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4833-2020

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

Syntheticmaterialssportsfieldsurfaces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的编号:GB/T14833-2020。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共有19页,发布于2021-02-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G47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83.140.99
  • 实施日期2021-0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9页
  • 文件大小1.46M

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


国家标准 GB/T14833一2020 代替GB/T14833一201 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 Syntheticmaterialsspurtsfieldsurfaces 2020-03-31发布 2021-02-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涯花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14833一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4833一2011《合成材料跑道面层》,与GB/T14833一2011相比,除编辑性修改 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 修改了标准适用范围(见第1章,2011年版的第1章) 修改了产品分类(见第4章,2011年版的第3章); -增加了球类及多功能运动场地面层的技术性能要求(见5.1.2、5.1.3) 修改了面层材料有害物质限量的要求(见5.2,2011年版的4.2.2); 修改了试验方法(见第6章、附录B,附录C,2011年版的第5章附录A,附录B); 修改了检验规则见第7章,2011年版的第6章); 增加了场地基础要求和面层施工条件(见第8章) 本标准由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杭州顺帆体育发展有限公司、保定长城合成橡胶有限公司、广州大洋元亨化工有 限公司、保定市超达体育设施有限公司、山东一诺威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连云港德翔新材料有限公司 江苏长诺运动场地新材料有限公司、武汉体育学院、国正检验认证有限公司、浙江省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行业协会、苏州湘园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四佳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山东东海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合 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金鹏、王卫,师建华,苑保庆,孙清峰、陈超、沈祖建,郑伟涛、周立成、傅成军、 周建、邵建华、潘朝阳、易军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48331993,GB/T14833一2011
GB/T14833一2020 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以下简称面层)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 验规则、场地基础要求和面层施工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由合成材料铺设于室外的田径、球类及多功能等运动场地面层 本标准不适用于攀爬坐卧需求的场合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29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撕裂强度的测定(裤形、直角形和新月形试样 GB/T2941橡胶物理试验方法试样制备和调节通用程序 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的测定 GB/T10654高聚物多孔弹性材料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2部分:怎狐灯 GB/T16422.22014 GB/T19995.2一2005 天然材料体育场地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第2部分:综合体育场馆木地板 场地 GB/T20033.2人工材料体育场地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第2部分:网球场地 GB/T20033.3人工材料体育场地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第3部分;足球场地人造草面层 GB/T30314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耐磨性的测定泰伯法 GB36246一2018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 GB5026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田径场地设施标准手册IAAF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田径运动场地面层surfaeelayersofathletiefields 由合成材料铺设的用于田径运动的场地面层 3.2 球类运动场地面层surfacelayersofsportsfieldforball meS Ra 由合成材料铺设的用于篮球、排球,羽毛球、网球、足球运动的场地面层 3.3 多功能运动场地面层syntheticsurfaeesintendelftormwlti-sportsfaeilities 由合成材料铺设的用于休闲健身运动的场地面层 3.4 渗水型面层permeablesurlfaee 具有孔隙结构,水在面层上除存在表面径流外,还存在渗透面层流动形式的合成材料运动面层
GB/T14833一2020 3.5 非渗水型面层non-permeablesurface 具有密实结构,水在面层上只存在表面径流的合成材料运动面层 3.6 预制型面层prefabricatedlsurface 工厂化条件下生产成型的面层材料,现场使用粘接剂或其他方式铺设于基础之上的合成材料运动 面层 3.7 浇筑型面层in-situceastingsrftace 将工厂生产的预聚物和其他原料在现场浇筑铺装的合成材料运动面层 产品分类 4.1面层按其适用范围分为以下三类 -田径运动场地面层; 球类运动场地面层; 多功能运动场地面层 4.2面层按其结构型式分为以下两类 渗水型面层; 非渗水型面层 4.3面层按其铺装方式分为以下两类 浇筑型面层; 预制型面层 5 要求 5.1面层性能 5.1.1田径运动场地面层 田径运动场地面层的性能及相应的试验方法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田径运动场地面层性能 指 标 项 序号 适用试验条目 渗水型 非渗水型 厚度/mm 13 13 6.2 冲击吸收/% 3550 35~50 6.3 垂直变形/mmm 0.62.5 0.62.5 6.4 47 47 6.5 抗滑值(20/BPN 6.6 拉伸强度/MPa 0,4 0.5
GB/T14833一2020 表1续) 指 标 序号 项 O 适用试验条目 渗水型 非渗水型 拉断伸长率/% 40 50 6,6 阻燃性/级 6.9 除需加厚区域外,场地平均厚度应不小于13mm,现场检测任一点厚度不得低于10mm,低于规定厚度值10% 含)的面积,不应超过总面积的10%(含) 辅助区域厚度可由供需双方商定 5.1.2球类运动场地面层 5.1.2.1网球场地面层性能及相应的试验方法应符合GB/T20033.2的规定 5.1.2.2足球场地面层性能及相应的试验方法应符合GB/T20033.3的规定 5.1.2.3篮球、排球、羽毛球场地面层性能及相应的试验方法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篮球、排球、羽毛球场地面层性能 指 标 适用试验 项 序号 排球、羽毛球 条目 篮球场地面层 场地面层 厚度/mmm 6.2 球反弹率/% 75 6,8 冲击吸收/% 20~50 6.3 垂直变形/mm 6,4 6.5 0,4~0,?" 摩擦系数" 拉伸强度/MP 0.7 6.6 拉断伸长率/% 90 撕裂强度/kN/m 6. 6.9 阻燃性/级 5.1.3多功能运动场地面层 多功能运动场地面层性能及相应的试验方法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多功能运动场地面层性能 适用试验 目 序号 项 指标 条目 6.2 厚度"/mm 冲击吸收/% 2070 6.3 垂直变形/mm 6.4
GB/T14833一2020 表3续) 适用试验 目 序号 项 指标 条目 80110(干测 抗滑值(20/BPN 6.5 或47一l10(湿测) 拉伸强度/MPa 0.4 6.6 拉断伸长率/% 40 耐磨性(未老化) 6.1o 4.0 磨耗量(500r1500r之间的质量损失)/g 阻燃性/级 6.9 特殊运动场地面层厚度按照合同规定执行 5.2有害物质限量 5.2.1面层生产企业应提供产品的技术安全文件,内容包括;产品型号,原料名称,执行标准、使用说 明,使用配比、性能及安全须知等,参见附录A 5.2.2用于面层的原材料应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不得添加生产企业提供的技术安全文件之外 的物质,面层生产过程中应遵循相关环保要求 5.2.3面层的有害物质限量和气味等级应符合GB36246一2018中表4的相关规定 5.3面层耐久性 面层经人工气候老化336h后,其冲击吸收、垂直变形、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应符合5.1中对应 性能表的要求 6 试验方法 6.1通则 样品应按GB/T2941的规定进行调节 从经调节的样品上裁取的试样,可直接用于检验;如果试 样的制备需要打磨,则打磨与试验之间的时间间隔应不少于16h但不应大于72h,方能用于检验 6.2厚度 6.2.1样品厚度 6.2.1.1预制型面层;使用分度为1/100mm、压力为(22士5)kPa、,测足直径为6mm的厚度计测量,其 测量点按如下方法选取;从距端部20mm内侧,自宽度方向随机取五个点测量厚度,结果取五个点的算 术平均值 6.2.1.2浇筑型面层;有防滑结构的浇筑型面层样品厚度用精度不低于0.1mm的游标卡尺测量,任意 选取最少十个不同位置点,分别测量底面至表面的五个凸点和五个凹点的厚度,结果取十次测量结果的 算术平均值;表面平整的浇筑型面层样品厚度采用6.2.1.1的方法进行测量
GB/T14833一2020 6.2.2场地面层厚度 采用三针测厚探测器(精度:士1mm)测量,测量的点位及数量应符合相关运动场地面层的要求,结 果取全部测量点的算术平均值 6.3冲击吸收 按附录B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6.4垂直变形 按附录C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6.5抗滑值、摩擦系数 按附录D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6.6拉伸强度、拉断伸长率 按GB/T10654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拉伸速度为(100士10)mm/min. 6.7撕裂强度 按GB/T529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采用无割口直角形试样,试验结果取五个试样的中位数 6.8球反弹率 按GB/T19995.2一2005中6.2.2规定的方法,分别测量篮球在合成材料场地面层上和混凝土地面 上的反弹高度,按式(1)进行计算 BR " ×100% 式中: BR -反弹率,精确至1%; -球在合成材料场地面层上的反弹高度,单位为毫米(mm); H 球在混凝土地面上的反弹高度,单位为毫米(mm) 6.9阻燃性 按附录E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6.10耐磨性(未老化 按GB/T30314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测试条件:磨轮类型Hl8;负载(1士0.001)kg;转速60r/min 6.11耐久性 按GB/T16422.2一2014的规定进行饭灯辐照试验,试验条件为方法A,循环序号1,336h后,在标 准实验室环境下放置24h,按第6章相关条款测定冲击吸收、垂直变形、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 6.12有害物质限量 按GB36246一2018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GB/T14833一2020 检验规则 7.1组批 以每项工程所有面层为-一批 7.2取样 7.2.1样品规格及数量 规格,500mmx500mm×实际厚度;数量;不少于3块1块用于检测2块用于备样 7.2.2取样方法 7.2.2.1 浇筑型面层 7.2.2.1.1施工现场样品应在使用方、施工方、监理方见证下,随机按施工顺序平行制样 7.2.2.1.2样品在现场条件下反应结束时间至少为14d,固化结束后,样品用聚乙或聚四氟乙烯袋包 装,并置于阴凉干燥处 包装上应注明工程名称、取样日期、取样人及有关特殊说明 样品有效期为 6个月 若施工现场样品在14d内反应没有完全结束,可适当延长反应时间,最长反应时间不得大于 7.2.2.1.3 28d 7.2.2.2预制型面层 在使用方,施工方、监理方见证下,现场随机抽取一卷,在距端部2m处中间位置裁切 7.2.2.2.1 7.2.2.2.2样品用聚乙烯或聚四氟乙烯袋包装,并置于阴凉干燥处 包装上应注明工程名称、取样日 期、取样人及有关特殊说明 样品有效期为6个月 7.3检验分类 7.3.1控制检验 施工过程中应依据7.2.2规定抽取样品,按5.1一5.2的相关规定进行控制检验 7.3.2型式检验 本标准所列全部技术要求为型式检验项目,通常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新产品的试制定型鉴定; a b) 产品的结构,设计、工艺、材料,生产装置,管理等方面有重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 转产、转厂、停产后复产; d控制检验结果与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正常生产时,每年进行一次检验 e 7.4判定规则 控制检验结果符合第5章的相关要求时判为合格 当检验结果有一项不合格时,应另取双倍试样 对不合格项进行复检,如仍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
GB/T14833一2020 场地基础要求和面层施工条件 8.1运动场地基础结构及构筑物的技术要求按CJJ1中“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的相关技术要求执行, 配套的给排水管道工程的技术要求按GB50268执行;其中平整度、坡度、场地尺寸等指标要求,属于田 径运动场地的,按《田径场地设施标准手册》执行,属于其他运动场地的,按相应专业的体育工艺要求执 行,并在合同中明确注明 8.2在面层施工前,沥青於场地应自然保养28d以上,水泥醛场地在保湿养护期满后应另行自然保养 7d以上 8.3面层施工应视基层情况进行封闭、增强粘接处理,以保证合成材料面层质量 8.4施工应避开雨天和5级以上风力的天气,温度宜在1035C之间,地面应干燥 8.5附近进行大型装修工程或有重大环境污染时,不宜进行面层施工
GB/T14833一2020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技术安全文件表 技术安全文件的内容 A.1 见表A.1 表A.1技术安全文件表 执行标准 产品型号 序 原料名称 执行标准 使用说明 使用配比 性能 安全须知 备注,经各方确认,本表所填信息属实 制造商 地址: 电话 联系人 生产日期: 年月 批号
GB/T14833一2020 A.2表格填写说明 A.2.1技术安全文件按照运抵施工现场原料种类分别填写,每种类一份 A.2.2企业向产品的使用方,监理方、检测方或者认为有必要的相关方,明示产品生产企业所添加的各 种成分并保证不添加表格之外的物质 A.2.3使用说明为运抵运动面层铺设现场的原料的使用方法以及施工环境要求 A.2.4使用配比为运抵运动面层铺设现场的原料的使用配比范围 A.2.5性能为原料的物化性能和危险特性 A.2.6安全须知中应包括:急救措施、消防方法、储运须知、泄漏处理等内容
GB/T14833一2020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冲击吸收的检测方法 B.1检测装置 B.1.1采用冲击吸收测试仪(见图B.1)检测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的冲击吸收性能 10 说明 -冲击重锤导轨; 支撑架; -提升与释放重锤装置; 力传感装置; 1o -冲击重锤 支撑脚 重锤导管 钢制测力台; l1 上板; 12 合成材料面层; 13 地基 弹簧; 底座套管 图B.1冲击吸收测试仪 B.1.2冲击吸收测试仪及地基应符合下列要求 冲击重锤质量为(20士0.1)kg底部平滑坚硬,侧部导轨能使其以最小的摩擦力平稳地垂直 a 下落 可调节支撑脚,能进行垂直方向上的调整,支撑脚与测试点中心轴线距离不少于250mm b 螺旋弹簧直径为(69士1)mm,带有坚硬的淬火处理上板,在0.1kN7.5kN的范围内,具有 c 2000士6o)N/mm的线性刚度 弹簧应由3个或以上同轴线圈所组成,并在末端被固定在 起;这种弹簧也可以用同一块钢钒制而成 钢制测力台,其底面为球形曲面,半径为500mm,边缘倒角半径为1mm,测力台直径为 d 70.0士0.1)mm,厚度不小于10nmm 底座套管,内径为(71.0士0.1)mm e 测试脚,由钢制测力台,力传感装置、弹簧和上板(最低厚度20mm,以板中心点测量值为准) fD) 组成,放置在底座套管中,测试脚总质量为(3.5士0.35)kg 提升与释放重锤装置,可以使其从设定的高度跌落,且误差不大于士0.25mm. 日 10
GB/T14833一2020 h) 具有调节和记录力传感器输出信号的装置和显示这些记录的装置 调节放大器的信道频率应不小于1kHz,调节放大器应与具有2阶巴特沃思特性临界频率为 120Hz的低通滤波器相配合或结合,捕捉冲击力峰值的持续时间为0.01s,最大误差为0.5% j 测试地基应是一块平整、坚硬,无振动的混凝土地板,可得到B.3中要求的F,数据 B.2检测方法 B.2.1混凝土表面冲击力F 测试 将检测仪器垂直放置在混凝土地板上,冲击重锤的下端调整到距离上板正上方(55士0.25)mm的 高度;,释放重锤,记录撞击过程中混凝土表面所受到的冲击力的峰值 重复上述的过程10次,总共产生 1次撞击 记录从第2次撞击到第11次撞击的峰值的平均值,并将其表示为F F 的值应在 6.60士0.25)kN的范围内,如果该值在此范围之外,则结果应视为无效 F 值测试间隔不超过3个月 B.2.2合成材料面层表面冲击力F,测试 测试点距离样品边缘至少20cm 将检测仪器垂直放置在样品上,冲击重锤的下端调整到距离上 板正上方(55士0.25)mm的高度,释放重锤,记录撞击过程中合成材料面层表面所受到的冲击力的峰 值 在撞击发生后的5s内,将撞击重物提升并重新放置到其支撑机构上,使面层表面能在接下来的撞 击前复原 在(60士10)s的间隔下重复该过程2次,总共产生3次撞击 记录第2次和第3次撞击的峰 值的平均值,并将其表示为F. 如果要在同一样品上进行进一步试验,则应在一个新的地点进行,任何其他地点的试验位置间隔应 不小于100mm 在实验室检测时,样品应在(23士2)C的温度下至少放置40h后再进行测试;现场检测应在 10笔40C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如果面层表面的温度不在该范围之内,那么得到的结果,采用插值法 对照合格表面测得的数据曲线与力量折算曲线图进行校正是允许的 B.3结果计算 冲击吸收按式(B.1)进行计算,数值精确至0.1% -(-)In: R B.1) 式中: 冲击吸收,% R 在合成材料表面的测试读数,单位为牛顿(N) F, 在混凝土表面的测试读数,单位为牛顿(N) F B.4检测报告 应包括以下内容: 实验室温度; aa 测试数量; b 测量结果; c 特殊记录; d 测试者及测试日期 11
GB/T14833一2020 录 附 规范性附录) 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垂直变形检测方法 C.1检测装置 c.1.1采用垂直变形测试仪(见图C.1)检测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的垂直变形性能 1 12 13 14 说明: 支撑架; -冲击重锤导轨; -提升与释放重锤装置 力传感装置; 变形力传递杆 冲击重锤 1o -重锤导管; 11 支撑脚; 钢制测力台 上板; 12 6 弹; 13 合成材料面层; -底座套管 地基 图c.1垂直变形测试仪 c.1.2垂直变形测试仪及地基应符合下列要求 冲击重锤质量为(20士0.1)kg,底部平滑坚硬,侧部导轨能使其以最小的摩擦力平稳地垂直 a 下落 可调节支撑脚,能进行垂直方向上的调整,支撑脚与测试点中心轴线距离不少于250mm b 螺旋弹簧直径为(69士1)mm,带有坚硬的淬火处理上板,在0.1kN到1.6kN的范围内,具有 40士1.5)N/mm的线性刚度 d 钢制测力台,其底面呈平面状,边缘半径1mm,测力台直径为(70.0士0.1)mm,厚度最少为 10mm 底座套管,内径为(71.0士0.l)mm fD 测试脚,由钢制测力台、力传感装置、弹簧和上承冲盘(最低厚度20n mm, ,以盘中心点测量值为 准)组成,放置在底座套管中,测试脚总质量为(3.5士0.35)kg 12
GB/T14833一2020 提升与释放重锤装置,可以让其从设定的高度跌落,且误差不大于士0.25mm. g h)测试形变用的传感器可采用测试范围为士10mm,误差不超过0.05mm的电子变形传感器 传感器距离整个测试仪器的中轴线距离应不大于125mm 两个感应器应该以仪器的中轴线 对称放置在变形力传递装置上 具有调节和记录来自力传感器输出信号的装置和显示这些记录的装置 调节放大器的信道频率应不小于1kHz,调节放大器应与具有2阶巴特沃思特性临界频率为 120Hz的低通滤波器相配合或结合,捕捉冲击力峰值的持续时间为0.01n ms kk 测试地基应该是一块平整、坚硬,无振动的混凝土地板 C.2检测方法 测试时测试点距离样品边缘至少20cm 将检测仪器垂直放置在样品上,冲击重锤的下端调整到 距离上板正上方(120士0.25)mm的高度,释放重锤记录撞击过程中施加于表面的力和由此产生的变 在撞击发生后的5内,将冲击重锤提升并重新放置到其支撑机构上,使面层表面能在接下来的撞 形 击前复原 在(60士10)s的间隔下重复该过程2次.总共产生3次撞击 记录第2次和第3次撞击的峰 值的平均值,如果要在同一样品上进行进一步试验,则应在一个新的地点进行,任何其他地点的试验位 置间隔不得少于100mm 在实验室检测时,样品应在(23士2)C的温度下至少放置40h后再进行测试;现场检测应在 10C一40C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如果面层表面的温度不在该范围之内,那么得到的结果,采用插值法 对照合格表面测得的数据曲线与力量折算曲线图进行校正是允许的 结果计算 C.3 垂直变形是根据1500N动力冲击测试中,超过400N的读数结果计算得出的 测试结果是最后 两次冲击的平均值,数值精确到0.1mm 垂直变形按式(c.1)进行计算 1500 D 万 式中 垂直变形,单位为毫米(mm); D -压力计上出现的最大力值,单位为牛顿(N); -面层最大凹陷值,单位为毫米(mm) C.4检测报告 应包括以下内容: 实验室温度: a b 测试数量; 测量结果 c d 特殊记录; 测试者及测试日期 e 13
GB/T14833一2020 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抗滑值检测方法 检测装置 D.1 采用图D.1中所示滑动阻力测试仪进行检测 说明 -重物释放装置; -测试台支撑脚; -重物提升装置; 合成材料面层; 地基; 连接销 -橡胶滑动装置; -刻度表(标尺) 图D.1便携式阻力测试仪 D.2检测方法 好一个标准的光滑橡胶滑动片安装在摆动臂末端的支撑块之下,并用弹簧顶佳 将 这个滑动片将随 摆动臂从90'位置向下摆向样品表面,并沿着表面滑动一定距离,摆动臂摆动时带动一个惰性指针,使 指针停留在摆动的最高点位置上 将滑动阻力测试仪水平放置在样品表面,放开撑脚,以防止当摆动臂摆过表面时,支撑脚下方合成 材料的表面出现局部偏斜 当摆动臂从正常的水平位置自由下落时,指针停留的刻度应是零点,否则, 应调节摩擦环(在摆动臂的定位中心处)并反复操作,直到始终得到一个零点 测试样品时,调节摆动臂的高度,使滑动片与被测表面接触,滑动片从左边缘到右边缘与被测表面 127 接触的距离是125mm mm之间 把所设置的高度固定在这个位置上并反复摆动滑移片以核定 距离 然后,把摆动臂放在水平重物的位置上 在测试区保持测试样品表面干燥,放开摆动臂使其自由落下,略去第一次指针计数,然后进行5次 同样的试验 记录每次摆动后指针所得的刻度读数,计算这5个读数的平均值,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一 14
GB/T14833一2020 位,即为干燥表面的抗滑值 在测试区酒上干净的水,放开摆动臂使其自由落下,略去第一次指针计数,然后进行5次同样的试 验 记录每次摆动后指针所得的刻度读数,计算这5个读数的平均值,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即为 潮湿表面的抗滑值 如果合成材料表面显示具有方向性的图案,那么,用仪器应能测出各个方向不同的数值 方法是调 节仪器,使滑动部件从开始摆动方向的90"和180"通过相同的一块表面,所测得结果可作为第一组读数 的参考数 从测试仪器上所得到的刻度读数为抗滑值,根据式(D.l),可以换算为摩擦系数() 330a Fe 一 (D.l 3十4 式中: F -温度20C时的抗滑值,单位为BPN 2o0 -摩擦系数 D.3检测报告 应包括以下内容 实验室温度; a b)测试数量; 测量结果 c d特殊记录; 测试者及测试日期 e 15
GB/T14833一2020 附 录 E 规范性附录) 阻燃性检测方法 E.1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在适度火焰作用下,判断水平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的阻燃性 E.2I级阻燃 表示在火焰作用下,当燃烧熄灭后,合成材料表面留下的燃烧斑块的直径小于或等于50mm. E.3 试样制备 mm×100mm, 试样应从试验对象的不同位置裁取,试样规格为100r ,每个试验一般应测定5个试 样 测试前,试样至少在标准实验室条件下停放48h以上 E.4仪器及试剂 E.4.1由重叠的直径为25mm的棉纤维织物组成的纤维层圆片(例如:薄棉布) 浓度为96%的乙醉 E.4.2 E.4.3容量为10mL的量筒或2.5mL的移液管 E.4.4至少如试样大小的20nmm厚的风干木板 E.4.5钢直尺,精度为0.5mm E.5测定步骤 试验应在不通风的地方进行 在试样中部放置质量为0.8g的重叠的纤维层圆片 纤维层圆片用 2.5ml乙醇均匀浸泡,然后点燃并使其自然燃烧,当燃烧火焰和余辉熄灭后,测量在试样表面留下的燃 烧斑块的直径大小(精确到1nmm) 在燃烧时.如纤维层发生翻转而影响燃烧斑块的大小时,应重新更换试样补做试验 E.6试验结果 5个试样表面留下的燃烧斑块的直径均小于或等于50mm,该样品可判为I级阻燃 E.7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样品名称,颜色、厚度; a b 测试结果; 16
GB/T14833一2020 最大燃烧斑块的直径; c d)特殊观察; 试验者及试验日期 e 17

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GB/T14833-2020

随着合成材料在运动场地面层应用的逐渐普及,相关行业也出台了一系列标准来规范其生产和使用。其中最为重要的标准之一就是GB/T14833-2020《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标准。

一、标准概述

GB/T14833-2020标准主要针对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该标准的发布,旨在促进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的发展,提高其品质和安全性,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技术要求

GB/T14833-2020标准要求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必须符合以下技术要求:

  • 1. 抗冲击性能
  • 2. 反弹性能
  • 3. 摩擦系数
  • 4. 耐磨性能
  • 5. 防滑性能
  • 6. 抗紫外线性能
  • 7. 环保性能

以上技术要求是确保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安全可靠的重要指标,任何一项不达标都将影响其使用效果和寿命。

三、试验方法

GB/T14833-2020标准还规定了各项技术要求的试验方法,包括抗冲击性能试验、反弹性能试验、摩擦系数试验等。这些试验方法旨在对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进行科学、严谨的检测和评估,确保其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四、检验规则

在GB/T14833-2020标准中,还规定了对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的检验规则。其中包括产品出厂检验、批量检验和复检等内容。这些规定的执行,有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质量控制水平。

五、结语

GB/T14833-2020标准的发布,标志着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行业迈向了一个新的阶段。相信在标准的指导下,该行业将会不断发展壮大,为更多人的健康生活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的相关资料

    和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类似的标准

    高效空气过滤器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高效空气过滤器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高效空气过滤器的编号:GB/T13554-2020。高效空气过滤器共有26页,发布于2021-02-01
    耐蚀合金棒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耐蚀合金棒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耐蚀合金棒的编号:GB/T15008-2020。耐蚀合金棒共有13页,发布于2020-10-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
    标签
    化工专用仪器仪表 橡胶、塑料用机械 非金属化工机械设备 化工设备 化工机械 化工机械与设备零部件 化工机械与设备综合 火工产品 工业气体与化学气体 其他化工产品综合 照相级化学药品 磁记录材料 感光材料 感光材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水处理剂 水处理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催化剂 催化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化学助剂 化学助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生化试剂、临床分析试剂 一般有机试剂、有机溶剂 一般无机试剂 化学试剂综合 染料 染料中间体 染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颜料 颜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涂料辅助材料 涂料 涂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炭黑 再生胶 其他橡胶制品 医用和食品工业用橡胶制品 胶乳制品 橡胶密封件 胶管、胶带、胶布 轮胎 橡胶制品综合 胶粘剂 胶粘剂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合成橡胶 合成橡胶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塑料型材 合成树脂、塑料 合成树脂、塑料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合成材料综合 农药 农药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化肥、化学土壤调理剂 化肥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煤焦油加工产品 一般有机化工原料 基本有机化工原料 有机化工原料综合 其他无机化工原料 氧化物、单质 无机盐 无机酸、碱 无机化工原料综合 卫生、安全、劳动保护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电子计算机应用 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技术管理 标准化、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