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4255-2009

沙化土地监测技术规程

Technicalcodeofpracticeonthesandifiedlandmonitoring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沙化土地监测技术规程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沙化土地监测技术规程的编号:GB/T24255-2009。沙化土地监测技术规程共有34页,发布于2009-12-012009-12-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B60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65.020
  • 实施日期2009-1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34页
  • 文件大小1.13M

沙化土地监测技术规程


国家标准 GB/T24255一2009 沙化土地监测技术规程 Iechniealedeofpraetieeothesandfiedlandmontoring 2009-07-08发布 2009-12-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4255一2009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管理中心、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维西、李锋、王军厚、屠志方、李梦先、周欢水、周卫东、孙涛、付蓉
GB/T24255一2009 沙化土地监测技术规程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沙化土地监测采用的土地利用分类、沙化土地分类、沙化土地程度划分,同时规定了 沙化土地监测的内容、方法、技术流程、监测成果等内容及其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沙化土地监测工作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1141一2007防沙治沙技术规范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沙化sandifieation 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由于多种原因形成地表呈现以沙砾)物质为主要特征的土地退化过程 3.2 沙化土地sandifiedland 具有明显沙化特征的退化士地 3.3 植被盖度vegetationcoverage -定面积上所有植被(含乔木.灌木、草本)垂直投影面积占总面积之比用百分法表示,最大 地表 为100% 3.4 郁闭度eanopydensity 林地内乔木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总面积之比 3.5 优势种domnanspeeiles 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 一般指盖度大,个体数量多,生物量 高,生活能力较强的一个或多个植物种类 3.6 图斑polygon 沙化土地监测、区划及面积量算的基本单元 总则 为贯彻落实《防沙治沙法》,为防沙治沙决策、管理和治理规划提供服务,统一和规 范沙化土地监测的内容,技术标准,方法和成果,保证沙化土地监测的科学性、规范性、,准确性和可比性, 特制定本标准
GB/T24255一2009 4.2沙化土地监测的目的是为了掌握某一时期沙化土地的现状及不同时期动态变化信息,为国家和地 方制定防沙治沙政策和规划,以及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4.3沙化土地监测的任务是查清各类型沙化土地和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的分布、面积、程度和动 态变化情况;分析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地沙化的影响,对土地沙化状况、危害及治理效果进行分析 评价 监测范围 5.1监测范围分类 分全国省直辖市、自治区,地区(市、县(市、旗、区)、乡(镇、苏木)等完整行政区域,跨省、地、县、 乡等非完整行政区域,以及乡以下任意区域3类 5.2监测范围的确定 根据监测任务的需要确定 监测体系 对全国,省(区)及跨省(区)等较大范围的沙化土地监测,应包括宏观监测和专题监测2个层次的 内容 6.1宏观监测 对监测范围内沙化土地进行全面调查 宏观监测应以图斑为基础,按行政区划单位逐级进行调查 统计 专题监测 6.2 为深人分析宏观监测成果,阐释沙化土地动态变化的原因,可选择沙化土地扩展或逆转的典型地 区,对沙化土地变化的状况和人为、自然影响因素以及防治经验等开展专题研究和剖析,为总体监测成 果的深人分析提供典型案例 监测方法 7.1沙化土地监测应采用地面调查与遥感数据解译相结合,以地面调查为主的技术方法,即先在室内 利用遥感数据区划图斑,再到现地调查监测因子和修正图斑区划界线 7.2监测范围较小时,亦可单独采用地面调查的技术方法 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根据沙化土地监测的需要,按照土地利用状况,将土地划分为6个一级地类,27个二级地类,详见 表1 表1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级类 二级类 编码 名称 编码 称 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 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 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 涂 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m,北方宽度<2.0m的沟、渠、路和 100 耕地 地坎(埋);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弄,苗木等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 改变用途的耕地 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作物的耕地,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 水田 1l0 作物轮种的耕地
GB/T24255一2009 表1(续 -级类 二级类 名称 编 编码 称 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慨设随,在一股年最能正常灌溉,种植早生农 120 水浇地 作物的土地 包括种植蔬菜等的非工业化的大棚用地 100 耕地 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没 旱地 130 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迹地等 指附着有森林植被,郁闭度>0.20的林地,包括乔木林地、红树林 210 有林地 地和竹林地 220 疏林地 指附着有乔木树种,郁闭度在0.100.19之间的林地 指附着有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 灌木林地 胸径小于2cm的小杂竹丛,以经营灌木林为目的或起防护作用,且 230 200 林地 灌木盖度>30%的林地 指未达到有林地或灌木林地标准但有成林希望的林地 包括未 240 未成林地 成林造林地和未成林封育地 指固定的林木、花弄育苗用地,不包括母树林、种子园、采穗圃、种 250 苗地 质基地等种子,种条生产用地以及种子加工,储藏等设施用地 260 迹地 包括火烧迹地和采伐迹地 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的土地 310 天然牧草地 指以天然草本植物为主,用于放牧或割草的草地 300 草地 320 人工牧草地 指人工种植牧草的土地 指树木郁闭度<0.1,表层为土质,生长草本植物为主,不用于畜 330 其他草地 牧业的草地 指用于住宅、商业服务业、工矿、交通、公共设施的土地及附属用 地,包括居民地、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公共管理与 公共服务用地、设施农用地以及用于军事、宗教、殡葬的特殊用 地等 居民工矿 400 410 居民地 指用于城镇及农村人们生活居住的房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的土地 交通用地 420 工矿用地 指用于工业,矿`业生产和物资存放场所的土地 指用于运输通行的地面线路、场站等用地 包括民用机场、港口、 430 交通用地 码头、地面运输管道和各种道路用地 其他 指上述未包含的其他用地 440 指陆地水域,滩涂,沟果、水工建筑物等用地 不包括滞洪区和巴 垦滩涂中的耕地、林地、居民点、道路等用地 指天然形成或人工开挖河流常水位岸线之间的水面,不包括被堤 水域及 510 河流水面 坝拦截后形成的水库水面 水利设施 500 520 湖泊水面 指天然形成的积水区常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面 用地 530 冰川及永久积雪 指表层被冰雪常年覆盖的土地 540 包括水库,坑塘,滩涂,沟渠和水工建筑物等 其他 指上述地类以外的其他类型的土地 包括盐碱地、沼泽地、裸沙 地、裸土地、戈壁、风蚀残丘(劣地)、裸岩、干沟、空闲地等 其他土地 600 601 盐碱地 指表层盐碱聚集,生长天然耐盐植物的土地
GB/T24255一2009 表1(续 -级类 二级类 名称 编 编码 称 602 沼泽地 指经常积水或溃水,一般只生长沼生.湿生植物的土地 603 裸沙地 指表层为沙覆盖,植被盖度10%以下的土地 604 裸土地 指表层为土质,基本无植被的土地 0o其他土地 指干旱地区表层为砾石、砂砾覆盖,植被稀少,且广而平坦的 605 戈壁 土地 606 风蚀残丘(劣地 干旱地区经风蚀作用形成的风蚀雅丹、土林筝,或粗化土地 607 其他 指上述未包含的其他土地 土地沙化属性及沙化土地分类分级 监测范围内的土地按其沙化属性划分为沙化土地、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和非沙化土地3个 类型 9.1沙化土地分类分级 g.1.1沙化土地分类 沙化土地划分为流动沙地丘),半固定沙地(丘),固定沙地丘)、露沙地、沙化耕地、非生物治沙工 程地、风蚀残丘、风蚀劣地和戈壁9个类型 9.1.1.1流动沙地丘 植被盖度<10%,地表沙物质常处于流动状态的沙地(丘) 9.1.1.2半固定沙地丘 10%<植被盖度<30%当植被主要为乔木且林冠下无其他植被时,郁闭度<0.50),且分布比较 均匀,风沙流活动受阻,但仍有较明显风沙话动的沙地(丘). -人工半固定沙地(丘)通过植物治沙措施(包括人工造林、人工种草、飞播造林种草,封沙育林 育草、围栏封育等措施)治理而形成的半固定沙地(丘). 天然半固定沙地(丘);未经过人工措施治理,植被起源为天然的半固定沙地(丘) 9.1.1.3固定沙地丘 土壤质地为沙质,植被盖度>30%(当植被主要为乔木且林冠下无其他植被时,乔木林郁闭度 >0.50),无明显风蚀现象,地表环境稳定或基本稳定的沙地丘) -人工固定沙地(丘);通过植物治沙措施(包括人工造林、人工种草、飞播造林种草,封沙育林育 草、围栏封育等措施)治理而形成的固定沙地(丘). -天然固定沙地(丘);未经过人工措施治理,植被起源为天然的固定沙地(丘 9.1.1.4露沙地 土壤通体为沙质,但表层覆盖一薄层表土,植被主要为草本植物,有斑点状流沙出露(流沙出露面积 比例<5%)或疹状灌丛沙堆分布,能就地起沙的土地 9.1.1.5沙化耕地 主要指没有防护措施及灌溉条件,经常受风沙危害,导致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的沙质耕地 9 1.1.6非生物治沙工程地 单独以非生物措施(包括机械沙障、化学固沙等措施)治理形成的固定或半固定的沙地(丘) 在非 生物治沙工程地上又采用植物治沙措施的,应划为相应的固定或半固定沙地丘) 9.1.1.7风蚀残丘 干旱地区经风蚀作用形成的风蚀雅丹、土林等
GB/T24255一2009 g.1.1.8风蚀劣地 由于风蚀作用导致土壤细粒物质流失,粗粒物质相对增多或砾石和粗砂集中于地表形成的粗化 土地 9.1.1.9戈壁 在干旱地区地表为砾石、砂砾覆盖,植被稀少,且广袤而平坦的土地 9.1.2沙化土地程度分级 沙化土地程度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4个等级 9.1.2.1轻度沙化土地 植被盖度>50%,基本无风沙流活动的沙化土地,或一般年景作物能正常生长、缺苗较少缺苗率 20%)的沙化耕地 9.1.2.2中度沙化土地 0%<植被盖度<50%,风沙流活动不明显的沙化土地,或作物长势不旺、缺苗较多(20%<缺苗率 <30%)且分布不均的沙化耕地 重度沙化士土地 9.1.2.3 0%<植被盖度<30%,风沙流活动明显或流沙纹理明显可见的沙化土地,或作物生长很差、缺前 率>30%的沙化耕地 9.1.2.4极重度沙化土地 植被盖度<10%的沙化土地 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士地 9.2 由于土地不合理利用或水资源匮乏等因素导致的植被严重退化,生产力下降,地表偶见流沙点或风 蚀斑,但尚无沙堆分布的土地 9.3非沙化土地 监测范围内除沙化土地和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以外的其他土地 监测内容 l 10.1土地沙化属性 对监测范围内的土地沙化属性进行监测分类 10.2沙化土地状况 对监测范围内的沙化土地类型、程度、土地利用类型、土地沙化成因、沙化土地治理状况及可治理状 况等进行监测 10.2.1沙化土地类型 对沙化土地的类型及面积进行监测 10.2.2沙化土地程度 对沙化土地的发生程度及面积进行监测 10.2. 土地利用类型 .3 对沙化土地发生的土地利用类型及面积进行监测 10.2.4土地沙化成因 对土地沙化主要成因作出判断并予记载,土地沙化成因分为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两类 10.2.4.1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指引起土地沙化的各种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主要包括过牧、樵采、开垦、挖采、工矿 业生产,水资源利用不当等类型 10.2.4.2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指引起土地沙化的气象、气候因素(干旱大风等),地质因素风化、风蚀、风积等,鼠
GB/T24255一2009 害等 10.2.5沙化土地治理状况 对沙化土地采取的治理措施类型及面积进行监测 治理措施分为植物治理措施、物理治理措施、化 学治理措施、保护性耕作措施、封禁保护措施等 植物治理措施;包括封沙育林育草、人工造林(乔,灌)、人工种草、飞播造林种草,围栏封育等; 物理治理措施:包括机械沙障等; 化学治理措施;包括化学固沙等; 保护性耕作措施:包括免耕、秸秆覆盖、作物留茬等; -封禁保护措施;指依据《防沙治沙法》划定的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 治理措施具体标准按GB/T2114l一2007 10.2.6沙化土地可治理状况 沙化土地可治理状况划分为可治理沙化土地和难治理沙化土地 10.2.6.1可治理沙化土地是指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具备治理所必需的气候、土壤及水资源等条 件的沙化土地 10.2.6.2难治理沙化土地是指除可治理沙化土地之外的其他沙化土地 10.3自然状况 10.3.1地貌 对沙化土地所处的地貌类型及小地形等进行监测 -地貌类型划分为极高原、高原,山地(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平原、盆地 小地形划分为山脊、上坡、中坡、下坡、谷底和平地等 10.3.2土壤 对沙化土地的土壤类型和土壤质地等进行监测 土壤类型调查到土类 土壤质地划分为粘土、壤土、砂壤土,壤砂土、砂土 10.3.3植被 对沙化土地上的植被组成、植被起源、植被盖度、植被高度和植被长势等进行监测 -植被组成,主要调查记载优势种 -植被起源,主要调查记载优势种的起源,分为人工与天然两类 植被盖度,调查记载所有植被(乔木、灌木,草本)的总盖度 -植被高度,主要调查记载优势种的平均高度 植被长势,调查记载植被的总体生长情况,分为好、一般、差 主要技术流程 11 11.1技术准备 1.1.1遥感信息源选取及处理 选用的遥感信息源应是距监测年度不超过2年的遥感数据,空间分辨率小于30m.选择的时相应 能突出钞化土地的相关信息,云量少于5%,基本无噪声 使用的遥感数帮应经几何精校正.信息增强 影像拼接等技术处理,遥感数据经精校正后,误差要控制在0.5个象元内 11.1.2制作基础地理信息 数字化地形图可直接作为基础地理信息底图使用 纸质地形图,应将监测范围内涉及的国家、省 直精市、自治区),县市,K.就),乡镇、.苏木)村嘎在(乡级及多级以下单位监测时采用)界线,主爱 道路、河流、湖泊、村以上城镇与居民点输人计算机,作为遥感数据解译的基础地理信息
GB/T24255一2009 11.1.3地形图选取 根据监测任务的需要选择地形图比例尺 全国、省级行政区域及跨省(区地市)的监测,地形图比例尺不小于1:100000; -地级行政区域及跨县(市)的监测,地形图比例尺不小于1;50000; -县级行政区域及跨乡(镇)的监测,地形图比例尺不小于1:10000,边疆偏远地区的县,地形图 比例尺不小于1;50000; -乡级行政区域及乡级以下任意区域的监测,地形图比例尺不小于1;5000,边疆偏远地区的乡 镇),地形图比例尺不小于1:50000. 11.1.4建立解译标志 选择与遥感数据时相接近的时间,选取不同沙化土地类型、土地利用类型的试验区,现地调查沙化 土地有关因子信息(土地利用类型、沙化土地类型、沙化土地程度、土壤、植被等),拍摄野外景观照片,建 立沙化土地有关因子与遥感影像的色调、纹理、形状,分布等特征的对应关系 解译标志卡片格式见附 录A表A.1 1.1.5监测人员要求 监测人员应具备植被和土壤调查等专业知识及遥感,GIs.GPS基础知识,具有相关工作经验 应 对监测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参加监测工作 11.2图斑区划 11.2.1图斑区划系统 根据监测任务的需要选择区划系统 全国及跨省(区)的监测 区划系统采用全国或区域-省(市、自治区)-县(市,旗、区)-乡(镇、苏 木)-图斑5级; 省级行政区域及跨地(市)的监测 区划系统采用省(直辖市、自治区)或区域-县(市、旗、区 乡(镇、苏木)-图斑4级 -地(市)行政区域及跨县(市)的监测 区划系统采用地(市)或区域-县(市、旗、区-乡镇、苏 木)-图斑4级; 县级行政区域及跨乡(镇)的监测 区划系统采用县(市、区、旗)或区域-乡镇,苏木)-图斑 3级, 乡级行政区域及乡级以下任意区域的监测 区划系统采用乡(镇、苏木)-村(嘎查)-图斑3级 11.2.2图斑区划条件 下列条件之一不同时应区划为不同的图斑 土地利用类型; 土地沙化属性; 沙化土地类型; 沙化土地程度; 植被盖度级差(以10%为盖度级差,按植被盖度<10%,10%<植被盖度<20%、、>90% 分别区划) 植被起源; 治理措施 土地沙化成因; 主要植物种 11.2.3图斑区划方法 将基础地理信息与处理好的遥感数据配准,按照图斑区划条件区划图斑界线;根据解译标志,采用 室内人机交互解译的方法,初步解译图斑监测因子,形成解译图形数据文件
GB/T24255一2009 11.2.4 图斑区划要求 图斑序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以乡(镇、区、苏木)为单位[乡级行政区域及乡级以下任意区域的 监测,以村(嘎查)为单位],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按顺序编号 -按监测采用的比例尺,最小图斑区划面积为4 ,条状图斑短边区划长度最小为1mm !mm -图斑边界线的走向和形状应与影像特征相符,允许误差不超过0.5个象元 基础地理信息中的水系、道路、居民点等地物地标有变化时应根据遥感影像对其进行更新 11.3现地调查修正 11.3.1输出草图 按监测采用的比例尺地形图分幅,输出带图斑界线的遥感影像,叠加乡以上行政界线、公里网、图廓 线、图幅号等基础地理信息,并对象元进行数字放大处理 11.3.2图斑界线修正 现地对遥感影像上的图斑界线进行核实 对区划有误的图斑界线,应在遥感影像上修正 11.3.3图斑监测因子调查 除沙漠腹地戈壁等难以到达且解译特征明显的图斑可以遥感解译为主,并通过参阅相关文献、专 题图,座谈访问等形式予以确认外,其他所有图斑都应到现地对监测因子进行调查,并对调查内容进行 记载 图斑现地调查因子及说明见表2,调查结果填人调查记录表(附录A表A.2) 调查因子代码见附 录B,附录 c 表2地面调查因子及其说明 调查因子 说 明 图斑位置 包括省(直辖市、自治区、县(市、旗、区、乡镇、苏木)、村(嘎查 地形图图幅号 图斑所在地形图图幅 监测年度 地貌类型 按本标准10.3.1相关内容填写 小地形 按本标准10.3.1相关内容填写 沙化土地及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调查到二级类型,非沙化土地调查到一级 土地利用类型 类型 沙化土地类型 按本标准9.1.1执行,调查到二级类型 沙化土地程度 按本标准9.1.2执行 土地使用权属 划分为国有、集体、个人、其他 调查到土类,主要土壤类型名称见附录B相关内容 土壤类型 土壤质地 按本标准10.3.2相关内容调查t 沙丘高度 沙丘的平均相对高度,以米(m)为单位,精确到0.1 m 植被组成 按本标准10.3.3相关内容调查,主要植物中文名及拉丁文学名见附录c 植被起源 按本标准10.3.3相关内容调查 植被盖度 调查图斑内所有植被的总盖度 按本标准10.3.3相关内容调查,以米(m)为单位,草本精确到0.01m,灌木精确到 植被高度 m,乔木树种精确到0.5m 植被长势 按本标准10.3.3相关内容调查 主要作物种 调查农作物的主要种类,常见作物种类中文名及代码见附录B相关内容
GB/T24255一2009 表2(续 调查因子 明 说 作物长势 调查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分为好、一般,差 作物缺苗率 调查图斑内农作物的缺苗百分率 土地沙化成因 按本标准10.2.4调查 治理措施 按本标准10.2.5调查 可治理状况 按本标准10.2.6调查 11.4 内业整理 11.4.1 面积求算 根据现地调查核实结果,对原图形数据文件进行修改,录人现地调查内容,并进行数据逻辑检查,生 成新的矢量图形数据文件(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在矢量图形数据基础上,用GIS软件进行图斑 面积求算,面积单位为公顷(hm),精确到0.1hm 11.4.2数据统计 逐级统计汇总各类型沙化土地面积 全国及跨省(区)的监测 按乡(镇,苏木)-县(市,旗,区)-地(市)-省(直辖市、自治区)-国家(区 域)逐级统计汇总 省级行政区域及跨地(市)的监测 按乡(镇、苏木)-县(市,旗、区)地(市)-省(直辖市、自治区) 或区域逐级统计汇总; 地(市)级行政区域及跨县(市)的监测 按乡(镇、苏木)-县(市、旗、区)-地(市)或区域逐级统 计汇总; 县级行政区域及跨乡(镇)的监测 按乡(镇、苏木)-县(市、旗、区)或区域逐级统计汇总; -乡级行政区域及乡级以下任意区域的监测 按村(嘎查)-乡(镇、苏木)逐级统计汇总 11.4.3沙化土地监测图件编制 11.4.3.1 主要图素 基础地理要素;包括国界及省(直辖市、自治区县(市,旗、区,乡(镇、苏木)、村(嘎查)(在乡 级及乡级以下单位监测时标注)行政界线、主要道路和水系、村以上居民点位置、图名、图例比 例尺、编图说明、编图单位和时间等 可根据成图比例尺有所侧重 专题要素:包括图斑界线和图斑注记 11.4.3.2 成图比例尺 全国沙化土地监测图件;成图比例尺1;4000000 -跨省(区)沙化土地监测图件;面积较大的监测区域,成图比例尺1:2500000;面积较小的监 测区域,成图比例尺1:1000000 省级行政区域沙化土地监测图件;面积较小的省级单位(北京,天津、,海南、宁夏),成图比例尺 l;250000;面积较大的省级单位(内蒙古,西藏、甘肃、青海、新疆),成图比例尺1:1000000; 其他省级单位,成图比例尺1:500000 -跨地(市)沙化土地监测图件;面积较大的监测区域,成图比例尺1:500000;面积较小的监测 区域,成图比例尺1:250000 -地市)级行政区域及跨县(市)沙化土地监测图件面积较大的监测地区,成图比例尺 l;250000;面积较小的监测区域,成图比例尺1:l00000. 县级行政区域及跨乡(镇)沙化土地监测图件;边疆偏远地区面积较大的县级单位或跨乡区域, 成图比例尺1:100000;其他地区县级单位或跨乡区域,成图比例尺1:50000 乡级行政区域及乡级以下任意区域沙化土地监测图件:边疆偏远地区面积较大的乡级单位,成
GB/T24255一2009 图比例尺1:50000;其他地区乡级及乡级以下单位,成图比例尺1:10000. 12 监测成果 沙化土地监测应形成以下监测成果 12.1沙化土地监测数据 提供监测范围内各类型沙化土地面积汇总表(见附录A表A.3表A.7) 国家将省直辖市、自治 区),地区(市)完整行政区域范围的监测,或跨省(区),地(市)行政区域的监测统计到县;县(市、旗、区 完整行政区域范围的监测,或跨县(市)、乡(镇)行政区域的监测统计到乡;乡(镇、苏木)完整行政区域及 乡级以下任意区域的监测统计到村 12.2沙化土地监测图件 提供沙化土地类型分布图、沙化土地程度分布图,同时可根据需要提供其他专题图件 不同监测范 围制图单元要求如下 全国监测,分别制作以全国,省(直辖市、自治区)县(市、旗,区)为制图单元的沙化土地监测 图件; -跨省(区)监测,分别制作以区域、省(直辖市、自治区)、县(市、旗,区)为制图单元的沙化土地监 测图件; 省级行政区域及跨地(市)监测,分别制作以省(直辖市、自治区)或区域、县(市、旗、区)为制图 单元的沙化土地监测图件 -地(市)级行敢区域及跨县(市)监测,分别制作以地(市)或区城.县《市、旗.区)为制图单元的沙 化土地监测图件; 县级行政区域及跨乡(镇)监测,分别制作以县(市、旗、区)或区域、乡(镇、苏木)为制图单元的 沙化土地监测图件 乡级行政区域及乡级以下任意区域监测,分别制作以乡(镇,苏木)、村嘎查)为制图单元的沙 化土地监测图件 12.3地理信息数据 按统一格式提供以图斑为基础的空间数据及属性数据库 12.4监测报告 12.4.1宏观监测报告 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地区基本情况,调查工作概况,技术方法,各类沙化土地面积、程度及分布特点分 析,动态变化及原因分析,危害情况、治理状况及典型地区沙化土地状况分析,防沙治沙的对策和建 议等 12.4.2专题监测报告 主要内容包括监测地区代表性及基本情况,监测技术方法,沙化土地动态变化,导致土地沙化扩展、 缓解或逆转的原因,防治措施或经验等 12.4.3报告编写的参考资料 为保证监测成果分析及监测报告的科学、客观、准确,可根据需要,选择收集以下有关资料 12.4.3.1气象资料 主要包括监测区域气温、风速、蒸发、降水及大风日数、沙尘日数等资料 12.4.3. 2 水文资料 主要包括监测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数量,质量、分布及利用状况等资料 12.4.3.3社会经济资料 土地利用状况:主要包括监测区域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利用方面资料; -沙化土地治理状况:主要包括监测区域封沙育林育草、人工造林、人工种草、飞播造林种草、退 10
GB/T24255一2009 耕还林、围栏封育等防沙治沙方面资料; 社会经济状况:主要包括监测区域人口情况、国民经济情况、农业情况、畜牧业情况、社会福利 情况等方面资料 12.4.3.4其他资料 收集监测区域与沙化土地监测成果分析有关的行业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及监测报告等 13 质量要求 13.1质量控制要求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图斑区划和调查因子填写情况进行检查,抽取的样本数量应满足以下要求 -全国及跨省(区)监测,抽样检查量(指图斑数和面积,下同)不少于总任务量的1% 省级行政区域及跨地(市)监测,抽样检查量不少于总任务量的2%; -地级行政区域及跨县(市)监测,抽样检查量不少于总任务量的5% -县级行政区域及跨乡镇)监测,抽样检查量不少于总任务量的10% 乡级行政区域级及乡级以下任意区域监测,抽样检查量不少于总任务量的20%. 13.2 因子调查合格要求 土地利用类型、土地沙化属性,沙化土地类型,沙化程度、土地沙化成因、,可治理状况,治理措胞 各因子调查结果应与现地实际情况 一致; 植被高度、沙丘高度调查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应在20%以内 植被盖度、作物缺苗率调查值与实际值的绝对误差应在10%以内 其他因子调查结果应与实际情况相符 13.3图斑质量合格要求 下列条件之一不满足时,为不合格图斑 图斑区划应符合图斑划分条件 图斑区划面积相对误差应在5%以内 土地利用类型、土地沙化属性、沙化土地类型,沙化程度、植物种、土地沙化成因、可治理状况、 治理措施应全部调查正确; -其他因子的调查准确率不低于80% 13.4成果质量要求 全国省(直辖市、自治区)、地区(市)完整行政区域或跨省(区、地(市、县(市)行政区域的监 测,合格图斑数量及合格面积率在95%以上(含)为合格,对查出有差错的图斑,应予以改正 合格图斑数量及合格面积率小于95%为不合格,应重新进行调查 县(市,旗、区)乡镇、苏木)完整行政区域或跨乡(镇)行政区域及乡以下任意区域监测,合格 图斑数量及合格面积率在98%以上(含)为合格,对查出有差错的图斑,应予以改正;合格图斑 数量及合格面积率小于98%为不合格,应重新进行调查 1l
GB/T24255?2009 A 12
GB/T24255?2009 ? ?? ? ù ? ? ? ?? ? ??" ? ? ??? ?? ?? ?? ( ? ("?) ? ( 13
GB/T24255一2009 贾 营 士 因 宴 本 登 14
GB/T24255一2009 贾 营 士 因 宴 本 贾 登 15
GB/T24255?2009 ? ? s 6
GB/T24255一2009 贾 费 发 士 士 按 家 学
GB/T24255一2009 贾 营 士 本 种 到 头 整 墨 型 空 蹈 登 8
GB/T24255一2009 B 附 录 规范性附录 沙化土地监测因子代码表 表B.1沙化土地监测因子代码表 沙化土地类型 代码 小地形 代码 主要土壤类型 代码 流动沙地丘) 168 山脊 红壤 黄壤 上坡 半固定沙地丘) 170 人工半固定沙地(丘》 中坡 砖红壤 1701 1702 天然半固定沙地(丘) 下坡 娄土 172 固定沙地(丘) 谷底 黄绵土 人工固定沙地(丘 1721 平地 黑庐土 天然固定沙地(丘 1722 棕壤 露沙地 175 沙化土地程度 代码 褐土 沙化耕地 176 轻度沙化土地 灰黑土(灰色森林土 非生物治沙工程地 中度沙化土地 灰褐土(灰褐色森林土 169 10 1 174 风蚀残丘 重度沙化土地 潮土 18o 12 风蚀劣地 极重度沙化土地 草甸土 戈壁 182 土壤质地 代码 沼泽土 13 11 粘土 盐碱土 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 190 壤土 石灰土 15 砂壤土 黑钙土 16 非沙化土地 壤砂土 栗钙土 18 代码 灰漠土 地貌类型 砂土 19 代码 棕漠土 极高原 土地使用权属 高原 国有 风沙土 20 21 极高山 集体 棕色针叶林土漂灰土 高山 个人 水稻土 22 其他 中山 棕钙土 23 低山 灰钙土 植被起源 代码 24 25 丘陵 霾淤土 人工 21 平原 天然 石质土 盆地 灰棕漠土 28 植被长势 代码 好 其他土壤 -般 99 差 l9
GB/T24255一2009 表B.1续 主要作物种类 代码 治理措施 代码 土地沙化成因 代码 水稻 植物治理措能 人为因素 100 100 101 1o1 小友 封沙育林(草) 过牧 102 102 大麦 人工造林(乔,灌》 樵采 人工种草 103 开垦 103 玉米 棉花 飞播造林种草 104 挖采 104 高粱 围栏封育 105 工矿业生产 105 谷子 水资源利用不当 106 薯类 物理治理措施 200 1o 马铃薯 机械沙障 201 200 豆类 自然因素 1 12 气象、气候因素 201 烟草 花生 13 化学治理措施 300 地质因素 202 芝麻 14 化学固沙 301 鼠害 203 油菜 15 甜菜 16 18 胡麻 保护性耕作措施 400 19 免耕 401 渠类 向日葵 21 秸秆覆盖 402 啤酒花 22 作物留花 403 沙化土地可治理状况 代码 其他作物 29 难治理沙化土地 封禁保护措能 可治理沙化土地 500 代码 作物长势 好 无治理措施 900 -般 20
GB/T24255?2009 c ? 淶?? ??? c.1??? ? ? ? Abiessibiricaledeb. ?? 20 PieewakoraiensisNakai ?? 30 ?? Ta.rscwspidalaaSiebetZucc. 40 50 ? Tsugachinensis(Franch.Pritz 661 Platycladusorienta ientalisL.Franco 62 Sabinachinensis Ant JwnierwsrigidaSiebetZuce 63 ? L.arirgmeliniRupr.Rupr. 70 Pi4ssylestrisvarmongolicaLitvin. 80 90 P'iusesi/loruSiebetZuec. 10o PishunbergiiParl 11o PinstabulaeformnisCarr. PiusaranliFranch 120 ? ? KeleleeriafortuneiMurr.Carr. 130 β PinusnassonianaLamb 140 ? ? PinuselliotiEngelm. 142 PinuscaribaeaMorelet ? 144 15o Pi1sVnanesisFranch. PPinuskesiyavarL.angbianensisA.Chev)Gaussen 16o ?é ? Pi4sdensataMast. 170 ? Ta.rolium4scendensBrongn. 178 ? rypoeriaforlwneiHooibrenk 190 ?? MetaseguoiagypostrooidesHuetCheng 200 ? Qerc4smongolicuFisch 240 24 ?? QuerecsTriailisB. 261 ? RobiuiabseucloccaIinn 262 Sophorajaponicainn. ? TiliamongolicaMaxim 270 F У EucalypruseitriodoraHook 290 ? Casuarinaequiseifolia 300 ?? Acaciacon/fusaMerr. 302 21
GB/T24255?2009 C.1) ? ? ? ?? Acaciauriculi/ormisA.CunnExBenth 303 304 ?? Aaciamangiwmwlldmazhanwatle Meliaazedarace 306 е UmuspumilaLinn 307 С? PopulussimoniCarr 310 PopwlwseuhraticaOliv 311 ?? Paulowimiafortweiseem.Hemsl. 320 SalirmasuanaKoidz. 330 5o1 Citr4sreticuleataBlanco alusbumilaMi. 502 ? PyrusbretschneideriRehd. 503 Zieih4sjujubuMill. 504 DiosyoskakiL. 505 ? ? CrataeguspinnatifidaBge. 510 ArmeniacavwlgarisLam. 511 512 ? CocosnuciferaIinn. 51" uglasregia Fru.rinuschinensiRosb. 515 ? Elaeagn4sang4sifoliaIinn. 516 ? MalwssectabilisAit.Borkh. 517 Pyrwsbe'uleafoliaBge 519 ? Morsal . 520 521 ? Amygdalwsdauidliana(Caurr.)c.deVos PadusraceosaL.am.Gilb 522 LeucaenaleucocephalaL.am.dewit 523 ? Betulaplatyph,ylaSuk. 529 AmygdaluspersicaL 530 CaruganakorshinskiKom. 801 Tamarirchimensisl.our. 802 803 ? CalligonummomgolicumTurcz. 804 Halwrywm"ersiwlBungecxoissetBuhse ? HedysarumscouriumFischetMey. 805 Hedysarummongolicumn 806 ? NitrariatangutorumBobr 807 SalirgordejeiiYIChangetSkv. 808 22
GB/T24255?2009 C.1) ? ? ? ? 809 Hp?haehamdeL 81o ? AorbhafruticosaIinn. ZanhorylumbungeanumMaxim. 811 yeiwmehinenseMil 812 ZizihusjujubavarspinosaBungeHu 813 ?? llercorwlalindl. 814 ? AopipranthsmongwlieusMaxim.Chengf 815 ? ViteregundoLinnvarheterophylla(Franch.Rehd. 816 AianiafruticulosaLedeb.Poliak 817 ?? 818 ? Strebls lsasperIour ? Ephedraeui uisetinaBunge 819 ? Zygohylum.ranthorylunBunge.Maxim. 820 ? 821 NitrariaxphaeraruMaxim. Vitisvinifera 822 ? 824 Gymmoeurpospr2ewalskiiMaxim. 825 ? Aodledlrobifoli1 826 ?? SabinaulgarisAnt ? RhododendronsimmsiPlaneh. 827 ? ?? BelularolunifoliuSpacl 828 С? CaraganmicrophyllaLam 829 ?÷ PoentillaruticosaI 830 ?÷ Poetillaglabraloddl 831 832 ? CaraganaroseaTurcz SobharamoorcerofianaBenth.Baker 835 ?? SophoradauidiiFranch.Skeels 836 ? SpiruehyericifoliaL 837 L.epodermisoblongaBunge ?? 838 ?÷ Rosa.xanthinaLindl. 839 ?? Sorhw.koehmewnaSchneid. 840 84 ? Spirueujapomica Cooeasterzubelisehneid. 842 ??С Berberisoiretichneid. 843 MyripnoisdioicaBunge 844 CorylushelerohyllaFisch. 845 ? Lespedexuaurialaxm.Schindl 846 23
GB/T24255?2009 C.1) ? ? ? ? 847 Indligo/erabuwgeaaWa ForsytiasusensaThunb.Val 848 laeagnuspungensThunb 849 ?? Myricariagermanica(L.Desv 850 ? Mal4sbaccala Barkh. 851 HalimodendronhalodlendroPall.Voss 853 CoriariaealensiWall. 854 ? 855 VitereguwndoLinn PyracanthafortuneanaMaxim.ILi 856 PhyllanhusemnblicuLinn. 857 BawhiniabrachycurpavarMierophyllaOliv.exCraibKet S. С? 858 aSeT0 ?С BerberisdasystachyaMaxim 859 RhodomyrtustomentosaAit.Hassk. ? 860 ? bractealuThunb. 861 vacciniumn ? Zanth0.rywmPlanispinumSiebetZucc. 862 BauhiniafaberiOliv 863 864 Myrsieafricaa ? PistaciaueinmanmifoliaPoissexFranech. 865 ? Enge/hardtiarorburghianawall 866 ? Psidiumgajau 867 ?? DesmoschinensisLour. 868 OpunliadilleniiKerGawl.Haw. 870 EuphorbiaroyleanBoiss. 871 872 ? Vacciiuitis-idaeaI 873 ? DrasoctopetalaIvarasiaticaNakai ? AhagisarsifoliaShap. 874 875 lepalstre Baeekeafruescens 876 Hydrangeam4crohylaThunb. 877 ?? Xanthoceras.sorifoliaBunge 878 CerasustoenosaThunb.wall 879 ?? VitertrifoliaLinn 88o weigelaoridaBunge A DC 881 Acanthopana.rsenticosusRupretMaxim.Harms 882 214
GB/T24255?2009 C.1) ? ? ? ? 883 Li/seapungesHemsl 884 CotimuscoggygriaScop. L.oiceraabonicaThunb. 885 ?" PotaniniamongolicaMaxim. 886 ? 887 Capparisspinosa С? RhamnusparuifoliaBunge 889 PrwwscerasiferaEhrhart ? 890 ?? CerasustianschanicaPojark. 891 892 Rubusidlaes ConolvulustragacuthoidlesTurc2. 893 Sali.rxumohilaCwangetCh.Y.Yang ? 894 ? LinderaglaucaSiebEtZuce.B. 895 ? AdimarubellaHance 896 IndocalamustessellatusMunroKengf. 897 è? 898 OrytropisaciphyllaILedeb. 899 ?? rewiabiloavar.urifloraHand.Mazn AabasisahyllaL 900 ? ?? golicaMaxim. 901 Potaninianongol ? SymegaregeliBunge 902 ? HalostachyscaspicaBieb)CAMey. 903 TeraenanmongolicaMaxim ?? 904 ?? Lepopwschinensis(Bunge)Pojark. 905 Haloeemumsrobilaceu(Pall.Bieb. 906 ν? ? soonaricaPall.Maxinm 907 ?? HoraninowiaulieinaFischetMey 908 ì Euonym4snanusBieb. 909 CeratoideslatensJF.Gmel.RevealetHolmgren 910 ? riplercana C AMey. 911 ??? ArhrophyumlongibrucealumKorov. 912 913 ?? Kahadiumliatum(Pall.)Mong Iiiniaregeli(Bunge) 91 orov. С? Celtisbun bungeanB. 915 ?? Kochiaros/rata(L.Sehrad. 916 ? TheedatrianravarjaonicaWild.Makino 1001 ? ? AgriophyllumsgwarrosuI.Moq 1002 25
GB/T24255?2009 C.1) ? ? ? ?? Corix/ermmpuberulwmjin 1003 1004 ?? Ardlinellaao1alaeSteud Eulaliaseciosa(Debx.Kuntze 1005 é ? Miscanth4sfloriulusL.ab.WarbexSehumetlaut 1006 é ImperatacylindricaLinn.Beauv. 1007 ? Capilieimaruwi/oruR.Br.Stapf 1008 Sphaerophysu.sa/sulaPal.DC l009 ? C'Va1ckoarozui linski 1010 Pulyalalenuifoliawilld 1011 ?? EremchloaciliarisL.Merr. 1012 hrysoogonorientalis(Desv.A.Camus 1013 é ? PeridiumaguilinwmL.Kuhn 1014 ArisaemaheterohyllumB. 1015 ? PenisetumcentrasialicwmTzvel 1016 LeVscine1sisTrin Tzvel 1017 1o18 Leymussecalinus(GieorgiTzvel Flifoliumsibiricum1.Kitam. 1019 ? ? ? StiabungeanaTrin. 1020 P ?é Siuglareosa Smirn 1021 é FesYucaowinaI. 1022 Ceisogene ? sgwarros'Trin.Keng l023 Agropyroncristatum(Linn.Gaertn 1024 1025 ? AristiletrisetaKeng Orinu4sthoroldiStapfexHemsl.Bor 1026 ? Thym4songol solicusRonn. 1027 ? AiumbilentatuFischexProkh 1028 ArtemisiadesertorumSpreng 1029 ? ? AjaniaallasianaFischexBess.Poljak 1030 ?? CarerpraeelaruHelmes 1031 1032 ?é Heteroboo1contortusL.Beau wodlfordia/rulicosa(L.Kur2z 1033 ?? ? HelianhemumsongaricumSchrenk 1036 ? SalsolacollinaPall 1039 С NanohytonerinaceunPall.Bunge 1042 ? SaedaperanthKaretKir.Bunge 1047 26
GB/T24255?2009 C.1) ? ? ? McClure ? 1049 Phyllostachyspropinmgwe 1050 ? BrachamthemwmgobicumKrasch Paaernudicaule" SubsprubroaurantiacunmC.Feddevar. ? 1051 chinense(RegelFedde ?伬 ocharisHance 1052 samnoc ò MinuartiaarecticaAschersetGraebn. 1053 ?? SaussureasoulieiFranch 1054 ?? OrytropisdensBenthexBunge 1055 Sangwi.soruo/fieinalis " 1056 1057 PhlomisumbrosaTurcz. IrislenuifoliaPall. 1058 ??β 1059 ?? Geranipratese" ? RoscoeaalpinaRoyle 1060 MedicugofaleataLinnm ? 1061 ? TrifoliurepensLinn. 1062 é Calam4grostisepigeios(Linn.Roth 1063 ? BroIsiaboniesTuunbexMurr 064 BracehyodliumsyltaticumHluds.Beauv 1065 ? ? Hiern loelabraTrin. 1066 é ierrochloe ? onicaSteud 1067 2oysiaapo yodondactyonL.Pers 1068 ?? HemarthriaalissiaPoir.StapfetC.E.Hubb. 1069 AopecurusaegualisSobol. 1070 ??? 1071 AgrostismomgolieRoshey. 1072 С AgrostisalbuI ElytrigiareesLinn.Nevski 1073 ?é 1074 Dacylisglo1erata ?é yeuriaaruninaceIinn.Beauv. 1075 Deyen EymusnutansGriseb 1076 HelietotrichoschelliaumHack.Kitag l077 ? 1078 Regneriakamojiohwi 1079 CarerduriusculaC.A.Meg. Anthoranthumhookeri(Griseb.Rendle 1080 ?é AcehemillajaoncaNakai. 1081 Po/ygoumsibiricumLaxm. 1082

工业酚、苯酚结晶点测定方法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工业酚、苯酚结晶点测定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工业酚、苯酚结晶点测定方法的编号:GB/T3710-2009。工业酚、苯酚结晶点测定方法共有5页,发布于2010-04-012010-04-01实施,代替GB/T3710-2005
焦化甲苯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焦化甲苯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焦化甲苯的编号:GB/T2284-2009。焦化甲苯共有4页,发布于2010-04-012010-04-01实施,代替GB/T2284-1993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