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37894-2019

水处理用臭氧发生器技术要求

Technicalrequirementsforozonegeneratorforwaterandwastewatertreatment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水处理用臭氧发生器技术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水处理用臭氧发生器技术要求的编号:GB/T37894-2019。水处理用臭氧发生器技术要求共有31页,发布于2020-07-01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P41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91.140.60
  • 实施日期2020-07-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31页
  • 文件大小2.13M

以图片形式预览水处理用臭氧发生器技术要求

水处理用臭氧发生器技术要求


国家标准 GB/T37894一2019 水处理用臭氧发生器技术要求 Techniealrequirememtsforomegeneratorforwaterandwastewatertreatment 2019-08-30发布 2020-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币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
GB/37894一2019 目 次 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符号、缩略语 分类,型号标记和规格 结构设计和材料 6 -般规定 要求 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 1o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附录A(规范性附录臭氧发生器性能参数检测报告书 12 附录B(规范性附录臭氧浓度测定 13 附录c(资料性附录)气体体积流量值修正计算 23 附录D(资料性附录)臭氧发生器性能参数检测记录 27 参考文献 28
GB/37894一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城镇给水排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34)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青岛国林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山东省城市供排水水质监测中心、上海市市政工程设计 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 有限公司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昆山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绍兴柯桥江滨水处理有限公司、浙 江百能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省臭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康尔臭氧有限公司、济南三康环保科技有限 公司山东绿邦光电设备有限公司、华贸中经环保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赛莱默()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丁香鹏、王承宝、孙丽丽、刘文君、贾瑙宝、许嘉炯,郑兴灿,刘海燕李天虹 礼静、顾迎弟,叶立水.周俊虎.丁香财、,席飞,王东升,马国情,张宽照、林剑
GB/37894一2019 水处理用臭氧发生器技术要求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处理用臭氧发生器的分类、型号标记和规格、结构设计和材料、一般规定,要求、试 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介质阻挡放电方式产生臭氧,用于水和废水处理的臭氧发生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0(所有部分压力容器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836.1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 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5083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7251.l一2013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总则 GB/T13306标牌 GB/T13384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l4050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 GB/T17248.3声学机器和设备发射的噪声采用近似环境修正测定工作位置和其他指定位 置发射声压级 GB19517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HG20202脱脂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H]590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 术语和定义、符号、缩略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符号、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3.1术语和定义 3.1.1 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ebarrierdischarge 在被介电体阻隔的电极和放电空间施加升高的交流电压,产生的气体放电现象 3.1.2 臭氧发生单元0onegenerationunit 产生臭氧的基本部件,由介电体与被其阻隔的电极和放电空间组成
GB/T37894一2019 3.1.3 臭氧发生室ozonegenerationchamber 由单组或多组臭氧发生单元组成的装置 3.1.4 臭氧发生器 0zonegenerator 氧气或空气通过介质阻挡放电方式产生臭氧的装置 3.1.5 臭氧系统 0zonesysem ,气源装置、接触反应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监测控制仪表等设备组合的部分或全部 臭氧发生器、 3.1.6 标准状态normaltemperatureandpressure 在温度T=273.15K(0C),压力力=1o1.325kPa(标准大气压)时的气体状态 注,除非特别指明,本标准中提到的气体体积,气体流量以及臭氧浓度均为标准状态下的值 3.1.7 ozoneconcentration 臭氧浓度 臭氧发生器出气中的臭氧含量 注本标准采用标准状态下的质量浓度 3.1.8 臭氧化气 0zone-containinggas 臭氧发生器产生的含臭氧的气体 3.1.9 roductionrate 臭氧产量(率0zonepre 臭氧发生器单位时间产生的臭氧量 3.1.10 臭氧电耗speeife' powerconsumptionof0zone 产生1kg臭氧消耗的电能 3.2符号 臭氧浓度 臭氧产量(率) D 臭氧电耗 3.3缩略语 DBD 介质阻挡放电(DelectricBarrierDischarge). NTP 标准状态(NormalTemperatureandPressure) PSA 变压吸附(PressureSwingAdsorption) VPSA 真空变压吸附(Vaeuum SwingAdsorption) Presure 分类、型号标记和规格 4.1分类 4.1.1按臭氧发生单元的结构形式,分为管式和板式 4.1.2按介质阻挡放电的频率,分为工频(50Hz,60Hz),中频(I00Hz1000Hz)和高频(>1000H2).
GB/37894一2019 4.1.3按供气气源类别,分为空气源型和氧气源型 4.1.4按冷却方式,分为水冷却式和空气冷却式 4.1.5按臭氧发生单元的固定结构,分为立式和卧式 4.2型号标记 臭氧发生器的型号标记应符合下列格式 口-口 -固定结构,w 卧式,L 立式 气源类别,o 氧报、A 空气 g/h、K -产量单位,G kg/h -额定臭氧产量 -DBD的频率,1 工频、2 中频、3 高频 板式 -发生单元结构形式,G 管式.B -臭氧发生器 注,在不强调臭氧发生器的供气气鄙类别和臭氧发生单元的固定结构时,型号标记中的此部分内容可省略 示例 CFG2-20K-Ow,表示每小时额定臭氧产量20kg/h的管式中频氧气源卧式臭氧发生器 4.3规格 臭氧发生器额定臭氧产量规格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臭氧发生器额定臭氧产量规格表 臭氧发生器产量单位 额定臭氧产量 10 405060708090 100 15202530 g/h 120150200250300400500600700800 1.21.52.02.53.04.05.06.07.08.010 5060708090100 kg/h 1215 18202530 110120130140150 注:生产、订购优先选用额定臭氧产量表中的系列产品 结构设计和材料 5 5.1结构设计 5.1.1臭氧发生器应由臭氧发生室、电源装置、冷却装置、仪表、控制装置等组成,并应符合GB5083的 规定 5.1.2臭氧发生器结构应符合不同应用条件的臭氧系统设备连接要求 5.1.3臭氧发生室的结构应便于维护 5.1.4臭氧发生室应符合强度、刚度及气密性要求 属于压力容器的臭氧发生室,设计,制造、检验应 符合GB/T150(所有部分)的规定,并应提供压力容器质量证明文件 5.1.5臭氧发生器电源装置的设计应符合GB19517的规定 5.1.6臭氧发生器电源装置处应能根据臭氧产量需要对负载功率进行调节 5.1.7臭氧发生器应在合理位置设置有关的阀门及流量,压力,温度等仪表,实现臭氧化气流量的调节
GB/T37894一2019 及检测、冷却条件的检测及保护报警 5.1.8臭氧发生器的控制装置应满足现场操作及远程联网需要 5.2材料 5.2.1臭氧发生单元介电体应采用绝缘强度高、耐臭氧氧化的玻璃、搪瓷、陶瓷等材料,或其他已经证 明同样适用的材料 5.2.2裸露于放电环境中的臭氧发生单元电极应采用022Crl7Ni12Mo2(S31603)等耐晶间腐蚀的奥氏 体不锈钢、钛等耐臭氧氧化材料,或其他已经证明同样适用的材料 5.2.3臭氧发生室、管道、控制阀门、测量仪表等所有接触臭氧的零部件应采用耐臭氧氧化的材料 5.2.4臭氧发生室壳体应采用022Cr17Ni12Mo2(S31603),06Cr19Nil0(S30408)等奥氏体不锈钢材料 臭氧发生器上连接用的密封圈,垫片等接触臭氧的部件应使用聚四氟乙矫(PTFE),聚偏氧乙烯 5.2.5 PvDF),全氟橡胶等耐臭氧氧化材料,或者其他已经证明同样适用的材料 6 -般规定 6.1工作条件 6.1.1臭氧发生器额定技术指标检测工作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aa 环境温度20C士2,相对湿度不高于60% b)冷却水进水温度22C士2C; e 氧气源型产生1kg/h臭氧的冷却水流量不大于2m/h,空气源型产生1kg/h臭氧的冷却水 流量不大于4m/hs d 工作电源应符合AC380V/220V,三相五线制/单相三线制,50Hz士0.5Hz; 海拔不高于1000m e 臭氧发生器正常工作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6.1.2 环境温度不高于45C,相对湿度不高于85% a b 冷却水进水温度不大于35C; e 氧气源型产生1kg/h臭氧的冷却水流量不小于1.5m'/h,空气源型产生1kg/h臭氧的冷却 水量不小于3m'/h d 对其他电源制式应能通过设计调整实现匹配 6.2供气气源 臭氧发生器对各类气源要求不应低于表2的规定 表2供气气源要求 气源种类 供气压力/MPa 常压露点/ 氧气浓度(体积分数)杂质颗粒度/pm" 空气 一55 21% 1m'/h >90% <0.1 0.1 50 空气PSA VPSA制氧 >1m/h >0.2 二一60 >90% s0.1 液氧 >0.25 -70 99.5% S0.1 6.3冷却水 直接冷却臭氧发生器的冷却水应符合下列条件:
GB/37894一2019 pH值不小于6.5且不大于8.5; a b)氯化物含量不高于250mg/L; 总硬度(以CaCcO计)不高于450mg/L; c d浑浊度(散射浑浊度单位)不高于1NTU 6.4可靠性 可靠性应符合下列要求: 臭氧发生器主体器件寿命应大于15年; b)臭氧发生器在额定功率下连续运行满1年时,额定技术指标下降不应超过5%,臭氧发生单元 击穿率不应超过0.5% 要求 7.1额定技术指标 7.1.1臭氧发生器的额定技术指标按标准状态(NTP)计算,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额定技术指标 臭银电耗whe) 气源种类 臭氧产量 臭氧浓度/g/mm' 25 S17 空气鄙 按4.3选定 按4.3选定 150 s10 氧气源 按4.3选定 180 12 1kg/h按氧气源计)以上的臭氧发生器的额定功率因数(cosp)不应小于0.92 7.1.2当冷却水温度不同于额定进水温度时,臭氧产量应按产品“臭氧产量-冷却水温度特性曲线” 修正 7.2外观 臭氧发生室的外观不应有机械损伤,表面应光滑平整 7.3压力动作部件 臭氧发生室的安全阀等压力动作部件在臭氧发生器工作压力超过最高允许工作压力时,动作应及 时可靠,保证安全,与压力有关的仪器、部件应提供合格证书 7.4气密性 臭氧发生室应在设计文件规定的压力参数下保证气密性要求,属于压力容器的臭氧发生室还应符 合GB/T150(所有部分)的规定 7.5稳定性 臭氧发生器运行4h后在设定的额定功率及进气流量的工况下,2h内臭氧浓度与臭氧电耗的变 动值不应超过5% 7.6臭氧泄漏 臭氧发生器在最高允许工作压力与额定功率时的臭氧泄漏量应符合GB3095的规定
GB/T37894一2019 7.7脱脂处理 臭氧发生器应针对供气气源类型需要,对臭氧发生室、管道、阀门、仪表等所有接触氧气及臭氧的零 部件进行脱脂处理 7.8调节性能 臭氧产量应能在25%100%范围进行调节和控制 7.9电气 7.9.1臭氧发生器应采用防止电击危险的绝缘保护措施 7.9.2臭氧发生器壳体,臭氧发生室,电源装置、防护网、仪表的壳体、控制装置等均应可靠接地,接地 应符合GB14050的规定 7.9.3臭氧发生器的电路应通过介电强度试验和绝缘电阻验证确认其绝缘保护可靠有效 7.9.4电源装置内任何带电部件只有在通过联锁开关断开电源后才能被触及 7.9.5电源装置应设置紧急断电开关 7.9.6电源装置至臭氧发生室的高压电缆应具备相应等级的绝缘,并应采用可靠的屏蔽措施;高压接 头应设置可靠的防护罩 7.9.7电源装置防护等级应符合GB/T4208的规定,不应低于IP44 7.9.8臭氧发生器上有防爆要求部分的电气、仪表等应符合GB3836.1的规定 7.10噪声 臭氧发生器工作时的噪声值不应高于85dBA) 8 试验方法 8.1额定技术指标 8.1.1概述 臭氧发生器的额定技术指标检测应在6.1.1的条件下进行 臭氧发生器应在额定功率及进气流量 的工况下运行,分别检测臭氧浓度、臭氧化气流量、臭氧产量、臭氧电耗等性能参数,并记录、形成臭氧发 生器性能参数检测报告书 臭氧发生器性能参数检测报告书见附录A 8.1.2臭氧浓度测定 臭氧浓度应采用碘量法化学法)或紫外吸收法(仪器法)测定,碘量法化学法)作为仲裁方法 " 臭 氧浓度测定方法应按附录B的规定进行 8.1.3臭氧化气流量测定 臭氧化气流量测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a 臭氧发生器使用的气体流量计、压力表的准确度不应低于1.5级,温度计的准确度不应大于 0.2C 测得的气体流量值参考附录C的规定进行温度压力修正计算,得到标准状态的流 量值 b 流量计安装在臭氧发生室进气端的,应将气体流量值换算为出气端臭氧化气流量 修正公式 及参数参见附录C
GB/37894一2019 8.1.4臭氧产量确定 臭氧发生器的臭氧浓度及臭氧化气流量同时测定,臭氧浓度数值与臭氧化气流量(标准状态)数值 的乘积为臭氧产量数值,按式(1)计算 D=CQ 式中: -臭氧产量,单位为克每小时g/h),达到或超过1o00g/h的臭氧发生器的臭氧产量换算成 kg/h表示; -臭氧浓度,单位为克每立方米或毫克每升(g/m或mg/L); 臭氧化气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Ah) 8.1.5臭氧电耗测定 8.1.5.1概述 臭氧电耗仅涉及臭氧发生器自身从供电电网获取的电能,不包括气源制备、冷却装置及其他间接用 电量 8.1.5.2测定方法 臭氧发生器的臭氧产量及其取自供电电网的有功功率同时测定,计算此电功率与臭氧产量的比值 为臭氧电耗,按式(2)计算 w P D 式中 -臭氧电耗,单位为千瓦时每千克(kW h/kg); w 有功功率,单位为千瓦(kw): 臭氧产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8.1.5.3测定要求 测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臭氧产量按8.1.4的规定确定; a 有功功率可用模拟式(指针)功率表、数字式功率表或多功能电量表的有功功率挡测得,其准 b 确度不应低于0.5级; 臭氧产量稳定时,用电能表(电度表)测臭氧发生器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有功电能量,此电能量 与所用时间的比值为有功功率值,并应同时测量功率因数 各性能参数检测时应做记录,具体参见附录D. 8.2外观检验 外观检验主要采取目测法进行,并辅以必要测量器具 8.3压力动作部件检测 对臭氧发生室按超出设计文件规定的最高允许工作压力进行操作,安全阀等压力动作部件应及时 可靠动作,并应符合GB/T150所有部分)的规定,压力动作部件的合格证书齐全并在有效期内
GB/T37894一2019 8.4气密性 按照设计文件规定的压力参数及GB/T150(所有部分)规定的方法,对臭氧发生室进行耐压试验、 气密性试验 8.5稳定性 臭氧发生器运行4h后,在设定的额定功率及进气流量的工况下,2h内至少测定5次(时间平均分 布)臭氧浓度和电耗,测定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除以平均值即为变动值 8.6臭氧泄漏 按H590测定 在发生室出口端1.0m范围、1.0m高度检测臭氧泄漏量,臭氧浓度应符合GB3095 的要求 8.7脱脂处理 按HG20202的规定对氧气源型臭氧发生器进行脱脂操作和检验 8.8调节性能 改变臭氧发生器进气流量和负载功率,按照8.1.4的方法测定臭氧产量,测试臭氧产量的调节 范围 8.9电气 按GB14050进行接地电阻检验,按GB/T7251.12013中8.2.2进行低压电路的介电强度试验 按GB/T7251.1一2013中8.3.4进行绝缘电阻验证,按GB/T4208进行防护等级验证,对有防爆要求部 分的电气、仪表按GB3836.1进行防爆要求验证 8.10噪声 按GB/T17248.3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 噪声测点位置确定;水平方向应距设备主表面1m,垂直 方向应距地坪1.0m1.51 ma 检验规则 9.1出厂检验 9.1.1臭氧发生器出厂前应逐台进行下列检验项目: 外观 a b)压力动作部件及装配质量 属于压力容器的部件应提供质量证明文件 c 仪表,调节、控制器件及应附带资质合格证书; d 气密性能 e f 电气安全防护 g.1.2每一批次的臭氧发生器,出厂前应按GB/T2828.1的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抽样进行下列检 验项目 技术指标(包括臭氧浓度、产量、电耗等); a b) 调节性能;
GB/37894一2019 噪声控制 c g.1.3出厂检验应按下列判定规则: 对检验项目全部合格的,判定为合格产品 a b 对检验项目中任一项经检验不合格,则按GB/T2828.1的正常检验二次抽样方案抽检,仍有 不合格者本批次全部判定为不合格产品 9.1.4臭氧发生器检验合格并签发产品合格证后方可出厂 9.2型式检验 9.2.1检验条件 当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新产品及新规格产品定型或老产品转厂生产时; a b)产品结构、工艺及主要材料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连绒停产1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c d 产品正常生产,每3年进行一次型式检验 9.2.2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为第7章规定的项目 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的具体检验项目按表4的规定 表4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的具体检验项目 出厂检验 检验项目 型式检验 抽样检验 逐台检验 臭氧产量 额定技术指标 臭氧浓度 臭氧电耗 外观 压力动作部件 仪表,调节,控制器件 气密性 稳定性 臭氧泄漏 脱脂处理 调节性能 绝缘 接地 电气 介电强度 防护 噪声控制 注;“”为必检项目
GB/T37894一2019 9.2.3抽样方法 按GB/T2828.1的加严检验一次抽样方案 9.2.4判定规则 型式检验应按下列判定规则 对检验项目全部合格的,判定为合格产品; a b)对检验项目中任一项经检验不合格,则按GB/T2828.1的加严检验二次抽样方案抽检,仍有 不合格者判定为不合格产品 10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0.1标志 臭氧发生器应在醒目位置安装标牌,标牌应符合GB/T13306的规定 标牌包括下列内容 生产企业; a b 产品名称、规格、编号; 生产日期 d 气源种类、流量与露点温度要求 允许最高工作压力和最低工作压力(表压):MPa; e 额定指标;臭氧产量;g/h(kg/h),臭氧浓度;g/m或nmg/L,臭氧电耗;kwh/kg, 供电要求;相数,频率;Hz,电压.V,电流:A; g h)结构质量及工作质量;kg 10.2包装 经过出厂检验并合格的臭氧发生器可包装 10.2.1 0.2.2包装应符合GB/T13384的规定 0.2.3包装箱上应对在运输及保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标志,标志应符合GB/T191的规定 10.2.4包装应根据货物的长度、重量和重心情况合理设计起吊位置,并标明起吊点 不适合起吊时 应在包装物底部留有铲孔 10.2.5集成的重要器件、仪器仪表等应采取防护措施 0.2.6臭氧发生器的附件、备件应另行包装 0.2.7包装应保证设备、材料在全程运输过程中装卸、堆码、储存方便安全 0.2.8随机文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装箱单; b 使用说明书; 特殊要求,如压力检测文件 c d 性能参数检测报告书, 备件,附件清单 0.3运输 10.3.1臭氧发生器应按包装上的相应标记符号装运,并垂直搬移、避免倾斜或翻倒 0.3.2臭氧发生器在装运过程中不应遭受强烈震动,碰撞 10
GB/37894一2019 0.4贮存 10.4.1臭氧发生器应贮存在清洁的仓库内,并避免日晒雨淋 10.4.2臭氧发生器上外漏的仪器、仪表、阀门操作面板等重要器件或位置,应增加防护防止意外 碰撞 10.4.3已拆除包装的臭氧发生器长时间贮存,应增加防尘措施 11
GB/T37894一2019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臭氧发生器性能参数检测报告书 臭氧发生器性能参数检测报告书内容 A.1 臭氧发生器性能参数检测报告书内容见表A.1 表A.1臭氧发生器性能参数检测报告书 日期 臭氧发生器编号 地点 % 环境温度 大气压力 kPa 相对湿度: 臭氧浓度测定方法: 仪器: 仪器编号: 设备是否配用浓度仪:是否 浓度仪类型 仪器编号 供电条件 相 V士 Hz士Hz 电量测定仪器: % 温度 气源 氧含量 常压露点 m'/h 冷却水流量 设备配用流量计类型 流量计规格型号 臭氧产量 发生室 臭氧浓度臭氧电耗标准气量输人功率功率因数进水温度出水温度 工作气压 时间 kg/h g/m kwh/kg m'/h kW cos MPa g/h) 结论 检测人员 备注 臭氧发生器性能参数检测报告书可根据需要增加内容 A.2臭氧发生器性能参数检测报告书格式 臭氧发生器性能检测报告书可根据需要调整格式 12
GB/37894一2019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臭氧浓度测定 B.1概述 本附录规定了臭氧化气的臭氧浓度检测的两种方法;确量法(化学法)和紫外吸收法(仪器法),规定 了碘量法校准紫外吸收式臭氧检测仪,并提供了臭氧浓度单位换算的方法 B.2碘量法 B.2.1原理 臭氧(o.)是一种强氧化剂,与碘化钾(KI)水溶液反应产生游离碘(I.) 在取样结束并对溶液酸化 后,用已知浓度的硫代硫酸钠(Na,S,O)滴定液对游离碘进行滴定(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 根据硫代 硫酸钠滴定液浓度和消耗量计算出臭氧量 其反应式为式(B.1)和式(B.2) O (B.1 十2KI十H,O一-O十1十2KOH !十2NaS,O-2Nal十NaS,O B.2 B.2.2试剂 除非另有规定,仅使用分析纯试剂 B.2.2.1碘化钾(K!)溶液 碘化钾储存试剂(20%);称取200gKI,溶于新煮沸放冷的纯水中,并稀释至1L 保存在棕色瓶 中,冷藏 B.2.2.2硫酸(H,Sso))溶液(1+5 量取1体积的浓硫酸溶于5倍体积的纯水中 B.2.2.3硫代硫酸钠(NaS,o5H,o)存储溶液(约1mol/L 称取250只硫代硫酸钠颗粒(NaS.O5H.O),溶于新煮沸冷却的纯水中,并稀释至1L 存储于 棕色瓶冷藏 B.2.2.4制备淀粉指示剂 按照以下两种方法之一制备淀粉指示剂: 氯化锌淀粉指示剂 向4g可溶淀粉中加人少许纯水,并搅拌至糊状 将该糊状物添加到含20g氯化锌(ZCL)的 100ml纯水中 将所得溶液煮沸,直至体积减少至100ml 最后,将溶液稀释至1L,并加人 2g氯化锌(ZnCl) 本指示剂在避光处室温可稳定保存一个月 淀粉指示剂 向5g可溶淀粉中加人少许纯水,并搅拌至糊状 将糊状物倒人1L煮沸纯水中,搅拌,并隔 13
GB/T37894一2019 夜沉淀 取用上清液,冷藏 B.2.2.5硫代硫酸钠(Nas,O5o)滴定液 测定空气源臭氧浓度时,硫代硫酸钠(NaS.O.)滴定液浓度为0.lmol/L;测定氧气源臭氧浓度时 硫代硫酸钠(NagS.O,)滴定液浓度为0.3mol/儿L 配制0.1mol/儿硫代硫酸钠(Na,S.O.)滴定液;量取100mL浓度为1mol/L的NaS.O存储 液于900ml 新煮沸冷却的纯水中 b 配制0.3mol/L.硫代硫酸钠(NaS,O.)滴定液;量取300ml.浓度为lmol/L的NaS.O存储 液于700mL新煮沸冷却的纯水中 B.2.2.6重铬酸钾(K.CrO)溶液0.01667mo/L 使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经105C一110C烘干2h,并在硅胶干燥器中冷却30min以上的重铬酸 钾(优级纯)4.904g,定容于1000ml容量瓶中摇匀 用试剂瓶保存 B.2.2.7碘酸钾(KIo,)固体 称取0.071gKIo B.2.2.8乙酸CH,COOHD 量取10mlCH.CO(OH B.2.2.9纯水 纯水应符合GB/T6682三级水的规定,电导率不高于0.50ms/m. B.2.3试验仪器设备及要求 分析天平,精度为0.1mg. B.2.3.1 B.2.3.2四个标准洗气瓶,容积500mL,不应采用烧结的布气器 B.2.3.3滴定管50mL,用精密滴定管 B.2.3.4防腐蚀型湿式气体流量计,容量5L,体积精度应在士1%以内,并配备压力表和温度计,测量 误差应在士0.2C内的 B.2.3.5量简20mL,500ml各一只 B.2.3.6刻度吸管(吸量管)10ml B.2.3.7容量瓶1000mL B.2.3.8锥形瓶250mL,21各一只 B.2.3.9硅橡胶或聚氧乙烯软管,用于输送含臭氧的气体 B.2.4硫代硫酸钠滴定液标定 标定可以在臭氧浓度测试前完成,且测试期间每天都应标定 两组平行样品的标定结果相差不得 超过2%,取平均值 使用以下两种方法之一标定B.2.2.5中的硫代硫酸钠滴定液 在250ml的锥形瓶中加人150mL纯水,5ml硫酸溶液(5),20.00mL浓度为0.0667mol/I a 的重铬酸钾溶液和2.0gKI 密封,并使混合物在黑暗中稳定6min 添加1.0mL淀粉指示 剂溶液,然后开始小心滴定,直至蓝色刚好消失,并持续30s不变回蓝色 硫代硫酸钠滴定液 的浓度计算式为式(B.3). 14
GB/37894一2019 6NV B= B.3 V 式中: B 硫代硫酸钠滴定液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浓度,0.01667mol/L V 硫代硫酸钠滴定液消耗量,单位为毫升(mL); -取用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 b 在250m锥形瓶中加人50ml纯水,持续搅拌,加人0.071g碘酸钾(KIO)和1.5g碘化钾 KI),然后补充50mlL纯水 混合后,加人10ml.乙酸 对于生成的碘,使用配制浓度的硫 代硫酸钠滴定液滴定至黄色几乎消失 加人1.0mL淀粉指示剂,继续小心滴定至蓝色刚好 消失,并持续30s不变回蓝色 硫代硫酸钠滴定液的浓度式计算为式(B.4) n B (B.4 V×214.00/6000 V×0.03567 式中 B 硫代硫酸钠滴定液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碘酸钾的质量,单位为克(g); m V 硫代硫酸钠滴定液的消耗量,单位为毫升(ml) 注:以上标定过程中的试剂用量(包括重铬酸钾溶液、碘酸钾固体和碘化钾固体)是基于硫代硫酸钠滴定液浓度约 为0.lmol/L时推荐的用量,实际的试剂用量可根据配制的硫代硫酸钠滴定液的浓度进行调整(如硫代硫酸钠 浓度约为0.3nmolL时,试剂用量可增加至3倍》. B.2.5试验程序及方法 B.2.5.1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 调整湿式流量计水平 a b 连接臭氧气体测试试验设备参见图B.l; 说明 -接臭氧发生器; -洗气瓶,装2%KI溶液; -湿式流量计; -温度; -压力; -排空 图B.1臭氧发生器出气臭氧浓度测试装置 15
GB/T37894一2019 使用两个洗气瓶,在每个洗气瓶中加人40mL20%的KI溶液和360mL纯水 c d)在50ml.玻璃滴定管中注人经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滴定液 此步骤应在臭氧通人沈气瓶前进 行,滴定管内剩余的滴定液不应隔天使用 B.2.5.2采样 B.2.5.2.1将臭氧化气的管道插人到空白洗气瓶中,使用新鲜的臭氧冲洗管道 然后,将臭氧清洗后的 管道与测定洗气瓶连接,并立即使用湿式流量计开始记录体积 B.2.5.2.2以1L/min的速度向洗气瓶中鼓人1L3L臭氧气体,并在数据表上记录湿式流量计的读 数差值作为未校正的气体体积 推荐的气体体积取决于臭氧浓度、滴定液体积和硫代硫酸钠浓度 进气流量较大及滴定液体积较多时,测试的精度较高 B.2.5.2.3鼓气结束后,快速向每个洗气瓶中添加5ml硫酸溶液(1+5),以使溶液的pH值降低至2 以下,摇匀,静置5 min B.2.5.3滴定 B.2.5.3.1将每个洗气瓶中的溶液转移至一个2L的锥形瓶 用纯水充分冲洗洗气瓶3次,将冲洗后 的纯水回收至锥形瓶中 在转移溶液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液体溅出及掺人气体 B.2.5.3.2记录滴定管内硫代硫酸钠滴定液的初始体积,使用硫代硫酸钠滴定至溶液变为浅黄色 向 锥形瓶中加人约5ml淀粉试剂,溶液将会出现浅蓝色 一滴一滴地进行,直至蓝色刚刚消失,且溶液 清澈,并持续30s不变回蓝色 记录滴定管的最终读数,并计算得到使用的滴定液体积 记录使用的滴定液体积和滴定液 B.2.5.3.3 的实际浓度 B.2.6臭氧浓度计算 B.2.6.1温度压力修正后的气体体积计算式为式(B.5) -"十上、T VN=V,×" (B.5 NT 式中: -标准温度压力条件下的气体体积,单位为升(L) NT -未校正的气体体积,由湿式流量计测得,单位为升(L) -标准气压(101.325kPa); NT T -标准温度(273.15K=0C); NTP" 大气压力,单位为千帕(kPa); -饱和水蒸气压,单位为千帕(kPa),跟湿式流量计的温度有关,参见表B.1: " 湿式流量计压力表读数,单位为千帕(kPa); T -湿式流量计的温度,单位为开尔文(K),等于273.15K加上湿式流量计的温度计以C为 单位的温度值 B.2.6.2被KI吸收的臭氧质量的计算式为式(B.6). (B.6 =24×V,B = 式中: 被KI吸收的臭氧质量,单位为毫克(mg); n V -消耗的硫代硫酸钠体积,单位为毫升(mL) B 硫代硫酸钠滴定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B.2.6.3臭氧浓度的计算式为式(B.7) 16
GB/37894一2019 n (B.7 Vsm 式中: C 臭氧浓度,单位为克每立方米或毫克每升g/m或mg/儿L); -被KI吸收的臭氧质量,单位为毫克(mg),由式(B.6)计算得到 n V -标准状态时的气体体积,单位为升(L),由式(B.5)计算得到 NT B.2.6.4碘量法测定程序结束 此测试结果的精度在士2%以内 表B.1不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汽压 温度 燕汽压 温度 燕汽压 温度 燕汽压 温度 温度 燕汽压 蒸汽压 "C "C C C kPa kPa kPa kPa kPa 10.0 1.23 15.0 1.70 2.37 3.24 30.6 4.39 20.2 25.4 10.2 1.24 15.2 1.73 20.4 2.40 25.6 3.28 30.8 4.44 10.4 1.26 15.4 1.75 20.6 2.43 25.8 3.32 31.0 4.49 10.6 1.28 15.6 1.77 20.8 2.46 26.0 3.36 31.2 4.54 10.8 l.30 15.8 l.79 21.0 2.49 26,2 3.40 31.4 4.59 21.2 11.0 1.31 16.0 1.82 2.52 26,4 3.44 31,6 4.65 1.33 1.84 2.55 26.6 3.48 4.7o 11.2 16.2 21.4 31.8 11.4 1.35 16.4 1.86 21.6 2.58 26.8 3.52 32.0 4.75 11.6 1.36 16.6 1.89 21.8 2.61 27.0 3.56 32.2 4.81 11.8 1.38 16.8 l.91 22.0 2.64 27.2 3,61 32.4 4.86 17.0 1.94 4.92 12.0 l.40 22.2 2.67 27.4 3.65 32.6 12.2 1.42 17.2 1.96 22. 2.7 27.6 3.69 32.8 4.97 3 12. 17.4 2.6 2.74 5.03 l.44 1.99 3.73 33,0 12.6 1.46 2.0 22.8 2.77 28.0 3.78 33.2 17.6 5.08 12.8 1.48 17.8 2.04 23.0 2.81 28.2 3.82 33.4 5.14 13.0 1.50 18.0 3.87 2.06 23.2 2.84 28.4 33.6 5.20 13.2 1.52 18.2 2.09 23.4 2.88 28,6 3.91 33,8 5.26 13.4 1.54 18.4 2.12 23.6 2.91 28,8 3.96 34.0 5.32 13,6 1.56 18.6 2.14 23.8 2.95 29,0 4.00 34.2 5.38 2.98 2.17 2t.o0 29.2 5.44 13.8 1.58 18.8 4.05 34,4 14.0 1.6o 19.0 2.20 3.02 29.4 4.10 34.6 5.5o 24.2 14.2 1.62 19.2 2.22 24.4 3.05 29.6 4.15 34.8 5.56 14. 1.64 19.4 2.25 24.6 3.09 29.8 4.19 14.6 1.66 19.6 2.28 24.8 3.13 30.0 4.24 l4.8 l.68 19.8 2.31 25.0 3.17 30.2 4.29 15.0 4.34 l.70 20.0 2.34 25.2 3.,20 30,4 17
GB/T37894一2019 B.3 紫外吸收法 B.3.1原理 臭氧对254n波长的紫外光有特征吸收 臭氧化气样品和参比气体(不含臭氧的空气或氧气)分 别以恒定的流速进人仪器的吸收池,参比气通过吸收池时,被光检测器检测的光强为I ,样品气通过吸 收池时被检测器检测的光强为1,I/I1为透光率 仪器的微处理系统根据朗伯-比尔定律计算出臭氧浓 度,这些量之间的关系表示为式(B.8)或式(B.9): 一ac. -=e B.8 -二x哈 B.9 C= 式中: 臭氧浓度(体积分数); 臭氧在标准状态下对254nm波长紫外光的吸收系数.团=308: -吸收池光路长度,单位为厘米(c cm 自然对数的底,取e=2.718. 所测得的以体积分数表示的臭氧浓度值应能自动换算为质量浓度值g/m(mg/L)显示 B,3.2检测设备 B.3.2.1紫外吸收臭氧检测仪应具有合适的量程,并有温度和压力校正功能 应定期(最长1年)使用 以下两种方法之一校准: 用准确度高于被校准仪器的紫外吸收臭氧检测仪校准 a b)按B.4的规定用碘量法校准,校准结果偏差应在士2%以内 B,3.2.2所有采样管线应采用聚四氟乙烯(PTFE)或聚偏二氟乙烯(PvVDF)等对臭氧呈惰性材料,为连 接方便,允许采用较短的聚氯乙烯软管和不锈钢接头 B.3.2.3带调节阀的流量计,流量范围:0.2L/min~2L/min,调节阀和流量计都应耐臭氧腐蚀 B.3.2.4检测仪排气口应安装臭氧破坏器 B.3.3臭氧浓度检测 B.3.3.1 气路连接 气路连接参见图B.2 18
GB/37894一2019 说明 -臭氧发生器 -流量控制阀 流量计 紫外吸收臭氧检测仪 -臭氧破坏器; -出气口 图B.2臭氧浓度检测系统示意图 B.3.3.2检测操作 检测应在臭氧发生器和臭氧检测仪工作稳定后开始 调节流量控制阀,使流量计指示大于臭氧检测仪所需流量,防止环境空气倒流; a b 当臭氧检测仪读数稳定后,记录下臭氧检测仪示值cg/m). B.4碘量法校准紫外吸收式臭氧检测仪 B,4.1 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应符合以下要求 用紫外吸收式臭氧检测仪(以下简称“臭氧检测仪”)和碘量法同时测定臭氧发生器输出臭氧化 a 气的臭氧浓度,比较测定结果以校准臭氧检测仪 改变臭氧发生器的臭氧浓度进行比对测量, 以覆盖臭氧检测仪的全量程 校准试验应由专业人员进行 b B.4.2器材 B.4.2.1可调节臭氧浓度的臭氧发生器及气源,其最高臭氧浓度和气体流量应能满足被校准仪器的 要求 B.4.2.2碘量法所需的试剂及仪器、设备参照B.2.2和B.2.3;硫代硫酸钠滴定液应事先按B.2.4标定 B.4.2.3其他器材见B.3.2 臭氧检测仪样品气人口前设置缓冲瓶 B.4.3校准系统 校准系统连接见图B3 19
GB/T37894一2019 10 说明: 气源 臭氧发生器; 调节网 缓冲罐 紫外吸收臭氧检测仪 排空或臭氧破坏器分解; 洗气瓶,装2%KI溶液 8 湿式流量计; 温度; 10 -压力 l 排空 图B.3校准系统简图 B.4.4校准程序 B.44.1在臭氧检测仪全量程内预先选取9个基本均匀分布的浓度值进行校准试验 B.4.4.2臭氧发生器工作前,将洗气瓶内置纯水,将臭氧发生器气源打开鼓气,调节图B.3中下方调节 内记录气体的体积在1L一3L,并使通过上方调节阀的气体流量不 min2mmin 阀,使湿式流量计在1 小于臭氧检测仪要求的流量 B.4.4.3启动臭氧发生器,调节其输出臭氧浓度在某一预选的浓度值附近,按B.2.5.2、B.2.5.3进行采 样和滴定,在采样的同时记录下臭氧检测仪示值的平均值cg/m B.4.4.4按B.2.6进行臭氧浓度计算,得到碘量法测定的臭氧浓度值c(g/mi) B.4.4.5紫外吸收法与碘量法的百分偏差E的计算按式(B.10) (-)x1w% E B.10 鼓.4.4.6改变臭氧发生器工作状态调节其输出臭氧浓度于另一浓度值附近,重复B4.4.2B4.4.5步骤8次 B.4.4.7计算出的9次偏差算术平均值应在土2%以内,单个数值最大偏差不得超过检测仪的准确度 臭氧浓度单位换算 B.5 B.5.1概述 臭氧浓度除本标准规定的质量浓度[g/m`或mg/1]外国外常用的质量分数(重量百分比 20
GB/37894一2019 [%(wt)]、体积分数[%(vol]、质量百万分比[ppm(wt],体积百万分比[ppm(vol]等,以下给出单位 换算公式和表格 换算公式和表格数据是在标准状态下建立的 B.5.2臭氧浓度换算公式 质量浓度换算成质量分数按式(B.11) B.11 P000十0.5CVw48 质量分数换算成质量浓度按式(B.12) 1000e.C" B.12 -05.CV.7不 式中: C -臭氧浓度[质量分数(重量百分比]; C 臭氧浓度(质量浓度),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V -摩尔体积(22.4L/mol)3 气源密度,单位为克每升(g/L) pg 注,纯氧气鄙P -1.429g/L空气源 =1.293g/L B.5.3干燥空气源臭氧浓度换算 干燥空气源臭氧浓度换算参见表B2 表B.2干燥空气源臭氧浓度换算 质量浓度 质量分数 体积分数 质量百万分比 体积百万分比 %wt) %volD ppm(wt) ppm(vol g/mm 1.000 0.07734 0.04667 466.7 772.4 12.93 0.6034 10000 6034 1.000 l0000 21.43 1.657 1.000 16573 0.001293 0.000100o 0,00006034 1,000 0.6034 0.002143 0.0001657 0.0001000 .6573 1.000 B.5.4纯氧气源臭氧浓度换算 B.5.4.1纯氧气源臭氧浓度换算参见表B.3 表B.3换算在低浓度时适用,如质量分数超过5%,造成质量浓度的误差在2%以上,高浓度时应依 据计算公式进行换算 表B.3纯氧气源臭氧浓度换算 质量浓度 质量分数 体积分数 质量百万分比 体棋百万分比 %wt) %volD ppm(vol g/mm ppmm(wt 1.000 0.07000 0.04667 700,0 466.7 14.29 0.6667 6667 1.000 10000 1.500 15000 10000 21.43 1.000 0.,001429 0,0001000 0.00006667 1.000 0.6667 0.0001500 0.0001000 1.500 .000 0,002143
GB/T37894一2019 B.5.4.2纯氧气源质量分数与质量浓度换算参见表B.4 表B.4纯氧气源质量分数与质量浓度换算简表 质量分数/%(w) 10 质量浓度/g/m') 28.8 43.3 72.7 147.8 14.3 57.9 87.5 102.4 117.5 130,6 11 12 13 14 15 16 17 质量分数/%(wt) 18 19 20 质量浓度/g/m') 163.2 178.6 194.2 209.9 225.6 24l.5 257.5 273.6 289,9 306.2 22
GB/37894一2019 附录 C 资料性附录 气体体积流量值修正计算 C.1 温度压力修正计算 C.1.1 必要性 C.1.1.1概述 本标准定义的气体标准状态(NTP)为温度T=273.15K(0c),压力 ,=101.325kPa 气体实际 温度、压力与标准状态不同时,其体积流量值随之变化 实际测量气体体积流量时,将同时受到温度,表 压和当地大气压的影响,应进行修正计算 C.1.1.2温度影响 设定气体压力为标准气压不变,温度升高将使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比标淮状态大,其变化量如 表C.1所示 表C.1气体体积与温度的关系 10 20 30 40 温度/ 十3.66% 十7.32% +10.98% 十14.64% 体积变化 C.1.1.3压力影响 测量气体压力通常以“表压”表示,其绝对静压为当地大气压与表压之和 设定温度为0C不变,当 地大气压为标准气压,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随表压增大而减小,其变化量如表C.2所示 表c.2气体体积与表压的关系 20 9 80 表压/kPa 60 100 体积变化 16.48% -28.30% -37.19% 一44.12% 一49.67% C.1.1.4大气压影响 当地大气压变化 设定温度为0C不变,且忽略纬度的影响,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将随海拔高程 而变,其变化量如表C.3所示 表C.3气体体积与海拔的关系 海拔高程/m" 200 500 1000 2000 3000 -150 101.325 95.265 77.085 当地大气压/kPa 103.l43 98.90l 89.205 64.964 -1.76% 十2.455% 十6.36% 十13.59% 十31.45% 十55.97% 体积变化 23
GB/T37894一2019 C.1.2常用流量计的温度压力修正计算 C.1.2.1概述 气体的温度和压力应按本标准规定的NTP进行修正 因臭氧发生器实际工作的温度、压力变化 范围相对较小,气源氧气或空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大,进行温度压力修正计算时可忽略气体黏度系数、 压缩系数、仪表膨胀系数等变化的影响 C.1.2.2玻璃转子流量计与金属浮子流量计 C.1.2.2.1概述 国内标准化生产的测量气体体积流量的玻璃转子流量计与金属浮子流量计,一般按压力户= 101.325kPa,温度T=293.15K20C)的空气(即密度p=1.205kg/m'的空气)进行标定 使用其他玻 璃转子流量计或金属浮子流量计应注意检查流量计的标定的状态 c.1.2.2.2计算式 玻璃转子流量计与金属浮子流量计气体体积流量修正按式(C.1 Q三 a 、医原,原 =K,K,K-Q (C.1 式中: ,k-医我,- K,- 工作状态下的气体流量换算到标谁状态下的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Q Q -流量计的示值读数,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标准状态下被测气体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p 流量计标定状态下气体的密度,一般国内标准的气体玻璃转子流量计与金属浮子流量计按 n =1.205kg/m; Oo 工作状态下被测气体的压力(表压与大气压之和),单位为千帕(kPa); " -标准状态时的压力p=IL.325kPa 工作状态下被测气体的温度,单位为开尔文(K) r 流量计标定状态温度,一般国内标准的玻璃转子流量计与金属浮子流量计按T,=293.15K 20C); 气体密度换算系数 K, 气体压力换算系数; R K" 气体温度换算系数 C.1.2.2.3气体密度换算系数(表C.4) 表C.4气体密度换算系数 气源 K 密度/kg/m')(20C,1o1.325kPa 1.205 空气 l.000 .331 0.951 氧气 24
GB/37894一2019 c.1.2.2.4常用气体压力换算系数(表c.5 表c.5常用气体压力换算 表压/MPa 0.02 0.04 0.,06 0.08 0,10 0,15 1.094 1.181 1.262 1.338 1,410 1.575 注大气压为标准气压 常用气体温度换算系数(表c.6) C.1.2.2.5 表C.6常用气体温度换算 10 40 工作温度/ 20 30 1.0360 1.0175 0.9834 0.9675 1.0000 c.1.2.3涡街流量计 涡街流量计的体积流量修正计算按式(C.2): C,2 --a》一一 Q、 式中: -气体标准状态体积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QN 流量计的工况示值读数,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Q 气体工作状态压力(绝压),单位为兆帕(MPa); 标准状态压力,单位为兆帕(MPa); N 气体工作状态温度,单位为开尔文(K); T、 -标准状态温度,单位为开尔文(K. 臭氧发生室进气-出气流量值换算 C.2.1气体流量计的特性差异 容积式流量计,涡街流量计,超声流量计等气体流量计的仪表系数与被测气体的密度无关,以一种 气体标定后可测量不同密度气体的体积流量 有此特性的气体流量计适合装置在臭氧发生室的出气 端,直接测量出不同臭氧浓度时臭氧化气的体积流量,经温度压力修正为标准状态的流量值,用以计算 臭氧产量 玻璃转子流量计,金属浮子流量计,孔板流量计等体积流量气体流量计的仪表系数与气体密度直接 相关,以一种气体标定的这类流量计不能准确测量不同密度或密度变化的气体体积流量 这类流量计 无论装置于臭氧发生室的进气端还是出气端,都应按照经温度、压力、密度修正后的流量值作为臭氧化 气的体积流量,用于臭氧产量计算 C.2.2进气-出气体积流量值换算 C.2.2.1原理 臭氧生成反应简式为3O.2O.,表明生成1mol臭氧应消耗1.5mol氧气 由臭氧相对分子质 25
GB/T37894一2019 量=48及理想气体体积=22.4X10-m'/mol,若已知臭氧浓度c,单位是剧/m',其摩尔浓度为 C,/48)mol/m,则每生成1m'臭氧化气相应的输人气量为1+1/2xCo/48X22.4X10-'m据此 可将在臭氧发生室进气端测得的原料气体积流量换算为出气端臭氧化气的体积流量 C.2.2.2计算式 臭氧发生器进气出气体秧流量换算按式(c.3) 48×2 C.3 Qt=Qm× 48×2十Co×0.022 式中 臭氧化气体积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Q 原料气体积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Qm Co 臭氧浓度,单位为克每立方米(g/m) C.2.2.3不同臭氧浓度时出气/进气体积流量比值 不同负氧浓度时出气进气体积流疑比值见表c 表C.7不同臭氧浓度时出气/进气体积流量比值 100 120 150 臭氧浓度/(g/mr) 10 20 50 80 200 0,.998 0.995 0,989 0.982 0,973 0.966 0.955 出气/进气流量比值 0,977 26
GB/37894一2019 录 附 D 资料性附录 臭氧发生器性能参数检测记录 臭氧发生器性能参数检测表参见表D,1 表D.1臭氧发生器性能参数检测记录 仪器 日期 环境温度 臭氧浓度测定方法 % 地点: 相对湿度: 电量测定仪器 臭氧发生器编号 大气压力 kPa 气源 氧含量 常压露点, 冷却水温度 气体温度 气体 臭氧 冷却水 发生室 臭氧输人平输人平功率输人标准 臭氧 时 流量 产量 流量 气压 浓度均电压均电流因数 功率 气量 电耗 进气出气 进水出水 计读数 TA kg/h nm/A MPa rm/h kW kwh/kg A cos少 g/m m'/h g/h) 结论 检测人员: 27
GB/T37894一2019 参 考文献 [1]气体流量计.杨有涛等.北京:计量出版社,2007. [[2]才/>八>卜7》少[修订版].日本才/>协会,2016 [3]lnternationalOzoneAssociation.,GuidelineforMeasurementofOzoneConcentrationinthe ProcessGasFromanOzoneGenerator.OzoneScience&. .1996,18:209-229. Engimering.l InternationalOzoneAssociation.LexiconofTerms [[4] 28

水处理用臭氧发生器技术要求GB/T37894-2019

随着人们对水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水处理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而作为一种常用的水处理技术,臭氧发生器在水处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臭氧发生器的工作原理

臭氧发生器是一种通过电解或放电等方式将氧气转化为臭氧的装置。臭氧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和杀菌能力,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等有害物质。

臭氧发生器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臭氧发生器可以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医疗、食品加工等领域中的水处理过程中。具体包括:

  • 消毒:臭氧可以杀灭水中的各种病毒、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对于确保水质安全非常重要。
  • 氧化:臭氧可以将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氧化分解,提高水的透明度和净化度。
  • 除臭:臭氧可以快速地分解水中的难闻气味,为水处理过程提供更好的体验。

GB/T37894-2019标准要求

GB/T37894-2019是我国针对臭氧发生器技术的标准规范,其中包括了臭氧发生器的基本类型、性能指标、试验方法、使用与维护等方面的内容。具体要求如下:

  • 臭氧发生器应具备稳定、可靠、高效、安全等特点。
  • 臭氧发生器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并通过必要的检测和认证。
  • 臭氧发生器的设计、制造、运输、安装、调试和使用应符合相关要求,并进行记录和归档。

总体而言,臭氧发生器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水的质量,还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GB/T37894-2019标准则为臭氧发生器的设计、制造和使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从而确保了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墙体材料术语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墙体材料术语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墙体材料术语的编号:GB/T18968-2019。墙体材料术语共有76页,发布于2020-07-01
超薄玻璃硬度和断裂韧性试验方法小负荷维氏硬度压痕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超薄玻璃硬度和断裂韧性试验方法小负荷维氏硬度压痕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超薄玻璃硬度和断裂韧性试验方法小负荷维氏硬度压痕法的编号:GB/T37900-2019。超薄玻璃硬度和断裂韧性试验方法小负荷维氏硬度压痕法共有11页,发布于2020-07-01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