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3397-2008

合金内氧化法银金属氧化物电触头技术条件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silver-metaloxideelectricalcontactsbyalloyinternaloxidationmethod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合金内氧化法银金属氧化物电触头技术条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合金内氧化法银金属氧化物电触头技术条件的编号:GB/T13397-2008。合金内氧化法银金属氧化物电触头技术条件共有11页,发布于2008-12-012008-12-01实施,代替GB13397-1992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K14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29.120.99
  • 实施日期2008-12-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1页
  • 文件大小615.05KB

合金内氧化法银金属氧化物电触头技术条件


国家标准 GB/13397一2008 代替GB/T13397一1992 合金内氧化法银金属氧化物电触头 技术条件 Techmiealspeeifieationforsilvermetaoxideeleetriealcontactsbyalloyinternal oxidationmethod 2008-04-23发布 2008-12-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13397一2008 合金内氧化法银金属氧化物电触头 技术条件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合金内氧化工艺制造的银氧化锅、银氧化锌、银氧化铜等银金属氧化物电触头(以下 简称电触头)的要求、检测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与贮运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合金内氧化工艺制造的银氧化银氧化锌、银氧化铜等银金属氧化物电触头,这些 产品主要应用于各种低压开关电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828.1一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 计划(idtISO2859-l:l999) IEC51 GB/T2900.4电工术语电工合金(GB/T2900.4一1994, ,neq GB/T5586电触头材料基本性能试验方法 银基电触头基本形状、尺寸、符号及标注 GB/T5587 JB/T7774银氧化锌电触头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JB/T7776银氧化镐电触头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JB/T8753电触头材料金相图谱 JB/T8985电触头材料金相检验方法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除采用GB/T2900.4规定的术语外,还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添加物additives 除主成分外,在制造过程中为改善电触头材料的力学或电气等性能而添加的物质,其添加量质量 分数)不超过1% 3.2 sedimentation 连续晶界沉淀物 continuousgrainboundary 在晶界连续沉积的金属氧化物 u-oxidatedmetalbrightarea 贫氧化物亮带 在合金内氧化过程中,因溶质元素的扩散而形成的贫氧化物区域,称为贫氧化物亮带 未氧化合金夹层 un-oxidatedalloyinterlayer 在合金内氧化过程中,因溶质元素未氧化而形成的合金层
GB/T13397一2008 要求 4.1外观 电触头产品表面应无裂纹、鼓泡、缺边、缺角与明显凹陷及斑点,触头产品厚度小于或等于1mm其 边缘毛刺高度不应超过0.05mm,触头产品厚度大于1mm者毛刺高度不应超过0.1" mm 4. 尺寸公差、标注 电触头的尺寸公差、标注应符合GB/T5587规定,或由供需双方协商决定 化学成分 4.3 电触头的化学成分应符合表1规定,或由供需双方商定 表1电触头的化学成分(不含悍接层》 单位为质量分数,% 添加物总量 CdC Zno CuO 电触头产品名称 代表符号 Ag 内氧化银氧化(8) AgCdO(8)(I.O) 余量 8士1 -Cdo(8)-T(I.o 内氧化银氧化婿(8)-T 余量 8士1 1.5 Ag Ag-Cd(O(1o)(I.O) 10士1 内氧化银氧化(10) 余量 内氧化银氧化(10)-T Ag-CdO(10)-T(1.o 1.5 0士1 余量 内氧化银氧化(12) Ag-CdO(12)(I.O) 余量 12士1 内氧化银氧化(12)-T Ag-CdO(12)-T(I.O 余量 12士1 1.5 余量 内氧化银氧化(13 Ag-CdO(13)(I.O) 13士1 余量 内氧化银氧化(13)-T Ag-CdO(13)-T(I.O 13士1 l.5 内氧化银氧化锅(15) 余量 15士1 Ag-CdO15)(I.O) Ag-CdO(15)-T(I.o) 15士1 1.5 内氧化银氧化销(15)T 余量 内氧化银氧化锌(8) Ag-ZnO8)(I.O) 8士1 余量 内氧化银氧化锌(8)-! Ag-ZnO8)-T(I.O 8士1 1.0 余量 内氧化银氧化锌(10) Ag-ZnO(10)(I.O) 余量 10士1 余量 内氧化银氧化锌(10)-T Ag-ZnO(10)-T(I.O 10士1 1.0 余量 内氧化银氧化铜(10) Ag-CuO(10)(I.O) 10士1 内氧化银氧化铜(0)-T AgCo(10)-TL.o 余量 .0 l0士1 44 物理、力学性能 电触头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表2规定 表2电触头的物理、力学性能 硬度 密度 电阻率 电触头产品名称 代表符号 cm g/em n" HB HIV 内氧化银氧化8 Ag-CdO(8)(I.O) 10.05 2.00 65 68 内氧化银氧化(8)-T Ag-CdO(8)(I.O)-T 10.05 3.00 67 70 Ag-CdO(10)(I.O) 65 内氧化银氧化锅(10 10.00 2.10 68 69 内氧化银氧化(10)-T Ag-CdO(10)(I.O)-T 0.00 3.20 72
GB/T13397一2008 表2(续 硬度 密度 电阻率 电触头产品名称 代表符号 g/em 4Qcm 习 HB HV S 内氧化银氧化锅(12 Ag-CdO(12)(I.O) 9.90 2.30 70 内氧化银氧化锅(12)-T Ag-CdO(12)(I.O)-T 9.90 3.40 69 72 内氧化银氧化镐(13 Ag-CdO(13)(I.(O 9.80 2.50 70 73 71 内氧化银氧化锅(13)-T Ag-CdO(13)(I.O)-T 9.80 3.50 74 70 9.75 Ag-CdO(15)(I.O 内氧化银氧化锅(15 2.70 73 771 3.50 74 内氧化银氧化(15)T rCdo(15)(L.o)-T 9. .75 Ag Ag-ZnO(8)(I.O 9.70 3.20 65 68 内氧化银氧化锌(8) 内氧化银氧化锌(8)-T Ag-Zn(O(8)(I.O)-T 9.70 3.40 69 72 内氧化银氧化锌(10 Ag-ZnO(10)(I.O) 9.55 3.40 71 74 内氧化银氧化锌(10)-T Ag-ZnO(10)(I.O)-T 9.55 3.50 74 68 内氧化银氧化铜(10 Ag-CuO(10)(I.(O 9.60 2.50 65 68 69 72 内氧化银氧化铜(10)-T Ag-CuO10)(I.O)-T 9.60 3.50 金相组织 4.5.1氧化物质点在银基体中应分布均匀金相组织图例见JB/T8753) 4.5.2晶界中不应出现长度大于或等于150Am,宽度大于或等于6m的连续晶界沉积物 在试样磨片的整个观察面上,不允许有长度大于或等于30m的气孔、l00Am长的夹杂物或 100 4m长的聚集氧化物 在任一视场内(100×),最多允许有三处大于或等于104m而小于30m的 气孔、大于或等于30Am而小于100Am的夹杂物、大于或等于30xm而小于100xm的聚集氧化物,当 上述允许值范围内的气孔,夹杂物,聚集氧化物同时存在时,共计不应超过三处 4.5.4电触头产品断面经磨光后观察,不应有未氧化的合金夹层,银氧化产品的贫氧化亮带宽度 不应大于触头厚度的5%,其他银金属氧化物产品的贫氧化物亮带宽度不应大于触头厚度的8%,在内 氧化过程中不应形成分层裂纹 4.5.5电触头产品的复合银焊接层厚度应为触头总厚度的10%一20%,或由供需双方商定 银金属 氧化物与银焊接层界面不应有裂纹及长度超过1504m的连续黑色界线 4.6其他要求 4.6.1银金属氧化物电触头产品的焊接面在外表不易区别时应有标记 4.6.2有特殊要求时,由供需双方协商决定 检测方法 5.1外观 电触头产品的裂纹、鼓泡,凹陷,缺边、缺角采用目测,或借助于工具显微镜或投影仪观测 5.2尺寸 外形尺寸,毛刺用读数精度值为0.02mm的游标卡尺及分度值为0.01mm的外径千分尺,或其他 具有相同精座的仪器工具如投影仪等测试 5.3化学成分 5.3.1银氧化镐电触头的化学成分分析按JB/T7776进行
GB/T13397一2008 5.3.2银氧化锌电触头的化学成分分析按JB/T7774进行 5.3.3银氧化铜电触头的化学成分分析参照附录B或由供需双方商定 5.4物理与机械性能 密度、电阻率、硬度测定按GB/T5586进行 5 金相组织 5 金相组织检测按JB/T8985进行 检验规则 6.1组批规则 由同一批配料、按相同的工艺、在同一设备制造出来的产品构成一个检验批 出厂规定 每个检验批的产品应由承制方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后并附有检验合格证,方可出厂 检验项目及其顺序 检验项目为第4章规定的全部项目 采用合适的检验顺序,同一试样可进行多项性能检测 抽样方案及判定规则 6. 4.1外观为逐件检查,按件判定 尺寸检验按GB/T2828.!一2003规定,采用s-2特殊检验水平、正常检验二次抽样方案,接收 6 4.2 质量限AQL值为4.0. 6.4.3硬度检验按GB/T2828.1一2003规定,采用s-2特殊检验水平、正常检验二次抽样方案,接收 质量限AQL值为2.5 6.4.4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密度、电阻率采用表3所示抽样方案及判定规则 表3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密度、电阻率抽样方案及判定规则 接收质量限(AQL 批量 样本 样本量 累计样本量 Ae Re 第 <10000 第二 第一 0 1000130000 第二 第一 3000150000 第二 2 第- 0001~100000 第二 10 15 第 >10000 12 第二 18 第 --次抽样不合格时,从累计样本量的检验结果判定 6.5说明事项 只有在4.2.4.3、4.4.4.5规定的所有检验项目符合本标准要求时,方判该批产品合格 为方便本标准使用,附录A(规范性附录)给出了样本量字码和正常检验二次抽样方案
GB/T13397一2008 标志,包装和贮运 7.1标志 7.1.1每批产品应附有产品合格证,如用户需要,还应提供质量保证书 7.1.2产品标志应包含如下内容: a)电触头材料名称(或代表符号),型号或尺寸规格及批号(或生产日期); b 电触头数量或净重); 检验日期 c d)制造商名称及地址 e)检验员代号或检验部门印鉴 7.1.3产品质量保证书内容应包括 a 电触头材料名称(或代表符号),型号或尺寸规格及批号或生产日期); b)电触头材料产品性能和金相组织照片; o检验日期 制造商名称; d 产品执行标准号和标准名称 7.2 包装 用塑料袋封装或用塑料袋封装后再进行盒装 品发运时应装于包装箱内用松软的材料填实,每箱质量不宜超过15kg.并应符合运输部门 的规定 7.2.3在包装箱内应附有装箱单,装箱单应包含 a)袋(盒)的总数 b) 各种型号或尺寸规格电触头的袋(盒)数 c)电触头净重; d 包装日期 7.2.4包装箱外应标明 a)制造商名称及地址 收货单位及地址 b e) 毛重及净重; d 防潮、防震标志 7.3贮运 7.3.1产品应保存于干燥,无腐蚀气氛的场所 7.3.2产品拆封后应及时使用,不应长期露空存放 7.3. 包装完好的产品可按普通货物运输 3
GB/T13397一2008 附 录A 规范性附录 正常检验二次抽样方案 A.1本附录引用的数据部分摘自GB/T2828.1一2003.以便使用本标准时查用 A.2样本量字码见表A.1,二次正常检查抽样表如表A.2 表A.1样本量字码 特殊检验水平 般检验水平 批 S-1 S-2 S-3 S4 A 915 A A B 16~25 c 26一50 1一90 B 91150 D B E 151一280 B F 281一500 501~1200 G 1201~3200 n 320110000 M 0013500o C H M 100 D 35001150000 E L D 150001~500000 D R 500001及其以上 表A.2正常检验二次抽样方案 接收质量限(AQL 样本量字码 样本 量本量 累计样本量 4.0 10 2.5 AcRe AcRe AcRe 第- B 第二 第一 第二 第一 D 10 第二 第一 6 第二
GB/T13397一2008 表A.2(续) 接收质量限(AQL 样本量字码 样本 量本量 累计样本量 2.5 4.0 10 AcRe AcRe AcRe 第一 13 0 0 5 第二 20 20 第一 40 第二 20 10 第一 32 32 s 12 13 32 5 第二 第一 50 5 第二 19 50 100 10 18 11 16 80 第一 s K 第二 60 80 10 1213 26 27 125 11 第一 25 12 13 19 125 250 18 第二 第一 200 200 1 1 16 M 第三 400 18 19 27 200 26 第一 315 315 l N 7 第二 315 630 26 500 500 第一 P 第二 500 1000 800 800 第一 Q 800 1600 第二 第一 1 1250 250 R 第二 1250 2500 注表中符号 使用箭头下面的第一个抽样方案,如果样本量等于或超过批量,则执行100%检验 -使用箭头上面的第一个抽样方案; -使用对应的一次抽样方案(或者使用下面适用的二次抽样方案) Ae 接收数; Re 拒收数
GB/T13397一2008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银氧化铜中铜含量的测定 B.1方法要点 试样以硝酸溶解后,利用高价铜盐与碘化钾在弱酸性溶液中形成碘化亚铜沉淀,游离出来的碘用硫 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以淀粉为指示剂 B.2试剂 B.2.1硝酸:l+1 B.2.2氨水:密度0.9g/cmm' B.2.3尿素:固体 B.2.4醋酸;36% B.2.5 碘化钾:30% B.2.6硫酸铵:20% B.2.7淀粉;1%水溶液 B.2.8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0.05N B.3配制及标定 B.3.1配制 称取试剂7g溶解于经煮沸冷却的水中,加人无水碳酸钠0.2g,溶解后用水稀释至1L 存放于棕 色瓶中,避光保存一周后标定使用 B.3.2标定 称取纯铜(99.99%)0.4000g于300mL烧杯中,加人硝酸(1十1)10mL,盖上表皿,加热溶解 加 人浓硫酸5ml蒸至冒白烟 取下稍冷,加水50mL溶解盐类,冷却至室温移人200ml容量瓶中,用水 稀释至刻度,摇均 准确吸取该溶液20ml于200ml锥形瓶中,用氨水稀释至蓝色出现 B.4分析方法 称取式样0.5g放人300mL锥形瓶中,加硝酸(I+1)10ml加热溶解.煮沸除去氮的氧化物,加 人尿素1g再煮沸1min n一2min随时补充水),稍冷,以氨水中和至溶液铜复离子之兰色出现为止,煮 沸驱除多余的氨 加醋酸5mL.冷却至18C以下,加碘化钾(30%)10ml,稍加振荡,以硫代硫酸钠标 准溶液滴定至淡黄色,加人5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淡黄色,加硫氮酸铵(20%)10nml,最后滴定至 兰色完全消失,出现清晰淡黄色即为终点 铜的质量分数按式B.1计算 Cu(%) -×100 B.1
GB/T13397一2008 式中: -铜含量,质量分数,%; Cu(%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对铜的滴定度,单位为克/毫升g/mL.); 滴定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称取试样量,单位为克(g)

银石墨电触头技术条件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银石墨电触头技术条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银石墨电触头技术条件的编号:GB/T12940-2008。银石墨电触头技术条件共有10页,发布于2008-12-012008-12-01实施,代替GB12940-1991
大型三相异步电动机基本系列技术条件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大型三相异步电动机基本系列技术条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大型三相异步电动机基本系列技术条件的编号:GB/T13957-2008。大型三相异步电动机基本系列技术条件共有15页,发布于2008-12-012008-12-01实施,代替GB/T13957-1992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