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7655-2011

木材防腐剂性能评估的野外埋地试验方法

Methodofevaluatingwoodpreservativesbyfieldtestswithstake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木材防腐剂性能评估的野外埋地试验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木材防腐剂性能评估的野外埋地试验方法的编号:GB/T27655-2011。木材防腐剂性能评估的野外埋地试验方法共有5页,发布于2012-04-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B71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79.010
  • 实施日期2012-04-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5页
  • 文件大小289.37KB

木材防腐剂性能评估的野外埋地试验方法


国家标准 GB/T27655一2011 木材防腐剂性能评估的 野外埋地试验方法 Methodofevaluatingwoolpreservativesyfieldtestswithstakes 2011-12-30发布 2012-04-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I27655一2011 前 言 本标准中腐朽及白蚁蛀蚀分级值参照美国木材防腐协会AWPA标准E7-07《木材防腐剂性能评 估的野外埋地试验方法》中的方法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木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淮起草单位;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蒋明亮、马星霞
GB/T27655一2011 木材防腐剂性能评估的 野外埋地试验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根据木材试样在野外埋地条件时经菌虫侵害后的完好指数确定木材防腐剂处理的木 制品的耐久性能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评估户外与土壤接触时的木制品处理的木材防腐剂的防腐朽及抗白蚁蛙蚀性能"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 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3942.2一2009木材天然耐久性野外试验方法第2部分;天然耐久性野外试验方法 GB/T14019木材防腐术语 GB/T27654木材防腐剂 术语和定义 GB/T14019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试材、防腐处理及试验场地 4.1试材 可选择马尾松、湿地松边材,试材尺寸为A:25nmm×50mm×500mm(长度方向为纵向、 B;20nmm×20mm×450mm(长度方向为纵向)及C;4nmm(弦向)×38mm(径向×250mm(纵向) 3种 试材应是健康无缺陷,同一树种试材的年轮宽窄适中,偏差不应超过20%,密度也大致接近 所 试验的木材树种应有正确的中文名和拉丁文名、产地和简要的立地条件说明 防腐处理 需选择一标准防腐剂如氨(胺)溶性季铵铜(AcQ)的一种剂型或铜铬呻(cCA)作对比试验,对比 防腐剂的技术指标应符合 GB/T27654的要求 对比防腐剂及每种待测防腐剂选择使用3一5个浓度, 便于得到3一5个载药量,浓度应根据试验目标载药量而定,相邻二载药量的间隔倍数约为1.4,每一 根试材载药量的偏差不应超过载药量平均值的10% 每一载药量处理试材至少10根 根据试材对防 腐剂的渗透性,确定防腐处理的方法,尺寸为A的试材防腐处理可采用真空加压的方法处理,尺寸为B 及C的试材防腐处理可采用真空加压或不加压的方法处理 试材在防腐处理前应逐一编号、干燥、称 ,用于计算载药量 对于含铜防腐剂,防腐处理称重 重,防腐处理后,试材表面无药液后,应立即称重, 后,应选择合适的干燥方法,如自然干燥,确保助腐剂允分固着 试材安插前,含水率应在18%以下 应至少有10根未处理的试材作对照 试验场地的准备 从我国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大气候区选择有代表性的场地 试验场地应注明地点和气候区 试验场地要地势平坦,土壤水分适中,不致干早或内涉,土层较厚、富有腐殖质 试验场应该选择边远地方,适当围拦,以避免人畜活动的干扰破坏,保证试验长期进行
GB/T27655一2011 场地应选没有施过农药的场地 场地选定后应长期保留,同一批试样不应随意更换 场地上绿色植被应保持自然状态,若过于茂密影响观察,可人工除去,不宜用化学除草剂 应有当 地气象记录,按月记录该地平均气温、湿度、降雨量,日照等 试验方法 5.1试材安插 试材防腐及干燥完毕后,应尽快在1个月内直插至试验场地上,在每根试材顶部的侧面钉以编号的 金属牌或耐久塑料牌,并涂以透明漆,应使用不锈钢或耐腐蚀钉,以防腐蚀或老化 试材较多时,可将场地分若干小区,每一小区内随机安插一定数量的各防腐处理试材 安插时,间 距为30cm40cm 试材插人土壤深度按事先在试材上划出的地标线为准,深度为试材长度的三分之二,试材长度方向 应与土壤面垂直,直插人后拍紧试材周围的土壤 编号的标牌都应统一 一方向 试材安插后绘制出场地地图和每根试材的位置,以便检查和记录 -种防腐剂的评估需要在两个试验地进行,其中至少有一个在有白蚁活动的湿热气候区 试材耐久性检测 5.2 试材安插一年即可进行检测 检测时依次将试材垂直向上缓缓从土壤中拔出,尽可能不扰动土壤 层,减少对场地生物活动的干扰 如埋得过于结实不易拔起,可用工具帮助,但不能转动试材或扩大试 材插孔 试材检测后,应安插在原来位置中,保持原来高度,拍紧试材周围的土壤 试材拔出检测时,按腐朽、蚁蛙程度的分级标准逐根给予分级,并分别记录 除已折断外,将检测后 的试材插人原位置中 每次检测至少两人,并保持其中一人不变,以减少检测时的误差 5.3分级值 5.3.1木材耐腐朽的分级值 木材耐腐朽分级值应采用GB/T13942.22009中5.3.1的方法,见表1 在肉眼观察下,腐朽程 度按试材截面已腐朽部分的平均面积为准进行分级,试材拔起时若折断,以0级计算 表1木材耐腐朽分级值 耐腐朽分级值 试材腐朽程度 10 材质完好,肉眼观察无腐朽症状 表面因微生物人侵变软或表面部分变色 9.5 截面有3%轻微腐朽 截面有3%10%腐朽 截面有10%一30%腐朽 截面有30%50%腐朽 截面有50%一75%腐朽 腐朽到损毁程度,能轻易折断 5.3.2木材抗白蚁蛙蚀的分级值 蚁蛙状态和程度虽因白蚁种类而不同,为便于检测,应采用GB/T13942.2-2009中5.3.2的方 法,见表2
GB/T27655一2011 表2木材抗白蚁蛀蚀的分级值 抗蚁蛙分级值 试材蚁蛙状态和程度 10 完好 9.5 表面仅有12个蚁路或蛙痕 截面有<3%明显蛙蚀 截面有3%~10%蛙蚀 截面有10%一30%蛙蚀 截面有30%50%蛙蚀 截面有50%~75%蛙蚀 试材蛙断 试验结果 6 完好指数计算 试材经逐根检测后,按式(1)计算出每一载药量的完好指数,该指数表示每次检后各防腐处理试材 完好程度 I=习y/" 式中: -完好指数,,经n年后检测时试材平均完好指数 每一载药量试材数; -腐朽或白蚁蛀蚀的分级值 6. 2 试验报告 试验结果以耐久试验图(表)的形式表示,图(表)中应有使用的防腐剂、防腐处理载药量(kg/m= 观察年(或月)数、腐朽(d)及白蚁蛙蚀()后试材平均完好指数 其中试验报告若以图的形式表示时,腐 朽或白蚁蛙蚀分别用2个图表示,横轴为观察时间,纵铀为试材腐朽或白蚁蛙蚀平均完好指数 试验报告中应注明试验树种,试材尺寸,试验地点,土壤类型,当地气象条件等

木材防腐剂性能评估的野外埋地试验方法GB/T27655-2011

木材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但由于其易受潮、易腐烂等特点,需要进行防腐处理以延长使用寿命。而防腐剂的性能评估是保证其防腐效果的重要环节之一。

目前,国家标准GB/T27655-2011规定了一种用于评估木材防腐剂性能的野外埋地试验方法。该方法可以模拟实际使用条件,评估防腐剂在自然环境中的耐久性和防护效果。

野外埋地试验方法原理

野外埋地试验是一种常见的木材防腐剂性能评估方法,其原理是将处理好的木材样品埋入土壤中,通过长时间暴露在土壤中的方式来评估防腐剂的耐久性和防护效果。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1. 选择适当的土壤类型和试验场地。
  2. 将处理好的木材样品埋入深度为1米的坑穴中,并按照一定规律排列。
  3. 每年进行一次取样检测,包括外观检查、质量重量测量、化学成分分析等。
  4. 根据检测结果,评估防腐剂的耐久性和防护效果。

结论

野外埋地试验是一种可靠、经济、有效的评估木材防腐剂性能的方法。GB/T27655-2011标准的制定对于推动我国木材防腐剂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木材防腐剂性能评估体系,推广应用更加环保、高效的防腐剂,以提高木材的使用寿命,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防腐木材中季铵盐的分析方法两相滴定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防腐木材中季铵盐的分析方法两相滴定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防腐木材中季铵盐的分析方法两相滴定法的编号:GB/T27653-2011。防腐木材中季铵盐的分析方法两相滴定法共有5页,发布于2012-04-01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鼠类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鼠类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鼠类的编号:GB/T27770-2011。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鼠类共有7页,发布于2012-04-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