装置 试件及安装 检测 检测结果判定 检测报告 附录A(规范性附录)螺旋桨风机风速的校准 附录B(规范性附录轴流风机装置风速的校准 附录c资料性附录)建筑幕墙动态风压作用下水密性能检测报告
GB/T29907一2013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参考了AAMA501.1一2005《建筑窗、幕墙和门动压作用下水密性能标准检测方法》、 ENV13050一2000(幕墙一水密性一在动态空气压力和喷水情况下的试验室试验》.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建筑幕墙门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4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建筑科学研究院、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 限公司、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新山幕墙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建筑材料检验认证 中心、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建筑五金水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 中心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门窗检测站、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 之江有机硅化工有限公司、沈阳远大铝业工程有限公司、广东坚朗五金制品有限公司,郑州中原应用技 术研究开发有限公司、中山盛兴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铝质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北京江河幕墙股份有限公 司,北京嘉寓门窗幕墙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南平铝业有限公司、,深圳市富诚幕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深 圳市方大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泰然铝合金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华辉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新 世纪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宁波和邦检测研究有限公司,海南省建筑工程总公司、沈阳正典铝建筑系统有 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洪涛、郝志华、张士翔、徐勤、张云龙、杜继予、刘海波、罗刚、孙诗兵、邓贵智、 杨彦芳,施伯年,邢宇帆,刘明、王双军,白宝鳍、崔洪,姜清海、陈伟明、郭新雅、张国峰、范玉玲,谢光宇、 周辉、曾晓武、粟曙、王海军、顾剑英、秦剑、郭泽文、杨向东
GB/T29907一2013 建筑幕墙动态风压作用下水密性能 检测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幕墙在动态风压作用下水密性能的术语和定义,检测原理、检测装置、试件及安 装、检测、检测结果判定和检测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幕墙在动态风压作用下的水密性能实验室检测 检测对象只限于幕墙试件本 身,不涉及幕墙与其他结构之间的连接部位 建筑外门窗在动态风压作用下的水密性能实验室检测可 参照本标准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227建筑幕墙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检测方法 GB50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术语和定义 GB/T1522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校准风速calibrationwindspeed 校准点的平均风速 3.2 动态风压ddynamicwindpressure 在扰动气流作用下,幕墙试件内外两侧形成的风压差 动态风压作用下水密性能watertightnessperfrmaeeumderlynamiewimdpresure 动压水密性能 在动态风压作用下,幕墙阻止雨水进人室内的能力 3 螺旋桨法 eslnethoingaiaprpeller" 使用飞机螺旋桨作为动压供风系统检测幕墙动压水密性能的方法 3.5 轴流风机法testmethodusingaxialfam 使用轴流风机作为动压供风系统检测幕墙动压水密性能的方法 检测原理 在试件外表面按照规定的水量均匀持续淋水,使试件表面形成连续的水膜后,在试件外表面施加动
GB/T29907一2013 态风压,必要时在试件内侧用静压箱辅以稳定或波动压差,模拟试件受到风雨共同作用的状态,观察试 件的渗漏情况,以确定试件的动压水密性能 动态风压的实现可以采用螺旋桨法或轴流风机法,宜采用 螺旋桨法;对开缝式幕墙,开启部位或螺旋桨无法到达的部位可采用轴流风机法 检测装置 5.1 组成 检测装置由动压供风系统、压力箱、淋水装置,静压供风系统、测量系统组成 压力箱、淋水装置、静 压供风系统、测量系统应符合GBy/T15227的规定 螺旋桨法检测装置见图1;轴流风机法检测装置见 图2. 自 说明 压力箱 支架; 进气口挡板; -发动机或电机; 空气流量计; 螺旋桨 l0 压力控制装置 淋水装置; 1l1 安装横架; 供风设备; 12 差压计 试件 13" 水流量计 图1螺旋桨法检测装置
GB/T29907一2013 13 食 食 飞 30主0 说明 -压力箱; 水流量计; -进气口挡板; 移动支架; 空气流量计; 风管; 10 11 -压力控制装置; 轴流风机; 12 供风设备; 移动机构; 差压计; 13 淋水装置; 试件; 安装横架 14 图2轴流风机法检测装置 5.2要求 5.2.1压力箱的开口尺寸应能满足试件安装的要求;箱体应具有好的密封性能,箱体内侧应方便观察 试件水密检测时的渗漏情况;箱体应能承受检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最大压力差 5.2.2支承试件的安装横架应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并固定在有足够刚度和强度的支承结构上 5. .2.3静压供风系统应能施加正负双向的压力,并能达到检测所需要的最大压力差;压力控制装置应 能提供3s5、周期的波动风压,波动风压的波峰值和波谷值应满足检测要求 5.2.4用于测量压力箱内外静压差的差压计的两个探测点应在试件两侧布置,两个探测点均应远离动 态风压作用区域,螺旋桨风机或轴流风机启停对 差压计的影响不应超过当前附加静压的5%;位于静压 箱内的探测点还应远离进气口以避免直吹 差压计精度应达到示值的2%,响应速度应满足波动风压 测量的要求 差压计的输出信号宜采用可显示压力 力变化的设备记录 5.2.5淋水装置应能以不小于4Lmmin)的淋水量均匀地喷淋到试件的室外表面上 喷嘴应布 置均匀,喷嘴中心在水平及垂直方向的间距不应大于700mm,喷嘴离试件外表面的距离为400mm,喷 射角度为90°120° 喷水量应能调节,并能在试件外表面上形成连续和稳定的水膜
GB/T29907一2013 5.2.6水流量计允许偏差为量程的士10% 5.2.7检测装置附近宜设置集水装置 采用循环水时宜采取措施保证水的清洁 5.2.8螺旋桨直径不应小于2000mm,且不宜大于4100mm 螺旋桨风机沿转动轴线方向最大校准 风速不应小于试验要求.风速应能连续调节并能在需要的风速点保持稳定 设备应按附录A进行 校准 5.2.9移动式轴流风机装置尺寸见图2 风机应当固定在一个框架装置上,该装置应能使风机在竖直 和水平两个方向以可控的速度移动 设备应按附录B进行校准 试件及安装 试件规格、,型号、材料及组装等应与设计一致,同时应符合GB/T15227的要求 试件的室外侧应朝向压力箱外侧安装 6. 2 检测 7.1检测前准备 检测前应检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将试件可开启部分开关不应少于5次,最后关紧 7.1.2作用于试件的静压与动压峰值之和不宜大于抗风压性能安全检测压力差值 7.1.3 应有措施保证试验的安全 动压供风系统应保证牢靠固定,周围不应有杂物,进风处不应有可 能被吸人的杂物;检测过程中所有人员均不应靠近动压供风系统.必要时需佩戴耳罩等防护用具 7.2螺旋桨法 7.2.1检测时螺旋桨风机轴线宜正对测试区域中心,每个测试区域的尺寸不宜大于螺旋桨直径的两 倍,当大于两倍时需要分成不同区域分别检测 开启与固定部分应分别设置检测区域 检测开启部分 时螺旋桨风机轴线应对准开启部位中心 7.2.2用静压供风风机施加三个静态正压差脉冲 压差值为500Pa,加压速度约为100Pa/s,压差持 续作用时间为3s,泄压时间不少于1s 待压差回零后,将试件所有可开启部分开关不应少于5次,然 后关紧 7.2.3当有含开启部分的检测区域时,先检测含开启部分的检测区域 每个检测区域的检测程序 如下 a 将螺旋桨风机定位在测试区域,风机与试件外表面距离与校准风速时距测量面距离一致; b 对整个幕墙试件均匀地淋水,淋水量为4L/Cm min),持续时间10min; 开启静态压力供压风机,调整正压至水密设计值的0.4倍减700Pa;当水密设计值的0.4倍小 于700Pa时,无需附加静压 开启螺旋桨风机 调节到700Pa对应的校准风速;当水密设计值小于700Pa时,调节到水密 D 设计值对应的校准风速 持续时间15min或试件发生严重渗漏为止 在安装试件的压力箱 室内侧连续观察并记录试件内表面各部位有无渗漏及渗漏情况 7.3轴流风机法 7.3.1检测时从风管中出来的气流应与试件的外表面垂直,风管的未端与试件的距离为650mm士 50 mm 7.3.2从左边开始每对相邻竖框作为一个测试区域 当这对相邻竖框的距离在0.6m~1.8m时,轴 流风机出风管轴线对准相邻竖框的中间线移动进行检测;当这对相邻竖框的距离小于0.6m时,轴流
GB/T29907一2013 风机出风管轴线分别对准每个竖框的左侧0.6m位置线移动进行检测;当这对相邻竖框的距离大于 1.8m时,轴流风机出风管轴线分别对准每个竖框的左侧(或右侧)0.6m位置线移动进行检测 7.3.3用静压供风风机施加三个静态正压力脉冲 压力差值为500Pa,加压速度约为100Pa/s,压力 持续作用时间为3s,泄压时间不应少于1s 待压力回零后,将试件所有可开启部分开关不应少于 5次,最后关紧 7.3.4对幕墙试件测试区域的竖框及开启缝部位按下列步骤进行检测 对整个幕墙试件均匀地淋水,淋水量为3L/m'min);持续时间10min; a b)用静态供压风机施加连续、周期性的正波动试验压力,波峰为固定及可开启部位水密设计指 标值AP,波谷为AP/2 波动周期为3s一5s; 将辅流风机出风管的圆心轴线高度位置定位于试样底部以上0.3m(即出风管底侧与试件底 部一致); 启动风机,调节出口风速达到校准风速 dD 以2.5m/min士0.5m/min的速度向上移动轴流风机,直到风管的圆心轴线达到距离试样顶 部0.3m的位置,然后将轴流风机快速复位到靠近试件底部开始的位置上 再次重复向上移 动轴流风机然后返回到起始位置 横向移动轴流风机,使得出风管圆心位于另一对竖框的中间轴线,按e)移动两次轴流风机 重 复这个过程,直到覆盖整个试件的所有竖框;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不间断地检查试件内表面的渗漏 记录试件内表面各部位有无渗漏及渗 漏情况,同时记录从开始喷水到轴流风机移动完成整个试验的总时间 检测结果判定 试件渗漏情况应按照GB/T15227的方法确定 当发生严重渗漏时判定为不符合设计要求,否则判 定为符合设计要求 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格式参见附录C.检测报告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 试件的名称、系列、型号、主要尺寸及图样(包括试件立面、剖面和主要节点,型材和密封条的截 面、排水构造及排水孔的位置,试件的支承体系、主要受力构件的尺寸以及可开启部分的开启 方式和五金件的种类、数量及位置): b 面板的品种,厚度、最大尺寸和安装方法 e密封材料的材质和牌号; d 附件的名称、材质和配置; 试件可开启部分与试件总面积的比例 点支式玻璃幕墙的拉索预拉力设计值; 水密检测的加压方法,出现渗漏时的状态及部位; 检测结论 检测用的主要仪器设备; 检测室的温度和气压; 对试件所做的任何修改; 检测单位、检测日期和检测人员
GB/T29907一2013 附 录A 规范性附录 螺旋桨风机风速的校准 A.1适用范围 本校验方法适用于建筑幕墙动压水密性能检测所用螺旋桨加压装置风速的校准 A.2目的 测定沿螺旋桨转动轴线方向上不同区域的风速及其均匀性,确定校准风速和控制量(一般为转速或 频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A.3测点位置 将测量风速截面用水平和垂直两个直径分割为四个象限,在每个象限内设一个610mm×610mm 的矩形测量区域 见图A.1 1/2半径 1/2半径 说明 矩形测量区域 图A.1风速计测点布置图
GB/T29907一2013 A.4环境和仪器 A.4.1环境温度应在15C士5C范围内,检测前仪器应通电预热 A.4.2校准用风速计精度应高于5%,宜为水平无指向风速计,应在正常检定周期内 A.5校准方法 A.5.1开启螺旋桨转动装置,缓慢加速至一个测量区域风速峰值达到校准风速,记录此位置至少60s 的平均风迷,采用变频电机驱动时记录此时的控制频率,采用其他方式驱动时记录相应的控制参数 记 录测量位置距风机的距离 测量其他三个区域的相同时长内的平均风速 A.5.2 四个区域平均风速的平均值与校准风速允许偏差为土1.1 A.5.3 nm/s A.5.4按上述步骤依次校准表A.1规定的各个动态风压对应校准风速,记录相应的控制参数 如试 验需要表A.1以外的其他动态风压,依据GB50009中公式P=V/1600进行计算 表A.1动态风压与校准风速换算表 动态风压P 校准风速V Pa m/s 100 12.6 150 15.5 250 20.0 350 23.7 500 28." 700 33.5 A.5.5校准时应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 A.6校准周期 校准周期不宜超过一年
GB/T29907一2013 B 附 录 规范性附录 轴流风机装置风速的校准 B.1适用范围 本校验方法适用于建筑幕墙动压水密性能检测所用轴流风机装置风速的校准 B.2目的 测定沿出风管轴线方向上不同位置的风速及均匀性 B.3要求 在距出风口平面20mm的平面内,以出风管中心轴线与此平面相交点为圆心,以300mm为半径 的圆面上,沿出风管中心轴线方向的风速应满足以下要求 a)出风管中心轴线处的最小风速不小于30m/s; 75%以上的测量区域的最小风速不小于20m/s b 在所有测量区域任何一点上的最小风速不小于8m/s c B.4测点位置 共布置25个测点,位置见图B.1 B.5环境和仪器 B.5.1环境温度应在15士5C范围内,检测前仪器应通电预热 B.5.2校准用风速计宜为无指向风速计,精度为5%,应在正常检定周期内 B.6校准方法 B.6.1开启轴流风机,缓慢加速至中点风速达到30m/s,记录60s的平均风速 采用变频电机驱动时 记录此时的频率,采用其他方式驱动时记录相应的控制参数 B.6.2按上述方法测量其他24个测点的风速 B.6.3当不满足B.3的要求时应调整设备后重新测量
GB/T29907一2013 135 2O 说明 测量圆面; 测点 图B.1轴流风机校准测点布置图 B.7校准周期 校准周期不宜超过一年
GB/T29907一2013 c 附 录 资料性附录 建筑幕墙动态风压作用下水密性能检测报告 页 报告编号: 共 第 页 委托单位 地址 电话 抽样地点 送样/抽样日期 工程名称 生产单位 状态 名称 系列 型号 尺寸 附图纸页数 面板品种 面板厚度 样品 最大面板尺寸 面板安装方法 密封材料材质 密封材料牌号 可开启部分与 拉索预拉力设计值 总面积的比例 附件的名称、材质和配置 项目 数量 地点 日期 检测 温度 大气压 依据 加压方法 设备 渗漏的状态及部位 该试件动态风压作用下水密性能满足(不满足)设计(或工程使用)要求 检测 注:对试件所做的修改见图纸 结论 检测单位盖章): 批准; 审核: 主检 报告日期: 10

建筑幕墙动态风压作用下水密性能检测方法GB/T29907-2013

建筑幕墙是指安装在建筑物立面的一个功能部件,通常由玻璃、金属、混凝土等材料制成。它不仅可以起到保护建筑物内部的作用,还可以美化建筑物的外观。

然而,建筑幕墙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水密性能不足,会导致雨水渗透,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因此,我们需要对建筑幕墙进行水密性能检测。

针对建筑幕墙动态风压作用下的水密性能检测,GB/T29907-2013标准提供了详细的检测方法。

动态风压测试

首先,我们需要进行动态风压测试。该测试是模拟建筑物遇到自然界中不同风速和风向的情况。测试时,需要使用风洞或者大型气流模拟设备。测试过程中,要记录下不同风速和风向下的数据。

水密性能测试

在完成动态风压测试后,我们可以进行水密性能测试。该测试旨在检测建筑幕墙在动态风压作用下是否有漏水现象。

测试时,需要将建筑幕墙表面覆盖一层水密性材料,如纸张、聚乙烯薄膜等。然后在建筑幕墙一侧施加不同的正负压力,观察水密性材料上是否有水珠渗出。测试过程中,需要记录下不同压力下的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评估

最后,根据测试结果,我们可以对建筑幕墙的水密性能进行评估。通常采用等级制来评定建筑幕墙的水密性能。具体评级标准请参考GB/T29907-2013标准。

需要注意的是,建筑幕墙的水密性能检测应该在建造完成后和定期进行,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吹塑薄膜用改性聚酯类生物降解塑料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吹塑薄膜用改性聚酯类生物降解塑料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吹塑薄膜用改性聚酯类生物降解塑料的编号:GB/T29646-2013。吹塑薄膜用改性聚酯类生物降解塑料共有10页,发布于2014-01-312013年第17号公告
汽车租赁服务规范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汽车租赁服务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汽车租赁服务规范的编号:GB/T29911-2013。汽车租赁服务规范共有10页,发布于2014-04-012013年第23号公告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