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1443.1-1989

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总技术要求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Domesticsatellitecommunicationearthstations--Generaltechnicalrequirements--Part1:Commonperformance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总技术要求第一部分:通用要求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总技术要求第一部分:通用要求的编号:GB/T11443.1-1989。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总技术要求第一部分:通用要求共有12页,发布于1990-03-011990-03-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M35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33.060.30
  • 实施日期1990-03-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12页
  • 文件大小759.52KB

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总技术要求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国家标准 GB11443.1一89 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总技术要求 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Domesticsatellitecommunication earthstationsGeneraltechnicalreguirements Part1:Commoperformance 1989-07-04发布 1990-03-01实施 发布 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 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总技术要求 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GB11443.1一89 Domesticsatelltecommunieation earthstations-Generaltechnicalrequirements Part1;Commonperformance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球站分类,天线特性,宽带射频特性及地球站其他基本性能要求,还规定了各种调 制方式的传输性能和主要参数 本标准适用于固定业务4/6GHz频段的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不仅适用于国内通信卫星组 成的国内卫星通信系统,也适用于租用国际通信卫星转发器组成的国内卫星通信系统,前者简称为“围 内卫星系统”,后者简称为“租星系统” 本标准适用于公用通信网和专用通信网 本标准适用于卫星通信地球站的建立和技术改造 引用标准 GB3384模拟载波通信系统网路接口参数 GB7611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网路数字接口参数 第二部分频分多路复用调频载波通道 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总技术要求 GB11443.2 GB11443.3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总技术要求第三部分:单路每载波通道 GB 11443.4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总技术要求第四部分;电视/调频载波通道 GB14.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发射、接收和地面通信设备技木要求第一郎分;频分多路复 用/调频设备 GB 1l444.2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发射、接收和地面通信设备技术要求第二部分;单路每载 波设备 GB11444.3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发射、接收和地面通信设备技术要求第三部分:电视/调 频设备 GB1l6.1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终嘴没备技术要求第-部分,频分多路复用终蹦设备 园内卫星通信地球站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二部分,单路每载波终嘴设备 GB11445.2 术语、代号 3.1术语 3.1.1连续可变斜率增量调制continuouslyvariableslopedeltamodulationcVsD) 连续可变斜率增量调制是增最调制的-种,量化阶距是随着语言信号音节斜率连续变化的 3.1.2话音激活voiceactivation 为了节省卫星发射功率,提高通信容量,当输人话音电平达到一定门限值时,scCPC发载波, 否 1990-03一01实施 国家技术监督局1989-07-04批准
GB11443.1一89 则不发较波 它是scPC系统特有的功能 3.1.3前向纠错forwarderrorcorrectionFEC 发端发出能够纠错的码,接收端收到纠错码后,根据译码规则自动地纠正传输中出现的错误 代号 3.2 3.2.1FDM/FM频分多路复用/调频, 3.2.2sCPC/BPsK/cVsD单路每载波/二相移相键控/连续可变斜率增量调制 scPc/QPsK/cvsD单路每载波/四相移相键控/连续可变斜率增斌调制 3.2.3 Tv/FM电视/调频, 3.2.4 3.2.5dBc相对于载波的分贝数 调制方式 本标准规定下列调制方式的传输性能和主要参数 FDM/FM b scPc/BPsK(或QPsK)/cvsD(电话》和scPc/QPsK(数据》 TV/FM 地球站分类 及它在网中的地位分为四个标准等级 按照系统内地球站的品质因数 G/T值 -类站 G/下>31.7十20Ig/4dB/K 二类站 G/T>28.5+20lg/4dB/K G/>23+20lgf/4dB/K) 三类站 四类站 G/T>18.5十20lgl4dB/K) G/T值规定为天线工作仰角>10" 晴天微风的条件下测试值 注 f为接收频率,GH乙 在国内卫星系统和租星系统中,一类站包括一个中央站、公用网和专用网的中心站 其G/T值可比 31.7dB/K取得高,以有利于整个系统功丰利用 三类站中,用于租星系统为G/T>24.5十20lg//4dB/K 地球站业务能力 6.1 -类站 --类站作为中央站时,应具备如下性能;承担全卫星系统的运行操作和监测,并作为通信使用管 理中心监控站 发射scc系统中的参考导频信号在租星系统中,负贵与国际卫星组织(NTELsAT 公务联络,配合TELsAT对新建地球站进行人网验证测试和开通测试 -类站作为中心站时,应具备如下性能,负责本系统的运行、操作和监涮 与各类站进行通信(电话、电报、数据和传舆) 与-二类站互通电话和其他非电话业务 6.1.3 与三、四类站通小容量sCPC电话和其他非电话业务 具有较大通信容量 6.1.4发送电视信号,接收电视信号并提供转播 6.1.5必要时,应具有发射参考导频信号的能力,作为sCPC系统参考导频备用站 类站 6.2 与--、二类站互通电话和其他非电话业务, .21与各类站进行通信(电话、电根、数据和传真) 与三、四类踏通小容量sCC电话和其他非电话业务,其有中等通信容量 发送电视信号(国内卫星系统),接收电视信号并提供转播 6.2.2
GB11443.1一89 6.3三类站 6.3.1与-、二类站互通小容量是scPC电话和其他非电话业务 6.3.2接收电视信号,符合条件时可提供转播 四类站 6 二类站互通小容量sCPC电话和其它非电话业务 四类站在技术条件符合要求时,可与-、 接收电视信号 地球站设备的组成 地球站设备的基本组成包括 天线分系统; 发射设备分系统; 接收设备分系统; 地面通信设备分系统, 终端设备分系统 监示分系统 电源分系统 -个地球站可能具有--付天线或多付天线,天线的数目取决于需要同时通过几颗卫星进行通信 我国卫星通信系统由4国内卫星系统”和“租星系统”二部分组成,某些大站必须设二付或更多付天 线满足通信和电视的需要 天线及接收设备分系统一般是共用的,基带到射频和射频到基带设备的数 献取决于通信信道的数量和类别 地球站FDM/FM设备配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 地球站scPC设备能置示意图如图2所示 地球站Tv/FMi设备配置示意图如图3所示
GB11443.1?89 ?# ?? "-??R ? S
GB11443.1?89 ?* ??R ? R ? ? F N
GB11443.1?89 ?* ?谡?R " ?
GB11443.1一89 系缺的工作频带 8.1发射工作频带 地球站必须能在5925一日425MHz频带内的任何指定瞬时带宽上工作 在有条件的地球站,可考虑在5850一6650MHz频带内工作 8.2接收工作频带 掉收工作频带为》700-4oMH2频带内的任何脚时工作带宽,地球站必须能擅收上迷频带内的 任意载波 有条件的地球站,可考虑接收工作频带为3400~4200MHz 天线分系统 g.1天线的发射旁瓣特性 在天线口面直径与发射较波的波长之比D/A>150的情况下,偏离主波束中心大于1”的天线 所规定的包络线 旁瓣峰数的90%不得超过式5 5 G=29一25lgdBi 1 48”的现有天线应进行改造,可允许继续使用到1990年 对于D/A<150天线,天线旁瓣蜂数的90%不得超过式6》所规定的包络线 G =52-10lg(D/A)一25lgdBi)[(100入/D)?<9<48 48 G=10-10lg(D/AdBi) g.2天线的接收旁瓣特性 9所规定的包络线 偏离主波束中心,大于1”的天线旁瓣峰数的90%不得超过式8) <0<48 8 G=32-25lgdBi) G=10 dBi 9 48 式中:G -在静止轨道的南北3”以内的方向上,相对于全向辐射天线的旁瓣包络增益从地球中 dBi; 心看去 偏离主轴的角度, g.3极化 g.3.1发射和接收的极化方式 国内卫星系统 采用线极化方式,极化面可调熬 租星系统: 采用双圆极化方式,使用INTELSAT五号卫星,东半球波束极化方式如下 地球站发送:左圆极化 地球站接收,右圆极化 发射和接收交叉极化隔离度或轴比 9.3.2 国内卫星系统 天线在轴方向交叉极化隔离度>33dB 天线旁瓣偏轴110”交叉极化隔离度>10dB 租星系统
GB11443.1一89 地球站对卫星传输方向的发射和接收电压轴比不大于1.06 天线指向控制能力 地球站天线的仰角在高于5”的条件下,通过自动或人工方式,使天线的指向能适应静止轨道上 不同位置的卫星 9.5跟踪方式及能力 9.5.1对大型天线(即D/人>150要求采用自动跟踪 9.5.2对小型天线即D/入<150在指向损失不超过0.5d的条件下可采用人工跟踪 9.5.3对系统巾所有的站都要求有人工跟踪能力 10发射载波功率稳定度 地球站发射的任何一个载波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除恶劣气候条件外,稳定度应保持在 1dB/范围内 该指标包括高功散输出功率不稳定度(包括前置激励电路的影响)、天线 1.5 发射增益不稳定性、天线指向误差和跟踪误差四个不稳定因素 sCPC系统中参考导频发射载波功率 稳起度应为土0.5dB/d. 11射频载波频率容差 对所有的地球站发射载波频率容着包括载波频率的初始偏离和长期的漂移值不超过下列值 sCPC载波: 土250Hz FDM/FM载波 土80kHz带宽2.5、5MHz 土150kHz(带宽>;MH2 Tv/FM载波 250kHz 12辐射限制 12.1波束外辐射EIRP密度 在邻近卫星方向上,波束外辐射EIRP密度的允许值规定如下 FDM/FMTvFM系统的辐射 12.1,1 =32-25lg (2.5”GB11443.1一89 信号在分配频带以外的落在5925一6425MHz和14000- 14500MH的频段内的任何4kHz频带 内不得超过4dBw/4kHz 12.3射频带外辐射 租星系统中,经地球站的因多载波应用产生的带外互调产物ERP在5925一6425MHz频率范 中的任何4kH2频带内天线仰角为10"时,不得超过21dBw/4kH4仰角为其他值时的校正因子为 -0.02(a-10dB,其中a是地球站天线仰角,单位为度 12.4载波频谱旁瓣限制 在使用频带外,每个发射数字载波的频请务殿应比频谱主瓣蜂值低28adn以上 公务联络 13 3.1构成公务联络的原则 公务电路主要为中央站全系统的管理、监酬服务,并用于地球站与地球站之间的日常业务通 信; 公务系统只包括公用通信网的地球站和专用通信网的中心站(一般为一、二类站》之间的公 b 务通信,专用网地球站之间公务通信另设一对专用频率 c. 两肉所有通信地球站,不管采用什么通信方式,至少应有一条双向公务电路 13.2频率配置 13.2.1sCPC公务 公务联络使用两对频率 用于系统中所有地球站之间的公务通信" 为中央站对各类站之间的公务通信专用 .的具体频率由主管部门确定 中央站还应具有通过向全系统“广播”的 性能 3.2.2FDM/FM公务 FDM/FM公务联络电路是在基带412kHz之间插进二个通路,每个4kHz频带的低频端设置 电话通路,在高频端以120Hz的间隔至多容纳5路移频电传电报电路,频率配置如图4所示,图中单 位为千赫兹 电话 3.6 . 0.3 2.82 2." 2.94 3.I8 18 28 6 图 频率分配 3.3公务联络方式 中史站、一类站和二类站及专用网中心站可以通电话、电报或电话、真迹传真 三、四类站可以 通电话和真迹传真
GB11443.1一89 14 地球站接口 4.1视频和伴音接口 14.1.1视频接口 输人电平 ! V,_,正极性调制 愉人阻抗;75Q 输出电平,1v,-, 输出阻抗75Q 14.1.2伴音接口 输人电平,0dBm 输人阻抗600Q(平衡和不平衡各一路 输出电平;0dBm 输出阻抗;600Q(平衡和不平衡各一路 14.2音频和各级基础群接口 音频和各级基础群电话和非电话业务接口参数应符合GB3384规定 64kbit/的数字接口见 国标GB7611规定 地球站可用性 1 地球站的可用性与各分系统中单机设备的可靠性和提供备用方式及其转换方式密切相关 因此在 选择各分系统中的设备时,要考虑使用及维护方便,单机可靠性要好,备用设备的多少可由各地球站 按具体情况综合选择,但是对公用通信网而言,地球站总的可用性设计指标为99.9% 专用网则可根 据不同使用要求,由用户自行规定 地球站进城电路 16 地球站进城电路是指输人喘和输出端至长途局(或用户)的中继线路设备,一类站和二类站设在 郊外,由于地球站环境、业务婴求各异,进城电路可采用微被中继、电缆或光轩 微波中继使用频段应避开3400~42MHA560日60MH人.0.了-H.3GHzi4一I4.5oH名 建议使用下述频段,1900-2300MHz,7780一87;MH么,8200一83500MHz 容量系列分为数字方式和模拟方式: 数字方式,34Mbit/s,2x34Mbit/s 模拟方式,960路/信道,180路/信道 四类站不需进城电路 三、 17地球站工作条件 17.1地球站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 相对湿度 寒带 35十40C 10%~100% 热带 20~55c 12%100% 地球站应能在0m/3风速(相当于g一I啾风)的条件下连挨工作 7.2地球站机房条件 机房内温度为1530C相对湿度为10%一75% 10
GB11443.1一89 机房还应考虑防裘、防莓、防尘、防静电等措施 17.3电源 地球站应由稳定、可靠的交流电颜和应急备用的油机发电机组(部分三类站视具体情况而定》供 电 二类站根据供电情况,可配备交流不停电电源系统 三相交流电源,赖率应为0土IH,电压380v,当电压偏移士3aV时,必须采取稳压或调压措 施 单相交流电源,频率应为0土1Hz,电医220v,当电压偏移土22Vv时,必须采取稳压或调压措 施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邮电部提出 本标准由邮电部邮电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由邮电部第一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诗禹

炼铁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炼铁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炼铁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的编号:GB/T11660-1989。炼铁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共有2页,发布于1990-06-011990-06-01实施根据2017年第7号公告和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结论,自2017年3月23日起,该标准转化为推荐性标准,不再强制执行。
搪瓷光泽测试方法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搪瓷光泽测试方法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搪瓷光泽测试方法的编号:GB/T11420-1989。搪瓷光泽测试方法共有5页,发布于1990-02-011990-02-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