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21709.9-2008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9部分穴位贴敷

Standardizedmanipulations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Part9:Acupointpaste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9部分穴位贴敷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9部分穴位贴敷的编号:GB/T21709.9-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9部分穴位贴敷共有8页,发布于2008-07-012008-07-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C05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11.020
  • 实施日期2008-07-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8页
  • 文件大小645.07KB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9部分穴位贴敷


国家标准 GB/T21709.g一2008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9部分:穴位贴敷 Standardizedmanipulations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 Part9:Acupointpaste 2008-04-23发布 2008-07-01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蹬委员会国家标准
GB/T21709.9一2008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9部分:穴位贴敷 范围 GB/T21709的本部分规定了穴位贴敷的术语和定义、操作步骤与要求、注意事项、禁忌 本部分适用于穴位贴敷技术操作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21709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部分 GB/T12346喻穴名称与定位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21709的本部分 穴位贴敷medieatedplasteappliedtoapoint 在穴位上贴敷某种药物的治疗方法 3.2 敷膀疗法mediceatedplasterappliedtothenavel 将药物贴于胳部的治疗方法 3.3 助透剂penetrationenhaneers 能够增加药物透皮速度或增加药物透皮量的物质 3.4 巴布剂eataplasm 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或亲水性物质为基质与药物制成的外用贴敷剂 3.5 赋形剂excipients 赋予药物以适当的形态和体积的物质 操作步骤与要求 施术前准备 4.1.1药物 药物常用剂型参见附录A 4.1.2部位 根据患者病情,按GB/T12346的规定选择相应的穴位 4.1.3体位 以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为宜
GB/T21709.g一2008 4.1.4环境 应选择清洁卫生的环境 4.1.5消毒 4.1.5.1部位 用75%乙醉或0.5%1%碘伏棉球或棉签在施术部位消毒 4.1.5.2术者 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4.2施术方法 4.2.1贴法 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上,然后外覆医用胶布固定;或先将药物置于医用胶布粘面正 中,再对准穴位粘贴 硬膏剂可直接或温化后将硬膏剂中心对准穴位贴牢 4.2.2敷法 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涂搽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使用膜剂者可将膜剂固定于穴位上或直接涂于穴位上成膜 使用水(酒)浸请剂时,可用棉垫或纱布浸蘸,然后敷于穴位上,外覆医用防渗水敷料贴,再以医用胶 布固定 4.2.3填法 将药膏或药粉填于挤中,外覆纱布,再以医用胶布固定 4.2.4熨贴法 将熨贴剂加热,趁热外敷于穴位 或先将熨贴剂贴敷穴位上,再用艾火或其他热源在药物上温熨 4.3施术后处理 4.3.1换药 贴敷部位无水泡、破溃者,可用消毒干棉球或棉签蘸温水、植物油或石蜡油清洁皮肤上的药物,擦干 并消毒后再贴敷 贴敷部位起水泡或破溃者,应待皮肤愈后再贴敷 4.3.2水泡处理 小的水泡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 大的水泡应以消毒针具挑破其底部,排尽液体,消毒 以防感染 破溃的水泡应做消毒处理后,外用无菌纱布包扎,以防感染 注意事项 5.1久病、体弱、消瘦以及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 5. 2 孕妇、幼儿慎用 5. 颜面部慎用 5.4糖尿病患者慎用 5 ..5 对于所贴敷之药,应将其固定牢稳,以免移位或脱落 5 凡用溶剂调敷药物时,需随调配随敷用,以防挥发 5.7若用青剂贴敷,膏剂温度不应超过45C,以免烫伤 对胶布过敏者,可选用低过敏胶布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 对于残留在皮肤上的药膏,不宜用刺激性物质擦洗 5 10贴敷药物后注意局部防水 5 11贴敷时间和皮肤反应参见附录B. 5 12贴敷后若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泡,瘙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 出
GB/T21709.9一2008 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6 禁忌 6.1贴敷部位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6.2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禁用
GB/T21709.9一2008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常用剂型 A.1膏剂 A.1.1软膏剂 将药物加人适宜基质中,制成容易涂布于皮肤、粘膜或创面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A.1.2硬膏剂 A.1.2.1铅硬膏 A.1.2.1.1黑膏药 以食用植物油炸取药料,去渣后在高热下与红丹反应而成的铅硬膏 A.1.2.1.2白膏药 以食用植物油与宫粉为基质,油炸药料,去渣后与宫粉反应而成的一种铅硬膏 A 1.2.1.3松香膏药 用松香为基质制成的膏药 A.1.2.2橡胶硬膏 以橡胶为主要基质,与树脂、脂肪或类脂性物质(辅料)和药物混匀后,摊涂于布或其他裱背材料上 而制成的一种外用制剂 A.1.2.3中药巴布剂 以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或亲水性物质为基质,与中药提取物制成的中药贴敷剂 A.2丸剂 药物细粉或药物提取物加适宜的粘合剂或辅料制成的球形制剂 A.3散剂 又称粉剂,是指一种或数种药物经粉碎、混匀而制成的粉状药剂 糊剂 A 将药物粉碎成细粉,或将药物按所含有效成分以渗漉法或其他方法制得浸膏,再粉碎成细粉,加人 适量粘合剂或湿润剂,搅拌均匀,调成糊状 A.5泥剂 将中药捣碎或碾成泥状物,可添加蜜,面粉、乙醇等物增加其粘湿度 A.6熨贴剂 以中药研细末装布袋中贴敷穴位,或直接将药粉或湿药饼敷于穴位上,再用艾火或其他热源在所敷 药物上温熨 浸膏剂 将中药粉碎后用水煎熬浓缩成膏状,用时可直接将浸膏剂敷于穴位上
GB/T21709.9一2008 A.8膜剂 将中药成分分散于成膜材料中制成膜剂或涂膜剂,用时将膜剂固定于穴位上或直接涂于穴位上成 膜即可 饼剂 将药粉制成圆饼形进行贴敷的一种剂型 其制作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配好的各种药物粉碎,过筛 混合,加人适量面粉和水搅拌后,捏成小饼形状,置于蒸笼上蒸熟,然后趁热贴敷穴位;另一种是加人适 量蛋清或蜂蜜等有粘腻性的赋形剂,捏成饼状进行敷贴 前者可用于贴敷时间较长者,并能起到药物和 温热的双重刺激作用;后者制作较为简单 药饼与皮肤接触面积较大,故多用于脐部及阿是穴(多为病 灶或其反应区域 A.10锭剂 将药物研极细末,并经组筛筛后,加水或面糊适量,制成锭形,烘干或脉干备用 用时加冷开水磨成 锭剂多用于需长期应用同一方药的慢性病症,可以减少配药制作的麻烦,便于随 糊状,以此涂布穴位 时应用 锭剂药量较少,故常用对皮肤有一定刺激作用的药物 A.11水(酒)溃剂 用水、酒或乙醇等溶剂浸泡中药,使用时用棉垫或纱布浸蘸 A.12鲜药剂 采用新鲜中草药捣碎或揉搓成团块状,或将药物切成片状,再将其敷于穴位上
GB/T21709.9一2008 B 附 录 资料性附录 贴敷时间和皮肤反应 B.1贴敷时间 B.1.1刺激性小的药物,可每隔1d~3d换药1次;不需溶剂调和的药物,还可适当延长至5d一7d 换药1次 B.1.2刺激性大的药物,应视患者的反应和发泡程度确定贴敷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如需再贴 敷,应待局部皮肤愈后再贴敷,或改用其他有效穴位交替贴敷 B.1.3敷胳疗法每次贴敷3h24h,隔日1次,所选药物不应为刺激性大及发泡之品 B.1.4冬病夏治穴位贴敷从每年人伏到末伏,每7d10d贴1次,每次贴3h6h,连续3年为一 疗程 B.2皮肤反应 色素沉着、潮红、微痒、烧灼感、疼痛、轻微红肿、轻度出水泡属于穴位贴敷的正常皮肤反应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0部分穴位埋线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0部分穴位埋线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0部分穴位埋线的编号:GB/T21709.10-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0部分穴位埋线共有9页,发布于2008-08-012008-08-01实施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8部分皮内针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8部分皮内针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8部分皮内针的编号:GB/T21709.8-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8部分皮内针共有5页,发布于2008-07-012008-07-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