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3462-2008

电力变压器经济运行

Economicaloperationforpowertransformer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电力变压器经济运行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电力变压器经济运行的编号:GB/T13462-2008。电力变压器经济运行共有24页,发布于2008-11-012008-11-01实施,代替GB/T13462-1992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F01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27.010
  • 实施日期2008-11-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24页
  • 文件大小788.81KB

电力变压器经济运行


国家标准 GB/T13462一2008 代替GB/T13462一1992 电力变压器经济运行 Eeonomiealoperationforpowertransformers 2008-05-27发布 2008-11-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13462一2008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基本要求 经济运行方式选择 经济负载系数的计算与经济运行区的划分 变压器负载经济调整 变压器合理配置 变压器经济运行管理与评价 基础计算式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无功经济当量(K 12 14 附录C资料性附录)负载波动损耗系数(K 附录D(资料性附录)变压器相间不平衡负载的损耗系数(Km 18 附录E(资料性附录 案例 20
GB/T13462一2008 前 言 本标准代替GB/T13462一1992《工矿企业电力变压器经济运行导则》 本标准与GB/T13462一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删除了原标准名称中的“工矿企业”和“导则” 适用范围改为“本标准适用于发电、供电、用电单位运行中的电力变压器的经济运行管理,以及 单位新建、改建中电力变压器的配置” 删除了原3.9“有功负荷率”的术语,增加了“无功经济当量”,“相间不平衡负载损耗系数”,“非 经济运行区”,“负载经济分配”“经济容量”“经济台数”等术语 -取消原基本计算式的章条,将基本计算公式放到附录A中,并在附录A中增加了三绕组变压 器的基本计算公式 在经济运行方式选择中,增加了并列运行的三绕组变压器经济运行方式的选择 在经济运行区的确定中,增加了“经济负载系数”,“三绕组变压器最佳经济负载系数”和"三绕 组变压器经济运行区" 增加了变压器负载调整的内容 取消了原经济运行节电量计算的章条 增加了“变压器相间不平衡负载的损耗系数”、“无功经济当量”,“基础计算式”和“案例”四个 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附录D和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合理用电分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标准化研究院、上海威钢能源有限公司、国际铜业协会、电力科学研 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国网武汉高压研究所、东北电网公司、上海置信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景生、赵跃进、董志恒、翟克俊、张淑珍、张凌宇,胡国元、武斌、于继来、 金雅明、王延峰 本标准于1992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业
GB/T13462一2008 电力变压器经济运行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变压器(以下简称;变压器)经济运行的原则与技术要求,以及确定经济运行方式 的计算方法和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发电、供电、用电单位运行中的电力变压器的经济运行管理,以及单位新建、改建中电 力变压器的配置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094(所有部分》电力变压器 GB/T6451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干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GB/T10228 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20052 DL/T985配电变压器能效技术经济评价导则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变压器经济运行eeonomealoperationfortransformers 在确保安全可靠运行及满足供电量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对变压器进行合理配置,对变压器运行方式 进行优化选择,对变压器负载实施经济调整,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变压器的电能损耗 33 2 综合功率损耗eompositepowerloss AP2 变压器运行中有功功率损耗与因无功功率消耗使其受电网增加的有功功率损耗之和 3 3 综合功率损耗率compositepowerlossrate AP% 变压器综合功率损耗与其输人的有功功率之比的百分数 3 无功经济当量 yallent reactiveeconomicalequiv K 变压器无功消耗每增加或减少1kvar时引起受电网有功功率损耗增加或减少的量 5 3 平均负载系数averageloadcoeffieient -定时间内,变压器平均输出的视在功率与变压器额定容量之比
GB/T13462一2008 3.6 负载波动损耗系数dissipatoncoeftiecentofwavyload K -定时间内,负载波动条件下的变压器负载损耗与平均负载条件下的负载损耗之比 相间不平衡负载损耗系数dissipationceffieientofinterphaselopsidedload K 变压器负载三相不平衡条件下的负载功率损耗与三相平衡条件下的负载功率损耗之比 3.8 临界综合负载视在功率apparentpoweroferitiealeompositelos S 两种经济运行方式的综合功率损耗特性曲线交点处的负载视在功率 3.9 经济运行区eeonomicealoperationarea 综合功率损耗率等于或低于变压器额定负载时的综合功率损耗率的负载区间 最佳经济运行区optimaleconomoiealoperationarea 综合功率损耗率接近变压器经济负载系数时的综合功率损耗率的负载区间 3.11 非经济运行区nonreeoomiealoperationarean 综合功率损耗率高于变压器额定负载综合功率损耗率对应的低负载运行区间 3.12 视在负荷率apparentloadrate -定时间内.平均负载视在功率与最大负载视在功率之比的百分率 负载经济分配eeonomieanldistributedofload 分列运行变压器总损耗达到最小时的变压器间的负载分配 3.14 经济容量ecoomicealeapaeity 在变压器寿命周期内,经济效益最佳的变压器设计容量 3.15 economiealunitnumber 经济台数 在变压器寿命周期内,经济效益最佳的变压器设计台数 基本要求 选用或更新的变压器应符合GB1094,GB/T6451和GB/T10228的要求,变压器空载损耗和负 载损耗应符合GB20052等相关能效标准 4.2应合理选择变压器组合的容量和台数 应优化选择变压器综合功率损耗最低的经济运行方式 4.3 4 4, 应合理调整变压器负载,在综合功率损耗最低的经济运行区间运行
GB/T13462一2008 经济运行方式选择 并列运行的双绕组变压器经济运行方式的选择 在选择经济运行方式前,应绘制出两种组合方式综合功率损耗的负载特性曲线P=(s),经比较 两条负载特性曲线确定出组合(含单台)变压器经济运行方式 若两种组合方式综合功率损耗的负载特性曲线无交点时,应选用综合功率空载损耗值较小的变压 器组合方式运行 若两种组合方式综合功率损耗的负载特性曲线有交点时如图1),应按A.6计算出临界综合负载 视在功率s,并将变压器总平均视在功率s与临界综合负载视在功率S,对比 当负载视在功率s小于S时,应选用综合功率空载损耗值较小的变压器组合方式运行; 当负载视在功率S大于Sz时,应选用综合功率额定负载损耗值较小的变压器组合方式运行 AP APz1-(s APz=(s Poan Pwa1 SNm S1 注:P21=(s)与P2z1=()分别为变压器两种组合方式综合功率损耗AP与负载视在功率S的函数特性曲 线,两条曲线交点L的横坐标s,z即为两种组合运行方式的临界综合负载视在功率 图1变压器间综合功率损耗特性曲线 5.2分列运行的双绕组变压器经济运行方式的选择 对二次侧有联络线的分列运行的双绕组变压器,在总供电负载不变情况下,应对共用一台或两台分 列运行方式进行比较选择 在采用一台变压器满足总供电负载的情况下,应对两台分列运行变压器的空载损耗和额定负载损 耗进行比较,选择总拟耗最低的为共用变压器 再对选定共用变压器与两台变压器分列运行方式进行 比较,选择出综合功率损耗最小的运行方式 共用与分列运行变压器的临界综合负载视在功率按式(A.18)计算,降低的综合功率损耗应按式 A.19计算 并列运行的三绕组变压器经济运行方式的选择 并列运行的三绕组变压器可参照5.1选择经济运行方式临界综合负载视在功率按应式A.20进 行计算 并列运行的三绕组变压器经济运行方式降低的综合功率损耗应按式(A.21)计算 经济负载系数的计算与经济运行区的划分 6.1双绕组变压器经济负载系数计算与经济运行区划分 经济负载系数计算 双绕组变压器在运行中,其综合功率损耗率随负载系数呈非线性变化,在其非线性曲线中,最低点 为综合功半经济负载系数,其计算式 Pz x= NKP 式中: -变压器综合功率经济负载系数 3z
GB/T13462一2008 变压器综合功率空载损耗,单位为千瓦(kw); P0z P32 -变压器综合功率额定负载功率损耗,单位为千瓦(kW); K 负载波动损耗系数 6.1.2经济运行区划分 变压器在额定负载运行为经济运行区上限,与上限额定综合功率损耗率相等的另一点为经济运行 区下限 经济运行区上限负载系数为1,经济运行区下限负载系数为,见图2 6.1.3最佳经济运行区划分 变压器在75%负载运行为最佳经济运行区上限,与上限综合功率损耗率相等的另一点为最佳经济 运行区下限 最佳经济运行区上限负载系数为0.75,最佳经济运行区下限负载系数为1.338,见图2 AP% AP%- 0.75 8z1.338月x 注:AP%=8)为变压器综合功率损耗率与平均负载系数3的函数特性曲线 变压器综合功率运行区间的范围 划分为,经济运行区为<8GB/T13462一2008 7.1.2三绕组变压器间负载经济分配 三绕组变压器分列运行时,应合理分配变压器间负载,使变压器总综合功率损耗最小 分列运行的 任意一台三绕组变压器电源侧综合功率的负载经济分配系数计算式见式(A27) 7.1.3三绕组变压器二次侧和三次侧绕组间负载经济分配 对于单独运行的三绕组变压器,应通过变压器二次侧和三次侧绕组间负载的合理分配,使变压器总 的综合功率损耗最小 二次侧与三次侧绕组的负载经济分配系数应按式(A.23、A.24)计算 7.2调整负荷率和削峰填谷 7.2.1单位应调整变压器负载曲线(调整负荷率),降低综合功率损耗率 在总用电量不变的情况下 双绕组变压器降低的综合功率损耗应按式(A.28)计算,三绕组变压器降低综合功率损耗应按式 A.29)计算 7.2.2单位应采用削峰填谷的措施,降低综合功率损耗率 双绕组变压器削峰填谷降低综合功率损耗 应按式(A.30)计算,三绕组变压器削峰填谷降低综合功率损耗应按式(A.31)计算 调整变压器相间不平衡负载 单位应平衡变压器各相间负载,降低变压器总综合功率损耗 变压器总负载不变情况下,降低的综 合功率损耗按式(A.32)计算 变压器合理配置 8 1变压器更新 8.1.1超过寿命期服役的变压器,国家规定淘汰的老旧变压器应更新,所选用的变压器应符合国家相 关能效标准 对变压器进行经济运行评价,评价为运行不经济,且综合功率损耗大的变压器应更新 变压器选择 8.2.1变压器应选择寿命期内经济效益最佳的容量和台数 8. .2.2配电变压器选型的技术经济评价应按照DL/T985 电力变压器选型的技术经济评价可参照 DL/T985 应优先选用节电效果大、经济效益好,投资收回期短的变压器 变压器经济运行管理与评价 9.1经济运行管理 g.1.1单位应配置变压器的电能计量仪表,完善测量手段 9 单位应记录变压器日常运行数据及典型代表日负荷,为变压器经济运行提供数据 9.1.3单位应健全变压器经济运行文件管理,保存变压器原始资料;变压器大修、改造后的试验数据应 存人变压器档案中 g.1.4定期进行变压器经济运行分析,在保证变压器安全运行和供电质量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措施,有 关资料应存档 9.1.5单位应按月、季、年做好变压器经济运行工作的分析与总结,并编写变压器的节能效果与经济效 益的统计与汇总表 经济运行判别与评价 .2.1 9 变压器的空载损耗和负载损耗达到能效标准所规定的节能评价值,且运行在最佳经济运行区 经济运行管理应符合9.1的要求,则认定变压器运行经济 9.2.2变压器的空载损耗和负载损耗达到能效标准所规定的能效限定值,且运行在经济运行区,经济 运行管理应符合9.1的要求,则认定变压器运行合理 9.2.3变压器的空载损耗和负载损耗未能达到能效标准所规定的能效限定值或运行在非经济运行区、 则认定变压器运行不经济
GB/T13462一2008 附 录A 规范性附录 基础计算式 A.1功率损耗的动态计算 计算变压器有功、无功和综合功率损耗时应考虑负载波动损耗系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采用动态计 算式 A.2双绕组变压器功率损耗的动态计算 A.2.1双绕组变压器平均负载系数计算 S 8= A.1 S Ncosp 式中: 变压器的平均负载系数; -定时间内变压器平均输出的视在功率,单位为千伏安(kVA) S 变压器的额定容量,单位为千伏安(kVA); P 定时间内变压器平均输出的有功功率,单位为千瓦(kW); -定时间内变压器负载侧平均功率因数 cOso A.2.2有功功率损耗计算 A.2 AP=P十Kv'P 式中: AP 有功功率损耗,单位为千瓦(kw); K 负载波动损耗系数; P 变压器空载功率损耗,单位为千瓦(kW). 变压器额定负载功率损耗,单位为千瓦(kw). A.2.3无功功率损耗计算 AQ= Q,十KT8'Q. 式中: AQ 无功功率损耗,单位为千乏(kvar) Q -变压器空载励磁功率,单位为千乏(kvar); Q -变压器额定负载漏磁功率,单位为千乏(kvar). A.2.4综合功率损耗计算 AP =AP十KoAQ=Pz十KT?'P以2 式中: Ka 无功经济当量,单位为千瓦每千乏(kw/kvar); -变压器综合功率的空载损耗,单位为千瓦(kW); S 变压器综合功率的额定负载功率损耗,单位为千瓦(kw. P说 A.2.5变压器综合功率空载损耗计算 尸以一P十KaQ - A.2.6变压器综合功率额定负载功率损耗计算 P一尸十kaQ A.6
GB/13462一2008 A.3三绕组变压器功率损耗的动态计算 A.3.1有功功率损耗计算 "-片十s(k泉十k.c是十K.,G发 式中: 分别为变压器一、二、三次侧的负载波动损耗系数; Kr,K,KT S 变压器电源侧的工况负载,单位为千伏安(kVA); Pi,Pe,尸 分别为变压器一,二,三次侧绕组的额定负载损耗.单位为千瓦(kw, -分别为变压器一、,二、三次侧绕组的额定容量,单位为千伏安(kVA); SN,SN,SN" -变压器二次侧负载分配系数.C=s./s=8:/B -变压器二次侧负载分配系数,C=S/Si=3./,C+C=1 A.3.2无功功率损耗计算 Q= e十s(低焦十瓦.,e十瓦.,c" (A.8) 告 式中: -分别为变压器一,二、三次侧绕组额定负载的漏磁功率,单位为千乏(kvar). Q,Qe,Q A.3.3综合功率损耗计算 A.9 n一见十x(6,黑+k.G黑斗k.c 式中: Puz,Pz,P2 分别为变压器一、二、三次侧绕组额定负载的综合功率损耗,单位为千瓦(kw) 变压器损耗率的计算 变压器有功功率损耗率、无功功率损耗率及综合功率损耗率计算式 &P%一 ×100% 产 A.10 4Q 100% Q% A.11) P ×100% (A.12 AP%一 式中: P% 变压器有功功率损耗率,单位为%; AQ% 变压器无功功率损耗率,单位为%; AP% 变压器综合功率损耗率,单位为%; -变压器电源侧有功功率,单位为千瓦(kw),对双绕组变压器P=P十AP,对三绕组变 P 压器P=P十P十P A.5变压器经济运行节电效果的计算 变压器经济运行降低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及综合功率计算式 AAP=AP,一AP A.13) Q=Q.一Q A.14 AP= A.15 AP一AP
GB/T13462一2008 式中: A! 变压器经济运行降低的有功功率,单位为千瓦(kw); 变压器经济运行降低的无功功率,单位为千乏(kvar) AQ AP -变压器经济运行降低的综合功率,单位为千瓦(kw); 原运行方式 经济运行方式 A.6并列运行的双绕组变压器临界综合负载视在功率计算 S" (A.16 J[-(万 式中: 并列运行的双绕组变压器经济运行方式的临界综合负载视在功率,单位为千伏安(kVA) Sz 负载波动损耗系数; K P 综合功率空载损耗的组合参数,单位为千瓦(kw); a02 P22 -综合功率额定负载损耗的组合参数,单位为千瓦(kw); 组合变压器额定容量,单位为干伙安(kVA S I,I 分别为变压器两种不同的运行方式 注:式(A.16)也适用于单台双绕组变压器间技术特性分析 A.7并列运行的双绕组变压器经济运行方式下降低综合功率损耗的计算 AP=AP么一AP么=Pnz,一(Pz十KTS A.17 [()-(门加 式中: AAP -并列运行的双绕组变压器经济运行方式降低的综合功率损耗,单位为千瓦(kW); 原运行方式; 经济运行方式; -负载视在功率,单位为千伏安(kVA) A.8共用变压器经济临界综合负载视在功率的计算 SP办十KS厂 PKA一PK么 A.18 SAl么= 2KSPR A.9共用变压器经济运行降低综合功率损耗的计算 P=Po 十瓦x(一K,*! A.19 式中 P -共用变压器经济运行降低的综合功率,单位为千瓦(kw); 共用变压器的技术参数; g 不共用变压器的技术参数; 分别为分列运行变压器的负载视在功率,单位为千伏安(kVA. S,S
GB/T13462一2008 A.10并列运行的三绕组变压器临界综合负载视在功率的计算 PP sua1 " z K S (A.20 式中: I,l 变压器两种不同运行方式; 变压器二次侧负载分配系数, -变压器三次侧负载分配系数 A.11并列运行三绕组变压器经济运行降低综合功率损耗的计算 P=(Pnz P.)十s/K[()-()] A.21 A.c[(-)-(-)]-kcc[()-(-加1 式中: -并列运行的三绕组变压器经济运行方式降低的综合功率,单位为千瓦(kw); P2 S -变压器电源侧负载视在功率,单位为千伏安(kVA) 原运行方式; 经济运行方式 A.12三绕组变压器电源侧综合功率经济负载系数的计算 Pn (A.22 3za 5N 51N KnPuz十KnCG Pez十KC Pet A.13二次侧与三次侧绕组的负载经济分配系数的计算 23 C A Pe2 32 K S KT (A.24 C k3Z K十 -K3 SN A.14三绕组变压器电源侧综合功率最佳经济负载系数的计算 A.25) a KKISPP KnP;z十 KS干 十KSPs2z A.15分列运行的任意一台双绕组变压器综合功率的负载经济分配系数的计算 J2 A.26 KP
GB/T13462一2008 式中: 第r台变压器 A.16分列运行的任意一台三绕组变压器电源侧综合功率的负载经济分配系数的计算 -Pe2十K.,C', -Ps2 Kn -Puz十K,C S SR S、 S A.27) J1Z= S K PPz十K.C Pe么十K.,C Pk3公 S S 式中 第下台变压器 A.17在总用电量不变的情况下,调整负载曲线双绕组变压器降低的综合功率损耗的计算 SP2 AAP,=(K一K A.28) 式中 P -调整负荷率降低的综合功率损耗,单位为千瓦(kW) -变压器调整负荷率前的负载波动损耗系数 Kn 变压器调整负荷率后的负载波动损耗系数 K A.18在总用电量不变的情况下,调整负载曲线三绕组变压器降低综合功率损耗的计算 SP SPz SP k3Z AAP=K,一Kn 丝十(Kn一Ka K,一Kn A.29 十 ( S Sa S 式中: 原负荷率的负载波动损耗系数; -调整负荷率后的负载波动损耗系数 A.19双绕组变压器削峰填谷降低综合功率损耗的计算 P=2S(S一S一S) A.30 式中: 削峰填谷降低的综合功率损耗,单位为千瓦(kw); AP 变压器原高峰负载的视在功率,单位为千伏安(kVA) S S -变压器原低谷负载的视在功率,单位为千伏安(kVA); 调整负载的视在功率,单位为千伏安(kVA) AS A.20三绕组变压器削峰填谷降低综合功率损耗的计算 P也这 AAP=2s,(S一S一AS 十2AS.(SH一S一AS. A.31 S SaN Pk32 十2S(S一S一S. S 10
GB/T13462一2008 A.21 调整相间不平衡负载降低的综合功率损耗的计算 3SP AAP=K,一Km A.32) 式中: 原变压器相间负载不平衡度的损耗系数 K 降低变压器相间负载不平衡度的损耗系数; K 变压器单相综合功率的短路损耗,单位为千瓦(kw); Pz 变压器单相额定容量,单位为千伏安(kVA) S 变压器单相平均负载视在功率,单位为千伏安(kVA) S 1l
GB/T13462一2008 B 附 录 资料性附录 无功经济当量(K B.1计算法 穿越电网的视在功率s(kVA)所引起的电网功率损失AP(kw)为 上n-(Rx10” B.1 如分别用穿越电网的有功功率P(kw)及无功功率Q(kvar)来表示电网的功率损耗,式(B.1)可 写成 ()xu B.2 ( R×10 AP = 式(B.2)可分解成下列两式 ()RxIo Pup B.3) ( B.4 R×10 APua 式中: APp" 由穿越电网的有功功率P所引起电网的功率损耗,单位为千瓦(kw); APua -由穿越电网的无功功率Q所引起电网的功率损耗,单位为千瓦(kw) 由(B.3)和(B.4)可知,电网的功率损耗可视为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有功功率P所引起的 APp,另一部分是由无功功率Q所引起的APa 如穿越电网的有功功率尸保持不变,则电网的功率 损耗APup部分是个定值;如穿越电网的无功功率Q发生变化,则电网的功率损耗APa部分是个变值 如有A,B两台变压器,按变压器技术特性进行优化,变压器A比B节约的无功功率为:AQ- AQ一AQ,若变压器负载侧无功功率为Q.则变压器A和B的电源侧无功功率为QA=Q十AQ Q=Q十AQ. 因此又可写成如下关系式 AQ=Q一 B.5 根据式(B.1)可得变压器A和B分别运行时,由无功功率Q、和Q所引起的电网的功率损耗 APoA及APow为 B.6 APo R×10 R×10 Puo8= B.7 变压器经济运行的无功功率节约所引起的电网有功功率损耗下降值AAPa(kw),由上两式互减 得出: Q-Q B.8 AAP =APo8一APuo R×10 式(B.8)被式(B.5)除,可以得出无功经济当量Ka计算式 AAPa Q十Q R×10 B.9 K = Q 式(B.9)中Q十Q;入2Q,式(B.9)可写成 2APuo Ka ~RxI0" B.10 12
GB/T13462一2008 B.2查表法 当变压器连接系统的电阻R值无法取得时,即不能用式(B.10)进行无功经济当量Ko计算时,可 按变压器在电网中的受电位置(变压次数)及功率因数查表B.1取得无功经济当量K 值 表B.1无功经济当量 变压器受电位置 Ko 发电厂母线直配 0.04 二次变压 0.07 0.10 三次变压 0.04 当功率因数已补偿到0.9及以上时 注:发电厂母线直配指系统的一次变电所及发电厂的直配用户;二次变压指系统的二次变电所;三次变压指配电 变压器;当功率因数已补偿到0.9及以上时指变压器全年受人端功率因数 13
GB/T13462一2008 c 附 录 资料性附录 负载波动损耗系数(K C.1计算法 C.1.1负载波动损耗系数K与形状系数K的关系式 K下= c.1 C.1.2形状系数 ? K,= C.2 式中: -统计期(工作代表日月工作日或年工作日)时间,单位为小时(h); -每小时记录的电量,单位为千瓦时(kWh) C.2查表法 首先用T小时的有功负荷率Yp、平均功率因数cos9,和最大负荷时功率因数cosp计算出视在负 荷率,即T小时负载的平均视在功率与最大视在功率之比的百分数 comep c.3) Yr=Ym cOSOm 式中: -为丁小时的视在负荷率,单位为% 根据T小时内出现95%以上最大负载的小时数T,计算出最大负载运行时间的百分率T,%,即 T小时内出现95%以上的最大负载的时间所占的百分数 T.%-x100% (C.4 式中: T% -最大负载运行时间百分数,单位为% 根据和T%值,可在表C.1中查出对应的K下值 表C.1负载波动损耗系数表 15 35 45 l0 20 25 30 40 50 99.03100.0 49.00 50.00 32.34 33.33 24.01 25.00 19.01 20.000 15.68 16.510 16.6707 13.31 14.010 14.286 14
GB/T13462?2008 C.1) 15 25 35 45 l0 20 30 40 50 11.53 12.140 12.500 10.14 10.680 11111 10o 9.037 9.519 10.000 1 8.132 8,568 9,004 9,091) 12 7.379 7.777 8.174 8.333 13 6.742 7.107 7.473 (7.692 l4 6.197 6.535 6.873 7.143 5 5.725 6.039 6.353 6.667 l6 606 6.250 5.313 5. 5.899 6.191 17 4.951 5.225 5.499 5.772 5.882 18 4.629 4.887 5.144 5.402 5.556 19 4.34 4.584 4.826 5.069 5.263 4.542 20 4.083 4.312 4.771 5.000 21 3,851 4.068 4,285 4.502 4.7194.762) 22 3.639 3.845 4.051 4.257 4.4634.545 23 3.447 3.643 3.839 .035 230 4. 4.348) 24 3.272 3.458 3.645 3.831 4.o184.167 25 3 289 3,467 3 .822 3.111 3.644 4.000 26 2.963 3.133 3.303 3.472 3.642 3.812(3.846) 27 2.827 2.989 3.152 3.314 3.477 3.639 (3.704 28 2.701 2.856 3.012 3.167 3.322 3.478(3.571 29 2.584 2.733 2.882 3.031 3.180 3.329(3448 30 619 3.333 2 3. 2.476 2.762 2.905 3.047 190 31 2.376 2.513 2.65o .787 2.924 3.061 3.199 3.226) 2 32 2.282 2.414 2.545 2.677 2. .809 2.94l 3.072 3.125) 33 2.194 2.321 2.447 2.574 2.701 2.827 2.954 (3,030 34 2.l13 2.235 2.357 2.478 2.600 2.722 2.8442.941 35 2.037 2.154 2.271 2.388 2.506 2.623 2.740 2.857 36 1.965 2.078 2.191 2.304 2.417 2.530 2.643 2.7552.778) 37 1.898 2.007 2.116 2. .224 2. .333 2. 442 22 .551 22 .6592.703) 38 2.045 2.15o 2.255 2.36o 2.569 1.836 1.941 2.464 (2.632 2. 22 2. 1.777 1.878 1.979 2.080 .181 .281 .382 2.483l(2.564 39 40 1.722 1.819 1.917 2.014 2.111 2.208 2.306 2.403 2.500 41 1.671 1.765 1.858 1.952 2.0462.139 2.2332.327 2.4202.439) 15
GB/T13462?2008 C.1) 10 15 20 25 35 45 30 40 50 2 1.622 1.712 1.803 1.893 1.983 2.074 2.164 2.255 2.345(2.381 1.577 1.925 2.274 43 1.664 1.751 1.838 2.012 2.100 2.187 (2.326 1.535 1.619 1.703 1.787 1.870o 1.954 2.122 2.2062.273) 2.038 44 45 1.495 1.576 1.657 1.737 1.818 1.899 1.98o 2.060o 2.141 2.222 46 1.458 1.536 1.614 1.691 1.769 1.847 1.925 2.003 2.081 2.158(2.174 47 1.423 1.498 1.573 1.648 1.723 1 .798 1.873 1.948 2.023 2.098(2.128) 48 1.391 1.463 l.535 1.607 1.679 1.751 1.824 1.896 1.968 2.0402.083) 1 1. 49 .361 430 l.500 1.569 1.639 1.708 1.777 1.847 1.916 1.985(2.041 50 1400 1.600 1733 1.800 1.867 1.933 1.466 1 .533 1.333 1.667 2.000 51 1.3o8 1.370 1.431 1.493 1.554 1.616 1.677 1.739 1.800 1.862 1.923 52 1.284 1.34 1.398 1.454 1.511 1.568 1.625 1.682 1.738 1.795 1.852 1 53 1.262 1.314 1.367 1.419 .472 1.524 1.576 1.629 1.681 1.734 1.786 54 1 .290 1.339 1 .484 1 .581 1.726 1.242 1.387 1.436 1.532 1.629 1.678 55 1.223 1.268 1.312 1.357 1.401 1.446 1. .491 1.5351.5801.624l.669 56 1.206 1. .247 l.288 1.329 1.370 1.412 1.453 1.494 1.535 1.576 1.617 57 1.190 228 1266 304 1.342 1.380 1.417 1455 1.493 1.531 1.569 1 58 1.175 1.21o 1.245 1.280 1.315 1.350 1.384 1.419 1.454 1.489 1.524 59 1.161 1.193 1.225 1.258 1.290 1.32 1.354 1.384 1.419 1.451 1.483 60 1.148 1.178 1.207 1.237 1.266 1.296 1.326 1.355 1.385 1.414 1.444 1. .136 1 .163 1.191 1.218 1.245 1.273 1.300 1.327 1.354 1.382 1.409 62 1.125 1.150 1.175 1.200 1 .225 1 .251 1.276 1.301 1.326 1.351 1.376 1 1. 1. 63 1.l15 1.138 1.161 1.184 .207 230 .253 1.276 1.299 1.322 l.345 274 64 1189 1232 1.253 295 1.316 1.105 1.126 1.147 1.168 1.211 65 1.097 1.l16 1.136 1.155 1.174 1.194 1.213 1.232 1.251 1.271 l.290 66 1.088 1,106 1.123 1.14n 1.159 1.177 1.194 1.212 1.230 1.247 1.265 1 1. 67 1.081 1.097 1.113 1.130 146 1.162 1.178 .194 1.21 1.227 1.243 68 1.074 1.089 1.103 1.118 1.133 1.148 1.162 1.177 1.192 1.206 1.221 69 1.094 1.202 1.067 1.081 1.108 1.121 1.135 1.l48 1.162 1.175 1.189 70 1. 123 1.184 l.061l 1.073 l.086 1.098 1.ll0 1.135 1.147 1.159 1.172 7 1.056 1.067 1.078 1.089 1. l00 1. l12 1. 123 1 .134 1.145 1.156 16 72 1.070 1.101 1.111 1.121 1.151 1.050 1.060 1.080 1.090 1.131 1.14 73 1.046 1.055 1.064 1.073 1.082 1.092 1.101 1.110 1.119 1.128 1.137 1.041 1.049 1.057 1.066 1.074 1.082 1.090 1.098 1.107 1.115 1.123 74 75 1.037 1.044 1.051 1.059 1.067 1.074 1.081 1.0891.0961.104 111 16
GB/T13462一2008 表C.1续) 10 15 20 25 35 45 30 40 50 76 1.033 1.040 1.046 1.053 1.060 1.067 1.073 1.080 1.087 1.093 1.100 77 1.07" 1.030 1.036 1.042 1.048 1.054 1.060 1.065 1.071 1.083 1.089 78 1.027 1.032 1.038 1.043 1.048 1.054 1.059 1.064 1.069 1.075 1.08o 79 1.024 1.029 1.033 1.038 1.043 1.048 1.052 1.057 1.062 1.066 1.071 80 1.021 1.025 1.029 1.034 1.038 1.042 1.046 1.050 1.055 1.059 1.063 81 1.018 1.022 1.025 1.029 1.033 1.037 1.040 1.044 1.048 1.051 1.055 82 1.016 1.019 l.022 1.026 1.029 1.032 1.035 1.038 1.042 1.045 l.048 83 1.014 1.017 l.020 1.022 1.025 1.028 1.031 1.034 1.036 1.039 1.042 84 1.017 1.031 1.036 1 1.012 1.014 019 1.022 1.024 1.026 1.029 1.034 85 1.o1o 1.012 1.014 1.016 1.o18 1.021 1.023 1.025 1.027 1.029 1.031 86 1.009 1.011 1.013 1.014 1.016 1.018 1.020o 1.022 1.023 1.025 1.027 87 1.007 1.009 1.010 1.012 1.013 1.015 1.016 1.018 1.019 1.021 1.022 1.009 1.019 88 1.006 1.007 1.010 1.010 1.013 1.014 1.015 1.016 1.018 89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1.0101.01 1.0121.0131.014l.015 90 1.004 1.005 l.006 1.006 1.007 1.008 1.009 1.010 1.010 1.01 1.012 91 1.003 1.004 1.004 .005 1.006 1.007 1.007 1.008 1.009 1.009 1.010 1. 92 1.005 1.005 1.006 1.006 1.007 1.007 l.003 1.004 l.004 l.008 l.008 93 1.002 1.002 1.003 1.003 1.004 1.004 1.004 1.005 1.005 1.006 1.006 94 1.001 1.001 1.002 1.002 1.002 1.003 1.003 1.003 1.003 1.004 1.004 95 1.001 1.001 1.002 1.002 1.002 1.002 1.002 1.002 1.003 1.003 1.003 96 1.001 1.001 1.001 1.001 1.001 1.002 1.002 1.002 1.002 1.002 1.002 97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1 1.001 1,001 1.001 1.001 1.001 98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99 l.000 1.000 l.000 1.000 1.000 1.000 1.000 l.000 l.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 注:表中1/T指T小时内出现95%以上最大负载时间不超过1h 表中()内的值指该负荷率出现最大负载运行时间百分数的极限值 17
GB/T13462一2008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变压器相间不平衡负载的损耗系数(Km D.1计算法 D.1.1变压器相负载不平衡度的计算式 S F (D.1 式中: -相间负载不平衡度; F S. 三相中的最大负载视在功率,单位为千伏安(kVA); S 三相中的最小负载视在功率,单位为千伏安(kVA); 三相平衡负载的视在功率,单位为干伏安(kVA. S D.1.2相间最小负载不平衡度的计算 S.S F,= (D.2 式中: F 相间最小负载不平衡度 D.1.3变压器相间不平衡负载损耗系数Km计算式 K跳,=1 (D.3 一"(F,十F,F.十网 D.2查表法 在表D.1中首先查找三相负载不平衡度(表中纵坐标),再查找相间最小负载不平衡度(表中横坐 标),找出横、纵坐标对应的变压器相间不平衡负载的损耗系数(Km) 表D.1变压器相间不平衡负载损耗系数Km -0." -1.0 -0.9 -0.8 一0,6 -0.5 0,4 -0.3 -0.2 0,1 3.0 3.000 2.9 2.807 2.8 2.627 2.807 2.7 2.460 2.620 6 307 2 2. 2.447 2.627 2.5 2.167 2.287 2,447 2.040 2,140 2.280 2.46o 2.4 2.3 1.927 2.007 2.127 2.280 2.2 1.827 1.887 1.987 2.127 2.287 1.740 1.78o0 2.1 1.86o 1.980 2.l40 2.0 1.667 1.687 1.747 1.847 1.987 2.167 18
GB/T13462?2008 D.1) -0.7 -0.6 5 1.0 -0.9 -0.8 0. 0.4 -0.3 -0.2 0. 1.9 1.607 1.607 1.647 1.727 1.847 2.007 1.560 1.540 1560 1.620 1720 1.860 2.040 1.527 1,487 1.487 1.527 1.607 1.727 1.887 1.507 1.447 1.427 1.447 1.507 1.607 1.747 1.927 1.5 1.500 1.420 1.38o 1.380 11 ..420 1.500 1.620 1.780 1.507 1.407 1.347 1.327 1.347 1.407 1.507 1.647 1.827 1.3 1.527 l.407 1.327 1.287 1.287 1.327 1.407 1.527 1.687 1.560 1.420 1.320 1.260 1.240 1.260 1.320 1.420 1.560 1.740 1.327 .607 1.207 1.207 1.607 1.44" 1.327 1.447 11 .247 1.247 1.667 1.487 1.347 1.247 1.187 1.167 1.187 1.247 1.347 1.487 1.667 0.9 1.54o 1.38o 1.260 1.18o 1.14o 1.14o 1.180 1.26o 1.380 1.540 0,8 1.427 1.287 1.187 1.127 1.107 1.127 1.187 1.287 1.427 1. .127 1. .087 0.7 1.327 1.207 1.087 1.127 1.207 1.327 0,6 1.240 1.140 1.08o 1.060 1.080 1.l40 1.240 0,5 1.167 1.087 1.047 1.047 1.087 1.167 1l07 1.047 1.027 1.047 1107 0.3 1.060 1.020 1.020 1.060 0.2 1.017 1.007 1.017 1.007 1.007 0.l 1.000 19
GB/T13462一2008 附 录 E 资料性附录 案 例 E.1案例分析 E.1.1案例 某变电所有三台可并列运行的双绕组变压器,其技术参数如表E.1: 表E.1技术参数1 S/kVA P/kW P/kw 1/% U/% 变压器A 10000 27.7 80.5 2.8 7.7 变压器 B 15000 36,4 7.84 139,2 3.01 24." 131.3 0,87 7.54 变压器c 20000 根据Q=I%S、X10',Q.=U%Ss、X10,式(A.4),式(A.5)及K 取0.04,分别计算出各台 变压器的技术参数如表E.2 表E.2 技术参数2 Q/kvar Q./kvar Pa/kw Pa/kw 变压器A 280 770 38,9 111.3 变压器B 452 1176 54.5 196.5 变压器C 174 1508 31.2 191.6 E.1.2分析与计算 分析计算变电所的经济运行方式(K,取1.002)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单台变压器间经济运行方式的确定 根据式(A.l6)分别计算出并列运行的双绕组变压器经济运行方式的临界负载视在功率 变压器A与B之间S)zA-H=8060(kVA) b变压器A与C之间SzA-c=j3484 变压器B与C之间SL-C=j7687 根据以上的计算结果,结合相应判定原则,可确定单台变压器运行时C优于A和B 步骤二;单台与两台间经济运行方式的确定 由于单台变压器C是运行经济的,因此单台和两台间的经济运行方式只存在着C和AC对比及C 和BC对比两种情况 根据式(A.l6)分别计算出并列运行的双绕组变压器经济运行方式的临界负载视在功率 变压器C与AC之间SuzC一c=16525(kVA a =17886(kVA b)变压器C与BC之间SzC-段= 步骤三;两种两台间经济运行方式的确定 ,ANC-一=23645(kVA 同上方法计算出变压器AC和BC间S2 步骤四;两台与三台间经济运行方式的确定 C~AIC 同上方法计算出变压器AC与ABC之间S,z" =23967(kVA)、变压器C与ABC之间 S~AI=24100(kVA 步骤五:按综合功率损失最小,本例变电所的经济运行方式的负载区间如表E.3 20
GB/T13462一2008 表E.3经济运行方式的负载区间 运行方式 AC BC ABC 25 1652523645 负载s(kVA) 2364524100 2410045000 01652 根据上述对变电所的经济运行方式分析计算,不仅要依据变压器的技术参数和容量来选择变压器 运行台数,同时还必须充分考虑到相同台数运行方式之间也存在着经济运行方式 而且只有全面分析 相同台数与不同台数运行方式之间的临界条件,才能全面准确地确定变压器的经济运行方式

通风机系统经济运行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通风机系统经济运行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通风机系统经济运行的编号:GB/T13470-2008。通风机系统经济运行共有8页,发布于2008-11-012008-11-01实施,代替GB/T13470-1992
防护用内包装材料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防护用内包装材料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防护用内包装材料的编号:GB/T12339-2008。防护用内包装材料共有11页,发布于2009-01-012009-01-01实施,代替GB/T12339-1990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