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0299.2-2006

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第2部分:检测验收

Digitaltechniqueapplicationofbuildingandresidencecommunity-Part2:Testandacceptance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第2部分:检测验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第2部分:检测验收的编号:GB/T20299.2-2006。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第2部分:检测验收共有96页,发布于2006-12-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L67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35.240.50
  • 实施日期2006-1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96页
  • 文件大小1.73M

以图片形式预览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第2部分:检测验收

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第2部分:检测验收


国家标准 GB/T20299.22006 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 第2部分检测验收 Digitalteehniqueapplieationofbuildingandresideneecommunity Part2:Testandacceptance 2006-12-01实施 2006-07-11发布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0299.2一2006 目 次 前言 引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总体结构 通信系统 信息网络平台 信息安全 13 安全保密 设备监控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10安全防范系统 23 综合布线系统 27 12基础系统集成 51 3电源与接地 53 环境 14 55 15电子设备机房系统 57 家用电子系统 16 66 7IC卡应用检测 68 76 附录A(规范性附录安全防范系统检测项目 79 附录B(规范性附录)无线接人点布置 83 参考文献 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框架 图1 38 图2链路选项 46 图3接线图 图!主干布线模型 46 48 图5主干/水平组合信道 图6永久链路检测方式 49 图7信道链路检测方式 49 62 图8测点分布图 图9家用电子系统应用层互操作测试系统示意图 79 图B.1无线接人点布线示意图 31 表1信道的回波损耗 31 表2关键频率处信道的回波损耗值 32 表3信道的插人损耗 32 表4关键频率处信道的插人损耗值
GB/T20299.2一2006 32 表5信道的NEXT 33 表6关键频率处信道的NEXT值 33 表7信道的PSNEXT 表8关键频率处信道的PsNEX丁值 34 表9关键频率处信道的AcR值 34 表10关键频率处信道PsAcR值 35 表11信道的ELFExT 35 表12关键频率处信道ELFEXx丁值 35 36 表13信道的PsSELFEXT 表14关键频率处信道PsELFExT 值 36 表15信道的传播延迟 3 表16关键频率处的传播延迟值 表17信道的延迟偏差 37 表18永久链路或cP链路回波损耗 38 19关键频率处的回波损耗俏 表 S 表20水久链路或P链路插人损耗 39 39 表2关键领率永久链斯的插人拟耗的 裘水人继路成cP链路的NEX7 表关健频率处水久链路的NEXT价 表2永久链路或cP链路的rsNEXT 表25关键频率处永久链路的PsNExT 12 表26关键频率处永久链路的AcR值 表27关键频率处永久链路的Ps.AcR值 12 表28永久链路或CP链路的ELFEXT 43 表 29关键频率处永久链路的ELFExT 值 13 表30水久链路或P链路的PsEL.FEXT 表关继频事处水久链路的PsELFXT 表2来久链路或CP链路的传摇链迟 表38关健频率处水久链路的传插延迟价 15 表3 永久链路或CP链路的延迟偏差 15 表水久娃路的延迟怕基 45 表信道的该* 表 37检测设备二级精度要求 50 表 38电子设备机房系统检测内容 58 表 39开机时机房温度要求 58 表 40停机时机房温度要求 58 表 41开机时机房湿度要求 58 表 豪42停机时机房湿度要求 58 表 6o 43电源参数 69 表44接触式IC卡检测项目 70 表45非接触式IC卡检测项目 表46辐射骚扰参考标准 表47传导骚扰参考标准
GB/T20299.2一2006 76 表A.1视频监控系统施工质量的检测 76 表A.2人侵报警系统施工质量的检测 77 表A.3巡更系统施工质量检测 77 表A.4出人口控制(门禁)系统施工质量检测 77 表A.5汽车停车场监控系统施工质量检测 78 表A.6视频监控系统的质量主观评价功能检测表 78 表A.7人侵报警系统控制功能及通信功能检测表

GB/T20299.2一2006 前 言 GB/T20299《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分为四个部分 第1部分:系统通用要求 -第2部分:检测验收; -第3部分:物业管理; -第4部分:控制网络通信协议应用要求 本部分为GB/T20299的第2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建设部、信息产业部共同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建设部信息中心国家电子计算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 所.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北京航天智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清华力合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航 天二院通信中心,上海三零卫士信息安全有限公司,西安盛塞尔电子有限公司太极计算机有限公司、北 京宽网社区数字化建设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罗洪元、吴志刚、姥世全、黄家英、李震,高栋,朱照、张鹏、毛敢为、程卫东、 孟亚平、,张建军,成金爱、杜虹,曲天光,濮容生、赵英然、汪宝森、王坤,徐全平,赵晓光、周慧琳,吴东亚、 徐冬梅、黄景楠、王辉、杨玉柱、姚忠邦、刘吕刚
GB/T20299.2一2006 引 言 0.1本标准GB/T20299一2006编制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指导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建设,提高工程设 计和施工的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 0.2本标准是面向建筑和居住区的数字化技术应用服务,规范建立包括通信系统、信息系统、监控系统 的数字化技术应用平台(见图1),并在系统通用要求等规范的基础上制定本部分GB/T20299.2一2006 《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第2部分,检测验收》,力图通过市场检测服务深人推进建筑数字化 技术应用 当前信息技术在建筑领域业已广泛引用,居民居住区社会化服务需求强烈,面间wTo相 关行业和地方主管部门相互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建筑信息化产业的发展和加强市场的统一规范与管理 是必要的 信息安全是指为防止内部或外部、人为或非人为,意外事故或恶意攻击对信息基础设施,应用服务 0.3 系统和信息内容的破坏而进行的安全保护 信息安全工作应贯穿于信息系统整个生命周期.在攻防对 抗中不断发展,为认真贯彻《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意见>(中办发[2003]2?7 号)的要求和2004年1月全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会议精神,因此本标准将信息安全作为内容列人是非 常必要的 0.4本标准中的消防、信息安全和安全保密要求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及标准规定 建筑及居住区 数字化技术应用平台 通信系统 信息系统 监控系统 火火 IC 自动 报瞥 及消 桑 防联 动教 制系 统 基础设施与技术,信息网络平台、综合布线系统、电源与接地、环境、机房系统、安全保密、基础系统集成、控制网络通信协议 系统检测与验收 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框架 图1
GB/T20299.2一2006 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 第2部分检测验收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的检测内容,方法和验收要求等,包括通信系统、信息 系统与监控系统以及支持这些系统工程的基础设施包括:信息网络平台、综合布线系统,电源与接地、 环境、机房系统、基础系统集成等)的检测验收 本部分适用于对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系统的功能与质量的第三方检测,相应的改扩建系 统和其他应用项目可以参照使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cGB;/T20299的本部分的引用面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目期的引用文 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部分 GB/T20299.1一2006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第1部分;系统通用要求 GB/T20299.32006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第3部分;物业管理 GB/T20299.4一2006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第4部分;控制网络通信协议应用要求 注,为便于读者应用,本章中引用文件的排序为),b)分别对应于4,5各章,不同章中引用同一标准时,两 章中可以同时出现 通信系统 a 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66199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冒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42000 GY/T106一1999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1995有线电视系统测量方法 GY/T121 GY/T1502000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站测量方法室内单元测量 GY/T151一2000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站测量方法室外单元测量 会议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YD5032一1997 YD5077一1998程控电话交换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 YDN065一1997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 计量法实施细则1987年2月1日国家计量局发布 信息网络平台 GB/T10111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 GB/T50314一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计量法实施细则(1987年2月1日原国家计量局发布) 信息安全 ce 安全保密 d 设备监控系统 e GB/T10111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
GB/T20299.2一2006 GB/T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计量法实施细则(1987年2月1日原国家计量局发布 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f GB17945消防应急灯具 GB50084一200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303一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安全防范系统 GB10408.1人侵探测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l0408.4 人侵探测器第4部分;主动红外人侵探测器 人侵探测器第5部分;室内用被动红外人侵探测器 GB10408.5 GB10408.6一1991微波/被动红外复合人侵探测器 GB126631990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 GB16796一1997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GA/T2692001 黑白可视对讲系统 h)综合布线系统 IECc61935-1:2000通用布缆系统按照IsO/IEc118o1的平衡通信布缆测试规范第1部分 已安装布缆 Iso/IEcTR14763-3信息技术用户建筑群布缆的实验和运行第3部分;布光缆的测试 基础系统集成 GB/T50314一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计量法实施细则(1987年2月1日原国家计量局发布 电源与接地 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修订版) GB/T50314一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J/T16-19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k)环境 GB6566一2001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18580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 GB18581一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溶剂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GB18582一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GB18583一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 GB18584一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 GB18585一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壁纸中有害物质限量 GB18586一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聚氯乙烯卷材地板中有害物质限量 GB18587一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地毯、地毯衬垫及地毯胶粘剂有害物质释放限量 GB18588一2001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 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50034一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325一200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T50314一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l 电子设备机房系统 GB/T2887一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20299.2一2006 GB9361一1988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 GB50052一199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年修订版》" GB5011619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66一199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74一19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S/T10796一2001防静电活动地板通用规范 DB01-27一1996高级建筑装饰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m)家用电子系统 s/T113102005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同服务第1部分;基础协议 s/T11311一2005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同服务第4部分;设备验证 so/IEc10192-1信息技术家用电子系统(HES)接口第1部分;通用接口(UI)类型1 SsO/IEC10192-2信息技术家用电子系统(HEs)接口第2部分;简单接口(SI)类型1 1SO/IECTR14543-1信息技术HEs体系结构第1部分;简介 so1IEcTR14543-2信息技术HES体系结构第2部分设备模块性 So/IECTR14543-3信息技术HEs体系结构第3部分,通信层和启动 so/IEcTR14543-4信息技术HEs体系结构第4部分混合使用建筑中家庭和建筑的自动 控制 n)IC卡应用检测 GB2099.1一1996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GB/T2423.1一200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idt IEC60068-2-l;1990 GB/T2423,319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Ca;恒定湿热试验方法(eqvIEC 60068-2-3:1984 GB/T2423. 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idt EC60068-2-27:1987) GB/T2423.6一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b和导则碰撞(idt EC60068-2-29:198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和导则;振动(正 GB/T2423.l01995 弦)(idtIEC60068-2-6;1982) GB/T4857.2一1992包装运输包装件温湿度调节处理(eqvISO2233:1986) GB/T4857.5一1992 包装运输包装件跌落试验方法(eqvIsO2248;1985) 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dIEBC60950,1999y GB49432001 GB9254一1998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idtcISPR22;1997) GB/T16649.1 识别卡带触点的集成电路卡第1部分;物理特性(GB/T16649.12006 IsO/IEC7816-1:1998,MOD) GB/T16649.2识别卡带触点的集成电路卡第2部分;触点的尺寸和位置(GB/T16649.2 2006,1Iso/IEC7816-2:1999,IDT》 GB/T1661g.3识别卡带触点的集成电路卡第3部分电信号和传输协议(GB/T1649.3 2006,ISO/IEC7816-3:1997,IDT GB/T17618一1998信息技术设备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idtcIsPR24:1997) GB17625.1一2003 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人电流<16A)(idtIEC 61000-3-2;1999) GB17625.21999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不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
GB/T20299.2一2006 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idtIEC61000-3-3:1994) GB/T17626.2一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idtIEC61000-4-2: 1995 GB/T17626.3一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idtIEC 61000-4-3:1995)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idIEc GB/T17626.4一1998 61000-4-4:1995) GB/T17626.5一1999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idtIEC61000-4-5: 1995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idtIEc GB/T17626.61998 61000-4-6:l996 GB/T17626.8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idtIEC61000-4-8: 1993 GB/T17626.11一1999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 试验(idtIEC61000-4-1ll:1994) CJ/T166一2002建设事业Ic卡应用技术 第3部分;初始化和防冲突 IsO/IEC14443-3:2001识别卡无触点集成电路卡接近式卡 SO/IEC14443-4:2001识别卡无触点集成电路卡接近式卡第4部分:传输协议 安全防范系统检测项目 p)无线接人点布置 GB15629.11一2003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 第11部分;无线局域网媒体访间控制和物理层规范(Iso/TEc8802-11l.1999.MoD) GB15629.1102一2003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 第11部分;无线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2.4GHz频段较高速物理层扩展规范 总体结构 本部分是针对通信系统、,设备监控系统及基础设施进行检测和验收的依据(见图1),有关设备可互 操作性检测和接口部分检测见GB/T20299.42006 信息系统;包括物业管理系统,家用电子系统.JIc卡应用,信息安全,其他应用服务系统的检测 与验收 监控系统包括安全防范系统、设备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检测与 b 验收 通信系统;包括程控交换接人系统、电视网络系统、广播系统的检测和验收 基础设施与技术:包括信息网络平台、综合布线系统、电源与接地、环境、机房系统、基础系统 集成的检测与验收 各系统中涉及人身财产、安全等的国家强制性认证产品应采购列人强制性认证目录或实施生产许 可证管理的产品 各产品和系统的检测应按相关章条的要求进行 对于本部分中未涉及到的软硬件产品的检测,应执行国家或地方相应的规定和标准 通信系统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章
GB/T20299.2一2006 4.1.1 通信系统eommmunieationsystenm 建筑及居住区内语音,数据、图像传输的基础,同时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联,确保信息畅通 4.2总则 4.2.1通信系统的检测验收,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和要求 4.2.2通信系统检测验收涉及的专业检测和评估,应聘请或委托国家认可的专业机构进行 4.2.3实际应用中应依据本章并结合设计要求对系统进行检测和验收 检测 44 3 4.3.1基本要求 通信系统在提出检测前应具备以下条件 a)根据工程设计文件,所有子系统已安装、调试并自检合格且记录齐全 系统已正常连续投人运行1 b l3个月,并有运行记录 c 对国家实行许可证或认证管理的产品应提供该产品的许可认证或其复印件,需由行业归口检 测的系统,应出具相关的验收报告 4.3.2检测内容 4.3.2.1程控交换系统 4.3.2.1.1本系统中所使用的通信设备应具有信息产业部或国家相关部门的人网许可证 4.3.2.1.2程控交换系统的施工安装工艺应符合YD5077一1998的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应项 目做出检测 程控交换系统功能上应符合工程设计文件的要求和GB/T50314一2000中的相关规定,并 具有高稳定性 .高可靠性,便于扩充容纳新业务和新技术 程控交换设备所有接口的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国家标准和规定,具体接口规范见 YDN065一1997第10部分的要求及规定 4.3.2.1.5程控交换机房的检测内容和方法见本部分第15章 4.3.2.1.6建筑及居住区内出现移动通信盲区时,应设置移动通信中继收发设备,该设备的安装应得 到当地无线电管理部门的批准和验收,以及环保部门对设备电磁辐射水平等项目的验收 4.3.2.1.7建筑及居住区内的有线、无线接人在系统总体性能、接口规范、网络管理等方面上满足设计 要求及相关国标,并应具有充分的扩展性 4.3.2.1.8通信线缆的种类和技术指标应符合工程设计文件的要求,其检测的主要内容和方法见本部 分第11章相关要求 4.3.2.2卫星及有线电视系统 4.3.2.2.1系统所采用设备、,元器件的电气性能及参数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整个系统功能上应满 足设计文件要求 4.3.2.2.2有线电视系统宜采用双向传输方式,并可与卫星电视系统联通,以向用户提供卫星电视节 目,同时应预留与当地有线电视网互联的接口 4.3.2.2.3如设有卫星电视系统,应出具当地主管部门的安装许可证明 有线电视系统主要检测指标包括系统输出口电平、系统载噪比、载波互调比、,交扰调制比 等,具体测试方法和合格指标见GY/T1211995 4.3.2.2.5卫星数字电视的主要检测指标包括系统输出口电平接收天线功率增益、室内单元的 Eb/NNo门限值等,具体测试方法和合格指标见GY/T150-2000.,GY/T151-2000. 4.3.2.2.6 系统图像的主观评价标准分为五级,至少达到四级标准方可认定合格,具体标准及测试方 法见GY/T1061999
GB/T20299.2一2006 4.3.2.3视频服务系统 4.3.2.3.1视频会议系统的功能应符合工程设计文件及YD5032一1997的要求 4.3.2.3.2设备的选型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原则上应作到 a)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实用; 应具有系统扩容及设备扩展的能力 bb 4.3.2.3.3根据承载视频会议网络的不同,设备和网络间接口应满足相应通信网络接口的技术规范 视频会议传输信道的误码、抖动等各项指标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4.3.2.3.4视频点播(VOD)系统的功能应符合工程设计文件的要求;工程验收标准暂按有线电视验 收标准执行 VOD系统的安装及使用应出具当地主管部门颁发的许可证 4.3.2.3.5图像和语音质量检测以符合工程设计文件要求为准,如无特定要求,图像质量的等级分数 应不低于四级 4.3.2.3.6对于建立在局域网或互联网基础上的桌面型会议电视,系统的检测验收按设计文件及产品 说明文件进行,并可参考ITU-TH.323及ETFSIP相关要求 4.3.2.4公共广播系统 公共广插系统的功能应符合工程设计文件要求,保证系统的连通性,能够向广插服务区抛 4.3.2.4.1 供音乐节目和公共传呼信息,并和应急广播系统结合,在必要时进行应急广播 .3.2.4.2公共广播系统的接口应与消防系统相配合.以便与消防系统进行连接;并宜与计算机网络 4. 系统连接,以利于业务扩充 4.3.2.4.3公共广播系统主要设备的检测 扬声器的分布原则上应均匀、分散配置于广播服务区 a b)扩声设备性能应符合设计文件对性能指标的要求 用于重要广播的功率放大器(如应急广播 的功率放大器)应设置备份,并能在功率放大器发生故障时立即自动投人使用 备用功率放 大器的数量应根据重要广播负载的容量确定 音源的数量和种类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并按设备说明文件正常工作 公共广播系统应实施分区控制,分区的划分应与消防分区一致 系统应按应急广播,通常业务广播及其他广播的优先级进行控制播出 当有火灾等紧急情 4.3.2.4.5 况发生时,能够自动将所需播达地区正在进行的广播内容中断,转人应急广播 4.3.2.4.6对于公共广播与应急广播共用设备,应符合GB50166一1992和GB50116一1998的要求 4.3.3检测方法 4.3.3. 系统功能的测试可参照厂家提供的技术文件、操作程序进行 4.3.3. 电气性能指标应采用仪表完成测试,仪表应满足4.3.4的条件 2 4.3.4检测设备 4.3.4.1用于系统功能检测的专用测试设备、仪器或特殊工具,如无规定可使用生产方配套测试设备, 其精度等级应高于被检测参数精度等级要求 4.3.4.2用于电气性能指标检测的设备应通过计量认证,其使用和计量校准应符合《 计量法实施细则》有关规定 4.3.5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应包括 检测依据; a bb 检测设备 检测结果列表 ce .3. 6 不合格项处理 44 检测中发现不合格的项目,应责成责任单位在规定期限内做出处理,直至检测合格
GB/T20299.2一2006 4.3.7检测机构 检测须由获得国家认可的相关检测机构承担,检测完成后由检测机构按规定格式出具检测报告 验收 建设方宜委托第三方机构,也可交由建设方组织的有关专家、检测机构代表和有关人员参加的验收 组进行验收 4.4.1验收大纲 验收前,应编制验收大纲;验收大纲由测评机构或验收组提出 4.4.2验收条件 4.4.2.1系统检测报告 4.4.2.2系统运行报告 4.4.2.3文档 在对系统验收时应出具以下技术文档 招标书; a b 投标书 合同书, c 山系统工程设计文件; 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e 材料设备接收单,合格证及关键产品质量检测报告; 工程变更说明文件 g h)隐蔽工程记录(需监理签字); 竣工图纸(蓝图). 阶段验收报告; k 测试报告; 随机资料(文种不变); m)操作手册 n)用户使用报告 上述文档可根据工程实际需要适当增减 所提供技术文件和相关资料应做到内容齐全,数据准确 无误,文字表达条理清楚,外观整洁,图表清晰,不应有互相矛盾,彼此脱节和错误遗漏等现象 4.4.3验收程序 4.4.3.1由建设方向第三方机构或验收组提交申请验收报告 4.4.3.2由第三方机构或验收组组织验收 4.4.4验收结论 由第三方机构或验收组根据验收情况做出验收结论,在各项目均合格的情况下验收合格,如有不合 格项,则应限期做出整改,直至验收合格 信息网络平台 5.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章 5.1.t 防火墙firewal 强加于两个网络之间边界处、保护内部网络免遭来自外部网络的威胁的系统或系统组合 5.2总则 5.2.1信息网络是数据传输、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 信息网络应具有同广域网连接的能力,根据需要
GB/T20299.2一2006 与互联网连接 5.2.2依据本章结合设计要求对系统进行检测验收 5.3检测 5.3.1基本要求 信息网络平台在提交检测前应具备以下条件 系统中所用设备及器材的进货、系统施工过程和安装、调试等各个阶段均应自检合格,且记录 a 齐全; b)系统已经连续运行1~3个月,并有运行记录; 按本章所规定的技术文档齐全,完整,且为有效版本 c 5.3.2检测内容 5.3.2.1网络布线 按照本部分第章检谢 5.3.2.2网络设备 网络设备安装应整齐,固定牢靠,易于维护和管理 5.3.2.2.1 5.3.2.2.2跳线安装应稳固,走向清楚明确,线缆上有必要的标签和记录 5.3.2.3网络接线性 根据网络设备的接线图.检测建筑物群)内部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 根据配置方案的要求,检测建筑物(群)内部网络的用户与外部网络之间的通信 根据设计要求,检测内部网的传输速率,检测内部网与外部网间的传输速率 局域网内任 意两点之间的传输延迟不超过10ms 网络的可靠性冗余检测 关键网络设备宜配备冗余电源,控制模块宜配置冗余模块 4. 4.2网络系统具有冗余链路,当断开其中的某条链路或设备故障发生后,整个系统能正常工作 网络系统应配备灾难恢复系统 网络管理功能 满足GB/T503142000中4.2.5要求 5.3.2.5. 5.3.2.5.2网络管理系统应能搜索到整个网络系统的拓扑结构 网络管理系统具有配置管理,安全管 理和账户管理等功能 5.3.2.5.3可检测结点的信息流量 .3.2.6网络安全性 5. 机房安全性 2.6. .2. 6. 机房应划分为两个区域,中心机房和办公机房,维护管理人员应通过授权进人中心机房 3 .3.2.6.1.2各种服务器及网络核心设备宜放置在中心机房 5. 5.3.2.6.1.3中心机房应采取安全消防措施 33 2.6.1.4接地和防雷应满足本部分第15章的要求 5. .3.2 6. 网络设备安全性 5 2 5.3.2.6. 2. 信息网络平台中涉及的防火墙、防病毒系统等网络安全设备应通过国家相关安全测评认 证机构的认证 5 3.2.6.2.2交换机、路由器和防火墙等网络设备安装后应重新配置以符合系统安全策略或系统的安 全等级保护要求 5. .3.2.6.3网络系统安全性 5 .3.2.6.3.1应将网络划分出对外提供服务区和内部使用的安全内网;不对外的服务器及办公机房的 主机放置在内网,对外提供服务的服务器只能放在对外服务区
GB/T20299.2一2006 5.3.2.6.3.2在网络系统与外部网络接口处应设置防火墙设备 5.3.2.6.3.3应分别从网络防病毒,主机防病毒等各个层次加强网络对病毒的防范能力 5.3.3其他应用服务系统 5.3.3.1应用软件产品文档 具有产品标识和运行环境说明; a 具有安装和维护的有关说明; 对程序中用户可调用的所有功能有完整的描述; C d 提供产品正常运行的边界值范围; 用户文档的所有信息应正确,不能有歧义和错误的表达 e 用户文档自身内容间以及与产品实际运行结果间不应相互矛盾,术语的含义应处处一致; 用户文档对用户是易于理解的 g 用户文档应便于词览,有目录和索引 h 5.3.3.2功能性 应用软件系统在运行.功能、正确性和一致性上应分别满足下列要求 应用程序安装之后,应能正常运行 a b)用户文档中提到的所有功能应是可执行的 程序应按照用户文档中的给定形式、在规定的边 界值范围内使用相应的设施,性质和数据执行其功能 程序和数据应与用户文档中的全部描述相对应 C d)程序和数据本身不能自相矛盾,并且同用户文档不能相互矛盾 每个术语应处处具有相同的 含义 提供给用户的交互界面及交互行为应有一致的结构 5.3.3.3可靠性 系统不应陷人用户无法控制的状态,既不应崩溃也不应丢失数据,即使用户未按用户文档中的描述 在规定的环境中使用合法的数据进行合法的操作 只是那些不能用任何程序捕获的硬中断和操作系统 中断除外 5.3.3.4易用性 易理解性;程序的问题、消息和结果应是易理解的 a bb 易浏览性;产品应以易观察、易读的形式向用户提供信息;输人输出应设计清晰、易于浏览 可操作性;具有严重后果的功能执行应是可逆的,或应给出该后果的明显警告并在执行该命令 cc 前要求确认 5.3.3.5效率 应遵循并满足用户要求 5.3.3.6可维护性 应遵循并满足用户要求 5.3.3.7可移植性 应遵循并满足用户要求 5.3.4检测方法 5.3.4.1设备的安装质量以现场检查为主,对有疑问的检查项目和不合格项应详细记录数据和状况 5.3.4.2网络各项功能的检测应结合设计按本章的要求进行实地检验或验证 5 .3.4.3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全数检验方案或抽样方案 系统数量不多于5个时,采用全数检验 用 抽样方案时,以不低于20%的比例进行随机抽样,抽样方法按GB/T101l1 5.3.5检测设备 用于检测的设备应具有合格证和计量认证,其使用和计量校准应符合《计量法实施 细则》有关规定 专用测试设备或仪器以及特殊工具,如无相关标准或规定,其精度等级应高于被检测
GB/T20299.2一2006 参数精度等级要求 5.3.6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应包括 检测依据, a bb 检测设备 检测结果列表 c d检测机构 3.7不合格项处理 5. 5.3.7.1全数检验的同一类系统中,有一项不合格则判该系统不合格,作详细记录后,允许该不合格项 经修复后重新检验合格 5.3.7.2被抽样检测项目不合格数比例不超过相应抽样总数的1%.则视为抽样检测合格 不合格点 应进行修复后复检达到合格 被抽样检测项目不合格数比例超过相应抽样总数的1%,则应加倍抽测.若此时不合格比例不超过 1%,则视为抽样检测合格,不合格点应进行修复后复检达到合格 若不合格比例仍超过1%,则视为抽 样检测不合格 5.3.8检测机构 检测须由获得国家认可的相关检测机构承担,检测完成后由检测机构按规定格式出具检测报告 5.4验收 建设方宜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也可交由建设方组织的有关专家、,检测机构代表和相关人员参加的 验收组进行 5.4.1验收大纲 验收前,应编制验收大纲;验收大纲由测评机构或验收组提出 5.4.2验收条件 5.4.2.1系统检测报告 5. 4.2.2系统运行报告 5. .4.2.3文档 在对系统验收时应出具以下技术文档 合同书 a 工程设计文件 b 材料设备接收单和合格证 关键产品质量检测报告; 工程变更说明文件; 阶段验收报告; 随机资料(文种不变); g 系统操作手册; h 用户使用报告 上述文档可以是独立文件,也可以是在整个工程文件中所含的相关部分 5.4.3验收程序 5.4.3.1由承建方向建设方提交验收申请;若具备验收条件,建设方组织验收组或委托第三方机构进 行验收 5.4.3.2验收组或第三方机构进行验收测试 3 5.4.3. 验收组或第三方机构向建设方提交测试报告和验收报告 l0
GB/T20299.2一2006 5.4.4验收结论 由测评机构或验收组根据验收情况做出验收结论,在各项目均合格的情况下验收合格,如有不合格 项,则应限期做出整改,直至验收合格 信息安全 6.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章 6.1.1 信息安全informaton security 保持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保密性:确保该信息仅被已授权访问的人访问 完整性;保护信息及处理方法的准确性和完备性 可用性;确保已授权用户在需要时访问信息和相关资产 6.1.2 安全策略securitypoliey 为保障信息系统安全所采取的行动计划或方针 6.1.3 风险评估riskasessment 对信息和信息处理设施的威胁、影响及信息和信息处理设施自身的脆弱性以及它们出现的可能性 进行评估 6.1.4 等级保护Ievelpreetiom" 依据信息系统的信息资产价值和信息安全威胁程度,将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能力划分为若干级别 针对不同级别建立相应的信息安全保护体系,对信息系统实施分级别的安全保护 6.2总则 6.2.1建筑及居住区信息系统安全的检测验收,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 6.2. 建筑及居住区信息系统采用的各类安全产品,应依据国家相关标准按照3C的要求进行安全检 2 测与认证 6.2.3按照信息安全等级要求建设的系统,应按照国家或地方相应的规定和标准进行检测验收 6 2. 信息安全检测验收涉及的专业检测和评估,应聘请或委托国家认可的专业机构进行 .2.5信息安全系统检测和验收活动的组织,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应的规定进行 6. 检测 6.3. 信息安全活动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活动的计划活动过程的记录和成果 具体的检查项按照GB/T20299.1一2006中 7.2.1中规定的内容进行 6.3.2风险分析与评估核查 核查内容主要包括系统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记录和报告,系统例行风险分析计划,记录和报告;还 应对风险分析具体完成人员(或机构)的资格(或资质能力等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核查 具体的核查项 按照GB/T20299.1一2006中7.2.2中规定的内容进行 6.3.3安全策略检查 系统安全策略主要包括物理安全策略、访问控制策略,安全检测策略、审计与监控策略,防病毒策 略,备份与灾难恢复策略 安全策略应在系统的建设,运行、检测和验收等相关文档中有明确的规定 实施检测时,应对策略的合理性、完备性、法规符合性进行检查 具体检查项根据GB/T20299.1 11
GB/T20299.2一2006 2006中7.2.3的规定 6.3.4安全技术保障体系的检查和测试 6.3.4.1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完整性检查 应根据系统的安全策略和实际情况,对系统局域网,基础通信设施、系统边界,安全基础设施等几方 面采取的措施进行检查 6.3.4.2安全技术保障措施检查 检查的重点有: 安全措施本身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 a b)采取的安全措施是否符合安全策略要求; 安全措施的选择和部署是否合理 d 安全措施是否发挥应有的作用; 系统的安全措施是背完备,合理等 6.3.4.3系统安全测试 应根据GBy/T20299.1一2006中7.2.4规定的内容,按照系统所确定的等级或系统本身的安全要 求,制定相应的测试方案,对系统相关的安全技术文档进行核查,对系统的运行进行现场测试 系统安 全测试工作宜委托国家认可的安全检测机构进行 测评机构 6. 测评须由获得国家认可的相关测评机构承担,测评完成后由测评机构按规定格式出具测评报告 6.5验收 6.5.1验收条件 系统试运行阶段结束,并提出试运行报告; a b)本章6.3中规定的检测工作已经完成,并形成相应的检测结论; 所有信息安全相关文档(详见6.4.2) c 6.5.2验收文档 系统试运行记录和报告 6.5.2. 6.5.2.2检测报告 本章6.3中所获得的检查测试报告 由国家授权测评机构进行测评的测试报告; a bb 第三方测试小组提供的测试报告; 承建单位进行测试的测试报告 cc 6.5.2. 系统信息安全风险分析报告 3 6.5 2. 系统设计文档 包括需求分析报告、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等 6.5.2.5管理文档 6.5.2.5. 管理机制 相关的法律法规; a bb 安全策略文档资料 安全策略审查和评估的相关规定 c 信息资产管理规定 安全事件处理规程; 物理安全规定; 资产移交的管理规定; g h)用户口令管理规定; 12
GB/T20299.2一2006 备份策略规程 计算机介质操作规程; 系统工具使用规程 k) 系统审计规程 l 6.5.2.5.2人员、机构与职责文档 a 安全决策机构组成图及职责分工表; b)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表; 安全顾问的资质评审记录和聘任书; e 安全管理人员履历及专业资格证书 d 人员保密协议范本; 人员岗位职责规定 6.5.2.5.3安全运行资料 a 安全策略有效性审查和评估的记录 b 安全管理会议的会议纪要 安全专家的建议记录; c 系统和设备维护记录 访问控制策略文档; 定期的审计分析报告; 异常情况审计日志和安全事件记录 g 6.5.2.6工程实施文档 施工管理文件 a bb 变更文件 系统调试分析报告; 系统培训文件; d 系统移交清单及文件; e 工程监理报告 其他文档 6.5.2.7 项目相关的合约 a bb 外包服务的合同 外包软件开发方的资料; cc d)外包工作人员合约 以上未涉及的且与系统安全相关的文档资料 e 以上要求提交的文档,可根据系统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6.5.3验收结论 由验收组依据上述检测、检查报告和各项记录文档,通过专家评审,做出验收结论 安全保密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章 电磁泄漏发射eleetromagnetieeompromisimgemanation 不希望有的以辐射线或传导形式从一个源发散的带有信息信号的电磁能量 13
GB/T20299.2一2006 7.2总则 7.2.1涉及国家秘密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筑数字化系统工程应与保密设施同步建设 7.2.2从事涉密系统集成业务的单位,应经过保密工作部门认定,取得《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 统集成资质证书简称《资质证书》);需要建设涉密系统的单位,应选择具有《资质证书》的集成单位来 承建 获得《资质证书》的集成单位,可以从保密部门取得相关保密标准和指南遵照执行 7.2.3涉及国家秘密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系统工程应经过国家保密部门的 审批才能投人运行 7.3检测 涉及国家秘密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建筑应距外国人经常居住使用的建筑物(如外国机构 7.3.1 涉外饭店、外国人居住公寓)500m以上 7.3.2涉及国家秘密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建筑中涉密网和非涉密网应采取双网络布线,并应按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执行 7.3.3涉及国家秘密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使用党政专用电话(红机),应按党政专用电话局的安全 保密要求进行单独布线 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设备安装和通信线,电源线、地线的布线应按国家有关法律、 7.3.4 法规及有关规定执行 7.3.5涉及国家秘密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建筑中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建设应按国家有关法 法规及有关规定执行 律 7.3.6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测评由国家保密局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测评中心或其授 权机构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执行 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中使用的安全保密设备,应通过国家保密局涉密解息系统安全 7.3.7 保密测评中心的检测 安全保密设备的检测应按照国家保密局发布的相应标准执行 验收 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经国家保密局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测评中心或其授权机构 检测合格,出具系统检测报告 7.4.2国家保密局根据系统检测报告和相应规定,对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审批 审批 通过后,系统通过安全保密验收,可投人运行 设备监控系统 8.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章 8.1.1 设备监控系统equipmentautomationsystem 将建筑物或建筑群内变配电、照明,空调与通风、给排水和电梯等设备或系统,以集中监视、控制和 管理为目的构成的综合系统 8. .1.2 DDC控制器direetdigitalcontroller 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完成被控设备特征参数与过程参数的测量,并达到控制目标的控制装置 总则 设备监控系统,要达到安全、可靠,节能、节省人力和综合管理的目的 在检测时,重点对监控系统 的功能进行检测 依据本章结合设计要求对本系统进行检测验收 14
GB/T20299.2一2006 8.3检测 8.3.1基本条件 设备监控系统检测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本章所规定的技术文档齐全,完整并为有效文件 a b)设备监控系统工程已经过设备验收检验、施工、安装过程检验、隐蔽工程验收等,结论合格且 记录齐全; 设备监控系统已正常连续运行13个月,并有运行记录 C d 设备监控系统的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已经过培训并有培训记录 8.3.2检测内容 现场检测 传感器、变送器,执行机构,DDC控制器安装应规范、合理、便于维护 中央监控站所显示的数据,状态应与现场的读数、状态一致 执行机构的动作范围,动作顺序与设计要求相符 参数超过允许范围时,应产生报警信号 DDC控制器的检测 启停被控设备,相关设备及执行机构动作的顺序符合设计要求 改变被控系统参数设定值,其相应执行机构动作的顺序/趋势应符合设计要求 中央监控站停机,DDC控制器能正常工作 DDC控制器掉电重新恢复送电后,能自动恢复掉电前设备的运行状态 DDC控制器与中央监控站通信网络中断,现场设备应保持正常的自动运行状态,中央监控 站应有DDC控制器离线故障报警信号登录 8.3.2.2.6DDC控制器时钟与中央监控站时钟保持同步 中央监控站的检测 8.3.2.3.1现场状态发生变化,中央监控站屏幕上的状态数据应被刷新,且记录响应时间 通过中央监控站控制各子系统模拟输出量或数字输出量,现场执行机构动作应正确、,有效、 记录动作响应返回中央监控站的时间 模拟DDC控制器故障,中央监控站屏幕有报警故障数据登录,记录其响应时间 中央监控站掉电重新恢复送电后,中央监控站不应丢失数据,且能自动恢复全部监控管理 8.3.2.3. 中央监控站人机界面应中文化,并以图形界面显示设备状态 3.6中央监控站能以报表或图形方式,提供所有或重要设备运行的状态信息 3.7系统应提供进行系统设计,应用,建立图形的软件工具 8.3.2.3.8中央监控站所设定的控制对象参数与设计相符 8.3.2.3 软件功能齐全,操作方便 9 8.3.2. 数据通信接口的检测 监控系统与有通信接口的设备以通信方式相连时,应进行通信数据的检查,见GB/T20299.4一2006 8. .3.2.5系统功能检测 8.3.2.5.1系统功能检测类别见GB/T503142000中5.2所列范围 8. .3.2.5.2空调与通风监控系统 8.3.2.5.2.1应对空调系统进行温度、湿度自动控制,应实现预定时间表自动启停和节能优化启停控 制,应实现空调机组设备的联锁和保护控制 8. 3.2.5.2.2应实现对空调设备运行状态,故障的监测、记录与报警 8.3.2.5.2. 应对变风量系统实现节能运行方式 3 15
GB/T20299.2一2006 8.3.2.5.2.4应对通风用送、排风机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并可按空气环境参数要求自动控制 启停 8.3.2.5.2.5冷量,热量计量设备的检测 8.3.2.5.3变配电监控系统 8.3.2.5.3.1应实现对变配电系统进行电压电流、有功功率,功率因数、用电量等参数的测量与记录 8.3.2.5.3.2应对高低压开关柜,变压器,自备发电系统的工作状态和故障进行监测 照明监控系统 宜按照照度或预设时间表对公共照明设备等进行控制 8.3.2.5. 5 给排水监控系统 应对给排水系统的运行状态与故障状态实行监测记录,自动调整投运水泵台数 应对中水系统的运行状态与故障状态进行监测 热源和热交换监控系统 ,预定时间表自动启停和节能优化控制 5 6 应实现系统的负荷调节、 2.5. 实现对热源和热交换系统设备的联动控制 实现对供回水压差或供回水温度的自动控制 实现对热源和热交换设备运行状态、,故障等进行监视、记录与报警 冷源监控系统 实现系统的负荷调节、预定时间表自动启停和节能优化控制 实现系统设备的联动控制 实现对系统运行参数、状态、故障等的监视、记录与报瞥 实现对供回水压差或供回水温度的自动控制 8.3.2.5.8电梯和自动扶梯监控系统 对电梯和自动扶梯系统运行状态和故障进行监测 8.3.3检测方法 8.3.3.1核查工程的必备文档和进货检验,施工和安装过程检验、系统测试的全部记录和隐蔽工程 记录 8.3.3.2系统及系统间的联动各项功能以现场演示及设定相应参数进行检测 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全数检验方案或抽样方案 系统数量不大于5时全部检测 空调与通 风监控系统按照系统抽样,以不低于20%的比例进行随机抽样,抽样方法按GB/T10111;其他监控系 统,按照点数以不低于20%的比例进行随机抽样,抽样方法按GB/T1o111 8.3.4检测设备 用于检测的设备应具有合格证和计量认证,其使用和计量校准应符合《计量法实施 细则》有关规定 专用测试设备或仪器以及特殊工具,如无相关标准或规定,其精度等级应高于被检测 参数精度等级要求 8.3.5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应包括 测试依据; a 检测设备 bb 检测结果列表 ce d 检测机构 8. 3. 不合格项处理 6 8.3.6.1全数检验的同一类项目中,有一项不合格则判该项目不合格,作详细记录后,允许该不合格项 经修复后重新检验合格 16
GB/T20299.2一2006 8.3.6.2被抽样检测项目不合格数比例不超过相应抽样总数的1%,则视为抽样检测合格 不合格点 应进行修复后复检达到合格 被抽样检测项目不合格数比例超过相应抽样总数的1%,则应加倍抽测,若此时不合格比例不超过 1%,则视为抽样检测合格,不合格点应进行修复后复检达到合格 若不合格比例仍超过1%,则视为抽 样检测不合格 8.3.7检测机构 检测须由获得国家认可的相关检测机构承担,检测完成后由检测机构按规定格式出具检测报告 8. 验收 4 建设方宜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也可交由建设方组织的有关专家、检测机构代表和相关人员参加的 验收组进行 8.4.1验收大纲 验收前,应编制验收大纲;验收大纲由测评机构或验收组提出 8.4.2验收条件 8.4.2.1系统检谢报告 8.4.2.2系统运行报告 8.4.2.3文档 在对系统验收时应出具以下技术文档 招标书; a bb 投标书 合同书 c d设计文件 材料设备接收单和合格证,关键产品质量检查报告; f 工程设计变更说明文件; 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g h 竣工图纸, 测试报告; 随机资料 系统操作手册 k 用户使用报告 上述文档可以是独立文件,也可以是整个数字化系统工程文件的相应组成部分 8.4.3验收程序 8.4.3.1由承建方向建设方提交验收申请;若具备验收条件,建设方组织验收组或委托第三方机构进 行验收 验收组或第三方机构进行验收测试 8.4.3.2 3 8.4.3. 验收组或第三方机构向建设方提交测试报告和验收报告 8.4.4验收结论 由测评机构或验收组根据验收情况做出验收结论,在各项目均合格的情况下验收合格,如有不合格 项,则应限期做出整改,直至验收合格 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9.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章 n
GB/T20299.2一2006 g.1.1 报警区域 alarmZ0e 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警戒范围按防火分区或楼层划分的单元 9.1.2 探测区域deteetionzone 将报警区域按探测火灾的部位划分的单元 9.1.3 保护面积 monitoringarea -只火灾探测器能有效探测的面积 9.1.4 安装间距spaeing 两个相邻火灾探测器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 9.1.5 保护半径monitoringradis 一只火灾探测器能有效探测的单向最大水平距离 9.1.6 区域报警系统loealalarm systemn 由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和火灾探测器等组成,或由火灾报警控制器和火灾探测器等组成,功能简单 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9.1.7 集中报警系统remotealarmsystem 由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和火灾探测器等组成,或由火灾报警控制器、区域显 示器和火灾探测器等组成,功能较复杂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9.1.8 控制中心报警系统eontrolcenteralarmsystem 由消防控制室的消防控制设备、,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等组成,或由消防控制 室的消防控制设备、火灾报警控制器、区域显示器和火灾探测器等组成,功能复杂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9.2总则 9.2.1保证建筑数字化系统工程中的消防监控系统的施工质量,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9.2 2 系统在使用前必须经过有验收资格的机构的验收 9.2.3综合检测验收工作,除执行本章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9.2.4依据本章结合设计方案对系统进行检测和验收 9.3检测 9.3.1基本条件 系统检测前应提供下列技术文件 系统竣工表; a bb 系统竣工图 施工记录(包括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绝缘电阻和接地电阻测试记录) c 调试记录和调试报告; d 管理、维护人员登记表; e fD 系统检验报告包括产品检验报告、合格证书及相关材料) 9. .3.2检测内容 3.2. 按GB50303一2002的相关规定,对系统的布线进行检测 9. 18
GB/T20299.2一2006 9.3.2.2按本部分9.4.1条的要求进行检测和验证 9.3.2.3按技术文件对系统中装置的安装位置、施工质量和系统功能等进行检测 9.3.2.3.1检测消防用电设备主、备电源的自动转换装置,应进行3次转换试验,每次试验均应正常 9.3.2.3.2火灾报警控制器(含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和消防联动控制设备(含电气控制箱)按实际安 装数量全部进行功能检测 区域显示器按下列要求进行功能检测: 实际安装数量在5台以下者,全部检测; a b)实际安装数量在610台者,抽检5台; 实际安装数量超过10台者,按实际安装数量30%~50%的比例,但不少于5台抽检 c d 检测时每个功能应重复12次,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设备和区域显示器的功能应 符合相应国家标准规范的有关要求 装置的安装位置,型号、数量,类别及安装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火灾探测器(含可燃气体探测器)和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模拟火灾响应 9.3.2.3.3 可燃气体报警)和故障信号的检测: 实际安装数量在100只以下者,抽检20只(每个回路都应抽检)5 a b)实际安装数量超过100只,每个回路按实际安装数量10%一20%的比例进行抽检,但抽检总 数应不少于20只; 检测应符合相应国家标准规范的要求,被抽检火灾探测器的功能均应正常 d)火灾探测器的类别、型号,适用场所、安装高度、保护半径、保护面积和火灾探测器的间距等均 应符合设计要求 9.3.2.3.4室内消火栓的功能应在出水压力符合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条件下,抽检下列控制 功能 消防控制室内操作启、停泵1~3次; a b)消火栓处操作启泵按钮,按5%10%的比例抽验 上述控制功能应正常,信号应正确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在符合GB50084一2001的条件下,抽检下列控制功能 9.3.2.3.5 在消防控制室内操作启、停泵1~3次; a b)水流指示器、信号阀等按实际安装数量的一定比例(如30%一50%)进行抽检; 压力开关电动阀电磁阀等按实际安装数量全部进行检测 cc 上述控制功能、信号均应正常 9.3.2.3.6气体,泡沫、干粉等灭火系统,应在符合国家相关系统防火规范的条件下,按实际安装数量 的20%一30%的比例抽检下列控制功能 自动、手动启动和紧急切断试验13次; a 与固定灭火设备联动控制的其他设备动作(包括关闭防火门、停止空调风机、关闭防火阀等y bb 试验13次; 上述试验控制功能、信号均应正常 9.3.2.3.7电动防火门、防火卷帘,5膛以下的应全部检测,超过5橙的应按实际安装数量的20%的比 例,但不小于5膛,抽检联动控制功能,其控制功能、信号均应正常 9.3.2.3.8防烟排烟风机应全部检测,通风空调和防排烟设备的阀门,应按实际安装数量的10% 20%的比例抽检联动功能,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报警联动启动、消防控制室直接启停、现场手动启动联动防烟排烟风机13次; b)报警联动停、消防控制室远程停通风空调送风13次; 报警联动开启、消防控制室开启、现场手动开启防排烟阀门1一3次 c 上述控制功能、信号均应正常 19
GB/T20299.2一2006 9.3.2.3.9消防电梯应进行1一2次手动控制和联动控制功能检测,非消防电梯应进行12次联动返 回首层功能检测,其控制功能、信号均应正常 9.3.2.3.10火灾应急广播设备,应按实际安装数量的10%~20%的比例进行下列功能检测 在消防控制室选区,选层广播 a 共用的扬声器强行切换试验 bb 备用扩音机控制功能试验 c d 广播内容自动录音功能试验 上述各项功能应正常,语音应清晰 公共广播与消防广播系统共用时,应进行如下检测:在公共广播状态时,操作广播系统应能切 换到消防广播状态,切换前后,语音洪亮清楚,无串音和混音 当发生火警时,应能配合消防系 统自动地实现消防广播 9.3.2.3.11消防专用电话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消防控制室与所设的对讲电话分机进行13次通话试验; a 一20%的比例进行通话试验 b电话插孔按实际安装数量的10%" 消防控制室的外线电话与“119”进行13次通话试验; c d通话内容自动录音功能试验 上述功能应正常,语音应清晰 9.3.2.3.12消防应急照明控制装置应进行13次应急转换试验,系统中消防应急照明均应适时转换 并有效照明 自带电源型,集中电源式、集中控制型、智能组合型等应急照明的检测以及消防应急标志灯标识和 表面亮度、照度等级、应急持续时间等应符合GB17945的要求 自发光型(蓄光型)疏散制式标志禁止单独使用,应与非自发光型标志灯配合使用,其标志应能被其 他照明光源照亮 9.3.2.3.13检测图形化的CRT显示,中文屏幕菜单等功能 CRT图形显示系统应能实现 a 火灾报警系统设置探测保护区域内的建筑平面模拟图,中文标注图中的各报警区域,主要部位的名 称及物理位置 报警区域中的消防设备的物理位置,中文标注出的名称和类型,也可用图标表示,但应对每个图标 加以说明 b)CRT图形显示系统的显示功能 当有火灾报警信号,联动控制信号输人时,显示装置应在3s内发出火灾报警光信号,并显示报警部 位对应的平面模拟图,在平面模拟图上用文字标注和红色报警指示清晰指示报警部位的物理位置,记录 报警时间、报警部位等信息 显示装置处于报警状态时应有专用的红色总报警指示,且该指示不受显示装置复位以外操作的 影响 首次火警部位应单独显示和标注 在显示装置其他状态下能直接切换到首次火情平面图 后续报警部位应单独显示 同时应能手动查询火灾报警部位及相关信息 在火灾报警或联动状态时,应优先显示报警平面图 若需显示多个报警平面图时,应能自动或手动 循环显示,且应显示报警平面图的总数和其序号 在火灾报警或联动状态下,显示装置显示非报警平面图时,应能手动或自动直接切换到报警平 面图 9.3.2.3.14检测可燃气体泄漏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的设置及功能,一氧化碳,甲烧可燃气体泄漏报警 及联动控制系统 20
GB/T20299.2一2006 检查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应能具有显示气体浓度值的功能 a b)检查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应能具有记录报警和时间的功能; c 当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仅为低限报警时,在检查到探测浓度达到低限时,应能发出声光报警 信号; 当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为低限、高限两段报警功能时,应能报出低限和高限二种明显不同情 况的声光指示 9.3.2.3.15按GB501l6一1998和设计的联动逻辑关系检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功能,系统的各项 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9.3.2.3.16其他消防控制设备的检测可参照相似类型的设备进行 检测消防控制室设备向BAs传输.显示火灾报警信息的一致性,可靠性 9.3.2.3.17 在现场发出模拟火灾报警信号,检测BAs相关的各子系统动作功能(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停 车场管理系统等 检测前应先审核消防控制室与BAs系统间通讯协议和功能设置文件的有效性,应满足GBT 20299,42006 检查与BAs通讯状态指示灯应为正常指示,摘除通讯线,消防控制室和BAs端均应进人通讯故障 报警状态 测试完毕后应立即恢复通讯 消防控制室发出的火警信息均应显示在BAs端,信息应一致,不缺内容,当消防控制室对火警状态 复位后,BAs端火警信息也应被消除 9.3.3检测方法 见9.4.2相关内容 9.3.4检测设备 消防工程专用检测仪器装置及相关检测设备应能满足检测业务的需求并定期检定计量和校准 9.3.5检测报告 应至少包括 检测依据; a bb 检测设备, 检测结果列表 e d) 检测综合意见 9.3.6不合格项的处理 检测中发现的不合格项,应通知建设方,施工方等相关单位并责成责任方在规定期限内改正,整改 后重新进行检测,直至检测合格 9.3.7检测机构 检测须由获得国家或行业认可的相关检测机构承担并对检测结果负责,检测完成后由检测机构按 规定格式出具检测报告 9.4验收 建设方宜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也可交由建设方组织的有关专家、检测机构代表和有关职能部门人 员参加的验收组进行 9.4.1验收大纲 验收前,应编制验收大纲;验收大纲由第三方机构或验收组提出 9.4.2验收条件 9.4.2.1验收前,建设和使用单位应进行操作、管理、维护人员配备情况检查 o .4.2.2验收前,建设和使用单位应进行施工质量复查 复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主电源、备用电源、自动切换装置等安装位置及施工质量; a 21
GB/T20299.2一2006 b 消防用电设备的动力线、控制线、接地线及火灾报警信号传输线的敷设方式 火灾探测器的类别、型号,适用场所,安装高度,保护半径,保护面积和探测器的间距等 e d 各种控制装置的安装位置,型号,数量,类别,功能及安装质量; 报验资料是否真实有效齐全; e fD 系统的设置是否符合相应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 9.4.2.3系统检测报告 9.4.2.4系统试运行报告 9.4.2.5技术文档 系统验收时应出具以下技术文档 a)招标书; 投标书 b 合同书 c 系统工程设计文件 d 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材料设备接收清单和合格证书 工程变更说明文件 g 隐蔽工程记录(需监理签字) h 竣工图纸(蓝图) 阶段、分布,分项验收报告; 系统测试报告 k 随机背景资料 系统操作手册; m n)用户使用报告; 有关职能主管部门审批的文件 o p)有关职能主管部门验收的文件; 上述技术文档应内容齐全,数据准确,表达清楚,外观整洁,图表清晰 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的不同 要求做个别调整和增减 9.4.3验收程序 4.3.1由承建方向建设方提交验收申请,建设方组织验收组或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验收 9. 9.4.3.2验收组或第三方机构进行验收测试 9.4.3.2. 检查确认系统的检测报告、系统试运行报告、技术文档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完整性,确保程 序合理 9.4.3.2. 抽验本章9.4.2.3条的内容: 2 火灾报警系统装置(包括各种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 a 设备和区域显示器等)功能正常 自动灭火系统控制装置(包括自动喷水、气体、干粉、泡沫等固定灭火系统的控制装置)功能 正常; 室内消火栓系统的控制装置功能正常 通风空调、防烟排烟及电动防火阀等消防控制装置功能正常; 电动防火门、防火卷帘控制装置功能正常; 消防电梯的紧急迫降和非消防电梯的回降控制装置功能正常 火灾应急广播的控制装置功能正常; g h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的控制装置功能正常; 22

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第1部分:系统通用要求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第1部分:系统通用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第1部分:系统通用要求的编号:GB/T20299.1-2006。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第1部分:系统通用要求共有44页,发布于2006-12-01
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第4部分:控制网络通信协议应用要求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第4部分:控制网络通信协议应用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第4部分:控制网络通信协议应用要求的编号:GB/T20299.4-2006。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第4部分:控制网络通信协议应用要求共有48页,发布于2006-12-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