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5296-1994

可搬移式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Generalspecificationofequipmentsfortransportablesatellitecommunicationearthstation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可搬移式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通用技术条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可搬移式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通用技术条件的编号:GB/T15296-1994。可搬移式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通用技术条件共有35页,发布于1995-07-011995-07-01实施
  •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M35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33.060.30
  • 实施日期1995-07-01
  • 文件格式PDF
  • 文本页数35页
  • 文件大小2.16M

以图片形式预览可搬移式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可搬移式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国家标准 GB/T15296-g4 可搬移式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 通用技术条件 Generalspeeifieatonofequipmentsfor ransportablesatellitecommunieationearthstationm 1995-07-01实施 1994-12-06发布 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国家标准
目 次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引用标准 术语、代号 3 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组成 S 业务种类和通信体制 卫星通信地球站系统技术要求 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分系统技术要求 14 卫星通信地球站系统技术性能测量 24 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分系统技术性能谢放 o 29 1C 安全试脸,环境试验相可幕性试验 31 11检验规则 32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12
国家标准 可搬移式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 GB/T15296-94 通用技术条件 Generalspecificationofequipmentsfor transportablesatellitecommnunicationearthstation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可搬移式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 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C波段地面可搬移式卫星通信地球站(3m以上天线,采用SCPC体制),可作为c 波段地面可搬移式卫星通信地球站的建立、技术改造和设备生产的技术依据 本标准对其他形式的C波段地面可搬移式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亦可作参考 引用标准 GB146.1标准轨距铁路机车车辆限界 GB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1589汽车外尺寸限界 GB4793电子测量仪器安全要求 GB9412用于60~108kH基群电路的48kbit/s数据传输的调制解调器 GB11299.1~11299.15卫星通信地球站无线电测量方法 GB11443.1 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总技术要求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GB11443.3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总技术要求第三部分单路每载波通道 GB11444.2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发射、接收和地面通信设备技术要求第二部分;单路每载波 设备 GB11445.2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二部分;单路每载波终端设备 GB12401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天线(含馈源网络)和伺服系统设备技术要求 GJB151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要求 GJB367.1军用通信设备通用技术条件设计制造要求 GJB367.2军用通信设备通用技术条件环境试验方法 GJB367.3军用通信设备通用技术条件可靠性鉴定试验和验收试验方法 军用通信设备通用技术条件验收规则 GJB367.4 GJB870军用电子设备方舱通用规范 术语,代号 3.1术语 阻发滤波器reyettransmisionflter 阻发滤波器是安装在低嗓声放大器和愤源之间的一种滤波器,对于发射频率呈现高阻;对于接收频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4-12-06批准 1995-07-01实施
GB/T15296-94 率提供损耗较小的通道,从而抑制发射信号反馈到接收通道 3.2代号 3.2.1cVSsD 连续可变斜率增量调制 3.2.2PA 信道预分配 3.2.3DAMA 信道按需分配 3.2.4R3/4FEC 效率为3/4的前向纠错编码 3.2.5R7/8FEC 效率为7/8的前向纠错编码 3.2.6BPSK 二相移相键控 3.2.7QPSK 四相移相键控 3.2.8sCPC-FDMA 单路每载波-频分多址 3.2.9EIRP 等效全向辐射功率 3.210c/N 载波与噪声之功率比. 3.2.11E/N 单位数字信号平均能量与单位带宽内的噪声谱密度之比 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组成 可搬移式卫星通信地球站由电子方舱,天线集装箱,天线及债源网络伺服分系统,高功率放大器 HPA)分系统,低嗓声放大器aAN)分系魄,上下变频器分系统,中频公共单元,信道终端惧分系统等 部分的设备组成 可搬移式卫星通信地球站组成方框图、平面图见图1,图2 根据地球站的规模及业务能力,设备数址及种类可有所取舍,由产品规范规定 业务种类和通信体制 5.1业务种类 双工数字话 双工数据; b 传真; d静态图像 通信体制 5.2 采用sCPC体制 电话传输 5.2.1 信源编码,CvSD32kbit/s; a. 调制方式;BPSK(激活方式; b.
GB/T15296-94 多址方式:SCPC-FDMA; d 卫星信道分配方式;采用PA(留DAMA接口及控制器位置)或DAMA; 交换方式.人工方式或自动方式 e. 5.2.2数据传输 数据编码,R3/4FEC48kbit/s或 a. R7/8FEC56kbit/s; 调制方式:QPsK(连续),传输速率64kbit/s; b 复用方式;TDM c. d 接口方式;符合GB9412的规定
GB/T15296?94 ? ?? ? m ??
GB/T152g6一94 信号及保护地 披导入口 电于方舱 控制线 天线集校箱 低嗓出线口 波导出口 信号、控制线n O澈蓄针 市电、油机 教据终旗群交换机 图2可搬移式卫星通信地球站平面图 卫星通信地球站系统技术要求 6 6.1工作频段 发射5925~6425MHz(或扩展为58506425MHz); 接收3700~4200MHz(或扩展为36254200MHz). 6.2地球站品质因数(G/T)值 根据地球站规模和业务能力由产品规范按表1选用: 表1 天口径 6.56.0 7.3 5.0 4.5 mn G/T >1p.1十20le 22.5十 -2lg" 多36.9十3lk一 >24.8十20lg >23.820lg dB/K 迷G/T值规定为天线工作仰角10",晴天微风,地物天际角2”的条件下测量 接收频率,GHz G/T值中,在3.7GH~4.2GH条件下,低嗓声放大器嗓声温度为65K. 建议优先选用5m或4Sm天线 发射载波功率的稳定度 地球站发射的任何一个载波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除恶劣气候条件外,稳定度应保持在 -1.5~+1dB/a范围内 6.4发射载波频率允许误差
GB/T15296一94 发射载波频率允许误差为 士250Hz 6.5偏离主轴辐射密度 偏离主轴挺射密度的EIRP不应超过公式(I)(2)的表示值 D=41一25lgO2.5°0s48° (48°<0K180) 2 D=3.0 式中;D -EIRP在40kH频带内的密度,dBw/40kHz; 4偏离主轴角度,() 6.6杂散辐射 6.6.1寄生产物 寄生产物(包括单频信号、频带噪声,以及其他不希望的信号,但不包括互调产物)的EIRP在发射 频率范围内的任何4kHH带宽中,不应超过4dBw/4kHz 6.6.2互调产物 多载波应用时,互调产物EIRP在发射频率范围内,天线仰角为10”时应符合公式(3)(4)的要求 3 EIRP-30 (27) EIRP-13-20lgN 式中N -SCPC载波数; 3),(4)式计算结果的单位为dBw 当仰角为其他值时的校正因子为;一0.02(a一10)dB,其中a是天线仰角,("). 6.7中频到射频(IF/RF)的振幅/频率特性 P/RF的探幅/频率特性是指发射链路的特性(不含scPc终端设备) 要求在使用带宽内为 士0.5dB. 6.8射频到中频(RF/IF)的振幅/频率特性 的报幅/锁率特性是指接收链路的特性(不含sr终端设备) 要求在使用带宽内为 RF/IF 士1.2dB. 6.9传输质量(误码率P.): 数字话;E,/N,=11.2dB时,P<1×10-: 数据E/N,=13.3dB时, P<1×10-"(未加纠错和扰码); P,<3×10-(加纠错和扰码》 ,10地球站有效性 全站通信设备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不低于30oh(无备份),地球站总的有效性设计指标 为98.6%(不含不利气候的影响造成通信中断),为提高地球站可靠性,建议站内主要设备果用双机备 份 6.11地球站工作条件 6.11.1环境温度 工作温度 电子方舱内设备;540C; 电子方舱外设备;-35~+55C 贮存温度 电子方舱内设备;一50~十65C; 电子方舱外设备;一50~65C 6.11.2相对湿度 电子方舱内;5%一95%;
GB/T15296-94 电子方舱外:5%一98% 6.11.3高度 在海拔4000m以下,设备能正常工作 6.11.4地球站电源 应具有多种供电手段并能迅速实施转换 三相交流电源频率为50士1Hz,电压为380土38v,设备应能可靠工作 单相交流电源频率为50士1Hz,电压为220土22V,设备应能可靠工作 6.11.5安全 6.11.5.1防漏电 地球站各设备可触及部件不应带电,应采取防漏电措施,以保证设备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可能对人 体有危险的设备部位,应有明显标记 6.115.2避雷措施 地球站应有避雷措施以保证不受雷击,电子方舱,天线集装箱及市电,电话引线入口应装有相应的 避雷装置 6.11.5.3接地要求 地球站设备地线电源地线、避雷地线均应分开 设备地线经汇接后,接方舱外接地桩,接地电阻应 小于4Q 避雷地线接地电阻应小于10Q. 6.11.5.4绝缘电阻 工作电压不超过50oV的电路,功能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Mn. 工作电压超过50ov的电路,功能绝缘电阻应不小子2Mn乘上一个系数,该系数为工作电压除以 500V 6.11.6三防 地球站各设备应进行三防处理.防潮湿、防盐雾,防霉菌 6.11.7电磁兼容 地球站设备应按GJB151.4有关地面设备电磁兼容的要求执行,并按GJB152规定的方法测量 6.11.8运输条件 6.11.8.1汽车运输 在三级公路上以时速3040km跑车30okm,运输后设备经简单调整即可正常工作 6.11.8.2火车运输 地球站设备经铁路运输300Okm后,设备经简单调整即可正常工作 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分系统技术要求 7.1电子设备方舱 7.1.1电子设备方舱设计 电子设备方舱的设计按照GB870的要求执行 7.1.2外形尺寸 电子设备方舱的外形尺寸应满足我国铁路运输、公路交通规则的限界规定 参考尺寸可根据表2 选型
GB/T15296-94 2 表 mm 长 高 1968 1900 180o 1800 2991 2100 2100 210o 800 3 3500 2240 2100 2100 1800 4012 2240 2100 1800 4500 2240 2100 5000 2240 2100 6058 2438 2100 注高不包括滑瓣 7.1.3舱内可闻嗓声 设备全部起动时,舱内可闻噪声一般不大于70dB(A). 7.1.4热设计 舱内应有空调设备 结构设计应根据电子设备舱内耗电量选择制冷量和制热量 7.1.5运输 7.1.5.1汽车运输 配备经改装的专用车运输,下部四角应选用符合集装箱接口尺寸的角配件固定.也可选用一般运输 车运输,但是汽车货厢底盘尺寸均应比方舱底部周边轮席尺寸大,对此应采取结构定位槽施 电子设备 方舱与运输车总皮最大外席尺寸应满是GB1589的规定 方舱可利用升降机构正常装入(或卸下)运输车,也可用吊车装卸,运输时利用系吊紧固组件对舱体 与车进行紧固(舱体表面不能受损),并能进行正常的三级公路的长途运输(见6.11.8.1条). .1.5.2火车运输 铁路运输时,总成高,宽不得超过GB146.1的规定 超越时应放置于火车平板车运输,其系固要求 应按铁路运输规定执行,能保证正常地调车神撞及运输中颠簸不松不脱可靠地进行长途运输(见 6.11.8.2) 7.1.6抗风性能 风速30m/且裹冰不小于3omm厚或相当于裹冰重量的积雪时,方枪于干斤顶工作状态下不破 坏 7.1.7方舱主要配件 根据需要配备机械式升降机构和干斤顶 升降机构最大上升高度,根据需要由产品规粘规定 7.1.8工作位置 电子设备方舱工作时,可在运输汽车上,也可放在地面上,但应使舱体处于水平状态 7.2天线集装箱 可搬移式卫星通信地球站天线运输如采用集装箱形式,集装箱既是天线的工作基座,又是天线系统 运输贮存的包装设备 7.2.1集装箱外形尺寸 同7.1.2条方舱外形尺寸 7.2.2集装箱运输 同7.1.5条
GB/T15296-94 7.2.3抗风性能 天线与集装箱工作状态下,应满足 稳风26m/s,顺风30m/s时,应保精度工作; b.阵风35m/s时,可降指标工作; 在阵风5om/s时,天线应朝天锁定,集装箱用铜丝绳紧固,不破坏 7.2.4集装箱主要配件 除同7.1.7条要求外,还应配备指北针和调平指示装置 7.3天线及馈源网络、伺服分系统技术要求 7.3.1天线口径 主反射面直径见6.2条 7.3.2工作频率 发射:59256425MHz(或扩展为58506425MH2); 接收37004200MHz(或扩展为3625420oMHz). 7.3.3天线增益 天线增益见表3. 表3 天线口径 7.3 6.56.0 5.0 4.5 3.0 m 天线发射增益 >48.5十2ulge >9.0+2g" >51.0+2olg >47.5+20lg >42.4+2kg LTT dB 天线接收增益 >钱e+女 丝.7十3lg- >48.0+2olg >43.52olg >39.4+2olg GR dB7 天线嗓声温度 T'AN K 注1 工作频率,GHHa. 天线噪声温度TA在天线仰角10”,地物天际角小于2",晴天微风时测得 734天线旁瓣特殊性 第一旁瓣;一14dB 广角旁瓣,90%的旁瓣数应满足公式(6)~(40)的要求 D/>100时, 主瓣宽度<<7”) G(O)一29一25lg0 5 G()=+8 7”<09.2° 6 G(0)32一25lgO 9.2°048" 7 8 G()<一10 (0>48° D/入100时, G(0)<49- -IuepA一se[<GB/T15296-94 天线可采用双圆极化或双线极化,也可采用单圆极化或单线极化,双圆双线极化或单圆单线极化等 几种方式 在选用线极化方式工作时,天线极化面可以方便地进行士45”范围调整 线圆转换及极化面 调整可采用电驱动方式或手动方式 7.3.6射频极化 圆极化轴比<1.06; 线极化隔离度(轴向);>33aB 7.3.7天线噪声温度 天线噪声温度见表3 7.3.8馈源损耗 收端;<0.25dB(喇叭口至LNA入口) 发端;<0.2dB(输入法兰盘到喇叭口. 7.3.9馈源网络电压驻波比 圆极化收;<1.2l发;<1.2:1; 线极化收;<1.3:1; 发;<1.3:1 7.3.10端-端隔离度 T,R.;>30dB(不加阻发滤波器); >85dB(加阻发滤波器); R,-R,或T,-T,;线极化时为35dB; 圆极化时为20dB 7.3.11馈源系统功率容量 馈源系统功率容量:>3kw(连续波). 7.3.12天线运动范围 方位:士28"; 俯仰;5'"90 7.3.13跟踪方式 可根据需要采用步进、电驱动、手动跟踪方式 7.3.14跟踪精度 采用步进跟踪时,天线跟踪精度不大于主瓣3aB宽度的1/10. 7.3.15指向精度 不大于主瓣宽度的1/5. 7.4高功率放大器(HPA)分系统技术要求 7.4.1频率范围:5925~6425MHz(或扩展为58506425MHH2) 7.4.2输出功率 行波管放大器额定输出功率:400w(最小35ow); a 125w最小100w); 固态放大器1dB压缩点输出功率;20w(最小18w); b 10w(最小9w). 7.4.3增益(额定功率输出时 行波管放大器:最小70dB(400W) a 最小65dB(125w); 固态放大器;最小50dB. b 7.4.4增益斜率;士0.0sdB/MHz 7.4.5增益稳定度;士0.3dB/d(恒温、恒激励) 10
GB/T15296一94 7.4.6幅频特性 2dB,/50oMHz; a 1dB/任意36MHHz b 7.4.7射颗(RF)电平调整范围;0~20dB连续可调 7.4.8电压驻波比 输入i<1.3=1; 输出;<1.3:1 7.4.g负载电压驻波比<1.5:1 7.4.10多载波互调比:<一24dBe(两相等载波,对于微波真空器件放大器总功率低于额定输出功率 dB,对于固态放大器低于额定输出功率3dB时). 7.4.11调幅/调相转换系数.3"/aB(对于微波真空器件放大器单载波输出功率低于额定输出功率 dB,对于固态放大器单载波输出功率低于额定输出功率3dB时). 7.4.12残余调幅 <一40dBc f<4ktHz); <一20(I十gf,)dBe(4牡H<<50kHa); b 一80dBc (f>500lkHz) 注:,为所测量的4kHt频谱的中心频率,kH 7.4.13残余调频;不劣于一60dB(相对于任意5MH带宽内的4MHz峰-峰频偏). 7.4.14群时延/频率特性(任意36MHz带宽内 线性;0.lns/MHz; 抛物线;0.05ns/MHz b 波动lnsypp 7.4.15噪声和杂波 <一65dBw/4kHz(4.2~12.0GHz2); <一130dw/4kHz(3.74.2GHa). b 二一110dBw/4kHz1240GHz) 7.416射频牺射(机柜辐射);50uB; 7.5.4增益斜率;士0.03dB/MHz 7.5.5增益稳定度 短期;士0.1dB/h, a 中期:士0.2dB/d; b 长期:士0.5dB/周; -35+55c范围,允许增益变化士2.7dB. 在 d 7.5.6振幅/频率特性: 1dB,/50oMMHz a <0.8dB,/36MHz b 7.5.7动态范围(1dB压缩点):>10dBm输出
GB/T15296-94 7.5.8电压驻波比 输入:<1.25':1; a 输出;<1.25;1 7.5.9群时延/频率特性(任意36MHz带宽内 线性;士0.1ns/MHz; h 抛物线;士0.03ns/MIHz; e 波动;0.5ns, 7.5.10多载波互调比;<一50dBc(间隔5MIHz,两等幅载波,总输出为一7dBm时. 7.5.11调幅/调相转换系数:<0.5°/aB(输出为一7dBm时 7.5.12带内过载能力;一10dBm输入时,性能不永久性恶化 7.5.13带外特性;-10dBm的发射频带范围内的倍号输入时能正常工作 飞.514杂散输出;低于热咪声(在每10kH带宽内). 7515监控要求;座有亮善的监粮系统,以保证低嗓声放大器分系统能可靠工作 7.5.16备用方式;可采用一比一备份方式,主备机能自动倒换 7.6上、下变频器分系统技术要求 7.6.1上变频器 7.6.1.1变频方式.两次变频 7.6.1.2输入频率,70士18MHHu 7.6.13输入阻抗.50o. 7.6.1.4输入回波损耗;>26dB. Z.6.1.5输出频率;5925一6425MHx(或扩展为5850一6425Mta). 7.6.1.6输出阻抗:50n. 7.6.1.7输出回波损耗>1aB. 乙.6.1.8输出电平;一20diBm 7.6 增益25士2dB 19 7.6.1.10输出电平稳定性士0.25dB/ 7.6.1. 基准濒率稳定度:士1×10-/月 .1n 7.6.1. .12 振幅/频率特性;不劣于0.5dB,/任意36MH带宽内 7.6.1. 3 多载波互调比<一40dBe(两等幅载波,总输出比额定输出低7dB时). 7.6.1.14本振泄漏;<一70dBm 7.6.1.15杂散<一7aiBm/4kH 7.6.1.16残余调频.A/m<55Ha(在300~340oH基带内,A/f.为总有效频偏 7.6.1.17频率控制由频率合成器调整,步级不大于1MHz 7.6.2下变频器 7.6.2.1变频方式两次变频 7.6.2.2输入颜率;3700一4200.MHa(或扩展为3825一420oMHa) 7.6.2.3输入阻抗;s0a. 7.6.2.4输入回波损耗>19aB. 7.6.2.5输出电平范围;一85~一65dBm. 7.6.2.6输出颜率.70土18MHa 7.6.2.7输出阻抗:50Q. 7.6.2.8输出回波损耗:>26dB. 7.6.2.9增益 12
GB/T15296一94 40士2dB, 30士2dB b. 7.6.2.10基准频率稳定度;士5X10-/月 7.6.2.11噪声系数;<15dB. 7.6.2.12振幅/频率特性;不劣于1dB,,/任意36MHz 7.6.2.13多载波互调比;<-40dBc(两等幅载波,总输出为一17dBm时). 7.6.2.14本振泄漏;<一70dBm 7.6:2.15杂散;<一75dBm/4kH 7.6.216镜颜掷制比;>80dB. 7.6.2.17残余调频;Afm<5oHa(在300340oH基带内). 7.6.218频率控制;由频率合成器调整,步级不大于1MH 中频公用单元技术要求 中频接口特性 输入频率;,70士18MHa 按收箱入电平范围,- -46-16dBm 输入阻抗;50a. 输入回波损耗;>20dB. 输出频率:70士18Ma 输出阻抗50n 输出回波损耗:>20dB. 7.7.1.8中频输入衰减;0~40dB(1dB步进) 7.7.1.9中频输出衰减;0~40dB(1dB步进. 7.7.1.10振幅/频率特性:<1dB, 导频接收机 7.7.2. 接收频率;7oMHaz 频率捕获范围;士40kHz. 导频同步范围;士40kHz(C/N=0dB带宽B=32kH2). 捕获时间;<10s 自动频率控制(AFC)保持时间-s(导颜丢失后瀑移不大于1lkHa). 7.7.2.6自动增益控制(Acc)动态范围;输入电平变化士7dB时,输出电平变化不超过士1dB. 7.8sCPC信道终端机分系统技术要求 7.8.1话音编码方式 7.8.1.1增量调制编码.cvsD. 7.8.1.2抽样频率;32kHa(s0%占空比). 7.8.2调制方式 7.8.2.1话音信道调制方式;BPsK,信息速率为32kbit/s 7.8.2.2数据信道调制方式.QPSK,传输速率为64kbit/s 乙.8.3信道频率配置 7.8.3.1信道频率间隔 45kHz; a 22.5kHz b 7.8.3.2最大射频信道数 a 800路信道间隔45kHz时); 13
15296-94 GB/T 1599路<信道间隔22.5kHz时. 7.8.3.3第1号(最低)信道频率;52.0225MHz 7.8.3.4第1599号或800号(最高)信道频率;87.9775MHa 7.8.3.5载波频率;45.9875MHz 7.8.3.6载波开关隔离度;>35dB. 7.8.3.7信道频率综合器颗率选择;频率间隔22.5kHu,手动调节 7.8.3.8DAMA接口;具有DAMMA接口 7.8.4电话信道性能 7.8.41话音信号带宽.300340oH 7.8.42输入,输出阻抗:600a士10%(平衡). 7.8.4.3输入,输出回波损耗 习 >15dB(300600Hz); >20dB(600~340oHz). 7.8.4.4输入、输出电平 四线入一14dBr(odBm0为一14dBmm,是最高入电平); 四线出十4dBr(0dBm0为十4dBm,是最高输出电平) b 7.8.4.5误码率;<1×10-'(E/N,=11.2dB). 7.8.4.6信号与量化噪声比;>26dB(加权)(一30~0dBm0动态范围). 7.8.4.7振幅/频率特性: -0.5~+0.5dB(400~200oHz2); a 一1.0~+1.CdB(300300oHz) 一2.0~+1.0dB(300~3400Hz) 输入电平一10dBm0,参考频率1010Hz或1020Hz时. 7.8.4.8线性;一1.0dB+1.0dB(一30~0dBm0输入时). 7.8.4.9空闲信道噪声;<一6odBmOp 7.8.410互调失真;<-35dBc:(在340oH带内相对基波电平 两基波输入电平分别为一13dBmo). 7.8.5数据传输 7.8.5.1编码方式,R3/4FEC或R7/8FEc 7.8.5.2速率: 数据速率;48kbit/s(采用R3/4FEC时; a. 56kbit/s(采用R7/8FEC时 传输速率;64kbit/s b. 7.8.5.3电平;晶体管-晶体管逻辑电平(TTL). 7.8.5.4误码率: <1X10- (E/N,=13.3dB无纠错和无扰码时 a. E/N,=13.3dB有纠错和无扰码时); b <1×10-" <3×10-" E/N,=13.3dB有纠错和扰码时). c. 7.8.5.5编码增益;10(未编码时原误码率为1×10-) 7.8.6保密机接口:具有和保密机接口的能力 卫星通信地球站系统技术性能测量 卫星通信地球站通信设备系统技术性能测量,主要是站内设备射频环路测量 站内射频环路是地球 站用测试模拟变换器(4/6GHz模拟转发器)将发射通道与接收通道在射频端联接而成的一种环形线 14
GB/T15296一94 路 它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上变频器的输出端通过测试桃拟变换器与下变棚器的输人端联楼 另一种 是从高功本放大器输出端通过测试模报变换器联接到低嘴声放大器的输人端,形成站内射频环路.两种 站内射频环路如图3所示. 测试模拟变换泼 纸嗓卢放大 下变 频器 中频接收 中频发送 发送林带单元 接收毕带单元 图3卫星通信环路 8.1发射通道测量 发射通道的主要路径包括;信道单元.发中嘱公用单元.上变颗器,高功率放大器 a11发射杂散(发射通道寄生幅射和带外抓射 8.1.1.1测量仪器 赖谱分析仪、功率计,中频信号发生器.匹配负载 &.1.1.2测量方法 测量方框图见图4 按图4连接好被测设备和仪器 a. 用功率计校正高功放输出,使之刚好符合EIRP要求功率 此时上变颊器输出为一2uB 用 b 频谱分析仪测出未调制载波电压(U); 用频谱分析仪,渊量在;就5一6.35GH频幸范围肉38Mut颗带出现的任何杂散颗率(6) c. 和寄生幅射电压w.. 8.1.1.3结果表示法 记录信号电压已和寄生辆射电压U. a 根据公式()计算测量结果 b 15
GB/T15296-94 U. Bw -2.5 11 [ERP]h=[EIRP一2olg-1uie 式中,[EIRP]地球站杂散信号全向牺射功率,dBw [EIRP]c- -地球站对应某天线接收时,所需发射的未调制载波全向辐射功率,dBw; U./U 在高功放输出端测出的未调制载波与杂散信号在a频率上)的电压比; Bw 频谱仪分辨率带宽,kiH 2.5, 噪声电平峰值与噪声电平平均值转换系数,dB 上变频器 放大器 功本计 中频信号 发中频单元 发生器 高功率 上变频器 放大器 辆谱分析仪 图4发射杂散测量方框图 8.1.2发射通道互调电平测量 8.1.2.1测量仪器 频谱分析仪,功率计 8.1.2.2测量方法 测量方框图见图5 上变频器 信道单元 功率计 发送 中元 信道单元 高功家 上变频器 放大器 频消分析仪 图5发射通道互调电平测量方框图 按图5连接好被测设备和仪器 a 使用两个信道单元中的发送频辜综合器,信道号分别拨至800#(即中频频率为70MH2)和 1024#即中频频率为75MHz)并拔出相应信令板,使CPC信道单元送出等幅未调制载波; 调上变频器输出电平为要求输出电平,高功敢输出功率为额定输出补偿7dB时的功率, 用频谱分析仪测出三阶互调值; 用同样方法测出备用路互调值 16
GB/T15296-g4 8.1.2.3结果表示法 三阶互调Im:××dBc; 按公式(12)计算互调产生的射频带外辐射[EIRP]为; b [EIRP]=[EIRPl-Im 8.1.3发射通道中频/射频(F/RF)幅频特性 8.1.3.1测量仪器 扫频信号发生器、幅度特性分析仪、匹配负载 8.1.3.2测量方法 测量方框图见图6. 高功本 上变频器 放大器 发送 扫辣信号 中频单元 发生器 高功率 幅度特性 上变频器 放大器 分析仪 图6发射通道幅频特性测量方框图 按图6连接好被测设备相仪器 扫频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为7oMHz,扫描带宽36MHz,调一本振使射频输出中心颗率为某 b 固定频率 调高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为工作时功率 c. 调整幅度特性分析仪的衰减,观测射频输出中心频率为某一固定颧率下,36MHz带内的增益 d 波动 8.1.33结果表示法 测试结果可用曲线、照片、表格或文字表示 如用文字可按下例表示: 在50oMHz带宽之任意36MHz内幅频特性的变化最大值为××dB. 8.1.4发射频率稳定度测量(发射载波频率允许误差 8.1.4.1测量仪器 频率计数器、匹配负载 8.1.4.2测量方法 测量方框图见图7 按图7连接好被测设备和仪器; a b 该项测量之前,要使设备及测量仪器充分预热(约24h),使之达到稳定工作状态 将信道单无其中一路调到800#信道上,并拔出sF信令板,使之发出单一赖率未调制载波,中 频输出频率为70MHz,其余信道单元禁止载波输出; 射频工作频率置于带内某一频率上; 连续工作24h,定时记录(至少每小时1次). 8.1.43结果表示法 用测量数据直接表示或用记录仪把测量数据打印出来 17
GB/T15296-94 8.1.5发射功率稳定度测量 8.1.5.1测量仪器 功率计、匹配负载,频率计 8.1.5.2测量方法 测量方框图见图7 上变频器 高功本枚大器 功率计 信道单元 发中糊 % 变顿器 高功率故大器 频率计 图7发射频率,功率稳定度测量方框图 按图7连接好被测设备和仪器, 预热设备,使设备进入稳定工作状态; b. 将信道单元其中一路发射频率综合器调到800#,并拔出SF信令板,使之发出单一频率未调 制载波,中频输出频率为7MHz,其余信道单元禁止载波输出; 系统电平调整到最佳要求值; d. 连续工作24h,定时观测功率计读数(至少每小时1次). 8.1.5.3结果表示法 用测量数据直接表示 本测量未包精天线分系统 有关卫星通信地球站发射EIRP稳定度指标的测量应在入网测试时进 行 8.2接收通道测量 接收通道的主要路径包括;低嗓声放大器,微波分路器、下变频器、中频接收单元、导频接收机及中 频分路器 接收通道RF/F幅频响应测量 8.2.1 8.2.1.1测量仪器 扫频信号发生器,幅度特性分析仪、微波分路器,衰减器 8.2.1.2测量方法 测量方框图见图8. 18
GB/T15296-94 收中频 下变顿器 导频接收机 幅度特性 扫颊信号 dB 发生器 分析仪 导频按收机 下变×器 收中顿 图8接收通道RF/IF幅频响应测量方框图 按图8连接好被测设备和仪器; b 在工作频率范围内,扫频信号发生器先送单频信号,使微波分路器出口电平在工作要求范围 内,调中频接收单元衰减器,使导频接收机入口电平为正常工作电平; 以上述单频信号为中心频率扫描,扫描带宽36MHa; d. 观测36MH带内波动 8.21.3结果表示法 可用曲线,照片-表格或文字表示 如用文字建议采用下倒 在50t带宽内,幅特性不劣于xxaB/任意3aMtu 本测试未包括低噪声放大器分系统 8.2.2接收通道互调电平测量 8.2.2.1测量仪器 RF信号发生器(2个),、颗谱分析仪、微波分路器 8.2.2.2测量方法 测量方框图见图9 导频 收中颊 接收机 RF信号 发生器 猫用战 RF信号 发生器 导颊 收中烤 接收机 图》接收通道互调电平测量方框图 按图9连接好被测设备和仪器; 由两R信号发生器分别送出两个单频信号F,”,将电平调到 b 厂 56MHz一45dBm(在IF接收机输入端测得); 一45dBm(在F按收机输入端测得); F57MHz 将I正接收单元步进衰减器调为0,导频接收机工作方式为手动频率控制MFC)和手动增益控 制(MGC); 把频谱分析仪接到IF分路器任一输出端,观测.5288MH带内互调产物; d. 19
GB/T15296-94 对下述频率重复测试 F83MHz; F84MHz 8.2.2.3结果表示法 可用图形、照片,表格或文字表示 如用文字可按下例表示 接收通道互调值为×xaB. 本测量不包括低噪声放大器分系统 &.3地球站通信设备系统技术性能站内自环测放 8.3.1音频信道特性测量 8.3.1.1测量仪器 话音特性测试仪(发射系统)、话音特性测试仪(接收系统)、4/6GHz模拟转发器 8.3.1.2测量方法 测量方框图见图10 按图10连接好被测设备和仪器; 分别将话音特性测试仪(发)和话音特性测试仪(收)接在塞孔盘发与收端口,测试环路处于正 常工作状态 话音特性测试仪(发)送入一14dBm(odBmo)的101oHz测试单音,记下话音特性测试仪(收)音 频输出电平; 话音特性测试仪(收)选择开关置于“频率特性”位置,话音特性测试仪(发)的参考频率为 101oHz,参考电平为一10dBm0,改变输入频率,测300、420,600,840,1o10,24003000340oHz各点频 率的输出与1010Hz输出之差 注;用1020Hz作参考频率亦可 20
GB/T15296-94 ?? x ? ?? " 21
GB/T15296-94 线性测量 话音特性测试仪(收)选择开关置于“电平特性"位置,话音特性测试仪(发)的参考频率为84oH,参 考电平为-1dBmo 改变84oHt发送输出电平为0,-10一20,-30dBm0时测出输出电平变化量 信噪比<加权) 话音特性测试仪(收)选择开关置于“总失真"位置,话音特性测试仪(发)的参考赖率为840H 改变 一10,QadBmo,测出失真度, 发送输出电平为- -30、一20、 空闲信道嗓声 g 话音特性测试仪(收)选择开关置于“空闲噪声"位置,断开发送输出信号,读出空闲噪声值 8.3.1.3结果表示法 输入电平为一14dBnm时,输出电平为××dBm; 振幅/频率特性见下表 输入频率 300 420 600 840 1010 2400 3000 3400 Hz 输出电平 dBm 线性范围见下表 输入电平 3G 20 -10 dBnm 输出电平 dBm 信噪比见下表 物入电平 -30 20 10 dBm 信噪比 dB 空闲噪声为××dBmOp. 8.3.2话音信道与数据信道误码率测量 8.3.2.1测量仪器 误码测试仪、4/6GHHz模拟转发器、中频噪声源、有效值电压表、衰减器、误码测试接口板 8.3.2.2测量方法 测量方框图见图11 22
GB/T15296一g4 高功本 上变频器 渊制器 发中锁 高功串 上变顿器 放大器 误码 牙顿信号 模拟转发器 渊试仪 产生器 解渊器 导频 F变辣 收中顿 接收机 有效值 电准表 下变 收中税 接收机 中物 嗓声源 图11信道误码率测量方框图 按图11连接好被测设备和仪器; a 自发导频,调整好各点电平,例如保证导颗接收输入的导频信号电平和信道单元解调下变频器 b 入口电平为所要求值; 将被测信道收、发频率综合器置于同一信道号; c. 测量话音信道误码率时,将sF信令板.cvsD单元板拨出,在sF信令板位置上插入误码测试 接口板 此接口板完成误码测试仪与信道单元调制解调器的接口 在测量数据修道比特误码率时,将误码测试仪直接与数据接口联接,并使数据接口单元的码 器不工作,使用纠错编译码器; 在解调下变频器单元的512kH监测孔接50Q负载,并用有效值电压表测量512kH载波电平 U.(dB) 关掉发送频奉综合器,调整中频噪声源输入到中频接收单元的噪声电平,用有效值电压表在 g 512kHa监测孔测量嗓声电平U(dB)应满足公式(13),(14); 13 c/N=Uc-U=10.5dB话音信道 14 C/N=Uc-UN=15.6dB数据信道 用误码仪测量误码率 h 8.3.2.3结果表示法 话音路误码率在c/N=10.5dB(E/N,=11.2dB)时, a P=××; 数据路误码率在c/N=15.6dB(E,/N,=13.3adB)时 P=××(加纠错时. 8.4接收系统G/T值测量 23
GB/T15296-94 按GB11299.12第4章方去测量 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分系统技术性能测量 9.1电子设备方舱 按GB870的规定进行检查 g.2天线集装箱 目测检查,应附合7.2条的规定 9.3天线(含馈鬣)何服分系统测量 9.3.1天线增益 按GB11299.6第8章方法测量 g.3.2天线旁瓣特性 9.3.2.1测量仪器 频谱分析仪、计算机、打印机 9.3.2.2测量方法 9.3.2.2.1利用卫星测量天线的发射方向图 测量方框图见图12 皮渊站 监测站 发财养统 接收系统 图12卫星法测量天线发射方向图的方框图 按图12连接好被测设备和仪器; 在“监测站”的指导下,被测站发一未调制载波,其频率为所安排的转发器中心频率,借助监测 站调整它的载波功率使监测站测定的下行EIRP为其要求值; 在监测的指导下,被附站在实际方位上迪时针方向转动天线到一"的恒定方位角后,再顺时 针转动天线通过卫星到十公,监测站记录的方向图为偏离主波束中心士艺范围内方位方向图 心士内的发射俯仰方向图" 对俯仰轴重复这个过程同样可得偏离主波束中心 在监测站的指导下,被测站发送与步骤b频率相同的未调制被波,其功率为监测站规定的值" d 在监测站的指导下,被测站去掉载波,然后再加上载波,以便监测站能测出(C+N)/N值; e. 在监测站的指导下,被测站在实际方位上逆时针旋转天线到1",然后以每秒一定速度转动 天线通过卫星到+1",测得的方向图为偏离主波束中心范围的方位发射方向围 被测站以但迷转动附仰物,重复dceI步骤,可得到偏离中心士1"范围内的俯仰方向图 g g.3.2.2.2利用卫星测量天线的接收方向图 测量方框图见图13. 24
GB/T15296-94 频i请 打印机 LNA 计算机 分析仪 图13卫星法测量天线接收方向图的方框图 按图13连接好被测设备和仪器; b 监测站发一未调制载波,在监测站的指导下,被测站转动天线使方位角偏离卫星15",然后以 每秒恒速转动天线通过卫星到一15",记录接收口的载波电平,从而得到偏离主波束中心士15"的接收方 位方向图 以相同的恒速转动天线的俯仰轴,重复步骤b便得到天线偏离主波束中心士15"的接收俯仰方 c. 向图 g.3.2.3结果表示法 用记录曲线或列表作图表示 9.3.3天线噪声温度 按GB11299.6第9章方法测址 9.3.4馈源损耗 9.3.4.1测量仪器 扫频信号发生器、波导同轴转换、波导隔离器,驻波比电桥或定向耦合器,网络分析仪、X-Y记录 仪,可移动短路器 9.3.4.2测量方法 测量方框图见图14 可移动 驻波 扫顿信号 波+ 网络 路器 比电所桥 同抽转挨 隔点器 发生 网络 记没仪 分析仪 图14馈源损耗测量方框图 按图14连接好被测设备和仪器 移动短路器短路面位置(半个波导波长内大约移动6~8次),在每个位置上都记下检波信号随 频率变化的曲线,共6一8条曲线, 去掉被测网络,短路器接到T,-T,的位置上,在记录纸上画一条曲线A,并记下精密衰减器读 数AdB); 按技术要求,网络插入损耗为adB,精峦衰减器衰减量增大到2adB,再画出一条曲线B,如图 15所示,若B曲线完全落在所测曲线组上方,则系统满足要求 若该曲线组有些部分超过曲线B,则应 把该频率下曲线的上下两个极值取平均,若平均值小于B亦认为系统满足要求; 25
GB/T15296-94 图15馈源损耗随频率变化示意图 测试馈源损耗还可以用“点频测试法” e g.3.4.3结果表示法 用X-Y记录仪记录扫频法测得的曲线; a. “点频测试法”"根据公式(15)可以得出测试结果 b 2n2石-y 15 LA= 愤源损耗,dB 式中;Ln 波长,mm; 工被测器件3dB点的宽度平均值mn; -测试器件3dB点的宽度,mm g.3.5愤源网络电压驻波比 按GB11299.6第10章方法测量 g.3.6端-端隔离度 按GB11299.2第5.2.3条方法测量 9.3.7极化轴比和极化隔离度(交叉极化鉴别率) 按GB11299.6第7章方法测量 9.3.8天线指向精度 按GB11299.15第3章方法测量 9.3.9跟踪精度 按GB11299.15第4章方祛测量 9.3.10天线运动范围 按GB11299.15第7章方法测量 g.4高功率放大器分系统测量 按GB11299.10方法测量 9.5低噪声放大器分系统测量 按GB11299.?第3~12章方法测量 g.6上、下变频器分系统测量 下变颗器嗓声系数"按GB129.5第瓦.3条方法渊量,本标椎了. 条其余各项要求按 GB11299.8方法测量 9.7中频公用单元 9.7.1输入、输出电平 按GB11299.3第4章方法测量 g.7.2输入、输出回波损耗 按GB11299.3第3章方法测量 26
GB/T15296-g4 9.7.3振幅/频率特性 按GB11299.3第5章方法测量 g.7.4导频接收机AGC动态范围 9.7.4.1测量仪器 频率综合器、功率计(或选频表). g.7.4.2测量方法 测量方框图见图16. 中秧出 中辣入 中糊公用没备 功有i让 综介器 图16导频接收机AGC动态范围测量方框图 按图16连接好被测设备和仪器; a. b 颗率综合器颗率调到7Mt,电平调到导横接收机人口电平的要求值,使导颗接收桃处于锁" 定状态,记下中频输入与输出电平; 在士a范围内以一定间隔改变输入信号电平,记录相应的输出信号电平 9.7.4.3结果表示法 输入信号电平变化士7dB,输入信号电平变化士xdB以内 9.7.5导颜接收机颜率捕获、同步范围 9.7.5.1测量仪器 频率综合器、中频噪声源、频谱分析仪 9.7.5.2测量方法 测量方框图见图17 中频 中懒出 中辣公用没备 中噪声源 频i谱分析仪 综合器 图17导频接收机频率捕获、同步范围测量方框图 按图17连接好被测设备和仪器; 将规定电平的70MH信号加到接收中频输入端,调接收中频衰减器,使导颜拯援收机入口电平 b 为要求值,导频接收机应锁定; 频谱仪分辨率带宽置到1okHz,调节噪声源输出电平,使信噪比为5dB c. 27
GB/T15296-94 缓慢增加中频输入信号频率,直到失锁,记录此时输入信号的频率(同步带上限频率), d. 缓慢减少输入信号频率,直到再锁定,记录此时输入信号的频率(捕获带上限频率); 按照d."的步骤,反向调节赖率,测量并记录同步带和捕获带的下限赖率 g.7.5.3结果表示法 同步带上限频率,70MHz十××kHz 捕获带上限频率;70MHz+××kHz; 同步带下限频率;70MH一××kHz; 捕获带下限颗率;70MHz一××kHz g.7.6AFC保持时间 9.7.6.1测量仪器 频率综合器、频率计、颗谱分析仪 9.7.6.2测量方法 测量方框图见图18 中顿公用没备 中顿入 秧消分析仪 频率it 频率综合然 图18AFC保持时间测址方框图 按图18连接好被测设备和仪器 能用中颗开关控制频率综合器通断,将频率综合器调到70.00oMHHz,并使导频接收机入口电平 为要求值,导频接收机应锁定,用频率计测晶体压控振荡器(VCXO)频率; 切断中频输入信号4s再接通应立即锁定,VCXO频率变化应小于士100Hz c. d. 切断中频输入信号4s后,VCxXO应开始扫描,扫描频率范围为士45kIHz,15s后再接通中频信 号,在重新加入信号的第一扫描周期应重新锁定; 把输入频率变到70.04MHz,再接通信号,应重新锁定; 重复c.d步骤, 把输入频率变到69.96MHu,再接通信号,应重新锁定 g 重复c,d步骤 h. 9.7.6.3结果表示法 导频中断4s时vCxO频率变化士×××Hz 9.8sCPC信道终端机分系统测量 9.8.1输入、输出回波损耗 按GB11299.4第2.1条方法测量 9.8.2输入,输出电平 按GB11299.4第2.2条方法测量 9.8.3载波开关隔离度 g.8.3.1测量仪器 28

端接件总规范
上一篇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端接件总规范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端接件总规范的编号:GB/T15286-1994。端接件总规范共有16页,发布于1995-07-011995-07-01实施
防爆应用电视总技术条件
本文分享国家标准防爆应用电视总技术条件的全文阅读和高清PDF的下载,防爆应用电视总技术条件的编号:GB/T15411-1994。防爆应用电视总技术条件共有12页,发布于1995-06-011995-06-01实施 下一篇
相关推荐