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2898-2009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Specificationsforthethirdandfourthorderleveling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的编号:GB/T12898-2009。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共有68页,发布于2009-10-012009-10-01实施,代替GB12898-199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A76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07.040
  • 实施日期2009-10-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68页
  • 文件大小8.99M

以图片形式预览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国家标准 GB/T12898一2009 代替GB128981991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Speeificeationsforthethirdandfourthorderleveling 2009-05-06发布 2009-10-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12898一2009 目 次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水准网 4 高程系统和高程基准 测量精度 布设原则 水准点的布设密度 路线命名与水准点编号 新路线与已测路线的连接 水准网的技术设计 选点与埋石 5 选点 5.2埋石 仪器的技术要求 仪器的选用 仪器的检校 仪器技术指标 ++ 水准观测 观测方法 7.2 设置测站的要求 7.3测站上观测顺序和方法 7.!间歇与检测 -- 7.5测站观测限差,读数位数与设置 7.6观测中应遵守的事项 **+ 7.了结点的观测 7.8新旧路线连测或接测时的检测 7.9往返测高差不符值与环线闭合差的限差 7.10测量成果的重测与取舍 .,.... 跨河水准测量 8 适用范围 8 测量方法和限差规定 8 跨河场地的选定与布设 8 跨河水准观测要求 12 直接读尺法 12 冰上水准测量 13 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测量
GB/T12898一2009 13 适用范围 9. .1 13 9.2观测方法 9.3高差计算 13 9.4测量限差 外业成果的记录、整理和计算 0 0.1记录方式与要求 14 0.2外业计算 15 16 10.3外业成果的检查验收与上交 附录A规范性附录选点埋石资料绘制格式与标石造埋说明 32 附录B规范性附录)仪器检验方法 48 附录C规范性附录跨河水准测量觇板制作与观测记录 50 附录D(规范性附录观测手簿格式与高差表编算
GB/12898一2009 前 言 本标准代替GB12898一1991 与GB12898一1991相比,主要变化包括 根据GB/T1.1一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对原标准的格式 进行了修改; 修改了部分水准点标石的规格、埋设的技术要求和增加了新标石的规格、埋设的技术要求等 内容; 修改了部分水准观测技术要求; -增加了数字水准仪观测、检验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和附录D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肖学年,朱健.姬恒练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12898一1991 业

GB/12898一2009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立三,四等水准网的布设原则、施测方法、精度指标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三、四等水准网的布测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3161光学经纬仪 GB/T10156水准仪 GB/T12897一200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16818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 CH/T1001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 CH1002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CH1003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CH/T1004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CH/T2004测量外业电子记录基本规定 CH/T2006水准测量电子记录规定 JG8水准标尺检定规程 水准仪检定规剧 JJG425 JG414光学经结仪检定规程 JJG703光电测距仪检定规程 JF1118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测地型和导航型)校准规范 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结点node 水准网中至少连接三条水准测线的水准点 3.2 水准路线levelingline 同级水准网中两相邻结点间的水准测线 3 3 区段seetiom 水准路线中两相邻基本水准点间的水准测线 3 测段eedlngseeton 两相邻水准点间的水准测线
GB/T12898一2009 3.5 connectlevelin 连测 ing 将水准点或其他高程点包含在水准路线中的观测 3.6 支测branehleveling 自水准路线中任一水准点起,至其他任何固定点的观测 接测adjoininglevelin ng 新设水准路线中任一点连接其他水准路线上水准点的观测 3.8 检测chteckleeing 检查已测高差的变化是否符合规定而进行的观测 3.9 重测repeatedleveling 因成果质量不合格而重新进行的观测 3.10 levelins 复测rpetm ng 每隔一定时间对已测水准路线进行的水准测量 水准网 高程系统和高程基准 水准点的高程采用正常高程系统,按照1985国家高程基准起算 青岛原点高程为72.2601 m 4.2测量精度 三三、 ,四等水准测量,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和全中误差Mw,不应超过表1规定的数值 表1 单位为毫米 测量等级 三等 四等 M 3.0 5.0 M 6.0 10,0 M和Mw的计算方法见10.2.3和l0.2.4规定 布设原则 4.3.1三、四等水准网是在一,二等水准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密,根据需要在高等级水准网内布设附和 路线、环线或结点网,直接提供地形测图和各种工程建设所必需的高程控制点 4.3.2单独的三等水准附合路线,长度应不超过150km;环线周长应不超过200km;同级网中结点间 距离应不超过70km;山地等特殊困难地区可适当放宽,但不宜大于上述各指标的1.5倍 环线周长应不超过100km;同级网中结点间 单独的四等水准附合路线,长度应不超过80 km 距离应不超过30km;山地等特殊困难地区可适当放宽,但不宜大于上述各指标的1.5倍 水准路线50km内的大地控制点、水文站、气象台(站)等(以下统称为其他固定点),应根据需 要列人水准路线予以连测 若连测确有困难时,可进行支测 支测的等级可根据“其他固定点”所需的 高程精度和支线长度决定 若使用单位没有特殊的精度要求,则当支线长度在20km以内时,按四等 水准测量精度施测;支线长度在20km以上时,按三等水准测量精度施测 水准点的布设密度 三、四等水准路线上,每隔4km一8km应埋设普通水准标石一座;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可缩
GB/T12898一2009 短为2km一4km;荒祺地区及水准支线可增长至10km左右 支线长度在15km以内可不埋石 4.5路线命名与水准点编号 4.5.1水准路线以起止地名的简称定为线名,起止地名的顺序为起西止东,起北止南 环线名称,取环 线内最大的地名后加“环”字命名 三、四等水准路线的等级,各以皿、书写于线名之前表示 4.5.2路线上的水准点,应自该线的起始水准点起,以数字1,2,3顺序编定点号,环线上点号顺序取 顺时针方向,点号列于线名之后 4.5.3水准支线以其所测高程点名称后加“支”字命名 支线上的水准标石,按起始水准点到所测高程 点方向,以数字1,2,3顺序编号 4.5.4利用旧水准点时,应使用旧水准点名号 若确需重新编号时,应在新名号后以括号注明该点埋 设时的旧名号 4.6新路线与已测路线的连接 4.6.1 新设的水准路线的起点与终点,应是已测的高等或同等水准路线的水准点 46.2新设的三,四等水准路线距已测的各等水准点在4km以内时,应予以连测或接测 接测时,应 按7.8规定对已测水准点进行检测 .6.3对已测路线上水准点的接测,按新测路线和已测水准路线中较低等级的精度要求施测 4. 4.6.4新设路线和已测路线重合时,若旧标石符合要求,应尽量利用旧水准点 若旧水准点不符合要 求,应另行选埋,新埋水准标石的编号为原来号后加注埋设时的二位数年代号,但应对标志完好的旧水 准点进行连测 水准网的技术设计 4.7.1三、四等水准网布设前,应进行踏勘,收集地质、水文、气象及道路等资料 在已有的各等级水准 路线基础上进行技术设计,根据大地构造、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优选最佳路线构成均匀网形 4.7.2水准网布设前,应进行技术设计,获得水准网和水准路线的最佳布设方案 技术设计的要求、内 容和审批程序按照CH/T1004执行 选点与埋石 5.1选点 5.1.1选定水准路线 水准路线应沿利于施测的公路,大路及坡度较小的乡村路布设 水准路线尽量避免跨越500m以 上的河流,湖泊、沼泽等障碍物 5.1.2选定水准点 水准点应选在土质坚实,安全僻静,观测方便和利于长期保存的地点 下列地点不应选设水准点 a)易受水淹、潮湿或地下水位较高处; b) 易发生土崩、滑坡、沉陷、隆起等地面局部变形的地点; c)距铁路50m,距公路30m以内(道路水准点除外)或其他受剧烈震动的地点; d 短期内由于建设发展,可能毁坏标石或不便观测的地点 5.2埋石 5.2.1标石类型 三、四等水准点采用的标石类型和适用地区见表2 表2 序 号 标石类型 适用地区 混凝土普通水准标石 土层不冻或冻土深度小于0.8m的地区 岩层普通水准标石 岩层出露或埋人地面不深于1.5m处
GB/T12898一2009 表2(续 标石类型 号 序 适用地区 混凝土柱普通水准标石 冻土深度大于0.8m的地区 钢管普通水准标石 墙脚水准标志 坚固建筑物或直立石崖处 道路水准标石 道路肩部 5.2. 标石埋设 .2 5.2.2.1标石柱体可先行预制,底盘应在现场浇灌 标石的制作与埋设规格及材料用量,按附录A中 的A.5和A.7的规定执行 5.2.2.2标石顶面的水准标志,采用加接铁质根络的铜或不锈钢半球顶的标志,也可采用玻璃钢或石 质标志 标志规格见附录A中的A.4 5.2.2.3标石埋设后,应按附录A中的A.2的格式在现场测绘点之记详图 5.2.3标石外部整饰 水准标石埋设后,应进行外部整饰,要求既利于保护标石,又不影响环境美观 主要要求如下: 标石埋设后,一般应按附录A中的A.6的规格建造保护井,加盖保护盘 保护井壁不应妨碍 a 下标志的测量 b 埋设在机关、学校、住宅院内以及埋设在耕地、水网区的水准标石,应按附录A中的A.6的规 格建造保护井,加盖保护盘 在森林、草原、沙漠、戈壁等空旷地区,除按规定建造保护井和加盖保护盘外,还可在附近设 2~3个方位桩,也可建造小型觇标 在山区、林区埋设标石,可在距水准点最近的路边设置方位桩 方位桩、觇标可采用木材、石 ,混凝土或金属材料制作,用红漆或压印的方法将点号和点位方向写在醒目位置 在点之 料、 记中注明设置方位物的方向和距离 5.2.4关键工序的控制 在标石埋设的现场,应拍摄下列照片 标石坑照片,应能反映标石坑和基座坑的形状和尺寸 a b) 标石安置照片,应能反映标石的形状和尺寸 e)标石整饰后照片,应能反映标石整饰是否规范 d 标石埋设位置远景照片,应能反映标石埋设位置的地物,地貌景观 5.2.5标石的占地和托管 5.2.5.1标石占用的土地,应取得土地管理部门和土地使用单位或个人的同意 5.2.5. 2 在埋石过程中应当向当地群众和干部宣传保护测量标志的法定义务和注意事项,埋石结束 后,应向当地乡、镇以上政府有关部门办理委托保管手续 委托保管书的格式见附录A中的A.8 5.2.6埋石后上交的资料 埋石后应上交的资料包括 a)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 埋石后的水准点点之记及路线图、结点接测图、标石埋设关键工序照片或数据文件; D) 埋石工作技术总结(扼要说明埋石工作情况,埋石中的特殊问题及对观测工作的建议等 6 仪器的技术要求 6 仪器的选用 水准测量中使用的仪器按表3规定执行
GB/T12898一2009 表3 最低型号 序号 仪 器 备 三等 四等 DSZ3 IDsZ3 自动安平光学水准仪、自动安平 用于水准测量,其基本参数见 数字水准仪、气泡式水准仪 DS3 DS3 GB/T10156 双面区格式木质标尺,条码式因 用于水准测量 瓦标尺 用于高程导线测量和跨诃水准 经纬仪 D)2 D2 测量,其基本参数见GB/T3161 用于高程导线测量和跨河水准 光电测距仪 I级 测量,其精度分级见GB/T16818 大地型双频 大地型双频或 GPS接收机 用于跨河水准测量 接收机 单频接收机 仪器的检校 6.2 6.2.1用于水准测量的仪器应送法定计量检定单位进行检定和校准,并在检定和校准的有效期内使用 水准仪的检校按JG425规定执行,水准标尺的检校按JG8规定执行,光电测距仪的检校按 JG703规定执行,光学经纬仪的检校按JG414规定执行,GPS接收设备的检校按JF1l18规定执行 6.2.2对于新出厂的仪器及其在作业前和跨河水准测量前的检验项目按表4规定执行,检验方法和技 术要求按附录B执行 6.2.3用于三、四等水准测量的DS3级以上的光学水准仪和数字水准仪及其标尺的检验按 GB/T12897要求执行 表 跨河水准 新仪器 序号 仪器 检验项目 作业前 测量前 标尺的检视 标尺上圆水准器的检校 标尺分划面弯曲差的测定 水准标尺 -对标尺零点不等差及基、辅分划读数差的测定双面区格式) -对标尺名义米长的测定 标尺分米分划误差的测定 水准仪的检视 水准仪上概略水准器的检校 十字丝的检校 10 视距常数的测定 水准仪调焦透镜运行误差的测定 11 12 气泡式水准仪交叉误差的检校 13 i角的检校 14 测站高差观测中误差和竖轴误差的测定 15 自动安平水准仪磁致误差的测定 + 16 垂直度盘测微器行差的测定 经纬仪 17 -测回垂直角观测中误差的测定
GB/T12898一2009 表4中十表示应检验的项目,当所使用的仪器和方法与该项检验无关时,可不作检验 表4中第 5、15检验项应送有关检定单位进行检验 6.2.4经过修理和校正后的仪器应检验受其影响的有关项目 自动安平系统修理和校正后,第15项 应检验 6.2.5自动安平光学水准仪每天检校一次;角,气泡式水准仪每天上、下午各检校一次角,作业开始 后的7个工作日内,若;角较为稳定,以后每隔15天检校一次 数字水准仪,整个作业期间应在每天开测前进行;角测定 6.2.6在作业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检校表4中的第2、8项 若对仪器某一部件的质量有怀疑时,应随时 进行相应项目的检验 6. .2.7每期作业结束后应检验表4中第3,5两项各一次,若作业期超过三个月时,应在作业期中间增 加这两项各一次 6.3仪器技术指标 仪器技术指标按表5规定执行 用于三、四等水准测量的DS3级以上的数字水准仪的技术指标按 GB/T12897要求执行 表5 限 差 序号 仪器指标项 超限处理办法 三等 四等 标尺弯曲差 8,0mm 8.0mm对标尺施加改正 -对标尺零点不等差 1.0mm调整 1.0mm 0.50mm0.50mm采用实测值 标尺基、辅分划常数偏差 -对标尺名义米长偏差 禁止使用 0.50mm0.50mm 标尺分米分划误差 禁止使用 l.0mm l.0mm 调焦透镜运行误差 禁止使用 l.0mm 1.0mm ;角 20" 20" 校正,自动安平水准仪应送厂校正 测站高差观测中误差 1.0nmm 1.5nmm 禁止使用 竖轴误差 0.3mm 0.5mm禁止使用 10 自动安平水准仪磁致误差 0.12" 0.20" 禁止使用 2.0" 垂直度盘测微器行差 2.o" 禁止使用 12 3.o" 3.0" -测回垂直角观测中误差 禁止使用 注:表中自动安平水准仪磁致误差,指自动安平水准仪在磁感应强度为60T的水平方向上的稳恒磁场作用下 引起视线的最大偏差 水准观测 7.1观测方法 三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往返测 当使用有光学测微器的水准仪和线条式因瓦水准 标尺观测时,也可进行单程双转点观测 7.1.2四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单程观测 支线应往返测或单程双转点观测 7.1.3三四等水准测量采用单程双转点法观测时,在每一转点处安置左右相距0.5m的两个尺台 相应于左右两条水准路线 每一测站按规定的观测方法和操作程序,首先完成右路线的观测,而后进行 左路线的观测
GB/T12898一2009 7.2设置测站的要求 7.2.1三、四等水准测量采用尺台作转点尺承,尺台质量不小于1kg 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 稳定时进行,若成像欠佳,应酌情缩短视线长度,直至成像清晰稳定 7.2.2测站的视线长度(仪器至标尺距离,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数字水准仪重复测量次数按表6规 定执行 使用DS3级以上的数字水准仪进行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其上述技术指标应不低于表6中 Ds1、DS05级光学水准仪的要求 表6 单位为米 任一测站上前 数字水准仪 等级 仪器类别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 视线高度 后视距差累积 重复测量次数 DS3 75 等 2.0 5.0 三丝能读数 >3次 DS1、DS05 S100 DS3 s100 <10.0 四等 3.0 三丝能读数 >2次 Ds1、,DS05 s150 注:相位法数字水准仪重复测量次数可以为上表中数值减少一次 所有数字水准仪.在地面震动较大时应暂时 停止测量,直至震动消失,无法回避时应随时增加重复测量次数 测站上观测顺序和方法 光学水准仪观测 三等水准测量每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为 7.3.1.1 后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 a b)前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 c)前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 d)后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 7.3.1.2四等水准测量每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为 a)后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 D) 后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 c)前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 d 前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 7.3.1.3测站观测采用光学测微法,一测站的操作程序如下以三等水准测量为例): 首先将仪器整平(气泡式水准仪望远镜绕垂直轴旋转时,水准气泡两端影像的分离,不得超过 a cm,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圆气泡位于指标环中央); 将望远镜对准后视标尺黑面,用倾斜螺旋调整水准气泡准确居中,按视距丝和中丝精确读定 b 标尺读数(四等观测可不读上、下丝读数,直接读距离; 旋转望远镜照准前视标尺黑面,按b)款操作; 照准前视标尺红面,按b)款操作,此时只读中丝读数, d 旋转望远镜照准后视标尺红面,按d)款操作 e 使用单排分划的因瓦标尺观测时,对单排分划进行两次照准读数,代替基辅分划读数 7.3.2数字水准仪观测 7.3.2.1三等水准测量往、返测每测站照准标尺顺序为 后视标尺 a b 前视标尺; c)前视标尺;
GB/T12898一2009 d 后视标尺 7.3.2.2四等水准测量往、返测每测站照准标尺顺序为: 后视标尺 a b 后视标尺 e)前视标尺 d 前视标尺 一测站操作程序如下(以三等水准测量为例) 7.3.2.3 a)首先将仪器整平(望远镜绕垂直轴旋转,圆气泡始终位于指标环中央); b)将望远镜对准后视标尺,用垂直丝照准条码中央,精确调焦至条码影像清晰,按测量键; c 显示读数后,旋转望远镜照准前视标尺条码中央,精确调焦至条码影像清晰,按测量键; d 显示读数后,重新照准前视标尺,按测量键; 显示读数后,旋转望远镜照准后视标尺条码中央,精确调焦至条码影像清晰,按测量键 显示 e 测站成果 测站检核合格后迁站 间歇与检测 观测间歇时,最好能在水准点上结束观测 否则,应在最后一站选择两个坚稳可靠、光滑突出、 便于放置标尺的固定点,作为间歇点 如无固定点可选择,则间歇前在最后两测站的转点处打人带有帽 钉的木桩作间歇点 7.4.2间歇后应对间歇点进行检测,比较任意两转点间歇前后所测高差,若符合限差(见表7)要求,即 可由此起测;若超过限差,可变动仪器高度再检测一次,如仍超限,则应从前一水准点起测 7. 4.3检测成果应在手簿中保留,但计算高差时不采用 4.4数字水准仪测量间歇可用建立新测段等方法检测,检测有困难时宜收测在固定点上 7. 7.5测站观测限差读数位数与设置 7.5.1测站观测限差按表7规定执行 表7 单位为毫米 基,辅分划 基,辅分划 单程双转点法观测 检测间歇点 等级 观测方法 黑红面 黑红面) 时,左右路线转点差 高差的差 读数的差 所测高差的差 中丝读数法 2.0 三等 3.0 1.5 光学测微法 l.0 四等 中丝读数法 3.0 5.0 4.0 5.0 使用双摆位自动安平水准仪观测时,不计算基辅分划读数差 对于数字水准仪,同一标尺两次观测所测高差的差执行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的限差 7.5.2因测站观测误差超限,在本站检查发现后可立即重测 若迁站后才检查发现,则应从水准点或 间歇点(应经检测符合限差)起始,重新观测 7.5.3读数取位按表8规定执行 表8 单位为毫米 中丝读数法 光学测微法 煞 级 视距丝 中丝 视距丝 平分丝 三等 0.1 四等
GB/T12898一2009 7.5.4数字水准仪测段往返起始测站设置 仪器设置主要有 a -测量的高程单位和记录到内存的单位为m; -最小显示位为0.0001m; 设置日期格式为实时年、月、日; 设置时间格式为实时24小时制 b)测站限差参数设置主要有: 前后视距差限差; 前后视距差累积限差; -两次读数高差之差限差 作业设置主要有 -建立作业文件; 建立测段名; 选择测量模式“alBFFB" -输人起始点参考高程; 输人点号(点名); 输人其他测段信息 通讯设置 d 按仪器说明书操作 观测中应遗守的事项 7.6 7.6.1观测前30min,应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下,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设站时,应用测伞遮蔽 阳光;迁站时,应罩以仪器罩 使用数字水准仪前,还应进行预热,预热不少于20次单次测量 7.6.2对气泡式水准仪,观测前应测出倾斜螺旋的置平零点,并作标记,随着气温变化,应随时调整零 点位置 对于自动安平水准仪的水准器,观测前应严格置平 7.6.3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的三脚架时,应使其中两脚与水准路线的方向平行,第三脚轮换置 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 7.6.4除路线转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和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应接近一条直线 7.6.5不应为了增加标尺读数,而把尺桩(台)安置在壕坑中 7.6.6每一测段的往测与返测,其测站数均应为偶数,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支标尺应互换位置,并应 重新整置仪器 7.6.7在高差甚大的地区进行三,四等水准测量时,应尽可能使用DS3级以上的仪器和标尺施测 7.6.8转动仪器的倾斜螺旋和测微鼓时,其最后旋转方向,均应为旋进 7.6.9对于数字水准仪,应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尽量避免视线被遮挡,遮挡不要超过标尺在望远 镜中截长的20%;仪器只能在厂方规定的温度范围内工作;确信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才能启动测 量键 结点的观测 观测至水准网的结点时,应在观测手簿中详细记录接测情况,结点接测图按A.3执行 位于地面变形地区的结点,应与当地变形观测网连测 7.7.3位于变形量较大地区的结点,应由几个观测组协同作业,尽量缩短接测时间 新旧路线连测或接测时的检测 新设的水准路线与已测的水准点连测或接测时,若该水准点的前后观测时间超过三个月,应进 行检测 7.8.2三、四等水准路线(或支线)与已测水准点接测时,应单程检测一已测测段 如单程检测超限,则
GB/T12898一2009 应再检测该测段另一单程 若仍超限,则应继续向前检测,以确定稳固可靠的已测点作为连接点 若交 叉点变动,应重测有关测段 7.8.3对高等级水准路线的检测,按新设路线的等级进行;对低等级水准路线的检测,按原水准路线的 等级进行检测 7.9往返测高差不符值与环线闭合差的限差 7.g.1往返测高差不符值、环线闭合差和检测高差之差的限差应不超过表9的规定 表9 单位为毫米 测段,路线的 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 测段、路线往返 检测已测测 等 级 左、右路线 测高差不符值 段高差的差 平原 山区 高差不符值 三等 士12VK 士8VK 士12VI 士15、L 士20、R 四等 士20VK 士14K 士20V 士25I 士30、R 路线或测段的长度,单位为千米(ki km) 注:K -附合路线(环线)长度,单位为千米(km); R -检测测段长度,单位为千米(km) 山区指高程超过1000m或路线中最大高差超过400m的地区 7.g.2水准环线由不同等级路线构成时,环线闭合差的限差应按各等级路线长度分别计算,然后取其 平方和的平方根为限差 7.g.3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的限差,对单程检测或往返检测均适用 检测测段长度小于1km时 按1km计算 检测测段两点间距离不宜小于1knm. 7.10测量成果的重测与取舍 水准测量结果,若超出4.2和7.9规定的限差,均应重测,作业人员应对超限原因作具体分析,并按 下列原则进行重测与取舍 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超限,应先就可靠程度较小的往测或返测进行整测段重测 若重测的 高差与同方向原测高差的不符值超过往返测高差不符值的限差,但与另一单程的高差不符值 未超出限差,则取用重测结果;若重测的高差与同方向原测高差的不符值不超过往返测高差不 符值的限差,且其中数与另一单程原测高差的不符值亦不超出限差,则取此同方向中数作为该 单程的高差 若超出上述限差,则应重测另一单程 单程双转点观测中,测段的左右路线高差不符值超限时,可只重测一个单程单线,并与原测结 果中符合限差的一个取中数采用;若重测结果与原测结果均符合限差,则取三个单线结果的 中数 当重测结果与原测两个单线结果均超限时,应分析原因,再重测一个单程单线 由往返高差(或左右路线高差)不符值计算的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 超限时,应重 测不符值较大的某些测段 环线闭合差超限时,应先重测路线上可靠程度较小的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较大或观测条件不 佳者)测段 附合路线闭合差超限时,应分析原因重测有关测段 在高差过大等地区,宜加人 重力异常改正 跨河水准测量 适用范围 当水准路线跨越江河或湖塘、宽沟洼地、山谷等),视线长度在200m以内时,可用一般观测方法 进行,但在测站上应变换一次仪器高度,观测两次 两次高差之差应不超过7 ,取用两次结果的中 mm, 10
GB/T12898一2009 数 若视线长度超过200m时,应根据视线长度和仪器设备等情况,选用本章所述的方法进行观测 8.2测量方法和限差规定 8.2.1采用直接读尺法,光学测微法、经纬仪倾角法和测距三角高程法进行跨河水准测量时,其适用范 围和观测测回数、限差规定按表10执行 当跨河视线长度超上表规定时,采用的方法和要求,应依据测 区条件进行专项设计 8.2.2采用GPS测量进行跨河水准测量时,其测量方法参照GB/T12897的有关要求,其技术指标应 不低于表10中经纬仪倾角法和测距三角高程法的要求 表10 单测半测回测回高差互差 备 注 序号 方法 等级最大视线长度/m 回数观测组数不大于/nmmm 300 三 直接读尺法 测量方法见8.5 四 300 16 三 500 30 测量方法按G;B/T12897一2006 光学测微法 中8.6执行 四 1000 50 2000 24 经纬仪倾角法或 三 测量方法按GB/T12897 2006 测距三角高程法 2000 中8.8和8.9执行 四 40s 注;表中《为最大视线长度,单位为km. 跨河场地的选定与布设 跨河场地的选定与布设应遵循以下要求 跨河场地应选择在水面较窄、土质坚实、便于设站的河段 应尽可能有较高的视线高度 安置 标尺和仪器点应尽量等高(测距三角高程法除外) 跨河水准测量仪器和标尺的位置一般应按“Z”字形或类似图形布设 如图1所示,I、! 处为 b 仪器与远标尺轮换安置点,b、b为近标尺安置点;Ib=I,b,且约为10m一20m;图1中各 点应用直径不小于5em,长度约为30cm~50cm的木桩牢固地打人地中,其顶端钉上铁帽钉 供安置标尺用 图 跨河水准观测要求 8. 4 跨河水准观测中应遵守下列要求 a)跨河水准观测宜在风力微和,气温变化较小的阴天进行,当雨后初晴和大气折射变化较大时 均不宜观测 观测开始前30min,应先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下,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 观测时应遮 b 蔽阳光 1l
GB/T12898一2009 晴天观测上午应在日出后1h起至太阳中天前1.5h止;下午自中天后2h起至日落前30minm 止 但可根据地区、季节、气候等情况适当变通 阴天只要呈像清晰、稳定即可进行观测 有 条件也可在夜间进行观测,日落后1h起至日出前1h止 时间段以地方时零点分界,零点前 为初夜,零点后为深夜 水准标尺应尽量扶直扶稳,不应过度倾斜或者摆动 d -测回的观测完成后,应间歇15min一20min,再开始下一测回的观测 跨河观测开始前,应对两岸的普通水准标石(或固定点)与标尺点间,进行一次往返测,作为检 测标尺点有无变动的基准 每日工作开始前,均应单程检测一次,并应符合7.9检测限差 如 确认标尺点变动,应加固标尺点,重新进行跨河水准观测 8.5直接读尺法 8.5.1观测方法 每测回观测方法如下 a)先在I与b(或I与b.)的中间且与I及6等距的点上整平水准仪后,用同一只标尺按一般 操作规程,测定Ib的高差h耳 b移仪器于点,精密整平仪器后,照准本岸点上的近标尺按中丝读标尺基、辅分划一次 将仪器转向照准对岸!点上的远标尺,调焦后,即用胶布将调焦螺旋固定,按中丝读标尺基、 辅分划各两次 在确保调焦螺旋不受触动的要求下,立即将仪器搬到对岸1 点上,同时点上的标尺也移置 到l点上 待精出整平仪器后,首先照准对岸!点上的远标尺,按),b).a)的反顺序及操作 要求读数 将仪器搬到1与灰中间且等距的点上,按一般操作方法,测定!与A的高差 e A" 以上a),b),e)为上半测回观测,d),e)为下半测回观测 8.5.2计算方法 -测回高差按式(1)计算 H,d ,/2 (hA h," h" h" A石十A A" h十h hh h1 式中 上半测回所观测的b,b,两点的高差 h 下半测回所观测的b,b两点的高差 hh" 8.6冰上水准测量 跨越北方地区的河流、沼泽、水草地等,可以利用严冬季节在冰上进行水准测量,并遵守下列规定 严冬前,预先在两岸选定跨河地点和埋设水准标石,并与路线上的水准点进行连测 a b) 冰上水准测量,应在冰层有足够厚度和表面周日变化最小期间(一般每年12月底至翌年2月 底)内进行,观测进行中应特别注意安全 观测开始前,沿选定路线依相应等级水准测量所采用的视线工具,选定安置仪器及标尺的地 点,清除积雪,在安置标尺处凿一小坑,插人一不小于30emmX10cmX10cem的木桩(顶上钉人 圆帽钉),然后浇水使其冻结 在安置仪器脚架的每一脚下,同样冻人木桩以支撑仪器脚架 冰上水准测量观测方法和各项限差均与相应等级水准测量的规定相同 12
GB/T12898一2009 电磁波测距高程导线测量 适用范围 在进行几何水准测量确有困难的山岳地带以及沼泽、水网地区,四等水准路线或支线,可用电磁波 测距高程导线(以下简称高程导线)进行测量 9.2观测方法 9.2.1施测高程导线前,应沿路线选定测站,视线长度一般不大于700m,最长不得超过1km,视线垂 直角不得超过15',视线高度和离开障碍物的距离不得小于1.5m 9.2.2高程导线可布置为每一照准点安置仪器进行对向观测(以下简称每点设站)的路线;也可布置为 每隔一照准点安置仪器(以下简称隔点设站)的路线 隔点设站时,应采用单程双测法,即每站变换仪器 高度或位置作两次观测,前后视线长度之差不得超过100m 9.2.3距离测量采用电磁波测距仪测定时,测距的准备工作,观测方法和作业要求、气象元素测定、成 果记录及重测取舍,气象、加常数、乘常数修正值的计算及边长归算等,均按GB/T16818的相应规定 执行 9.2.4距离测量的技术要求和观测限差如下: a)斜距和垂直角的观测应在成像清晰、信号稳定的情况下进行; b)斜距观测两测回(每测回照准一次,读数四次),各次读数互差和测回中数之间的互差分别为 10mm 和15mm 每测站需量取气温、气压值; 垂直角观测采用中丝法观测四个测回,测回差和指标差互差,均不得超过5" 测距仪、反射镜应在测前测后,用量杆各量测一次仪器高和棱镜高,两次互差不得超过3 d) mm 当进行对向观测确有困难时,可以单向观测,但总的观测测回数不变 e 9.2.5 当水准点或其他高程点无法设置测站时,可用几何水准方法引测至合适的高程点后,再按高程 导线施测 9.2.6各项观测读数和计算数值取位按表11规定执行 表11 仪器高 斜距 气温/ 气压 测站高差/, 测段高差/ 项目 垂直角/(") 觇牌高 P mm mm mm mmm 观测值 0 100 计算值 0.1 0.l 0.l 9.3高差计算 9.3.1观测斜距应施以加常数和乘常数改正、气象改正 9.3.2测站高差的计算 9.3.2.1每点设站时,相邻测站间单向观测高差按式(2)计算 h=Ssina十(Scosa)3十i 式中: 经过各项改正后的斜距,单位为米(m); -观测垂直角,单位为度('); R -地球平均曲率半径,采用6369000n m 仪器竖盘中心至地面点的高度,单位为米(m) -反射镜中心至地面点的高度,单位为米m) 13
GB/T12898一2009 相邻测站间对向观测的高差中数h.按式(3)计算 hhe 3 h12= 式中: 1、2脚标分别为相邻测站的序号 9.3.2.2隔点设站时,相邻照准点间的高差hg按式(4)计算 2 S (4 h=Ssina sina十一十[Scosa -(scose, 式中: 1、,2脚标分别表示后视和前视标号, S,S. 经过各项改正后的斜距,单位为米(m) 观测垂直角,单位为度("); 地球平均曲率半径,采用6.369000. R m; 反射镜中心至地面点的高度,单位为米(m). 9.3.3由高程导线测定的水准点或其他固定点的高差,应加人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计算方法与四 等水准测量相同 测量限差 9.4.1高程导线的观测结果应不超过表12规定的各项限差 表12 单位为毫米 两测站对向观 两照准点间两次 附合路线或 检测已测测段 观测方法 测高差不符值 观测高差不符值 环线闭合差 的高差的差 每点设站 士45D 与四等水准测量限差相同 隔点设站 士14VD 注:D为测站间或照准点间的观测水平距离,单位为千米(km) 4.2观测结果超出限差时,应按7.10的规定进行重测和取舍 9. 外业成果的记录、整理和计算 10 10.1记录方式与要求 10.1.1记录方式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外业成果,按记录载体分为电子记录和手簿记录两种方式,应优先采用电子 记录 记录项目 10.1.2 在每一测段的始末,工作间歇的前后及中间气候变化时,应记录观测日期、时间,天气、呈像、 0.1.2.1 前后标尺号数 10.1.2.2每测站应记录上、下丝和中丝(或楔形平分丝)读数 10.1.3手簿记录要求 手工记录按下列要求进行 外业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应在现场直接记录 a b 手簿一律用铅笔填写,记录的文字与数字力求清晰,整洁,不得潦草模糊 手簿中任何原始记 录不得涂擦,对原始记录有错误的数字与文字,应仔细核对后以单线划去,在其上方填写更正 的数字与文字,并在备考栏内注明原因 对作废的记录,亦用单线划去,并注明原因及重测结 果记于何处 重测记录应加注“重测”二字 手簿记录格式见D.1 14
GB/12898一2009 三、四等水准测量记录的小数取位按照表13的规定执行 c 10.1.4电子记录要求 电子记录要求参照CH/T2004和CH/T2006执行 10.1.5观测记录的整理和检查 观测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和检查外业观测手簿 检查手簿计算是否正确、观测成果是否满足备 项限差要求 确认观测成果符合本规范规定之后,方可进行外业计算 10.2外业计算 10.2.1水准测量外业计算的项目包括: a)外业手簿的计算; 外业高差和概略高程表的编算; D e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的计算; d)附合路线与环线闭合差的计算 10.2.2 高差和概略高程表的编算,应由两人各自独立编算一份,并校核无误 计算水准点概略高程 时,所用的高差加人下列改正(计算方法见附录D): 水准标尺长度误差的改正; a D) 正常水准面不平行的改正; 路(环)线闭合差的改正 10.2.3每完成一条水准路线的测量,应进行往返测高差不符值及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M的 计算(测段数不足20个的路线,可纳人相邻路线一并计算),并应符合7.9.1和4.2的规定 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M按式(5)计算 5 M =土 .[会 式中 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单位为毫米(mm); R -测段长度,单位为千米(km); 测段数 10.2.4每完成一条附合水准路线或闭合环线的测量,并对观测高差施加10.2.2a),b)两项改正后,计 算附合路线或闭合环线的闭合差w 当构成水准网的水准环超过20个时,还应按环闭合差w计算每 千米水准测量全中误差Mw w与Mw应符合7.9.1与4.2的规定 每千米水准测量全中误差M按式(6)计算: Mw=士 - 式中: w 经过各项改正后的水准环闭合差,单位为毫米(mm).; F 水准环线周长,单位为千米(km); 水准环数 10.2.5外业计算的数值取位按表13规定执行 表13 往(返)测距离总和/测段距离中数 各测站高差/ 往返)测高差总和/测段高差中数/水准点高程/ 嗡缆 km km mm mm mm mm 三等 0,01 0.1 0.l 0.1 四等 0.01 0.1 0.1 0.l 15
GB/T12898一2009 10.3外业成果的检查验收与上交 10.3.1成果的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 水准测量工作完成后,应按CH1002的要求进行检查和验收并编写检查验收报告 水准测量成果在检查验收以后,应按照CH1003的要求进行质量评定 10.3.2技术总结 技术总结是在水准测量任务完成后,对技术设计书和技术标准执行情况、技术方案、作业方法、技术 的应用、完成质量和主要问题的处理等进行分析和总结 它是与测绘成果有直接关系的技术性文件,是 永久保存的重要技术档案 技术总结按照CH/T1001编写,并由单位主要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名,方可上交 10.3.3上交资料 10.3.3.1资料的整理与上交 经过检查验收的水准测量成果,应按路线(环线)进行清点整理,装订成册,编制目录,开列清单,上 交资料管理部门 10.3.3.2上交资料的范围 上交资料的项目如下 a)技术设计书; 水准点之记的纸质文本及其数字化后的电子文本 b 水准路线图,结点接测图及其数字化后的电子文本 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2份 水准仪、经纬仪,测距仪,水准标尺检验资料 水准观测手簿,磁带、磁盘、光盘等能长期保存的其他介质 水准测量外业高差及概略高程表(2份); h)外业高差改正数计算资料 外业技术总结 验收报告 16
GB/T12898一2009 附 录A 规范性附录 选点埋石资料绘制格式与标石造埋说明 A.1水准路线图的绘制 A.1.1水准路线图(示例见图A.1)以1:100000或1:50000地形图为底图,将水准路线两侧至少 1lkmm内的地物,地貌复印在A3幅面(42cmmX30em)的图纸上 当实地的道路或其他重要地物有变化 而与底图不一致时,应先在底图上改正 图中应注明比例尺、经、纬线和图幅编号 A.1.2水准点位置应标定准确,用规定符号绘出,并注明水准点名号 应连测或支测的其他固定点 应使用相应的符号标出位置及名号 超过图廓范围的支测路线,可用折线指出方向并注明里程 A.1.3水准标石类型按表A.1规定符号描绘 A.1.4水准路线图也可以直接在数字地形图上按上述要求编绘,按图A.1的样式输出 17
GB/T12898?2009 9 18
GB/T12898一2009 表A.1水准标石类型符号表 县 序号 类 型 符 混凝土普通水准标石 圆圈直径2 2mm 钢管普通水准标石 O 圆圈直径2mm 岩层普通水准标石 圆圈直径2mm 圆圈直径2mm 混凝土柱普通水准标石 墙脚水准标志 圆圈直径2mm A.2水准点之记的绘制 A.2.1每个水准点的点之记只有一页,格式见图A.2 A.2.2路线名称栏填写点位所在路线 A.2.3点名栏填写路线等级名称和编号,利用旧点时在新点名号后用圆括号加注原始点名号 A.2.4点位详图应在现场绘制,注明点位至主要特征地物的方向和距离(方向数不应少于3个) 绘 图比例尺可根据实地情况,在易于找到点位的原则下适当变通 A.2.5标石断面图按埋设的实际尺寸填绘 A.2.6所在图幅栏填写点位所在的1:100000地形图图幅名称 A.2.7经纬度栏填写在点位实测的经纬度,标注至整秒 A.2.8标石类型栏按5.2.1表2填写标石的种类 A.2.9标石质料栏填写标志和标石的材料名称 A.2.10所在地栏填写点位所处位置的省(自治区或直辖市)至最小行政区划或自然村、街道的名称 A.2.11地别土质栏填写植被类别、标石坑底的土质并注明含沙砾百分比 A.2.12交通路线栏填写格式如下 自(特征物)沿(道路名称)经(道路标识)(方向)行(距离)至(位置)可达本点 其中 特征物指特征比较明显、标记清楚、不易破坏或改建、易于查找和确认的地物,如;村碑、纪念 a 碑、加油站,路口、桥头等 填写时应注明特征物的地埋位置 b)道路名称指自特征物至水准点位通行道路的名称,如;街道名称、国(省、县、乡)道名称等 道路标识指行走道路区别于其他道路的明显标识,如;街道名称、特殊建筑物、村镇、单位等 D 方向指行走的方向,如;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距离指特征物至水准点位的距离,标注至0.1km fD 位置指水准点位所处地点的说明,如;单位或住户名称、××千米碑十××Xm处 .2.13点位详细说明栏填写点位至主要特征地物的方向和距离,方向和距离应与点位详图对应,并 A, 注明在点位埋设的方位标、保护盘和保护井情况 其中 方向指东,东偏南、东南、南偏东南、南偏西、西南、西偏南、西、西偏北、西北、北偏西、北、北偏 a 东、东北、东偏北等16个方向 b)距离标注至0.1m A.2.14备注栏填写办理土地占用手续情况及该点位与相临水准点位的距离和地形(平地、丘陵、 山地 19
GB/T12898一2009 四等水准点之记 线 新文 点名新文17 详细位置图 北 标石断面图 单位为米 张武北听 最大冻土深度线 星 .5 武 西 房 7.3m 比例尺1500 所在图幅 J50-19 标石类型 混凝土普通水准标石 经纬度 L;ll7"o6.5B3925.4" 标石质料 混凝土玻璃钢标志 所在地 河北省文清县青山乡李家村 土地使用者 张星武 地别土质 院地,黄土,含沙30% 地下水深度 5m 交通路线 自新镇至文清县大路靠近青山堡 西至张星武西房东南角7.3m 点位 西北至张星武西房东北角13.5m. 2. 详细说明 33. 东北至张星武北房东南角14.2m 标石上方埋有保护井,保护盘 接管单位 青山乡人民政府 保管人 张清海副乡长) 选点单位 华北测绘院 埋石单位 华北测绘院 维修单位 刘中 李华 选点者 埋石者 维修者 1990年5月2日 1990年5月12目 选点日期 埋石日期 维修日期 新文16~N新文175.8km(平地) 备注 新文17新文184.7km(丘陵 图A.2四等水准点之记 A.3水准网结点接测图的绘制 结点选点和接测完成后,应填绘结点接测图. A.3.1 A.3.2若与原计划的接测点不一致,应在接测情况栏内详细说明原因 示例见图A.3 20
GB/T12898一2009 水准网结点接测图 至张家庄 单位为米 V张清24 至 O 接测点标志图 坝 埃真286 点号;皿坝真28 镇 V张清类 o 坝真27 6重坝真28 l 清水沟 n um wn om损真9 至 真 1:200000 市 结点所在地 山西省文胜县清水沟乡清水沟村村北公路交叉处 标石为混凝土普通水准标石,上标志离地面0.5m,铜标志,上有标志盖和保护盘完 标石情况 好无损 原测单位 水利部第二测绘大队 观测日期 1982年6月 接 叩坝真线是水利部布设的三等水准路线,本队所设N张清线在清水沟与之接测 测 接测点川坝真28为普通水准标石 接测时曾检测坝真28至川坝真29,检测结果与原测结果相差5mm 憎 况 接测结果记于N张清No016手簿 接测单位 地矿部第三测绘大队 李华 观测日期 1988年8月17日 观测者 图 A 3 水准网结点接测图 水准标志图 4.1金属水准标志的圆球部应采用铜或不锈钢材料制作,圆盘和根络可用普通钢材 规格见 A 图A.4. A.4.2标志图中a),b).e)为安置在混凝土标石上的水准标志;a)b)为安置在钢管标石上的水准 标志 A.4.3钢管标石水准标志的圆盘直径,依照采用的钢管直径和壁厚决定,应确保镶接牢固 21
GB/T12898一2009 单位为毫米 水 水 衣 勿 心 e 交 -60 -20 20 15 10 10 10 50 N c岩石标志 a金属标志 b)玻璃钢标志 图A.4水准标志 A.5水准标石类型图及造埋说明 A.5.1各种类型水准标石的造埋规格式样如图A.5所示 5.2混凝土水准标石造埋说明 A, a 标石顶面中央嵌一水准标志 用字模在标石顶面压印水准路线等级、名称,水准点编号及埋设 年、月,如图A.6所示 b)标石底盘均可用土模浇灌混凝土 单位为米 地面 地面 0.4 a 混凝土普通水准标石 b 岩层普通水准标石 图A.5水准标石 22
GB/12898一2009 单位为米 地面 -地面 0.20 0.10 0.20 不小于 0.10 0.06 不小于0.06 最大冻上深度线 最大教解深度线 锅轴根络 0.30 0.40 0.2 e钢管普通水准标石 d永冻地区钢管普通水准标石 0.30 地面 地面 0.20 沙或土 0.10 最大冻土深度线 1:2水泥沙浆 0.20 最大冻土深度线 或路基垫土深度线 根络孔 F 别 口 0.6 0.l f道路水准标石 混凝土柱普通水准标石 图A.5(续 皿 老 信 129 (08 2008.04 图A.6水准标石顶面水准标志 23
GB/T12898一2009 A.5.3冻土地区水准标石造埋说明 冻土深度超过0.8m的地区,普通水准标石应选用混凝土柱水准标石或钢管水准标石 标石 a 埋设深度应依地下水位的高低按表A.2决定 表A.2标石埋设深度 单位为米 标石底盘底部位于 地下水位距地面高 标志距地面距离 最大冻土深度线下 0.5 0.30.5 6~1o >0.2 0.3~0.5 >10 按一般地区埋设混凝土普通水准标石 混凝土柱水准标石由横断面为20cm×20cm的方柱体或直径为20cm的圆柱体与底盘组成 b 钢管普通水准标石,由外径不小于6cm,管壁厚度不小于3mm的钢管(上端镶有水准标志)与 混凝土基座组成 在钢管底端约10em处装两根长25cm的钢筋根络 钢管内灌满水泥沙 浆,钢管表面应用沥青漆涂抹,并用旧布或麻线包扎,然后再涂一层沥青漆 在永久冻土地区埋设水准标石,标石底部应按规定尺寸埋人最大融解线以下的永冻层或不冻 层中 采用机械或人工钻出不小于20cm的孔,允许用定向爆破技术将坑底扩成球形或其他 规则形状,现场浇灌基座,插人钢管或利用土模浇灌柱石 应严格控制爆破量,不能破坏周围 地层结构 水准标志上应以压印有等级、路线名称和水准点编号的标志盖覆盖 在永久冻土区,还应依据 资料确定最大融解深度 冻土深度以《冻土极值深度等值线图(见GB/T12897)为依据,结合勘选路线时收集的冻 土资料综合确定 若两者不统一,应以最大值为准 在永久冻土区,还应依据资料确定最大融 解深度 A.5.4岩层水准标石造埋说明 岩层洞孔应用水洗净,并以1;2的水泥沙浆灌注,安放水准标志 标志周围沙浆抹0.2m× a 0.2m的平面,压印水准路线名称,等级、水准点编号,埋设年,月,并用红漆涂描 b)普通水准点的标志上方用混凝土或砖砌圈板围护,再用保护盘覆盖 A.5.5墙脚水准标志造埋说明 a)墙脚水准标志(规格见图A.7)用金属制造圆鼓部应用铜或不锈钢材料) b)标志应埋在已建多年的砖、石、混凝土建筑物的墙壁或石崖的直壁上,距地面约0.4m0.6m 处; 埋设时,应在墙壁选定的位置挖凿孔洞,并用水洗净浸润,然后灌满以12比例的水泥沙浆, 嵌人标志; 在标志上方墙而上用1l的水泥沙浆抹20emX20cm的水泥面,压印等级.路线名称,木准 dD 点编号、埋设年、月,并用红漆涂描 A.5.6道路水准点标志造埋说明 道路水淮点的标志采用黄褐色的PVC材料制作(规格见图A.8) 采用机械钻孔时,应避开自 a 来水、煤气管道、光缆及电缆等地下埋设物 孔中放人外径不小于110mm,壁厚不小于3mm 的PvC管,距管底部约0.5m的管壁上均匀分布10~12个孔径为15nmm的圆孔 管内和管外下部空隙处灌人1:2的水泥沙浆.上部用PvC胶粘接水准标志,标志周边再用三 b 个相距约120"的螺钉固定到管壁上,标志顶部与地面齐平,埋设规格及形状见图A.5f)和 图A.8. 214

学科分类与代码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学科分类与代码的编号:GB/T13745-2009。学科分类与代码共有105页,发布于2009-11-01第1号修改单;第2号修改单
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基本技术规定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基本技术规定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基本技术规定的编号:GB/T23709-2009。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基本技术规定共有17页,发布于2009-10-012009-10-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